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赤壁》的教案

初中《赤壁》的教案

初中《赤壁》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赤壁》,使学生了解诗文背景,掌握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文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文中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学难点:诗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诗文全文、相关注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

2. 提问:你们对赤壁之战有什么了解?周瑜和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诗文作者杜牧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朗读诗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三、诗文讲解(20分钟)1. 逐句讲解诗文,解释生僻词语和意象。

2. 分析诗文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如周瑜、大乔、小乔等。

3. 探讨诗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如对历史的感慨、对英雄的赞美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展示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诗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强调诗文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背诵诗文。

2. 布置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作业,如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查阅相关资料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对《赤壁》这首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事件经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史料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智慧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国情感。

2、教学重难点重点:赤壁之战的经过和主要人物的作用。

难点:理解赤壁之战的战略意义和历史影响。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4、教学资源相关历史书籍影视作品片段多媒体课件11 教学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初步了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教学。

111 背景介绍向学生详细介绍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包括东汉末年的政治局势、曹操的势力扩张、孙刘联军的形成等。

112 主要人物介绍赤壁之战中的主要人物,如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周瑜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在战争中的角色。

12 战争经过121 战役起因讲解曹操挥师南下的原因和战略意图,以及孙刘联军抵抗的决心。

122 战略部署分析孙刘联军的战略部署,如诸葛亮的智谋、周瑜的军事指挥等。

123 战斗过程详细描述赤壁之战的战斗过程,包括火烧连营等关键情节。

13 战略意义131 政治格局的改变探讨赤壁之战对当时政治格局的影响,如曹操势力的削弱,孙刘势力的崛起。

132 历史发展的推动分析赤壁之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

14 教学方法运用141 讲授法在讲解历史背景、人物、经过等方面,运用讲授法,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相关知识。

14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赤壁之战中关键人物的决策和战略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43 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历史史料,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来加深对赤壁之战的理解。

15 课堂互动15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赤壁之战中体现的智慧和谋略,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15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赤壁之战中的主要人物,通过模拟对话和决策,深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

《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

《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人物性格和故事主题。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战争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赤壁之战》原文,感受语言魅力,理解故事情节。

2. 故事梗概: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3. 人物分析: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4. 战略战术探讨: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和总结《赤壁之战》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难点: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战略战术和人物形象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战争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战略战术。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理解故事情节。

3. 故事梗概: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4. 人物分析: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5. 战略战术探讨: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和总结《赤壁之战》的主题思想。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分享交流能力。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赤壁之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1)曹操大军南下的原因和形势。

(2)诸葛亮和周瑜的智谋。

(3)赤壁之战的经过。

(4)战后的影响和意义。

2.2 教学重点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文章主旨。

2.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赤壁之战》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探讨其现实意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和《赤壁之战》,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

3.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智谋,探讨赤壁之战的意义。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3 课程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三国演义》原著,《赤壁之战》相关注释和解析。

5.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5.3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战争经过。

6.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3 案例分析法分析《赤壁之战》中的经典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赤壁之战 教案

赤壁之战 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案背景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于公元208年,三国时期东吴与蜀汉联军在赤壁水域与曹操的大军展开了一场重要的决战。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道赤壁之战的基本背景和过程;2.掌握赤壁之战的重要意义和影响;3.了解赤壁之战与中国古代历史的关联。

三、教学内容3.1 赤壁之战的背景赤壁之战发生于中国三国时期,曹魏的曹操统一北方后,开始南征扩张。

刘备为了抵抗曹操的入侵,与东吴的孙权联盟,形成了东吴与蜀汉的联军。

曹操为了消灭敌对势力,率军大举南下,进攻东吴与蜀汉。

3.2 赤壁之战的过程赤壁之战分为水陆两战,其中水战为主要战斗。

3.2.1 水战准备在水战开展之前,刘备和孙权商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完成了士兵的精心训练。

