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测制度

合集下载

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一、监测指征1.感染暴发或感染流行时,环境因素在感染传播中有流行病学意义。

2.监测潜在的危险环境状况,证明有危险的病原体存在或证明危险的病原体已被成功清除。

3.当某项感染控制措施改变时,评估其效果;或者根据规范要求,仪器设备或系统启用时监测。

4.目标性监测的需要。

5.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二、空气监测(沉降法)(一)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

(二)采样高度:距地面垂直高度80~150 cm。

(三)采样点设置1.非洁净房间:室内面积≤30 ㎡,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3点。

里、外两点位置各距墙1 m;室内面积>30 ㎡,设东、西、南、北、中5点。

其中东、西、南、北4点均距墙1 m。

9 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 min后送检培养。

2.洁净房间:清洁房间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根据房间的不同清洁级别进行布点,操作按照GB 50333—2002。

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30 min后送检培养。

(四)采样注意事项1.采样人员做好手部卫生,佩戴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装备。

进入清洁房间采样须穿洁服。

2.皿盖打开顺序应先内后外;手臂及头不可越过培养皿上方;行走及放置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皿盖应扣放,以防污染。

3.采样结束后,由外向内合上皿盖。

4.采样完毕的培养皿应在6 h内培养。

(五)实验室检验1.培养皿在37℃培养48 h后,进行菌落计数和致病菌检验。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按照GB/T 4789.28—2003;菌落计数方法按照GB\T 7918.2—1987;致病菌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按照GB/T 4789.11—2003,沙门菌检验按照CB\T 4789.4—2003,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按照GB/T7918.4—198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按照CB\T 7918.5—1987,,2.计算结果:非洁净房间以100 c㎡的平皿在空气中暴露5 min即相当于10 L 空气中的细菌数,计算公式为:细菌数(cfu/m3)=1 000÷(A/100×t×10/5)×N=50 000N/At式中:t——平皿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min);N—一培养后平皿上的菌落数(cfu/平皿);A——所用平皿的面积(c㎡)。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1.室内应备有专用的接种棒、酒精灯、试剂架、搪瓷盘及盛有5%石炭酸水溶液的消毒水、吸管筒、酒精和碘酒棉球等物。

2.无菌操作衣、帽和口罩应每次使用后必须进行清洗和高压灭菌。

3.检验前应做好微生物实验室及工作台的清洁,并用规定方法进行灭菌消毒。

4.微生物检验人员必须具备无菌概念,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

穿戴无菌工作衣、帽、口罩及拖鞋、不能化妆、佩戴饰物,不能裸手直接接触食品添加剂。

出室时应脱去无菌工作衣、帽、口罩及拖鞋,并挂放在指定的地点。

严禁穿戴无菌工作衣、帽走出无菌室,进入非洁净区域。

5.患有传染病、皮肤病、皮肤有伤口者不能进入无菌室进行微生物操作。

6.在进行检定菌和食品添加剂检验操作时,不得用手直接接触或玷污他物,防止污染。

7.接种环在使用前或使用后必须经过火焰烧灼灭菌,冷却后方可使用或收还。

8.检验过程中用完的器具应定位放置。

染菌器皿或剩余菌种、菌液或其他带菌培养物的器皿应在沸水中煮沸约30分钟或进行高压灭菌后,方可弃去。

操作时若将菌液碰到手或桌面,应及时用消毒液处理,不得污染环境。

9.检验完毕应及时用消毒液清理操作用具,清洁工作台及地面,并用紫外线灯消毒,关闭电源。

室内应绝对保持整洁,定期消毒处理,保持无菌环境。

非微生物检验人员不得进入无菌室,并谢绝参观。

检定菌(法定标准规定用作生物检定的一切菌种)有专人保管。

原始菌种须在低温保存,并做好检定菌的传代工作。

无菌检查后的菌液,必须经高温灭菌后弃去。

凡作暴露菌试验后的双碟培养基应经加热约30分钟后弃去。

10.洁净室洁净度的监测工作应定期测定,并记录存档。

每次进入无菌室操作时,必须同时进行环境暴露试验检测。

11.洁净区域与非洁净区域的压差应大于10,洁净区域各室之间的压差应大于5,并按规定随时检查,应符合规定。

12.操作使用后的无菌衣,帽,口罩每次必须进行清洁和消毒。

未经消毒的无菌衣不得带入无菌室,更不得使用。

13.微生物检测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环境监测制度

环境监测制度

环境监测制度1.制度目的1.1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和管理单位的环境监测活动,确保对环境因子的监测、评估和记录能够科学、合法、准确、及时进行,以维护环境质量,达到法律法规和公司环保政策的要求。

