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2 数字技术基础

合集下载

数字技术应用基础

数字技术应用基础

比值
0.976 0.954 0.931 0.909 0.888
0.867 0.847 0.827
12
已经采用IEC建议符号的有: Mozilla Firefox,BitTornado,Linux,以及其他一些GNU自由软件
尚未采用IEC建议符号的有:微软公司等
IEC建议
二进制前缀符号
kibi-
Ki
10
十进制 前缀 103
106
二进制前缀
210 = 1,024 220 = 1,048,576
比值
0.976 0.954
109 230 = 1,073,741,824 1012 240 = 1,099,511,627,776 1015 250 = 1,125,899,906,842,624 1018 260 = 1,152,921,504,606,846,976 1021 270 = 1,180,591,620,717,411,303,424 1024 280
计算机读出或者写入移动硬盘中的文件 使用打印机打印某个文档的内容
远距离传输或者无线传输时:需要使用调制技术(参见 第4章第1节)
13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比特的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表示每秒钟可传输的二进位数目,常用单 位是:
比特/秒(b/s),也称“bps”。如 2400 bps(2400b/s) 千比特/秒(kb/s),1kb/s=103比特/秒=1 000 b/s 兆比特/秒(Mb/s),1Mb/s=106比特/秒=1 000 kb/s 吉比特/秒(Gb/s),1Gb/s=109比特/秒=1 000 Mb/s 太比特/秒(Tb/s),1Tb/s=1012比特/秒=1 000 Gb/s
读放大器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_必考点知识总结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_必考点知识总结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必考点知识总结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1.2:微电子技术简介考核点:(1)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2)微电子技术是实现电子电路和电子系统超小型化及微型化的技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3)集成电路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以半导体单晶片作为材料(4)现代集成电路使用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是硅,也可以是化合物如砷化镓(5)集成电路根据它所包含的电子元件可分为小规模(小于100),中规模(100-3000)、大规模(3000-10万)、超大规模(10万-100万)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100万)(6)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以简单的门电路或单级放大器为集成对象,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功能部件、子系统为集成对象,现代PC机中使用的微处理器、芯片组、图形加速芯片等都是超大规模或极大规模集成电路(7)集成电路芯片是微电子技术的结晶,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核心,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8)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组成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的尺寸,尺寸越小,极限工作频率越高,门电路的开关速度越快(9)摩尔定律:单块集成电路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翻(10)IC卡又称为集成电路卡,不受磁场影响,可*存储数据,IC卡分为存储器卡与CPU卡,存储器卡主要用于安全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如电话卡,水电费卡,公交卡,医疗卡。

CPU卡上除了CPU外,还配有操作系统,手机中的SIM卡就是一种特殊的CPU卡(11)经过抛光后的硅片成为硅抛光片,一个硅抛光片上有成百上千个独立的集成电路,排满了集成电路的硅片称作”晶圆”典型试题:1.在下列有关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______ 。

A.集成电路的制造工序繁多,工艺复杂且技术难度高B.经过抛光后的硅片称为晶圆,每个晶圆最多可以制成一个合格的集成电路芯片C.IC卡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后者通常又称为射频卡或感应卡D.集成电路应用十分广泛,目前我国第2代居民身份证中就有集成电路芯片2.在下列有关集成电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第1章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第1章

图1.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第1章 数字技术
在这个通信过程中,要经过一些变换。在发射 信号时,需要以下变换:
(1)编码:需要把对应的短信的汉字,变换成数 字信号。在手机中经常使用的是:信源编码、信道 编码、加密编码。 (2)调制:因为手机信号的传输信道是无线信道, 所以,需要经过调制,把原来的数字信号变成射频 调制电信号,以便在信道中传输。
Ms ( )
O 2 T

图1.5 频谱重叠
第1章 数字技术
1.3.4 脉冲调制
脉冲调制就是以时间上离散的脉冲串作为载波, 用模拟基带信号m(t)去控制脉冲串的某个参数, 使 其按m(t)的规律变化的调制方式。 1. 脉冲调制的分类 (1)脉冲振幅调制(PAM)。 (2)脉冲宽度调制(PDM)。 (3)脉冲相位调制(PPM)。 这三种脉冲调制的波形如图 1.6 所示。
(3)这样,经过N次传送,最后的误码只相当一次传送。 这就是数字信号的纠错能力。
第1章 数字技术
5. 综合业务数字网 对于模拟信号来说,不同的信号形式,比如: 语音、文字、图象、视频,需要不同的处理系统。 如果把各种模拟信号,统统转换成数字信号, 就可以使用同一个系统来处理了,这就是综合业 务数字网的初衷。 因此,数字技术得到了普遍使用,我们已经 进入数字时代。
第1章 数字技术
1.2.2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点
(1) (2) (3) (4) (5) (6)
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 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可降低设备成本以及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第1章 数字技术
1.3 模数变换 1.3.1 模数变换的概念 自然界的许多信息都是模拟量,若要利用数字通信 系统传输模拟信号,一般需三个步骤: (1) 把模拟信号数字化,模数(A/D)变换。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四版. 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四版. 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1.8用公式化简逻辑函数
(1)Y=A+B
(2)YABCABC
解:BCABCCABC(A+A=)
(5)Y=0
(2)(1101101)2=(6D)16=(109)10
(4)(11.001)2=(3.2)16=(3.125)10
(2)(127)10=(1111111)2=(7F)16
(4) (25.7)10(11001.1011 0011)2(19.B3)16
1.12
将下列各函数式化为最大项之积的形式
(1)Y(ABC)(ABC)(ABC)
(3)YM0⋅M3⋅M4⋅M6⋅M7
(5)YM0⋅M3⋅M5
(2)Y(ABC)(ABC)(ABC)
(4)YM0⋅M4⋅M6⋅M9⋅M12⋅M13
1.13
用卡诺图化简法将下列函数化为最简与或形式:
(3)Y(AB)(AC)ACBC
(2)Y
ACD
解:(AB)(AC)ACBC[(AB)(AC)AC]⋅BC
(ABACBCAC)(BC)BC
(5)YADACBCDC
解:Y(AD)(AC)(BCD)CAC(AD)(BCD)
ACD(BCD)ABCD
(4)YABC
(6)Y0
1.11
将函数化简为最小项之和的形式
(3)Y=1
(4)YAB CDABDAC D
解:YAD(B CBC)AD(BCC)AD
(7)Y=A+CD
(6)YAC(C DA B)BC(BADCE)
解:YBC(B⋅ADCE)BC(BAD)⋅CEABCD(CE)ABCDE
(8)YA(BC)(ABC)(ABC)
解:YA(B⋅C)(ABC)(ABC)A(AB CB C)(ABC)