在战前,东吴还利用火攻计划,准备引诱曹操的船只前进到狭窄的水域。

3.2.2 水战展开水战开始后,东吴的小船撞击曹操的大船,同时发动了火攻,曹操的船只被包围和烧毁,导致了重大的损失。

曹操败退后,东吴与蜀汉联军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3.3 赤壁之战的意义和影响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赤壁之战打破了曹操大一统的局面,为南京的建立提供了契机。

其次,赤壁之战彰显了联合抵抗外敌的重要性,深化了吴蜀之间的友好合作。

最后,赤壁之战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被广泛传颂和演绎。

四、教学活动和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展开合作探究。

2.历史影像欣赏:观看赤壁之战相关的历史影像,了解战斗场景和历史背景。

3.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曹操、刘备、孙权等关键人物,重演赤壁之战的过程。

4.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赤壁之战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5.个人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赤壁之战的文章,总结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赤壁之战》篇1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全文,理解课文的内容2、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能力目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学习重点与难点: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学法指导:诵读自主合作探究练习巩固知识链接:●赤壁之战的典故和典故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苦肉计官渡之战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成语三分天下鞠躬尽瘁●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此正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复习提纲:教材知识点梳理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将军禽操2.五万兵难卒合3.顷之,烟炎张天4.雷鼓大震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荆州与国临接2.备南走3.致殷勤之意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7.鼎足之形成矣 8.刘琮束手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11.权起更衣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13.地方数千里 14.当横行天下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邂逅不如意17.初一交战 18.去北军二里余19.北军大坏 20.北面而事之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1.敬贤礼士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3.必蹶上将军4.乘犊车,从吏卒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6.可烧而走也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一)实词1.此帝王之资也2.二子不协3.与操有隙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7.如其克谐8 肃宣权旨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10近者奉辞伐罪 11.权以示群下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3.不复料其虚实14今以实校之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24.上建旌旗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二)虚词1.比至南郡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3.向察众人之议4.累官故不失州郡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6.顷之,烟炎张天五.特殊句式1.刘备天下枭雄2.我,子瑜友也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5.行将为人所并6.我,子瑜友也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导学案2(鲁人教版必修1)《赤壁之战》教案设计5(鲁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一)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掌握赤壁之战的战略部署和战术实施;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赤壁之战三、教学重点赤壁之战的战略部署和战术实施四、教学难点掌握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术部署,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赤壁之战的战略部署和战术实施;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资料,学习赤壁之战的细节和相关事件。

1.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周瑜等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兴趣。

2.讲授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15分钟)教师讲解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历史背景,介绍曹操和刘备的对立关系以及孙权的加入。

3.分析赤壁之战的战略部署(2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赤壁之战的战略部署,包括火烧连营、分兵抵御和诱敌深入等关键步骤。

4.讨论赤壁之战的战术实施(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赤壁之战的战术实施,探讨火攻的优势和孙刘联军的战术策略。

5.案例分析赤壁之战的细节(2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学生阅读并分析赤壁之战的细节,了解当时的战场环境和具体的战斗过程。

6.总结(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1.教材:三国演义;2.历史文献和资料:《赤壁之战考辨》等。

八、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参与活跃度、讨论内容的合理性;2.小组报告:赤壁之战的战略部署和战术实施;3.个人总结:对赤壁之战的理解和思考。

九、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选择赤壁之战的相关话题进行研究和写作,如赤壁之战的历史影响、赤壁之战与现代战争的对比等。

十、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研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深度。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魅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2)学习古代英雄的英勇事迹,培养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3. 重点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问;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3.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赤壁之战》原文;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资料、人物介绍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3. 对比分析:将《赤壁之战》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4.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七、教学步骤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2.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3. 故事情节梳理:讲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4. 语言品味: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语言的魅力;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背景、人物和情节。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和解读《赤壁之战》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学会通过文学作品的描写和对话,推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赤壁之战》中的英雄气概和忠诚精神。

