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临床心电图的当前观点
预激综合征临床心电图诊断有关问题
华心律失常杂志 ,1998 ,2 (2) :108 - 110. 2 刘仁光 ,徐兆龙 1 预激综合征引起 QRS 波群终末粗钝一例. 中国
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 ,2000 ,14 (1) :72 3 Lan EW , Ng GA , Griffit h MJ . A new ECG sigl of an acessory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3 年 2 月第 12 卷第 1 期
·45 ·
为右室肥大) ;QRS 终末向量同样因受旁路下传的影 响会发生改变 ,多年来一直被忽视 ,近年来方引起关 注[1~3] (见图 3) ,甚至可成为诊断主要线索 (见图 4) 。
1. 4 PJ 间期 因旁路传导只能较正路提早除极
心室 (引起 QRS 时间增加) ,而不能延迟心室除极结 束时间 ,所以虽 QRS 时间延长 ,但 PJ 间期正常 。如 伴有 PJ 间期延长提示伴有正路 (房室或束支) 传导 阻滞 (见图 5) 。
图 2 潜在性预激综合征 (男性 ,74 岁 ,SV T 病史 30 年) 用 S2 反扫中 S2R 间期固定 ,诱现δ波
图 3 典型预激综合征影响终末向量 A 图 :示 A 型预激综合征 ,但 V1 终末出现 R′波 , Ⅲ、aVL 终末粗钝 B 图 :用心房调搏消除预激波后终 末全变正常
房室旁路 (旁路) 。其心电图改变机制是激动通过旁 路预先激动心室 ;其心动过速主要为房室折返性心 动过速 (AVR T) 。近年来随着导管射频消融的临床 应用 ,使 95 %的 AVR T 可获根治 ,如何提高术前诊 断水平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问题 。现就心电图有典型 预激表现 ( PR 间期缩短 、有预激波) 和无典型预激表 现及并有其它异常心电图改变时有关诊断问题讨论 如下 。
浅谈预激综合征
浅谈预激综合征作者:贺耀宗来源:《家庭医学》2010年第09期所谓预激综合征,就是部分心室肌先于正常提前激动,形成一个有特征的预激波。
这部分激动不是沿正常传导径路下传,而是沿一条附加径路(旁路)下传到心室。
属于先天性异常,大多无器质性心脏病,但可伴随后天性或先天性心脏病,男性较女性多。
本病多无自觉症状,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意外死亡者。
尤其是合并房颤者,易诱发心源性猝死。
心电图:诊断的基本手段房室旁路具有前传功能,心电图可表现出典型预激图形,这就是显性预激。
如同时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则称为经典的预激综合征,占预激综合征的大部分。
如不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则只能称为心室预激。
如旁路前传间歇出现,预激图形时隐时现,则称为间歇性预激。
此外,还有仅PR间期缩短而无预激波的LGL综合征及变异型预激综合征多种。
典型的预激综合征患者心电图特征明显,一般按预激波的除极方向将预激综合征分为三型:一型(A型),右胸导联上出现主要为正向的QRS波,易和右心室肥大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相混淆;二型(B型),右胸导联上出现主要为负向的QRS波群,易于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相混淆;中间型,预激波的除极方向介于一二型之间。
预激综合征图形变异较多,给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临床具有重要性约70%~80%的预激综合征患者常反复发生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预激波常常消失,给诊断带来困难。
应特别注意和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以免发生意外。
鉴别的要点是: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者常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而且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发作前心电图上有预激波,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可使心动过速突然终止。
当伴有房颤时,易被误诊为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两者治疗和预后显然不同。
若伴快速型房颤,常被误诊为房颤伴柬支传导阻滞。
此种误诊具有严重的预后意义,如单用洋地黄类药,不仅不能控制心室率,相反会使心室率更快,最后使患者死于室颤。
作者建议,预激综合征患者就医时一定先告知医师,医师也要考虑到此种可能,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
39% 的病 例 可发 生 心 房 扑 动 与 心房 颤动 ,偶 Ⅱ丁诱 发 心 室 颤 动 。频 梗塞 ,又可夸大心肌梗塞波形 ,此 时又可掩盖高侧壁心肌梗塞。本
率过 于快 速 的 心 动 过 速 ,可 导 致 充 血 性 心 力 衰 竭 、低 ff[【压 甚 至 例患者射频消融旁道 以后 ,旁 道被 阻断 ,预激消失 ,Ⅱ、Ⅲ、aVF导联
于存在着异常房室 间加速纤维 (旁 道)所造成 的。异常通道有 j 心房波经 James束达到房室结 下部或希 氏束 ,绕过房室结 ,故 P—
种 :(1)房室旁道(Kent柬 ,肯特 氏束 );(2)房结旁道 (Jame束 ,詹 R间期缩短 ,随后激动经 由正常房室 传导系统 到达心室 ,故不产
房室结传下来 的激动到达之前 ,预先发 生了激动 ,而其余 部分心 改 变 。
室肌仍由房室结传下的激动所 除极 。心电图上 QRS波 群发生 的 4 病 例 分 析
早 ,故 P—R间 期 短 ,而 全 部 心 肌 结 束 除 极 的 时 间 仍 与 正 常 相 同
患 者 ,男 ,69岁 。反 复发 作 心动 过 速 30余 年 。临 床诊 断 :预 激
效果等资料 ,提出推 测旁道 位
1 — 176.
