《赤壁之战》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三篇篇一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理清课文的条理。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

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

(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赤壁一战的起因。

《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

《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

《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人物性格和故事主题。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战争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赤壁之战》原文,感受语言魅力,理解故事情节。

2. 故事梗概: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3. 人物分析: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4. 战略战术探讨: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和总结《赤壁之战》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难点: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战略战术和人物形象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战争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战略战术。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理解故事情节。

3. 故事梗概: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4. 人物分析: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5. 战略战术探讨: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和总结《赤壁之战》的主题思想。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分享交流能力。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掌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

引导学生从《赤壁之战》中吸取智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课文2. 教学重点:《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赤壁之战产生兴趣。

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和教训。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学生口头回答问题。

学生书面回答问题。

2. 评价内容:对《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的理解。

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掌握。

对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的分析。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课文2. 图片或视频资料:赤壁之战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3. 参考书籍:有关赤壁之战的历史书籍或资料。

六、教学步骤:1.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2.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和教训。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给予评价。

七、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描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能够分析并评价三国时期的军事策略和人物形象。

能够运用成语和典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了解赤壁之战的地理环境和军事部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言:引入《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介绍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赤壁之战的重要性和影响。

2. 赤壁之战的起因:讲述曹操东征的原因和目的,分析曹操的优势和劣势。

引导学生思考刘备和孙权的联合抗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 赤壁之战的经过:详细描述赤壁之战的战役过程,包括曹操的军事部署和孙刘联军的战术。

引导学生分析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事件和军事策略。

三、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赤壁之战》的相关文本,理解并掌握主要内容和细节。

设计阅读题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赤壁之战中的不同角色。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动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题目和考试,评估学生对《赤壁之战》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检查学生对文本中的细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 角色扮演: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和情感态度。

评估学生对角色心理和动机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赤壁之战》的相关文本,包括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

三国时期的地图和图表,展示赤壁之战的地理环境和军事部署。

《赤壁之战》学案答案

《赤壁之战》学案答案

《赤壁之战》学案答案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克谐:能够成功2、致殷勤:表达,恳切慰问3、横行:称霸天下4、会猎:会战的委婉说法。

5、邂逅:一旦,万一6、地方:土地方圆7、北面:北向,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而拜。

8、初一:刚开始9、形成:形势形成 10、束手:投降 11、别:另外 12、资:凭借13、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

14、咸:皆,都 15、比:等到16、蹶:使动用法,使……受挫折 17、辞伐:命令,讨伐18、辞:名义,借口,理由 19迎:投降 20、逆:迎击二、一次多义足 1、充足 2、值得 3、足够 4、器物的脚 5、值得 6、值得事 1、事业 2、用事者,掌权的人 3、大事 4、侍奉方 1、方圆 2、正,正在 3、策略,方法 4、将要 5、方向,方位 6、正,正在卒 1、死 2、通“猝”次 1、驻扎 2、次序,顺序 3、次第:转眼乃 1、是 2、于是,就 3、才 4、甚至 5、竟然,却 6、于是,就 7、才 8、竟然,却三、翻译句子。

1、荆州跟我国相邻接,江山险要牢固,肥沃的田野广阔,人民众多而富裕,如果占据并拥有它,这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啊。

2、孙权聪明仁爱,敬重礼遇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

已经占有六个州郡,兵器精良,粮食充裕,足够用来创立大事。

3、何况刘备是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才超越当世,众人思慕敬仰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能够成功,这是天意啊,怎么能够再处于他之下呢!4、孙权愤激的说:“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多万的将士,被别人控制。

我的注意已经定了。

”5、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射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

所以兵法很忌讳这种情况,说:“这种情况下一定会使主帅受到挫折。

”6、曹操虽然假托名义是汉朝的宰相,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

将军凭着英雄才干,同时又凭借着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地方方圆几千里,军队精锐,物资充足,英雄们乐意为您效劳,您应当雄霸天下,替汉朝除去坏人。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人物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及其运用。