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全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2.2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解读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3 教学难点:理解历史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分组阅读和讨论,理解《赤壁之战》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和对话,推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3.2 文学鉴赏: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解读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艺术价值。

3.3 批判性思维: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入《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赤壁之战》,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组讨论,解答疑问,推断人物性格和情感。

4.3 文学鉴赏: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解读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小组讨论。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5.2 阅读理解:学生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评估对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5.3 文学鉴赏:学生完成文学鉴赏练习题,评估对作品主题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掌握《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2. 能够分析并评价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尊重。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2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 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3. 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和评价。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 对《赤壁之战》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2. 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3. 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3.2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 收集相关的古代历史和文化知识。

3. 准备表演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通过引入古代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意义和价值。

4.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合作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4.3 课堂讨论1.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4 表演与展示1.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对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1. 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合作和讨论的活跃程度。

5.2 作业与测试1.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2. 学生进行的测试成绩。

5.3 表演与展示1. 学生表演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2. 教师对表演的评价和反馈。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1.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赤壁之战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章节。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2、分析赤壁之战中各方的战略决策和战术运用。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赤壁之战的主要经过和关键人物。

(2)孙刘联军获胜的原因和曹操失败的教训。

2、难点(1)如何理解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

(2)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包括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决策和战术运用,激发学生的思维。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赤壁之战的场景。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引出赤壁之战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2、知识讲解(1)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包括东汉末年的政治局势、曹操的势力扩张等。

(2)详细讲述赤壁之战的经过,如孙刘联军的组建、双方的战略部署、战争中的关键战役等。

(3)分析赤壁之战的结果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3、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孙刘联军获胜的原因,如诸葛亮的智谋、周瑜的军事才能、联军的团结等。

(2)讨论曹操失败的原因,如曹军的不适应水战、战略决策的失误等。

4、课堂总结(1)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

(2)强调赤壁之战在三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5、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赤壁之战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加深对赤壁之战的了解。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表现和观点的合理性。

2、作业评估认真批改学生的短文作业,评估其对赤壁之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历史教材选用权威的历史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

2、多媒体素材收集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课堂教学展示。

3、相关历史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三国志》等相关历史书籍,拓展知识视野。

七、注意事项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避免片面和主观的评价。

《赤壁之战》教案15篇

《赤壁之战》教案15篇

《赤壁之战》教案15篇《赤壁之战》教案15篇《赤壁之战》教案1 【学习目的】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谴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事情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详细过程中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在课前四人为一组,自叠纸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语:三国故事,人人皆知。

如“单刀会”、“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部分内容改编的《赤壁之战》。

〔板书课题〕2、你对“赤壁之战”有哪些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3、你还有哪些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小组学习:〔1〕自学生字新词。

〔2〕围绕课始提出的问题进展讨论交流。

〔3〕对课文进展二次质疑,并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全班交流:〔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字音、字形、字义。

〔2〕分小组指读课文。

〔3〕交流已经读懂的问题。

〔4〕各小组交流提出的新问题。

三、理解梗概,分清条理。

1、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1〕战争开场时,双方的力量比照方何?〔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以少胜多〕〔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展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精选12篇)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难点:1、常用文言词和容易误解的语言现象——二字相连却并非双音词。

2、解释重点词语与疑难句子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说出《史记》的体裁特点(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读“自读提示”,指出《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赤壁之战》的材料则来自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

(说明:在谈到本文的选材和布局时将对此作比较详细的介绍。

)二、介绍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人民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黄巾军起义。

各地军阀乘势而起,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裂的局面。

三、检查预习作业。

1.先查第二题,由学生叙述,教师可根据下表作适当补充。

以下均2XX年事,只标出月份。

七月曹操南下。

八月刘表卒,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军抵新野、襄阳,刘琮降曹。

刘备南走,与鲁肃会于当阳,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曹军大败刘备于当阳长坂。

十至十一月曹军自江陵东下。

孙刘联盟形成。

周瑜从柴桑出军,与操遇于赤壁。

黄盖火攻成功,操败走,经华容道至江陵,引军北还。

2.检查预习第一题:划分第一部分层次。

第一层(1、2段):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①鲁肃向孙权献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第1段);②诸葛亮使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第2段)。

