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创建研究开题报告
我国少数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少数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我们国家拥有5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教育是肩负着保护、传承和创新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职责。
目前,全国共有40所少数民族高等院校,其办学特色、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
然而,少数民族高等院校在面对社会发展、全球化和信息化等诸多挑战时,亟需进行特色发展研究,把握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趋势,提高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社会和民族做出贡献。
因此,对少数民族院校特色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围绕少数民族院校特色发展展开,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少数民族院校的办学背景和历史文化渊源2.少数民族院校的特色发展策略和实践机制3.少数民族院校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师队伍建设4.少数民族院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方向研究方法将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
通过对已有文献和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结合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探讨少数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的实践经验和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院校特色发展提供有力依据和支持。
三、研究预期目标及可行性评估本研究旨在提出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可行性的少数民族院校特色发展解决方案,达到以下预期目标:1.全面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院校的背景和历史,有利于为特色发展提供思路与依据;2.深入挖掘我国少数民族院校的办学特色,探索适合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办学策略和机制;3.研究少数民族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师队伍建设,为进一步优化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具体指导;4.通过分析少数民族院校特色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合理的改进方向和政策建议,促进特色发展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本研究的可行性较高,少数民族院校拥有独特的办学优势和文化特色,研究对象具有鲜明性、目标明确,研究方法丰富多样,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四、研究进度安排研究周期为一年,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期:研究设计与文献调研(2个月)1.选定研究方向和内容;2.搜集相关文献和资料;3.深入分析研究现状和问题。
基于地域特色的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地域特色的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中突出自己的特色,成为了每一所高校思考的问题。
而地方高校面临的挑战更大,如何区别于全国其他高校,将自己的特色展现出来,成为了地方高校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根据不同地域的文化、经济、历史等特色,地方高校可以选择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学科,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扩大地方高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因此,本研究将从地域特色入手,探讨地方高校建设特色学科,提升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通过对地方高校的实地调研和文献综述,从以下方面探讨地区高校建设特色学科的问题:1.分析地方高校的地域特色和优势,探讨如何利用地方特色建设特色学科。
2.分析现有地方高校建设的特色学科,总结其建设经验和效果。
3.研究在地方高校建设特色学科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探讨地方高校建设特色学科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通过这些内容的探讨和研究,本研究的目标是:1.总结地方高校建设特色学科的经验和教训;2.提出地方高校建设特色学科的具体方案和建议;3.探讨地方高校建设特色学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地方高校建设特色学科的经验和教训,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明确本研究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2.实地调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高校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该校的地域特色和优势,以及该校建设特色学科的过程、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文化等因素,探讨地方高校建设特色学科的意义和建议。
3.数据分析:将文献和实地调研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形成结论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通过以上步骤,本研究将形成如下成果:1.地方高校建设特色学科的经验和教训总结;2.地方高校建设特色学科的方案和建议;3.地方高校建设特色学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探讨。
“湖南长沙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特色研究的开题报告
“湖南长沙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特色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与研究背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教育机构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个教育机构都开始寻找差异化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特色。
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是位于湖南长沙市的一所以国际化教育为特色的学校,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学校致力于打造国际化、个性化的优良教育资源,以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本文拟开展“湖南长沙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特色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系统认识和研究,全面了解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的教育特色、教学方针和培养理念,为学校的长期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的发展历程和背景,包括学校的定位、目标、理念、发展战略等。
2.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的教育特色和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的“三个定位”、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
3.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学校的招聘、培养和激励机制等。
4.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的教育成果和社会评价,包括学校的教育效果、学生素质和社会声誉等。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文拟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学校的官方网站、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教育专家的观点分析等文献资料,全面了解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方针、教育特色和成就。
