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提纲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提纲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提纲教案篇一: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复习分子扩散、分子热运动2、复习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3、复习比热容定义,利用比热容进行计算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 分子热运动1、不同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分子扩散现象;2、其物理意义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的运动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就越剧烈;4、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力,而且这两种力是同时存在的。

考点/易错点2 物体的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3、物体的内能还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考点/易错点3 比热容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2、比热容的单位是有热量、质量和温度的单位共同组成的组合单位,可对应其物理意义来相互对应理解。

3、热量的计算公式:吸收(放出)的热量=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升高(降低)的温度即:Q=Cm?t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沙尘暴来临时,漫天沙尘B、“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C、扫地时,室内尘土飞扬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答案】B【解析】A、C、D选项中都不属于分子,只有B选项中的才属于分子,故选B【例题2】【题干】关于温度、热传递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多B.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能量少C.能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D.能量总是从能量多的物体传递到能量少的物体【答案】C【解析】物体的内能不仅和物体的温度有关化合质量有关,所以A、B错误;热传递至发生在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之间,而不是内能多少之间,所以D错误,选C【例题3】【题干】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及应用与此特点无关的是()A.海边昼夜温差比内陆小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感觉变凉爽C.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D.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答案】B【解析】在B选项中主要是利用了蒸发吸热的特点来降低温度的故选B四、课堂运用【基础】1.初温相同的铜和铅,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3,若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升高的温度与铅升高的温度之比是()A.1:2 B.2:1 C.2:9 D.9:2【答案】A【解析】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比热和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就会越低,可得出答案2.关于温度、热传递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多B.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能量少C.能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D.能量总是从能量多的物体传递到能量少的物体【答案】C【解析】物体的内能不仅和物体的温度有关化合质量有关,所以A、B错误;热传递至发生在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之间,而不是内能多少之间,所以D错误,选C3.下列选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效果比较好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值不同D.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多【答案】B【解析】个别固体的比热可能会比与人体的比热还要大,B 选项说法太过于绝对了【巩固】1、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沙尘暴来临时,漫天沙尘B、“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C、扫地时,室内尘土飞扬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答案】B【解析】A、C、D选项中都不属于分子,只有B选项中的才属于分子,故选B2、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B. 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C.一块0℃的冰全部融化成0℃的水D.“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故选B3、对把一瓶酒精倒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A.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变为原来的一半,燃烧值不变C.燃烧值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不变 D.比热和燃烧值均不变【答案】D【解析】对同一物质,物体的比热不发生变化,故选D【拔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越快,它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越快B、液体凝固成固体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停止了C、固体被压缩到分子之间无间隙才不能被压缩D、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答案】D【解析】分子运动的快慢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就越剧烈,分子运动又称为分子的热运动,故选D2、初温相同的铜和铅,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3,若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升高的温度与铅升高的温度之比是()A.1:2 B.2:1 C.2:9 D.9:2【答案】A【解析】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比热和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就会越低,可得出答案3.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杯里的水B.人晒太阳觉得暖和C.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 D.用打气筒打气,筒壁会发热【答案】D【解析】D选项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不属于热传递五、课堂小结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十四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十四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的复习课。

第十三章主题为“内能”,包括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式、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等内容。

第十四章主题为“电流”,包括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内能的概念和改变内能的方式,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

2. 让学生掌握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式、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比热容的概念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投影仪;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热能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热能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知识点复习:(1)内能:引导学生复习内能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内涵。

(2)改变内能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比热容:引导学生复习比热容的概念,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热机:引导学生复习热机的工作原理,理解热机效率的概念。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进行讲解和分析。

4. 随堂练习:针对复习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点复习:(1)电流:引导学生复习电流的概念,理解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电路:引导学生复习电路的组成,理解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关系。

(3)欧姆定律:引导学生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理解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_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导入【泰安中考考情分析】分析分值和考点【复习目标】:1、能说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记住内能定义,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了解热量,理解比热容,并应用比热容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重、难点】:内能的理解、用比热容分析吸热能力并简单计算。

