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
《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通用6篇〕《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通用6篇〕《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1 假期读了冯恩洪先生的《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
其中印象最深入就是其中关于老师自我进步,如何实现老师专业开展的局部。
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
要开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主要的补充方式就是读书,读书可以进步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在各个方面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同时读书使自己累计更多的经历,用最好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历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
在此根底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老师,就会成功。
一个优秀的老师和一个普通的老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老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老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可以改良可以更好的事情。
一个会读书、会反思的老师,才是一个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
对照冯先生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作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
在读书方面来说,自己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较少,很多不同学生的最好处理方法,很多课堂有效教育方法在前人的书中都有一定的提及,并找到了一些不错的解决方法,而我却有很多还没有学到。
如今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如今开场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老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今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假如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
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开展自己。
冯先生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历,学会反思。
要进步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缺乏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老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
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局部,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老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效劳。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1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更是积极人生的需要。
合适的德育,合适的方法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人生。
作为一位教师,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深有体会。
以下几点做法值得推敲。
一、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
它能给学生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学生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能让班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学生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现在社会,流行团队合作。
真实这一观念也可以引入到班级管理中。
通过我这几年我试行情况来看,效果还是挺显著的。
其实真正自觉的学生不是很多的,真正让他做到每天都能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情,好像不是很简单。
况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现象,不求上进,只求一般,对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很淡。
怎么样采取措施改变这些现象呢?道理学生也懂,但是真正做起来好像不是那么简单。
为改变这一现象,可以制定出一份详细的评价表。
从遵守纪律、完成作业情况、班干部组长完成工作、劳动、卫生方面,分别说明各项的加减分情况。
另外,通过抽签形式,分成5人一组为一团队,各个学生的表现加减分,不光和自己有关,也和自己所在的团队有关。
每月评选一次,分别给予团队总分第一名,个人总分第一名奖励。
奖励的钱是班上每月积攒下来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换来的钱。
这样一来,有些作业拖拉、不认真的学生,进步许多,因为他扣分,他所在的团队会相应扣分,因此他的团队成员就会批评他,督促他。
其实学生还是要面子的,这一招比老师批评强。
而且这样做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公平的。
因为你做得好,就会得到相应的加分,且为自己的团队加分。
避免一些学生以前的一些想法“这么认真有什么用,不也是一样做作业吗,只要不是最差就行了”。
现在学生做任何事,都是想方设法做得更好,因为在他们心时时刻想到:做得好有加分,还能得到团队成员的肯定和赞扬,做得不好就减分,还要拖团队的后腿。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事业。
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中,作者深刻地阐述了如何为学生创造一种真正适合他们的教育环境,这让我深受启发。
书中提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天赋和学习风格。
传统的“一刀切”式教育往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反而可能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能力培养”。
适合学生的教育应当是因材施教的。
这意味着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包括他们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偏好和兴趣爱好等。
例如,对于那些善于形象思维的学生,可以多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而对于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逻辑推理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式学习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还需要注重课程的设置。
课程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更应该涵盖丰富的实践活动、艺术修养和社会体验。
比如,开设手工制作、音乐欣赏、社会实践等课程,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中探索和发展自己。
同时,评价体系也需要改革。
不能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度、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
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书中还强调了教师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爱心。
他们要能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一 最近我拜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本书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 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
这本著作,深深地吸引了我。
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于是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感悟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 更要捧读不辍。
都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 读书不仅增长见识, 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
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
虽然我是教数学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 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
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 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每天多学习一点点。
感悟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
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 比老师高尚得多。
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 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
