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岩溶塌陷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岩溶塌陷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岩溶塌陷成因及防治措施------------------以桂西南某铝厂岩溶塌陷勘察为例摘要:岩溶在我国广泛发育,岩溶塌陷为岩溶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对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极大的不良影响。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岩溶塌陷的形成因素及机理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关治理措施建议。

1 岩溶背景岩溶,主要指水流对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石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现象。

广西华银铝厂位于广西省百色市德保县,地处桂西北,为岩溶强烈发育区。

我国的岩溶发育广泛,碳酸盐岩的分布,有346.3万km2,碳酸盐岩出露面积有90.7万km2,从北方小兴安岭到南海诸岛,从青藏高原到宝岛台湾,都有岩溶发育。

其中以山西高原及邻近省区,到华南云、桂、贵,包括川、鄂、湘的部分地区最为发育。

山西岩溶高原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其两侧的华北油田潜山型储集层和鄂尔多斯油田深部碳酸盐岩储集层,构成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西南岩溶区及华南岩溶区蕴藏着我国最主要的有色金属和磷矿资源,不仅在岩溶区有丰富的固体矿产资源,我国四分之一的地下水资源也是分布于岩溶区。

此外,岩溶地区造成的地貌成就了一批著名的风景名胜,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四川黄龙九寨沟等风景区。

因此岩溶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2 岩溶塌陷岩溶地面塌陷简称岩溶塌陷或塌陷,是岩溶地区常见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亦是岩溶地区一种特殊的水土流失现象。

它是岩溶发育过程中,自然界岩土、水、气多相平衡状态遭受破坏后,地表岩土体向下部岩溶空间流失,由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发展的一个阶段。

这种现象,在天然状态下可以产生,但发展缓慢。

而在人类经济工程活动中,加速了自然界平衡的破坏,塌陷的产生往往十分迅速,有时规模巨大,危害严重。

该厂自从投产以来,由于厂区周边建设的加速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改变,厂区内发生了大小规模不一的地面塌陷,这些塌陷部分已对厂内设备、建(构)筑物基础造成了安全隐患。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

工程实例三
01
1. 背景介绍
某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岩溶塌陷问题,给当地居民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02
2. 防治措施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地质勘察、开展岩溶探测、实施注浆加固
、钢架支撑等措施。
03
3. 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该地区的岩溶塌陷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安全隐
患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同时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后续的
设计合理的监测网络
根据岩溶塌陷的分布和规模,设计合理的监测网络,包括监测点的 布设、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等。
监测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与整理
01
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采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
02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如变形量
、变形速度、发展趋势等。
数据存储与共享
地下水控制
目的
地下水控制是为了降低或稳定地下水位,防止因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岩溶塌陷。
内容
采取抽水井、排水沟、集水池等工程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异常 变化,采取应对措施。
土地管理措施
目的
土地管理措施是为了规范土地利用行为 ,防止或减轻因人为因素引起的岩溶塌 陷。
VS
内容
填充加固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大型、深度较深的 岩溶空洞,填充加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
险。
锚杆加固
锚杆加固是一种通过在岩溶空洞周围钻孔,并向孔内注入锚固剂,以增加岩溶空洞 周围岩石的稳定性,防止塌陷的发生。
锚杆加固适用于大型、深度较浅的岩溶空洞,以及存在表层松散覆盖的地区。
锚杆加固的优点是施工速度快、效果较好,但需要注意锚固剂的质量和施工工艺。

岩溶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分析

岩溶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分析

岩溶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分析岩溶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分析灾害的治理措施,当前,由于住房人口急剧增加,土地资源紧缺,住房开发渐向高层、超高层发展,由此桩基础的适用越来越频繁。

本文针对造成岩溶地区塌陷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然后结合桩基设计和基坑支护以及实际的施工勘察状况对地质灾害如何治理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治理措施1.前言随着经济地快速发展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包括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等很多因素导致人们对住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地表出现了更多的高层住宅。

正是由于人类这样的需求越来越大,地产商在地面上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人类的活动明显超过了地表的承受能力,地表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在最近几年,地面坍塌的事故也是时有发生。

所以,我们为了保证建筑物能够稳定地站住脚,合理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降范围,常采用桩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形式千变万化,实际情况十分复杂,所以研发经济可靠的适合的新型桩基设计是地基界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的工程工作经验,对岩溶地面塌陷区如何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及如何完成桩基设计做简要的论述。

2.岩溶地区高层建筑的地面塌陷状况最近这些年,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高层建筑在城市中越来越多,当然,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地质问题,很多高层建筑的建设场地都是岩溶地面的塌陷区,下面将简单介绍下岩溶地区高层建筑的地面塌陷状况,简要地分析了下地质灾害的成因以便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

其中比较有效果的就是桩基技术的引用,岩溶洞具有裂隙发育的特性,而桩基可以根据不同的裂入深度保持地基的安全。

2.1场地地质条件塌陷地常常距离水源或峡谷较近,这是由于板块的交界处常常形成河流山谷,这里也是地质活动较频繁的地区。

比如某塌陷区的岩土结构组成如下,浅层为粉粘性土构成,地表或多或少覆盖着耕土、填筑土及生活建筑垃圾;中部为软弱土层构成,在该层的中间段往下,岩土粉质会逐渐变密,在底部会出现少量的砂砾石、碎块石;基底为石灰岩,石灰岩中岩溶发育,常形成有带状溶洞、蜂窝状溶洞、溶孔及孔隙,成层性明显;在塌陷地区的地下水中会有少量的上层滞水、孔隙潜水。