置的方法 ,可以确定 1O个旁道定位 点 一有前 间隔旁 、有前壁 、右 [2]卢喜烈 ,帅莉 ,李乐燕 ,等.12导联 同步心 电图 图谱.北京 :科
侧壁 、右后 壁 、右后 间隔旁 、左 后间隔旁 、左后擘 、左侧壁 、左前壁 、
射频消蚀术 (RFCA)治 疗预 激综合 征是 近来年用 于II缶床 治 疗难治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新方法 ,具有安全 、有效等优点 。方法 :
门 ,故 P—R间期缩短 ,出现典型预激波 ,QRS波群 时间增宽 。分 用大头导管 电极将射频电流输入到旁道所在部位 ,使旁道发生热 为 三 型 。A型 :V,~V 主 波 均 向 上 。B型 :V ~V 主 波 向 下 ,V 凝而失 去传 导 功 能 ,达 到 根 治旁 道 参 与折 返 传 导 的快 速 心律
《预激综合征基层诊疗指南》要点
《预激综合征基层诊疗指南》要点预激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传导系统异常,主要表现为心电图上的预激现象。
《预激综合征基层诊疗指南》旨在指导基层医生如何识别、诊断和治疗预激综合征患者,以下是指南的要点。
1.预激综合征的诊断预激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表现。
正常情况下,心脏传导通过房室结进入心室,形成P-R间期。
而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上会出现delta波,即心室正相传导延迟,表现为QRS波群的R波前出现直上斜坡。
必要时可以结合Holter监测、负荷试验和电生理检查来辅助诊断。
2.预激综合征的分类预激综合征可以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预激综合征。
一度预激综合征患者仅有delta波,二度预激综合征则伴有房室传导障碍,表现为delta波在部分QRS波群上出现。
三度预激综合征则是房室交界区完全阻滞。
3.预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预激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可能会出现快速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和室上性心动过速。
还可以出现短暂晕厥、心绞痛和心衰等症状。
4.预激综合征的治疗治疗预激综合征的目的是预防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猝死。
对于无症状和稳定的预激综合征患者,一般不需要进行主动干预。
对于有症状或患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射频消融和手术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射频消融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术使房室旁路不再传导。
5.预激综合征的并发症和预后预激综合征患者可能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增加了猝死的风险。
预激综合征的预后取决于是否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并发症,并且与心室恶性心律失常的证据无关。
6.预激综合征的随访和管理治疗后的预激综合征患者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心电图监测,以评估疗效并发现复发或新发的心律失常。
并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症状加重、晕厥、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以上就是《预激综合征基层诊疗指南》的要点。
早期识别和治疗预激综合征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通过诊断和治疗的指导,基层医生可以更好地管理这一疾病,并降低患者的风险。
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分析
Vo I . 3 5 No . 2
波) , 有 助 于 心 电 图 的 诊 断 。文 献 上 有 较 多 报 道 患 有 预激 综合 征 的患 者 常 表 现 为 正 常心 电 图 , 这 种 病 例 称 为隐 匿型 预激综 合 征 。 预 激综 合 征是 以异 常 的房 室 传导使 心 房激 动提
5 0例 患 者 均 为 门 诊病 例 , 其 中男 2 8例 , 女2 2 例; 年龄 l 8— 5 0岁 , 平均 3 4岁 。
1 . 2 仪 器及 方法
任何年龄经体检心电图或发作 P S V T被发现 , 以男
性居 多 , 其发 生率平 均为 1 . 5 % o , 绝 大多数 ( 7 0~ 8 0 %) 无 器质 性 心 脏 病 , 少数 ( 2 0— 3 0 %) 与器 质 性 心脏病 合 并 存 在 。其 Q R S起 始 部 有 预 激 波 ( d e l t a
【 关键词 】 预激综合征 ; 心电图分 析 ; 诊断
中图分类号 : R 5 4 0 . 4 1 文献标识码 : B
预激 综 合 征 是 指 在 正 常 的房 室 结 传 导 途 径 之
外, 沿房室 环周 围还 存 在 附加 的房 室传 导束 ( 旁
路) 。预激 综合 征 有 以 下 几 种类 型 : ( 1 ) WP W 综 合