2.适用范围2.1适用于单位内进行的所有与环境相关的监测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大气、水、土壤、噪音等环境要素的监测。

3.定义与术语3.1环境监测:指通过采样、分析、测量等手段对环境因子进行实时或定期的观测、测量和评估的活动。

3.2环境监测点:指在特定位置设置的、用于进行环境监测的固定点位。

3.3环境监测方案:指环境监测活动的计划和设计,包括监测目的、监测要素、监测频次、监测方法等。

3.4环境监测记录:指对环境监测活动所得数据和结果的详细记录和存档。

4.环境监测计划4.1制定环境监测计划:4.1.1确定监测的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土壤、噪音等。

4.1.2制定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

4.1.3编制监测方案,明确监测方法、仪器设备、负责人等。

4.2定期评估和更新:4.2.1对现有的监测计划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其科学、合理和有效。

4.2.2针对环境因素的变化和公司业务的发展,及时更新监测计划。

5.环境监测点设置5.1选择监测点:5.1.1根据环境监测计划,在环境监测点位选择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5.1.2确定监测点的具体位置,考虑到环境要素的分布和可能受到的污染源影响。

5.2确保监测点的代表性:5.2.1确保监测点具有代表性,能够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5.2.2避免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确保监测点位的环境数据具有可比性。

6.环境监测方法与仪器设备6.1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6.1.1根据监测要素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监测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6.1.2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环境监测标准和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6.2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6.2.1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6.2.2确保监测仪器设备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

检验科微生物室院感监测标准操作程序文件

检验科微生物室院感监测标准操作程序文件

检验科微生物室院感监测标准操作程序文件一、【环境采样的一般原则】1、具有代表性和一定的数量2、送检时间<6h3、分析样本污染的来源(是来源于环境,病室空气、病人本身)二、【空气采样及检查方法】1、监测对象:手术室、治疗室、抢救室、病房、换药室等2、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进行。

3、采样的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4、布点方法房间面积≤30m2采三点(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距墙1米。

)房间面积>30m2采东、西、南、北、中,其中东、西、南、北距墙1米。

5、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分钟后送检。

6、检验方法将采样平板置37℃培养箱,24小时观察结果并计数5个(3个)平板中的平均菌落数。

7、结果计算公式:A:平板面积,cm2; 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 N为平均菌落数,cfu/平皿。

三、【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查方法】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3、采样方法用5cm×5c m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4、检验方法将每个采样管敲打80次,10倍递次稀释。

每个稀释度,分别取1ml放灭菌平皿内,用普通营养琼脂作倾注培养,置37℃温箱,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每个稀释度作平行样品2~3个。

取菌落数为30~300个的平板计数,求出平均菌数。

结果计算四、【医务人员手采样及检查方法】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的试管内送检。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03.08•【文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2号•【施行日期】2006.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2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3月2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第二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二○○六年三月八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工作,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环境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办法所称的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品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第四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并颁布实验室污染控制标准、环境管理技术规范和环境监督检查制度。

第五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设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主要由环境保护、病原微生物以及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议有关实验室污染控制标准和环境管理技术规范,提出审议建议;审查有关实验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审查建议。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实验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对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微生物实验室环评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环评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环评要求随着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确保微生物实验室的环境安全和生物安全,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以确保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环评的要求和重点内容。

一、环评的目的和意义微生物实验室环评的目的是评估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对周围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方面,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通过环评,可以识别和评估潜在的环境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环评的范围和内容微生物实验室环评应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所需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评估,包括土地性质、土壤质量和土地利用变更的潜在影响。

2. 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所需的能源消耗评估,包括电力、水和燃气等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相关的环境影响。

3. 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所产生的废物和废水的管理和处理措施评估,包括废物的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置方式,以及废水的收集、处理和排放情况。

4. 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估,包括气体排放、通风和空气净化设施的设计和运行情况。

5. 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包括对周围自然环境的潜在影响,以及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保护措施。

三、环评的方法和步骤微生物实验室环评应采用科学、系统和综合的方法进行,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包括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详细设计方案、环境监测数据、相关法规和标准等。

2. 进行现场考察和调查,了解实验室周围环境的现状和特征,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方面的情况。

3. 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模型,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潜在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包括环境噪声、污染物浓度、生物多样性指标等。

