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咏怀古迹》课件 (PPT)
《咏怀古迹》课件
2023《咏怀古迹》课件contents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相关链接目录01教材分析《咏怀古迹》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一篇重要的文言文,它是一组由五首古诗组成的组诗,每首诗吟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感触和思考。
本篇课文在本单元中所占的地位是: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学习近体诗和词,而《咏怀古迹》则是这一单元中的一篇重要的文言文,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咏怀古迹》是一篇重要的文言文,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字词、句式、语气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技巧。
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文言字词和句式的理解掌握要注重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进行。
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技巧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思考进行体会和理解。
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材的处理010*******本篇课文是一篇重要的文言文,其特点是语言精炼、意蕴深刻、意境优美。
教学重点应该是通过对字词、句式、语气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技巧。
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思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情怀。
课文特点及教学重点02教学目标掌握《楚辞》的基本知识和背景理解《楚辞·离骚》中“香草美人”意象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掌握《楚辞·离骚》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知识能力目标1过程方法目标23通过文本细读和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入理解《楚辞·离骚》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和总结《楚辞·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及其在整首诗中的作用通过写作实践,尝试运用《楚辞·离骚》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感目标通过深入理解《楚辞·离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爱好03教学过程03组织活动通过提问、抢答等互动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咏怀古迹》ppt
迹:生 选 嫁 葬
于 入 入 于
千载琵琶作胡语,
荆门 紫台 朔漠 青冢
分明怨恨曲中论。 13
二、涵咏品读,领悟感情
怨恨
合作探究一:
1、昭君在怨恨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条 进行分析。(5分)(提示:①古义中“怨”和
“恨”各是什么意思?②她在怨恨谁?怨恨哪些情况? 为什么怨恨?) 2、诗中只写昭君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 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为什么?(6分)(提 示:结合背景,思考杜甫和昭君有无相似之处)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诗人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 了个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又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 贬为华州司功。当年杜甫已经55岁,他远离故乡,“飘泊 西南天地间”;政治上又郁郁不得志,可谓是入朝见妒14 。
二、涵泳品读,领悟感情
一去紫台连朔漠 远嫁异邦
汉元帝让呼韩邪单
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他们向汉元帝谢恩的
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
又美丽又大方,想把王
昭君留下,可是已经晚
了。之后汉元帝一气之
下,把画师毛延寿杀了
。
5
咏怀古迹(其三)
“咏昭君之绝唱”
杜甫
6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是诗人游 江陵、夔州一带,访古迹时抒发自己情怀 的5首咏史诗。
昭 君 村
(千载之怨)
才华横溢,才不得用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思乡难归
(深沉怨恨)
“悲昭君以自悲也”
16
三、品读诗歌,鉴赏语言技巧
合作探究二: 本诗颔联常为后人称赞,请从对仗角度分 析这一联的语言表达技巧,并谈谈其效果。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优秀课件PPT
【诗句鉴赏】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首联写昭君村,颔联才写到 昭君本人。诗 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 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 连字写出塞之景, ’向’ 字写思汉之 心,笔下有神。”这句诗自然给人一 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 而沉重之感。
• “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个问 题的答复。“画图”,指汉元帝“按图召 幸” 一事,但诗人用事巧妙,仅以“省识 春风面”五字带过,把史家因“为尊者 讳” 而隐去的事实含蓄地揭露了出来 , 说明了皇帝的昏庸。
【诗人的寄托】
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 遇跟昭君极其相似: • 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 • 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 间” 。 • 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 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 。 • 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 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
【作者简介】
• 安史乱起,在流离颠沛中被叛军 所俘,后从长安只身逃奔凤 翔,受任左拾遗。
西川节度使严武荐举杜甫为节 参谋、 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大历元年(766)春,自云安至夔州,居之。 秋,寓西阁。大历三年(768),携家出 峡,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衡阳一带。 五年(770),病逝于湘水上的舟中。
杜甫
【教学重点】
• 1.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 2.体会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作者简介】
《咏怀古迹》公开课+课件
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不同命运和遭遇,突出主题思想,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03
《咏怀古迹》的鉴赏与评价
《咏怀古迹》的意境之美
雄浑壮阔的意境
通过描绘古迹的壮丽景象,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空间感,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 转和历史的沉淀。
细腻生动的描写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古迹的细节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 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音韵优美
中国古代诗词注重音韵的和谐,通过 平仄和韵律的配合,使诗歌具有音乐 美感。
表现力强
中国古代诗词表现力丰富多样,通过 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现情感和思想 ,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历史价值
文化影响
诗歌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通过对古迹的描绘和咏叹,诗歌为我 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帮助我们 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04
《咏怀古迹》的实践应用
《咏怀古迹》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
通过《咏怀古迹》的学习,培养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
严谨的结构
杜甫的诗词结构严谨,注重韵律 和节奏,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
《咏怀古迹》的主题思想
