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第9章

合集下载

天气学_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天气学_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天气学_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列哪些是准静止锋天气的特点()。

答案:云雨区宽_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因为少动,容易带来持续阴雨天气_暖空气沿锋面的爬升缓慢,垂直上升速度小_云系排列与暖锋相似2.组织化是超级单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为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的分离,下列关于组织化过程对超级单体发展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延长了对流单体的生命史过程_可以增强中层干冷空气的入流_可加强风暴中的下沉气流和低层冷空气的外流,抬升冷池前方暖湿空气_组织化的气流对水(雨)滴的分离作用,可以增强对流的活力3.下列属于中尺度的天气系统包括()。

答案:台风_龙卷_飑线4.下击暴流发生时在地面上空形成强的低空风切变,其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答案:飞机在强顺风中飞行,飞机获得的升力会大幅下降从而使飞机迅速下坠5.超级单体的强对流天气(冰雹等)主要位于()区域。

答案:风暴后部下沉区6.对于第二型冷锋,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地面锋线一般位于空中槽线附近或槽后,移速较快,是下滑锋_在地表摩擦作用下,低层可形成一个“冷鼻”_只要地面锋线一过后就不会再有降水和云系7.下列哪些是锢囚锋天气的特点()。

答案:暖式锢囚锋因锢囚点位于地面锋前,因此降水主要发生在地面锢囚锋前_暖式锢囚锋云系多为高层云、雨层云和层积云等_暖式锢囚锋云系沿锢囚点两边大致对称分布_它的云系是由两条锋面的云系合并而成,所以天气最恶劣的地区及降水区多位于锢囚锋附近8.温度为一级不连续时,下列哪些是锋区存在的条件()。

答案:水平风切变不连续_沿锋的风分量的垂直切变不连续9.按地理分类,气团可以分为()。

答案:赤道气团_冰洋气团_热带气团_极地气团10.锋区上方有一个西风急流,它的形成原因是()。

答案:热成风叠加11.垂直穿过冷锋时,随高度的增加风向呈()。

答案:逆时针旋转12.水平面上,水平锋区内等温线分布较冷暖气团中(),等温线走向与锋线近似()。

农业气象学习题7-11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7-11章

第七章、气压与风1、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D)。

A、左前方B、右后方C、左方D、右方2、地面天气图属于( a )。

A、等高面图B、等压面图C、0 hpa图D、0 mmHg 图3、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作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条件是( C )。

A、γ<γ dB、γ=γ dC、γ>γ dD、γ≤γ d4、饱和水汽压(E)与蒸发面性质和形状的关系是(C )。

A、纯水面的E比冰面小B、溶液面的E比纯水面大C、小水滴的E比大水滴大D、平面的E比凹面小5、等压面图中海拔高度高的地区,等压面是( C )。

A、水平面B、曲面C、上凸面D、下凹面6、在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 C)。

A、左前方B、右后方C、左方D、右方7、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气压会(B)。

A、增大B、降低C、先增后降D、先降后增8、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c )增大。

A、大气质量B、大气压力C、单位气压高度差D、大气柱9、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 a )。

A、高压指向低压B、低压指向高压C、中间指向四周D、四周指向中间10、地转风的风速增大,可能是( c )增大引起的。

A、纬度B、大气密度C、气压梯度D、地球自转角速度11、梯度风未考虑( d )的作用。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地转偏向力 C惯性离心力 D、摩擦力12、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 a )风。

A、东B、东南C、西D、西北1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b )的作用。

A、水平地转偏向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C、摩擦力D、惯性离心力14、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背风而立,低压在( c )。

A右边 B、右前方 C、左边 D、左前方15、读下图,下列各点气压关系正确的是( d )。

A、A点比B点气压低B、B点比D点气压高C、 A点和C点气压相等D、C点比D点气压高第八章、大气环流1、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 c )个气压带。

A、2B、3C、4D、52、由于季风影响,在(d )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天气诊断分析9

天气诊断分析9

第八章数值预报及其产品应用技术§8.1 概述为什么要使用数值预报产品?必要性和意义何在?8.1.1 数值天气预报在大气科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数值天气预报的水平已成为衡量大气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在大气科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8.1.1.1 数值预报是促进大气科学各分支领域发展的动力之一大气探测+天气分析⇒动力气象理论⇒大气数值模式⇒数值模拟⇒业务数值预报。

1)大气探测是大气科学其他分支领域赖以发展的基础,也是数值预报发展的基础,数值预报则向大气探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没有定量的气象观测,就不可能有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没有高空大气探测,就没有动力气象学的创立和发展,也就没有数值天气预报了。

数值预报的发展则向大气探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目前卫星资料的反演、利用,包括卫星资料在内的综合四维资料同化,已成为发展数值预报的专门研究课题;中尺度数值预报要求有时、空密度和精度更高的探测资料;中期数值预报和气候模拟及其预测,则需要海温、陆地表面和冰雪状况、臭氧,甚至火山爆发、太阳黑子等非大气现象的观测资料。

海洋、沙漠、高原地区稀疏的气象测站本已不能满足数值预报的需要了。

2)气象通信及计算机技术,是数值预报的命脉,数值预报要求不断改进通信技术,提高计算机性能。

3)天气分析和理论研究导致了数值预报的诞生,数值预报的发展促进了天气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发展。

天气分析开始都是静态的描述,定性的分析。

直到Rossby长波理论,动力气象学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最终导致数值模拟和数值天气预报的诞生。

数值模拟和预报开展以后,反过来对天气分析和理论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对垂直速度、涡度、散度、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能量场等进行诊断分析,使对天气的分析从定性走向定量。

数值模拟和预报中涉及的问题,都为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

8.1.1.2 数值预报是揭示大气运动规律的有力武器分析研究大气运动规律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理论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实验100分析法。

气候学气象与气候学教学课件

气候学气象与气候学教学课件

绪论1.气象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①定义:研究发生于大气中的的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应用于实践的科学。