改变 ; ( 2 ) L G L综合 征 , 又称短 P R综 合 征 , 心 电图表 现为 P R间期 < 0 . 1 2 s , 但Q R S起 始部无 预激 波 ; ( 2 ) M a h a i m 型预激 综合 征 , 心 电 图表 现 为 P R间 期 / >0 . 1 2 s , Q R S起始部 有 预激波 。 在临 床 上有 7 0~8 0 % 的预 激 综 合 征 患 者 无 心 脏病变, 其 主要危 害 是 常 可 引发 房 室 折返 性 心 动 过 速, 如合并 心房 颤动 , 还可 引 起快 速 的心 室 率 , 甚 至 发生 室颤 , 属一 种 严 重 心律 失 常类 型 。鉴 于 以下 原 因: ( i ) 由于 Q R S图形 的改 变类 似束支 传导 阻滞 、 心 室肥 厚 、 心 肌梗 塞 ; ( 2 ) 可 以掩 盖 实 际上 存 在 的心 肌 梗塞、 心 室肥 厚 、 束支传导阻滞的图形; ( 3 ) 往 往 提
关于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的分析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75378投稿邮箱:sjzxyx22@0 引言预激综合征的临床发病率约为1.5‰,好发于男性,属不常见的临床异常心电图,70%~80%无器质性心脏病,约20%~30%合并器质性心脏病[1]。
预激综合征包括LGL 综合征、WPW 综合征与Mahaim 综合征等类型。
给予预激综合征患者心电图检查,可为临床鉴别与诊断提供参考,本研究探讨了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预激综合征患者50例,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4.2±2.3)岁。
1.2 方法患者心电图检查均采用MAC1200心电图机(GE 公司生产研发),行常规同步12导联心电图扫描。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均用百分率(%)形式表示。
2 结果2.1 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表现本研究纳入的5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中,心电图表现分为以下几种:(1)出现Delta 波,T 波方向、ST 段波方向,与QRS 主波方向完全相反;(2)未出现Delta 波,QRS 时限正常,且PR 间期在0.12s 范围内,在诊断中,应注意与正常心电图的区分与鉴别;(3)出现Delta 波,各个心前导联QRS 波群,都是以正向波为主,且V1属于RS 型或R 型,与右心室肥大图形非常类似;(4)出现Dalta 波,V1~V2,或者avF、II 及III 导联上呈现rS/QS 型,与下壁心梗、前间壁,以及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像相类似。
由上述分析可知,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各不相同,且常常伴有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比如房颤、房扑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如果合并上性心动过速,则易误诊为室性心动过速、心肌梗塞与束支传导阻滞。
【干货】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
【干货】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是指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部。
可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和心电图特征性表现来诊断。
那么,这类患者心电图有何表现?1.心电图特点①PR间期<0.12 s;②QRS时限>0.10 s;③QRS波的起始部分模糊、粗钝,形成预激波(δ波);④PJ间期正常;⑤继发性ST-T段改变。
如果具有以上心电图特点,同时又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称为经典的WPW综合征,如果只有预激心电图而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则称心室预激。
经典的WPW综合征心电图男性患者,16岁,阵发性心悸3年,心电图如图1所示。
图1图像解析:Ⅰ、Ⅱ、V4~V6导联可见QRS波初始部分粗钝(δ波直立),PR间期<0.12 s,ST-T段呈继发性改变,符合经典心室预激波。
另外,aVF导联δ波呈等电位线,电生理标测和射频消融证实为右侧游离壁旁路。
诊断:窦性心律,心室预激波(右侧旁路)。
2.分型①A型:预激波在所有胸前导联中均为正向;②B型:V1~V3导联的预激波为负向或正向,QRS波以S波为主,V4~V6导联的预激波和QRS波均为正向;③C型:V6导联的QRS波出现深Q波或QS波。
A型WPW综合征心电图男性患者,37岁。
既往有心动过速病史,临床其他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如图2所示。
图2图像解析:窦性心律,PR间期0.08 s,QRS宽0.14 s、初始部有预激波,胸导联V1~V4导联预激波及QRS主波均向上,A型WPW综合征。
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证实为左心室侧壁旁路。
B型WPW综合征心电图女性患者,36岁,既往有心动过速病史,心电图检查如图3所示。