第1章 认识数据与大数据 1.2数字化与编码-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教案)

第1章 认识数据与大数据 1.2数字化与编码-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教案)
设计课堂活动和讨论主题,帮助学生了解数字化的意义与作用,并感受数字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强调数据编码的基本方式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合理使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
2.教学内容准备
a.数字化及其作用
准备相关案例,如数字图书馆、数字医疗设施的实际应用,以展示数字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收集和创建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转换的图表和动画,以便在课堂上演示。
动画和视频演示:
展示模拟信号如何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例如语音信号从模拟转换为数字的步骤(采样、量化、编码)。
视频示例展示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如数字温度计和数字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互动式学习工具:
在线工具或应用程序,允许学生实践数制转换,例如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数。
声音和图像的采样与编码模拟器,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结果。
5.学生指导和支持
预习教材,准备针对低、中、高不同水平学生的辅导材料。
设置在线论坛或学习管理系统,供学生提问和分享资源。
教学媒体
文本教材和幻灯片:
提供关于数字化及其作用、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转换、二进制与数制转换以及数据编码等主题的详细解释。
包含图表和示意图,如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对比图、二进制与十进制数的转换示例。
二进制及其数制转换
二进制的概念对初学者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尤其是进位规则和权值概念。教师需要设计互动练习和游戏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兴趣。
数据编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字符编码、声音编码、图像与视频编码各自有不同的方法和标准,学生可能会感到信息量过大。教师需要通过分步骤讲解和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的理解
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分配包含理论问题和实际计算的练习题,涉及数据编码和压缩的概念。

数字电子技术——第1章数字电子技术基础ppt

数字电子技术——第1章数字电子技术基础ppt
2421码的权值依次为2、4、2、1;余3码由8421码加0011 得到;格雷码是一种循环码,其特点是任何相邻的两个码字, 仅有一位代码不同,其它位相同。
用一定位数的二进制数来表示十进制数码、字母、符 号等信息称为编码。
用以表示十进制数码、字母、符号等信息的一定位数的 二进制数称为代码。
二-十进制代码:用4位二进制数b3b2b1b0来表示十进 制数中的 0 ~ 9 十个数码。简称BCD码。
用四位自然二进制码中的前十个码字来表示十进制数码, 因各位的权值依次为8、4、2、1,故称8421 BCD码。
整数部分采用基数连除法, 先得到的余数为低位,后得 到的余数为高位。
小数部分采用基数连乘法, 先得到的整数为高位,后得 到的整数为低位。
2 44
余数
2 22 ……… 0=K0 2 11 ……… 0=K1 2 5 ……… 1=K2 2 2 ……… 1=K3 2 1 ……… 0=K4
0 ……… 1=K5
课程说明
主要内容:
• 数字逻辑基础 • 逻辑门电路 • 组合逻辑电路 • 触发器 • 时序逻辑电路 • 半导体存储器 •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 • 可编程逻辑器件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 数/模和模/数转换
课程意义:
数字电路是一门硬件方面的重要基础课。 其任务是使同学们获得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数字逻辑的基本 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工程实验能力。
学习本门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 ⑴ 应着重抓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 本方法的学习。
• ⑵能熟练运用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 计方法。
• ⑶重视实验技术。
教材及参考书:
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 (第二版) 余孟尝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012秋理论试题(按章节)

2012秋理论试题(按章节)

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信息技术一、选择题1、扩展人们眼、耳、鼻等感觉器官功能的信息技术中,一般不包括___D____。

A.感测技术B.识别技术C.获取技术D.存储技术2、日常所说的“IT行业”一词中,“IT”的确切含义是__B____。

A.交互技术B.信息技术C.信息技术D.控制技术3、下列说法中,比较合适的是:“信息是一种_____C_____”。

A.物质B.能量C.资源D.知识4、下列有关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B________ 。

A、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极大提高了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B、信息产业专指生产制造信息设备的行业与部门,不包括信息服务业C、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D、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信息产业的大国5、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_____A______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存储、显示与控制。

A.数字技术B.模拟技术C.光子技术D.量子技术6、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扩展人们信息器官的功能,例如,使用___C_____最能帮助扩展大脑的功能。

A.控制技术B.通信技术C.计算与存储技术D.显示技术7、信息技术是指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其中____C____主要用于扩展手、眼等效应器官的功能。

A.计算技术B.通信与存储技术C.控制与显示技术D.感知与识别技术8、与信息技术中的感测、通信等技术相比,计算与存储技术主要用于扩展人的___C_____的功能。

A.感觉器官B.神经系统C.大脑D.效应器官1.2 数字技术基础一、选择题1、存储在U盘和硬盘中的文字、图像等信息,都采用____B____代码表示。

A.十进制B.二进制C.八进制D.十六进制2、在网络上传输的的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都采用___D_____代码表示。

2011年春计算机基础理论汇编答案

2011年春计算机基础理论汇编答案

2011年春计算机基础理论汇编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信息技术1.现代信息技术涉及众多领域,例如通信、广播、计算机、微电子、遥感遥测、自动控制、机器人等。

(正确)(正确错误)2.信息处理过程就是人们传递信息的过程。

(错误)(正确错误)3.信息技术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正确)(正确错误)4.信息技术是指用来取代人的信息器官功能,代替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错误)(正确错误)5.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信息获取与识别技术、通信与存储技术、计算技术、控制与显示技术等内容。

(正确)(正确错误)6.信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基本资源。

(正确)(正确错误)7.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世间一切事物都会产生信息。

(正确)(正确错误)8.信息系统的感测与识别技术可用于替代人的感觉器官功能,但不能增强人的信息感知的范围和精度。

(错误)(正确错误)9.信息系统的计算与处理技术可用于扩展人的思维器官功能,增强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正确)(正确错误)10.以下几种信息传输方式中,( D )不属于现代通信范畴。