第二层(3、4、5段):孙权接受周瑜、鲁肃的主张,决心抗曹,计划出兵。

①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意见分歧,鲁肃再次说服孙权,坚定抗曹决心(第3段);②孙权召回周瑜,周瑜分析敌我力量对比,促使孙权决策抗曹(第4段);③周瑜进一步分析曹操兵力,促使孙权出兵与刘备并力抗曹(第5段)。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导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大约发生在公元208年左右。

这场战役是三国时期的关键之战,奠定了今日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本文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设计思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段历史。

一、课程分析1. 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2)学习牟实、准确的历史表达方式,运用人文思维去描述局面和情况。

2. 教学内容(1)历史发生背景。

(2)赤壁之战发生的原因。

(3)赤壁之战的经过。

(4)赤壁之战的胜败原因。

(5)赤壁之战的意义和影响。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经过。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对当时和今日的影响。

二、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可以将学生引入当时的军事环境,让他们想象并感受当时的气氛、压力等。

2. 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提出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应该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 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旨在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PPT或小组项目的方式,展示他们对此事件的理解和研究。

4. 布兰考夫教学法布兰考夫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看法、疑虑、想法等来激发他们的思维。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应该通过提问、答疑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影片、图片等方式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2. 问题探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起因、经过和胜败原因等方面。

赤壁之战教案(优选3篇)

赤壁之战教案(优选3篇)

赤壁之战教案(优选3篇)【赤壁之战教案第1篇】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2、练习造句,巩固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瑜、黄盖是怎样用火攻打败曹军的,请一个同学简要说说赤壁之战的经过。

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2、学生读全文,思考后讨论。

(曹操失败是因为仗着兵多将广,骄兵轻敌,采取了错误的措施;东吴之所以取胜是因为能知彼知已,扬长避短。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说说怎样记住的。

2、抄写词语。

五、练习造句。

1、体会“非……不可”“果然”的用法2、口头造句。

六、作业:预习《田忌赛马》。

【赤壁之战教案第2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东吴怎样以少胜多的。

2、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

2、这节课我们要了解周瑜和黄盖是用怎样的计策打好火攻这一仗的。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段,读后评议。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学生默读第五、六、七自然段,讨论理解。

(1)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进攻?(2)从哪里看出“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而没有防备?(3)黄盖是怎样接近曹军的?(4)请同学根据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8、9自然段,着重理解风和火的关系。

出示挂图,让学生结合画面体会凶猛的火攻场面。

4、火攻这一战的结局怎样?(1)“锣鼓震天”?(2)曹操为什么要逃跑?三、总结段意。

(1)朗读课文第三段。

(2)这段话讲了什么?四、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赤壁之战教案第3篇】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人物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协作、智慧与勇气等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赤壁之战》原文阅读与解析。

1.2.2 相关知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介绍。

1.2.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形象和特点。

2.1.2 分析文章的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古代战争术语和战略战术。

2.2.2 深入剖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导入新课3.1.1 图片展示:展示赤壁之战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3.1.2 问题引导:提问学生对三国时期的了解,引出《赤壁之战》。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3.2.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3.3 课堂讨论3.3.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3.2 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3.4 教学解析3.4.1 课文解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解答学生疑问。

3.4.2 艺术特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3.5 实践与拓展3.5.2 推荐阅读:教师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环节,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2 读后感评价: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小组讨论评价:对各小组的讨论汇报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工具5.1 教学资源5.1.1 课文文本:《赤壁之战》原文。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学生能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文学鉴赏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友谊、忠诚、智慧和勇敢等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赤壁之战》原文阅读和理解。

