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

2017.9

目录

前言﹒﹒﹒﹒﹒﹒﹒﹒﹒﹒﹒﹒﹒﹒﹒﹒﹒﹒﹒﹒﹒﹒﹒﹒﹒﹒﹒﹒﹒﹒﹒﹒﹒﹒﹒﹒﹒3 第一章、装配式结构设计流程﹒﹒﹒﹒﹒﹒﹒﹒﹒﹒﹒﹒﹒﹒﹒﹒﹒﹒﹒﹒﹒﹒﹒﹒﹒﹒4 第二章第二章装配式设计流程特点﹒﹒﹒﹒﹒﹒﹒﹒﹒﹒﹒﹒﹒﹒﹒﹒﹒﹒﹒﹒﹒﹒﹒﹒6 第三章装配式框架结构设计分析﹒﹒﹒﹒﹒﹒﹒﹒﹒﹒﹒﹒﹒﹒﹒﹒﹒﹒﹒﹒﹒﹒﹒﹒﹒14 第四章装配式框架结构的连接设计﹒﹒﹒﹒﹒﹒﹒﹒﹒﹒﹒﹒﹒﹒﹒﹒﹒﹒﹒﹒﹒﹒﹒﹒17 第五章装配式框架结构深化设计﹒﹒﹒﹒﹒﹒﹒﹒﹒﹒﹒﹒﹒﹒﹒﹒﹒﹒﹒﹒﹒﹒﹒﹒﹒30第六章装配式框架结构案例分析﹒﹒﹒﹒﹒﹒﹒﹒﹒﹒﹒﹒﹒﹒﹒﹒﹒﹒﹒﹒﹒﹒﹒﹒﹒32第七章塔吊及汽车吊布置﹒﹒﹒﹒﹒﹒﹒﹒﹒﹒﹒﹒﹒﹒﹒﹒﹒﹒﹒﹒﹒﹒﹒﹒﹒﹒﹒﹒43

前言

近年来,整浇式梁柱节点在北京地区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多层装配式框架结构中被普遍采用。为了有利于构件生产定型化及现场安装施工速度的提高,我们在几年来的工程设计、施工和科研实践的基础上,对J_(72)、J_(74)型节点,进行了总结和改进,并经河南饭庄等工程试点,提出了DZ1、DZ2型两种梁柱节点方案。由于这类节点是在现场把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浇注成整体的,故统称为"整浇式梁柱节点"。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是指主要水平受力构件和垂直非承重构件采用预制的方法,在现场经过装配式施工,垂直受力构件和节点进行现浇连接,使建筑物成为一个整体,这样的建筑结构称为装配整体式结构。其主要特征为:工厂化批量预制、机械化施工,现场湿作业少,具有施工快、质量好、节省材料和人工的优点。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在建筑设计时,除满足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外,还应考虑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技术特点,合理设计构件节点,使构造方式有利于构件拆解和预制生产,提高工业化程度,以更好地保证构件质量、加快建设进度

本文从装配式结构设计流程、构件组成分析,设计分析、连接设计、深化设计、案例分析六个方面介绍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装配式结构设计流程

从设计角度比较现浇式建设流程和装配式建设流程(见图1)。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因为包括构件生产的环节,必然会增加构件加工图设计,就是通常所说的构件深化设计。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主体结构施工需要与内装设计同步进行。除此以外,装配式建筑建造技术含量较高、装配式建筑容错性很差,如果设计阶段发生错误就会造成很大损失。所以,在装配式建设流程前期中还增加了技术策划这个阶段,而技术策划这个阶段又往往被忽视。一方面设计单位接触这个内容比较少,另一方面开发商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比较少,所以都没有注重技术策划阶段。装配式建筑设计和传统设计较大的差异就是有贯穿始终的协同设计过程,从技术策划直到主体施工、内装施工,都要与业主、设计各专业、施工单位协同、协作(见图2)。

(a)现浇式建设流程

(b)装配式建设流程

图1现浇式建设流程和装配式建设流程的比较

图2技术协同贯穿装配式设计流程

装配式建设流程中有三个重要环节(见图3):

图3

第二章装配式设计流程特点

第一,前期技术策划十分重要,主要是分析产业政策,设计师除了考虑政策目标,同时要考虑客户的利益需求最大化,有时客户的想法远远超过政策目标,那么就要兼顾政策同时达到产业化目标,从而确定技术方向。前期的技术策划,对整个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技术走向至关重要,对成本影响特别大。

第二,技术协同贯穿设计全过程。过去传统设计停留于设计院内部的建筑、结构、设备、内装专业配合,如毛坯房交付这样的简单设计连内装专业都没有,专业配合很少。而在装配式建筑中,内装设计的配合就极其重要,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生产单位都需要协作,比如考虑深化设计、生产能力等。

第三,构件深化设计繁复琐碎,装配式建筑都需要做构件的深化设计,这部分设计内容在传统设计中不是放在设计院做,而是放在加工厂做,而对于装配式建筑,有些设计院和加工厂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做构件的深化设计,深化设计的内容比想象的多得多,要考虑的问题也和传统分工差距比较大。传统建筑设计对施工问题考虑得很少,装配式建筑设计必须考虑生产、吊运、现场施工等要求,内容繁琐复杂。

1装配整体式结构设计的一般要求

1)建筑设计应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

2)宜采用主体结构、装修和设备管线的装配化集成技术

3)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4)围护结构及建筑部品等宜采用工业化、标准化产品

5)宜选用大开间、大进深的平面布置

6)宜采用规则平面和立面布置

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但是做装配式建筑设计是需要把复杂的体系分步骤来解决问题的。做装配式建筑首先很重要的是要具有工业化的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概念设计,只要把成本因素、施

工的便利性考虑进去,就比较合理。例如,我们说标准化是为了降低成本,不做标准化设计构件规格和数量就会很多,必然会提高成本。对于施工的便利性,传统设计中开间会选用2-3m的跨度,板厚度较小,而对装配式的叠合楼板来说,可能4-6m是比较合适的正常板跨,也有一些案例选取了更大板跨。

2装配整体式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设计时首先要考虑装配式结构是否适合在该建筑中应用,图4的表格给出了装配整体式结构与现浇结构体系的最大适用高度,如果结构体系的主要抗侧力构件节点连接采用现浇混凝土,应该能满足受力要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50%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80%时,最大适用高度应取表6.1.1中括号内的数值)。差别有三点:1)9度抗震设防烈度不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2)装配式框架结构及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与现浇式结构相同;3)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有所降低。