(A)电报(B)电话(C)传真(D)DVD影碟1.2 数字技术基础1.采用某种进制表示时,如果4×5=17,那么3×6=15 。

2.从取样图像的获取过程可以知道,一幅取样图像由M行×N列个取样点组成,每个取样点是组成取样图像的基本单位,称为像素。

3.对两个1位的二进制数1与1分别进行算术加、逻辑加运算,其结果用二进制形式分别表示为( C )。

(A)1、10 (B)1、1 (C)10、1 (D)10、104.计算机使用二进制的原因之一是,具有( B )个稳定状态的电子器件比较容易制造。

(A)1 (B)2 (C)3 (D)45.计算机在进行以下运算时,某一位的运算结果可能会受到其它位影响的是( D )操作。

(A)两个数作“逻辑加”(B)两个数作“逻辑乘”(C)对一个数作按位“取反”(D)两个不同符号的数“相减”7.十进制数205.5的八进制数表示为(315.4)8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9)Y = BC + AD + AD
1.9 (a) Y = ABC + BC
(10)Y = AC + AD + AEF + BDE + BDE (b) Y = ABC + ABC
(c) Y1 = AB + AC D,Y2 = AB + AC D + ACD + ACD
(d) Y1 = AB + AC + BC,Y2 = ABC + ABC + ABC + ABC 1.10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并化简为最简与或式
(1)Y = AC + BC
(2)Y = A + C + D
(3)Y = (A + B)( A + C)AC + BC 解:Y = ( A + B)(A + C)AC + BC = [( A + B)( A + C) + AC]⋅ BC = ( AB + AC + BC + AC)(B + C) = B + C
= 0.05mA <
I

B

T饱和,
v o=0.2V
(0
~
0.3V都行)
2.3 解:
s 闭合时,输入低电平,此时
VIL = R2 × 5I I′L ≤ 0.4V
R2

0.4 5I I′L
=
0.4V 2mA
= 200Ω
s 断开时,输入为高电平,此时
R2的最大允许值为200Ω
VIH = Vcc − (R1 + R2 ) × 5I IH ≥ 4V ∴ R1最大允许值为10K-R 2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1(教案)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1(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课程教案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这是大学新生入学以来的有关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首先向同学们介绍这门课程的地位、主要内容、考核方式以及学习方法。

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并介绍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的相关要求。

通过提问,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以及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通信、数字信息、软件这些信息时代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

举例:在教学上有远程教育;在企业有电子商务;在生活中有视频聊天等等。

提问:你能说说还有哪些应用么?新课讲授:1.1信息与信息技术1信息定义信息就是信息,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N.Wiener(控制论创始人)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客观事物立场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

——认识主体立场计算机是一种基于二进制运算的信息处理机器,任何需要由计算机进行处理的信息,都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形式化,并表示成二进制编码的形式。

这就引进了数据的概念。

2 与信息处理相关的行为和活动信息收集——感知、测量、识别、获取、输入等信息加工——分类、计算、分析、综合、转换、检索、管理等信息存储信息传递信息施用——控制、显示等3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用来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人的信息器官及功能: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获取信息神经网络——传递信息思维器官(大脑)——处理信息并再生信息效应器官(手脚)——施用信息4 信息处理系统:用于辅助人们进行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加工处理、控制及显示的综合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的系统。

5 信息处理系统实例雷达是一种以感知与识别为主要目的的系统电视/广播系统是一种单向的、点到多点(面)的以信息传递为主要目的的系统电话是一种双向的、点到点的以信息交互为主要目的的系统银行是一种以处理金融业务为主的系统图书馆是一种以信息收藏和检索为主的系统Internet是一种跨越全球的多功能信息处理系统6 信息化与信息社会信息产业是指生产制造信息设备,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PPT课件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PPT课件
•15
第一章:数字逻辑基础
【例1-3】将十六进制数8A.3按权展开。 解:(8A.3)16=8×161+10×160+3×16-1
•16
第一章:数字逻辑基础
1.2.2 不同进制数的转换 1.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数 转换方法: (1) 十进制数除以基数(直到商为0为止)。 (2) 取余数倒读。
•17
第一章:数字逻辑基础
【例1-4】将十进制数47转换为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数。 解:
(47)10=(101111)2=(57)8=(2F)16。
•18
第一章:数字逻辑基础
【例1-5】将十进制数0.734375转换为二进制和八进制数。
解:
(1)转换为二进制数。
首先用0.734375×2=1.46875 (积的整数部分为1,积的小数部分为
•25
第一章:数字逻辑基础
按选取方式的不同,可以得到如表1.1所示常用的几种BCD编码。 表1.1 常用的几种BCD编码
•26
第一章:数字逻辑基础
2. 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在实际中,数有正有负,在计算机中人们主要采用两种
方法来表示数的正负。第一种方法是舍去符号,所有的数字 均采用无符号数来表示。
•7
第一章:数字逻辑基础
2. 数字电路的分类
1) 按集成度划分 按集成度来划分,数字集成电路可分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和超大
规模等各种集成电路。 2) 按制作工艺划分
按制作工艺来划分,数字电路可分为双极型(TTL型)电路和单极型(MOS 型)电路。双极型电路开关速度快,频率高,工作可靠,应用广泛。单极型 电路功耗小,工艺简单,集成度高,易于大规模集成生产。 3) 按逻辑功能划分

10秋考试题目

10秋考试题目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 1【案例1】信息技术概述
案例效果(1)信息与信息技术
[1]. 信息技术是指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其中__C______主要用于扩展人的效应器官的功能。1。1。2
A. 计算技术
B. 通信与存储技术
C. 控制与显示技术
D. 感知与识别技术
D. UNIX、Access、SQL Server
[10].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属于________。C
A. 专用软件
B. 操作系统
C. 系统软件
D. 编译系统
案例效果(2) 计算机操作系统
[1]. Windows系统中,不同文件夹中的文件不能同名 。错
[2]. 使用Windows2000或Windows XP,如果要查看当前正在运行哪些应用程序,可以使用的系统工具是________。C
C. 交换信息量大小
D. CPU时钟频率
[23]. 在Windows系统中,按下Alt+PrintScreen键可以将桌面上当前窗口的图像复制到剪贴板中。Y
[18]. Windows系统中,不同文件夹中的文件不能同名 。错
[21]. 一般来说,在多任务处理系统中,___B_____,CPU响应越慢。
A. Memory stick
B. DSP
C. CCD或CMOS
D. A/D输入、语音识别输入、印刷体汉字识别输入方法中,符合书写习惯,易学易用,适合老年用户或移动计算设备(PDA等)的是__联机手写输入______输入。
案例效果(5) 常用输出设备
[43]. 对二进位信息进行逻辑运算是按位独立进行的,位与位之间不发生关系。Y1。2。4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2学分)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2学分)
§3.2算法与程序设计语言
课后自学第3章阅读材料,做自测题3