3. 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赤壁之战》的故事梗概及历史背景。

2. 周瑜、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贡献。

3. 赤壁之战中的著名战略战术,如火攻、苦肉计等。

4. 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人物和故事情节。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及其运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赤壁之战》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 讲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了解主要人物和情节。

3. 分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及其运用,分享讨论成果。

4. 分析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5. 总结《赤壁之战》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赤壁之战》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团队协作。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成果,给予全面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赤壁之战》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赤壁之战》的历史文献、学术论文、相关书籍等。

3. 多媒体资源:赤壁之战的图片、地图、视频等。

4.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赤壁之战》的故事梗概、历史背景和人物特点。

2. 教学难点: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赤壁之战》的相关内容,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背景资料,并通过预习,大致了解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教师:挂图、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顺序及结构,知道这是一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以少胜多根本原因,从中获得启发和收益。

二、抓住重点认真分析1.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这部分的意思是:黄盖诈降,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2)这次战役是用火攻的方法取胜的,那么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五至十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

再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段合并。

思考“火攻”分几步。

3.指名说说自然段段意。

4.分组讨论分析。

(出示下面第五至第十一自然段段意,认真分析归纳合并。

)第五自然段: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

第六自然段:趁东南风,黄盖驾船驶向曹军。

第七自然段:黄盖的船中装的全是火药。

第八自然段:黄盖驾船直冲曹军,曹操毫无防备。

第九自然段:黄盖命令士兵点火,火烧曹营。

第十自然段:曹营中火光冲天,乱成一片。

第十一自然段:曹军大败,曹操逃跑了。

学生汇报:(第五自然段为一层: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第六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应合在一起,是写黄盖趁东南风,驾着装满火药的船,飞快地驶向曹军。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赤壁之战》篇1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全文,理解课文的内容2、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能力目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学习重点与难点: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学法指导:诵读自主合作探究练习巩固知识链接:●赤壁之战的典故和典故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苦肉计官渡之战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成语三分天下鞠躬尽瘁●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此正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复习提纲:教材知识点梳理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将军禽操2.五万兵难卒合3.顷之,烟炎张天4.雷鼓大震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荆州与国临接2.备南走3.致殷勤之意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7.鼎足之形成矣 8.刘琮束手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11.权起更衣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13.地方数千里 14.当横行天下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邂逅不如意17.初一交战 18.去北军二里余19.北军大坏 20.北面而事之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1.敬贤礼士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3.必蹶上将军4.乘犊车,从吏卒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6.可烧而走也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一)实词1.此帝王之资也2.二子不协3.与操有隙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7.如其克谐8 肃宣权旨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10近者奉辞伐罪 11.权以示群下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3.不复料其虚实14今以实校之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24.上建旌旗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二)虚词1.比至南郡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3.向察众人之议4.累官故不失州郡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6.顷之,烟炎张天五.特殊句式1.刘备天下枭雄2.我,子瑜友也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5.行将为人所并6.我,子瑜友也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导学案2(鲁人教版必修1)《赤壁之战》教案设计5(鲁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一)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2)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3)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特点;(4)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3)学会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理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悲壮;(2)认识历史人物的英勇无畏和智慧谋略;(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节选自《三国演义》,主要描述了曹操大军与东吴联军在赤壁展开的一场激战。

2.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中的矛盾冲突。

3. 教学难点: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和赤壁之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注意人物形象和矛盾冲突。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梳理故事情节,剖析人物形象。

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展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笔记,巩固所学内容;2. 结合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战争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2.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分配,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增强课堂互动;3.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4.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不同版本的《赤壁之战》,探讨各自的特点和优劣;5. 案例分析:引入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赤壁之战学案

赤壁之战学案

28 赤壁之战【学习目标】1、会认写本课的生字,并能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不同之处。