怀古伤今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追忆,表达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 和忧虑。
人生感悟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以及对 生命意义的探索。
《咏怀古迹》的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情感和思想,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上的地位和影响。
高一语文咏怀古迹1(PPT)5-3
【玻璃纤维】?用熔融玻璃制成的极细的纤维,绝缘性、耐热性、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用作绝缘材料和玻璃钢的原料等。 【玻璃纸】?名透明的纸状薄
膜,用纸浆经过化学处理或用塑料制成,可染成各种颜色,用于包装或装饰。旧称赛璐玢。 【玻璃砖】?名①指较厚的玻璃。②用玻璃制成的砖状建筑材料,
多是空心的。坚固耐磨,能透光,隔音、隔热; /ask/ 三农问答;性能好。 【砵】①地名用字:铜~(在福建)|麻地~(在
内蒙古)。②同“钵”。 【盋】〈书〉同“钵”。 【哱】[哱罗]()名古代军中的一种号角。 【趵】〈书〉踢。 【趵趵】〈书〉拟声形容脚踏地的声音。
【钵】(鉢、缽)名①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饭~|乳~(研末的器具)|一满~水。②钵盂。[钵多罗之省,梵a] 【钵头】〈方〉名钵?。
【钵盂】名古代和尚用的饭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钵子】?〈方〉名钵?。 【般】[般若]()名智慧(佛经用语)。 【饽】(餑)[饽饽](?)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 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 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 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 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 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 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 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 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 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 挫,语言边缘有锯齿,花紫色,果实密集在一起,外部呈鳞片状,果肉味甜酸,有很浓的香味。产于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湾湾等
地都有出产。②这种植物的果实。‖也叫凤梨。 【菠萝蜜】同“波罗蜜”。
??)名金属元素,符号()。有放射性,由人工核反应获得。 【鱍】*
(鱍)[鱍鱍]()〈书〉拟声形容鱼跳跃或摆尾的声音。 【播】①动传播;传扬:广~|~音|电台正在~重要新闻。②动播种:条~|点~|
高一必修3《咏怀古迹·其三》课件(17张PPT)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 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
• 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
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 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整体感知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画图”和“环佩”分别表现了昭君的什么情感?
• 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
• 画图,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
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 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
• 环佩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
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
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 一个 “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思考
•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背景: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 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 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再 见
咏 怀 古 迹 其 三
·
写作背景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
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 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自己一生漂泊、 功业无成的感慨。
朗诵古诗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课件
题材选择
杜甫的《咏怀古迹》对后世诗歌创作在题材选择上产生了深远影 响,特别是对历史人物和古迹的吟咏。
艺术风格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如深沉的历史感慨、精湛的写景 技巧和寓情于景等,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情感表达
《咏怀古迹》的情感表达深刻而真挚,对后世诗歌在情感表达方 面也有所启迪。
对杜甫个人创作的影响
对比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古人的 悲欢离合与自己的遭遇相对照 ,突出诗人与古人的情感共鸣
。
精炼
诗歌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如 “画图中”三字,形象地描绘
出古人的凄凉处境。
结构特色
严谨
全诗结构严谨,从“群山万壑”到“断井颓垣”,从“塞上风云”到“故国 江山”,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起承转合
诗歌遵循起承转合的规律,从“群山万壑赴荆门”到“环顾一身不自存”, 再到“惟有幽人自来去”,最后以“缅怀明妃卧毡茵”作结,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诗歌结构。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古典诗歌在现代社会焕 发出新的生命力。
国际化发展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中国古典诗歌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古典诗歌的国际 化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魅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咏怀古迹》课件
2023-11-07
目录
• 背景介绍 • 诗句解读 • 主题分析 • 艺术特色 • 咏怀古迹的影响和传承 • 总结与思考
01
背景介绍
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并称“李杜”,被尊为“诗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南渡君臣的强烈愤慨
•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对岳飞的沉痛的悼念之情
寓情于景。首二句写岳飞墓前的 荒凉之景,暗寓作者伤痛之情。
王昭君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咏怀古迹
(其 三)
杜甫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把握王昭君的形象;体会作者借古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 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寄寓 作者深切的同情。
昭君青冢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三世无 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 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 故,其子继任王位。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 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 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又生二女,公元 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 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 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 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 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
三.读诗句注释,理解诗意
诵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
3.开篇一句写景给你怎样的感觉Fra bibliotek 用了什么手法?