②研究对象:大气圈。

主要研究内容:a.大气的一般特性。

b.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的来源。

c.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寻求变化规律。

d.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

2天气学定义:研究地球条件下不同的区域内所产生的天气系统、天气过程的成因、演变规律,并在天气预报上应用的科学。

3天气学研究对象:地球上的大气4气候学定义:研究地球上气候的形成原因、分布类型、变化规律的科学。

5气候学研究对象:地球上的气候。

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①概念不同:a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温度、相对湿度气压等)和大气现象(风、云、雨、雪、降水等)的综合。

属于短时间内的微观现象。

b气候:是指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不仅包括该地多年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属于长时间宏观现象。

②变化周期不同: a天气:变化快,周期短。

b气候:变化慢,时间长。

③各自研究的系统不同:a天气:是个单纯的系统。

b气候:包括大气、水、冰雪、陆地、生物(动物、植物、人)五个子系统。

具有地方性的特点。

7大气:包围在地球表面的整个空气层,是一个连续的空气圈。

8大气的组成特点:气态:水汽、氮气、氧气等;液态:水、溶液滴;固态:冰晶、悬浮的杂质;低层大气(0-90km):干洁空气、水汽、杂质;高层大气(90km以上):氮、氧原子9根据大气中的温度、水汽、成分、垂直运动分为五层:①对流层②平流层③中间层④暖层⑤散逸层10气象要素:定性或定量描述大气物理现象和大气状态特征的物理量。

例如:气压、气温、湿度、云量、风、降水量、能见度、日照、辐射量等。

11表示湿度的方法:a水汽压(e)b绝对湿度(a)c饱和水汽压(E)d相对湿度(f)e比湿(q)f饱和差(d)g露点(Td)12风定义:空气的水平流动。

805天气学

805天气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天气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05科目名称:天气学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一、目标: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天气学)主要内容是以天气动力学原理揭示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和用此原理论述天气系统及天气过程生、消演变规律的天气学原理及中国天气,为进一步学习动力气象学、低纬度天气动力学、中尺度天气学、大气环流及中长期预报,也为将来天气预报业务及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便提高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了解大气运动各作用力含义、表达式及理解它的物理意义2.了解个别变化、局地变化、平流变化含义3. 会推导连续方程,了解质量散度、速度散度含义、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4.了解尺度分析含义、掌握在自由大气中大尺度系统运动,可以作为准地转、准静力处理5.理解热力学能量方程中引起固定点温度变化的因子6.了解实际工作中高空分析等压面图而不分析等高面图(P坐标系的优越性)7.了解位势、位势高度、位势米、几何米概念8.理解等高面上水平气压梯度力可以用等压面上位势梯度或等压面坡度表示9.理解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地转偏差含义、表达式及掌握它的讨论10.了解正压大气、斜压大气概念;掌握热成风发生在斜压大气中11.了解地转风、梯度风及热成风实用意义12.掌握低压中心附近及其边缘,还有高压边缘等压线可以分析密大风经常出现,而高压中心附近不能有上述现象13.理解变压风及切向、法向地转偏差含义,要求会画图解释第二章气团与锋1.了解锋、锋面、锋线、锋区含义及锋倾斜原因2.了解冷性锢囚锋、暖性锢囚锋含义,要求会画出剖面图中锋位置及等温线分布3.了解以密度零级不连续面模拟锋时,锋面坡度公式物理意义4.理解锋附近温度分布特征及锋面附近气压、变压分布特征5.掌握锋面分析中,高空测风资料应用图2.27(a)(b)(c)6.了解锋生带(线)、锋生函数、锋生条件概念7.掌握锋生、锋消公式讨论第三章 气旋与反气旋1. 了解大气作水平运动、绝对涡度概念及理解 2h H ∇含义2. 理解大尺度系统运动中,固定点相对涡度变化可以用此点位势高度变化表示3. 掌握涡度方程、位势倾向方程及ω方程等式右端各项名称及画出有关图,用相关因子进行讨论4. 掌握在温带气旋发展中,动力因子(涡度因子)及热力因子对500hpa 高空槽及温带气旋变化,要求会画图解释5. 了解气旋族含义6. 了解北方、南方气旋活动范围及包括哪些气旋7. 掌握“倒槽锋生型”、“静止锋波动型”,要求画图解释江淮气旋生成过程第四章 大气环流1. 了解控制大气环流基本因子、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2. 了解三圈径向环流、极锋锋区与副热带锋区及其对应急流概念3. 了解信风与季风概念4. 了解沃克环流含义5. 了解我国各季环流概况及主要天气天气过程特点第五章 天气形势及天气要素预报1. 理解运动学公式中t δδ及t∂∂含义,掌握用运动学公式推导锋面移速公式并会讨论冷锋、暖锋移速情况与变压分布特征2. 掌握用运动学公式讨论非闭合系统及闭合系统移动及强度3. 高空形势预报方程中,由于各层等温线平行,因此各层热成风方向相同,这样任意层风速 P p T V V AV =+注意理解A 的系数确定4. 掌握相对涡度平流在自然坐标系中展开分成三项,其中曲率项及散合项在实际天气图中会应用5. 掌握用高空形势预报方程有关项,结合等高线等温线分布解释500hpa 槽、脊变化6. 熟悉地面形势预报方程由哪几项组成,要求会讨论应用7. 掌握地形对低值系统(槽、低压)移动及强度影响8. 了解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第六章 寒潮天气过程1.了解极涡及上下游游效应含义2.了解长波波速公式的推导,会对该公式进行讨论3.会运用形势预报原理解释“小槽发展型”、“横槽转竖型”的寒潮短、中期过程第七章 大型降水天气过程1.理解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概念、表达式及物理意义2.了解中国及其各地暴雨有何天气系统影响3.熟悉我国东部雨带活动概况4.理解行星尺度、天气尺度系统对暴雨作用第八章对流天气过程1.了解飑中系统含义及飑线与冷锋区别2.理解对流性不稳定与条件性不稳定概念3.理解强雷暴发生发展有利条件第九章低纬度与高原环流系统1.熟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动与我国天气关系2.掌握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别3.掌握台风结构4.掌握台风发生发展第十章东亚季风环流1.了解季风的概念,了解东亚冬、夏季风环流系统的组成2.了解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一般来说,对概念、原理、理论知识等,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表述;对应用方面,可用“会”、“应用”、“掌握”等词。

