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合集下载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
治的 l 5 例 预激 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患者 ,记录所有患者发作时 的 l 2 通道心 电图,观察 分析 其心室率、f 波、Q R S 波群时间及形态 、R — R间距的规 律 。结果 :所有 1 5 例 患者的心室率 均超过 1 6 0 次/ m i i f ,平均 1 7 6 次/ a r i n 。心室率 1 6 0 - 1 7 6 次/ a r i n 者5 例 ,心室率 1 7 6 — 2 3 0 次/ a r i n 者1 0 例 ;心室 率小 于 1 7 6 次/ m i n 的患者在 Ⅱ 及v 导联 的 R — R间距长时可 见 f 波; Q R S 波群时 间以 0 . 1 2 ~ 0 . 2 0 s 最多为 9 例; Q R s 波群 的形 态多样 ,以部分导联 的 见 t e l t a 波为 主; R — R间距绝对 不规则 ,时间在 O . 2 0 0 . 6 6 s 。结论 :预激综合征并发颤动心 电图特征为心室率较快 ,心室率慢且 R — R间距长时 Ⅱ及 v 导联 的时可见 f 波; Q R S 波群的形 态多样 ,部分导联可见 d e l t a 波; R — R间距绝对不规则 。 【 关键词 】 预激综合征 ; 心房颤动 ; 心电图特征
医技与临床 Yi j i y u l i n c h u a n g 《 中 外医 学 研 究》 第1 1 卷第1 9 期( 总 第2 0 7 期) 2 0 1 3 年7 月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 的心 电图特征
孙 霖 霞①
【 摘 要 】 目的 : 探讨并 发有 心房颤动的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特征 ,以指导临床鉴别诊 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 医院 2 0 0 8 — 2 0 1 2 年收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

颤最有 效的方 法,其 手术成 功率 已达 9 %以上 。虽然这 5
21 房室旁 道前 传优 势型 主要 见于 房室 旁道前 传能 .
力 强的显 性预激 综合征病人 。心室率 快而不规则 ,常达 2 0b m 以上 , R 0 p Q S波群 宽大畸形, 时限常达 01 ~01 . 4 . 6
第 8卷第 2 2期 ・ 第 1 2期 总 0 21 0 0年 1 1月 ・下 半 月 刊
◎ CE DO I 远教 I? UF q CC E AH M T育 O 程f D IP O ̄ H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
李 兵 铁 岭 市妇婴 医院 ( 10 0) 12 0
关键 词 :预激 综合 征 :心房 颤动 ;心 电图 ;治疗
道和 A N— P V H S下传 的激动控制) 正常 QR 和 S波 群( 心室 激 动顺序 由 A N. P V H S下传 的激动控制) 。根据房室旁道
和 A N H S 的前传功能强弱,心 电图表现有三种主要 V —P
类 型。
33 根 治预 激 房颤 .

射频 消融 房室 旁道是 根治预 激房
激 性 QR S波 群( 心室激动顺序完全 由房室旁道下传 的激
32 预 防房颤 复发 以往 预防 预激房 颤复 发的主 要治 .
疗 措 施是 口服抗 心 律 失常药 物 治疗 。胺碘 酮 、索他 洛 尔 、奎 尼 丁和普 罗 帕酮 等药 物长 期 口服均 有一 定 的预
防作用 。
动控制) 、部分预激性 Q S波群( R 心室激动顺序 由房室 旁
3 治疗
3 控制心室率或( 恢复窦性心律 . 1 和)
预激房颤的急
诊 治疗 主 要选用 抗 心律 失常 药物 抑制 房 室旁道 传 导 以 有效减 慢 或控 制心 室率 以及 部 分或 完全 恢复 心室 激动

预激合并心房颤动

预激合并心房颤动

QRS波 心 室 除 极
ST-T
心 室 复 极
Sinus node His bundle
AV node
预激综合征时:
P波 心 房 除 极
PR段 房心 室房 结复 、极 希 氏 束 、 束 支 电 活 动
QRS波 心 室 除 极
ST-T 心 室 复 极
预激合并房颤时:
快速而不均匀的室上性激动
激发了房室结的传导延搁作用!(筛网作用)
室上速、单型性室速——RR间期绝对规整 多形性室速——RR间期相对规整 房颤合并差传——RR间期绝对不整 预激合并房颤——RR间期绝对不整
首先排除室上速
步骤二、依据差传特性排除
多形性室速 预激合并房颤 房颤合并差传
可排除房颤合并差传
心房颤动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
根本原因在于较快的心房激动下传造成束 支的功能性传导阻滞。
房室结房室结不应期
RR间期不规整
RR间期越短,AV结不应期 越短,则预激的心肌越多, delta波成分越多。
QRS波的形态描述:
1.QRS波为融合波, 2.极性不变, 3.形态基本一致——前半部分随前RR间期长短的变化而变化, 即前R-R周期越长,则预激成分越小, 反之亦然;而后半部分相对保持不变
传导速度 传导方向
传导特性 不应期长短
两者电生理比较
房室结通路
旁道
慢“林间小道”
快“高速公路”
自心房向心室 生理性延搁作用
前传:预激 逆传:折返或房颤 前传+逆穿:预激合并 房颤
全或无传导
RR周期越短, 不应期越长
RR周期越短, 不应期越短
正常情况下:
P波 心 房 除 极
PR段 房心 Βιβλιοθήκη 房 结复 、极 希 氏 束 、 束 支 电 活 动