二、知识梳理:1、订正答案,用红笔改正自己出错的地方,并记忆(限时2分钟)<一 >、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组成的。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运动叫做。

3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当分子间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二>、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与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它们的内能就;等温的物体所含分子质量越大,它们的内能就。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机械能与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如:物体温度、质量、状态等。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和,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4.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

温度相同的物体,(会/不会)发生热传递。

5.对物体做功,内能,温度;物体对外做功,内能,温度。

<三>、物质的比热容1、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与它的和升高的乘积之比,叫该物质的比热容,单位是。

2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计算公式:。

水的比热容是,它的物理意义是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与物体的、有关。

4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能力测量器材:测温度:__________,测时间:__________。

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实验设计:①用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精品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教案一 新人教版word版

精品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教案一 新人教版word版

内能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能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用在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热量的计算【教学难点】能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课前准备】例题、练习题、试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4课时(复习小结2课时检测讲评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点一:扩散现象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注意: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3、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A “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

B 向一杯水中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把磨得很光的铅板和金板长久的压在一起,金板中铅,铅板中有金。

D 酏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知识点二:分子间的作用力思考:物体内部分子不停地运动,为什么固体和液体中分子不会飞散开,总是聚合在一起?被分成两半的圆柱体铅,再把它们放在一起,得到如图所示。

分子间存在引力思考:分子间存在间隙,为什么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呢?分子间同时也存在斥力.小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我的教案: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三章内能复习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复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复习内能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等有更深刻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内能的概念,了解影响内能的因素。

2. 学会用物理学方法测量物体的内能。

3. 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

难点:内能的测量方法和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尺子、温度计、实验器材。

五、活动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回顾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内能的概念,明确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接着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一块铁块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计算其体积。

接着用温度计测量铁块的温度,了解其内能的大小。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冬天感觉冷,夏天感觉热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

难点:内能的测量方法和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复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内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讨论交流环节,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其他现象,如燃料燃烧、物体熔化等,并尝试用内能的知识进行解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内能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这是理解内能其它方面的基础,因此,我在课堂上花了较多的时间进行讲解和举例说明,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这一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学科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三章内能全章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学科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三章内能全章中考复习课教学设计
4.让学生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并能应用于分析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与内能相关的现象。
5.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内能变化的能力,如比热容、热膨胀等,并能准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究内能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内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能举例说明吗?
2.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内能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总结:内能是物体内部的一种能量形式,它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从而实现能量的转化。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内能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将内能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设计多样化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能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1.内能的概念及特性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
2.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
-内能是物体内部的能量,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速度等外界因素所具有的能量。
-内能与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如物体做功和热传递。
3.内能的种形式及转化规律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并举例说明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13章内能复习课教案

13章内能复习课教案

13章内能复习课教案D【学具准备】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集气瓶、打气筒、水和食用油等,以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知识构建】【复习过程】[创设情境] (播放“海陆风”flash动画,同时提出问题)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总会感到习习的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你能否运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海陆风”形成的原因呢?(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切入主题,更好的体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形象的flash动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形成复习课的枯燥感。

)[专题复习]专题一:分子动理论✧知识聚焦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组成的;扩散现象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运动跟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___________越剧烈。

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如何利用烧杯、冷水、热水、红墨水、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等探究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和分子间作用力。

探究一: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典题探究)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B.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C.通过嗅觉可以鉴别醋和酱油 D.刮风时尘土飞扬(技巧归纳)分子运动只能通过一些现象表现出来,而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

不要把宏观微小颗粒的机械运动或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误认为是分子运动。

(学以致用)1.如下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烧杯中,整杯水都变红了,这种现象叫做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______看到墨水分子在运动(选填“能”或“不能”)。

初中物理_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内能与热机》课堂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课程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知识的力量,养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2、能力: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思考的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3、知识: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理解并能应用比热容,知道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学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二、教学内容分析:内能是在学生认识了热现象之后,进一步探究热现象本质的开始篇,由此开始了解内能,了解热的本质。

