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元一体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多元一体化格局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一直持续发展的文化。其他三个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都由因种种原因,在历史的车轮中断衰竭。而中国,其文化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经内忧外患,几经波澜,但从未发生过毁灭性的中断:在学术上,先秦诸子百家、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在文学上,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可谓峰峦叠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而中华文化能传承这么久而不中断,正是因为其多元一体化格局。

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她所包容的民族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各样多层次的。虽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族一直起着核心作用,但是汉族却不是绝对的领导核心。近有满族入关问鼎九州,远有黄金家族横扫欧亚所向披靡,铁蹄所过之处,大地为之颤动。亦有如宋金、宋辽、五胡东晋汉族阶级和少数民族阶级对峙阶段。东晋十六国更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正如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开拓者陈寅恪先生所说,全部北朝史中凡关于胡汉之问题,实则胡化汉化之问题,而非胡汉种之问题;凡汉化之人即目为汉人,凡胡

化之人即目为胡人。因此汉族并不“纯”,各少数民族不断给汉族输入新血液,反过来,汉族也一直不断为其他民族充实新的成分。各民族之间的同化、融合是在不断进行着的。汉族同化别的民族,别的民族也同化汉族,回族是这样,满族是这样,其他民族也是这样,现代汉语中还有许许多多少数民族的文化痕迹,如普通话的儿化音,胡同等等。历史上,汉变夷、夷变汉是一种普遍现象,既有“汉化”,也有“夷化”,实质上是“互化”,结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今的汉族无疑是各民族相融合的产物。而《史记》华夷诸族共为“炎黄子孙”的记述,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离及其走向融合的依据与前提。鲜卑自认为是黄帝之后,契丹自认为是炎帝之后,而匈奴则认定其先祖为夏后氏之苗裔。因此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一体主要不是种族血缘的一体,而是文化的一体,所以炎黄五帝被称为“人文始祖”。

国家认同是中华民族形成的结果。各民族由文化认同而成为炎黄子孙,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当然一员,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享有了成为天下主人的资格,具有了统一天下的神圣权利与使命。这些民族一旦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便不能容忍被称为“胡虏”、“外夷”,也不甘心于仅有的一席之地。所以他们大多自称“中国”,并且以举起中原正统文化的旗帜统一中国为己任。这说明不仅是汉族,而且各民族之间早已达成明确共识——“中国”是一个诸族共有的政治共同体,其不可质疑的永续生命和至高无上的神圣性,超越于所有民族和具体王朝之上。元朝末代皇帝妥欢

帖睦儿退居上都,曾把一首诗交给朱元璋派来的信使,诗中写道:“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归去诚心烦为说,春风先到凤凰台。”江山易手之际并无“亡国”之恨,反而表现出前朝君主对后起之秀的禅让、嘉许态度。朱元璋也对大臣们说过,元“君主中国且将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之类的话,而且他从来不提明朝得江山于“异族”之手。清末民初华夷之辨盛行之时,最后确立下来的也是蒙汉回藏“五族共和”。所以,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必然结果及其不可逆转的发展主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由此而产生,中国走向统一的历史大趋势因此而不可逆转。

然而各族的差异性并没有消失,在中华民族的统一中存在着多元格局,各个层次的多元关系又存在着分分合合的动态和分而未裂、融而未合的多种情况。中国现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除了几个民族使用汉语外,绝大多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有着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百花园,百花齐放,多彩多姿,这就是少数民族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历史形成的,是民族多样性的必然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