我也和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 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 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 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 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 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 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
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 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 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 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1从今天开始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作者冯恩洪是远伤害建平中学校长,业界普遍认为在教育界,有“北魏南冯”的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可以说是教育界的一位高人。
此书从课堂改革、教育环境、德育、学生个性培养等方面阐述如何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看后令人颇受启发,下面就自己认为好的只言片语和大家共享。
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是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2、让每个学生感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3、教育不仅要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4、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能让学生在课堂里听得懂,他就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5、知识就是力量应该这样理解: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光有知识不一定具有力量,简单的知识堆积不产生力量,只有应用的知识,知识才是力量。
6、教师不要讲学生已经会的东西,也不要讲学生听后依然不会的东西。
只有这样,方能使课堂从低效走进有效,从有效走向高效。
7、美国国家教育中心的实验报告:调动多种感官获得知识24小时以后知识的巩固率要上升到30%,而交流、合作、讨论,24小时以后知识的巩固率要上升到50%。
8、对积极地教育环境的界定是:它是使人赏心悦目的,它是使人诱发积极情感的,使人进入期间,置身其间得到暗示,得到启迪的。
9、老师不能不像老师,老师不能光像老师。
10、我们应该是给他提供人生必需的而他的家庭不可能提供给他的那一点东西,这是教育的价值。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2翻开书,首先看到了作者冯恩洪的简介: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等等称号,以及对于他的点评。
其次看到目录,分为9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很吸引人。
开始进入读书之旅,本以为又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教育理论,读了前言之后发现我的判断是错误的,应该说这是一部触动心灵的书——喜欢!读这本书时,总有一个感受,那就是感觉这块儿说得挺好,那块儿写得也很有道理,总想把这些内容都记下来,但是又记不住,所以就潜意识地多翻几遍。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教育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的教育体系中,学生们被赋予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教育理念。
而如何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并分享一些读后感。
首先,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参与感。
学生们是主体,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
他们应该有机会参与到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种教育环境可以通过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空间和鼓励学生拓展思维的问题,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其次,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优势和需求。
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方案。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此外,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和创新的重要性。
然而,在当今社会,创新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求职和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因此,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术成绩,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应该有良好的身心健康习惯和积极的人际关系,以及一定的社会参与能力。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以上是对于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通过提供更多自由和参与感、注重个性化教育、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们将能够在适合他们的教育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成长。
读后感:在阅读相关论文和教育资料后,我深刻地意识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又复杂的事业。
在阅读了相关书籍后,我对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一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知识的传授,以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来教育学生。
然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学习风格和需求。
这就意味着,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优势。
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思维,在数学和科学方面表现出色;有的学生富有创造力,在艺术和文学领域能展现独特的才华;还有的学生具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团队合作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这些特点,因材施教。
比如,对于那些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和拓展阅读材料,鼓励他们参加数学竞赛;对于喜欢艺术的学生,给予更多的美术课程和创作机会,组织参观艺术展览等活动。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我们才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潜力。
其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是创造适合学生教育的关键。
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的学生通过听讲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而有的学生则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或者小组讨论来加深理解。
在课堂上,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
项目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一个具体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向学习则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再者,教育环境的营造也至关重要。
一个宽松、民主、包容的教育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学校和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即使这些观点可能与传统观念不同。
同时,评价体系也需要改革。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方式过于单一和片面。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读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一口气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展望教育前路,豁然开朗。
真的感谢冯恩洪教授,真的感谢此本专著!这本著作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
他在书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
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读着这本著作,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
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
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
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明确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我对当下学校教育进行了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