图3图像解析:窦性心律,PR间期0.10 s,QRS宽达0.16 s,初始部可见预激波,V1~V3导联QRS主波向下,V4~V6导联预激波及QRS主波向上,PJ间期0.26 s,ST-T段继发性改变,B型WPW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
诊断标准
存在预激波
在心电图上可见到预激波,这是诊断预激综合征的必要条件。
排除其他原因
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心电图异常的原因,如心肌缺血、心肌炎等。
症状与心电图表现相符
患者的症状应与心电图表现相符,如心动过速等。
评估方法
心电图特征分析
对心电图的特征进行分析,如预 激波的形态、大小等,有助于评
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预激综合征的分类
A型预激综合征
异常电信号传导主要位于左心室,心 电图表现为V1导联预激波为负向。
B型预激综合征
异常电信号传导主要位于右心室,心 电图表现为V1导联预激波为正向。
预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
解剖学异常
部分患者存在心脏解剖学异常, 如心脏肥大或心脏纤维化等,导 致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信号传导
05
预激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典型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表现
总结词
具有典型特征,容易识别
详细描述
P波正常,QRS波群增宽且畸形,ST段与T波无异常表现。
案例二:变异型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表现
总结词
形态多变,需仔细鉴别
详细描述
P波异常,QRS波群畸形且时间延长,ST段与T波可出现异常。
案例三:预激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症状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如心悸、胸闷 等,进行评估,了解病情对生活
的影响程度。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 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是
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04
预激综合征的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预激综合征的常见治疗方式之一,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 通道来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常见的药物包括利多 卡因、胺碘酮等。
[医学]预激综合症并快速性心律失常 的电生理与心电图特征
(一)典型WPW综合征
图1 窦性心律时的房室旁路传导示意图
(一)典型WPW综合征
心室预激伴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 史称为WPW综合征。
因此, WPW综合征是一种房室间传导加快 的综合症。
(一)典型WPW综合征
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0.1 ~3.9‰,每年 新发生病例约为0.04‰。
(一)典型WPW综合征
(四)、分型:按δ波方向分型 A型:V1~V6导联δ波向上; B型:V1、V2 或V3导联δ波向下,
V4~V6导联δ波向上; C型: V1、V2或V3导联δ波向上,
V4~V6导联δ波向下。
(一)典型WPW综合征
图2 WPW –A型
(一)典型WPW综合征
图3 WPW –B型
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Ebstein畸形者并发WPW的较,可达
10%。
(一)典型WPW综合征
(一)预激旁路的形成: 胚胎早期 房室心肌相连。 胚胎发育期 心内膜垫和房室结组织形成中央
纤维体和房室环,替代了房﹑室间心肌相连。 发育过程中 会遗留一些散在心肌相连,这些
遗留的相联心肌凋亡。如果没有凋亡,则形成异 常房室旁路。
(一)典型WPW综合征
3、超短不应期:一般认为房室旁路前传 有效不应期<280ms即为旁路超短不应期, 如不应期<270ms时,在心房颤动时容易产 生快心室率反应,甚至可恶化为心室颤动而 危及生命。
(二)LGL综合征
(一)心电图特征: P-R<0.12〞 QRS正常(BBB、IVCD例外) 无δ波
(二) LGL综合征
目前对LGL综合征的认识仍有分歧。对于 Jame’s纤维是否真的存在,目前尚有争论。
(二) LGL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显性旁路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诊断课件PPT
动态观察
预激波在不同时间可能会有变化,因 此需要多次检查并动态观察心电图变 化。
04
预激综合征显性旁路的体表心电图特
征
典型心电图特征
胸导联QRS波群起始 部分粗钝,呈现预激 波。
心室预激波形态多变 ,可呈左束支阻滞型 、右束支阻滞型或不 定型。
继发性ST-T改变, ST段呈下斜型压低, T波呈负正双向或倒 置。
预激综合征的危害
01
02
03
猝死风险