6
实验5人均收入分析
十一
7
Chap4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4.1计算机网络基础(重点讲授)
§4.2因特网的组成及服务(重点讲授)
§4.3网络信息安全
课后自学第4章验6演示文稿的制作、机考系统练习
十三
9
Chap5数字媒体及应用
§5.1文本与文本处理(重点讲授)
§5.2图像与图形(重点讲授)
§5.3数字声音/视频及应用(只讲文件类型)
课后自学第5与6章阅读材料,做自测题5和6。
十四
10
Chap6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6.1计算机信息系统
§6.2关系数据库简介
总复习
十五
11
课内考试(机考)
注:上课日期根据各班进行微调。如遇法定节假日,任课教师注意调整进度。
学年第一学期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选修)课程教学进度表
授课班号级全体学生年级
教材张福炎.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第5版),南京大学出版社
周次
顺序
日期
授课内容及环节
课外作业
备注

1
Chap1信息技术概述
§1.1信息与信息技术
§1.2数字技术基础(重点讲授)
§1.3微电子技术简介
课后自学第1章阅读材料,做自测题1

2
实验1网上信息检索
实验2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3
Chap2计算机组成原理
§2.1 CPU的结构与原理(重点讲授)
§2.2 PC主机的组成(重点讲授)
§2.3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信息技术概述》课件

《信息技术概述》课件

存储容量的计量单位
n 8个比特=1个字节(byte,用大写B表示) n 计算机内存储器容量的计量单位:
n KB: 1 KB=210字节=1024 B (千字节) n MB: 1 MB=220字节=1024 KB(兆字节) n GB: 1 GB=230字节=1024 MB(吉字节、千兆字节) n TB: 1 TB=240字节=1024 GB(太字节、兆兆字节)
在计算机的CPU中,比特使用一种称 为“触发器”的双稳态电路来存储
触发器有两个状态,可分别用来记忆0
Q
Q
和1,1个触发器可存储1个比特
一组(例如8个或16个)触发器可以 ﹠