图4装配整体式结构与现浇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3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预制构件

装配式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的预制构件包括:柱(全预制柱)、梁(叠合梁、全预制梁)、板(叠合板(免模或免模免撑)、全预制板)、楼梯(全预制楼梯)、外墙板(全预制外墙板(单墙或夹心保温))、女儿墙等(见图5),这里所说的外墙板不是指剪力墙,而是指外挂墙板,因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部分按体系要求必须是现浇的。以下内容较少涉及外挂墙板、楼梯和女儿墙等,主要针对抗侧力构件。笔者认为一个装配式建筑连主体结构都未采用装配式,离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就还有一段距离。

(a)装配式框架结构三维示意图

图5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预制构件

4预制构件布置负面清单

并不是所有的结构都适合采用预制构件。标准为设计人员提供依据,设计人员也习惯用标准约束行为,在现行规范下,

1)装配整体式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部分应该是整体现浇的,不适宜采用预制构件。

2)高层装配整体式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后简称JGJ 1)中规定:

6.1.8高层装配式整体式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设置地下室,地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2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3框架结构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凝土,顶层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高层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框架结构宜设置地下室,地下室顶板不宜采用装配式,宜采用现浇混凝土;需要特别注意,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预制柱水平接缝处不宜出现拉力,这种情况下不能采用装配式。

3)带转换层的装配整体式结构,JGJ 1中规定:

6.1.9带转换层的装配整体式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时,底部框支层不宜超过2层,且框支层及相邻上一层应采用现浇结构;

2部分框支剪力墙以外的结构中,转换梁、转换柱宜现浇。

4)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JGJ 1中规定:

6.6.1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叠合楼盖。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

5)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预制柱,JGJ 1中规定:

7.1.3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预制柱水平接缝处不易出现拉力。

5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预制率

根据上海的《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本市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率和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的通知》(沪建建材[2016]601号)文要求计算出来的预制率(见图6)。很多地方政府部门提出了装配式建筑比较重要的两个指标:预制率和装配率。如果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所有的构件都采用预制,一个框架结构采用免模楼板计算的预制率系数能达到73%,如果采用免模免支撑楼板能达到78%,这个数据并不是用预制混凝土构件部分与建筑全部混凝土总体积比例产生的,而是根据601号文用权重系数计算出来的。如果符合设计条件,用601号文可以计算出更高的预制率。图6表示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如果所有的构件都采用预制构件,预制率系数达到80%左右,那么按照这个文件计算预制率就可以达到40%上下,满足上海地区的要求。这种计算结构都没有包括使用外挂墙板和预制隔墙的情况,其实在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还是有机会使用外挂墙板,如果选用外挂墙板后,甚至可以选择比较少的其他构件采用预制。

图6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预制率

装配式框架结构构件组成方式有三种:1)按照体型分类,预制构件有一维的、二维的、三维的,现在常用的是一维的构件,主要针对的是杆系体系的框架结构;2)从节点形式分类,节点选用预制(图7(a)~(c))或现浇(图7(d));3)以柱的形式分类,分为单层或跨层。现在常用的还是一维杆件,优点是构件容易预制安装,提供了在节点调整误差的余地,如图8中跨层截断式柱的情况。从安全的角度来说,三维的构件安装精度要求高,但从制作的角度来说,三维构件制作难度大,占用场地更大,运输维护困难更大。

(a)预制节点一

(b)预制节点二

(c)预制节点三

(d)现浇节点

图7装配式框架结构预制与现浇节点

图8一维构件跨层截断式

6楼盖结构布置形式

楼盖结构的布置形式有单向板和双向板两种,布置形式会影响到主体结构的设计。布置时需要考虑三个因素:构件的生产、构件的运输和吊装、构件的连接,这三个问题都是装配式结构区别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要点,如JGJ 1中的图6.6.3所示。

第三章装配式框架结构设计分析

1设计方法

从设计方法上说,规范明确了装配式框架结构等同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不是说连接、构造等做法都等同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而是指性能上等同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满足现浇结构要求,如JGJ 1的7.1.1描述。

7.1.1除本规程另有规定外,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可按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设计。

2抗震等级

从抗震等级上来说几乎没有差别,微小差别是对建筑高度分界有所不同,限高数据要求有所变化,如JGJ 1中的表6.1.3所示。

3结构布置及构件设计

从结构布置来看,还是需要有工业化思维。装配式建筑的要求是对齐,柱网布置对齐,梁柱对中布置,在现浇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构件贴边放置的情况大量存在,而在装配式建筑中,构件贴边放置就被认为是不合适的方案,因为构件放在中间并不会影响主体结构的设计,而放在边上确实严重影响节点的连接。装配式建筑中,相交两方向梁底宜留设高差,如果忽视了高差,在节点处梁的钢筋会出现相遇的问题,现场再考虑避让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虽然也有办法解决,但是设计中留设梁底高差是更合适的选择。建筑大开间设计就会提到宜采用大板跨,减少梁数的要求。同时应该合理归并,减少构件类型。此外,以下这3条主要是为了节点连接的需要:1)采用适当的构件截面,避免配筋量过大,比如现浇结构中强调柱子宽度是梁宽度的1.5倍,而装配式建筑不特别强调;2)采用高强度钢筋,减小配筋量;3)采用大直径、少根数、大间距的配筋方式。

4分析模型及参数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区别于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梁支座模型为铰接或刚接:从连接便利的角度,梁采用装配式设计时采用铰接的支座模型比较好。框架梁不适合做铰接,这里指的是梁板梁的支座首选铰接支座,JGJ 1中指出:

4应根据连接点和接缝的构造方式和性能,确定结构的整体计算模型。

2)楼盖面内刚度假定和梁刚度增大系数:这一点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不同,梁的刚度放大需要考虑叠合板底板是预制的,预制部分和梁的连接处有缝,计算时预制底板不适合完全考虑平面内无限刚性假定的,规范也给出参考数据,增大系数1.3~2.0比现浇混凝土的系数要小。JGJ 1的6.3.4指出:

6.3.4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对现浇楼盖和叠合楼盖,均可假定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楼面梁的刚度可计人翼缘作用予以增大;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近似取为1.3~2.0。