2.访谈法:通过对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实践和教学成果等方面的情况。
3.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他们对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的观点和评价,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学校的公信力和社会的认知度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的研究步骤如下:第一步:收集学校的官方文件和相关文献,全面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理念和教育特色等方面的情况。
第二步:对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校的实际运作情况和面临的困难。
创建农村小学海洋教育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学校基础
●作为青岛市规范化学校,学校拥用一支专业化的优秀教师团队,教师们致力于优质课堂的教学研究,有着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
●十几年海洋科普的探索实践,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品牌建设,培养和成长了一批骨干教师,他们开发创建了学校的校本课程《生命摇篮——海洋文化概述》,并通过不断地努力与研究,进行了逐步的完善与修改。在《生命摇篮——海洋文化概述》的创建、修订的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这批骨干教师的科研能力。
第三:学校层面:正北小学是胶州市海洋学校,我们期待通过这一课题的实施,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海洋文化品位,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蓝色海洋教育”学校特色品牌。
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海洋教育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体方式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强调以学生对海洋的认知基础、社会会需要和问题探究为核心,注重海洋教育的探究性、实践性和体验性。对小学生加强海洋教育,有效普及海洋知识,学校致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立能力与共生精神,激发学生从小拥有热爱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责任感,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对促进小学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高民族振兴的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海边长大的孩子,对海有着天然的情愫,对学生进行海洋教育,让每一个青岛的孩子了解自己家乡,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有着深远的实践意义。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理论假设:
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海洋教育是海洋世纪和中国海洋发展战略选择的必然,也是国内课程改革的方向。据对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我们认为,通过实施海洋教育,将会使学生从小掌握丰富的海洋知识,拥有海洋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农村小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本课题旨在探讨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二、选题目的1. 分析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现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 探讨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目标定位。
3. 探索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和策略。
4. 为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三、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1)丰富和发展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理论体系。
(2)为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3)推动农村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2. 实践意义(1)有助于农村小学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为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参考,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对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例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重视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通过项目化学习、个性化教育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国的“蓝带学校”计划就是以特色课程为重要评选标准,鼓励学校发展特色教育。
此外,芬兰的基础教育强调学校课程的校本化,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及与地方文化的结合。
英国的基础教育也强调学校的自主性,允许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社区特点开发特色课程。
同时,英国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也包含了特色课程的评估。
澳大利亚则通过“卓越学校计划”鼓励学校发展特色课程,提高教育质量。
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许多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
《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创建及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1、文献研究法
主要通过网络媒体、报刊等学习借鉴全国现在最前沿、最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研究“校园文化”的内涵目标。
2、行动研究法
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校园文化”的有效策略,通过与北京康乐里小学和唐山及江苏等地的校园文化建设名校建立长期合作帮扶关系,寻找“优化‘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2、儿童思想缺失
在经济和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严重萎缩,又由于年龄和身心成长等原因的制约,他们自身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其中喜欢标新,易于接纳社会上的一些所谓“新潮”、“流行"事物的学生还占有很大的比例,因而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特点、言语风格、穿着打扮带有明显的差异性,个别人还常出现一些异常的过激的行为。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品,“校园文化”品牌的提升势在必行。
七、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重做校园文化墙,精心布置校园静态环境,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继续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一切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努力打造第二课堂,成立各种社团,让特色课程向专业化发展,深化学校、年级、班级进行星级管理,大力实施“三生”教育,构建绿色教育生态.做好“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开设自己的儿童节日文化,做到“天天有歌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
3、良好的校风,和睦的人事关系,逐步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乐做事”的管理妙境.