存储1组比特,称为“寄存器”
Rd
Sd
CPU中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寄存器
断电后信息不再保持!
《信息技术概述》
比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存储(2) --存储器中比特的存储
《信息技术概述》
1.2 数字技术基础
1.2.1 比特 1.2.2 比特与二进制数 1.2.3 整数(定点数)的表示 1.2.4 实数(浮点数)的表示 1.2.5 小结
《信息技术概述》
1.2.1 信息的基本单位
——比特(bit)
(1)什么是比特 (2)比特的逻辑 (3)比特的存储
《信息技术概述》
什么是比特?
n 计算机存储器中用电容器存储二进位信息:当电容的两极 被加上电压,它就被充电,电压去掉后,充电状态仍可保 持一段时间,因而1个电容可用来存储1个比特
字线
信息存储原理
存储单元 • 电容C处于充电状态
C
时,表示1
位线
读放大器
• 电容C处于放电状态 时,表示0
集成电路技术可以在半导体芯片上制作出以亿计的微型电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130916)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130916)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英文名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课程编号:000311/000312周课时数:3学时/4学时学分数:2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文理本科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主要讲授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关于微电子技术、通信系统、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领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知识点标记为A),熟悉和了解一些相关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知识点标记为B),扩展知识内容可以由教师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讲授(知识点标记为C,考试不作要求),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8学时,知识点52个)1.1 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3个)1.1.1 信息与信息处理1.A信息的含义2. B 数据的含义、信息与数据的关系3.C知识的含义、信息与知识的关系(补充)4.C信息的属性(补充)5.C信息的分类(补充)6. A 信息处理的含义7. C 人的信息器官及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功能1.1.2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1. B 信息技术的含义2. C 信息技术的基本类型3. B 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主要领域4. C 信息产业的含义1.1.3 信息化与信息社会1. C 信息化的概念2. C 信息化发展的总目标1.2 数字技术基础(知识点26个)1.2.1 信息的基本单位——比特1. A 比特的含义与特点2. A 比特的逻辑运算3. C 比特的存储4. B 存储器容量计量单位及含义5. A 比特传输速率计量单位及含义1.2.2 比特与二进制数1. A 二进制数的表示、含义及标识2. A 数的二进制表示与十进制表示的相互转换方法3. A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4. A 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表示及标识符号5. A 数的八进制表示、十六进制表示与二进制表示的相互转换方法1.2.3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1. A 无符号整数的表示对象、编码长度与可表示数值范围的关系2. A 带符号整数的编码方法、编码长度与可表示数值范围的关系3. B 补码表示的优点4. C Pentium中的整数类型及编码表示方法5. A 实数的浮点表示法及阶码尾数的含义6. B 浮点表示法中阶码位数与可表示数值大小的关系7. B 浮点表示法中尾数位数与可表示数值精度的关系8. C 规格化浮点数的含义9. C IEEE754浮点数表示法10. A字符编码及码长的含义11. B编码字符集的两个属性(收录字汇,编码规则)12. A ASCII编码字符集的内容(字汇个数、编码规则、存储方法)及在计算机内表示13. A图像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14. A灰度图像和黑白图像的表示1.2.4 比特的运算1. A 基本的逻辑运算2. C 逻辑运算的实现1.3 微电子技术(知识点13个)1.3.1 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1. C 电子电路使用的基础元件的演变2. B 微电子技术的含义3. A 集成电路的含义4. B 集成电路的制造材料5. B 集成电路集成度的含义6. B 集成电路的分类(按集成度,按晶体管,按信号类型,按用途)1.3.2 集成电路制造(选讲)1.3.3 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1. C 集成电路速度与晶体管尺寸及线宽的关系2. B Moore定律3. C 当前晶圆尺寸与线宽工艺水平及发展趋势1.3.4 IC卡1. C IC卡的含义2. B IC卡的功能3. B IC卡的分类4. C 接触式IC卡与非接触式IC卡的特点第2章计算机组成原理(12学时,知识点100个)2.1 计算机组成与分类(知识点18个)2.1.1 计算机发展与作用1.C第1~ 4代计算机的特点及划分标志2.C新一代计算机的目标3.C计算机信息处理特点(运算速度与精度,存储容量,自动执行,逻辑判断能力)4.C计算机的三种应用模式5.C计算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2.1.2 计算机的组成1. A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A计算机硬件逻辑结构及主要部件的功能(输入设备,处理器与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及与CPU的关系,外存储器,输出设备,系统总线,I /O接口)3.C并行处理与多处理器系统4.C计算机软件的含义(程序、数据、文档)2.1.3 计算机的分类1. B 计算机的分类方法2.C巨型计算机的特点3. C 大型计算机的特点4.C小型计算机的特点5. B 个人计算机的特点及分类6.C工作站、服务器的概念2.1.4 微处理器和嵌入式计算机1.B微处理器的含义2. C 嵌入式计算机的含义3.C Pentium微处理器的发展2.2 CPU的结构与原理(知识点11个)2.2.1 CPU的结构1. A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A CPU的作用及组成部件的功能(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指令译码器)3. B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的作用及简单原理(速度、大小、位置、设置原因、命中率、存取特点)2.2.2 指令与指令系统1. A 指令的含义2. A 指令的格式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3. B 指令的执行过程4.C指令的类型5.B指令系统的含义6.B指令系统兼容性的含义2.2.3 CPU的性能指标1.B影响CPU运行程序速度的主要因素2. B 度量CPU速度的单位(MIPS、MFLOPS)2.3 PC机的主机(知识点22个)2.3.1 主板、芯片组与BIOS1.A主板上内置的主要部件2. C 扩充卡与主板的连接方式3.A芯片组的作用及主要集成块的功能4.B BIOS ROM芯片中存储的内容、作用、存储特性、与操作系统的关系5. B PC机的启动过程及POST、BOOT的作用6.C设备驱动程序的作用及加载的含义7. B CMOS芯片中存储的内容、作用、存储特性、与操作系统的关系8. C CMOS设置程序的启动方法及启动时机2.3.2 内存储器1.A计算机存储器层次结构中各种存储器的性能(容量、速度、成本、作用、存取限制)2.B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主要类别与存储特性(DRAM、SRAM)(PROM、EPROM、EEPROM、Flash ROM)3.B PC机主内存储器逻辑结构和有关概念(存储单元的大小、存储单元的地址码长度与存储容量的关系、存取时间的单位,主存储器与CPU的速度匹配)4.C常用内存条(SIMM、DIMM、RIMM)的规格及使用特点2.3.3 I/O总线与I/O接口1. A I/O操作的任务、I /O设备的作用2.CI/O操作的过程3.CI/O操作的任务及特点4.CI/O控制器的作用及I/O操作的过程5.BI/O总线的作用、包含的信号线类型与总线带宽的计算6.CPCI-E总线的性能7. A I/O接口的作用、类型及特点(按传输方式,按传输速率,按连接设备数量,按标准化)8.CPC机常用各类I/O接口的特性(串行口、并行口、视频接口、IDE、PS/2接口,IEEE1394)9.BUSB的作用、特性、传输速率及应用10.C1394的作用、特性、传输速率及应用2.4 常用输入设备(知识点16个)2.4.1 键盘1. A 键盘的作用、类型2. C 键盘上键的分布3. B 键盘常用控制键和功能键4.B键盘接口种类(PS/2、USB、无线)5. C 键盘工作原理(机械式,电容式,光投影式)2.4.2 鼠标器1.A鼠标器的作用、类型2.B鼠标器性能指标(分辨率,轨迹速度)及接口类型3.C windows中鼠标器的常见操作及功能4.C鼠标器工作原理(机械式,光学机械式,光电式)5.C触摸屏的作用2.4.3 笔输入设备2.4.4 扫描仪1.A扫描仪的作用、类型2. B 扫描仪性能指标(分辨率、色彩、幅面)与接口类型3.C扫描仪工作原理2.4.5 数码相机1.B数码相机的作用、特性及与传统相机的区别2.B数码相机工作原理3.B数码相机性能指标(像素数目、存储器类型与容量、其它性能指标)与接口类型2.5 常用输出设备(知识点11个)2.5.1 显示器1.A显示器的作用与组成2.A显示器的类型与主要性能指标(显示屏大小、点距、刷新速度、颜色数、辐射、节能)3.C色彩基本知识4.C CRT显示器与液晶显示器的成像原理5.B显示卡的逻辑结构及各组成部件的功能(VRAM、接口电路、显示控制电路、绘图处理器)6.B显示卡、显示器与CPU、主存的关系7.C显示卡主要性能指标(AGP、VRAM,真彩色)2.5.2 打印机1A打印机的作用2B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的特性3B打印机的主要性能指标(精度、速度、色彩、噪音、耗材、幅面)4C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工作原理2.6 外存储器(知识点22个)2.6.1 硬盘存储器1.A硬盘存储器的组成2.C硬盘存储器基本原理3.B硬盘的存储特性、信息存储格式与存储容量计算4.B硬盘读写数据过程(寻道,定位,读写)5.C磁盘存储器高速缓冲区的作用6.C硬盘存储器主要性能指标(平均等待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访问时间,硬盘吞吐率<外部传输率、内部传输率>)7.B Windows系统中硬盘操作(分区、建立逻辑盘,格式化)的作用及操作方法8.C使用磁盘注意事项9.B优盘的基本原理、存储介质、性能、接口与使用10.C移动硬盘的容量、接口、速度、优点2.6.2 U盘、存储卡和固态硬盘1. A 优盘的存储介质、性能、接口类型2. B 存储卡的形式和优点3. C 固态硬盘的介质和性能2.6.3 光盘存储器1.B光盘存储器的组成、类型2.C光盘存储器基本原理3.B DVD-ROM光盘片的信息记录轨道(光道),信息存储原理与读出原理、存储容量4.C DVD-R光盘片的特性及信息存储原理5.C DVD-RW光盘片的特性、信息存储原理及读出原理和擦除原理6.B DVD-ROM驱动器的功能、组成、主要性能指标(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接口)7.C DVD-RAM驱动器的功能与主要性能指标8.B DVD光盘片的类型与存储容量9.B DVD与CD的异同第3章计算机软件(8学时,知识点44个)3.1 概述(知识点10个)3.1.1什么是计算机软件1. A 程序的含义2. A 软件的含义3. C 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版权、许可证)3.1.2 计算机软件的特性1. C 软件的特征2. C 软件的作用3.1.