内能跟八年级时所学的看不见的运动有一定的联系,这要求学生要重拾旧课本,使知识前后连通。

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因为内能与分子的热运动相关,而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紧密相联,故将内能的概念的建立放在温度之后,并用与机械能作类比的方式来建立,限于初中学生的认识与能力,改变内能的途径是通过生活事例与实验分析来认识的。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能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识,对于学习内能有了一定的帮助,比如刚接触内能,一定会想知道影响内能的因素,具体是怎么影响的,这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内能这一重点内容。

四、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2.理解比热容和热值的的概念,会进行热量的相关计算;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会计算热机效率。

五、学习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学习重点: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及应用实例,比热容的理解与应用计算,热机效率的相关计算和提高措施。

学习难点:综合计算。

解决办法:重难点内容逐一展开、由浅入深、逐一突破、循序渐进。

六、设计思路按照知识点回顾—知识点理解---知识点应用的步骤来逐一展开,达到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对知识点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的课堂效果。

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人教版)

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人教版)
-设计综合性评价任务,如实验报告、小论文或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内能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研究,如调查生活中的节能措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节能意识。
-组织科学讲座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内能相关的现代科技发展,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内能的定义,理解内能与机械能、化学能等能量的区别与联系,能准确描述内能在物体中的表现形式。
2.使学生掌握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热传递和做功,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帮助学生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能量守恒原理在热力学中的体现,并能运用该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摩擦生热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摩擦会让物体变热?”、“这种热是如何产生的?”等问题,从而引出内能的概念。
2.实验操作: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摩擦生热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记录现象,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3.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他们分析摩擦生热现象背后的内能变化,为后续内能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利用图示和模型,直观展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量守恒原理,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该定律进行问题分析。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内能变化,从而理解相变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二)教学设想
1.教学导入:
-利用生活实例或简短的视频,引入内能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引导性问题,如“物体内部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我们如何感知到这些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相关知识点。

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教案

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

知道能证明分子热运动存在的事实现象,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影响的因素。

理解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以及表现“引力”和“斥力”的条件。

2.知道内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内能大小的三个因素;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小的一些实例;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知道做功和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3.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够利用比热容生物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进行简单的吸热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顾“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的探究实验进一步理解体会“控制变量法”。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列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贴近生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中领略物理就在身边。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分子热运动现象2、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改变内能的方法3、比热容有关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改变内能的方法,比热容的有关计算★教学过程1.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①分子或②原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其大小的数量级是③10-10m(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宏观上用⑤扩散现象来判断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还表明分子间存在⑥间隙)影响分子热运动快慢的因素是⑦温度常见的扩散现象:做饭时闻到饭香、酒香不怕巷子深、湿衣服变干等(3)分子间存在着⑧引力和⑨斥力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例子:木棍、石头、铁块等物体很难被拉伸,分子虽然是运动的,但是物体却具有一定的形态分子间存在斥力的例子:空气、水、固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有些情况表现为引力,有些情况表现为斥力2.内能(1)一切物体①任何情况都具有内能,内能由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组成。

(2)分子动能的影响因素:温度、质量;分子动能的改变方式:a.②热传递(本质是内能的转移)b.改变物体质量(3)分子势能的影响因素:物质的状态、体积分子势能的改变方式:③对物体做功(本质是机械能转变为内能) (4)内能、热量、温度的关系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只能表示一个物体的温度多少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一定吸热,如:摩擦生热、钻木取火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描述吸收热量,不一定升高温度,如:晶体熔化过程、水沸腾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做功,最终内能不变c.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只能说“具有”、“增加”或“减小”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如:摩擦生热、钻木取火练习一1.(2018·百校联考)(多选)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B )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多C.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其比热容越大D.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固体很难被拉长,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B.炎热的夏天,在地面洒水降温是利用了汽化吸热C.一杯冰水混合物温度没有改变,则其内能一定没变D.打开醋瓶的瓶盖后,屋里弥漫着醋味,这说明醋分子不停地运动3.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B.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C.0 ℃的物体没有内能D.两个内能相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一定不会发生热传递4.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B )5.放学回到家,小梦看到妈妈正在厨房做饭,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D )A.回到家中就能闻到饭菜香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B.用高压锅煮饭,饭熟得比较快,是因为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C.用天然气灶炒菜,天然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D.用天然气灶炒菜时,菜的内能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的6.关于分子,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3.比热容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 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九年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教学设计(答案版)