4. 分析评估结果,识别和评估潜在环境风险,确定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测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测制度

1 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检测制度,以满足检验要求。

2 范围微生物实验室。

3 职责:3.1品管部负责微生物实验室的风速、照度、尘埃粒子数、沉降菌、换气次数等的检测,并及时将结果通知相关部门。

4内容4.1尘埃粒子数监测公司品管部应按附件图中监测点对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区进行尘埃粒子数检测,当测量数据超过表1标准要求最大值时,应及时通知设备部进行整改。

表1尘埃粒子数标准要求4.1.2 测试状态: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4.1.3 采样高度:采样点一般与操作面水平(离地面0.8m~1.5m高度)。

4.1.4 采样时,应避开回风口,测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4.2照度监测室内照度可用便携式照度计测定,室内照度必须在室温已趋稳定、光源光输出趋于稳定,测点平面离地面0.8m,按附件图中监测点进行测量,结果取平均值(照度≥300Lux),每季度监测一次。

4.3换气次数的检测在空调系统正常运转不少于30分钟后,检测人员按定点测量法要求,使用风速仪贴近风口处测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换气次数。

表3换气次数标准要求4.4沉降菌的检测按照GB16294-1996标准进行检测。

表3沉降菌标准要求4.6 微生物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监测由实验室人员每天监测并留有记录。

要求实验室的温度条件为15℃-25℃,湿度条件为35%-65%。

4.7 环境指标超标状况的处理按照规定要求定期对洁净室的环境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通知设备部以及相关负责人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之后,品管部需要对环境进行二次监测,直至符合要求。

5.相关记录《照度检测记录》《风速检测记录》《温湿度记录》《洁净区沉降菌检测记录》《微生物室环境检测报告》微生物实验室监测点示意图三十万级洁净区:●表示监测点的位置受控文件发放回收记录表发放制表人:王晓华. .。

北京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与基本要求

北京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与基本要求

北京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与基本要求北京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与研究工作的重要场所。

为了保障实验室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进行生物安全监督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是北京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实验室环境与建筑设施1.检查实验室的建筑结构和排风系统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实验室空气的流通和净化效果良好。

2.检查实验室的电气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存在漏电、短路等安全隐患。

3.检查实验室的自来水、供电、通风等基本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和维护。

二、实验室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1.检查实验室是否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流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确保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2.检查实验室人员的从业资格和相关培训情况,确保实验室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检查实验室是否建立了紧急救援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以应对实验室事故和突发事件。

三、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设施与装备1.检查实验室是否配备了相应的生物安全设施,包括防护门、生物安全柜、负压实验室等,确保对病原微生物的处理和传播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

2.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是否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过滤效果和防护性能良好。

3.检查实验室是否配备了相关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口罩、手套等,确保实验人员进行实验时能够保护自身安全。

四、实验室的废物处理与消毒1.检查实验室的废物处理情况,包括废液、废物的收集和处理方式,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检查实验室的消毒设备和消毒标准,确保实验室平时和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进行消毒。

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监督机制1.检查实验室是否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包括安全巡查、安全培训、事故报告等,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得到有效执行。

2.检查实验室的安全记录和档案管理情况,包括安全事故记录、安全培训记录等,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记录完备和可查询。

微生物室卫生管理制度

微生物室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微生物实验室的卫生安全,预防和控制实验室生物危害,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卫生责任1. 实验室主任为微生物室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和实施卫生管理制度,监督实验室卫生工作。

2. 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应遵守本制度,保持实验室环境卫生,共同维护实验室卫生安全。

三、卫生要求1. 实验室环境(1)实验室应保持整洁、通风良好,室内温度控制在18℃-28℃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0%-70%之间。

(2)实验室内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实验台面、仪器设备应定期清洁、消毒。

(3)实验室地面、墙壁、门窗、水槽等设施应定期清洁、消毒。

2. 实验室设备(1)实验设备、仪器、试剂等应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污染。

(2)废弃的实验器材、试剂等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3. 实验操作(1)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子、口罩等防护用品。

(2)实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污染。

(3)实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四、卫生管理制度1. 实验室定期进行卫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实验室环境、设备、试剂、废弃物处理等。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卫生培训,提高卫生意识。

3.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确保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4. 实验室设备、试剂的采购、储存、使用应严格遵循卫生规范,防止污染。