3、能学习运用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合并起来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1、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懂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扬长避短。

2、能学习运用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合并起来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预习案】【知识链接】1、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人民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黄巾军起义。

各地军阀乘势而起,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裂的局面。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时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公元208年秋天,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之后亲率号称八十万人的水军沿江南下,企图消灭刘备及孙权,统一中国。

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共同抗击曹军,两军在位于长江中游的赤壁相遇。

吴蜀联军根据曹操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以及他们的战船相连行动不便等不利因素,巧设诈降火攻之计,大破曹军。

曹操军队死伤无数,损失惨重,仓皇败走华容道,逃回北方。

此后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刘备趁机夺取了益州、荆州,与魏、吴两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2、作者与出处司马光,字君实,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一部为帝王提供历史借鉴,以便更好地加强封建统治的通史。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赤壁之战》的材料则来自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

【教材研读】A、说文解字真有趣一、我会读、我会写。

(我能将生字写得很美观)赤壁之战曹操周瑜巡哨天色向晚利刃东风大作波浪汹涌遥望隔江万道金蛇翻波戏浪迎风大笑一簇帆幔使风而来天助我也观望良久倘若文聘弓弦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剑发烟焰涨天无处逃避火逐风飞漫天彻地绛红袍叫苦连声拈弓搭箭翻身落水韩当士卒稍舵和甲堕江赤壁鏖兵不计其数决雌雄二、解释下列词语(利用工具书,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生字、新词.)却说:且说:诈降:良久:不计其数:雌雄:巡哨:天助我也:决雌雄:觑:拈:鏖战:倘:▲B、真情播音我能行。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

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过程和地理环境。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尊重。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材解析:分析教材中关于《赤壁之战》的章节内容,包括战争背景、过程和结果。

确定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需要进一步拓展的知识点。

2.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包括文本资料和图片资料。

准备历史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过程和地理环境。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探究。

2. 教学内容的展示与讲解: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或视频,展示《赤壁之战》的战争过程和历史背景。

讲解战争过程的细节,解释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

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观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小组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相关的研究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讨论结果,进行全班的交流和讨论。

四、课堂练习与总结:1.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赤壁之战》的知识掌握。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强调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相关历史知识。

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主要人物的角色。

分析并解读文中重要的句子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使用历史分析方法,对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思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故事中人物的英勇和智慧,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原文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主要人物的角色。

文中重要的句子和词汇的理解和解读。

3. 教学难点:历史背景和相关历史知识的掌握。

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赤壁之战》原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阅读理解测试:学生对《赤壁之战》原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阅读理解测试:正确理解故事情节,解读重要句子和词汇。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材料:《赤壁之战》原文文本2.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显示屏,用于展示文本和图片。

教学PPT,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历史知识。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

2. 分角色朗读:学生分饰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朗读原文,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赤壁之战的紧张气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赤壁之战》教案15篇

《赤壁之战》教案15篇

《赤壁之战》教案15篇《赤壁之战》教案15篇《赤壁之战》教案1 【学习目的】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谴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事情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详细过程中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在课前四人为一组,自叠纸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语:三国故事,人人皆知。

如“单刀会”、“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部分内容改编的《赤壁之战》。

〔板书课题〕2、你对“赤壁之战”有哪些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3、你还有哪些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小组学习:〔1〕自学生字新词。

〔2〕围绕课始提出的问题进展讨论交流。

〔3〕对课文进展二次质疑,并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全班交流:〔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字音、字形、字义。

〔2〕分小组指读课文。

〔3〕交流已经读懂的问题。

〔4〕各小组交流提出的新问题。

三、理解梗概,分清条理。

1、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1〕战争开场时,双方的力量比照方何?〔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以少胜多〕〔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展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赤壁之战教案(推荐3篇)

赤壁之战教案(推荐3篇)