地面塌陷的治理方法

地面塌陷的治理方法

地面塌陷的治理方法
地面塌陷的治理方法
(1)填堵法:填堵法是一种最常见的治理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钢护筒跟进,发现漏浆时,不断地回填粘土片石混凝土,通过钻头进行夯实。

(2)强夯法:当溶洞埋深浅、溶洞较小时,通常在强夯法是把10~20吨的夯锤起吊到一定高度(10~40米),然后让其自由落下,造成较大的冲击对土体强力夯实。

(3)灌注法:施工前通过钻孔或岩溶洞口进行注浆、回填低标号混凝土,其目的是强化土洞或洞穴充填物、填充岩溶洞隙,拦截地下水流,支撑溶腔顶板,防止地面下沉。

(4)控制抽排水强度法:由于抽排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常常造成地面塌陷,因此,合理地控制抽排水的强度或者在岩溶施工地段附近严禁抽地下水,是减少塌陷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本文结合紫金县某村庄发生地面沉降及地面塌陷的实际情况,探析岩溶地面塌陷的原因,并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

标签: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措施1工程概况2013年5月7日,某村庄发生地面沉降局部地面塌陷,对房屋墙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居民房屋地面、墙面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地面产生不同程度下陷。

2010年5月,在地面沉降点附近,发生两处地面塌陷,塌陷坑长约5m,宽约5m,深约5m。

2012年4月,又发生两处地面塌陷,一处塌陷坑长4.5m,宽3.6m,深5.1m,另一处塌陷坑长4m,宽3.6m,深4m。

2012 年10 月,发生地面塌陷,塌陷坑长16m,宽10m,深30m。

2地面塌陷发生的环境地面塌陷区属第四系覆盖型石灰岩地带,地势较开阔、平坦。

地面塌陷及沉降发生地段,为养殖螺旋藻及养鳗厂附近。

地面塌陷区域及周边出露地层为:(1)第四系联圩组(Qhl):岩性为粉质黏土、砂砾石层。

厚度变化较大,粉质黏土厚度2.4~3.0m,砂砾石层厚度在6.0~30.0m 之间。

(2)石炭系上统壶天群(C2h):属石炭系上统壶天群,岩性主要为灰岩、细晶灰岩,底部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灰岩溶洞与溶蚀裂隙发育,利于地下水渗入,储存与运移。

上覆第四系松散层。

3地面塌陷区域地下水开采现状地下水开采主要有居民生活饮用水、养鳗场、螺旋藻养殖基地用水等。

(1)居民生活饮用水:塌陷区附近居民约有5770 人,按每人用水量0.15m3/d3,则居民生活饮用水用水量为866m3/d。

(2)养鳗场用水:采用四口机井开采地下水,从2010年8 月至今2014年6月,开采量为1336 m3 /d,之前开采量为现在的三倍,计4008m3/d。

(3)螺旋藻养殖基地:有五口机井开采岩溶地下水,地下水开采量平时为943m3 /d,每月最大开采量1716m3/d。

地下水开采总量为866+4008+943=6760m3/d。

岩溶塌陷治理方法

岩溶塌陷治理方法

岩溶塌陷治理方法岩溶塌陷应采取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是在查明塌陷成因、影响因素和致塌效应的基础上,为了清除或消减塌陷发生发展主导因素的作用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如设置场地完善的排水系统,进行地表河流的疏导或改道,填补河床漏水点或落水洞,调整抽水井孔布局和井距,控制抽水井的降深和抽水量,限制开采井的抽水井段,重要建筑物基底下隐伏洞隙的预注浆封闭处理等。

对塌陷地基都需要进行处理,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天然地基。

其处理措施有:(一)清除填堵法:常用于塌坑较浅或浅埋的土洞,首先清除其中的松土,填入块石、碎石,做成反滤层,然后上覆粘土夯实。

对于重要建筑物一般需要将坑底或洞底与基岩面的通道堵塞,可开挖回填混凝土或灌浆处理。

(二)跨越法:用于塌陷坑或土洞较深大,开挖回填有困难的处理方法。

一般以梁板跨越,两端支承在可靠的岩、土体上。

据广西的经验,每边支承长度不小于1.0~1.5m.(三)强夯法:把10~20t的夯锤起吊到一定高度(10~40m),让其自由下落,造成强烈的冲击对土体强力夯实。

一方面是夯实塌陷后松软的土层和塌陷坑或土洞内的回填土,以提高土体强度;另一方面可消除隐伏土洞和软弱带,是一种处理结合预防的措施。

Christain(1984)的试验:锤重15t,落距20m,将影响到地表下8~9m的深度。

利用该方法在没有其它条件限制下,可以确定4.5m以上土洞的位置。

(四)灌注法:把灌注材料通过钻孔或岩溶洞口进行注浆,其目的是强化土层或洞穴充填物、充填岩溶洞隙、隔断地下水流通道、加固建筑物地基。

灌注材料主要是水泥、碎料(砂、矿渣等)和速凝剂(水玻璃、氧化钙)。

水泥标号应大于450号。

灌浆方式可采用低压间歇定量式或循环式灌注,目的是减少浆液流失,间歇时间可控制在7~8小时左右。

(五)深基础法:对于一些深度较大,跨越结构无能为力的土洞、塌陷,通常采用桩基,将荷载传递到基岩上。

(六)旋喷加固法:在浅部用旋喷桩形成一“硬壳层”,在其上再设置筏板基础。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摘要:为使岩溶地区工程修建的安全性得到提升,本文进行分析在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岩溶地区容易出现地表塌陷、地面变形、土洞、岩洞等地质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建筑工程的建设,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促进当地建筑工程顺利开展。