我们的班额大,五六十人,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我们每天为了学生考高分,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拼命,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网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吗?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感动吗,能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吗?可见,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者必须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探寻教育的真谛,创造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追求和谐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1在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中提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
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教师怎样做到以生为本呢?有的教师从早到晚的泡在学校甚至教室里,一发现问题就提醒学生,他认为这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结果学生并不认同。
我们提倡终身学习,但是长久的压抑状态的学习会造成许多仇视学习的现象。
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呢?冯恩洪提到让学生感动,让学生从自身起见,不好意思不这样做。
这样的动力来源于自身。
有位教育家说,有时宽恕所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要强烈得多。
它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促使他自身逐渐增长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激起他们进行自我谴责,自我教育。
而这种自我谴责、自我教育比别人的谴责教育更为有力。
如果教师一味的“严格”和“高压”,过分夸大学生的错误,动不动责骂学生甚至不允许学生犯错,要求学生“必须如何”、“禁止怎样”。
势必会抹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学生就会迁怒于教师,拒绝改正自己的错误,进而产生对抗情绪,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针对不同学生针对不同的违纪行为,应体现“人性化”。
例如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我们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少用批评多用鼓励。
学生可以犯错,老师也可以犯错吗?我认为可以,有时候故意的犯错不仅让学生对老师的这个错误印象深刻,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并非高高在上,也是平易近人的,拉进师生的距离,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的确,压制中的执行只是一时的成效,而鼓励中的约束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自觉行为,只要孩子的心是朝着你的,还需要死命的不许这、不许那吗?总之只有让学生“爱其师”,学生才会“信其道”。
而让学生“爱上你”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时时换位思考,处处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一定会“爱上你这个老师”,学习的兴趣将大大提高,他们的潜力就会发挥出来。
2024《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2024《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在教育领域中,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正在悄然兴起,那就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深度解读和探讨。
本书不仅从理论层面阐释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重要性,还结合实际案例,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策略。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并非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种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挑战和反思。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教师则是知识的传递者。
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迷茫和无助。
因此,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理念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认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这种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尊重。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一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往往被忽视。
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则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其次,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教育内容和方法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相匹配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同时,这种教育理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自信。
最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当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时,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提高。
同时,这种教育理念还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让教育过程更加和谐和有效。
在阅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过程中,我深感作者传递的信息和思想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还让我明白了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将复杂的教育问题阐述得清晰明了。
这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本实用的参考书,也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读物。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1但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的时候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堂灌”成了我们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让学生“难受”,如何让学生从“难受”过渡到“享受”,我从冯恩洪校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得到了一些启示:一、爱学生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想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首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教师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学生,种进不同学生的心里,就能结出不同喜人的硕果。
二、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孔子早在千年教育史中就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教育理念。
孔子门下的成功学生颇多,其实跟孔子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孔子常常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教师面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
然而,我觉得这种比喻并不恰当。
园丁的工作是把花园里的参差不齐的草本修剪得规规整整,千篇一律。
难道教师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个性的学生给调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杀学生的天性,也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教师的眼里既要有牛顿,爱迪生,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洁工人,因为社会需要多方位的人才。
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阶段落后,经过努力赶上。
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
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这一切的参差不齐,才是教育的正常现象,因为教师并不是克隆专家。
如今,课堂教学要提效,就要退出讲授,提倡合作,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
”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真的是让我感触颇多。
这本书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实践和思考,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教育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小辉。