3)周期折减系数::视围护结构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而定的,因为连接方式不清晰,外墙板对结构主体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不易量化,需慎重使用周期折减系数,评估围护结构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

4)楼板的布置方式会影响荷载传递路径:这里并不是说布置成单向板就一定按照单向板传力路径,采用合适的连接构造还是趋近于双向板的传力方式。如果完全布置成单向板,对结构传力路径还是有影响的。

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需要考虑钢筋连接的要求,因为连接套筒的直径都比较大,会向构件内部偏移,而且偏移数据还不小,比如柱的中心钢筋旁边会留出70mm,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5位移角限值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位移角限值要求与现浇混凝土建筑是一致的。增加了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形式,因为考虑到连接方式不同,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允许相对弱的连接和刚性剪力墙不太一样,所以对位移角限值提出了1/1200的更严格要求,这也是考虑了连接的影响,JGJ 1中的6.3.3条和表6.3.3对此给出了叙述。

第四章装配式框架结构的连接设计

1接缝正截面承载力

具体到装配式框架结构连接设计,最重要的部分是连接方式和现浇混凝土结构不同。装配式整体式结构中,接缝的截面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接缝的受剪承载力应验算并符合持久设计和地震设计状况,一般情况下连接部分的承载力都不会小于杆件,所以接缝的正截面受压、受拉及受弯承载力可不必计算,只需验算抗剪承载力。其中,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抗震等级为一、二级取为1.2,抗震等级为三、四级取为1.1,在梁、柱端部箍筋加密区及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有强接缝弱构件的要求,详见JGJ 1的6.5.1条。

2预制柱底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验算

具体到预制柱底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的验算,在地震设计状况下,预制柱受压时底部水平接缝的剪力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构件摩擦抗剪,一是钢筋销栓抗剪。如果是预制柱受拉的时候,就没有摩擦抗剪这一项,同时考虑拉力的影响,钢筋销栓抗剪公式略有变化,详见JGJ 1的7.2.3条。

3叠合梁端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

装配式框架结构叠合梁端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现浇叠合层抗剪、键槽抗剪和钢筋销栓抗剪。和柱底水平接缝抗剪承载力不同,叠合梁端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有持久受力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两种工况,地震工况要做调整,大约是持久工况的0.6倍,详见JGJ 1的7.2.2条。

4叠合梁水平叠合面的受剪承载力验算

装配式框架结构叠合梁水平叠合面的受剪承载力验算可参考下式计算,

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包括两项,混凝土粘结抗剪和钢筋抗剪。

5未配置抗剪钢筋的叠合板,水平叠合面的受剪承载力验算

叠合板有时也是没有钢筋配置的,可参考下面的公式,

因为叠合板的叠合面面积较大,一般情况,即使没有配置钢筋也是能满足水平叠合面的受剪承载力要求。

6结合面

JGJ 1中规定,

装配式建筑知识手册 概念篇 1-50

1.什么是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对装配式建筑的定义如下: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及装配式木结构建筑。 2.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系统主要包括哪些?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系统主要包括梁、板、柱、剪力墙、支撑等承受或传递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 3.装配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主要包括哪些? 装配式建筑的外围护系统主要包括建筑外墙、屋面、外门窗及其它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的部品部件等,主要用于分隔建筑室内外环境。 4.装配式建筑的设备与管线系统包括哪些? 装配式建筑的设备与管线系统主要包括给排水设备及管线系统、供暖通风空调设备及管线系统,电气和智能化设备及管线系统、燃气设备及管线系统等,主要用于满足建筑使用功能。 5 装配式建筑的内装系统包括哪些? 装配式建筑的内装系统主要包括楼地面、墙面、轻质隔墙、吊顶、内门窗、厨房和卫生间等,主要用于满足建筑空间使用要求。 6.什么是部件?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完成,构成建筑结构系统的结构构件及其它构件的统称。 7.什么是部品?

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而成的功能单元的统称。 8.什么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混凝土部件(预制构件) 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9.什么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钢部(构) 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10.什么是装配式木结构建筑?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木结构承重构件组成的装配式建筑。 1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主要包括哪几种结构体系?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主要包括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等。除此之外,还包括部分高校和企业研发的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内浇外挂剪力墙结构体系、水泥聚苯模壳装配式建筑体系、预制圆孔板剪力墙结构体系等。 12.什么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梁、柱等主要受力构件部分或全部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柱、预制梁) 组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13.什么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梁等主要受力构件部分或全部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的力墙、预制梁)组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结构。 14.什么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 由装配整体式框架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组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

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一、综述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结合部分现浇而形成的混凝土结构。构件是以构件加工单位工厂化制作而形成的成品混凝土构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做了一部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于一些原因(如混凝土接头处理未能达到要求等原因),这种技术未能得到广泛的推广。我们此次主要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住宅工程进行研究。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特点有工厂化生产化特点,效率高、质量好、经济合理特点;满足标准化、规模化的技术要求;满足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施工等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等。 产业化流水预制构件工业化程度高;成型模具和生产设备一次性投入后可重复使用,耗材少,节约资源和费用;现场装配、连接可避免或减轻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预制装配工艺的运用,使劳动力资源投入相对减少;机械化程度有明显提高,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得到有效缓解;预制构件外装饰工厂化制作,直接浇捣于混凝土中,建筑物外墙无湿作业,不采用外脚手,不产生落地灰,扬尘得到有效抑制;预制构件的装配化,使工程施工周期缩短;工厂化预制混凝土构件,不采用湿作业,从而减少了现场混凝土浇捣和“垃圾源”的产生,同时减少了搅拌车、固定泵等操作工具的洗清,大量废水、废浆等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节水节电均超过30%;采用

预制混凝土构件,使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堆放、控料过程中,减少了各种扬尘污染;工厂化预制构件采用吊装装配工艺,无需泵送混凝土,避免了固定泵所产生的施工噪音;模板安装、拼装时,在工艺上避免了铁锤敲击产生的噪音;预制装配施工,基本不需要夜间施工,减少了夜间照明对附近生活环境的影响,降低了光污染。 1、国内发展现状 目前在国内,只有少数房地产企业利用自身的市场平台优势,进行了商业化的试点,一些企业从2004年开始进行研究,投入大量资金,历经多次挫折,数次调整技术路线,终于树立了建筑房地产行业技术革命的新里程,其后又陆续在天津、深圳、北京等地项目中推出工业化住宅,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成为国内建筑房地产业创新的标杆。 2、国内发展前景 目前国内住宅建造中,主体结构应用产业化技术(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建设的比例不足2%,与国外差距十分巨大,由于全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住宅产业化的主要技术矛盾,这将促使我国住宅产业化的迅猛发展。 由于国外住宅产业化“多快好省”的特点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目前已经制定的有利政策包括:《清洁生产法》、节能墙改政策等,都对住宅产业化有一定的支持和鼓励措施,再加上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压力也将对住宅产业化生产起推动作用。 3、研究重点 此次研究主要以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对框架结构的节点、预制