5. 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五、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本制度,保持实验室卫生环境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实验室卫生环境恶化或生物安全事故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实验室主任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注:本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微生物实验室建设环境条件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建设环境条件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是指进行微生物研究的场所,根据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要求和使用要求,要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室工程或净化工程。

主要应用于微生物学、生物医学、生物化学、动物实验、基因重组以及生物制品等研究使用的实验室统称生物安全实验室。

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时应划分独立的洁净区与活菌操作区,配备有相应的阳性菌实验室、培养室、结果观察区、前处理室、样品接收储藏室、标准菌储藏室、污染物处理与文档处理区等,并标有明确的标识。

微生物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在专属的区域进行,防止交叉污染,以及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出现。

微生物实验室在现如今的环境下,将有着更高标准的要求,在很多厂房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将有着更多的微生物实验室,那么你真的了解这些微生物实验室建设的一些环境要求吗?1.微生物限度室的环境条件微生物限度室是用来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场所。

微生物检查指物品中允许含规定合格范围内的活的微生物。

《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规定微生物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以下,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层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大型设备:低温冰箱、超净工作台、液氮罐,培养箱、干燥箱、恒温水浴锅、烘箱、生物安全柜,纯水机、离心机等。

小型设备:天平、显微镜、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电导仪和浊度仪、折光仪、杂质度过滤机等。

其他:玻璃器皿、试剂(营养琼脂、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氢氧化钠)等。

2.无菌检查室的环境条件无菌检查室是用来检查注射剂、用于无菌制剂中的原料、辅料的检验场所。

以无菌保证水平(SAL)表述。

因此,无菌室的环境十分关键,对样品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干扰很大。

《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规定无菌检查室的洁净度要求,局部100级的单向层流空气区域内,背景环境洁净度10,000级。

3.微生物实验室管理1、环境监测应定期对微生物实验室的环境进行监测,以确保环境处于受控状态,包括沉降菌、浮游菌、尘埃粒子、设备表面监测、高效过滤器检漏,请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设定适宜的监测频率进行环境监测。

微生物检测室规章制度

微生物检测室规章制度

微生物检测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微生物检测室的管理,保障检测质量与准确性,保护员工和公众健康,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微生物检测室是依法设立的独立实验室,负责进行微生物检测与分析工作。

检测室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规章制度。

第三条检测室的管理单位应当保障检测室的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设备、场地、人员及经费支持。

第四条本规章制度系检测室内部管理制度,所有员工必须遵守并执行,不得擅自修改。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检测室设有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技术人员若干名,实验员与实习生。

第六条主任负责整个检测室的管理,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的检测与分析工作,实验员与实习生协助技术人员工作。

第七条检测室设立检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检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第八条检测室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记录系统,对检测数据、实验记录等进行保存和备份。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九条检测室接受委托单位的检测任务,制定检测计划,安排具体的检测人员负责工作。

第十条检测室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标准化的操作程序进行检测工作。

第十一条检测室应当对检测所用试剂、设备及环境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检测准确性。

第十二条检测室应当对检测结果进行及时汇总、分析与报告,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第四章管理要求第十三条检测室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与实验室设备的安全。

第十四条检测室应当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测,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

第十五条检测室应当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与服务意识。

第十六条检测室应当保护客户的隐私,严格保密委托单位的检测信息。

第五章处罚与奖励第十七条对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检测室可以采取警告、记过、停职等处罚措施。

第十八条对表现突出的员工,检测室可以给予奖励与表彰,并提高相应的工资待遇。

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对检测室所有员工适用。

第二十条对本规章制度的修改与解释,由检测室主任负责,并报检测室管理单位审批。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6篇)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6篇)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一、必须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____%,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监测时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二、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

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三、对消毒、灭菌物品应同时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四、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高度危险物品包、大包和难以达到消毒部位中央的物品包等包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

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大修后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五、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做到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无菌包包内、外进行化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每年对灭菌间环境进行环氧乙烷浓度的监测;移植物等生物监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其他低温灭菌方式可参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六、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30w普通石英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每半年监测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____%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____%。