关键词: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岩溶主要是指可溶性岩石,尤其是碳酸盐类岩石,比如石灰岩、石膏等,其在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蚀之后,受到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在生活中,表现为各种形状,比如洞穴、石林、溶洞等。

这种地貌地区,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分布,多存在于广西、贵州等地区。

岩溶地貌的出现与地下水对碳酸盐类岩石侵蚀息息相关,在水流的冲击下,岩石被溶蚀,从而形状不一的沟壑、峡谷等。

岩溶的出现导致地质更加脆弱,对于建设在岩溶地区的建筑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所以在岩溶地区开展建筑工程的时候,需要进行地质研究,了解当地岩溶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

1、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1.1岩溶地基不稳定在岩溶地区,在厚厚的地表覆盖层下有石芽溶沟,并且岩体也可能存在暗河、溶洞等地貌,因此建筑物的地基处于不够均匀的状态。

而且上覆土层由于下部岩溶受到含有二氧化碳水侵蚀而产生塌陷,最终形成土洞。

而且土洞的塌陷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而且土洞的出现地方多为地下岩溶发展区域。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压力作用直接到达地面10m以下。

所以建筑物的地基和上覆土层进行接触,甚至也会接触到下伏基岩。

岩溶地区的土层最显著的特点是土层厚度过高,土层空隙过多等。

所以地基非常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的地基出现倾斜,破坏甚至破坏。

1.2岩溶地表塌陷岩溶地表塌陷常发生在覆盖型岩溶分布的区域,由于人为活动所导致岩溶地表出现塌陷的主要原因为施工过程中抽取地下水或者施工不慎导致地下水位明显提升,导致原本的岩溶水流向或者形态出现变化,进而导致土层承受能力下降,导致岩溶地表的脆弱程度加深,出现土体塌陷的现象。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和其防治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和其防治
3520/2197/173.8
8741/9/25.60
589/58/4.7 13808/127/67.12
58/58/ 1560/5/4.26 2131/107/20.2
岩 溶塌陷 成因类型
自然塌陷 矿坑排水
抽水
蓄水引水
3/3/
1/1/
52/52/
23/23/
286/6/
1/1/
2/2/
2/2/
2/2/
6/4/ 12/1/ 129/3/0.
40
1/1/ 1/1/ 7/7/ 4/4/
1993年的资料显示,我省岩溶 塌陷总数为107处,塌陷坑有 2131个,塌陷面积为20.2km2 。 主要分布在水城、六枝、安顺、 遵义、贵阳等地区。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和其防治
第二节 岩溶塌陷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了解岩溶塌陷产生的原因, 是让建设场地避开、预警和防 治岩溶塌陷的基础。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建筑之家
主要内容
1、岩溶塌陷概况 2、岩溶塌陷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3、建设中如何避开塌陷区 4、如何开展塌陷的群测群防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和其防治
岩溶塌陷概况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和其防治
岩溶地形的岩地溶塌陷面地质灾和害和其地防治下特征
第一节 岩溶塌陷概况
岩溶塌陷是我省除崩塌、滑坡、 泥石流之外的又一主要地质灾种。
1/1/
16/4/
159/4
196/9/
1/1/
2/2/
21/21/
233/32/ 682/13/1.82 449/22/11.72
5/5/
2/2/
247/12/1.72 31/8/0.11
500/500/
4/1/

岩溶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治理方法

岩溶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治理方法

岩溶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治理方法摘要:岩溶地面塌陷区主要是指地表以下隐藏大面积溶蚀洞穴、漏斗及管道,在经过内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地面塌陷变形破坏现象。

由于我国土地辽阔,地质形态多样,岩溶以不同形态分散在全国各个地区。

更重要的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人类活动的频繁,人类工程活动中产生的岩溶地面塌陷数量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且常出现在人口聚集的地区,对于地面建筑和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对此展开对岩溶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治理方法研究,对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地方生态和经济协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岩溶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治理方法岩溶地面塌陷区多发生在碳酸盐地区、钙质碎屑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域。

激发岩溶地面塌陷灾害的的成因多样,直接原因是大量降雨、干旱等自然因素。

而间接原因是由频繁的人为活动所导致的,如,人类活动对该区域进行大量的抽排水、大开挖、深开采等人为破坏地下饱和生态水。

人为因素导致下的塌陷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

因此展开对岩溶地面塌陷区的地质灾害治理防范研究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现状在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地质条件和外力的影响,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现状表现多样:如突发形成深坑、旋涡,逐渐形成岩溶漏斗,断裂带,在下坡地带可能会出现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等现象。

造成的地质灾害有:建筑物倒塌,破坏机场、公路,溪河干枯、泉水消失,大量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等等。