装配式结构[1]解析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摘要介绍了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预制混凝土框架预应力拼接节点、后浇整体式节点、全装配式节点的抗震研究和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研究情况。总结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各类节点的抗震性能,指出了全装配式节点和预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连接节点,抗震性能 Summary of Investigation on Seism ic Behavior of Precast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Abstract The progress of investigations on seismic behavior of precast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including the investigations on emulation monolithic connections, joint precast connections and the global precast frame structures is introduced. A summary of seismic behavior of different connections is presented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jointed precast connections and global precast structure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in the future reseach. Keywords precast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connection joint, seismic behavior 0.引言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现浇施工工法相比,装配式RC结构有利于绿色施工,因为装配式施工更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噪音、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减少场地干扰、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且,装配式结构可以连续地按顺序完成工程的多个或全部工序,从而减少进场的工程机械种类和数量,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减少施工人员,从而提高工效、降低物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绿色施工提供保障。另外,装配式结构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竹木材、废弃混凝土等。 国内外学者对装配式RC结构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开发了多种装配式结构形式,如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框架、混合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预制结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装配整体式钢骨混凝土框架等。但目前,由于我国对预制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认识不足,导致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和工程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预制混凝土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展开对预制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系统研究。

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体系

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即全部或部分的框架梁、柱采用预制构件和预制叠合楼板,现场拼装后浇注叠合层或节点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与现浇框架结构适用高度是有区别的,如表1,2所示。 表1 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 表2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 由装配规范和现浇规范的比较,可以确定:抗震设防烈度除8度0.3g外,预制装配框架结构与现浇框架结构适用高度是相同的;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即剪力墙部分现浇,预制装配框架部分与传统现浇结构等同;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在同等抗烈度与现浇剪力墙结构相差10~20m。装配式剪力墙与现浇剪力墙适用高度相差总体幅度取决于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总剪力值的大小。 2、装配整体式框结构体系 2.1 装配整体式框结构体系范围 装配整体式框结构体系涵盖了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现浇核心筒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钢支撑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防屈曲支撑结构体系(防屈曲钢板墙)。 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体系中的框架部分采用与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相同的预制装配技术,使预制装配框架技术在高层

及超高层建筑中得以应用。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防屈曲支撑(防屈曲钢板墙)是今后抗震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装配整体式框架体系的发展方向。 2.2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关键技术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关键技术在于装配式梁柱节点,其节点必须满足强度、耐久性、延性以及施工安装等要求。目前预制装配柱的纵筋连接方式为套筒灌装连接,套筒钢筋的连接长度为8d,《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的灌浆套筒连接技术为首选连接方式。 浆锚搭接连接,其要求的搭线长度为33d×1.6=52.8d,相对来说,浆锚搭接连接方式的施工、吊装难度比较大。 梁柱连接节点。根据设计要求,将预制框架梁部分底部钢筋直接锚入框架节点内,可减少梁端键槽内U形钢筋的数量,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 套筒连接 3、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体系工程案例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1 一般规定 1.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1.1.1的规定。【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B37/T5018第6.1.1】 表1.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注: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2. 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地不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50%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地不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80%时,应取括号中数值; 3.当结构中仅采用叠合梁、板构件,而竖向承重构件全部现浇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同现浇结构。 1.2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房屋的最大高宽比不宜超过表1.2的规定。 表1.2 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比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B37/T5018第6.1.2】 1.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B37/T5018第6.1.3】 1.4高层装配整体式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设置地下室,地下室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2、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3、框架结构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凝土,顶层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B37/T5018第6.1.8】 1.5预制构件节点及接缝处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多层剪力墙结构中墙板水平接缝用坐浆材料的强度等级值应大于被连接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B37/T5018第6.1.12】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4.2.1 技术内容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其他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式整体式框架结构是指全部或部分框架梁、柱采用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连接节点处采用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等将构件连成整体的混凝土结构。其他装配式框架主要指各类干式连接的框架结构,主要与剪力墙、抗震支撑等配合使用。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其承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作用效应可采用弹性分析方法。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对现浇楼盖和叠合楼盖,均可假定楼盖在其平面为无限刚性。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构件和节点的设计均可按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此外,尚应对叠合梁端竖向接缝、预制柱柱底水平接缝部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并进行预制构件在短暂设计状况下的验算。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应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避免预制柱的水平接缝出现拉力。 装配整体式框架主要包括框架节点后浇和框架节点预制两大类:前者的预制构件在梁柱节点处通过后浇混凝土连接,预制构件为一字形;而后者的连接节点位于框架柱、框架梁中部,预制构件有十字形、T形、一字形等并包含节点,

由于预制框架节点制作、运输、现场安装难度较大,现阶段工程较少采用。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时,应合理确定梁和柱的截面尺寸以及钢筋的数量、间距及位置等,钢筋的锚固与连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相关规定,并应考虑构件钢筋的碰撞问题以及构件的安装顺序,确保装配式结构的易施工性。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预制柱的纵向钢筋可采用套筒灌浆、机械冷挤压等连接方式。当梁柱节点现浇时,叠合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应伸入后浇节点区锚固或连接,其下部的纵向受力钢筋也可伸至节点区外的后浇段内进行连接。当叠合框架梁采用对接连接时,梁下部纵向钢筋在后浇段内宜采用机械连接、套筒灌浆连接或焊接等连接形式连接。叠合框架梁的箍筋可采用整体封闭箍筋及组合封闭箍筋形式。 4.2.2 技术指标 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构件及结构的安全性与质量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以及《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JGJ 224等的有关规定。当采用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107的规定;当采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提要:在以后各章将讨论各种基本构件及不同结构的设计计算,这些构件和结构的型式虽然不同,但计算都采用相同的方法——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因此,在讨论具体的构件和结构设计之前,先介绍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本章学习要点: 1、了解结构可靠度的概念; 2、了解极限状态设计法的基本原理; 3、掌握荷载和材料强度的取值方法; 4、掌握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1 极限状态设计法的基本概念 一、结构的功能要求: 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所建造的房屋安全适用,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满足各种预期的功能要求,并且经济合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建筑结构必须满足以下四项基本功能要求: 1、结构在正常施工、正常使用条件下,能承受可能出现的荷载及变形。 2、正常使用时的良好工作性能。 3、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如材料风化、老化、腐蚀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4、在偶然事件发生时或发生后,仍然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上述四项功能要求分别属于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这三者也统称为结构的可靠性。所以可以说“结构的可靠性是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统一”。二、结构可靠性、可靠度的定义 可靠性: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度:指结构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即结构可靠度是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规定时间”及“规定条件”的含义。 ﹡设计使用年限: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即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 注意:①设计使用年限并不等同于结构的寿命;

