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应该具有的品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入学了。怀揣学术理想的新晋研究人员,在思想上应当如何摆正位置认清形势呢?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或许能有所助益。

一,学会独立思考是重中之重。傅斯年死后葬在台大。行政大楼的对面架设有一口“傅钟”,每节上下课都会响21声,因为傅斯年曾说过:“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每天需要三个小时来完成思考,足见让独立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这并非易事。很多研究者头脑中已储备了大量知识,但却无法形成哪怕粗浅粗糙之思想体系,个中缘由在于独立思考能力之缺失。独立思考并非拒绝异见,凡事皆由自己思虑所得;而是对一切接纳之观点,均要反思后才决定接受与否,这一反思过程正是“让思考成为习惯”的重要推力。长期受制于“问题只能有惟一解和最优解”这种教育思维的头脑,对于“多元化”的忧虑,自是有增无减。知识不等于学问,学问不等于思想。很多研究生按照长辈设定的人生轨迹逐渐成长,很少获得独立思考人生道路的权利,也不敢奢望“走自己的路,让家长去担心”的自主抉择权,于是慢慢变得人云亦云,不爱反思,不愿觉醒,学习退化为获得学历的无聊历程,而研究沦为鹦鹉学舌的模仿秀。

二,必须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这看似容易,其实很难。专业学科划分过细,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传授专业知识,“挂羊头卖狗肉”式的通识教育,共同造就了偏于狭窄的知识结构,这从南方科技大学一建校就力挺“全面教育”就能反衬出当下大学生知识之不完备。“基础课程高中化,专业课程放羊化”的趋势,令到学生一方面疲于应付基础课程考试,一方面得过且过地混够专业学分。学了一大堆看似可以“冲锋陷阵”的知识,上了战场却发现尽是“银样蜡枪头”。难怪企业和学生都在抱怨就业市场的低效,可问题是:“学历通货膨胀”加剧了研究生就业时的尴尬。倘若所学只是浮于表面,一大群“干不了技工活”却只能接受“技工岗位”的“毛坯”,如何有资格指责企业甘愿空置“好”岗位却罔顾“天之骄子”的存在呢?

三,学会利用情商充分整合资源。当今世界属于“互动关系占据主动地位”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决定事情成败和决策优劣。如果只关注自己

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只顾吹凉自己的稀饭而不顾及别人的汤圆,恐怕人生之路会越走越狭窄。但现代人的个性化倾向越来越强烈,都不愿意被人呼来喝去、指手画脚,这就凸显出人际关系中情商之重要。一名研究生能常持同理心,能以己度人,则其整合身边优质资源的可能性大增。倘能在他人有难之时主动施以援手,则等同于在很多人的“道德银行”里进行了极好的投资,就算自己不求回报,至少在积极助人的过程中利用自身资源承担了社会责任,这种回馈他人的“福报”思想,算得上资源整合的更高境界。

四,努力修炼健康人格。研究生的心理疾病总是被人们热议,似乎读研意味着“用命来拼,拿命来换。”但实际情况其实不然,绝大多数研究生只是对于现状不满而多有抱怨,但经传媒放大后仿佛读研成为“炼狱之旅”。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此类负面评价?这与研究生自身的人格修养选择有极大关联。毅力是人格修炼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不管研究生处于何种境遇,都得面对价值选择的难题。如果遇到问题就逃避退缩,缺乏坚持与坚守,自然容易将责任推诿给高校、导师、社会及父母,媒体当然乐见此景大书特书。对科研工作的坚守、对败德行为的拒绝、对顺境逆境的心理调适,都体现了研究生在人格自我塑造上的恒心。很多优秀学生逐渐跌入低谷,并非现实困境和精神疾病共同使然,仅仅是因为做不到持之以恒地“做正确之事”。而这一点,是健康人格的核心,不管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面临伦常考量,皆出于此。

目前社会对于读研的负面报道过多,使得很多新生入学时忐忑不安,对未来存有未知的恐惧。事实上,以何种方式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并非最重要的考评指标,关键在于读研能够带给你不一样的人生阅历,在此期间你所经历的一切,或许会在多年后转换为积极面对人生的坚实支撑。与此同时,新生需要破解认知上的误区:一个人在大学所学的东西,与他在未来工作中的表现,关联度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多,有时甚至毫无关联。特别是那些与技术相关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并未真正掌握能学以致用的技能,但是学生可能错误地认为已算得有“一技之长”者,从而误导他们更关注具体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拓宽视野和把握全局。事实上,能否发展全面的思辩技能、拥有卓尔不群的观点以及完善特立独行的个性,才是新晋研究生真正应当关心的要害。

当研究生将注意力投射在上述四方面时,学习会带来超出预想的快乐。他们会变得生机勃勃,生意盎然,而非传媒宣传的目光呆滞,两眼无神。正如哈佛商业学院创新教育大师克里斯滕森在指导学生如何评价自己的人生时提醒道,

“人生最强大的动机不是金钱,而是学习的机会、在责任中成长、为他人贡献、拥有被认同的成就。”当研究生的工作越来越卓有成效时,不仅能够在自我效能上找到成就感,而且会激情洋溢地激发出团队的潜能。这样的读研生活,才值得好好读下去。否则,只为一纸不断贬值的文凭而浪费大好青春,真就得不偿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