赤壁之战教案(推荐3篇)【赤壁之战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给段落分层的能力。

3、理解本课“调兵遣将、自不量力、不计其数”等重点词。

并掌握句式“不是……也不是……而是……”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周瑜制定“火攻”计策的依据及实施“火攻”计策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败于仅三万的周瑜的军队。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及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第一段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曹、周两军各自的地理位置,逐步展现文章结构。

提问:(一)赤壁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又是怎样做的呢?随课文理解“夺取”、“调兵遣将”的意思。

(二)双方作战的兵力又怎样呢?(板书:3万,80万)二、学习第二段:曹操和周瑜都想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战前他们各自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学带着这个总是齐读课文第二段,学生读后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

继续追问:(1)曹操为什么“铁索连船”?这样做好不好呢?(2)周瑜采用火攻的依据是什么?(板书:火攻)三、学习第三段:(一)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周瑜用火攻的方法打败曹军分哪几步?让学生边读边用笔划分层次用“/”线表示,并用简短语言概括。

(同座位交流后回答)多媒体逐步展示:写信诈降、乘风行船、火烧曹船、曹军大败。

(二)学习第一层展示黄盖给曹操写信的内容(个人读)引导学生分析1、曹操接到黄盖的信为什么会欢喜得不得了?从信中找出原因。

(理解“自不量力”)2、周瑜既然准备用火攻攻打曹军为什么还要写信诈降呢?3、要想使火攻得以实现,还需要什么自然条件?(东南风)(三)学习第二层展示两军对阵图体现东南风对火攻的作用思考讨论:1、课文中哪几处写到东南风?(用“”线在文中标出)它与火攻有什么关系?(先让同座学生交流,再请一位学生到屏幕前用教棒叙述)2、东吴乘风而来的船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大组讨论,允许争论)分析比较句子:①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②里面是芦苇,……附问题:课文中为什么不直接写船里面是芦苇,而要写船里装的不是士兵,不是粮食而是芦苇,……(四)学习第三、四层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激烈战斗的意境之中。

白老师工作室《赤壁之战》学案(个性化学案)

白老师工作室《赤壁之战》学案(个性化学案)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版)一、基础积累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住—驻)(2)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擒)(3)五万兵难卒合(卒——猝)(4)顷之,烟炎张天(炎——焰;张——涨)(5)雷鼓大震(雷——擂)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致殷勤..之意(殷勤:情意恳切)(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国:中原地区,当时指曹操占据的地方)(3)鼎足之形成..(更衣:上厕所的委婉说法)..矣(形:形势;成:形成)(4)权起更衣(5)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数千里(地方:土地方圆纵横)..汉贼也(其实:他实际上)(6)地方(7)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不如意(邂逅:万一)..(妻子:妻子儿女)(8)邂逅(9)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初一:刚开始)(10)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职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11)挟持..思虑,深失所望(挟持:内心怀有)(12)北面..而事之(北面:北向。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3、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1)治①同心一意,共治操军(治:对付)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治:部署)③刘表治水军(治:组建,部署)④故治国无法则乱(治:治理,管理)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治:医治)⑥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治:研究)⑦不效则治臣之罪(治:惩治,治罪)⑧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治:整治,治理)(2)济①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济:成就)②旦余济乎江湘(济:渡过)(早晨,我渡过长江、湘江)(3)办①卿能办之者诚决(办:对付)②船、粮、战具俱办(办:齐备)(4)资①此帝王之资也(资:凭借)②资治通鉴(资:帮助)③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资:物资,财物)④生生所资,未见其术(资:凭借)⑤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资:积蓄,储备)(5)次①引次江北(次:止,停留。

特指行军途中,在一地停留超过二宿。

此处可理解为“驻扎”。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精选12篇)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难点:1、常用文言词和容易误解的语言现象——二字相连却并非双音词。

2、解释重点词语与疑难句子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说出《史记》的体裁特点(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读“自读提示”,指出《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赤壁之战》的材料则来自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