临床微生物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

临床微生物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
a)每一份标本均要有检验过程的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病人信息 、样品类型、样品接收和接种时间、接种 的培养基、孵育条件和时间、病原菌的涂 片和菌落形态、初步的生化试验结果、病 原菌鉴定的器材、药敏试验结果、检验人 员等
b)原始记录应信息完整、字迹清晰可辨, 无涂改。如需修正应采用杠改法。
5 分析前质量控制
5.1 检验项目的申请 内容应包括:病人姓名、性别、住院号、病室科别、床号、标本种类
、标本来源、检测项目、采样及送检时间等,必要时需填写感染类型 和(或)预期的微生物类型及是否使用抗生素等信息。
5.4标本的验收 除常规的验收程序以外,应重点关注: (1)送检标本的容器是否为无菌、封闭、无泄漏; (2)标本类型是否与申请项目相符合(如痰液标本申请项目为厌氧培
a)自配的染色液,应将整个配制过程的操作步骤形成 记录并保存;
b)商品化染色液应向生产商索取染色液鉴定的质量保 证书;
c)染色液应每周做一次质量控制。
6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6.3.1.2.2常用生化试剂的质控 a)所有试剂要有名称、浓度或滴度、存放条
件、配制时间、失效期。若试剂启封,改变了 有效期和储存条件,宜记录新的有效期。试剂 的储存条件宜遵循生产商的建议,并在标明的 有效期内使用
临床微生物室内质控与 室间质评
1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面积和环境
1.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简称微生物室)应有足够的空 间进行试验操作和结果报告[4]。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大 多数微生物室仅从事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建议二级 医院使用面积最好不低于60 m2,三级医院不低于160 m2( 如果同时开展感染性免疫检验,则面积相应扩大)。
每次 套 瓶
阳性率:
4、平均每日痰标本数量: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要求与规范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要求与规范

引言概述: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和实验的场所,其设计要求和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是关于微生物实验室设计的进一步要求和规范的延续,为了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性、功能性和实用性,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要求和规范。

本文从实验室的环境控制、实验器材和设备、生物安全、实验流程、管理与监测等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微生物实验室设计的相关要求和规范。

正文内容:一、环境控制1.1温度和湿度控制1.2噪声和振动控制1.3光照和黑暗控制1.4通风和空气质量控制1.5电力和电磁辐射控制二、实验器材和设备2.1基本实验器材和设备2.2微生物培养设备2.3病原微生物处理设备2.4实验台和工作区域设计2.5实验室家具和附属设备选择和配置三、生物安全3.1微生物种类和级别划分3.2生物安全柜的选择和配置3.3微生物实验室的防护措施3.4实验人员培训和生物安全意识教育3.5废物处理和消毒措施四、实验流程4.1样品和试剂的接收和储存4.2实验操作规范和检测方法4.3实验室流程和工作规范4.4实验数据记录和管理要求4.5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编写要求五、管理与监测5.1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安全规范5.2实验室人员和职责分工5.3设备维护和检修计划5.4定期检测和评估实验室环境5.5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总结:微生物实验室设计的要求和规范对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性、功能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

通过对环境控制、实验器材和设备、生物安全、实验流程、管理与监测等方面的规范,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护实验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微生物实验室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上述要求和规范,以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5篇)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5篇)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为了有效评价我院消毒设备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合理规范我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监测目的定期对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等进行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保证消毒效果和灭菌质量,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全院各科室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消毒后(灭菌后)物品以及透析液等。

三、监测要求空气监测。

感染高风险部门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供应室、输血科等每季度进行监测一次;洁净手术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其他监测。

每个科室对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等每季度进行监测一次,当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四、监测时间一般安排在每个季度中间那个月的中旬,具体时间由院感科与微生物实验室商榷后通知临床科室。

各科室对此项监测工作,要务真求实,避免单纯追求合格率,而进行造假、走形式,对不合格项目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监测相关资料要妥善保管。

此项工作纳入临床科室质量考核系统。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2)是指为了保障环境卫生安全而建立的一套监测体系和相关规定。

该制度通常由政府、环保部门或相关机构制定和执行。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的目的是评估和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其他卫生风险,以保护公众健康。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内容: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会确定需要监测的污染物和卫生风险指标,例如空气质量指标、水质指标、土壤污染物等。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医院环境卫生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医院环境卫生符合标准要求,制定监测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监测内容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监测对象、监测指标及监测频率。

1. 监测对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医院各个科室的空气、水质、表面和设备等。

这些监测对象直接关系到医疗环境的卫生状况,包括门诊大厅、住院病房、手术室、清洁供应室等。

2. 监测指标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常见的定性指标有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微生物等,用于评估环境的微生物污染状况。

而定量指标主要包括空气中微生物总数、细菌总数、真菌总数以及细菌的菌落表面总数,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环境的卫生程度。