读图识片(预激合并房颤)

读图识片(预激合并房颤)

识片
应考虑预激合并房颤:
•未见到典型的房颤波 •心室率快(200次/分左右) •QRS波宽大畸形 •RR间距多变并明显缩短 •各导联QRS波群的方向、形态和既往出现的预激综合征QRS 波群基本相同 •QRS波中常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QRS波群 •QRS波群具有典型的预激综合征室性融合波
精品
读图 识片
动急性发作有效率可达80%。 5、禁用药物:洋地黄(如西地兰、地高辛)、非二氢吡啶
类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腺苷等减慢房 室结传导药物
6、射频消融
精品
读图 识片
谢谢聆听!
精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型预激综合征----旁路位于右心室前壁 如V1导联Delta波负向或QRS主波以负向波为主,则大多为右侧旁路。
C型预激综合征----旁路位于左心室前侧壁 V6 导联出现深的Q 波或呈QS 波型,右侧心前区导联主波向上。 少见,易误诊为前侧壁心肌梗死
精品
读图 3
读图1
女性,17岁,心悸、胸闷8小时。
形成特殊的心电图特征: ① P-R间期缩短<0.12秒; ② QRS增宽≥0.12秒; ③ QRS起始部有预激波(Delta 波); ④ P-J间期正常; ⑤出现继发性ST-T改变。
精品
分型:
A型预激综合征----旁路位于左心室后基底部 根据如V1导联Delta波正向且以R波为主,则一般为左侧旁路;
概述 心电图表现
精品
概述
读图 识片
发生率
•预激综合征发病率为0.1-3% •其中15-30%合并心房颤动
意义
•心室率较一般AF快 •易演变为室颤(高达14%),甚至猝死 •应视为致命性心律失常。
误诊率高 •基层医院误诊率高达77.8%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心电图19例分析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心电图19例分析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心电图19例分析杨剑峰;沈咏菊;王鑫扬【期刊名称】《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年(卷),期】2004(013)006【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房颤动(Af)的心电图特征,探讨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9例WPW合并Af的室率、f波、R-R间距变化,QRS波形,以及心电轴等表现.结果19例室率为160~230次/min,平均180次/min;当心室率>180次/min时,全部导联见不到f波;R-R间距的变动范围为0.18~0.76s;QRS 波绝大多数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在心室率<180次/min时为完全预激、典型预激及正常QRS波的不同组合.无1例电轴处于无人区.结论WPW合并Af的心电图特征是:快速的室率;f波少见,仅在长间距偶见;R-R间距绝对不等,出现最长R-R间距大于最短R-R间距的2倍;QRS波表现为完全预激、典型预激及正常QRS波的不同组合.Brugada等对于室上性过速伴差异性传导与室速程序鉴别方法,对于WPW 并Af的心电图诊断,应用时有可能造成误诊.【总页数】2页(P412-413)【作者】杨剑峰;沈咏菊;王鑫扬【作者单位】212002,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212002,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212002,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1【相关文献】1.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分析 [J], 李晓霞;杨玲伶;蔡高军2.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分析 [J], 周欣;叶忠3.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诊断要点 [J], 王宁远;楚英杰4.B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右束支阻滞心电图1例 [J], 游佳莹5.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J], 王娟;张春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浅谈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从上表数据分析得出的95百分位数为:男42U/L,女37 U/L,男女混合39U/L;97.5百分位数:男48U/L,女42U/L,男女混合45U/L;99百分位数:男54U/L,女45U/L,男女混合50U/L。

按IFCC方法,采用97.5百分位数作参考范围。

3 讨论目前自动分析仪中ALT测定速率法的影响因素及干扰因素极多,各厂商试剂盒都提出了不同的配方和操作步骤以减少干扰影响,这就造成了结果的不一致。

IFCC的推荐法被公认为最好的方法[1],并被美国临床化学学会推荐为参考方法。

由于仪器、试剂及各种条件均可影响测定结果,因而也会影响临床诊断。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本次实验结果同时采用两种统计方法得出的结果,第一种对数正态分布法,采用x ±1.96s,男性ALT为8U/L~47U/L,女性为6U/L~41U/ L。

不同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高于女性,此结果与梅州刘桂荣报道[2]基本相符,可能与男性献血者运动量较大和饮食习惯等有关;第二种方法是百分位数法,选P 2.5、P97.5,男性7U/L~48U/L,女性5U/L~42U/L,两者皆无明显差异。

综合得出江门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速率法测定参考值:男性为7V~48U/L;女性为5U/L~42U/L,男女献血者混合ALT参考值为45U/L。

与传统的《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和试剂说明书上参考值也有差别。

分析其中可能原因是不同地区人群ALT参考值存在一定差异,另外为了避免献血者由于空腹低血糖造成献血反应,一般采供血机构都建议献血者避免空腹参加献血。

一般正常人群进食后ALT都有轻微升高,此时留取检测标本可能有别于空腹留取标本。

为了做到准确诊断,故《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所有试剂说明书都要求使用单位需要依照自己实际情况建立各自的ALT参考值,这充分显示建立参考值的重要性。

本文中所建立的男女献血者混合ALT参考值为45U/L可供该地区作为判断献血者ALT健康标准参考,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减少不必要血液报废。