文中重要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分析。

文中运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的解析。

2.2 拓展内容: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介绍。

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赤壁之战描述。

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介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引起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重要性和影响。

3.2 原文阅读与理解:学生分角色朗读《赤壁之战》原文。

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理解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3.3 人物形象分析:学生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估方法:学生通过书面考试、口头表达和写作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通过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4.2 评价标准:学生对《赤壁之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的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表达能力。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合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赤壁之战》原文文本。

相关的历史和文学资料。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文本和相关图片。

白板和markers 用于板书和标注。

5.3 辅助材料:相关电影的片段或动画,用于辅助学生理解情节和人物。

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复习并思考相关问题。

6.2 第二步: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背景资料,并通过预习,大致了解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教师:挂图、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顺序及结构,知道这是一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以少胜多根本原因,从中获得启发和收益。

二、抓住重点认真分析1.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这次战役是用火攻的方法取胜的,那么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五至十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

再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段合并。

思考“火攻”分几步。

3.指名说说自然段段意。

4.分组讨论分析。

第五自然段: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

第六自然段:趁东南风,黄盖驾船驶向曹军。

第七自然段:黄盖的船中装的全是火药。

第八自然段:黄盖驾船直冲曹军,曹操毫无防备。

第九自然段:黄盖命令士兵点火,火烧曹营。

第十自然段:曹营中火光冲天,乱成一片。

第十一自然段:曹军大败,曹操逃跑了。

学生汇报:下面我们分组朗读火攻这四步的内容。

请大家继续分组讨论,把火攻这四步用小标题或简明的提纲概括出来。

学生汇报或抽小组代表到黑板板书出来。

写诈降书,施火攻计满载火药,借东南风火船冲曹,大火漫天带兵追杀,曹军大败老师小结:火攻的四步,这种小标题,还有的同学编的跟这种意思相同,但表达有所不同。

赤壁之战教案15篇

赤壁之战教案15篇

赤壁之战教案15篇赤壁之战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之战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壁之战教案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读懂课文,知道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能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学习遇事周密考虑、机智灵活的思维方式。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程,从中悟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的资料。

教师:东西南北方位图、制作课件,选录电视剧《三国演义》火烧赤壁片断。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节课你们饶有兴趣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最崇拜的三国人物,汇报了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赤壁之战的资料,也理清了课文的线索。

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这一课。

(板书:17、赤壁之战)二、自读自悟1、谈话:火攻的办法是谁想出来的:(黄盖)黄盖为什么会想到用“火攻”?请同学们读读相关的课文。

2、学生自读自悟。

3、提问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三、角色扮演1、谈话:东吴对“火攻”之计已经做到了胸有成竹,火攻的计策如何实施,周瑜和黄盖又是如何进行周密安排的,请你找一个合作伙伴,一个扮演周瑜,一个扮演黄盖,根据课文内容,演一演,说一说吧。

2、学生扮演角色练演。

3、指名上台表演。

四、分析战程。

1、通过表演,大家明白了“火攻”果然是一条妙计,谁来说说火攻分几步进行?2、指名回答,学生补充,教师相机板书。

3、在你看来,“火攻”之计哪一步最重要,最能体现黄盖计策的高超?4、学生各抒己见,并说明理由,涉及提到“东南风”时,教师要求找一找、画一画并读一读课文中描写东南风的句子,指名回答并理解暗写东南风的句子,出示明写、暗写东南风句子,全班齐读。

5、小结有关内容,分组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火攻”部分,感悟火攻之计安排的巧妙,考虑的缜密以及火猛、风大,战斗的激烈。

赤壁之战(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分析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人物、策略和战术。

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图片和视频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运用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赤壁之战的地理环境。

进行角色扮演和辩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尊重,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英勇和智慧。

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追求,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远离战争。

二、教学内容1. 导言:介绍赤壁之战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讲解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曹操、孙权和刘备三方势力的竞争。