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室性 心动过速、室颤等严重心 律失常的风险较高,可能 导致猝死。
心功能不全
长期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 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
影响生活质量
心悸、胸闷等症状可严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体表心电图在预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
用
体表心电图的基本原理
01
体表心电图是通过在人体表面放 置电极,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波形 图。
不典型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表现不典型,仅在V1导联可见 预激波。
仅在运动或药物试验时出现预激波。
仅在胸导联或肢体导联部分出现预激 波。
心电图特征的鉴别诊断
与束支阻滞鉴别
束支阻滞的预激波较细,且多在V5导联或更晚的导联出现。
与室性早搏鉴别
室性早搏的QRS波群畸形,且无预激波。
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鉴别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QRS波群形态正常,且无预激波。
02
体表心电图能够反映心脏的电生 理变化,对于心律失常、心肌缺 血、心肌梗死等疾病的诊断具有 重要意义。
体表心电图在预激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预激综合征的主要 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心电图上的预激 波和预激波形态的变化,可以判断是 否存在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通用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预激综合征概述 • 心电图表现与特征 • 预激综合征的治疗与干预 • 预激综合征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 预激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预激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心律失常,其特征在于心房和心室 之间的电信号传导异常。根据异常传导通路的解剖学 特点,预激综合征可分为A型和B型。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总结词:预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心动过速、心悸、胸闷等。
心电图是诊断预激综合征的主要手段。
• 详细描述:预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异常电信号传导通路的解剖学特点和心脏节律异常的程度 有关。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心动过速、心悸、胸闷、头晕等。在出现这些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预激综合征的主要手段,通过心电图可以观察到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信号传导异常,从而确诊预激综合征 。对于疑似患有预激综合征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要求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根据心电图的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
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服用药物,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同时,药物治疗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头痛、恶心、呕吐等,需要密 切关注。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也是预激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主要包括 导管消融和心脏起搏器植入等。导管消融是通过导管插入心 脏,对异常电信号进行消融,以根治心动过速。心脏起搏器 植入则是通过植入起搏器来控制心脏的节律。
日常护理与注意事项
关注症状
留意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 及时就医。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剧烈运动和竞技活动,以免诱 发心律失常。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 酒。
2021年预激综合征心电图 少见表现与诊断思路(全文)