九年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教学设计(答案版)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2、了解内能和热量。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能够利用热量计算公式,计算温度变化引起的热量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教学难点】能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课前准备】复习学案、习题、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双基目标】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2、了解内能和热量。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能够利用热量计算公式,计算温度变化引起的热量变化。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双基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达到的复习要求。

【自主复习学案一】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2---P5的内容并适当结合课本插图完成以下内容: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扩散现象:A.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B.课本中如图实验: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

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重力对实验造成影响。

实验现象: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C.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师生活动:教师下发自主复习学案,学生根据学案阅读课本,并完成相关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13 内能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13 内能复习

第13章内能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能够区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会运用公式进行热量的相关计算。

4.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会运用公式进行热量的相关计算。

难点:能够区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我能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能够区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我能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会运用公式进行热量的相关计算。

4.我能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第13章内容,完成下列知识梳理。

1.分子的热运动扩散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_力。

2.内能①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能与分子________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②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表示。

③内能和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

④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如物体质量、高度、速度,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如:物体温度、质量、状态等,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第十三章复习教案

第十三章复习教案

第十三章复习教案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通过对本章进行知识梳理与归纳给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明确重点、难点及考点;2.通过章检测训练深化知识,提高学生对内能的灵活应用与融会贯通。

【知识梳理】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一、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含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例子气体扩散现象例子:(1)打开一瓶香水,很快会闻到香味;(2)走进花园,很远就闻到花香;(3)如右图,抽出玻璃板后,装空气的瓶子颜色变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子颜色变浅液体扩散现象例子:(1)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2)在清水中滴一滴墨水,墨水会自动散开(3)开水中放一块糖,过一会整杯水都会变甜固体扩散现象例子:(1)铅块和金块紧挨在一起五年后,彼此扩散1毫米(2)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3)黑板上的子长久不檫就很难檫干净3、扩散现象说明了:(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间存在间隙(典型实验: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4、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温度。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分子热运动的含义: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二、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例子:(1)两个底部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2)固体很难被拉伸。

(3)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分子间存在斥力的例子: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1)当分子间距离过小,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2)当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3)当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

(如气体分子;破镜难重圆)3、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使玻璃板水平数会变大第二节内能注意:内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第十三章 内能 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 内能 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

2、知道并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了解内能和热量。

4、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5、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学习重点:1、分子动理论、改变内能的方式。

2、比热容、热量的计算学习难点:1、比热容。

2、热量的计算。

教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用具:翻页笔多媒体 PPT学时:1学时教学过程:(一)结合课本复习插图和文字知识(二)PPT展示主要内容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二、内能1.一个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三、比热容经过科学测定,发现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物质的这种性质,用物理量比热容来表示。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用符号 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

四、常用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是: c 水= 4.2×103 J/(kg ·℃)色拉油的比热容是: c 油= 1.97×103 J/(kg·℃)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 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五、热量的计算知道了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你能根据它的物理意义计算出0.4 kg的水,温度从20 ℃升高到70 ℃,需要吸收的热量吗?解析:Q=4.2×103 J/(kg·℃)×0.4 kg×(70 ℃-20 ℃) =8.4×104 J六、热平衡方程Q吸=Q放 =Cm(t1-t0)复习小结:1、掌握分子动理论2、掌握热比热容3、学会用热平衡方程进行热量的计算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们明白,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温度是一个状态量,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内能也是一个状态量,一般说“具有”多少内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教学设计
新泰市宫里镇初级中学 路永远
【学习目标】
1、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2、知道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会举例说明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会进行简单的有关热量的计算。