天气学_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天气学_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天气学_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以下属于二级环流的系统是()。

答案:温带气旋2.对流层顶高度相对较高的地区是()。

答案:赤道地区3.以下关于中高纬西风带上平均槽脊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冬季三个槽,夏季四个槽4.三圈环流中强度最强的环流圈是()。

答案:Hadley环流圈5.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北半球冬季大陆东岸通常有()。

答案:温度槽、低压槽6.锋面呈向着冷气团一侧倾斜的稳定状态时,气压梯度力和()平衡。

答案:地转偏向力7.锋区中等位温线主要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等位温线近似与锋区(),二是锋区内等位温线很()。

答案:平行、密集8.垂直穿过暖锋时,随高度的增加风向呈()。

答案:顺时针旋转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暖锋天气的特点()。

答案:降水区主要位于锋前雨层云内,多为阵性降水10.对温带气旋系统而言,500hPa槽前对应地面气旋中心,槽前的正涡度平流使地面气旋加强,其动力学本质其实是500hPa槽前()破坏和重建的过程。

答案:地转平衡11.()通过向北输送暖空气,向南输送冷空气,由于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使系统重心下降,从而使涡动有效位能释放转化为涡动动能。

答案:非对称涡旋运动12.根据Dines补偿原理,低层辐合区上空必然迭置辐散区,无辐散层一般位于()。

答案:600hPa左右1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冬弱夏强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大陆和海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14.热带气旋的强度一般根据其近地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的大小来判断,中国气象局将180°以西的热带气旋分为()个等级,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根据Saffir-Simpson分类法将热带气旋分为()个等级。

答案:六、七15.对台风的径向风而言,自低层向上,分别表现为()。

答案:低层为径向入流、高层为径向出流,中间层流入流出不明显16.对台风的切向风而言,自低层向上,分别表现为()。

答案:气旋式环流向内向下增加,气旋式环流在低层覆盖范围大,向上逐渐减小,自高层逐渐演变为反气旋式环流17.Charney和Eliassen(1964)提出的关于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第二类条件不稳定机制(CISK),描绘了()和()之间的正反馈过程。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天气学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Synoptic Meteorology学分:4 总学时:57 理论学时:46 实验(上机)学时:11适用专业:大气科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天气学原理是研究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预测未来天气的科学。

该课程是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之一,属于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侧重理论教学,主要介绍天气学的经典理论: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锋面理论、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概况、天气系统和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天气学预报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天气学原理”课程,学生应掌握天气学预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掌握天气系统多维结构的建立,以及天气学理论和具体天气过程、天气系统的相互融合,掌握天气学预报的基本分析方法,具有推导基本方程和公式的能力,初步做到利用天气学原理的知识解释和分析基本天气事实,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业务与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1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教学内容1.1旋转坐标系运动方程及作用力分析熟练掌握大气运动各作用力含义、表达式及理解它的物理意义。

1.2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定律理解个别变化、局地变化、平流变化含义,熟练掌握质量散度(质量通量散度)含义、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1.3大气尺度系统的控制方程理解尺度分析含义、掌握在自由大气中大尺度系统运动,可以作为准地转、准静力处理,理解热力学能量方程中引起固定点温度变化的因子。

1.4“P”系统中的基本方程组掌握P坐标系的优越性,掌握位势、位势高度、位势米、几何米概念,理解等高面上水平气压梯度力可以用等压面上位势梯度或等压面坡度表示。

1.5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熟练掌握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地转偏差含义、表达式及有关讨论,并会应用。

中尺度天气学课后习题答案

中尺度天气学课后习题答案

中尺度天气学课后习题答案中尺度气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 什么是“中尺度”?Ligda,Emanuel,Orlanski和Pielke等怎样定义“中尺度”?目前,“中尺度”一般被描述性地定义为时间尺度和水平空间尺度比常规探空网的时空密度小,但比积云单体的生命期及空气尺度大得多的一种尺度。

Ligda(1951)最早提出“中尺度(mesoscale)”这一概念。

他根据对降水系统进行雷达探测所积累的经验指出,有些降水系统,太大以致不能由单站观测全,但又太小以致即使在区域天气图上也不能显现,他建议把具有这种尺度的系统称为“中尺度系统”。

Emanuel把具有状态比L/D=Uz/f和时间尺度T=f-1的运动定义为“中尺度”运动(L水平尺度,D垂直尺度亦即不稳定层厚度,Uz纬向风垂直切变尺度,f科氏参数)。

Orlanski(1975)根据观测和理论的总和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个比较细致的尺度划分方案,即:天气系统可粗分为大、中、小尺度三类,其中大尺度系统可再分为α、β两类,中尺度和小1/ 30尺度系统则可分别分为α、β、γ三类,相邻两类的空间尺度相差1个数量级。

按照这种划分,中尺度成了一个范围很宽的尺度,即2~2000km。

小至某些通常称为小尺度的系统如雷暴单体等,大至某些通常称为大尺度的系统如锋、台风或飓风等都可以包括在中尺度的范围内。

但其核心则为20~200km的系统,即β中尺度系统。

β中尺度系统具有典型的中尺度特性,而α和γ中尺度系统则分别兼有大尺度和小尺度的特性。

Pielke(1984)提出,典型的中尺度也可以定义为符合以下判据的一种特殊尺度:①其水平尺度足够大,以至于可以适用静力平衡关系;②其水平尺度足够小,以致地转偏向力项相对于平流项和气压梯度力项时小项。

2. α、β、γ中尺度系统在性质和对强天气形成的作用方面有什么不同?按Orlanski的划分标准,中尺度系统的水平尺度在2×100~2×103km之间,时间尺度在几十分钟至几天之间。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9章--侯淑梅--整理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9章--侯淑梅--整理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9章--侯淑梅--整理第九章低纬度和高原环流系统第一节1、天气学是如何规定低纬地区的?答:低纬地区一般是指30N-30S以内的地区,其中包括热带和副热带。