20例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分析

20例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分析

20例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分析王萱鸣【摘要】目的研究预激综合征(WPW)伴心房颤动(Af)的机制与室性心动过速(VT)的关系,提出正确诊断与及时治疗的方法 .方法对20例WPW伴Af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常规心电图均记录到窦性心律,显示典型预激图形.Af阵发性发作时QRS波呈快速增宽且宽窄不等,部分QRS波起始处可见到δ波,显示WPW伴Af.心室率170~230 bpm,其中11例为170~190 bpm,7例为190~210 bpm,2例为210~230 bpm.有8例患者记录到房室折返心动过速(AVRT),其中6例为前向折返性,2例为逆向折返性.结论 WPW伴快速心室率的Af 最严重的结果是演变成VT与心室颤动,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对WPW伴快速心室率Af的患者应尽快尽早给予治疗,使Af时心室率减慢并转为窦性心律.【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6(011)033【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作者】王萱鸣【作者单位】200231 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WPW伴Af常伴快速心室率, 可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诱发VT。

本文通过20例WPW伴Af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析, 研究WPW伴Af的机制, 提出正确诊断与及时治疗的方法。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6月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0例WPW伴Af患者, 均经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 其中男12例, 女8例, 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2.0±8.1)岁。

20例患者均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史, 最长10年, 最短2年, 平均发作史(6.0±1.6)年。

1.2 方法通过对20例WPW伴Af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

20例患者常规心电图均记录到窦性心律, 显示典型预激图形。

预激综合症伴心房 PPT课件

预激综合症伴心房 PPT课件
预激综合症(wpw)并发心房颤动
柯雯
二零一二年一月
——疾病查房——
查房目的
掌握预激综合症的心电图表现 掌握预激综合症伴房颤的急救配合及护理措施 掌握心律平、可达龙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掌握心律失常的健康宣教内容 熟悉射频消融术的适应症及护理
——疾病查房——
病史回顾
患者,陈世文,男,大汗,全身乏力不适于2:32 入我院急诊抢救室
0.9%NS50ml+胺碘酮300mg/iv-vp5ml/h
——疾病查房——
病史回顾
3:15 生命体征:BP:76/29 mmHg HR:158 次/分
R 22次/分 Spo2测不出 患者情况仍未改善 内科二线会诊诊断:心律不齐:预激综合症并发房颤 医嘱:5%GS20ml+心律平70mg/iv 停胺碘酮组药
——疾病查房——
相关内容
wpw发生机制: 房室旁路纤维大部分都属于快 反应纤维,传导速度快,不应期短,其电生理特 性完全不同于正常房室结传导
房室旁道本身可能引发房颤,wpw 患者中阵发性 房颤的发生频率高
wpw并发房颤,因心室率过快,可能演变为室颤, 须急诊处理
——疾病查房——
心脏正常的电传导通路
窦房结(1)产生一个电脉冲 并向下传导通过右心房和 左心房(2),使其收缩。当 电脉冲到达房室结(3)时, 脉冲的传导速度轻度延缓。 随后该脉冲下传经过希氏 束(4),后者又分成通向右 心室的右束支和通向左心 室的左束支(5)。电脉冲随 后在整个心室内扩布并使 之收缩。
——疾病查房——
正常心电图
生命体征:BP :76/33 mmHg HR:176 次/分 R: 27次/分 Spo2测不出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二十八讲 心房颤动(二)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二十八讲 心房颤动(二)

房室间传导完全 阻滞 , 心房节律 由心房颤动控制 , 表现为快 速的大小不等 的 f 波。 心室由心室 自 搏心律控 制, 表现为间 隔相等的室性逸搏 心律 , 频率很慢 , 或者表现为间隔相 等的
交界 区逸搏心 律 ,频 率较慢 ( 见图 2 8 -9 ) 。
波群 形态宽窄不一致 。由于这一 现象的临床意义十分重要 ,
不 等 ,在 第 7 、1 1 、1 5 、1 6 、1 7 、2 0 、2 4 、2 5次 Q 起