②这一时期的长短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③可靠性与经济性的统一是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结构的安全等级 四、结构的极限状态 1、极限状态的概念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个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结构的极限状态。 有效状态与失效状态:二者的分界即是极限状态,显然“极限状态提供了判断结构失效与有效的界限标准”。 2、极限状态的分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p40 被超越的判断;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p41 被超越的判断。 五、结构上的作用、作用效应和结构的抗力 1、作用与作用效应 (1)定义:使结构产生内力和变形的所有原因。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作用与荷载的区别与联系 (2)作用的分类: (3)作用效应: 2、结构的抗力 结构的抗力是指整个结构或构件承受内力和变形的能力。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钢筋的种类、配筋数量和方式确定后,构件便具有一定的抗力。抗力可以按一定的计算模式确定。 ﹡影响抗力的因素:材料性能、几何参数、计算模式。

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工法

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工法

第一章装配式 第一节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工法 一、特点 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具有以理特点: (一)标准化施工: 以标准层每层、每跨为单元,根据结构特点和便于构件制作和安装的原则将结构拆分成不同种类的构件(如墙、梁、板、楼梯等)并绘制结构拆分图。相同类型的构件尽量将截面尺寸和配筋等统一成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类,同时对钢筋都进行逐根的定位,并绘制构件图,这样便于标准化的生产、安装和质量控制。 (二)现场施工简便: 构件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注定了现场施工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使施工变得更方便操作,使工人能更好更快的理解施工要领和安装方法。 (三)质量可靠: 构件图绘制详细,构件工厂加工,都使构件质量充分得到保障。构件类型相对较少,形式统一使现场施工标准化、规范化,这更便于现场质量的控制。外墙采用混凝土外墙,外墙的窗框、涂料或瓷砖均在构件厂与外墙同步完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窗框漏水和墙面深水的质量通病。 (四)安全: 外墙采用预制混凝土外墙,取消了砌体抹灰工作,同时涂料、瓷

砖、窗框等外立面工作已经在加工厂完成,大大减少了危险多发区建筑外立面的工作量和材料堆放量,使施工安全更有保证。 (五)制作精度高: 预制构件的加工要求构件截面尺寸误差控制在±3mm 以内,钢筋位置偏差在±2mm 以内,构件安装误差水平位置控制在±3mm 以内,标高误差控制在±2mm 以内。 (六)环保节能效果突出: 大部分材料在构件厂加工,标准化统一化的加工减少了材料的浪费;现场基本取消湿作业,初装修均采用装配施工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模板除在梁柱交接的核心区使用外,基本不再使用,大大降低了木材的利用率;钢筋和混凝土的现场用量大大减少,降低了水、电的现场使用量,同时也减少了施工噪音。 (七)计划和程序管理严密: 各种施工措施埋件要反映在构件图中,这就要求方案的可执行型强,而且施工时严格按照方案和施工程序施工。构件的加工计划、运输计划和每辆车构件的装车顺序紧密的与现场施工计划和吊装计划相结合,确保每个构件严格按实际吊装时间进场,保证了安装的连续性确保整体工期的实现。 二、工艺原理 梁、板等水平构件采用叠合形式,既构件底部(包含底筋、箍筋、底部混凝土)采用工厂预制,面层和深入支座处(包含面筋)采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和关键技术分析 在装配式建筑中,设计与生产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设计便于在生产制造中降低成本;生产工艺改进促进提高设计灵活性,设计与工艺是一个互利互进的关键环节。 一、工业化建筑的设计分析 从构件生产工艺角度来看深化设计需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构件详图:制作适合生产的构件详图,包括模板图、配筋图。 2)模具图纸设计:符合模具设计的初步构件图可以在构件外观尺寸确定后提供,设计师根据需要可审核模具图。

3)模具加工:尽量考虑模具使用的通用性及重复利用率。 4)工厂备料:设计确定构件的所有预埋件型号、外饰面材料、门窗型号等。 5)绑筋、组模、预埋:构件图中需明确表示配筋要求、预埋件的定位、防雷设置要求,注意位置需避免互相干涉。 6)混凝土浇筑:构件图需表达不同构件所用混凝土的标号。 7)脱模、养护:构件图需表达脱模的吊点、吊具型号及位置。

从构件物流运输角度来看深化设计需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构件养护:是否达到脱模、起吊强度要求,要求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 2)成品堆放:构件详图明确构件编号、楼栋号、层号、轴线及构件顺序,构件表面喷涂相应信息。

3)成品质检:对应构件详图检验钢筋外露尺寸、构件尺寸等,发放合格证或准用证。 4)构件装车:构件拆分尺寸考虑车辆宽度及载重要求,配备专用构件运输架。 5)构件质量检查:深化设计图纸明确构件验收标准。 二、工业化建筑的结构体系分析

工业化建筑是指采用构配件工厂化生产,在现场以机械化的方法装配而成的建筑。 外墙挂板体系 内墙用大模板以混凝土浇筑,墙体内配钢筋网架;外墙挂预制混凝土复合墙板,配以构造柱和圈梁。便于施工,加快进度,提高建筑的工厂化加工,确保工程质量和不降低抗震能力的前提下节省建设投资。 预制部件:外墙、叠合楼板、阳台、楼梯、叠合梁 体系特点:竖向受力结构采用现浇,外墙挂板不参与受力,预制比例一般为10%-50%,施工难度较低,成本较低。 适用高度:高层、超高层 适用建筑:保障房、商品房、办公建筑 装配式框架体系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按标准化设计,根据结构、建筑特点将柱、梁、板、楼梯、阳台、外墙等构件拆分,在工厂进行标准化预制生产,现场采用塔吊等大型设备安装,形成房屋建筑。