2021年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少见表现与诊断思路(全文)主要内容一、预激综合征概述定义;预激综合征(WPW)以是一种异常房室传导途径(Atrioventricular accessary pathway)为病理基础,以异常心电生理表现和/或并发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2. WPW的心电图特征:P-Rinterval<120ms Normal P wave vector(to exclude junctional rhythm)Presence of a delta wave QRS duration>100ms3.心电图改变的机制:除正常房室结径路( 正路) 外,还存有附加房室旁路(旁路),激动通过旁路预先激动心室而产生δ波及预激性心电图改变。
4.WPW所致各种心律失常举例:A型WPW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AVRT)WPW-Af二、临床心电图特征1.P-R间期:代表快的一条径路下传心室的时间;P-R间期缩短:示旁路下传心室快于正路,可掩盖正路的AVB;P-R缩短程度:下传心室时间=房内传导时间+旁路传导时间;P-R间期不短:不能排除旁路前传。
2. δ波的认识:机制:δ波是激动通过旁路预先传入心室,引起心室肌提早缓慢除极的表现。
大小:取决于旁路与正路下传心室的时差,当旁路下传慢于正路时无δ波,无δ波并不代表旁路没有前传。
意义:旁路下传快于正路:可掩盖和酷似心肌梗塞3.对QRS波群影响:不仅影响初始向量,并且影响最大向量和终末向量。
终末向量改变的意义:在预激波不明显时观察终末向量改变可能成为旁路前传的重要线索(不完全隐性预激)。
4.对PJ间期的影响:PJ间期不延长:QRS增宽,但不延迟心室除极结束时间。
PJ间期延长:示正路传导阻滞,如房室阻滞、束支阻滞。
5.继发性ST-T改变的特点:①方向:与δ向量相反;②程度:与δ波大小呈正相;③形态:ST段呈水平型下移,T波倒置非对称。
预激综合征考点总结
预激综合征考点总结1.病因:患者有由胚胎发育时遗留下来的一种具有前传功能的房室旁路,同时与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心室构成折返环路。
2.临床表现:预激综合征本身无症状,80%预激病人有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5%~30%有心房颤动,5%有心房扑动。
3.心电图表现:典型预激表现为窦性搏动的PR间期<0.12秒,某些导联的QRS波时限>0.12秒,QRS波起始部粗钝(称delta波),ST段有继发改变,T波与主波相反。
4.治疗(1)药物治疗:预激伴发正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参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案,但洋地黄类不宜使用。
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时禁用利多卡因和维拉帕米,因可能导致心室率加快,甚至诱发心室颤动。
(2)射频消融:可根治,应尽早采用。
(3)外科手术:亦可根治,但现几乎已被射频消融术取代。
男,25岁。
突发心悸2小时来诊。
查体:心率200次/分,律齐。
心电图显示:可见逆行P波,QRS波群宽大畸形。
有“预激综合征”病史。
治疗应选择A.静脉推注西地兰B.静脉推注维拉帕米C.静脉推注普罗帕酮D.按摩颈动脉窦E.Valsalva动作『正确答案』C关于预激综合征的治疗,不正确的是A.伴正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者,首选腺苷B.曾经发作过房颤者严禁单独使用洋地黄C.伴有房扑者立即行电复律D.伴有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者首选为维拉帕米E.无症状可无需治疗『正确答案』D下列哪种心律失常容易发生阿斯发作A.窦性心动过缓B.窦房传导阻滞C.窦性停搏D.右束支传导阻滞E.左束支传导阻滞『正确答案』C女性,35岁。
间断性胸闷不适2年,时有黑蒙现象,近1周黑蒙发作次数增多,伴晕厥一次来诊,休息时心电图正常,为进一步明确晕厥的原因,首选下列哪项检查A.心脏电生理检查B.HolterC.脑电图D.脑CTE.超声心动图『正确答案』B男性,45岁。
健康体检时发现心率41次/分,律齐,为了初步判断属于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应在嘱患者进行下列哪项动作后再测心率A.休息30minB.短时间快速蹲立运动C.深吸气D.深呼气E.Valsalva动作『正确答案』B心律失常治疗总结1.不严重房早、室早。
预激综合征患者心脏电生理分析
预激综合征患者心脏电生理分析
魏大愚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1989(010)006
【摘要】我们采用无创伤性经食道左房刺激法对9例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电生理分析.其中平静心电图出现Δ波6例,隐匿性预激3例.9例均测到旁路不应期为590~250mS(348±104mS),6例测到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为350~
180mS(265±57mS).诱发出顺向折返型心动过速3例,其旁路不应期均长于房室结不应期;逆向折返型心动过速1例,其旁路不应期短于房室结不应期.我们认为折返方向与不应期有关.本文证明经食道左心房调搏可发现预激综合征的大部分临床电生理现象,尤其对部分隐匿性预激综合征有重要诊断价值.它也是终止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一个有效方法.