目的何在? 雄伟壮丽. 拟人手法. 引出人物
4【讨论】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 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 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 此雄奇的山水,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 平凡的女子。
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 伟气象来烘托昭君奇女子的形象.
5.请赏析一下颔联.(手法+分析+情感)
用了对比\对仗手法.
“一去”对“独留”,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 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
“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 冷落,对比多么悬殊!
“朔漠”对“黄昏”,空阔的大漠,暗淡的“黄 昏”这是何等的空旷凄清!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典故,指出昭君悲剧的根 源在于君王不识
对故土深沉 的爱
“空”:徒然,斯人已逝,徒有魂 魄归来,将诗人的同情之意、悲 愤之情传达得淋漓尽致。
画图的故事
•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 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 ,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 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 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 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付, 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 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 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
抒怀表达的情感。 3.学会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技巧及
方法。
一.解题(读题目)
你看题目《咏怀古迹》其三,得到了哪些信息?
• 古迹:古代留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迹. • 咏怀:抒发怀抱. • 《咏怀古迹》是借古迹来抒发情感的组诗,
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 、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这 是第三首。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什么?
怨恨时间之长
怨恨之强烈
美不得宠 生离汉宫\死葬异地
思念故土
8.杜甫为什么会深情咏叹王 昭君其人其事?有人说,杜甫 是”咏明妃以自悲”也.你怎么 看?
美不得宠
昭君 生离汉宫\死葬异地
思念故国
怨恨
咏史抒怀
才不得用
诗人 漂泊沦落
思念长安
怨恨
主旨:
• 借史抒情——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 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 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表达 了自己深沉的怨恨。但他不敢明说 ,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抒写自己的 悲愤,寄托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为什么要写古人的这段往事 ?诗人 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步骤三、 分析技巧
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
【拓展演练】
岳鄂王墓 赵子昂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 注释 ] [ 1 ]岳鄂王墓:即岳飞墓,岳飞,宁宗时追封为鄂王。 [ 2 ]离离:野草茂盛的样子。石兽危:石兽庄严屹立。危:高耸屹立的样子; [ 3 ]南渡君臣:北宋亡后,高宗渡过长江,迁于南方,建都临安(今杭州)。 [ 4 ]嗟何及:后悔叹息已来不及了。天下中分:指南宋与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不支:无法支撑。
二.作者印象(读作者)
你看作者是杜甫,想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 忧国忧民的诗人 • 才华横溢又郁郁不得志的诗人
•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 潜悲辛”
• 漂泊流浪,穷困潦倒的诗人
“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 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 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鲁迅
归纳:咏史诗的特点
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 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 、古人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1)咏古迹(2)怀古人(3 )忆古事
3.思想情感:(1)感慨身世(2)感伤兴 衰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步骤一、 弄清史实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步骤二、 体悟感情
群山万壑随着长江的急流奔赴荆门山, 这里还有明妃(王昭君)生长的村子。
自从离开汉宫便嫁到了北方的沙漠,如 今只留下一座青冢独对黄昏。
曾经凭着画工的画像认识昭君美丽的容颜, 如今似乎听得环佩作响,空有昭君魂魄月 夜归来。
千年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 内心的怨恨之情。
四.赏析诗歌
1.这首诗写的是谁? 2.找出其中点明昭君情感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