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1. A 软件的分类2. B 系统软件的含义、类别、功能及主要特征3. B 应用软件的含义、类别、功能及主要特征4. B 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特性比较5. B 商品软件、共享软件及自由软件的概念3.2 操作系统(知识点21个)3.2.1 概述1. B 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2. B 系统资源的类型与资源管理的含义3. B 图形用户界面的特点4. B 裸机与虚计算机的含义5. B 启动操作系统的含义,WINDOWS系统启动过程3.2.2 多任务处理与处理器管理1. B 任务与多任务处理的含义2. C Window实现多任务处理的技术(任务与窗口,前台任务与活动窗口、后台任务与非活动窗口,并发多任务方式)3. B 处理器管理的含义(时间片轮转调度策略,任务优先级)3.2.3 存储管理1. A 存储管理的含义与功能2. C 虚拟存储技术的基本思想3.2.4 文件管理1. A 文件的概念2. A 文件的组成(文件正文,文件说明信息)3. A Windows系统中目录的作用、特性及多级树形目录结构的特点4. C Windows系统中软盘/硬盘分区内的引导区、文件分配表、根目录区、数据区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文件存储方式与簇的含义5. C 文件管理的主要职责3.2.5设备管理1. C 设备管理的含义与任务2. C 设备管理的基本技术3. C “即插即用”的含义3.2.6常用操作系统介绍1. C 网络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2. C Windows的主要特点(多任务、图形界面、32位)3. C UNIX与Linux的特色3.3 算法与程序设计语言(知识点13个)3.3.1 算法1. B 算法的含义与算法的性质2. C 算法设计举例3. C 算法表示与算法分析3.3.2 程序设计语言1. A 程序设计语言的含义2. A 机器语言与机器语言程序的特点3. B 汇编语言与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特点4. C 高级语言与高级语言源程序的特点3.3.2 程序设计语言的数据成分和控制成分1. B 高级语言的四种基本成分及功能2. B 数据成分及其描述、数据类型的含义3. B 控制成分中包含的三种基本结构4. C FORTRAN语言特点5. C Java语言特点6. C C语言与C++语言特点第4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2学时,知识点127个)4.1 数字通信入门(知识点42个)4.1.1 通信的基本原理1. A 通信与现代通信的含义2. C 通信的发展历史3. A 通信系统模型及信源、信宿、信道的含义4. B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含义5. C 信道的组成及类型(有线信道,无线信道,模拟信道,数字信道)6. B 通信系统中的物理设备7.A传输介质种类(金属导体、光纤、空间)及信号载体种类(电波、光波、电磁波)8.B金属导体的种类(双绞线,同轴电缆)、传输特性和应用9. B 光纤的结构、传输原理及特性10. B 光纤通信基本原理及特点11. C 光纤通信系统模型12. C 波分多路复用基本原理13. B 无线通信的特点14.C 各类无线电波的特点(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15. B 微波通信的三种方式16. C 卫星通信系统基本原理17. C 同步轨道卫星通信和中低轨道卫星通信的特点(阅读材料)18. C 模拟通信技术的含义19. C 模拟通信技术的应用(有线载波电话、无线电广播<阅读材料>)20. B 数字通信技术的含义21.B数字通信技术的优点22. C 模拟信号编码/解码的含义23. C 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长途电话系统,卫星电视,数字有线电视)24. B 数字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信道带宽,数据传输速率及计量单位)25. B 移动通信的含义26. C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27. B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台、基站、移动电话交换中心的功能28. C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本工作原理29. C 漫游的含义(补充)30. C 第三代/第四代个人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目标31. B 信号调制/解调的含义32. C 模拟信号调制方法(调幅、调频、调相)33. C 数字信号调制方法(调幅、调频、调相)34. B 多路复用技术的含义35. B 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4.1.2 交换技术1. C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2. B 采用分组交换网构建公用数据网的含义3. B 分组交换技术基本原理,存储转发模式的优点4. B 分组交换机的作用与基本工作原理5. C 分组交换网中计算机的物理编址6. B 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传送的策略7. C 路由表的含义与作用4.2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24个)4.2.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1. A 计算机网络含义2. B 网络通信协议的含义3. A 计算机组网的主要目的4. B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5. A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6. A 数据传输速率与带宽7. B 网络的对等工作模式和客户/服务器工作模式的含义(客户机、服务器的含义)8. B 网络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含义(文件服务,打印服务,消息服务,应用服务)9. B 网络操作系统的含义及功能4.2.2 局域网的基本原理1. A 局域网的特点2. A 局域网的逻辑组成3. B 局域网中节点的含义、局域网中计算机的物理编址(MAC地址)、网卡的功能4. C 数据帧的含义及数据帧一般格式4.2.3 常用局域网1. B 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2. B 常用的局域网传输介质3. C 常见的局域网共享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4. C 总线式集线器的功能5. C 总线式以太网的拓扑结构、物理结构、传输介质6. A 交换式集线器的功能7. B 交换式以太网的拓扑结构、物理结构、传输介质8. C 交换式局域网与总线式局域网的区别9. B 以太网卡的传输速率10. B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及与有线局域网的关系11. C 无线局域网的传输介质及常用物理层协议(802.11,蓝牙802.15)4.3 因特网的组成(知识点27个)4.3.1 网络分层结构与TCP/IP协议1. A 网络互连的含义,网络互连需要解决的问题2. B 采用TCP/IP协议的网络结构结构及各层的基本功能3. C TCP/IP协议的主要特点4.3.2 IP协议与路由器1. A IP地址的作用2. A IP地址的结构与格式3. B IP地址的格式与表示形式(二进制表示,点分十进制表示)4. B IP地址的类型及特点5. C 特殊的IP地址(不分配的IP地址)6. B Windows中主机IP地址的设置方法7. C IP数据报的含义8. C IP数据报的格式及传输处理过程9. B 路由器的功能4.3.3 因特网的发展及结构1. B 因特网的组成与发展2. B 因特网的工作模式及采用的协议3. B 因特网中主机域名的含义、域名结构、域名命名规则4. A 因特网中主机域名与IP地址的关系5. B 域名系统与域名服务器的功能6. C 域名解析过程4.3.4 因特网的接入1. B 计算机接入因特网2. C 电话拨号接入因特网的方式、特点及使用的设备3. C 电话MODEM的功能、特点、传输速率、安装方式4. B 不对称用户数字线(ADSL)接入因特网的方式、特点及使用的设备5. B ADSL MODEM的功能、特点、传输速率、安装方式6. C ADSL采用的信道复用技术及占用电话线频带的情况7. B 电缆调制解调(Cable MODEM)接入因特网的方式、特点及使用的设备8. C Cable MODEM的功能、特点、传输速率、安装方式9. B 光纤接入因特网的方式、特点4.4 因特网提供的服务(知识点19个)4.4.1 电子邮件1. A 电子邮件服务的含义2. B 电子邮件的组成3. A 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4. C 电子邮件系统组成、使用的协议、电子邮件传送原理(邮件服务器功能)5. A 即时通信的含义和特点6. B 即时通信的工作过程7. C 即时通信的发展4.4.2 文件传输服务FTP1. A 远程文件传输的含义2. C 文件传输系统的组成、使用的协议、基本工作原理3. C 登录FTP服务器的条件及匿名账户的作用4. C 远程文件传输系统常用的文件操作及权限的含义4.4.3 WWW信息服务1. A WWW的含义、WWW系统的组成、Web服务器的功能、浏览器的功能2. B WWW的工作模式3. B 网页(HTML文档,Web文档)的含义、一般格式与制作4. A URL的含义与表示形式5. C 网页中超级链接的含义与表示(锚,书签)6. B Web信息检索工具的分类7. B WWW使用的协议与提供的服务8. C 静态Web文档、动态Web文档、主动Web文档的含义4.5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点15个)4.5.1概述1. A 网络信息安全的含义2. C 数据完整性、可用性、机密性、真实性的含义3. B 实现网络信息安全安全措施4. C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安全级别4.5.2数据加密1. B 数据加密的含义与作用4.5.3数字签名1. B 数字签名的含义与作用4.5.4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1. C 身份鉴别的含义与作用2. C 常用身份鉴别的手段3. C 访问控制的含义与作用4.5.5 防火墙1. B 防火墙的含义与作用2. C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3. C 入侵检测的含义与作用4.5.6计算机病毒防范1. A 计算机病毒的含义2. B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与危害3. B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与防范措施第5章数字媒体及应用(8学时,知识点66个)5.1 文本及文本处理(知识点21个)5.1.1字符的编码1.A GB2312-80编码字符集的内容(字汇个数,排列顺序,编码范围,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及在计算机内表示2.B GBK 和GB18030编码字符集的内容(字汇个数,编码范围)、GBK子集的含义GBK1,GBK2,GBK3,GBK4,GBK5)3.B UCS/Unicode 通用编码字符集的目的及与汉字编码字符集的关系5.1.2 文本准备1.B字符输入的方法和种类2.C汉字键盘输入编码的种类、各种方法的优缺点3.C联机手写汉字识别输入、汉语语音识别输入、印刷体汉字识别输入等方法的优缺点5.1.3 文本的分类1. A 计算机文本的类型、特点、用途及它们在Windows中的文件扩展名2.A简单文本(纯文本)的含义、特点、使用限制3.A丰富格式文本的含义、特点、丰富格式文本文件的种类(RTF、DOC、PDF、HTML等)4. C 文本标记信息的内容、标记语言的含义和作用5.A线性文本与超文本的含义(文本组织结构,阅读特点)、超文本文件的应用(网页,联机帮助)6.A超链接、链源和链宿的含义7. C Windows中制作各类文本的常用软件及应用5.1.4 文本的编辑、排版与处理1.C文本编辑、排版的含义及主要功能2.C文本处理的含义及主要功能3. C 文本检索的含义4. C 文本检索系统的组成(索引数据库)、类型、文本检索过程5. C Web搜索引擎的功能与操作6.C常用文本处理软件(面向通信,面向办公,面向出版,面向网络信息发布和电子出版)5.1.5 文本的展现1.C文本展现的大致过程2.C常用的文本阅读器软件5.2 图像与图形(知识点17个)5.2.1 数字图像的获取1. A 数字图像获取的原理与主要步骤2.B常用数字图像获取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的原理与性能参数3. C 数字图像的再现(显示与绘图)5.2.2 图像的表示与压缩编码1.A彩色图像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及区别2. A 数字图像主要性能指标(分辨率,颜色模型,像素深度)及与图像大小、颜色树木、图像数据量的关系3. B 数字图像数据量计算方法4.C数字图像压缩的意义和基本压缩原理5.C数字图像压缩编码标准(JPEG)6.B数字图像文件的种类、格式、特点及用途(BMP,TIF,GIF, JPEG,JP2)5.2.3 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1.C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和目的2.B一种常用图像处理软件的主要功能3. C 数字图像的应用5.2.4 计算机图形1. C 计算机合成图像与图像的区别和联系2.C计算机合成图像的过程(建模,绘制)3.B景物建模方法(几何模型,过程模型)4.C一种常用矢量绘图软件的主要功能5.C计算机合成图像的应用5.3 数字声音及应用(知识点17个)5.3.1 波形声音的获取与播放1.A波形声音获取(模拟声音信号数字化)的原理与主要步骤2.C采样频率、量化精度、编码方法与数字声音质量的关系3.C波形声音获取设备(麦克风,声卡)的功能与组成4.C计算机输出(播放)波形声音的过程与相关设备5.3.2 波形声音的表示与应用1.B波形声音主要性能指标(采样频率、量化精度、声道数)的含义及与数码率、数字声音数据量的关系2.C两种波形声音(全频带数字声音和数字语音)的特性和编码参数3.B全频带波形声音数据量计算方法4.C波形声音压缩的意义、波形声音压缩编码标准(MPEG-1,MPEG-2)及应用5.C数字语音压缩编码标准及应用6.C波形声音文件的种类(W A V、MP3、WMA等)7. C 流媒体的含义、主要流媒体产品与播放器软件5.3.3 波形声音的编辑与播放1.C常用声音编辑软件的功能5.3.4 计算机合成声音1.C计算机合成语音(文语转换)的含义及应用2.B计算机合成音乐的含义及应用3.C计算机合成音乐表示的国际标准(MIDI、MIDI消息、MIDI文件)4. C 计算机合成音乐演奏的相关设备(声卡上的音乐合成器)和软件(媒体播放器)5.C MIDI音乐与高保真波形声音的比较5.4 数字视频及应用(知识点11个)5.4.1 数字视频基础1.C PAL制式彩色电视信号的组成和特性2.B数字视频获取设备(视频卡,数字摄像头,数码摄像机)的功能3.C数字视频主要性能指标(分辨率、像素深度、颜色空间、帧频)的含义及与数码率和数字视频数据量的关系5.4.2 数字视频的压缩编码和文件格式1.C数字视频压缩的意义2.A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及应用5.4.3 数字视频的编辑5.4.4计算机动画1.B计算机动画的含义和基础2.C制作GIF动画和Flash动画的有关软件5.4.5 数字视频的应用1.C VCD和DVD的含义、特点和应用2.C可视电话与视频会议的含义、基本原理和应用3.C数字电视的含义、优点、传输途径4.C点播电视(VOD)的含义、系统组成与工作过程第6章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2学时,知识点7个)6.1 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点5个)1. B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含义2. A 数据库的含义和功能3. C 数据模型的含义4. B 关系数据库的组织结构5. B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含义和功能补充(知识点2个)1. C 大数据的含义2. C 数据挖掘技术教科书:《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张福炎,孙志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授课手段:多媒体课堂讲解,课程作业,各项课程有关的讲座和活动成绩考核方式:闭卷笔试,平时占20%,期末笔试占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存储容量的计量单位
8个比特=1个字节(byte,用大写B表示) 计算机内存储器容量的计量单位:


KB: 1 KB=210字节=1024 B (千字节)
MB: 1 MB=220字024 MB(吉字节、千兆字节)
十进制数 二进制数
转换方法:
2 29 2 2 2 2 14 7 3 1 0 0.6875 ×2 高位 1. 0. 1. 低位
23
1 低位 0 1 1 1 高位
余数
整数和小数放开转换 整数部分:除以2逆序取余 小数部分:乘以2顺序取整
例如:29.6875
整 数 部 分
11101.1011 B 注意:十进制小数(如0.63) 小 在转换时会出现二进制无穷 数 部 小数,这时只能取近似值
TB: 1 TB=240字节=1024 GB(太字节、兆兆字节) 1MB=103 KB =1 000 KB 1GB=106 KB =1 000 000 KB 1TB= 109 KB = 1 000 000 000 KB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辅助存储器容量经常使用10的幂次来计算:

8
例:手机容量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尚未采用IEC建议符号的有:微软公司、苹果公司等
12
比特的传输
信息是可以传输的,信息只有通过传输和交流才能发挥
它的作用
在数字通信技术中,信息的传输是通过比特的传输来实
现的
近距离传输时:直接将用于表示“0/1”的电信号或光信
号(称为基带信号)进行传输(称为基带传输),例如:
辅助存储器(硬盘、DVD光盘、U盘、存储卡
等)容量:

厂商标注的容量使用十进制前缀

操作系统显示的容量使用二进制前缀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11
解决方案:使用两种不同的前缀符号
前缀 名称 前缀 符号
十进 制值 10 10 10 10 10
3 6 9
二进制值 2 2 2 2
10 20 30 40 50
位数字”、“二进位” 或简称为 “位”
比特只有 2 种取值:0和1,一般无大小之分 如同DNA是人体组织的最小单位、原子是物质的最
小组成单位一样,比特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
数值、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命令· · · · · · 都可以
使用比特来表示
3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比特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
十进制 前缀 10 10 10
3 6
比值 0.976 0.954 0.931
kilo meg a giga
k/K M G
2 2 2 2
10 20
= 1,024 = 1,048,576 = 1,073,741,824
9
30 40 50
tera
peta
T
P
10
10 10
12 15
2
= 1,099,511,627,776
八进制
0 1 2 3 4 5 6 7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十六进制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不同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熟练掌握不同进制数相互之间的转 换,在编写程序和设计数字逻辑电路 时很有用 只要学会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 的转换,与八进制、十六进制数的转 换就不在话下了
4位
5位 6位
26
104 = 10000
105 = 100000
9999
99999
16 16位 2 = 32 32位 2 = 64 64位 2 =
11···111 =65535
11····111 = 232 -1
106 = 999999 1000000
11······111 1844674407 = 264 -1
0.375
0.625 0.875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举例:二进制整数的表示范围
十进 制数
可表示数 的数目
可表示的 二进 最大数 制数
2位 3位
102= 100 103 = 1000
99 999
4位 8位
可表示数的 数目 24= 16 28 = 256 65536
4294967296
可表示的 最大数 1111 =15 11111111 =255
80
0.827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不同进位制前缀的使用场合
内存、cache、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容量均使
用二进制前缀:


512MB的内存条(其中 1M=220 )
256KB 的cache(其中 1K= 210 )
文件和文件夹的大小使用二进制前缀
频率、传输速率等使用十进制前缀:

主频 1GHz(1G=109) 传输速率 100Mbps(其中 1M=106)
19
3×82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十六进制数
每一位使用十六个数字和符号表示( 0、1、2、3、
4、5、6、7、8、9、A、B、C、D、E、F )
逢16进1, 基数为16
各位的权值是16的整数次幂(基数是16 )
标志:尾部加H
例:
4×16-1
F5.4H=
240 + 5 + 4/16 = 245.25
= 1,125,899,906,842,624
0.909
0.888
exa
zetta
E
Z
10 10
18
21
2 = 1,152,921,504,606,846,976
2 = 1,180,591,620,717,411,303,424
70
60
0.867
0.847
yotta
10
Y
24
2 = 1,208,925,819,614,629,174,706,176
0.0V
+2v V 0
5
1
0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例2:磁盘中比特的表示与存储
磁盘表面微小区域中,磁性材料粒子的两种不同的
磁化状态分别表示0和1
磁头,用 于写入和 读出信息 磁性材 料粒子 磁 盘 片
“ 0” “ 1”
旋转方向
6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例3:内存储器中比特的存储
计算机存储器中用电容器存储二进位信息:当电容的两
4×100 6×101
17
2×102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二进制数
每一位使用两个不同数字表示(0、1),即每一
位使用 1 个“比特”表示
低位与高位的关系是:逢2进1
各位的权值是 2 的整数次幂(基数是2 )
标志: 尾部加B
例:
1×20
0×21
0×2-1 1×2-2
101.01 B = 4 + 0 +1 + 0 +1/4 = 5.25
32GB 的机身存储
16GB 的附加SD卡
为什么32GB显示出来的容量只有24.61GB?16GB的SD卡显示出来的容 量只有14.83GB?
9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厂商标注的容量 使用十进制前缀
原 因:
二进制前缀
操作系统显示的容 量使用二进制前缀
相同的符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前缀 名称 前缀 符号
在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二进位的方法:

电路的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CPU) 电容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RAM) 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磁盘) 光盘面上的凹凸状态(光盘) ···
4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例1:CPU内部比特的表示
CPU内部通常使用高电平表示1,低电平表示0
0 2.3V 1.8V 0.4V 1 0
···
记住常用二进制 小数的值!
二进制 十进制值
0.1 0.01 0.11 0.001
0.5 0.25 0.75 0.125
27=128 28=256
29=512
210=1024=1K
25
220=1M 230=1G 240=1T 250=1P 260=1E 270=1Z
0.011
0.101 0.111

计算机读/写移动硬盘中的文件;
打印机打印文档的内容; 计算机通过投影仪进行显示
远距离传输或者无线传输时:需要使用调制技术(参见
第4章第1节)
13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比特的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表示每秒钟可传输的二进位数目,常用单
位是:

比特/秒(b/s),也称“bps”。如 2400 bps(2400b/s) 千比特/秒(kb/s),1kb/s=103比特/秒=1 000 b/s 兆比特/秒(Mb/s),1Mb/s=106比特/秒=1 000 kb/s 吉比特/秒(Gb/s),1Gb/s=109比特/秒=1 000 Mb/s 太比特/秒(Tb/s),1Tb/s=1012比特/秒=1 000 Gb/s
+1×2-1+0×2-2+1×2-3+1×2-4
= 29.6875
24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记住2n的值很有用!

21=2
22=4
23=8


24=16
25=32 26=64

211=2048 212=4096 213=8192 214=16384 215=32768 216=65536
极被加上电压,它就被充电,电压去掉后,充电状态仍 可保持一段时间,因而1个电容可用来存储1个比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