环境文化建设专题组:
组长:胡天军,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张北县师范路小学后勤主任。
成员:张 明
主要工作:主要包括如何挖掘校园建筑中体现的人文教育因素、如何提高学校园林化建设的水平、如何在教室和走廊布置方面体现文化育人的理念等等。包括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设计、校歌的制定、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
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书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书
学科分类____综合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研究
立项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主持人________李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所在单位____洛阳市新安县西关小学
填表日期______2009年10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说明
1、本表适用于已被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批准立项的研究课题。
2、此表格需在收到立项通知三个月内,通过电子邮件和信函方式发送给省基础教研室课题管理办公室及各市教研室课题管理负责人。
3、主要参与者不包括课题主持人。
一、基本情况
二、研究方案。
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色学校的创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特色学校不仅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更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培养方案,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因此,对特色学校的创建进行实践研究,对于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选题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特色学校的创建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特色学校是指在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育管理等方面,通过建设和发展自身独特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色学校的创建,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家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大量的特色学校业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在多数地区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然而在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办学理念不够明确,特色建设不够深入,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
因此,对于特色学校的创建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对于解决当前教育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和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特色学校的创建进行实践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建立有特色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案,提升特色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探讨特色学校创建的背景和意义;2.分析特色学校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3.分析特色学校创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4.研究如何建立具有特色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案;5.提出促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分析和评价,系统地了解特色学校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内容。
2.调查法:通过建立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特色学校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实地观察法:对已建立的特色学校进行深入的实地观察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构建自主学习特色学校研究开题报告1
构建自主学习特色学校研究开题报告1•相关推荐构建自主学习特色学校研究开题报告1"构建自主学习特色学校"研究开题报告12011年07月18日星期一10:00"构建自主学习特色学校"研究开题报告1重庆市铜梁中学校课题组2007年7月一、本课题研究背景目前,世界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正处于由制造到创造的发展时代。
中国教育能否为中国转型奠定好良好的基础至关重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曾表示,"高中课改,它不仅关系到16岁到18岁孩子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影响到二三十年后的中国。
"这些都是我国总结内外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当今世界发展的清晰认识。
其实,早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我国即兴起过具有现代性意蕴和传统特色的教育运动。
如梁漱溟的乡村文化建设,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等,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
而今,自主学习已是知识经济环境下,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素质。
随着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已升级到核心位置。
我国已决定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充分实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培养和发展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创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健康心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力与思想品行,为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应试教育现状的弊端1.在培养目标上,主要抓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培养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创造性和进取精神。
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研究报告
依托快乐儿童文学打造特色学校一、问题的提出所谓特色学校,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
学校创建特色化是在全面和规范化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以创建特色为突破口和切入点。
以点带面,以核心带全局,以局部带整体,全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快乐儿童文学特色课程,能够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能够培养儿童人文素养,更能为儿童生命历程打下坚实的人格基础。
然而随着学校的整体发展,中山路小学已经到达一个高原期,如何突破瓶颈期,使学校的发展重新走入一个新的阶段,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为此提出“依托儿童文学,打造特色学校”的课题就是为了给学校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二、背景分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学校在教育观念的转变,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三大课程"体系的实施方面,在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成果,作文教学多年沉淀的经验,更为学校的发展做好了先期的准备,学校特色的发展已经初见雏形。