而根据我国南北不同地质条件、气象水文特点以及区域职能特点,岩溶地面塌陷区所带来的地质灾害种类是不同的。

(一)北方地区的岩溶地面塌陷区现状北方地区主要是指长江以北的地区,该区域的岩溶地质除了古代岩溶系统之外,现代岩溶主要是以溶蚀裂隙为主。

在地域分布中,主要集中在山区与平原的过渡段,如,在辽宁省的南部、山东的泰安、枣庄、莱芜等地区。

(二)南方地区的岩溶地面塌陷区现状长江以南地区碳酸盐分布广泛,且气候气候温热湿润,植被茂密,地质构造多为紧密的褶皱和密集的断块,因此现代岩溶十分发育,并呈区域性集中发育。

岩溶塌陷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

岩溶塌陷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专门水文地质学§13.2岩溶塌陷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一、岩溶塌陷的概念及产生原因岩溶地面塌陷是指覆盖在溶蚀洞穴之上的松散土体,在外动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突发性地面变形破坏,其结果多形成圆锥形塌陷坑。

岩溶地面塌陷是地面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多发生于碳酸盐岩、钙质碎屑岩和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

激发塌陷活动的直接诱因除降雨、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因素外,往往与抽水、排水、蓄水和其他工程活动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而后者往往规模大、突发性强、危害也就大。

岩溶地面塌陷发现于碳酸盐岩分布区,其形成受到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

1. 可溶岩及岩溶发育程度可溶岩是由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物质基础,而岩溶洞穴的存在则为地面塌陷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

大量塌陷事件表明,塌陷主要发生在覆盖型岩溶和裸露型岩溶分布区,部分发育在埋藏型岩溶分布区。

溶穴的发育和分布受岩溶发育条件的制约,一般主要沿构造断裂破碎带、褶皱轴部张裂隙发育带、质纯层厚的可溶岩分布地段、与非可溶岩接触地带分布。

岩溶的发育程度和岩溶洞穴的开启程度,是决定岩溶地面塌陷的直接因素,可溶岩洞穴和裂隙一方面造成岩体结构的不完整,形成局部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为容纳陷落物质和地下水的强烈运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条件。

一般情况下,岩溶越发育,溶穴的开启性越好,洞穴的规模越大,则岩溶地面塌陷也越严重。

2. 覆盖层厚度、结构和性质松散破碎的盖层是塌陷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基岩构造成的塌陷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溶洞、管道顶板陷落而成的塌陷为基岩塌陷。

塌陷体物质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所形成的塌陷叫土层塌陷。

据南方十省区统计,土层塌陷占塌陷总数的96.7%。

3. 地下水运动地下水运动是塌陷产生的动力条件——主要动力。

地下水的流动及其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岩溶塌陷形成的最重要动力因素,地下水径流集中和强烈的地带,最易产生塌陷,这些地带有:(1)岩溶地下水的主径流带;(2)岩溶地下水的(集中)排泄带;(3)地下水位埋藏浅、变幅大的地带(地段);(4)地下水位在基岩面上下频繁波动的地段;(5)双层(上为孔隙、下为岩溶)含水介质分布的地段,或地下水位急剧变化的地段;(6)地下水与地表水转移密切的地段。

岩溶塌陷治理施工方案

岩溶塌陷治理施工方案

岩溶塌陷治理施工方案1. 引言岩溶塌陷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在岩溶地区由于溶蚀作用导致岩层疏松、岩溶孔隙扩大、岩体失稳,从而引发地表或地下的土石体垮塌现象。

岩溶塌陷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岩溶塌陷治理施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岩溶塌陷治理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治理方案的实施以及施工后的监测与评估。

该方案旨在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稳定岩体,防止或减轻岩溶塌陷的发生。

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岩溶塌陷治理施工之前, 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内容:2.1 勘察与评估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岩溶塌陷勘察与评估,确定塌陷的范围、程度和原因。

通过周密的勘察和综合评估,可以明确治理方案的目标和措施。

2.2 方案设计根据勘察与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的治理方案,包括工程措施、技术要求、施工进度和预算等内容。

方案设计应考虑到地质、水文、土力学等多方面因素,确保治理效果。

2.3 施工组织与管理制定施工组织与管理方案,安排专业施工队伍,合理分工,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进行。

施工组织与管理还包括安全防范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以保障工人的安全。

3. 治理方案的实施在施工方案确定之后,可以开始进行岩溶塌陷治理方案的实施。

下面介绍具体的实施步骤:3.1 预处理在正式开始施工前,需要对治理区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清理工地、调查土壤和岩层情况、排水等工作。

通过预处理,可以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打好基础。

3.2 加固和补强根据方案设计,进行岩溶塌陷点的加固和补强工作。

加固和补强措施可以包括抽排地下水、注浆加固、嵌结加固等。

通过这些加固和补强措施,可以增加岩溶塌陷点的稳定性,减少垮塌的风险。

3.3 固化和覆盖针对塌陷地区,进行固化和覆盖工作,防止岩石继续风化、溶解和崩解。

固化可以采用喷涂和刷涂等方式,覆盖可以采用土石方加固、植被恢复等措施。

3.4 监测与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需要进行监测与调整工作,以确保治理效果。

浅谈岩溶地区地面塌陷及处理

浅谈岩溶地区地面塌陷及处理

摘要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

岩溶地区地面塌陷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引起塌陷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岩溶地区地下普遍存在土洞,土洞埋藏浅、分布密、发育快,顶部土体强度低,它们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很大,不同程度地威胁着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本文通过对兴业县城区周边地面塌陷及处理情况的分析,总结了岩溶地区地面塌陷的类型、特征,为岩溶地区勘察和地面塌陷的处理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岩溶地区;地面塌陷;稳定性;处理;检测浅谈岩溶地区地面塌陷及处理1工程实例兴业县地处广西东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四周为低矮丘陵环绕,而城区位于岩溶盆地中部。