(说明:在谈到本文的选材和布局时将对此作比较详细的介绍。

)二、介绍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人民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黄巾军起义。

各地军阀乘势而起,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裂的局面。

三、检查预习作业。

1.先查第二题,由学生叙述,教师可根据下表作适当补充。

以下均2XX年事,只标出月份。

七月曹操南下。

八月刘表卒,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军抵新野、襄阳,刘琮降曹。

刘备南走,与鲁肃会于当阳,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曹军大败刘备于当阳长坂。

十至十一月曹军自江陵东下。

孙刘联盟形成。

周瑜从柴桑出军,与操遇于赤壁。

黄盖火攻成功,操败走,经华容道至江陵,引军北还。

2.检查预习第一题:划分第一部分层次。

第一层(1、2段):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①鲁肃向孙权献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第1段);②诸葛亮使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第2段)。

第二层(3、4、5段):孙权接受周瑜、鲁肃的主张,决心抗曹,计划出兵。

①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意见分歧,鲁肃再次说服孙权,坚定抗曹决心(第3段);②孙权召回周瑜,周瑜分析敌我力量对比,促使孙权决策抗曹(第4段);③周瑜进一步分析曹操兵力,促使孙权出兵与刘备并力抗曹(第5段)。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导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大约发生在公元208年左右。

这场战役是三国时期的关键之战,奠定了今日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本文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设计思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段历史。

一、课程分析1. 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2)学习牟实、准确的历史表达方式,运用人文思维去描述局面和情况。

2. 教学内容(1)历史发生背景。

(2)赤壁之战发生的原因。

(3)赤壁之战的经过。

(4)赤壁之战的胜败原因。

(5)赤壁之战的意义和影响。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经过。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对当时和今日的影响。

二、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可以将学生引入当时的军事环境,让他们想象并感受当时的气氛、压力等。

2. 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提出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应该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 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旨在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PPT或小组项目的方式,展示他们对此事件的理解和研究。

4. 布兰考夫教学法布兰考夫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看法、疑虑、想法等来激发他们的思维。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应该通过提问、答疑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影片、图片等方式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2. 问题探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起因、经过和胜败原因等方面。

高中语文《赤壁之战》复习学案

高中语文《赤壁之战》复习学案

《赤壁之战》复习学案【课题】《赤壁之战》【学案序号】4【课型】复习【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归纳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

2.整理实词“卒”“治”“故”的一词多义,梳理总结虚词“以”的用法。

3.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自主学习一、参照课下注释,解释词语此帝王之资也二子不协与操有隙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如其克谐比至南郡今操芟夷大难况刘豫州王室之胄吾不能举全吴之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因拔刀斫前奏案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将兵与备并力逆操初一交战上建旌旗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北军大坏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二、文言知识点梳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进住鄂县之樊口() 2.将军禽操,宜在今日()3.五万兵难卒合()4.卿能办之者诚决()5.烟炎张天()6.雷鼓大震()(二)词类活用敬贤礼士备南走吴巨有旧敬贤礼士除残去秽轻锐继其后必蹶上将军从吏卒甚失孤望可烧而走也(三)整理本课古今异义词和特殊句式。

合作探究一、梳理并掌握以下实词1. 卒(1)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2)鲁肃闻刘表卒(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4)五万兵难卒合(5)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高考链接: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2010 山东卷﹚2. 治(1)同心一意,共治曹操(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3)故治国无法则乱(4)明于治乱,娴于词令(5)文武并用,垂拱而治(6)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7)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8)此为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高考链接: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2010重庆卷)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2015江苏卷)3故:(1)名词①缘故,原因。

例句《曹刿论战》②旧交例句《鸿门宴》③事故,变故例句: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报刘一丈书》(2)形容词①旧有的,原来的例句②衰老例句(3)副词①故意,特意例句《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故去,从前例句《项脊轩志》③仍然,仍旧例句《赤壁之战》④本来例句此物故非西产。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背景资料,并通过预习,大致了解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教师:挂图、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顺序及结构,知道这是一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以少胜多根本原因,从中获得启发和收益。