3. 赤壁之战的经过:详细描述赤壁之战的起因、过程和重要事件,包括草船借箭、苦肉计等。

4. 赤壁之战的结果:讲解赤壁之战的结局,对三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5. 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人物:介绍周瑜、诸葛亮、曹操等人物在赤壁之战中的角色和贡献。

三、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相关的历史教材或教辅资料,提供详细的知识点和解释。

2. 图片和视频资料:收集赤壁之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地图和图表:提供赤壁之战的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战争的地理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赤壁之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4.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辩论或制作赤壁之战的手工艺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造力。

五、评价与反思1. 学生评价:通过考试、作业和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赤壁之战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赤壁之战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1、学习课文,了解“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给段落分层的能力。

3、理解本课“调兵遣将、自不量力、不计其数”等重点词。

并掌握句式“不是……也不是……而是……”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周瑜制定“火攻”计策的依据及实施“火攻”计策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败于仅三万的周瑜的军队。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第一段
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曹、周两军各自的地理位置,逐步展现文章结构。

提问:
(一)赤壁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又是怎样做的呢?随课文理解“夺取”、“调兵遣将”的意思。

(二)双方作战的兵力又怎样呢?(板书:3万,80万)
二、学习第二段:曹操和周瑜都想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战前他们各自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学带着这个总是齐读课文第二段,学生读后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

继续追问:(1)曹操为什么“铁索连船”?这样做好不好呢?
(2)周瑜采用火攻的依据是什么?(板书:火攻)
三、学习第三段: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周瑜用火攻的方法打败曹军分哪几步?让学生边读边用笔划分层次用“/”线表示,并用简短语言概括。

(同座位交流后回答)多媒体逐步展示:写信诈降、乘风行船、火烧曹船、曹军大败。

(二)学习第一层
展示黄盖给曹操写信的内容(个人读)
引导学生分析
1、曹操接到黄盖的信为什么会欢喜得不得了?从信中找出原因。

(理解“自不量力”)
2、周瑜既然准备用火攻攻打曹军为什么还要写信诈降呢?
3、要想使火攻得以实现,还需要什么自然条件?(东南风)
(三)学习第二层
展示两军对阵图体现东南风对火攻的作用
思考讨论:
1、课文中哪几处写到东南风?(用“”线在文中标出)它与火攻有什么关系?(先让同座学生交流,再请一位学生到屏幕前用教棒叙述)
2、东吴乘风而来的船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大组讨论,允许争论)
分析比较句子:
①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
②里面是芦苇,……
附问题:课文中为什么不直接写船里面是芦苇,而要写船里装的不是士兵,不是粮食而是芦苇,……
(四)学习第三、四层
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激烈战斗的意境之中。

这时候,黄盖的二十条火船,乘着东南风,驶进了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正象黄盖事先所预料的那样,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越烧越猛,势不可挡。

同学们想不想看这精彩的战争场面?
2、观看赤壁之战的精彩片段,把“火烧曹船”、“曹军大败”的精彩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演示,师生共同观看)
问学生:从精彩的片段中都看到些什么?
3、①找出课文三、四层中写火势旺盛的句子,为了说明火势旺盛,哪些字词写得好?(重点体会“都”、“封”、“窜”)
②三、四层中哪些句子写曹军大败的呢?哪些词语写得好?(重点体会“不计其数”、“丢盔弃甲”)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由字词→句子→段落,读出火势旺盛的壮观场面,读出曹军溃不成军的惨残情景,体会字词对句子的表现作用。

朗读方式:由个人读到分组读(或集体朗读)
四、总结
提问:东吴仅三万人,为什么能打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板书:胜、败、知己知彼、骄傲轻敌)
五、课堂练习(略)多媒体展示
六、结束语
“赤壁之战”周瑜取得了胜利,这一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如果同学们有兴趣,课后请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到第五十回。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