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集和答案(精心整理)

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 一、填空题(共48题) 3.多跨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方法有_ 弹性计算法__和 塑性计算法___ 两种方法。 6.对于跨度相差小于10%的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可按等跨连续梁进行内力计算。 8、按弹性理论对单向板肋梁楼盖进行计算时,板的折算恒载 p g g 21'+=, 折算活载p p 2 1'= 10、对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时,满足 机动条件 和 平衡条件 的解称为上限解,上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大于真实解;满足 极限条件 和 平衡条件 的解称为下限解,下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小于真实解。 14、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应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担在长向实际存在的一些弯矩、抵抗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力、将板上作用的集中荷载分布到较大面积上,使更多的受力筋参与工作、固定受力钢筋位置。 15、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一般铰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只能单向转动且转动能力有限、能承受一定弯矩、有一定区域(或长度)。 16、塑性铰的转动限度,主要取决于钢筋种类、配筋率 和 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当低或中等配筋率,即相对受压区高度ξ值较低时,其内力重分布主要取决于 钢筋的流幅 ,这时内力重分布是 充分的 。当配筋率较高即ξ值较大时,内力重分布取决于 混凝土的压应变 ,其内力重分布是 不充分的 。 17、为使钢筋混凝土板有足够的刚度,连续单向板的厚度与跨度之比宜大于 1/40 18、柱作为主梁的不动铰支座应满足 梁柱线刚度比5/≥c b i i 条件,当不满足这些条件时,计算简图应 按框架梁计算。 23、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跨中弯矩计算公式x y v y y x v x m m m m m m νν+=+=) ()(,,式中的ν称为 泊桑比(泊松比) ,可取为 0.2 。 24、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分析时,对于周边与梁整浇的板,其 跨中截面 及 支座截面 的计算弯矩可以乘0.8的折减系数。 25、在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的跨度一般以 1.7~2.7 m 为宜,次梁的跨度以 4~6 m 为宜,主梁的跨度以 5~8 m 为宜。 29、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一般取决于 建筑功能 要求,在结构上应力求简单、整齐、经济、适用。柱网尽量布置成 长方形 或 正方形 。主梁有沿 横向 和 纵向 两种布置方案。 31、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次梁、主梁均分别为支承在 次梁 、 主梁 、柱或墙上。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论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将其支座均视为 铰支座 。由此引起的误差,可在计算时所取的 跨度 、 荷载 及 弯矩值 中加以调整。 32、当连续梁、板各跨跨度不等,如相邻计算跨度相差 不超过10% ,可作为等跨计算。这时,当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弯矩时,应按 各自的跨度 计算;当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则应按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平均值 计算。 33、对于超过五跨的多跨连作用续梁、板,可按 五跨 来计算其内力。当梁板跨度少于五跨时,仍按 实际跨数 计算。 34、作用在楼盖上的荷载有 永久荷载 和 可变荷载 。永久荷载是结构在使用期间内基本不变的荷载;可变荷载是结构在使用或施工期间内时有时无的可变作用的荷载。 35、当楼面梁的负荷面积很大时,活荷载全部满载的概率比较小,适当降低楼面均布活荷载更能符合实际。因此设计楼面梁时,应按《荷载规范》对楼面活荷载值 乘以折减系数 后取用。 39、内力包络图中,某截面的内力值就是该截面在任意活荷载布置下可能出现的 最大内力值 。根据弯矩包络图,可以检验受力纵筋抵抗弯矩的能力并确定纵筋的 截断 或弯起的位置和 数量 。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 2017.9

目录 前言﹒﹒﹒﹒﹒﹒﹒﹒﹒﹒﹒﹒﹒﹒﹒﹒﹒﹒﹒﹒﹒﹒﹒﹒﹒﹒﹒﹒﹒﹒﹒﹒﹒﹒﹒﹒﹒3 第一章、装配式结构设计流程﹒﹒﹒﹒﹒﹒﹒﹒﹒﹒﹒﹒﹒﹒﹒﹒﹒﹒﹒﹒﹒﹒﹒﹒﹒﹒4 第二章第二章装配式设计流程特点﹒﹒﹒﹒﹒﹒﹒﹒﹒﹒﹒﹒﹒﹒﹒﹒﹒﹒﹒﹒﹒﹒﹒﹒6 第三章装配式框架结构设计分析﹒﹒﹒﹒﹒﹒﹒﹒﹒﹒﹒﹒﹒﹒﹒﹒﹒﹒﹒﹒﹒﹒﹒﹒﹒14 第四章装配式框架结构的连接设计﹒﹒﹒﹒﹒﹒﹒﹒﹒﹒﹒﹒﹒﹒﹒﹒﹒﹒﹒﹒﹒﹒﹒﹒17 第五章装配式框架结构深化设计﹒﹒﹒﹒﹒﹒﹒﹒﹒﹒﹒﹒﹒﹒﹒﹒﹒﹒﹒﹒﹒﹒﹒﹒﹒30第六章装配式框架结构案例分析﹒﹒﹒﹒﹒﹒﹒﹒﹒﹒﹒﹒﹒﹒﹒﹒﹒﹒﹒﹒﹒﹒﹒﹒﹒32第七章塔吊及汽车吊布置﹒﹒﹒﹒﹒﹒﹒﹒﹒﹒﹒﹒﹒﹒﹒﹒﹒﹒﹒﹒﹒﹒﹒﹒﹒﹒﹒﹒43

前言 近年来,整浇式梁柱节点在北京地区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多层装配式框架结构中被普遍采用。为了有利于构件生产定型化及现场安装施工速度的提高,我们在几年来的工程设计、施工和科研实践的基础上,对J_(72)、J_(74)型节点,进行了总结和改进,并经河南饭庄等工程试点,提出了DZ1、DZ2型两种梁柱节点方案。由于这类节点是在现场把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浇注成整体的,故统称为"整浇式梁柱节点"。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是指主要水平受力构件和垂直非承重构件采用预制的方法,在现场经过装配式施工,垂直受力构件和节点进行现浇连接,使建筑物成为一个整体,这样的建筑结构称为装配整体式结构。其主要特征为:工厂化批量预制、机械化施工,现场湿作业少,具有施工快、质量好、节省材料和人工的优点。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在建筑设计时,除满足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外,还应考虑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技术特点,合理设计构件节点,使构造方式有利于构件拆解和预制生产,提高工业化程度,以更好地保证构件质量、加快建设进度 本文从装配式结构设计流程、构件组成分析,设计分析、连接设计、深化设计、案例分析六个方面介绍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国外装配式结构体系