始 部 有程 度 不 同 的预 激 6波 。
图2 8 - 6 心房颤动合并长 R - R 间期 1 例
本 图显 示 : 心房 颤 动 时 最后 两次 心 搏 间期 近2 . 0 s,
图2 8 - 9 心房 颤动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本 图显 示 : 心 房 颤 动时连 续 出现 完 全相 等 的 长达 1 . 8 4 s 的长R — R间 期 , 据此 可以诊断为房颤合 并 川
度A V B o , 室波形 的q g s 宽大畸 形 , 为室性 逸搏心律 。
心 室率 为 3 5 次/ a r i n 。
图2 8 - 5 心房颠动合并预激综合征
本图显示 : g - g问期 不 等 ,第 2 次 与第3 次心搏之
间有 明显的房 颤f i e, 基本心律 为心房 颤动; 心室率很 快 ,从 1 5 o 次/ a r i n 至2 0 0 次/ m i n 不等 ; q g s 基底部 宽窄
游 治疗 。房颤抗凝治疗 时要首先进行 C HAD S , 评估 与出血 风险评估 。这些 内容 与心 电图无重要关联 ,在此 不做 讲解 。
有 兴趣者 请见 本讲 的附记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诊 断 心 房 颤 动伴 二 度 房 室 阻 滞 的诊 断 标 准 尚 不 统 一 , 数 学 多
肌梗 死 患 者 , 发 病 后 6 于 h即行 D G 检 查 , 记 录 1h后 。 C 当 2 患
者 病 情 变 化死 亡 。在 1h的检 测 中 , 记 录 到 2 0 . s 2 共 . ~5 4 长 R—R 间距 1 2 27次/ 2小 时 ,8阵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 歇 性 一 1 6 间 度 ~ 三度 房室 阻 滞 、 发交 接 性 或 室 性逸 搏 。 频
心 房 颤 动 是 临 床 常 见 的 心 律 失 常 之 一 。 心 房 颤 动 合 并 长 R—R 间 距 , 否 属 于 二 度 房 室 阻 滞 , 来 存 在 争 议 。 本 是 历 文 C组 2 1例 心 房 颤 动 伴 长 R— R 间 距 中 , . s以 上 占 25
障碍 而 产 生 的各 种心 律 失 常 , 短 暂 性 心 律 失 常 的捕 捉 有 独 对 到 之 处 。本 文 三 组 动 态 心 电 图 长 R— R 间 距 表 现 形 式 各 有 不 同 。A 组 中 3 0 5 4 . ~ . sR— R 间 距 占 1 . , 率 < 4 38 心, 能 与 睡 眠 时迷 走 效 应 增 加 房 室结 隐 可
岁 高 血压 、 尿病 患 者 , 糖 心率 3 ~5 ( 均 4 ) / , R—R 2 9平 2次 分 长
间距 2 O 2 4 共 2 .~ .s 2次 / 4小 时 , 生 于 1 : 0 1 : 0非 2 发 20 ~ 3 0
参 考 文 献
1 郭继鸿. 电图学. 心 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02 5 9 4 人 20 . 0  ̄5 3
( 稿 :0 7O—8 收 2 0 一11 )

读图识片(预激合并房颤)

读图识片(预激合并房颤)

19
读图
凡是心房颤动的患者心电图有以下情况时
识片
应考虑预激合并房颤:
•未见到典型的房颤波 •心室率快(200次/分左右) •QRS波宽大畸形 •RR间距多变并明显缩短 •各导联QRS波群的方向、形态和既往出现的预激综合征QRS 波群基本相同 •QRS波中常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QRS波群 •QRS波群具有典型的预激综合征室性融合波
பைடு நூலகம்
2021/10/10
17
心电图表现
读图 识片
3.QRS波群: (1)完全预激性QRS波群(通过旁路激动心室)
QRS波宽大畸形,有△波及继发ST-T改变 易误诊为室性心动过速 (2)正常QRS波群(正常房室传导激动心室) 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心室率极快 (3)部分预激性QRS波群(旁路与正常通道共同 控制) QRS波表现为室上性与宽大畸形并存
2021/10/10
10
读图 3
普罗帕酮静推后心电图示预激综合征,预激合并房颤
2021/10/10
11
读图 4
读图2
女性,18岁,不规律宽大畸形的QRS波 心室率达到300次/分 预激合并房颤 随后心室波破碎蜕变为室颤
2021/10/10
12
读图
5
读图3
男性,44岁,间断心悸、晕厥20年,加重1小时。入院首
2021/10/10
4
预激综合征有以下类型 :
WPW 综合征
又称经典型预激综合征,属显性房室旁路。 其解剖学基础为房室环存在直接连接心房与心室的一束纤 维(Kent束)。 窦房结激动或心房激动可经传导很快的旁路下传预先激动 部分心室肌,同时经正常房室结途径下传激动其他部分心室 肌。
2021/10/10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电复律成功一例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电复律成功一例
中国心血管杂志 2 1 0 0年 2月第 l 5卷第 l期

6 ・ 9

病例报告 .
预 激 综合 征 合 并心 房颤 动 电复律 成功 一例
王 国政
1 临床资料
患 者 男 ,6岁 , 突 发 心 悸 4h 于 2 0 2 因 , 09年 4月 1 t 1E入
李红旗
杨云
朱安平
心电图特点为心室率不规 则 , R Q s波群形 态易 变性较大 , 可 正常、 宽大畸形或介于二者之 间, Q S波群宽大 畸形的导 在 R
院。人院前 4h患者突然 出现心悸 , 伴胸 闷、 头晕 , 黑朦、 无 恶 心、 呕吐 、 全身冷汗、 晕厥 。既往有类似症状发作史 , 每次发作 约 2~ i, 3m n 自行屏气后终止 , 无特殊疾 病及症状史 , 否认药 物过敏史。人院查体 : 67℃ , 6 T3. P 10 ̄/ i, 1 mn mn R 2  ̄/ i, B 0/ 0m g 意识清楚 , P10 7 m H , 表情痛苦 , 步人病 房 , 查体合作 , 口唇 轻 度 发 绀 , 软, 肺 未 闻 及 干 湿 哕 音 , 率 约 20 颈 双 心 5  ̄/ i , mn 心律不齐 。腹软 , 压痛 , 无 双下 肢无水肿 。入 院后完 善相关检查 , 电图提示 预激综 合征 合并心 房颤 动 ( 1 。 心 图 )