二、抓住重点认真分析1.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这次战役是用火攻的方法取胜的,那么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五至十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

再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段合并。

思考“火攻”分几步。

3.指名说说自然段段意。

4.分组讨论分析。

第五自然段: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

第六自然段:趁东南风,黄盖驾船驶向曹军。

第七自然段:黄盖的船中装的全是火药。

第八自然段:黄盖驾船直冲曹军,曹操毫无防备。

第九自然段:黄盖命令士兵点火,火烧曹营。

第十自然段:曹营中火光冲天,乱成一片。

第十一自然段:曹军大败,曹操逃跑了。

学生汇报:下面我们分组朗读火攻这四步的内容。

请大家继续分组讨论,把火攻这四步用小标题或简明的提纲概括出来。

学生汇报或抽小组代表到黑板板书出来。

写诈降书,施火攻计满载火药,借东南风火船冲曹,大火漫天带兵追杀,曹军大败老师小结:火攻的四步,这种小标题,还有的同学编的跟这种意思相同,但表达有所不同。

赤壁之战教案15篇

赤壁之战教案15篇

赤壁之战教案15篇赤壁之战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之战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壁之战教案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读懂课文,知道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能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学习遇事周密考虑、机智灵活的思维方式。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程,从中悟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的资料。

教师:东西南北方位图、制作课件,选录电视剧《三国演义》火烧赤壁片断。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节课你们饶有兴趣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最崇拜的三国人物,汇报了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赤壁之战的资料,也理清了课文的线索。

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这一课。

(板书:17、赤壁之战)二、自读自悟1、谈话:火攻的办法是谁想出来的:(黄盖)黄盖为什么会想到用“火攻”?请同学们读读相关的课文。

2、学生自读自悟。

3、提问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三、角色扮演1、谈话:东吴对“火攻”之计已经做到了胸有成竹,火攻的计策如何实施,周瑜和黄盖又是如何进行周密安排的,请你找一个合作伙伴,一个扮演周瑜,一个扮演黄盖,根据课文内容,演一演,说一说吧。

2、学生扮演角色练演。

3、指名上台表演。

四、分析战程。

1、通过表演,大家明白了“火攻”果然是一条妙计,谁来说说火攻分几步进行?2、指名回答,学生补充,教师相机板书。

3、在你看来,“火攻”之计哪一步最重要,最能体现黄盖计策的高超?4、学生各抒己见,并说明理由,涉及提到“东南风”时,教师要求找一找、画一画并读一读课文中描写东南风的句子,指名回答并理解暗写东南风的句子,出示明写、暗写东南风句子,全班齐读。

5、小结有关内容,分组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火攻”部分,感悟火攻之计安排的巧妙,考虑的缜密以及火猛、风大,战斗的激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学案【学习目的】1、能识记《资治通鉴》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文中实词含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学会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文中实词含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运用对话刻画人物,展示故事情节的方法。

4、围绕中心,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学习时数】5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时19年主编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编此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2、《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294卷,上起周威烈王2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得6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叙事清晰,文笔简洁流畅,结构完整,有一定文学价值,宋神宗以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为《资治通鉴》。

3、学生上网查阅东汉末年尤其是赤壁之战的时代背景。

二、温故知新你知道我国古代史书体例有哪几类吗?三、自主学习1、给下列字注音。

巡刃簇倘聘弦韩卒舵雌2、解释下列成语。

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⑵骄兵必败:⑶波浪滔天:⑷隐隐约约:⑸以弱胜强:⑹丢盔弃甲:⑺得意忘形:⑻以卵击石:⑼知己知彼:⑽敌众我寡:⑾敌强我弱:⑿以少胜多:3、给下字选列子注音。