国外装配式建筑结构有哪些体系? 1、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起源于法国,指柱全部采用预制构件、梁采用叠合梁、楼板采用预制叠合楼板的结构体系,焊接、螺栓连接等干法作业流行。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生产和施工质量高。) 1)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框架(这种结构的构件在加工工厂预制, 机械吊装时采用预应力筋作为主要的连接手段,把零散的预 制(预应力)构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法 和后张法一样,但是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不直接接触,处 于无粘结的状态。无粘结预应力筋是带防腐隔离层和外 护套的专用预应力筋。) 2)混合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预应力和非预应力混合配筋的 连接。) 3)预制结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不同的是材料采用钢纤维 高强混凝土。) 4)装配整体式钢骨混凝土框架(由预制钢骨混凝土构件通过钢 筋、连接件或施加预应力加以连接并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形成 的整体结构,既节省模板,降低工程费用,又可以提高工程 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2、预制装配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梁、柱全部采用预制构件,承重构件之间的节点、拼缝连接均按照等同现浇结构要求进行设计和

施工。剪力墙采用现浇。) 3、全预制剪力墙结构(多适用于地层、高层、多层建筑,欧洲国家如:丹麦、德国、法国、英国等的预制装配式结构可以达到16~26层,日本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一般在10层以内,并且该结构在地震中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例如墨西哥智力大地震和日本阪神大地震中的很多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几乎没有损坏。) 4、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内墙现浇,外墙预制) 5、叠合板装配整体式结构(包含了以下预制构件产品:叠合楼板,叠合墙板,叠合梁,叠合板式阳台及全预制阳台构件,预制楼梯梯段及平台,预制内隔墙和女儿墙。) 6、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主要是德国,由叠合式墙板和叠合式楼板,辅以必要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边缘构件、梁板等共同形成的剪力墙结构体系。通过叠合式预制墙板的安装,加上现浇叠合层和加强部位混凝土结构,形成共同工作的墙板。)

(完整word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一般分为全装配建筑和部分装配建筑两大类:全装配建筑一般为低层或抗震设防要求较低的多层建筑;部分装配建筑的主要构件一般采用预制构件,在现场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建筑物。该建筑物的特点是,施工速度快,利于冬期施工,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减少了物料损耗。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主体结构,依靠节点和拼缝将结构连接成整体并同时满足使用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稳固性、刚性、延性要求。连接构造采用钢筋的连接方式,有灌浆套简连接、搭接连接和焊接连接3种。配套构件如门窗、有水房间的整体性技术和安装装饰的一次性完成技术等也属于该类建筑的技术特点。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意义: 1、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减少了人工操作和劳动强度,确保了构件质量和施工质量,从而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2、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建筑垃圾,保护环境。由于实现了构件生产T厂化,材料和能源消耗均处于可控状态;建造阶段消耗建筑材料和电力较少。施工扬尘和建筑垃圾大幅度减少。 3、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构件生产和现场建造在两地同步进行,建造、装修和设备安装一次完成,相比传统建造方式大大缩短了-T-期,能够适应目前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 4、转变建筑工人身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现代建筑产业减少了施工现场临时工的用工数量,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进入工厂,变为产业工人,助推城镇化发展。 5、减少施工事故。与传统建筑相比,产业化建筑建造周期短、工序少、现场工人需求量小,可进一步降低发生施工事故的几率。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简称“世构(SCOPE)体系”,下同〕。其核心技术是采用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板,通过钢筋混凝土后浇部分将梁、板、柱及节点连成整体的新型框架结构体系。该体系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二五”推广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之一。 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世构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种结构形式:一是采用预制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板的全装配框架结构;二是采用现浇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板的半装配框架结构;三是仅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构。 应用世构体系新技术,与一般常规框架结构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主要概括如下: 1.采用预应力高强钢筋及高强混凝土,梁、板截面减小,梁高可降低为跨度的1/15,板厚可降低为跨度的1/40,建筑物的自重减轻,且梁、板含钢量也可降低20~30%,与现浇结构相比,价格可降低10%以上。 2.预制板采用预应力技术,楼板抗裂性能大大提高,克服了现浇楼板容易出现裂缝的质量通病。而且预制梁、板均在工厂机械化生产,产品质量更易得到控制,构件外观质量好,耐久性好。 3.梁、板现场施工均不需模板,板下支撑立杆间距可加大到2.0~2.5米,与现浇结构相比,周转材料总量节约可达80%以上。 4.梁、板构件均在工厂内事先生产,施工现场直接安装,既方便又快捷,主体结构工期可节约30%以上。 5.梁、板均不需粉刷,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减轻噪音污染,现场施工更加文明

6.与普通预制构件相比,预制板尺寸不受模数的限制,可按设计要求随意分割,灵活性大,适用性强。 来源: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 备案号:××××-2016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DB33/T 1123-2016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ode for quality acceptance of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s construction 2016-09-14 发布2016-12-01 实施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ode for quality acceptance of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s construction DB33/T 1123-2016 编制单位: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远大住宅工业(杭州)有限公司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16年12月1日 2016 杭州