天气学依据低纬地区和中纬地区的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的显著差别,将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所包括的地区,即赤道两侧盛行东风带的地区范围定义为热带地区,将盛行东风带与中纬度盛行西风带之间的过渡区,即副热带高压活动的地区定义为副热带地区。

P4612、为什么说热带地区的大气过程,对全球的大气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答:热带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一半左右,其中海洋约占3/4,该地区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超过反射回太空的许多倍,其净收入的热量是驱动全球大气环流的重要能量来源,同时对高温洋面的水汽蒸发也是全球大气的重要水汽来源。

因此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大气过程,不仅仅具有地区性的天气意义,而且对全球的大气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3、中、低纬度大气运动与中高纬的差别是什么?答:(1)低纬度f很小,天气尺度系统具有非地转运动特征,但行星尺度运动具有准地转运动特征。

在分析赤道(5°N~5°S)以外的低纬度行星度运动时可采用准地转近似。

(2)热带大气中水汽充沛,凝结潜热效应对垂直运动和散度场具有显著的影响。

4、在热带天气分析中,一般采用流线分析和卫星云图分析。

5、热带地区实际风与地转风的区别?答:在20°N附近以北的低纬度地区实际风与地转风的差别已不大,风与气压场己比较接近准地转平衡关系。

但是,在20°N以南的广阔热带区域中,无论是按尺度分析的结果还是按实际资料得出的分析结果都不能采用推地转近似描述风、压场的关系和系统的结构特征。

6、什么是压能风?答:在地转平衡关系中,将f用绝对涡度(f+ζ)代替,位势φ由动力位势Ф代替(Ф=φ+V2/2,Ф称为动力位势或压能,φ为位势高度)。

这种关系式可以描述热带地区的稳定运动(即定常运动),即使f很小,只要具有相对涡度,风与动力位势场的关系就可以成立。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6116603课程中文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英文名称: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专业开课学期:春季总学时:本科48学时(理论课36学时+实验12学时)总学分:本科3分编写日期:2020年12月20日教研室名称:自然地理学教研室考核方式:闭卷二、课程简介:气象学与气候学是自然地理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系统地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及各部分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热学、大气水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气候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教材:姜世中•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1三、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学习,应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大气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天气演变和气候的形成、分布、变化的基本原理;了解人类对天气的影响和改造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科学探索,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勇于奉献的精神,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气象学与气候学研究的学科体系与研究内容、主要分支学科、研究特点等。

通过对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的介绍,让学生深刻感受名人的爱国报国情怀和一丝不苟、科学求真的“竺可桢精神”。

培养学生成为爱国家、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有为青年。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第二节大气、天气、气候和气候系统的概念第三节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简史(在讲述我国气象学与气候学发展简史的时,在阐述竺可桢对我国气象学与气候学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讲述了他“一丝不苟”的座右铭、“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的做人原则和“博学之,审问之,慎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处世原则,鼓励学生学习匠人精神。

气象学复习题(1~9章)

气象学复习题(1~9章)

第一章地球大气1、大气是由干洁大气、水汽和液态和固态微粒组成的混合物。

2、什么是干洁大气?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

3、高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在太阳紫外辐射作用下形成的,大气中臭氧浓度最大的高度是20~30km 。

4、大气中的臭氧具有什么作用?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白天、晴天、夏季比黑夜、阴天、冬季小。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什么作用?6、列举大气中水汽的重要作用。

7、列举大气中气溶胶粒子的重要影响。

8、根据大气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将大气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9、对流层大气有哪些主要特点?10、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第二章辐射1、名词解释辐射强度、可照时数、光照时间、太阳常数、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2、理解基尔霍夫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

3、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因素。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分别计算春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广州、上海和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广州:23︒N,上海:31︒N,北京:40︒N)4、北半球昼长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日出日落太阳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5、光照时间与可照时数的区别和联系。

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有吸收、散射和反射。

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的因素有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

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的特性,其吸收光谱主要是紫外线和红外线。

8、解释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旭日和落日呈橘红色的原因。

9、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强度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

太阳高度角如何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10、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 150~400nm之间,其中,可见光区的能量占总能量的 50% ,红外线占 43% ,紫外线占 7% 。

11、什么是温室气体?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 CO2、H2O、CH4等。

12、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素有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云况、风力、海拔、地面状况和植被等。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象学复习资料第⼀章1.⼲洁⼤⽓:除去⽔汽及其他悬浮在⼤⽓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体。

2.⼆氧化碳(CO2):时间变化:a) ⽩天、晴天、夏季时的⼆氧化碳浓度⼩于⿊夜、阴天、冬季。

b) ⼯业⾰命前⼩于⼯业⾰命后。

空间变化:⽔平:城市⼤于农村;垂直:0~20km,含量最⾼;20km以上,含量显著减少。

CO2的⽇变化(diurnal variation):主要取决于光合作⽤⽩天午后达最低值,⽇出前后达最⾼值CO2的年变化(annual variation) :秋季达最低值,春季达最⼤值CO2的长期变化(long-term change) :由于⼈类活动,⼤⽓中CO2浓度不断升⾼。

在⼗七世纪⼯业⾰命前,全球平均⼤约为280ppm,但现在则⾼达380ppm.3.⽔汽的分布规律:时空变化:时间:夏季多于冬季空间:⼀般低纬多于⾼纬,下层多于上层。

特点:是唯⼀能在⾃然条件下发⽣相变的物质,因此它是天⽓变化的最重要的⾓⾊;是⾃然界潜热最⼤的物质。

4.天⽓:某⼀地区在某⼀瞬间或某⼀短时间内⼤⽓状态和⼤⽓现象的综合。

⽓候:在太阳辐射、⼤⽓环流、下垫⾯性质和⼈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下,在某⼀段时间内⼤量天⽓过程的综合。