兴业县城区及周边为地面塌陷多发区,2013年下半年,较多场地在地质勘探时发现较大土洞,而城区周边多处出现地面塌陷现象,甚至发生了多次因地面塌陷引起建筑物拉裂而造成的纠纷案件。

如兴业县政府前面广场、中石油兴业油库、兴业县交通局新址、兴业县高中等场地,在勘探及建设时发现了直径8~15m土洞;又如兴业县环江村、庞村就出现了大面积下沉塌陷,造成了几十户居民房屋拉裂案例。

为了查明兴业县城区及周边地面塌陷原因,我院在地面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十多年来的地质勘探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兴业县城区及周边形成地面塌陷多发区主要是由于其特定岩溶地质条件和大量抽取地下岩溶水造成的。

兴业县城区上覆土层主要为冲洪积黏性土、粉土、砂土层,土层强度普遍较低,下伏基岩主要为石灰岩,而基岩埋藏相对较浅为8~15m为主,浅部岩溶洞隙中等发育,遇洞率在30%~60%间,溶洞顶板较薄且破碎较多,易崩塌;地下岩溶水丰富,出水量为20~100立方左右。

据查,兴业县大部分单位及居民饮用水均为抽采的地下岩溶水,如兴业县高中、兴业县医院、兴业县多家水泥厂等均打有水井抽取地下岩溶水,抽水量均在20~80立方左右。

经过长期采取地下水,溶洞顶板附加应力增加而崩塌,上覆土层不断被潜(冲)蚀流失形成土洞,土洞顶板失稳引起了地面塌陷。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处理效果的反馈方式:监测、 检测、评估报告
处理效果的持续监测:定期检 查、长期观察
处理效果的改进建议:根据反 馈进行优化和调整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处理技术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研发更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 技术创新: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处理效果 应用前景: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挑战: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处 理技术难度大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定义:岩溶塌陷 是指岩溶地区地 面塌陷的现象通 常是由于地下水 位下降或地下溶 洞发育所致。
原因:地下水位 的下降可能是由 于地下水开采、 降雨量减少等原 因引起的;地下 溶洞的发育是由 于地下水溶蚀石 灰岩等可溶性岩 石形成的。
影响:岩溶塌陷 会导致地面塌陷、 建筑物损坏、农 田淹没等危害严 重影响人们的生 命财产安全。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还包括其他一些问题如不良地质现象、地温异常等。
地面变形:岩溶地区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包括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面裂缝等。 地下水问题:岩溶地区地下水丰富且流动速度快对工程造成一定影响。 岩体稳定性问题:岩溶地区岩体结构复杂稳定性差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洞穴与地下工程问题:岩溶地区存在大量洞穴和地下工程对工程设计和施工造成一定难度。
缺点:处理方法可 能受到地理环境、 技术条件等多种因 素的限制实施难度 较大成本较高。
案例分析:以某实 际工程为例说明处 理措施在解决岩溶 地区工程地质问题 方面的应用和效果 。
结论:处理措施的 优缺点应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选择最适合的处理 方法。
处理效果的评估标准:稳定性、 安全性、经济性
预防措施:对岩溶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溶洞、暗河等分布情况采取适当的桩基、地 基加固等措施预防建筑物沉降和塌陷。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新版)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新版)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新版)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034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新版)我国对岩溶塌陷的防治工作开始于60年代,目前已有一套比较宪整和成熟的方法、防治的关键是在掌握矿区和区域塌陷规律的前提下,对塌陷做出科学的评价和预测,即采取以早期预测、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相结合的办法。

塌陷前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合理安排厂矿企业建设总体布局;河流改道引流,避开塌陷区;修筑特厚防洪堤;控制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和防止突然涌水,以减少塌陷的发生;建造防渗帷幕,避免或减少预测塌陷区的地下水位下降,防止产生地面塌陷;建立地面塌陷监测网。

塌陷后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塌洞回填;河流局部改道与河槽防渗;综合治理。

一般来说,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包括控水措施、工程加固措施和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一)控水措施1.地表水防水措施:防地表水进入塌陷区,可以:(1)清理疏通河道,加速泄流,减少渗漏;(2)对漏水的河、库、塘铺底防漏或人工改道;(3)严重漏水的洞穴用粘土、水泥灌注填实。

2.地下水控水措施根据水资源条件,规划地下水开采层位、开采强度、开采时间,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动态监测。

危险地段对岩溶通道进行局部注浆或帷幕灌浆处理。

(二)工程加固措施1.清除填堵法:用于相对较浅的塌坑、土洞。

2.跨越法:用于较深大的塌坑、土洞。

3.强夯法:用于消除土体厚度小,地形平坦的土洞;4.钻孔充气法:设置通风调压装置,破坏岩溶封闭条件,减小冲爆塌陷发生的机会。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时地面塌陷分析及处理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时地面塌陷分析及处理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时地面塌陷分析及处理摘要:目前,国家基础建设向山岭地区推进,遇到岩溶地质的几率大增,特别是基础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桩基等深基础时,岩溶地质给项目建设带来较大的施工困扰,对项目结构质量及安全的影响颇深。