离弦[ ]的箭混[ ]成一片逃窜[ ] 无心应[ ]战4、多音字组词。

shuài() jiānɡ ( )率将lǜ() jiànɡ ( )tiáo ( ) jiànɡ ( )调降diào ( ) xiánɡ ( )5、比较下面各组字,并分别组词。

幔()倘()雌()刀()拈()堕()漫()淌()雄()刃()沾()随()四、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根据译文理解文章层次结构。

3、以下均为208年发生的事,根据标出的月份,概括相关事件。

⑴七月:⑵八月:⑶九月:⑷十至十一月:五、课堂测评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调兵( )将自不( )力波浪( )天 ( )不防备迎风( )望丢( )弃( ) 无心( )战不( )其数2、解释下列成语。

①调兵遣将:②自不量力:③毫不防备:④不计其数: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1、熟读第1段。

2、根据译文,概括第1段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1、朗读第1段文字和译文。

2、学习字词句知识⑴找出段中的通假字。

⑵找出句中词类活用词。

①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②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③备南走()④晨夜兼道()⑶找出段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⑷指出段中特殊文言句式类型。

①此帝王之资也()②刘备天下枭雄()③我,子瑜友也()④子瑜者,亮兄瑾也()⑤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⑥行将为人所并()⑦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⑧豫州今欲何至()⑨言于孙权曰()⑩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⑾其他①言于孙权曰()②与操有隙()③与结盟好()④到夏口()⑤晨夜兼道()⑥与备会于当阳长坂()⑦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⑧避乱江东()3、理解文段内容⑴是谁最先提出联刘抗曹的?他是怎样分析形势的?⑵鲁肃根据这种情况又提出了哪些对付的办法?⑶上面的两种可能、两种准备,是从战略着眼,若从眼前来看,鲁肃又认为应采取什么行动呢?⑷鲁肃劝说孙权采取这些行动的目的是什么?⑸在孙权派出鲁肃时,局势发生了哪些扣人心弦的变化?⑹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鲁肃怎样劝说刘备与孙权结好?⑺既然“备甚悦”,为什么鲁肃还要与诸葛亮拉关系?四、课堂测评解释下列加点词1、卒①旦日飨士卒()②鲁肃闻刘表卒()③卒相与欢()④五万兵难卒合()2、用①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②兵精足用()③用心一也()第三课时一、自主学习1、熟读第2段和译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⑴济①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济世业。

③若事之不济④直挂云帆济沧海⑤赈济灾民⑵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吾不能举全吴之地③举类迩而见义远④举贤以自佐⑤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⑥莫令事不举⑦戌卒叫,函谷举⑧举家庆贺二、合作探究1、朗读第2段文字和译文。

2、学习字词句知识。

⑴找出句中词类活用词并解释。

①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②必蹶上将军⑵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古:今:②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古:今:③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古:今: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可以(古今同义):⑶指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类型。

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②田横,齐之壮士耳③亮见权于柴桑④豫州虽败于长坂⑤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⑥荆州之民附操者⑦逼兵势耳⑧荆州之民可以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⑨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3、理解文段内容⑴第1段重点写鲁肃,这一段重点写诸葛亮。

诸葛亮是在什么样的形势下出使东吴的?⑵诸葛亮怎样游说孙权的?⑶诸葛亮是怎样分析敌我双方力量的?⑷诸葛亮预见的战争结局是什么?⑸诸葛亮游说的结果是什么?三、课堂测评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次①秦伯素服郊次②列坐其次③引次江北④余船以次俱进2、致①致殷勤之意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③家贫无以致书以观④先享无穷逸致矣⑤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⑥以致天下之士第四课时一、自主学习1、熟读第3、4段文字和译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⑴固①固不如也②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固若金汤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己见④少年固强之⑵走①持剑盾步走②可烧而走也③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⑶比①比去,以手阖门②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③比至南郡④纳比笼中天涯若比邻二、合作探究㈠研读第3段1、朗读第3段文字和译文。