小辉刚到我们班的时候,成绩很不理想,性格也比较内向,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
他在课堂上很少主动发言,课后作业完成得也不太好。
一开始,我以为他就是那种对学习不太上心的孩子,所以对他的关注并不是很多。
但是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
那是一次班级的课外活动,我们组织了一场手工制作比赛。
我发现小辉在这个活动中表现得特别积极,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热情。
他用一些废旧的材料,如纸板、塑料瓶、旧布料等,制作了一个非常精美的小房子模型。
那个小房子不仅外观漂亮,而且里面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
有小小的窗户、门,甚至还有一个用牙签做成的小篱笆。
我当时非常惊讶,走过去问他:“小辉,这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小声说:“老师,我喜欢做这些。
”从那以后,我开始关注小辉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我发现他对美术课特别感兴趣,每次美术作业都完成得非常认真,而且很有创意。
于是,我在课堂上经常给他展示作品的机会,表扬他的进步和创意。
慢慢地,小辉变得开朗起来,在课堂上也开始主动发言了。
我趁热打铁,鼓励他把在美术方面的热情和专注带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比如,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会提醒他可以像设计美术作品一样,先构思好框架和细节,再逐步填充内容。
他开始尝试着这样做,一开始写得并不是很好,但我一直给他鼓励和指导。
有一次,他写了一篇关于自己制作手工的经历的作文,写得特别生动详细。
他描述了自己如何收集材料,如何一步步地完成作品,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那篇作文里,他的用词虽然不是特别华丽,但是感情真挚,让我仿佛看到了他当时认真制作的样子。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2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是我最近读到的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教育书籍。
作者从多个角度剖析了当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首先,作者指出了传统教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育过于侧重课堂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
这导致了学生们在教育过程中的厌学情绪和缺乏主动性。
作者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其次,作者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从而发挥他们的潜力。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理念,同时也需要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和投入。
作者还介绍了一些个案和实践经验,这些成功的实践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例如,有些学校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师培训,成功地实现了个性化教育。
他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评估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实践证明了个性化教育的有效性,也对其他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通过阅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我对教育的目标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个性化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作为一个学生,我也意识到要主动参与学习和发挥自己的潜力。
我希望未来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为推动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二)标题:《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是作者对于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思考和探索,也是对于学生发展和成长的研究和倡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入了解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并对于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了自己的思考。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
他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阐述了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
这本著作,深深地吸引了我。
文中说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学生管住,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感动的教育,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让每一个教室里的学生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
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阅读此书,让我感受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研究学生,我们应做到由心中有书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有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自我发问:“老师的责任不是让自己的学生快乐吗?你是今天否发现学生的笑容少了,当他们走进教室脸上没有笑容的时候,你知道你的工作缺位了吗?”教育是什么?作为老师,我们的责任是让我们的学生实现快乐的成长。
而要让学生快乐,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挖掘学生的潜能、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我们走进学生,研究学生,让我们的课堂关注差异,尊重情感,让学生享受课堂!读了此书,要学会欣赏,不遮挡阳光。
我们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会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还要讲求方法,时时创新,还应遵循教育的规律。
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体验成功的感觉,希望被尊重,被欣赏。
所以,不要挡住学生的阳光,我们要多做手指运动,当你竖起你的大拇指,可能造就一大批自信的人。
释放学生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还需要教师实现自我提高。
教育是智慧的事业,是激情的事业,我们要带着激情,带着智慧走向三尺讲台,不断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是要学生告别难受、结束忍受、远离接受、走进享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
我们必须勤于思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懈追求,让学生因三尺讲台而快乐!。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0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0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读后感写作要点要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
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
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
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
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
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
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
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要写出真情实感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
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一育人的第三课堂——建设积极的教育环境。
积极的教育环境是使人赏心悦目的,它是使人诱发积极情感的,使人进入期间,置身其间得到暗示,得到启发的。
————冯恩洪一、建设隐性的第三课堂它不是对人传授知识,而是对人的行为,情感施加影响的课堂,施加积极的终身影响课堂。
(一)让每一面墙都说话。
而且说的都是学生的话。
(二)既严格规范又鼓励选择的环境。
(三)给孩子们提供倾诉衷肠的环境。
心理咨询室。
周末茶饮会。
——老师不能不像老师,老师不能只像老师。
(四)像圣地一样建设学校二、建设积极的第三课堂让学生有保护性的吃点苦的环境。
案例:4600港币买5天困难受。
案例: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私立小学的教育。
三、正确认识小环境和大环境充分利用好小环境,无数个小会形成大气候的。
四、多元起点建设第三课堂。
关键的关键是第一个目标的选择要深思慎取,第一个目标的出现要符合学校的潜在优势。
主题四:为幸福人生奠基————实施实效德育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积极人生的需要。
合适的德育,合适的方法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
德育要从防范性转变为建设性一、德育需要改进也需要加强余秋雨就教授曾经讲到,中华民族的四大缺失:功德缺失、法制缺失、诚信缺失、感恩缺失。
二、合适才是最好的一切成功源于四个恰当原则:最恰当的时间、最恰当的地点、最恰当的人员、最恰当的教育。