【总页数】4页(P342-345)
【作者】魏大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70.4
【相关文献】
1.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后预激波情况分析 [J], 路永平;于阿信;陈腾;宋歌;周云洁;于东贤
2.儿童及青年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分析 [J], 钱炜春;张丰富;丁竞竞;贾海波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脏电生理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J], 谷震;孙玉清
4.预激综合征的心脏电生理30例临床分析 [J], 朱华江
5.20例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分析 [J], 王萱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激综合征:临床心电图的当前观点
365医学网2014-04-02发表评论分享
作者:刘仁光张英杰(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极易误认和掩盖心肌梗死、束支阻滞和心室肥大,临床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和猝死的潜在危险,多年来一直倍受临床关注。
近年随导管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不仅使心动过速获得根治,同时对预激综合征的临床心电图表现:PR间期、δ波、对QRS终末向量和PJ间期的影响、ST-T改变和临床心动过速等方面都有了进步认识。
这些新认识有助预激综合征复杂心电图分析和临床处理。
1.PR间期缩短的认识
预激综合征房室间有两条传导路径(正路和旁路),PR间期是代表快的一条径路下传心室的时间。
(1)PR间期缩短(<0.12s)
是旁路下传心室快于正路的表现;此时PR间期代表经旁路下传心室的时间,包括从起搏点到旁路的房内传导时间与旁路下传心室时间之和。
在心电图分析中应注意下列两点:①当旁路距起搏点较近时(如靠近旁路的房性异位心搏),房内传导时间明显缩短,可使δ波重叠在P波上,PR间期缩短至难以分辨和测量,此时极易将房性早搏误认为室性早搏(见图1)。
②正路如有房室传导阻滞将被旁路传导掩盖(不能依PR间期和P与QRS的关系做诊断,见图2)。
对预做射频消融的患者,术前明确正路房室阻滞尤为重要。
图1 房性早搏δ波重在P`波上使PR间期无法测量,易误认为室早
图2 预激综合征掩盖一度房室阻滞(在预激间歇时示PR延长) (2)PR间期不缩短(甚或延长)
不能排除预激综合征,如隐匿性、潜在性、不完全潜在性预激综合征;少数显性预激旁路下传心室时间>0.12s,PR间期不短有δ波,此时易误诊为心肌梗死。
2.对δ波的认识
δ波是激动通过旁路较正路预先传入心室,引起部分心室肌提早缓慢除极的表现。
①δ波的大小(时间):取决于旁路与正路下传心室的时差。
差值小δ波不明显,无δ波不能排除旁路前传预激心室,如不完全潜在性预激综合征(见下文)。
②δ波的结束:代表正路传入心室的开始,并不代表旁路预激心室的结束(见图3,此时旁路继续缓慢除极心室被正路快速除极心室掩盖)。
图3 显性预激综合征机制示意图
A.旁路预激心室形成δ波;
B.正路下传心室开始快速除极,δ波结束(旁路继续预激心室被掩盖);
C.旁、正两路共同除极心室结束形成单源性心室融合波(在形成δ波的同时影响波形和终末向量)。
3.对最大向量和终末向量的影响
(1)影响最大向量和终末向量
近年研究表明典型预激综合征的QRS波群是经旁路和正路下传心室形成的单源性心室融合波。
显性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心室不仅影响初始向量(形成δ波),并且影响最大向量和终末向量。
临床早已注意到预激综合征可产生酷似心室肥大样心电图改变,但预激综合征对终末向量的影响直到近年才被临床关注。
1999年Lau等曾报道3例预激综合征终末向量改变的病例,并提出V1呈rSr′有助左(后、侧)旁路的诊断。
2004年我们对照分析129例显性预激综合征消融旁路术前、术后心电图,观察到129例均有终末向量改变,且终末向量改变与预激向量和旁路的位置有关。
在预激波不明显时观察终末向量改变可能成为旁路前传的重要线索。
(2)以终末向量改变为主要表现的预激综合征
当旁路下传心室时间等于或略慢于正路时,仍能使旁路连接部位心室肌预先除极(与正常比),形成心室融合波。
此时,PR间期正常,无δ波,终末向量和波形改变(通过与心动过速对照)成为旁路预激心室主要表现,我们暂称之为不完全潜在性预激综合征(见图4)。
诊断:①窦性心律无典型预激心电图表现,但QRS终末向量与AVRT发作时不同(排
除差异传导);②抑制正路(如用ATP)或做心房调搏诱现δ波,或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靶点V波与体表QRS(无δ波)最早起点接近同时出现有助明确诊断。
