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4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单元)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什么是实际(客观实际)?客观、实际或者客观实际都是同一个概念,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即我们意识之外的实际情况。
2,什么叫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依据。
比如“量体裁衣”,就是从实际出发的例子。
有些衣服别人穿起来非常漂亮,比较得体,看起来很美。
但这件衣服不一定合适你,因为的身体的实际情况与她的身体情况可能不一样:身高、腰围、腿脚的长短、甚至屁股的大小都各不一样,如果把那件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可能让自己变得反而更丑更难堪。
所以,我们说话做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然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我们有的同学听说机电专业好就业,于是就选择机电专业来读,结果由于自己的数理化知识太差,学不懂,听不懂,反而什么都没有学到;如果选择相对简单的营销专业、微机专业来学,可能收获会更大,自己学得更好一些。
因为这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需要过去在初中阶段的知识作为铺垫,它与过去的知识联系不强,所以选择营销专业、微机专业相对而言学起来不难。
而机电专业,如果你没有在初中学好数理化,那么这三年你无法真正掌握机电专业知识,基本上只能坐飞机。
这说明我们做事情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自己的情况摸深摸透,然后作出适合自己情况的选择。
我们学院旅游班的女生有的读了一学期后,发现自己选错了专业,决定改读护理专业。
我觉得这也是从实际出发的表现,我比较支持。
因为旅游专业基本上是说起好听,真正你要在旅游行业找一个体面的工作很难很难,当导游很难,当宾馆总经理很难,而在宾馆酒店端盘子、打扫床铺根本不需要在学校学几年,浪费时间。
你看宾馆酒店的服务员工有几个是旅游专业、饭店专业毕业的?所以重新作出符合自身情况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选择,是明智的。
古人说过,男人怕入错行,女人怕嫁错郎,说明选择很重要。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我们举例来说:[1]姚明如果身高只有一米六、七,甚至没有达到一米六、七,即使身高有二米几,但身体不匀称,运动动作不协调,呆头呆脑,像我们这种身体素质,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第1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 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该怎么办?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客观实际,在多样可能性中, 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
2、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物质世界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
(2)物质世界的多样化为人生的选择提供了 多种可能性的客观基础
(3)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事情的基本要求、 前提和依据
(4)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就必须探寻和把 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
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 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结合p5-6 “存奶请客寓言"说说如何做到想问题、办事
问题: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 ?
一个人不从实际出发,可以葬送一个国家的前途, 宋襄公大概就属于这类人。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王莉丽性格文静、 身材高挑。从小就热衷 跳舞、成绩一般。在中 考填报志愿时,和家长 商量后决心报考艺术院 校继续自己的舞蹈梦, 在复试时未能通过,失 去做专业舞蹈演员的机 会。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 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 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 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 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 生处处有选择。 请 阅读p1序言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第一课时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课时,学习唯物主义“关于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观点,引导学生形成能从主客观条件出发的人生态度,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从哲学知识角度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从解决人生问题的出发点来说,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以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为指导,为帮助学生做好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走好人生路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生的客观实际。
●学情简要分析中职生正值青春期,随着身心状态的巨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认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创造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可能达到较高级的水平;情感变得丰富细腻;意志力逐渐成熟。
但知识基础比较薄弱,部分中职生有失落和自卑感,个别中职学生惰性和厌学心理较重,感恩心和责任感不强等。
由于他们生活经验有限,看事物做事情往往不能从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出发,不能做出人生的正确选择,从而影响自身的成长和人生发展。
●教学目标分析认知目标:了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的重要意义和措施;理解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学生能够正视现实,尊重规律,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主观行动,做出人生选择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运用目标:学生能够把握客观实际,判明自身主观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创境激趣——直面生活感受人生选择】理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选择”关系着未来的发展,“选择”关系着未来的方向,对与错都是自己的选择,关键是要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哲学家萨特说过:“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件
哲学与幸福
不同哲学观的幸福观
幸福观在不同的哲学流派中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定位,例如,儒家讲究的是人伦之道,道家追 求的是自然之道,而西方哲学更多关注的是理性和自由。
如何追求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应该基于自己的真实需求和价值观,是一种内心深处的体验,通过探索和实践, 我们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成为哲学家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 课件
哲学是一门思考人生意义和存在方式的学科。通过学习哲学,人们可以更好 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方向。
哲学的定义
1 哲学起源
源于古希腊,是对宇宙、人类和社会本质以及存在意义的探究。
2 哲学定义
是研究人类生存与存在的普遍原则和时代特定问题的学科。
3 哲学的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理清思维,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探讨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哲学也可以对现代社会中的现 象进行反思,探究其根本原因 和解决方案,达到有效解决问 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哲学的意义也在于强调人与人 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共同发展, 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化 视野。