天⽓与⽓候的区别:①天⽓是短期过程,⽓候是长期过程②天⽓系统简单,⽓候系统庞杂5.⼤⽓的铅直运动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并考虑⼤⽓的垂直运动情况,可将⼤⽓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对流层特点:①主要天⽓现象均发⽣在此层。

②温度随⾼度升⾼⽽降低。

(平均⾼度每升⾼100m,⽓温下降0.65℃。

)③空⽓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④⽓象要素的⽔平分布不均匀。

平流层(对流层顶~55km)特点:①25km以下,⽓温保持不变;25km以上,⽓温随⾼度增加⽽显著升⾼(-3℃)。

②空⽓运动以⽔平运动为主,⽆明显的垂直运动。

中间层(平流层顶~85km)特点:①⽓温随⾼度增加迅速下降,顶部⽓温可降⾄-83℃以下。

天气学和气候学基础

天气学和气候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1、气象学:研究大气现象(风、云、雨、雪、干、湿、雷、电等)及其状态(温度、压强、湿度、密度等)的形成原因、变化规律和时空分布的科学。

2、按传统,气象学分为物理气象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

3、某一瞬间大气的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为天气。

研究地理条件不同的区域内所发生的大气过程的规律,以寻求预测天气变化方法的学科便是天气学。

4、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的影响下形成的天气的多年综合状况。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的特征、分布、变化、形成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5、世界气象组织认为,30年时段的气候平均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能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

第二章大气的基本情况1、气候系统是那些能够决定气候形成及其变化的各种因子的统一体。

包括5个物理组分:大气圈、水圈、冰雪圈、陆地表面、生物圈。

2、包围地球的气体外壳称为大气圈,大气圈是气候系统中最活跃、变化最大的组成部分,通过铅直和水平的热量传输,大气圈对于外部施加影响的响应时间约为1个月,如果没有补充大气动能的过程,动能因摩擦作用而耗尽的时间也是1个月。

3、大气中,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简称干空气,要成分是N2 (氮)、O2(氧)、Ar(氩)约占总容积的99.97=6%。

氮是大气中最多的气体。

4、干洁大气中对人类活动影响比较大的成分是氮、氧、臭氧和二氧化碳。

5、大气中的水汽来自江、河、湖、海及潮湿物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和植物的蒸腾。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1.5-2km高度上,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已减少为地面的一半。

6、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7、对流层集中了整个大气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通过对流和湍流运动,云、雾、雨雪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出现在此层,对流层厚度因纬度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热带较厚,寒带较薄;夏季较厚,冬季较薄。

赤道地区对流层厚度可达16~18千米,中纬度地区约10~12千米,两极地区约7~8千米。

天气学原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山大学

天气学原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山大学

第一章测试1.在实际工作中天气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大气物理过程,而只研究对天气演变起决定作用的那些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

()A:对B:错答案:A2.天气变化可以分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两类变化过程。

非周期性两类变化过程如寒潮、台风等,主要是由大气本身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的。

它们对人类生产活动影响极大,但又不容易预测,是天气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A:错B:对答案:B3.天气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研究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

B:研究大气中各种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征、发生发展和移动规律,建立各种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物理图象及其天气模式,探讨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之间及其天气过程演变的物理机制。

C:揭露和研究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天气过程等大气运动现象,综合探讨大气运动规律。

D:研究大气环流模型及其演变的物理机制,以及中低纬环流、南北半球环流、高低层环流的相互作用和海气相互作用。

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冬季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是变性极地天陆气团,在气压场上表现为()A:冷高压南下或高压脊南伸B:受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控制C:冷高压南下和副热带高压北上D:冷高压北上和高压脊南伸答案:A2.冬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常出现雾或多层云天气,此时受——控制,吹()A:暖气团:偏南风B:暖气团:偏北风C:冷气团:偏北风D:冷气团:偏南风答案:A3.冷、暖气团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其天气特征为()A:暖气团出现连续性降水,冷气团出现阵性降水和雷暴天气B:冷气团出现连续性降水,暖气团出现阵性降水和雷暴天气C:冷暖气团均出现阵性降水和雷暴天气D:冷暖气团均出现连续性降水答案:A4.移向冷的下垫面的气团时常出现()A:不稳定性天气,变性慢B:稳定性天气,变性快C:稳定性天气,变性慢D:不稳定性天气,变性快答案:C5.使锋面向冷空气一侧倾斜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梯度力作用B:地球自转运动的作用C:冷暖气团相互抬挤D:水平方向的空气流动答案:B第三章测试1.从流场角度而言,南半球地面气旋()A:顺时针向内辐合B:顺时针向外辐散C:逆时针向外辐散D:逆时针向内辐合答案:A2.通常温带气旋的水平尺度一般在()A:1000km左右,大的可达2000~3000km,小的只有几百千米B:1500~2000km左右,天的可达5000km以上,小的也有几百千米C:100km左右,大的可达200~300km,小的只有几十千米或更小些D:1000km左右,大的可达5000km以上,小的只有儿十于米或更小些答案:A3.通常气旋的水平尺度天小有如下关系()A:温带气旋等于热带气旋B:热带气旋远大于温带气旋C:温带气旋小于热带气旋D:温带气旋大于热带气旋答案:D4.通常气旋的强度用()A:中心最高气压表示B:气旋最外面闭合等压线数值表示C:气旋最单面闭合等压线数值表示D:中心最低气压表示答案:D5.通常锋面气旋进入锢囚阶段的一个显著天气特点是()A:降水区范围缩小并迅速消失B:降水区仅限于锋后,范围扩大C:降水区仅限于锋前.范围扩天D:锋线两侧均有降水,范围扩天答案:D第四章测试1.北半球的西风急流,()最强A:夏季B:秋季C:冬季D:春季答案:C2.热带东风急流,()最强。

天气学基础

天气学基础

章节编号/章节题型题干选项参考答案解析A B C D E F45/气象灾害防御单选题()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建设应急移动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健全应急监测队伍,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体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县级气象主管机构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省级气象主管机构A45/气象灾害防御单选题《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是根据()制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灾害防御条例》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D45/气象灾害防御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所指的气象灾害()。