(一)看内容的基础性《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二南冯北魏早就有所耳闻,魏书生老师多少还有些了解,而冯恩洪却知之甚少。
借此次学习之机,能够静下心来读读书,花了近两个星期认真拜读了冯老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
全书共分9个主题,分别是探索教育的真谛、撬起教育质量、育人的第三课堂、为幸福人生奠基、特长加选择、享受讲台、自我提高、优化学校文化和来自媒体的声音。
冯恩洪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从各个方面都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当然他是一名校长,我们不可能像他一样进行诸多的教育改革,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最深的有两部分:一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部分。
冯老师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而言,我认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以书本中心,走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
我们要看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对待,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孔子教育学生之所以成效卓着,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使得他们成才。
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洞察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
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就是尽可能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提供合适的教育和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也在努力开展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较紧,很多时候是在赶进度,没有办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
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已经成为我当下及将来亟需研究的任务。
二是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冯老师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
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
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
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对照冯老师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方面的作为,感觉到自己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
一是读书少,二是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更少。
平时总感觉时间少,拿各种原因给自己找理由,现在想起来,如果把平时上网看新闻等的时间拿来读书,也能通读几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着作了。
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教普通中学绰绰有余了,正是这种对自己满足的心态,使自己变得懒惰。
其实,现在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有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在流行,教师不能老是“啃老本”,要多读书,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充实自己。
而且,现在的学生读的书很多,通过网络也可以了解到很多的信息,如果老师不加强知识的积累,就无法跟上学生的脚步,也无法解答学生的问题与疑惑。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算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挤时间来读几本教育教学学理论名着,在网上找一些适合自己的读物来学习,还要做好笔记,以便能不断地提醒自己,特别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争取用不长的时间,使自己的理论素质有所提高,同时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教学服务。
其次是在积累经验、学会反思方面做的很不够。
教学完成之后,再也没有进行什么思考,也懒得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所以几乎没有什么教学论文可言。
对照冯老师的告诫,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要要学会反思,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一步步的完善自己,并超越自己。
虽然只是浅阅了两个周的时间,但这本书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像冯老师说的那样,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从事教育事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三冯恩洪讲述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是接受教育,讲授教学,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以及课堂变革和建设,才能从根本改变现状。
课堂教学教什么,适合比标准更重要,国家课程校本化很重要,进而,设计教学重难点时需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切不可胸中有书,目中无人。
所以,我们不能再抱着课本,抱着教学参考只扣课本和大纲,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备学生。
另外,老师不讲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不懂的,要完全相信学生,释放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才会收获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怎么教怎么教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教法。
从理论上梳理,全世界的教法分三类:第一类是讲授课堂,用教师的一讲到底来完成知识传授。
第二类为合作课堂,即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以后,学生仍然存疑的,这个时候才让教师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类课堂,对于相同年龄的人,因为他们智力上的差异不是给他一模一样的教育,而是给他合适的教育,这种提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叫做差异教学或者说差异课堂。
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
”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
所以,课堂变革在于关注差异,尊重情感,释放潜能。
冯恩洪前辈的讲座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他的讲座对我来说非常震撼,他是因为有恒心有毅力,才造就了今天的成功,他激发了我对教育的追求,我并不追求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只希望能充实的在三尺讲台上站好每一个40分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四当我翻开我国着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着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读着这本着作,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
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
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
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
“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
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
合作课堂就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课堂。
合作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想参与课堂,开动机器,做课堂的主人,学到知识并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知识的巩固率。
课堂变革还要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
差异发展就是我们给有差异的学会提供合适的教育,就是不固定班级,按照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
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
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
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
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轻特长。
过分强调合格,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让分数说了算,而拥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令人遗憾。
试想,“一个学生将来用特长跟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一个结合点,找到一个结合点,那么对这个学生来说,工作就是享受了”。
反之,只有合格,毫无特长,走上社会,能快乐地享受工作吗?“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