● —
Z 【’ j ‘
_

- r
_
一 ,


1A ¥ Y

… … — h 一 — 一 一 ‘ —一 一 一


\ i L Ⅶ 、 f . i , ! k : l ' l { ’ l I 1 f J f l l 、f , _ 1 l I l _ h

心电学技术(医学高级):心电学技术习题集找答案(三)

心电学技术(医学高级):心电学技术习题集找答案(三)

心电学技术(医学高级):心电学技术习题集找答案(三)1、单选引起心电图波形振幅减低的因素有()。

A.肥胖B.肺气肿C.胸腔积液D.心包积液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肥胖、肺气肿、皮下气肿、全身明显水肿、心(江南博哥)包积液、胸腔积液等都可能引起心电图波形振幅减低。

2、单选以下为应用心电信息管理系统的优越性,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避免传染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B.可增加成本消耗C.可实现远程诊断和随时在线调阅心电图D.可数字化存储原始心电图信息,利于长期保存E.可随时调用患者的历次心电图信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心电信息管理系统可明显提高心电图医生的工作效率,降低医院成本消耗。

3、单选正常成人QRS波群的时限大多数为A.0.08~0.12sB.0.06~0.08sC.0.08~0.Z0sD.0.06~0.10sE.0.08~0.11s正确答案:D4、单选Ⅱ、Ⅲ、aVF导联及V4R导联ST段抬高≥0.1mV,且出现Ⅰ、aVL导联ST段压低,提示冠状动脉闭塞的部位往往是()。

A.左回旋支近段B.左前降支近段C.左前降支远段D.右冠状动脉近段E.右冠状动脉中、远段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2009年AHA、ACCF和HRS公布的《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建议》指出: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可因优势血管的不同而不同,多为右冠状动脉闭塞,亦可为左回旋支闭塞。

右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ST段空间向量较左回旋支闭塞引起的改变更偏向右侧,导致Ⅲ导联ST段抬高常大于Ⅱ导联,且出现Ⅰ、aVL导联ST段压低。

若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会同时出现右心室梗死,心电图上表现为V3R、V4R导联ST段抬高。

V4R导联是最常用的右胸导联,对判断下壁梗死是否合并右心室梗死以及判断下壁梗死的罪犯血管有重要意义。

5、单选高钾血症最具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是()。

A.T波高耸、基底部狭窄,呈帐篷型B.U波降低C.P波消失D.ST段抬高E.QT间期缩短正确答案:A6、单选?患者女性,56岁,头晕、心悸3天就诊。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目的:探讨并发有心房颤动的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以指导临床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2年收治的15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记录所有患者发作时的12通道心电图,观察分析其心室率、f波、QRS波群时间及形态、R-R间距的规律。

结果:所有15例患者的心室率均超过160次/min,平均176次/min。

心室率160~176次/min者5例,心室率176~230次/min者10例;心室率小于176次/min的患者在Ⅱ及V1导联的R-R间距长时可见f波;QRS波群时间以0.12~0.20 s最多为9例;QRS波群的形态多样,以部分导联的见delta波为主;R-R间距绝对不规则,时间在0.20~0.66 s。

结论:预激综合征并发颤动心电图特征为心室率较快,心室率慢且R-R 间距长时Ⅱ及V1导联的时可见f波;QRS波群的形态多样,部分导联可见delta 波;R-R间距绝对不规则。

标签: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预激综合征是由于心脏心房与心室间存在的异常传导通路,心房电冲动通过异常传导通路提前到达心室肌,引起局部心室肌提前激动的一种综合征。

因患有本综合征的患者存在的房室异常传导通路,所以患者极易合并其他心律失常的发生。

临床观察发现,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可诱发心室颤动[1],而出现心源性猝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及时准确的诊断并给予对应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临床12通道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本综合征最简便快速的检查方式。

但是,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在心电图检查中常见宽大的QRS波群,极易误诊为合并有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室上速、室速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宽大QRS波群型心动过速。

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近5年诊治的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12通道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2年收治的15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分析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分析

本组 WP 合 并 A W F2例 ( 型 1例 、 A B型 1 例)WP , W合并 A ( f 6例 A型 4例 、 B型 2例 ) 。男 性6 、 例 女性 2例 , 年龄 5 8 ( 7— O 平均 6 . ) 74 岁。l 临 床诊断: 4例为冠心病( 其中 l 例合并病态窦房结综 合征 、 例合并糖尿病 、 例合 并高血压 ) l l l ; 例为高 血压病; 例为慢性支气管炎 ; l 2例待查。8例均有 反复发作 阵发 性 心动过 速史 , 6例发 作前后 均有 P— 间期缩短 、 R 明显 8 的典型 wP 心电表现; 波 w 1 例 P— R间期缩短呈 8 波较小的 wP 图形 ; W 另一例
维普资讯
36 5
J OURN RAC I AL E E T AL OF P T C L C ROC ARD OL I OGY j 2 0 Vo 6 No 5 s( 0 7) L 1 .