这些具有教育改革创新的深厚底蕴和创特色、创品牌的浓郁氛围,给我们今天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校本环境。
正因为如此,“依托儿童文学,打造特色学校”已经到达了喷薄欲出的阶段。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人们对学校特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对于中山路小学这样一所窗口学校,特色建设关系学校的未来,寻找突破点是提高特色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这是一所依靠改革获得突破的学校,到目前为止,学校的继续发展无法绕开它,学校的整体发展必须依赖好的学校特色。
本着从学校层面寻求实施突破点这一理想,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一种能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内在潜能,让每个孩子身心和谐发展,培养每个孩子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为此我们依据快乐儿童文学为依托,以作文教学为龙头,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努力实现学校的特色建设,使师生心智协调发展,实现和谐教育。
“中小学办学特色”开题报告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办学特色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建设小学课题组一、研究背景:(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中小学办学特色的研究,国内外都非常重视。
国内学术界对办学特色问题的研究,总体上可用“热情有余,理性不够”八个字来概括。
目前人们在理解学校办学特色上存在许多困惑。
有人称之为“教育特色”,有人称之为“特色教育”,还有人称之为“办学特色”,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称呼?它们的内涵一样吗?现在的问题是,几乎每个校长都说自己的学校有特色,但是逐个拜访这些学校,却给人以“千校一面”的感觉。
诚然,学校容易使人产生“千校一面”的感觉,正如美国著名学校教育研究权威约翰古德莱德教授所言:“学校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学校在它们的管理系统和人际关系上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任何地方都是大同小异的”,古德莱德和他的调研组在美国各地选择了38所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并访谈学生、家长、老师,总计有1016个班级接受观察,1350位教师、8624位家长和17163位学生接受调查访问,最终发现学校之间存在着一种“奇怪的,难以描述的雷同”,古德莱德认为,这种学校教育模式并不是各学区和各州所提倡的教育政策的直接反映,许多模式仅仅是理念或概念层次上的,远没有变成实践层面上真实的东西。
(二)选题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办学特色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个性,那么也就没有特色;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那么也就很难有大的发展。
可以说,追求办学特色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特色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抓手。
对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特色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课题,它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概念的界定:特色,指的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
所谓学校特色,就是办学主体刻意追求逐步实现的学校工作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品质。
学校特色创建研究开题报告
“学校特色创建研究”开题报告〔课题批准号:2016XZXBKT—XXGL089〕课题负责人:肖广平单位:周至县广济镇桑园小学一、课题名称:学校特色创建研究二、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创办特色学校的要求。
加之我校地处偏远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生活失去很大的活力,校园文化没有生机,导致学生人数逐年下降。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创建特色学校的问题,已十分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
同样学校的发展也存在许多困惑。
一方面,校舍差,环境差;部分老师年龄偏大对学生管理手段跟不上孩子的发展;一些学生的个性在校得不到张扬,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得不到保护。
另一方面,对教师而言,由于长期单调的教学工作而感到职业卷怠;由于收入的清贫而感到生活的拮据。
这些因素使部分老师厌倦教师这个职业,感受不到作为教师的快乐和幸福。
〔二〕课题的界定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应当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的学校。
一方面,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高,办学行为标准;但同时它又具有鲜明个性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学校。
也就是说它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教学设施等方面既实现标准办学,又有区别于一般学校的独特个性。
“学校特色≠特色学校”。
学校特色发展为特色学校,是一个由局部向整体推进的过程。
特色学校应是特色渗透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表达出独特的整体风貌。
〔三〕课题的研究价值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提炼和形成学校教育办学特色,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特长,为其今后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基础,更为学校特色创建乃至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具有现实价值。
创建特色学校中的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创建特色学校中的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创新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老师们:我校于2013年11月申报的课题《创建特色学校中的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创新研究》已被批准为中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
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在会的领导、教师做开题报告,请领导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课题研究的意义: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班级管理中,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我校坚持以追求优良的育人效果为目标,以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优化为宗旨,以德立校,育人为本,认真创新德育建设工程,不断探索德育的新路子,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而要完成这一神圣使命,固然要依靠我们广大的教师,但更重要的还是要依靠我们广大的班主任。
这是因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排头兵”,是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班主任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能否更多更好地培养出新时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此课题的研究,旨在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使学校的每一个教学班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使每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逐渐自动化,从而使班主任繁琐的班务工作有条不紊,更能使学生的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都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目的:我们都知道,优秀的班级可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甚至影响良好的校风的形成。