2、学习字词句知识⑴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词并解释。

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⑵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刘琮束手古义:今义:②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古义:今义:③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古义:今义:⑶指出下列句子所属文言句式类型。

①曹公,豺虎也②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③卿欲何言④何以言之⑤方与将军会猎于吴⑥肃追于宇下⑦交游士林⑧权以示群下3、理解文段内容⑴概括段意:⑵曹操遗(wei)权书的内容是什么?其用意何在?⑶曹操的战书在孙权部下产生了哪些反应?⑷鲁肃怎样说服孙权主战的?㈡研读第4段1、朗读第4段文字和译文。

2、学习字词句知识⑴找出并解释通假字。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 ⑵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词并解释。

为汉家除残去秽⑶古今异义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义:今义:②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古义:今义: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古义:今义:3、理解文段内容⑴概括段意:⑵周瑜怎样分析已方的有利条件的?⑶周瑜怎样分析敌方的不利条件的?⑷周瑜对敌我双方的客观分析产生了怎样的效果?⑸周瑜与鲁肃同属主战派,但一为武将,一为文官,一为谋士,一为将领,掌握军权,两人的性格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三、课堂测评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治①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②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以千数③单于使卫律治其事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⑤博闻强志,明于治乱⑥不效则治臣之罪⑦同心一意,共治曹操⑧治学严谨⑨君之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2、引①引次江北②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③引颈就戮④引弓射雕⑤引酒且饮之第五课时一、自主学习1、熟读第5-7段文字及译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②彼与彼年相若也③若入前为寿④若据而有之⑤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⑥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⑦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二、合作探究1、朗读第5-7段文字及译文。

2、学习字词句知识。

⑴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顷之,烟炎张天②五万兵难卒合③雷鼓大震⑵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词并解释。

①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②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⑶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古义:今义:②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今:③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今:④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古:今: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古:今:⑷找出段中特殊文言句式。

3、理解第5段内容⑴概括段意:⑵孙权既然已决计抗曹了,周瑜为何还要写信给孙权?⑶曹操的军力究竟多少?周瑜的兵力多少?⑷孙权怎样部署兵力的?三、课堂测评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为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②且为之奈何③何辞为④若属皆且为所虏⑤不足为外人道也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⑦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⑧窃为大王不取也⑨为曹后患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⑵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故木受绳则直③故遣将守关者④累官故不失州郡也⑤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⑥故垒西边⑦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⑧此物故非西产2、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典范战例。

处于优势的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联系全文作答)四、拓展延伸你能说出本文写作特点吗?五、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和译文,再次理解文章内容。

2、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什么能获得胜利?3、内容回顾⑴作战双方分别是:和⑵开始时双方兵力是万人与万人。

⑶为体现力量对比悬殊,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是: 这个比方可以用成语概括为:。

⑷通过填反义词找出可以用来形容战役结果的成语:以胜4、填空积累:黄盖为避免己方这一情况,而针对彼方这一弱点,制定了速战速决的计划。

5、成语积累:⑴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又了解了对手的情况()⑵发扬自己的长处,回避自己的短()6、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当①谁以当曹操者()②当横行天下()③孤当与孟德决之()⑵将①命猛将统兵数万()②求救于孙将军()③彼所将中国人()④将顺江东下()⑶治①共治曹操()②刘表治水军()⑷卒①疲病之卒()②鲁肃闻刘表卒()③五万兵难卒合()⑸次①引次并北()②余船以次俱进()⑹方①助画方略()②地方千里()③方与将军会猎于吴()④方连船舰()⑺乃①此乃天也()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③乃罢会()④骑乃得过()⑻为①为孙权长史()②为操后患()③动以朝廷为辞()④保为将军破之()⑤安能复为之下乎()⑥恐为操所先()⑦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⑼于①求救于孙将军()②见权于柴桑()③肃追于宇下()④受制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