前言 为加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统一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浙江省有关技术标准的规范。 本规范规定的主要技术内容有: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及其分项、子分部工程验收标准、内容和程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质量验收记录附表。 本规范由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监督管理。 本规范编制单位: 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远大住宅工业(杭州)有限公司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王萌胡晓晖黄新良刘翔王晓明刘玉涛 龙坪峰陆勇徐良英林继刚华学严蒋竞进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李宏伟王建民赵宇宏钱晓倩李建宏叶军献 方旭慧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 于德帅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于德帅 发表时间:2019-04-02T17:07:56.7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作者:于德帅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1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现在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建筑的结构设计也在不断地变化,随着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不断关注,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传统的建筑结构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社会的需求。因此,在建筑方面,人们正在积极的探索新的建筑模式,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在现在的建筑工程中逐渐突显,为当下的建筑事业做很大的贡献,但预制装配式建筑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必须对预制装配式建筑进行充分的分析。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设计 1我国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现状 装配式建筑并不是这几年才提出,也并不是近几年才开始利用实施,但因为这项技术的发展比较缓慢,所以直到现在这项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由于在这项技术发展的同时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使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对这项技术的使用比较多,但其他的城市对这项技术的使用则不多。由于近些年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使这项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前景,但由于早些年这项技术的发展较慢,因此这项技术并不成熟,当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着技术的顺利发展。因为问题的数量比较多,专业上对这项技术的需要又比较迫切,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否则会对工程造成一定的损失,不仅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害,而且会延误工期,甚至会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2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概念及意义 将原本在施工现场要做的工作转移到车间来进行,这就是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本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各个构件组成全部都在工厂车间制作,然后将各部位构件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种建筑方式可以有效的保证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的类型分别为预制装配式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及预制集装箱房屋三种,比如这其中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就是在工厂先将这种结构的混凝土模块生产完毕,然后再将这些模块运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施工。这种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与传统混凝结构建筑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建筑设计的多样化,可以根据现代住房要求进行设计;二、建筑功能现代化,可以采用多种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三、构件制造工厂化,可以使得建筑构配件统一在工厂内标准化生产,一气呵成;四、节省人力物力、施工空间自由、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高、降低企业成本、需要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少、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低等优势。由此我们可以得知,预制装配式建筑将传统建筑中大量依靠人力的方式转变成为了工厂机械化的方式,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3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体系 3.1具体种类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种类繁多,按照材料分类,有钢结构、木结构和混凝土三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按照高度分类,有低层、多层和高层混凝土三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而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又分为剪力墙式、框架式和剪力墙与框架结合式三种。综合来看,剪力墙形式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在我国住宅建筑中应用最多,而框架形式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普遍应用于公共建筑中。 3.2抗震性能 如今自然灾害频发,这对建筑而言,需要提高性能,尤其是抗震性能。调查显示,以混凝土为主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主要有两种装配形式,一种是全装配;另一种是半装配。这两种装配形式无论装配程度是高还是低,都不会影响建筑刚度,因为影响建筑刚度的只有构件受力的刚度和连接节点的刚度。试想它们的刚度不合格,那么一旦发生地震,建筑损伤情况一定十分严重,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鉴于此,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应该注重和加强提升受力构件和节点的刚度,尤其是那些有多个节点的建筑结构,要充分考虑不同结构刚度对建筑整体的影响,保证抗震性能优良。 4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体系设计策略 4.1设计标准 因为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建筑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工作时,要始终秉承工业化生产的理念,将理念贯穿到整个设计过程中,时刻注意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是否符合生产要求,是否易于操作。如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有冲突,需要及时调整,与此同时,对标准件的制作,要使用同一尺寸的模数,这样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对一些特殊构件,要参考具体标准,进行创新,使得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个性化和丰富化。目前,整个建筑行业实施的规章制度绝大多数都是针对那些比较常见的剪力墙形式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很少涉及那些复杂的高层建筑,所以现在的高层建筑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使用很少,经验也缺乏。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万科集团加大了工业化别墅的建筑力度,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保温板加预制楼盖,配合钢屋架的全装配结构组合,对这种建筑结构,相应的规则也在进一步规范中。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需要进行现场浇筑,技术比较落后,而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技术相对比较先进。在设计过程中,要立足工业化设计体系,因为预制构件先要将建筑物拆分成各个部分,这样的布置与传统的结构设计相比肯定大相径庭,设计师要注意原材料的使用,避免无端的浪费,从而降低成本,优化方案。对节点受力问题,以及力的均匀分布问题,这需要设计师要有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同时熟悉建筑结构,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有效解决,实现装配的高效化。 4.2设计要点 (1)框架结构体系设计。框架形式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在我国的公共建筑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大型商场。因为这种结构体系质地很轻,易于运输,性能优良,而且无论是叠合板还是合梁都可以在工厂进行预制。为了提高受力程度,在设计中应该把握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保证强度等级,无论是柱混凝土还是框架柱底,必须保证强度等级在 C30 以上;第二,进行平面设计,在梁柱中心线方面,要与竖向的平面相同,并且对齐,纵向也要保持对齐;第三,处理预埋件,预埋件是框架结构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设计中,要保证预埋件的连接顺利和通畅,确保受力均匀。(2)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在日常居民住宅中,大部分使用的是剪力墙形式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在设计时,可以根据具体的住宅情况,合理选择半预制和全预制的结构体系。为了提高建筑质量,保证住宅安全,需要注意以下三种情况。第一,承重墙,一般情况下,需要将承重墙分别安装在山墙的两侧,在安装之前,要做好内力计算,同时将抗震

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工法

第一章装配式 第一节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工法 一、特点 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具有以理特点: (一)标准化施工: 以标准层每层、每跨为单元,根据结构特点和便于构件制作和安装的原则将结构拆分成不同种类的构件(如墙、梁、板、楼梯等)并绘制结构拆分图。相同类型的构件尽量将截面尺寸和配筋等统一成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类,同时对钢筋都进行逐根的定位,并绘制构件图,这样便于标准化的生产、安装和质量控制。 (二)现场施工简便: 构件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注定了现场施工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使施工变得更方便操作,使工人能更好更快的理解施工要领和安装方法。 (三)质量可靠: 构件图绘制详细,构件工厂加工,都使构件质量充分得到保障。构件类型相对较少,形式统一使现场施工标准化、规范化,这更便于现场质量的控制。外墙采用混凝土外墙,外墙的窗框、涂料或瓷砖均在构件厂与外墙同步完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窗框漏水和墙面深水的质量通病。 (四)安全: 外墙采用预制混凝土外墙,取消了砌体抹灰工作,同时涂料、瓷砖、窗框等外立面工作已经在加工厂完成,大大减少了危险多发区建筑外立面的工作量和材料堆放量,使施工安全更有保证。 (五)制作精度高: 预制构件的加工要求构件截面尺寸误差控制在±3mm 以内,钢筋位置偏差在±2mm 以内,构件安装误差水平位置控制在±3mm 以内,标高误差控制在±2mm 以内。 (六)环保节能效果突出: 大部分材料在构件厂加工,标准化统一化的加工减少了材料的浪费;现场基本取消湿作业,初装修均采用装配施工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模板除在梁柱交接的核心区使用外,基本不再使用,大大降低了木材的利用率;钢筋和混凝土的现场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