论 著 ・
预激综 合征合 并心房 扑动 、 心房颤动心 电图特征分析
本文对我院 8 WP 例 W合并 A 、 f F A 的心电图进行分 析, 报告如下。
l 资料 与方法
R— 间距不齐 , R 波增宽起始呈 8 , R R QS 波 Q S波表 现为完全 WP 图形 、 全典 型 WP 图形 、 全 W 完 W 完 WP 图形与典型 WP 图形 及正常图形 的不同程 W W 度 组合 。 本组有 1 A型 WP 合并 A 例 W F者人 院时室率
【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心电图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 4 . ;5 17 517 R4 .7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07 1- - 5- 08 70 20 )6 5 36 2 0 OO O

房颤心电图特征及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房颤伴差异性传导房颤伴预激综合征房颤伴长间歇等特殊心电图表现和要点

房颤心电图特征及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房颤伴差异性传导房颤伴预激综合征房颤伴长间歇等特殊心电图表现和要点

房颤心电图特征及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房颤伴差异性传导、房颤伴预激综合征、房颤伴长间歇等特殊心电图表现和要点总结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电图检测有利于房颤检出,是诊断房颤首选和必需的检测手段。

房颤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颤动波),以VI、H、HI和aVF导联明显。

f波的振幅多在0.1~0.5mV之间,远比F波为小,通常把>0.1mV者称为粗颤,把VS1mV者称为细颤。

心房频率在350~600次/分之间。

R-R间期绝对不齐,在f波不明显或由于心室率过快f波观察不清时,可结合P波消失而作出诊断。

图1房颤心电图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房颤伴一度AVB:心电图无法诊断;房颤伴二度AVB:目前的心电图诊断尚存争论;房颤伴三度AVB:心电图易诊断。

当QRS节律变为缓慢而规整时即可诊断。

1.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目前对于房颤伴二度AVB的心电图诊断尚存争议,既往有学者提出以下标准,符合一条即可提示诊断,符合的条件越多可靠性越大:①f波数目与下传的QRS 波比例低于10:1,且出现3次以上;②平均心率V50次/分;③长R-R间歇21.5s,且出现3次以上;④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出现3次以上。

图2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房颤伴重度二度AVB的心电图表现为相隔间期较长且规律的室性逸搏或交界性逸搏的QRS波占记录QRS波总数的50%以上。

此外,有学者还提出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便可提示房颤合并二度AVB:①窦性心律时持续性二度AVB,发生房颤时心室率V50次/分;②出现频发,2.5s 的R-R长间歇;③房颤合并过缓的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或室性逸搏。

目前尚无房颤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的统一标准,但平均心率慢、R-R间期越长、逸搏心律越多,诊断的可能性就越大。

房颤伴差异性传导心电图房颤伴差异性传导患者的基础心率偏快,联律间期较短且不固定,常存在AShman现象,起始向量与基本一致,QRS波多呈三相,V1导联呈rsR∣型,少有左束支传导阻滞(1BBB)图形,与房颤伴室早存在许多差异,如表1所示。

预激综合征题库3-2-10

预激综合征题库3-2-10

预激综合征题库3-2-10问题:[单选,A型题]预激综合征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

A.窦性心律呈完全心室预激图形B.PJ间期常0.27sC.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时,QRS波群呈完全心室预激图形D.食管心房调搏通常不能诱发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E.以上都是问题:[单选,A型题]关于持续性反复发作性交界区心动过速(PJRT)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为慢旁路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B.心动过速时RP′间期P′R间期C.房室传导比例为1:1D.射频消融术可根治E.以上都是PJRT多发生于青少年,患者因存在隐匿性旁路(旁路存在前向阻滞),且旁路逆传缓慢,因而心动过速时RP′间期P′R间期(又称长RP′心动过速),且具有无休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易发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问题:[单选,A型题]以下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但应除外()。

A.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距、形态不一的f波B.心室律绝对不规则C.QRS波群形态多样、宽大畸形D.心室率一般不超过120次/分E.宽QRS波群的形态与窦性心律时的预激图形相似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为: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距、形态不一的f波;②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常常超过180次/分,有时达240次/分以上,心室率极快时甚至可以恶化为心室颤动;③心房激动经旁路和房室结同时下传至心室,形成不同程度的室性融合波,使QRS波群形态多样,心室率愈快,QRS波群愈宽大,心室率慢时,QRS波群变窄;④宽QRS波群的形态与窦性心律时的预激图形相似。

出处:古诗词 ;问题:[单选,A型题]关于房室旁路Kent束电生理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具有递减传导特性B.传导速度多比房室结快C.多不能双向传导D.具有自律性E.仅能单向传导问题:[单选,A型题]关于慢反应旁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普通工作心肌细胞组成B.Mahaim纤维属于慢反应旁路C.传导速度多比房室结慢D.呈递减传导E.可被腺苷阻断问题:[单选,A型题]关于房室旁路传导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预激综合症并快速性心律失常 的电生理与心电图特征