暴雨洪涝沙尘暴高温干旱A46/预警信息发布单选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一般不包括()。

气象灾害的类别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发布机关C1481700520889/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单选题根据《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暴雪Ⅱ级预警是指过去24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出现暴雪天气,预计未来24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大雪天气,或者预计未来( )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将出现()毫米以上暴雪天气。

12 1024 1524 20B48/气象灾害风险业务单选题.在一次灾害过程中,主要为黑灾造成的灾害,则在灾情直报的“灾害类别”字段中应填()。

干旱沙尘暴大风雪灾A47/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单选题《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要求,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所在县政府具有相应防灾减灾领导机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政府工作报告政府绩效考核A48/气象灾害风险业务单选题《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中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应当在灾害发生的()小时内通过决策服务平台中的直报系统上报重要灾情。

124612月24日D48/气象灾害风险业务单选题《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中规定,“被困人口”指受灾人口中被围困()小时以上、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人口数。

24364872C48/气象灾害风险业务单选题本地7月29日至8月1日出现了暴雨天气过程,并导致了灾害,在上报7月份灾情时,灾害的结束日期应填()。

《天气学原理》复习重点

《天气学原理》复习重点

《天气学原理》复习重点
一、大气层结构与组成
1.大气圈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区层和热层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解。

2.大气圈组成:了解大气圈的主要组成成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及其含量。

二、大气运动及其规律
1.大气运动的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大气环流系统:了解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低带和极地高压带等环流系统及其运动规律。

三、气象要素及其测量
1.气温: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2.湿度:了解湿度的含义、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3.降水:了解降水的形成机制、类型、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4.气压:了解气压的含义、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5.风:了解风的形成机制、分类、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四、常见天气现象及其成因
1.阴晴雨雪:了解阴晴雨雪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预测方法。

2.雾霾:了解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方法。

3.雷电:了解雷电的形成机制、预警和防范措施。

五、天气预报技术
1.天气气象站:了解天气气象站的作用、布设要求和数据收集方法。

3.天气预报精度:了解天气预报的精度评价标准和提高预报精度的方法。

六、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1.气候变化原因:了解气候变化的驱动力、影响因素和趋势。

2.气候变化影响: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气候变化应对:了解气候变化应对的措施和政策。

通过对以上重点内容的复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天气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提高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各位学生有所帮助,祝大家学习顺利!。

中尺度天气学课后习题答案

中尺度天气学课后习题答案

中尺度气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 什么是“中尺度”?Ligda,Emanuel,Orlanski和Pielke等怎样定义“中尺度”?目前,“中尺度”一般被描述性地定义为时间尺度和水平空间尺度比常规探空网的时空密度小,但比积云单体的生命期及空气尺度大得多的一种尺度。

Ligda(1951)最早提出“中尺度(mesoscale)”这一概念。

他根据对降水系统进行雷达探测所积累的经验指出,有些降水系统,太大以致不能由单站观测全,但又太小以致即使在区域天气图上也不能显现,他建议把具有这种尺度的系统称为“中尺度系统”。

Emanuel把具有状态比L/D=Uz/f和时间尺度T=f-1的运动定义为“中尺度”运动(L水平尺度,D垂直尺度亦即不稳定层厚度,Uz纬向风垂直切变尺度,f科氏参数)。

Orlanski(1975)根据观测和理论的总和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个比较细致的尺度划分方案,即:天气系统可粗分为大、中、小尺度三类,其中大尺度系统可再分为α、β两类,中尺度和小尺度系统则可分别分为α、β、γ三类,相邻两类的空间尺度相差1个数量级。

按照这种划分,中尺度成了一个范围很宽的尺度,即2~2000km。

小至某些通常称为小尺度的系统如雷暴单体等,大至某些通常称为大尺度的系统如锋、台风或飓风等都可以包括在中尺度的范围内。

但其核心则为20~200km的系统,即β中尺度系统。

β中尺度系统具有典型的中尺度特性,而α和γ中尺度系统则分别兼有大尺度和小尺度的特性。

Pielke(1984)提出,典型的中尺度也可以定义为符合以下判据的一种特殊尺度:①其水平尺度足够大,以至于可以适用静力平衡关系;②其水平尺度足够小,以致地转偏向力项相对于平流项和气压梯度力项时小项。

2. α、β、γ中尺度系统在性质和对强天气形成的作用方面有什么不同?按Orlanski的划分标准,中尺度系统的水平尺度在2×100~2×103km之间,时间尺度在几十分钟至几天之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805天气动力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805天气动力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05科目名称:天气动力学第1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天气动力学》主要涵盖了《天气学原理》、《中国天气》及《动力气象学》三部分内容。

《天气学原理》和《中国天气》主要以天气学理论揭示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并阐述天气系统及天气过程生、消演变规律以及影响中国的主要天气过程。

《动力气象学》在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础上,研究大气运动的动力过程、热力过程,从理论上探讨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演变的过程、规律和机理。

要求学生掌握系统掌握天气学和大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天气系统演变的基本规律和机理,并理解各理论、学说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并提高自己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第2部分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 了解大气运动各作用力含义、表达式及理解其物理意义2. 了解个别变化、局地变化、平流变化含义3. 掌握连续方程推导,了解质量散度、速度散度含义、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4. 了解尺度分析含义、掌握并理解自由大气中大尺度系统运动的特征5. 掌握Ro数的定义、物理意义和重要性6. 理解大尺度系统热力学能量方程的物理意义7. 了解P坐标系的优越性8. 了解位势、位势高度、位势米、几何米的概念9. 理解等高面上水平气压梯度力可以用等压面上位势梯度或等压面坡度表示10. 理解并掌握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地转偏差的含义、表达式、讨论及应用11. 了解正压大气、斜压大气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第二章气团与锋1.了解锋、锋面、锋线、锋区含义及锋倾斜的原因2.了解冷性锢囚锋、暖性锢囚锋含义,要求会画出剖面图中锋位置及等温线分布3.了解马古列斯锋面坡度公式的物理意义4.理解锋附近温度分布特征及密度零级不连续面模拟锋面时,锋面附近要素场特征5.理解以密度一级不连续面模拟锋面时,锋面附近要素场特征6.掌握锋面分析中,高空测风资料应用7.了解锋生、锋消概念及概况;了解锋生带(线)、锋生函数、锋生条件概念8.理解锋生、锋消的运动学特点9.了解锋生、锋消的动力学特点第三章气旋与反气旋1.了解气旋和反气旋特征及分类2.理解绝对涡度、相对涡度和行星涡度概念、表达式、物理含义及含义2h H 3.理解大尺度系统运动中,固定点相对涡度变化可以用其位势高度变化表示4.掌握环流定理与涡度方程的物理意义;掌握大气中涡旋系统演变的主要物理机制5.理解位涡的概念,了解位涡方程的推导,了解“位涡思想”在天气学中的应用,会初步应用位涡守恒定律解释实际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低纬度地区一般指南北纬30°以内的地区,其中包括热带和副热带。