所以,通过我们的研究,想促使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逐渐上升,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促使他们的班级向以下方面发展:首先班级的凝聚力要强。
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都应该有一种“我能为班集体做些什么”的思想。
无论是在何时整个班级都应该像拧成的一股绳。
其次,班级要呈现活而不乱的局面。
传统游戏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开题报告
《传统游戏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传统游戏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二、问题的提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早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我国即兴起过具有现代性意蕴和传统特色的教育运动。
如梁漱溟的乡村文化建设,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等,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
在走向现代化乃至全球化的改革进程中,我们的创办特色学校或办出学校特色已呈必然趋势,并越发凸现其重要性和必然性。
其实,“教育”一词的初始意义为儿童教育。
《中庸》认为:“修道之谓教。
”许慎《说文解字》认为:“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中国古籍里,“教育”一词开始侧重于“育”的意义,意即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这与国外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等人所持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不谋而合的,都是主张教育应尊重儿童的天性,使其自然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可如今,“教育”已逐步偏向“教”的意义。
如“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学分制”“名次制”……可以看出,这些教育理论所关照的对象并非儿童的身心发展,而是成人的社会现实世界。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化文明的不断提高,以下教育现状就越来越令人深思:1、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传统特色教育正不断迷失。
高尔基说:“儿童具有玩乐的天性。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长知识,练体魄。
”我们的教育者也曾想通过一堂、两堂甚至多堂公开课来将孩子们重新带入自然的怀抱和游戏的天堂。
然而,站在城市一隅,东西南北都是高楼大厦,即使孩子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也难以空想出一个艺术化的课堂乌托邦的情境,关键在于孩子们没有游戏的主观体验,以及在此体验上的感情。
现代社会,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进,我们的孩子已然无法知晓“阿福”、“门神”、“守岁”等这些传统文化概念,他们只知道“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我们的孩子愿意听“圣诞老人”的故事,却不愿意听“年”的传说;我们的孩子不会剪纸,不会童谣,不会在传统游戏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精神的解放,只知道玩电子游戏和上网冲浪,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个体的封闭和精神的压抑。
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当前高等教育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大学如何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建立自己的办学特色,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形成办学特色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的学术声誉和地位,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和优秀的教师,进一步推动大学的发展。
但是,不同大学能够成功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的原因并不相同,这涉及到诸多的因素和机制。
因此,进行大学办学特色形成机制的研究,对于理解其成功实践的本质、强化大学的内在发展能力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将探讨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机制问题。
二、研究问题与目的本研究的问题在于:大学如何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研究的目标在于:深入了解大学建立办学特色的内在机制,探讨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因素,分析办学特色形成机制的实践路径和发生规律。
最终希望可以为大学的办学特色的形成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增强大学的竞争优势。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本研究采用以下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收集大量有关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文献资料,分析并梳理相关的学术研究结果和观点;2.案例分析法: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学为案例,分析其成功形成办学特色的经验和机制;3.专家访谈法:通过访谈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丰富经验的大学管理者和专家,了解其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实践的路径和方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大学办学特色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历程回顾;2.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机制和因素探究;3.几个大学办学特色成功改革实践的案例分析;4.大学办学特色形成机制的实践路径和规律总结。
四、研究意义与预期结果本研究意义在于:1.对于深入了解大学办学特色形成机制,提升大学的内在发展能力有积极作用;2.促进大学落实“特色办学”战略,增强大学竞争力和知名度;3.为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成功经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预期结果:1.明确大学办学特色的本质和表现形式;2.阐释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机制和因素;3.总结并梳理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实践路径和规律,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策略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策略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特色普通高中的建设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特色普通高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校的个性化发展。
然而,当前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明确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不够灵活、师资力量薄弱等。