图4 不完全潜在性预激综合征机制示意图
A.正路下传略快于旁路(PR间期正常,无δ波);
B.旁路传入心室使连接点处心室提早除极;
C.正、旁两路共同除极心室结束,形成单源心室融合波(以终末向量和波形改变为主要表现)。
随着“不完全潜在性预激综合征”的明确,依旁路的前传功能和心电图表现可将预激综合征分为4种类型,详见表1。
使我们进步认识到:δ波是旁路前传心室快于正路的表现,QRS 终末向量改变是旁路前传心室的标志。
表1 四型预激旁路前传功能和心电图表现
4.对PJ间期的影响
(1)不延长PJ间期且可能缩短PJ间期
预激综合征QRS增宽是旁路提早除极心室所致,但不延长心室除极结束时间(不延长PJ间期),PJ间期延长已公认是束支阻滞与预激综合征的鉴别要点。
我们近年研究进步证实预激综合征不仅不延长PJ间期,且可能缩短PJ间期(旁路使正路最后除极部位心室肌提早除极时)。
特别是当并旁路同侧束支阻滞时,不仅可掩盖束支阻滞的波形,同时可使BBB延长的PJ间期缩短到正常范围。
提示预激综合征PJ间期正常虽有助与束支阻滞鉴
别,但不能排除合并束支阻滞(当AVRT呈旁路同侧束支阻滞,尤其是<150bpm时,应警惕并束支阻滞)。
(2)PJ间期延长的临床意义
预激综合征PJ间期延长是正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常见于预激并正路一度、三度房室阻滞或束支阻滞,三者鉴别,详见表2。
表2 预激综合征PJ间期延长的鉴别
5.对ST-T改变的认识
预激综合征继发ST-T改变可掩盖、酷似心肌缺血,预激综合征并心肌缺血/梗死是心电图诊断的难点。
近年对预激综合征继发ST-T改变的特点、合并原发ST-T改变的表现和消融后电张调整性T波均有进步认识。
(1)继发ST-T改变的特点
①方向与δ向量相反;
②改变程度与δ波大小呈正相关;
③形态:ST段改变呈非水平型,T波倒置呈非对称样。
(2)合并原发性ST-T改变
①δ波明显时出现与δ波同向ST-T改变;
②ST段变成水平型或T波呈对称样改变;
③在δ波无明显变化而随临床症状出现ST-T动态变化,均提示并有原发性ST-T改变。
伴随症状新出现的原发ST-T改变,提示急性心肌缺血;伴有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并急性心肌梗死;如无临床症状和动态变化的与δ波同向ST-T改变,亦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影响(早期复极综合征:主要在胸前V2到V5及下壁导联上出现凹面向上的ST段抬高,伴高T波,R波降支有挫折或J波,上述改变运动后可消失)。
(3)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
在间歇性预激或消融旁路QRS恢复正常后,由于电张调整作用可一过性出现T波对称倒置,易误诊为心肌损害。
其特点:倒置T波出现在预激时以负向波为主的导联,且仅在QRS恢复正常后一过性出现。
6.对临床心动过速的认识
心动过速反复发作是预激综合征患者求医和治疗的主要目的。
心动过速常见是AVRT 和Af、AF,掌握心电图表现诊断多无困难。
但对“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和“无心动过速的患者”是否需要处理?近年提出“预激性心动过速”和“无症状性预激综合征”新概念。
(1)预激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并SVT的特殊临床意义在于旁路前传心室:
①旁路前传QRS宽大畸形易误认为VT;
②Af时易引起极快心室反应易诱发室颤;
③药物治疗必需选用抑制旁路的药物。
为此近年来提出“预激性心动过速”新概念,特指预激综合征伴经旁路前传心室的心动过速,包括窦性、房性、房室折返、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扑、房颤等。
并按室律是否规整分为室律规整的预激性心动过速(如逆向性AVRT、多旁路AVRT、AVNRT伴旁路前传、AT、AF1:1或2:1下传)和室律不规整的预激性心动过速(房颤和传导比例不定的房扑)。
(2)无症状性预激综合征
是指心电图有典型预激表现,而临床无心动过速症状的患者。
因无临床症状,过去只称为预激样心电图改变,认为无需处理。
近年对年轻无症状患者随访发现:1/3患者可出现心悸、SVT,严重者可以房颤-室颤(猝死)为首发表现。
2012年“专家共识”认为对年轻无症状预激综合征患者应进行危险分层决定处理意见。
①对ECG(DCG)记录到间歇预激、或运动试验能消除δ波者风险低,应定期随访(出现症状、晕厥按有症状处理)。
②对无创检查不能消除δ波者,应做电生理评估。
如诱发Af,SPERRI≤250ms,猝死风险高,应考虑消融治疗;SPERRI>250ms,猝死风险低,宜结合消融并发症风险、心脏病情况和预激对心功能的影响综合分析决定选择消融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
首个年轻预激综合征患者治疗专家共识发布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电图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