主要哲学流派
东方哲学
• 儒家哲学 • 道家哲学
西方哲学
• 古希腊哲学 • 启蒙时代哲学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1
如何运用哲学思考人生问题
2
通过哲学思考,可以更好地解决人生 中遇到的问题,发现并追求真正重要 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
和有意义。
哲学的价值
哲学可以帮助人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 力,探究人生意义和价值观,并为人 的成长与提升提供指导。
哲学的学习与实践 增进思维能力的方法
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和流派阅读经典著 作,然后通过思考和实践将哲学思想应用到日 常生活中。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一章
如果文同不和竹子 打交道,他的竹子 能画得好吗?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
两个秀才一同去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 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探身而过。其中一个人大感 晦气,心头愁绪郁结,闷闷不乐,结果没有考好 名落孙山;另一个则暗自高兴,因为他觉得:棺 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他 精神爽快文思涌泉,果然一举成名。两个秀才回 来后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前一个说:“一碰上 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后一个则说:“果然是 有官有财了。” • 为什么同一事物,两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会不同 ?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 俗话: •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摸着石头过 河;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 伊索寓言 《驮盐的驴》
为什么这样 呢?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 历史故事: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探究活动:以前遇到过哪些重要选择?这 些选择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当前面临 的重要选择是什么?应该如何面对?为什 么要进行人生选择?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 人生选择受对象的实际的影响和制约 • 受自身条件的实际的影响和制约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 想象一个高个子跟一个矮个子在篮下抢 球,谁的胜券大?
探究活动:人生选择
•
有一个人,他冷酷无情嗜酒如命且毒瘾很深,一 次在酒吧里因看一个酒保不顺眼而犯下杀人罪, 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 ,其中一个同样毒瘾很重,靠偷窃和抢劫为生, 后来也因杀人而坐牢。另一个儿子既不喝酒也不 吸毒,不仅有美满的婚姻,还担任一家大企业份 公司的经理。
• 在一次访问中,问起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二人 的答案竟都是:“有这样的老子,我还有什么办 法?”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适用于五年制高职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人生教育。
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观点。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中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四、教学基本条件(一)教师基本要求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工作中认真思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知识成果,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面的人才观、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无私的发现奉献精神。
(二)教学资源基本要求(1)教学用具。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开展教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2)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包括图片、音像资料、人生发展案例等文本教学资源;哲学与人生教育专家、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等社会教学资源。
哲学与人生的教学计划
哲学与人生的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时具体计划。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适用于五年制高职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人生教育。
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观点。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中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四、教学基本条件(一)教师基本要求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工作中认真思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知识成果,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面的人才观、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无私的发现奉献精神。
3、要用客观、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学生, 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要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关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教学资源基本要求(1)教学用具。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开展教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哲学与人生》全套精品课件【共五个单元15课】
(2)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
因此,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发挥 自己的能力,可以有意识地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 来没有的东西。但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 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 而这些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人类 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 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在自然面 前,人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与自然界应该是和谐的朋友关系。
(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历 程
随着人类认识的拓展,思考的加深,对上述问题 的思考就转化为对世界本质的思考。世界的本质 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也是所有哲学派 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对它做 了很多探讨。不同的哲学派别,对究竟什么是世 界的本质做出了不同甚至相反的回答。总体而言, 人类对世界本质的认识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三 大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其原意是人或物的固有 属性和本质。自然即天然,是与人工物相对立 “不借人力”的存在。自然一词之所以有意义, 是因为有了人类,有了人工物的存在。在人类尚 未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已经存在。在自然界长期 演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人,形成了人类社会。人以 及由人组成的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 质世界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和高级运动形 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 料生产方式,其中生产力对社会来说是最 基本的物质力量。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凭借直观和直觉猜测世界的本质或本原, 把它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 态,称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适用于五年制高职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人生教育。