预激综合症并快速性心律失常 的电生理与心电图特征

(一)典型 一 典型 典型WPW综合征 综合征
3、超短不应期:一般认为房室旁路前传 、超短不应期: 有效不应期<280ms即为旁路超短不应期, 如不应期<270ms时,在心房颤动时容易产 生快心室率反应,甚至可恶化为心室颤动而 危及生命。
(二)LGL综合征 综合征
(一)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特征: P-R<0.12〞 QRS正常(BBB、IVCD例外) 无δ波
(三)房室结加速传导
图7B CAP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诱发心动过速的频率187bpm,PⅠ′倒置,V1直立,RPE′100ms, RPV1′120ms,RPE′< RPV1′。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认左侧隐匿性旁路。
(三)房室结加速传导
图8A 房室加速传导伴DAVNP S1S1 200ppm, 房室传导1:1,S1R 160ms,示房室加速传导; S1S1 500ms, S1S2 300ms时, S2R 180ms;S1S2 290ms时, S2R 240ms, 跳跃延长60ms为房室结双径路。
房室结加速传导相伴的PSVT常见两种 两种环行运 两种 动类型: 1、房室旁路参与的AVRT; 2、房室结双径路参与的AVNRT; 因此,短PR综合征不宜称为预激综合征。
(三)房室结加速传导
S1R 180ms
图7A 房室加速传导 增加心房频率至200bpm,仍能保持 1:1房室传导,S1R间期 180ms (第1行) ;S1S1 450ms ,S1S2 280ms 时诱发房室旁路参与的房 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
(五) 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概念: 概念: 该旁路无顺传功能,无论窦性心律还是心 房起搏时从不显示预激图形,称为隐匿性预 隐匿性预 激综合征( 激综合征(CAP)。 ) 该类旁路的特点:具有逆向传导功能,并 具有逆向传导功能, 具有逆向传导功能 参与房室折返。 参与房室折返。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

诊断标准
存在预激波
在心电图上可见到预激波,这是诊断预激综合征的必要条件。
排除其他原因
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心电图异常的原因,如心肌缺血、心肌炎等。
症状与心电图表现相符
患者的症状应与心电图表现相符,如心动过速等。
评估方法
心电图特征分析
对心电图的特征进行分析,如预 激波的形态、大小等,有助于评
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预激综合征的分类
A型预激综合征
异常电信号传导主要位于左心室,心 电图表现为V1导联预激波为负向。
B型预激综合征
异常电信号传导主要位于右心室,心 电图表现为V1导联预激波为正向。
预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
解剖学异常
部分患者存在心脏解剖学异常, 如心脏肥大或心脏纤维化等,导 致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信号传导
05
预激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典型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表现
总结词
具有典型特征,容易识别
详细描述
P波正常,QRS波群增宽且畸形,ST段与T波无异常表现。
案例二:变异型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表现
总结词
形态多变,需仔细鉴别
详细描述
P波异常,QRS波群畸形且时间延长,ST段与T波可出现异常。
案例三:预激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症状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如心悸、胸闷 等,进行评估,了解病情对生活
的影响程度。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 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是
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04
预激综合征的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预激综合征的常见治疗方式之一,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 通道来降低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常见的药物包括利多 卡因、胺碘酮等。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二十一讲 预激综合征(二)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二十一讲 预激综合征(二)

如 果没有 预激 综合征 病 史,此图极 易诊 为阵 发性室性 心动过速 。
图 2 — 顺传 型房 室折返 性 心动 过速心 电 图 1 1 5 例
左侧 A图显 示 宾性 心律 时典 型的预 激图形 。 右侧 B图心动过
速 发生时 表现 为 窄 q s心动过速 。6波 不明显 ,但 a R导联 在 s g V T
左侧 A图显示 窦性心律 时典型 的预 激 图形 。 右侧 B图心 动过
速 发 生 时 表现 为 宽 q s心 动 过 速 。 g
图 2 —7 逆传 型房室 折返 性心 动过速 心 电图 1例 1
本图显示心动过速 发生 时表现 为基底部 宽的宽 Q s R 心动过 速。
A 图 B 图
应期均不同 ,这就为折返激动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与预激有
关 的心动 过速 主要有 以下三种 。 阵发性 室上性心动过速 (S T)主要 由折返激动所致 , PV 包括房 室结折 返 ( AVNRT)及房 室折返 ( RT)两种 , AV 有 关 内容将在 下一 讲 中专 门阐述 。其中房 室折返性 心动 过 速 的 发生与 旁道有 关 ,可分为 顺传 型及逆 传型两 类 。
从根本上 治疗 预激综 合征可 以人为地切 断房室传 导旁 道 ,目前 主要 采用 有创 的导管射 频消融 ( ) RF 方法 。对 预激 曾经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 防猝死发生 ,应尽快 实 为 施导 管消融方 法 已无 争议 。但对无 症状 的预激综 合征是否
图2— 1 8 预 激综 合征合 并心 房颤 动心 电图 1例
1 旁道参 与 的窄 Q S心动 过速 ( 传型房 室折返 性心 . R 顺
动 过速 )
在旁 道与房 室结构 成折 返环路 中 ,当激动 沿房 室结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预激综合征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0.1%~3%,其中,15%~30%合并心房颤动[1]。

此类心房颤动的心室率较一般心房颤动的心室率为快,易演变为心室颤动,甚至猝死。

据统计,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演变为心室颤动的可高达14%。

因此,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应视为有致命的心律失常,能否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和实施有效地紧急处理,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很大,而正确的诊断是关键。

据报道,在基层卫生院的误诊率高达77.8%。

由于误诊而导致误治引起病情恶化和死亡的也常有发生,掌握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是正确诊断的基础。

本文就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问题,根据我们的体会,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

众所周知,预激综合征是窦性激动由于旁道加速房室传导,使一部分心室肌预先激动,当心室的激动通过旁道逆传到心房时,恰逢心房肌在前次激动的易损期,既可引起心房颤动。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但更多见于正常健康人。