因此,开展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策略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的策略与实践,分析当前特色普通高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为推动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内容1.特色普通高中办学理念的研究2.特色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研究3.特色普通高中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4.特色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5.特色普通高中与社区互动的研究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特色普通高中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普通高中作为案例,对其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4.专家咨询法: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获取他们对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提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策略与实践方案,为推动我国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研究还将对提高我国高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特色创建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2016XZXBKT—XXGL089)
课题负责人:肖广平
单位:周至县广济镇桑园小学
一、课题名称:学校特色创建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创办特色学校的要求。
加之我校地处偏远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生活失去很大的活力,校园文化没有生机,导致学生人数逐年下降。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创建特色学校的问题,已十分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
同样学校的发展也存在许多困惑。
一方面,校舍差,环境差;部分老师年龄偏大对学生管理手段跟不上孩子的发展;一些学生的个性在校得不到张扬,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得不到保护。
另一方面,对教师而言,由于长期单调的教学工作而感到职业卷怠;由于收入的清贫而感到生活的拮据。
这些因素使部分老师厌倦教师这个职业,感受不到
作为教师的快乐和幸福。
(二)课题的界定
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应当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的学校。
一方面,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高,办学行为规范;但同时它又具有鲜明个性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学校。
也就是说它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教学设施等方面既实现规范办学,又有区别于一般学校的独特个性。
“学校特色≠特色学校”。
学校特色发展为特色学校,是一个由局部向整体推进的过程。
特色学校应是特色渗透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出独特的整体风貌。
(三)课题的研究价值
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提炼和形成学校教育办学特色,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特长,为其今后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基础,更为学校特色创建乃至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具有现实价值。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本课题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为前提,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以全面提高学校育人质量为宗旨,推动学校特色创建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1.文化育人,探索与构建学校特色创建的理论文化体系;
2.环境育人,探索与构建学校特色创建的物质文化体系;
3.活动育人,探索与构建学校特色创建的行为文化体系。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结合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发挥优势的原则,既努力办出特色,又坚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教育教学本身的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制定配套措施抓具体,逐步实现办学特色。
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学校特色创建研究的内涵与特征;
2.学校特色创建研究的校本教研课程;
3.学校特色创建研究的基本策略。
四、课题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本课题的研究属于综合性研究,针对学校办学各个方面,以全校师生的教学工作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学生的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为核心,以校训“文明、活波、诚实、守信”的四个维度为经,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跃的课堂气氛、积极上进的师生风貌、形式多样的洪拳拳术传习、多个发展学生特长的兴趣班”五个方面为纬,深入挖掘学校特色创建研究的内涵,并使之内化为师生自觉的行为和追求,从而推进学校特色创建研究。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行动研究法作为一种综合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观察和访问,对
研究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关于行为的规律,从而采取具体措施,促进进一步的研究。
六、课题的组织管理
组长:肖广平
成员:张文博何永涛
七、课题研究过程及主要措施
用近一年的时间强化管理,磨炼内功,实现“内涵发展”;实现“特色强校”;保持学校特色,夯实基础,进一步丰富学校特色教育的内涵,着力打造以学生学会“快乐成长”为核心的教育特色;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11月)
(二)课题研究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5月)
第一阶段:学校特色创建研究的构建
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深化内化学校特色创建研究的理念,挖掘其深刻内涵。
第二阶段:深入内涵研究
研究小采用多种形式深入研究,形成研究过程性资料。
(三)总结阶段(2017年5月)
2017年5月,由课题组组长负责撰写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其他成员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对相关资源进行整理完善,申请结题。
八、课题的研究基础:
1、我们始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以致力于为学生的
终身发展打基础为己任,瞄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科研为先导,课堂教育为载体,自主探究性学习为基石,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依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2、有专业素质较好的课题组成员,都是本科学历,课题组全体人员和谐尚真,进取向上。
3、有丰富多彩的兴趣教育活动作基础。
我们一直坚持将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作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载体。
学校成立了洪拳兴趣班、音乐兴趣班,排球队、足球队、兴趣英语班、美术、书画、等兴趣小组,更是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内容,充实学生课外活动生活。
为学校特色创建研究打下了基础。
九、预期成果
1.2016年11月,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
2.2016年12月—,按计划全面实施课题研究,形成学校特色创建研究调查报告。
3.2017年5月整体推进,汇集研究资料,形成最终成果《学校特色创建研究报告》。
广济镇桑园小学课题组
2016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