岩溶地区桩基,由于岩体的岩性不同,溶洞的发展、发育情况不同,造成施工中事故较多。

针对遇到的施工事故进行针对性处治,有助于快速有效地解决桩基施工中的问题。

为了提高岩溶区桩基础施工效率及保证施工安全,该项目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岩溶区桩基施工的措施,关键词:岩溶地区;桩基施工;地面塌陷引言岩溶区的桩基,由于岩体的岩性不同,溶洞的发展、发育情况不同(如:溶洞数量、形状、尺寸、位置的随机性及多样性),以及填充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岩溶地段桩基在遭遇不同荷载时容易发生较大位移而影响上部结构稳定还有其他次生灾害。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开发岩溶资源的势头在世界各国盛行,而岩溶资源的过度开发频频诱发岩溶塌陷,继而成为岩溶区主要的环境地质灾害。

由于目前各类规范的局限性,使用普通地区的桩基规范直接用于岩溶区桩基础的设计,势必不能满足岩溶区桩基础承载力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会带来很大的盲目性。

如果桩基础承载力设计不足以满足基础需要的承载力时,会给工程带来很大损害,这样就引起了无法挽回的损失,相反,如果设计的桩基础承载力过于保守,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这样就使工程造价大大增加。

据此,以合理设计岩溶区桩基和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可靠为前提,尽量的降低工程造价,增加施工的合理性,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将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对全国广大岩溶区的桩基础的设计施工都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1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时地面塌陷原因在详细勘察揭示场地岩溶发育后,对建筑物进行了超前钻施工勘察,塌陷桩位超前钻并未揭示溶洞,但从地面大面积塌陷情况推测,该桩位下伏基岩中应存在较大的溶洞。

详细勘察及施工勘察一般采用钻探方法,本工程的地面塌陷案例说明钻探未能完全查明岩溶分布情况。

岩溶地面塌陷灾害防治

岩溶地面塌陷灾害防治

岩溶塌陷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一、视险情发展将人、物及时撤离险区。

在发现前兆时即应判定撤离计划。

二、塌陷发生后对临近建筑物的塌陷坑应及时填堵以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

其方法是投入片石,上铺砂卵石,再上铺砂,表面用粘土夯实,经一段时间的下沉压密后用粘土夯实补平。

三、对建筑物附近的地面裂缝应及时填塞,地面的塌陷坑应拦截地表水防止其注入。

四、对严重开裂的建筑物应暂时封闭不许使用,待进行危房鉴定后才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岩溶塌陷的简易监测一、监测的目的:通过简易监测,一方面是要抓住岩溶塌陷的前兆现象;另一方面是取得这些前兆现象变化过程的资料,以便于分析判断其发展趋势,为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二、监测点的选择:一般是选择有异常变化现象的点如井、泉水位,地面和建筑物的裂缝等。

进行监测,对于地面和建筑物的变化,应在变形的不同部位布点;形成监测点网,以全面掌握其变形的系统情况。

三、监测方法和工具监测方法和工具可根据具体条件确定,可因陋就简,以能取得观测数据资料为原则。

如井、泉水位观测,可在其旁设标尺(最小刻度为1毫米)地面裂缝可在不同部位(如裂缝两头、中部等)于裂缝两侧钉上小木桩,其上划出十字作为观测基点,同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钢卷尺或木尺量测桩间距离的变化;对墙上的裂缝可在墙上直接划线量测。

四、监测时间从发现异常的时候起开始定时观测,时间间隔每日一次,如异常变化剧烈时应增加观测次数,每日可增至二至三次。

五、监测记录观测记录应列表记录、力求系统完整。

观测中如遇降雨,应记录降雨的起止时间并估计其降雨强度(小、中、大、暴雨)。

位于地表水体附近的监测点应同时观测记录地表水位的变化。

随观测进程可绘制观测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观测数据为纵坐标,绘出水位变化、裂缝变化等曲线,为分析判断提供基础。

六、险情警报当有异常出现:判定确为险情时,应及时向险情警报系统上报。

在未建立险情警报系统的地方,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的具体条件建立相应的组织,以利防灾抗荧工作的顺利开展。

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分析及治理

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分析及治理

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分析及治理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分析及治理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

深埋复杂岩溶区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域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这一地区的分析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和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为深埋复杂岩溶区的灾害防治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质构造因素,包括断裂、断层、褶皱等造成的地层变形和岩石破碎;二是岩溶作用,指地下水在溶蚀过程中溶解岩石和矿石,使岩层发生空洞和溶洞。

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的形成。

根据发生的位置和性质,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可分为滑坡、崩塌、塌陷和地面沉降等类型。

滑坡是指岩石或土地在坡面上发生滑动,造成离散物质下滑的现象。

崩塌是指在岩石或土壤层面上发生的剧烈破坏,形成大范围的滑坡。

塌陷是指地面或地下出现坍塌现象,由于溶洞或岩溶槽的形成,导致上覆的地质层发生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地表下沉的现象,一般由于水资源开采、地下开采、地下水抽取等引起。