不论前者还是后者,一旦合并心房颤动,就有致命的危险。

及时、正确的诊断是实施及时有效的紧急处理的关键。

因此,本文所讨论的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实属必要。

1 发生机制
有研究表明[2],窦性激动在心房内传导时间延长和传导的非均质性,是心房易于发生心房颤动的电生理特征。

而P波离散度是反映心房传导不均一的体表心电图标志。

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窦性激动在心房内不均质的传导在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尽管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房颤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室性早搏经房室旁道逆向传导激动心房,恰好落入心房易损期诱发房颤。

没有房室旁道时,室性早搏经房室结希浦系(A VN HRS)逆向传导,因房室结的生理性传导延迟作用而避免激动过早传入心房,故不能或难于诱发房颤。

这一机制早在20世纪60 年代末期就得到了证实。

Wellens等经室性早搏刺激发现当配对间期较短时,激动经房室旁道逆向传导至心房并诱发房颤;部分患者存在多条房室旁道,室性早搏经多条房室旁道逆向传导至心房,使之同时多部位非均一除极而诱发房颤。

但临床上多房室旁道房颤的发生率远不如单房室旁道者高,而且绝大多数并发房颤的患者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单房室旁道;临床上心电监护或动态心电图记录中多发现房颤的发生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 VRT)有关,由A VRT蜕变为房颤是最常见的表现。

推测这可能与A VRT时心率过快引起心房压力升高,心肌相对缺血以及心房激动顺序异常(经房室旁道逆向传导激动心房)而致心房易损性增加而发生房颤[3]。

2 心电图表现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除具有房颤的基本特点外,其复杂性表现在QRS波群形态方面。

并伴有主要特征是心室率快,房颤波不典型、甚至缺如,致使心电图表现复杂。

2.1 心室率由于旁道的传导速度较房室正常传导速度快,所以,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较一般心房颤动的心室率快的多,一般在180次/min以上,个别可达到300
次/min(见图3)。

同时,R R间期明显缩短,一般<250 ms,个别可缩短至180 ms或以下,此时有高度室颤的危险性。

因此,心室率快是此类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之一。

2.2 房颤波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是当旁路的心室端(尾端)受到兴奋时,它已经脱离不应期,则激动沿旁路逆行而上折返回心房形成顺序折返,引起反复性心动过速。

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心房颤动,此类心房颤动的心室率相当快,典型的房颤波不易见到,仅在心室率相对慢或明显不整之处可以见到。

这是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又一图形表现。

2.3 QRS波群一种是完全预激性QRS波群(心室激动顺序完全由房室旁道下传的激动控制),此种图形是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常见图形,也是容易误诊为室性心动过速的图形(见图3)。

我们首次接诊的病例开始就误诊为室性心动过速。

另一种是部分预激性QRS波群(心室激动顺序由房室旁道和房室结交替下传的激动控制),QRS波时而为完全预激图形,时而为正常,这是诊断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三种图形是正常QRS波群(心室激动顺序由A VN HPS下传的激动控制),与一般心房颤动者相同,但有极速的心室率,多在180次/min以上。

上述三种图形是单纯心房颤动所没有的,虽然不一定同时出现,但一旦出现对诊断十分有利。

3 讨论
大家知道,预激综合征常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房颤则相对较少。

可一旦发生就有致命的危险,特别是诊断、处理不当,死亡危险就会增加。

3.1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形式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形式与其传导方式有关。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时有三种传导方式:一是通过旁道激动心室,QRS波群宽大畸形,有Δ波及继发ST T改变(多数);二是通过正常房室传导激动心室,QRS波群为室上性(部分);三是旁道与正常通道共同控制,QRS波群表现为室上性与宽大畸形并存(少数)。

以上三种方式,由哪种方式控制心室,取决于心房激动到达传导束时,该传导束是否处于不应期。

当激动的快速传导控制心室时,激动的其他传导到达时,常处于心室的不应期。

所以,传导途径一经形成,常不易轻易变动。

如有变动,多在较长的间歇期之后出现。

3.2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4,5]主要通过旁路传导激动心室;房颤常为阵发性、反复性发生;发作中可出现旁路传导与正常传导并存或交替出现;心室率较快,QRS波群具有多形性易变的特点;R R间距多变、绝对不等是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若呈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如果存在较多的R R间距相差值>0.12 s以上时,多数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当心室率极快时,也可貌似匀齐。

F 洋地黄及其他抑制正常传导的药物治疗不但无效,反而有害(易致心室颤动,病死率增加)。

总之,凡是心房颤动的患者的心电图,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未见到典型的房颤波;心室率快(200次/min左右),QRS波群宽大畸形,R R间距多变并明显缩短;各导联QRS波群的方向、形态和既往出现的预激综合征QRS波群基本相同;
QRS波中常夹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QRS波群;QRS波群具有典型的预激综合征的室性融合波。

有下列情况时有助于诊断:有明确预激综合征病史;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心动过速的间歇时R R间期明显不等;长间歇后出现正常的QRS波群;长R R间期后,出现较多的多种中间形态的室性融合波。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心电图1例。

该病例平时心电图显示,P R间期缩短,Δ波在V1、V2导联QRS波群上为正向,继发ST T改变,心电图诊断为预激综合征A型(图1)。

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时,QRS波群在各导联均为室上性(图2)。

发生心房颤动时的心电图如前所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