3. 监测频率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频率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和环境特点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高风险区域(如手术室)需要每天或每周进行监测;中风险区域(如病房)需要每月进行监测;低风险区域(如门诊)需要每季度或每半年进行监测。

监测频率的确立应综合考虑环境的重要性、人员流动性、使用频率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特点等因素。

二、监测方法医院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方法涵盖了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1.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基础环节。

在采样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并注意采样器具和采样人员的洁净度。

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空气采样、表面采样、水质采样等。

采集的样品应及时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避免样品受到污染和变质。

2.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关键环节。

在实验室中,应根据监测指标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PCR、蛋白质电泳、菌落计数等。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设备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最后一步。

微生物实验室环境条件及监测

微生物实验室环境条件及监测

微生物实验室环境条件及监测作者:徐秀珍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9年第19期摘要:由于微生物检验几乎涵盖了所有食品企业的产品,因此,作为企业内部环境之一的微生物室,是产品的温床,也是微生物实验是否准确的基石。

因此建立符合条件的微生物室并定时、定期的对其环境进行监测是实验可靠性的保证。

本文从微生物实验室环境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室应具备哪些条件,环境监测如何进行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洁净度;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照射强度;交叉感染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2004版)对食品生产企业进入市场制定了严格的条件,其中第一点即为环境卫生要求。

这里的环境既包括企业周围的外部环境,又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如企业厂区、生产加工车间等。

1 从建筑上来说:微生物实验室分为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实验人员应先进更衣室,然后到缓冲间,最后进无菌室。

实验室的工作区域与办公区域明显分开。

无菌操作间应符合响应洁净级别的操作环境,采用局部百级措施时,其环境应符合万级洁净度要求,每立方米直径大于等于0.5微米的尘埃粒子数应是小于等于350000个,30分钟尘降菌落数小于等于3cfu/立方米。

如果空气洁净度达不到这一要求,建议内设一超净工作台。

进入无菌间应有人净和物净的设施;无菌操作间应根据检验品种的需要,保持对邻室的相对正压或相对负压,并定期检测洁净度。

如果是做医药的企业,日常洁净区的万级和百级区域的浮游菌也是要月检测一次的,这是国标浮游菌检测方法上面规定的。

检测洁净度首要的是对无菌室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用直径9cm营养琼脂平板做空气暴露采样,一般可采3个点(呈对角线),暴露5min后置36℃培养24h观察菌落数目。

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果: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5000N/A*T,A:平板面积(平方厘米)T:平均暴露时间(min),N:平均菌落cfu/平皿。

普通无菌室的消毒效果每月至少应进行一次监测。

其次,消毒后,对无菌实验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将直径9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放在无菌室四角及中央各一块(设一块空白对照),打开平皿盖扣放平皿旁,暴露10分钟盖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检测制度,以满足检验要求。

2 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

3 职责:
3.1品管部负责微生物实验室的风速、照度、尘埃粒子数、沉降菌、换气次数等的检测,并及时将结果通知相关部门。

4内容
4.1尘埃粒子数监测
公司品管部应按附件图中监测点对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区进行尘埃粒子数检测,当测量数据超过表1标准要求最大值时,应及时通知设备部进行整改。

表1尘埃粒子数标准要求
4.1.2 测试状态: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4.1.3 采样高度:采样点一般与操作面水平(离地面0.8m~1.5m高度)。

4.1.4 采样时,应避开回风口,测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4.2照度监测
室内照度可用便携式照度计测定,室内照度必须在室温已趋稳定、光源光输出趋
于稳定,测点平面离地面0.8m,按附件图中监测点进行测量,结果取平均值(照度≥300Lux),每季度监测一次。

4.3换气次数的检测
在空调系统正常运转不少于30分钟后,检测人员按定点测量法要求,使用风速仪贴近风口处测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换气次数。

表3换气次数标准要求
4.4沉降菌的检测
按照GB16294-1996标准进行检测。

表3沉降菌标准要求
4.6 微生物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监测由实验室人员每天监测并留有记录。

要求实验室的温度条件为15℃-25℃,湿度条件为35%-65%。

4.7 环境指标超标状况的处理
按照规定要求定期对洁净室的环境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通知设备部以及相关负责人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之后,品管
部需要对环境进行二次监测,直至符合要求。

5.相关记录
《照度检测记录》
《风速检测记录》
《温湿度记录》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记录》
《微生物室环境检测报告》
微生物实验室监测点示意图
三十万级洁净区:
●表示监测点的位置
受控文件发放回收记录表
发放制表人:王晓华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