以上这些地质灾害类型在深埋复杂岩溶区均有发生的可能性,对于该区域的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至于治理措施方面,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工程等多个方面因素。

首先,应开展地质勘查和灾害评估工作,准确了解地下岩溶情况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采取技术手段进行预警和监测,通过安装传感器和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

再次,采取防灾减灾的技术措施,包括抢险、巩固、排水等,以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最后,加强科学宣传和教育,培养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总之,深埋复杂岩溶区地质灾害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类型,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对于降低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能够为深埋复杂岩溶区的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一些参考,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岩溶塌陷是指岩溶地区因长期水体或地下水的侵蚀而形成的地下洞室逐渐塌陷,导致地表和建筑物下沉甚至坍塌的现象。

岩溶塌陷不仅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还给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岩溶塌陷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就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一、监测岩溶塌陷岩溶塌陷的防治首先需要对潜在的岩溶塌陷进行科学、全面的监测。

可采取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地面监测主要包括:地面沉降监测、水位监测、岩溶裂隙监测等;遥感监测则利用航空遥感、卫星、激光雷达等技术手段进行,可以借助遥感技术对岩溶塌陷进行全面、高效、定量的监测,快速掌握岩溶塌陷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二、治理潜在的岩溶塌陷实施治理工程是防治岩溶塌陷的关键步骤。

利用切割、填平和加固工程等方法对潜在的岩溶塌陷地区进行治理,既可以改善地表地貌,又可以加强地下洞室的稳定性,从而达到防止岩溶塌陷的目的。

具体可采取的治理措施有:1. 利用填方加固法填充地下洞穴。

该方法适用于洞穴深度较浅、规模较小的地区,如平地及低山丘陵地区。

2. 利用钢筋网片加固,使用钢筋网片覆盖岩壁,将板根固定到地层,形成稳定防护层,可有效地增强岩层的稳定性。

3. 防渗加固处理,对渗透性较强的岩石地区可采用防渗帷幕、建设排水井等方法,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减轻了地下水对岩层的侵蚀,达到稳定地下洞穴的目的。

三、地面控制和治理地面控制和治理是岩溶塌陷防治的重要环节。

对于暴露在地面上的潜在塌陷区域,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1.利用绿化带防治。

在裸露区域种植草木或人工种植多年生荡,能够有效地增加地表的覆盖层,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增加岩石和土层之间粘聚力,增加地下水位,达到稳定地表的目的。

2.利用混凝土边坡对地表进行加固。

该方法适用于陡峭的山地地区和需要加固的道路旁边。

用混凝土分层、加固和支撑岩石地层,可有效地降低地表坡度和滑坡的概率,达到防治岩溶塌陷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分析
【摘要】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在岩溶地面塌陷区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当前,由于住房人口急剧增加,土地资源紧缺,住房开发渐向高层、超高层发展,由此桩基础的适用越来越频繁。

本文针对造成岩溶地区塌陷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然后结合桩基设计和基坑支护以及实际的施工勘察状况对地质灾害如何治理提出
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1.前言
随着经济地快速发展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包括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等很多因素导致人们对住房提出了新的
更高的要求。

地表出现了更多的高层住宅。

正是由于人类这样的需求越来越大,地产商在地面上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人类的活动明显超过了地表的承受能力,地表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在最近几年,地面坍塌的事故也是时有发生。

所以,我们为了保证建筑物能够稳定地“站住脚”,合理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沉降范围,常采用桩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形式千变万化,实际情况十分复杂,所以研发经济可靠的适合的新型桩基设计是地基界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的工程工作经验,对岩溶地面塌陷区如何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及如何完成桩基设计做简要的论述。

2.岩溶地区高层建筑的地面塌陷状况
最近这些年,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高层建筑在城市中越来
越多,当然,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地质问题,很多高层建筑的建设场地都是岩溶地面的塌陷区,下面将简单介绍下岩溶地区高层建筑的地面塌陷状况,简要地分析了下地质灾害的成因以便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

其中比较有效果的就是桩基技术的引用,岩溶洞具有裂隙发育的特性,而桩基可以根据不同的裂入深度保持地基的安全。

2.1场地地质条件
塌陷地常常距离水源或峡谷较近,这是由于板块的交界处常常形成河流山谷,这里也是地质活动较频繁的地区。

比如某塌陷区的岩土结构组成如下,浅层为粉粘性土构成,地表或多或少覆盖着耕土、填筑土及生活建筑垃圾;中部为软弱土层构成,在该层的中间段往下,岩土粉质会逐渐变密,在底部会出现少量的砂砾石、碎块石;基底为石灰岩,石灰岩中岩溶发育,常形成有带状溶洞、蜂窝状溶洞、溶孔及孔隙,成层性明显;在塌陷地区的地下水中会有少量的上层滞水、孔隙潜水。

很多地下水是城市的主要淡水水源。

水源周边会开设很多打水井,尤其是抽取岩溶水,若长期超水量打水,漏斗会逐年下降,长此以往,该地区就会形成岩溶地面的塌陷危险区。

2.2岩溶地区的塌陷状况
最近20年左右,在我国很多省份都发生过岩溶地区的塌陷事故,有的地区的塌陷坑洞多达20处,塌陷面积达到几个公顷,造成了方圆百米内的房屋倒塌、民房受到严重损害、地面开裂严重、地下水管道破裂等现象发生。