热带,地理上定为南北纬23.5°以内的区域,而天气学上则将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之间说包括的地区,即赤道两侧盛行东风带的地区范围定义为热带,将盛行东风带与中纬度盛行西风带之间的过渡区,即副热带高压活动区域定义为副热带地区。

天气学定义的热带区域夏半年向高纬方向伸展,冬半年向低纬方向退缩。

2.低纬度大气运动特征:1.低纬度f小,天气尺度系统具有非地转运动特征,但行星尺度运动具有准地转运动特征;2.热带大气中水汽充沛,凝结潜热效应对垂直运动和散度场具有显著的影响。

3.低纬度地区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1.在热带天气分析中,一般采用流线分析和卫星云图分析;2.热带地区天气尺度运动满足准压能风平衡,其水平散度取决于相对涡度平流和地转涡度平流,满足这种平衡的风一般称为压能风。

3.热带次天气尺度(水平尺度300km到1000km)具有旋衡风(气压梯度力与离心力平衡)特征。

4.热带地区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与中高纬度相比有什么不同?(1)水平温度梯度不明显在热带,不同来源的气团经过洋面变性,气团间的性质没有明显的差别,锋面也就不明显,没有天气意义。

水平方向温度变化远不如因辐射和对流所引起的温度局地变化。

(2)对流云系和潜热释放的重要性热带地区温度梯度很小,储存的有效位能很小,潜热释放就成了天气系统发展的主要能源。

(3)气压场微弱热带地区气压场微弱,日变化很大,在进行地面分析时,常造成较大的误差。

(4)风向切变不明显没有中纬度那样明显的风向切变,但水平风速切变有时比较显著,这些地区正是热带天气系统的发源地。

(5)地转风分析原则不适用低纬低区地转偏向力愈近赤道作用愈小,在赤道上等于零。

因而中高纬等压面的地转风分析在热带就没有意义,而流线分析则成为重要的工具5.低纬度大气环流的主要成员:副热带高压、赤道辐合带、两半球的信风、季风槽等。

6.低纬度平均气压场和流场:北半球太平洋和大西洋上,1月到7月各有一副热带高压,其南侧盛行东北风,它们是恒定的东北信风;南半球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1月到7月各有一副热带高压,在其北侧盛行稳定的东南风,是恒定的东南信风。

在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

7.索马里低空急流:在冬季亚洲大陆反气旋南侧为明显的东北季风气流,而在七月源自澳大利亚反气旋及其西边马斯克林反气旋的东南气流转向跨越赤道,在东非沿岸附近赤道印度洋上和印尼附近形成明显的越赤道气流。

在东非沿岸到阿拉伯海的越赤道气流平均达17m/s左右,通常称为东非低空急流和索马里低空急流。

8.哈得来环流、季风环流圈、沃克环流P4739.副热带高压: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存在着副热带高压带,由于海陆的影响,常断裂成若干个高压单体,这些单体统称为副热带高压。

在北半球,出现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非大陆上。

10.西太平副热带高压形成主要是动力因子起作用,高原高压或者大陆高压主要是热力因子起作用。

11.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概况:夏季强大,占整个北半球的1/5~1/4,冬季减弱。

长轴呈西西南-东东北走向;12.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结构:温度场和湿度场:冬季,从地面向上,副热带高压脊轴线随高度向南倾斜,到300hpa后,转为向北倾斜;夏季,对流层中部以下,多向北倾斜,向上则约呈垂直,到较高层后又转为向南倾斜。

这是因为海洋上的热源或者最暖区位于副热带高压的南方,而在大陆上的热源或者最暖区位于副热带高压的北方。

高压脊的强度总的来说是随高度增强的。

高压脊低层往往有逆温层存在,这是由于下沉运动造成的,逆温层上部湿度小,下部湿度大。

脊中一般较为干燥。

风场:脊线附近气压梯度小,水平风速小,而其南北两侧气压梯度大,水平风速也大。

其两侧风速随高度增大,到一定高度形成急流。

西风急流中心位于200hpa附近,风速约40m/s。

东风急流中心位于130hpa附近,风速比西风小一点。

涡度场和散度场:在各高度上,均为相对涡度负涡度,且随高度范围和强度增大。

高压区内,低层南部辐散,北部尤其西北侧多为辐合区,在高层,高压区北部为辐散,南部为辐合并扩展到中心部分。

垂直速度:在对流层中上层,高压脊轴南侧为下沉运动,北侧及轴附近为上升运动,再北侧又有下沉运动。

卫星云图上:主要表现为无云区或少云区,边界明显。

脊线位于北方锋面云带枝状云末端,反气旋曲率积云线北边1~2个纬度。

当副高减弱时,低层常有大范围对流云发展,有时甚至出现一些小尺度的气旋性涡旋云系。

13.在实际工作中表示副热带高压脊线的最常用方法?P48014.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动与周围天气系统的关系I.与西风带短波槽脊的关系:深槽移近它时,它就东撤、南退;当强脊移近它时,它便西伸、北进。