4【教学过程】
一、梳理全章知识,填写下表:
⎪⎪⎪⎪⎪⎪⎪
⎪⎩
⎪⎪⎪⎪⎪
⎪⎪⎪⎨⎧⎪⎩⎪
⎨⎧⎩⎨
⎧⎪⎪⎪⎩
⎪⎪⎪
⎨⎧⎩⎨⎧ 热量的计算公式:定义:
物理意义:比热容和两种改变方法:定义:
内能说明:内容:扩散现象和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分子热运动内能 二、专题一:识别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D.甲型 H1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练习1:下列现象中不能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SARS ”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

B 向一杯水中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 把磨得很光的铅板和金板长久的压在一起,金板中铅,铅板中有金。

D 酏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练习1:综合能力训练第3页有,建议改为改为, 我国的民谚、俗语和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的几条民谚、俗语和诗词中,能够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 A . 潭清疑水浅 B . 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C . 墙内开花墙外香 D . 余音绕粱,三日不绝
通过复习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子间同时存在
规律总结:
专题二:内能的概念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C.静止的石头没有内能。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例3】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C.阳光照射石板,石板温度升高
D.用热水泡脚,脚感觉暖和
练习3: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练习3:建议改为
下列生活情景中,属于通过热传递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B.冬天,人们常常搓手使手变暖
C.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D.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会变热
规律总结:
专题三: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
【例4】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
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C.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o C的水比0o C的冰效果好
练习4、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物体切去一半后,剩下部分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
min
B. 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话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石的比热容大
D.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过测定比热容可以鉴别物质
规律总结:
专题四:热量的有关计算
【例5】一锅炉把3 t 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为1.008×109
J ,求水的
初温为多少℃?
练习5 、 将200克、80℃的热水和20℃的水相混合,混合后水的温度为40℃,不计热量损失,求:1、混合过程中热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混合时加入的冷水是多少克?(避免出现“为什么不是50℃”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
我的疑惑: 。

四、达标检测
1. 下列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理论解释的是(

A 空气流动形成风
B 冰糖放入水中使水变甜
C 扫地时,灰尘飞扬
D 春天,细雨绵绵 2.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B. C. D. 3.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如果要你从甲、乙两液体中选择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择 液体。

4. 长期运行在盘山公路的汽车要在底部添加一个附加水箱,不断向刹车片浇水降温.下列
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A.刹车片温度升高,是车轮毂(gu)的热传递造成的
B.刹车片温度升高,是刹车片与车轮毅摩擦造成的
C.向刹车片浇水,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
D.向刹车片浇水,利用了水蒸发吸收热量的特点
5.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
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次数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t/℃加热时间t/min
水1 0.1 10 2
2 0.2 10 4
煤油3 0.1 10 1
4 0.2 10 2
(1)分析第1、2 次或第3、4 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有关.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题建议改为
如图1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易拉罐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lmin记录一次温度.实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温度/℃沙子20 25 29 34 38
水20 22 23 24
)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映了.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2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吸收的热量较多.通过大量类似实验,人们发现了物质的又一种物理属性,物理学将这种属性叫做.
6.10g的冰从-10℃升高到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由从5℃降到0℃(水未凝
固)的水来提供,需要多少克的水?
[已知c冰=2.1×10 J/(kg·℃),c水=4.2×10 J/(kg·℃)]
六、作业:
1、整理出本节课的错题,记录在错题本上。

2、2010年上海世博会通过大面积推广应用太阳能等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绿
色环保技术,来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如图21所示的太阳能热水器,它的水箱容量为120L,热水器上的集热器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为40%,在与阳光垂直的地球表面上每平方米得到的太阳辐射功率约为P=1400W。

如果将整箱水的温度从20℃加热到70℃,需要阳光照射5h,那么:
(1)一箱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热水器上集热器的面积至少要多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