通过使用雷达和静力触探的方法可以找到
很多状况异常的土洞,发现很多区域溶洞开裂。

影响十分恶劣。

3.岩溶地面塌陷区的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3.1应用桩基技术
很多塌陷的高层建筑都是带有地下室的,有的甚至带有3层地下室,所以对于已经塌陷的高层建筑我们要开挖和支护基坑。

在打进桩基之前,首先要测试岩溶的裂隙状况,然后再确定打进桩基的深度。

为保证施工安全,及有效地形成一个含有水、土、岩石的封闭单元体,要在钻孔之前对岩溶裂隙注浆。

首先要选择使用高压旋喷支护基坑。

高压旋喷桩和百喷桩组合而成的止水帷幕的有效深度可达到5米左右,并且它们的组合状况还具有明显有效的支护作用。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点:开挖基坑要采用陡坡和放坡方式,注浆一定要喷到岩面上,在遇到溶洞和漏液的时候要先注射浆体,遇到裂缝要加深。

支护完毕之后,进行的操作是施工勘察,勘察的内容是索取岩溶附近的裂隙状况;确定桩基深度;确认需要注浆的区段以及注浆的量;进行拍照和水位记录,数据的有效分析。

最后是桩基的设计,在设计桩基之前要先使用钻孔灌注嵌岩桩,灌注它的目的是保证桩基的安全稳定。

开始要检查桩端下面的岩石是否还完整,检查它的刚度是否还能达到所设计的承载刚度。

在施工的时候要提醒他们不断地调整装和孔的位置,从而满足不同长度的桩基的使用要求。

3.2应用质量检测技术
常用到的质量检测技术有试验桩静荷载、检测桩基基身质量、观
察建筑物沉降状况、基岩注浆等。

在治理地质灾害的时候,如果治理的结果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岩石单元体并且有效地切断了地下水和外界的联系,那么这样的治理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

在水位的检查方面,常用到的方法是通过基坑外部设置的观测孔进行观察,若坑内存在降水现象,可以考虑使用疏水措施,进行完毕后水位没有发生过大变化说明设计的止水帷幕是成功的。

在对基岩注浆的时候,可以延伸到十米之外。

检查方法是进行钻孔,若分析裂隙中存有凝固的注浆体,说明注浆之后没有发生漏液现象,说明基岩的裂隙已经被顺利地堵住了。

要想真正地治理地质灾害,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认真地分析坍塌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勘察和桩基设计,确保形成完整的刚度满足要求的岩土单元体。

需要注意的是钻孔前要确定桩基潜入的深度,而确定桩基深度就要对裂隙的状况进行良好的勘察,勘察工作十分重要。

4.桩基技术分析
4.1桩基的设计方法和计算
设计桩基不同于设计其它东西,它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对材料性能的了解和选择。

要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施工技术水平选择桩基的尺寸和型号,计算桩基的数量和布置状况,还要对桩基的承受能力进行有效的计算。

减沉量的计算也要在这个阶段完成,减少沉桩的目的是因为虽然承载力满足要求,但是沉降量对于实际承受力过大,所以要减少桩量,从而降低应力。

减沉桩的幅度一般较小,数量也很少,即便这样做,减沉后的地基沉降状况相对于单桩的沉降
量还是很大的。

4.2对软土地区的地基模型进行分析
首先介绍一下基地模型,它是用来反映土体在外界荷载的作用的时候地基的土应力和应变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选择地基模型也是十分重要的,基要根据地基的承载力行之和负载能力等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和选择。

模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要能够准确描述受力状况,第二要能够便于计算和分析。

若所要建设的建筑物的荷载小于所选择的场地的地基承受能力大,可以选择使用分层地基模型进行桩基设计分析。

这个方法可以分析出地基的土分散状况和土质变形的状况,它的作用重点在于土层的非均匀性,它的分析策略是根据深度分层分析,所得出的结果是比较可靠的。

4.3分析软土地基沉降变形模型
地基的沉降量是评价一个地基设计的重要标准。

沉降量的分析要先分析得出地基在静力荷载下的沉降量,有一个常用的公式:沉降量是畸变沉降量和固结沉降量以及次压缩沉降量的总和。

在实际工程中,要合理地建立桩基础模型,要对土质的特点、孔隙水压的特性、建筑物的受力特性等做全面的分析。

认识到这些才能保证桩基设计的安全性。

计算桩基沉降的模型有实体深基础模型和连续体模型两种。

前者将建筑物的沉降看做是一个实体在地下的变形。

后者将其分为土和桩基两者各自的沉降比较实际。

5.结语
在具岩溶地区的塌陷区进行建筑物建设之前一定要进行地质勘
查,对于存在的地质灾害一定要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地质灾害的治理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在工程中采用局部治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于治理方法的研究要加大投入,以应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1]何平毅,陈贤防.广西岩溶塌陷区某中学教学楼地基灌浆加固处理工程实例[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5(4):47-48.
[2]尚掩库.岩溶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治理及桩基设计探究 [j].山西建筑,2012,8(24):122-124.
[3]袁杰,高宗军.论岩溶地下水位对岩溶塌陷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山东枣庄市岩溶地面塌陷区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16(4):53-55.
[4]高宗军,马海会.岩溶地面塌陷预测模型初探[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4(20):167-1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