进退周期的长短与西风槽脊的强弱有关。

周期5~6天的次数较多。

II.与大陆高压的关系:青藏高压和华北暖高压与副高合并,均可使副高增强,而大陆冷高压东移入海,刚开始可使副高东撤,当大陆高压变性后并入副高,则使副高增强。

III.与台风的关系:当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带状,强度较强时,位于其南侧的台风将西行。

一般情况下,当台风移到副高西南时,高压脊东退,台风北行,高压继续东退,而当台风越过脊线后,则位于台风南侧的高压开始西伸。

另外,当副高高压脊较弱时,台风可穿过其脊,使脊断裂。

IV.和赤道反气旋的关系:赤道反气旋北推,与副高合并,可使副高加强。

V.和副热带长波流型调整的关系:我国东部地区副高是否建立,特别注意80°E的长波槽是否建立。

15.请叙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概念。

它的成因怎样?怎样影响我国的天气?答:从低纬地区多年平均的环流图上看,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有一个几乎环绕地球一周的带状高压区,这就是副热带高压带。

由于海陆和地形差异,高压带的强度沿纬圈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在副热带海洋上存在着高压中心。

在北半球的太平洋、大西洋上分别有一个高压中心,我们分别称为北太平洋副高和北大西洋副高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是北太平洋副高向西伸出的脊或高压单体,即所谓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

西太平洋副高成因:赤道附近的大气比其它纬度的大气受热更多,形成上升运动,到高空后流向高纬。

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高纬流去的气流产生向东的分量,纬度愈高向东的分量愈大,而向极分量愈小,因而在副热带地区对流层高层产生辐合下沉气流,引起对流层中下层气压升高形成高压。

这支下沉气流是Hadley环流的下沉支,除它之外,Ferrel环流的下沉支也作用于副热带地区,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副热带高压。

西太副高季节性的活动与我国东部各地雨季的起止时间有着密切关系。

平均来说,当副高脊线位于20ºN以南时,雨带位于华南,称为华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雨季;当副高脊线位于20~25ºN时,雨带位于江淮流域,这时为江淮梅雨季节;当脊线位于25~30ºN时,雨带推进至黄淮流域,黄淮雨季开始;当副高脊线越过30ºN,则华北雨季开始15.南亚高压: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上空的对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又称青藏高压或亚洲季风高压。

16.南亚高压的结构特征:具有行星尺度的反气旋环流特征;是对流层上部的暖高压,下部为暖低压;具有独特的垂直环流,500百帕以上为下沉运动,以下为上升运动;南亚高压控制区具有潮湿不稳定特征,对流活动非常活跃。

17. 南亚高压东部型过程、西部型过程和带状型过程对我国天气有何影响?答:南亚高压分型:东部型过程(少雨),主要高压中心在90ºE以东,维持时间在5天以上;西部型过程(多雨),主要高压中心在90ºE以西,维持时间在5天以上;带状型过程(少雨),在50~140ºE之间有几个强度相当的高压中心,维持时间较短,属前两型的过渡型。

当南亚高压为东部型时,500百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西伸北跳,588线控制在长江中下游,长江流域少雨,而西北、东北地区一带多雨。

当南亚高压为西部型时,500百帕588线偏东偏南,雨带多在长江流域。

18.南亚高压对我国和亚洲天气的影响:1)南亚高压脊线的位臵和变动与我国主要雨带的位臵和季节性变化有密切关系。

从春到夏,有四次北跳。

5月16日前后,跳过20°N;第二次6月5~10日,跨过25°N,长江流域进入梅雨;第三次6、7月之交,由28°N推进到31°N;第四次在7月10~15日,跳到33°N以北,梅雨结束,进入伏旱。

若初夏时南亚高压脊线比常年偏北,提早跳到25~30ºN之间,江淮流域可能提前入梅,造成梅雨偏多。

如果盛夏时南亚高压脊线比常年偏南,而稳定在25~30ºN之间,则会使出梅日期推迟,也会形成梅雨偏多,甚至形成水涝。

可见,100Hpa等压面南亚高压脊线的变动对我国东部主要雨带的变动具有预报指示意义。

2)南亚高压主要中心的位臵和东西振荡与我国主要雨带中的中期变化也有密切的关系。

东部型(少雨)、西部型(多雨)、带状型(少雨)。

3)南亚高压进入高原到退出高原之间的时期,刚好是高原的雨季。

4)与日本夏季天气也有密切联系。

5)和印度季风槽的活动也有密切关系。

19. 赤道幅合带:又称热带辐合带、赤道锋,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也是热带地区主要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有时甚至可以环绕地球一圈。

分为两种类型:无风带,是东西风的过渡带;信风带,是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汇合带。

20.什么是赤道辐合带?它分为哪两类?如何随季节变化?它的生成机制是什么?答:赤道辐合带又称热带辐合带、赤道锋,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也是热带地区主要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有时甚至可以环绕地球一圈。

它的移动、变化及强弱对热带地区的长、中、短期天气变化影响极大。

赤道辐合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无风带,在辐合带中,地面基本静风,辐合带正处于东风带和西风带之间,是东、西风的过渡带。

另一种是信风带,它是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交汇成一条渐近线形式的气流汇合、气压最低的地带,这种情况在辐合带中吹东风。

ITCZ的位臵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南北移动,有所落后。

太阳直射点分别在12月22日和6月22日前后达到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而热带辐合带则分别在3月初和9月初到达它的最南和最北位臵。

热带辐合带位臵的南北移动并不是关于赤道对称的,它最南一般只能到5ºS,最北却可达到15ºN附近。

ITCZ的形成机制(1)海温的作用,ITCZ位臵几乎就在赤道地区海温最大轴线上,它总是移向海温较高的区域。

(2)CISK(第二类条件不稳定)机制,与热带气旋发生发展一样,当低层辐合带南侧西南风大,形成辐合和气旋性涡旋时,在边界层摩擦辐合的作用下,出现上升运动,凝结潜热释放,加强了低层的辐合,可使对流云系进一步发展,如此反复作用而形成辐合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