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观点。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中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一)教师基本要求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工作中认真思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知识成果,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面的人才观、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无私的发现奉献精神。
3、要用客观、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学生, 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要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关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教学资源基本要求(1)教学用具。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开展教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2)教学资源的开发。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类人猿进化成人,就出现了世界上最高级、最 完善的物质器官——人脑。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 官,是意识活动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人脑这种高 度发达的特殊物质器官,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无论是正确的 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如此。人的意识能够 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使人们得到真知,但是人 的意识也会虚幻和歪曲地反映客观世界,如各种 谬论和迷信观点。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 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 确地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 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 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 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 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 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 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我 们在此要探讨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 辩证关系,简而言之,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 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9世纪,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其自 身存在的缺陷,遇到了全面的危机。正是 在这种条件下,马克思与恩格斯批判地继 承了前人的成果,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 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与总 结,形成了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世界的 科学认识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 应了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 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马 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 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理解自然界是客观的比较容易,理解人类 社会是客观的,相对来说就有些难度了。 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中人们的一 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目的支配下进行 的。这就是说,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同于 自然界。尽管如此,人类社会仍然是物质 世界的一部分,是客观的。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 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层 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想:我 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这样一幢楼,而我没有,这 像什么话呢?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问道:“邻 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
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能够建成 吗?为什么?
• 人不是仅仅依靠自己
的主观意志就能对人
生道路做出正确选择
的。
B
6
鲁侯养鸟
有一天,鲁国城郊飞来一只罕见的海鸟。猎人们知道鲁侯 喜欢养鸟,就捉住海鸟,献给他。鲁侯惟恐海鸟死去, 就把它当成贵宾,供养在庙堂里,下令高级厨师每天给 海鸟准备丰盛的酒席,叫乐队演奏高雅的乐曲,让海鸟 欣赏优美的歌舞。可是那只海鸟却被吓得神魂颠倒,一 点东西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喝,三天后就活活饿死 了。鲁侯对海鸟真是关怀备至,尽心尽力,可他是用供 养自己的办法来养海鸟,海鸟怎么受得了呢?
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们几个造的。”
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了,你们照样子再给我 盖一次。记住要三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
•
B
4
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 么傻事来。可是不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 开了。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纳闷, 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B
9
想一想
• 汉语里有哪些成语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 因地制宜;
• 因势利导;
• 因材施教;
• 量体裁衣;
• 对症下药;
• 随机应变;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一课
)
3、人生的选择,必须符合( B ) A、别人的想法 B、客观实际 C、父母的要求 D、自身的幻想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世界著名的歌唱家帕瓦罗蒂, 年轻时,曾想做教师,同时 又痴迷音乐。他拿不定主意, 到底是做教师还是做歌唱家。 于是去问父亲,父亲说: “你如果想坐两把椅子,可 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 活要求你只能选择一把椅子”
第一节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三、 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四、 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位客官为什么捞不到剑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 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 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的根据。
哲学与人生
绪 论
问题
1、你认为什么是美?你见过哪些美的人和 事?为什么你认为是美的? 2、假期你过得快乐吗?为什么?
结论
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人们会自觉不自 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比 如人怎么样活得有意义等一系列问题。 哲学就是围绕着“意义”问题而展现的。 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 的生活和实践。这就是哲学。因些,我们 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 的思考。
四、哲学和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把人生比作走路,哲学比作 老人。 把哲学比作老人说明哲学是经过漫 长历史发展的,是千百年来无数智者的 智慧、经验、思想的总结,这对于我们 所走的漫漫人生路具有重要的帮助。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 是不值得活的”。这句话就是说,人不能只莽撞的 往前走,还需要不时的停下来反思,就是要反省、 思考一下我们的得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自 称“圣神皇帝”。民间传说,一日武 则天在花园赏雪,忽然有花开的清香 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则天 大悦,下了一道御旨,令园中各花跟 腊梅一样为她开放。百花仙子迫于武 则天的权势,不敢违抗。只有牡丹仙 子坚强不屈,拒不从命。第二天一大 早,各处群花大放,真是锦绣乾坤, 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 未开。武则天大怒,认为她平时对牡 丹最厚,牡丹却如此负恩,传令将牡 丹贬去洛阳。“所以天下牡丹,至今 惟有洛阳最盛。”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1、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
行动成功需要:明确的行动目的;恰当的 行动方法(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和行动的 条件。 否则,单凭勇气和胆量是不能取得真正成 功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蛮干”与“巧 干”。大学生要避免蛮干和冲动。
1、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
一位哲学家想把一头牛赶进牛栏,无论是他在前面使 劲地拉,还是在后面狠狠地鞭打,牛就是死活不进栏。一 位路过的农夫见了,笑着从地上扯了一把青草,放在牛的 嘴前。想不到,牛跟着农夫乖乖地走进了牛栏。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个妃子叫潘淑,因为容貌美丽被选 进宫中,可是刚开始她并没有受到宋文帝的赏识。于是, 她经常浓装艳抹,以期得到文帝的宠幸,但不管用。宋文 帝有个习惯,好乘坐羊拉的车在宫中行走。她计上心来, 暗中命令宫女们用盐水洒地。文帝每当乘羊车行到淑妃宫 舍前,羊就不住的舔地,不肯离去。文帝说:“羊都为你 徘徊不前,况且人呢?”于是,潘淑受到文帝的宠爱最多 。
人生行动作为运动的高级形式也是有规律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3、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事例:老猎人“以火灭火”(P23) 体现了我们要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3、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1590年,伽利略 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 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 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 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 重量成比例”的学说, 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 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1、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失败,而被杀的惨
痛教训也给我们以深深的警示,假如当初太子丹不催促荆轲行动,而让他 做好充分准备,方法得当,或许荆轲不会死于秦殿之上;假如当初荆轲能 够静心思考,想到一个万全之策,而不是鲁莽上殿刺秦王,那么历史可能 从此改写。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假如霸王不总是自以为是,做事多动脑子,少靠些蛮力,或许他能够 坐拥天下,怀抱美人,一生优哉游哉,但是他并没有那样做。
小结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1、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3、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自然界是有时有序的,花卉开放也各有其时, 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让春、夏、秋、 冬各种季节开放的花,同时开放,即使“圣 神皇帝” 也是办不到的。因为这样做违背 了自然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李白 乱极则治,暗极则光,天之道也。 ——洪秀全
买盐了吗
下 联 : 大 核 民 族
3、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我们要善于行动,就要把握规律,掌握方法,学会做事, 克服盲目性。 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确立目标。(常立志与立长志。) 第二,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伽利略,青海湖夏天穿袄,厚积薄发) 第三,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顺序。养成良好的习惯(初高中 学习,康德) 第四,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避免半途而废。(苏格 拉底P24,挖金矿)
以上事例充分说明了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要想成功就要掌握科 学的方法和把握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庖丁解牛(P21) 庖丁为什么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 的、稳定的关系。(万有引力,苹果砸头上) 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揠苗助长,刻舟求 剑,全球变暖)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运动 都是具有规律性的。(蝴蝶破茧,朝代更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可认识和利用(嫦娥奔月、鲁班,仿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