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资料讲解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作者用“民族聚居区”来代替斯大林关于民族定义中的“共同的地域”,认为“共同的语言”在中国也不能完全符合中国实际,这其中涉及“共同语言”共同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西方民族理论中把“共同的地域”作为民族特征,和政治观念中把国家和领土密切结合在一起时分不开的。
正式因为这个概念,使民族要和国家结合成为民族国家,进而要求国家领土的完整,这不就是当前西方民族纠纷连绵不断,民族战争未息的一个原因么?序P9民族是在人们共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也是在历史运动中变化的,要理解当前的任何民族决不能离开它的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过程。
序P10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主要论点如下:第一,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这个论点后被陈连开先生引申为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
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
第二,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
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但它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
第三,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序P13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形成的。
P3 民族名称的一般规律是从“他称”转为“自称”。
生活在一个共同社区之内的人,如果不与外界接触不会自觉地认同。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公元前1046年 周朝 封邦建国、井田分封、六律八音
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西周恭王时期青铜器 “卫盉”铭文
3、中华民族的核心:华夏族的横空出世和汉族的形成 大互动 ·大认同 ·大融合
战国时期 农耕铁器
战国时期 各类铸币
农业发展、铸币流通、交通发达、城市兴起
3、中华民族的核心:华夏族的横空出世和汉族的形成 第一次互动高潮 格局核心形成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主 讲:XXX
2017年4月
课程内容
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总体认知
2
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原因
是什么 为什么
3
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互动轨迹
如何成
4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巩固与发展
怎么做
第一部分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总体认知
中国人民
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 “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 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 一员也。
1、中华民族的史前记忆:神话、考古遗迹与起源 多元起源 ·创世 造人 造物
彝族始祖 尼支呷洛
壮族始祖 布罗陀 “山里无所不知的老人” 穴居到屋居 摘猎到稻作
1、中华民族的史前记忆:神话、考古遗迹与起源 多元起源 ·考古遗迹
山顶洞人 起居生活复原
仰韶文化
半坡文化
河姆渡文化
大汶口文化
2、中华民族形成的起点:夏、商、周的相继崛起 序幕 ·家天下 ·炼就文化内核基因
第二部分 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原因
文化基因的凝聚力
底蕴
边疆对中央的向心力
关键
草原与农业的亲和力
内因
孕育期
形成和 稳定期
发展 危机期
重建和 完善期
第5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第五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形成特色
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而日 益壮大,而且渗入其他民族的聚居区, 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 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 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成为一个自在的 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称为中华民 族。
第五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第五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民族融合
在这些地方政权中,匈奴人建立的有三 个,氐人建立的有四个,羯人建立的有一个 ,鲜卑人建立的有七个,羌人建立的有一个 ,汉人建立的有三个。它们所占的地区遍及 个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甘肃、宁夏及 四川、山东、江苏、安徽、辽宁、青海、内 蒙古等省区的一部分。实际上是中原地区的 全部都曾波及。
第五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民族融合
沙陀人在唐末颇为跋扈,在继唐而起的五 代中后唐、后晋、后汉三朝都是沙陀人建立 的,以中兴唐朝出名的庄宗本身就是出自沙 陀人。所以有唐一代名义上是汉族统治,实 际上是各族参予的政权。从唐到宋之间的近 六百年的时间里,中原地区实际上是一个以 汉族为核心的民族熔炉。许多非汉族被当地 汉人所融合而成为汉人。当然融合的过程是 复杂的,但结果许多历史有记载的如鲜卑、 氐、羯等族名逐渐在现实生活中消失了。
第五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民族融合
经过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更扩大了的 中原地区重又在隋唐两代统一了起来。 唐代的统治阶级中就有不少是各族的混 血.建国时,汉化鲜卑贵族的支持起了 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之他们在统治集团 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有人统计,唐朝 宰 相 369 人 中 , 胡 人 出 身 的 有 36 人 , 占 1/10。《唐书》还特辟专章为蕃将宣传。
第五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融合
试论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其依据
试论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其依据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是中国特有的民族关系模式,指的是中华民族内部拥有共同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同时又有着丰富多元的民族成分和地方文化。
历史演进: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古代,中国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更迭,统一的中央政权尽管面对着各个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挑战,但通过吸纳、融合、接纳多元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统一的格局。
明清时期,中国的国家统一和文化传承进一步加强,各地的地方文化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和发展,这也为后来一体多元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经历了多次挑战和变迁。
19世纪以来,中国面对殖民侵略和内外压力,国家整体遭受到深刻的动荡和分裂。
此时,中国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脆弱,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
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重新实现了统一,形成了一个大、团结、强大的国家。
在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全国各个民族共同协作,共同努力,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据: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依据。
中国历史上形成的统治模式和民族政策为一体多元格局提供了制度和政策支持。
中国历代王朝倡导和实行“皇汉并治”,尊重和保护各个少数民族的权益,形成了较为宽容和包容的统治模式。
中国历史上还存在着一系列促进各民族之间交流和交融的政策,如“亲亲、宾德、官越、迎娶”的管辖制度等,使各少数民族得以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与汉族共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民族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强调了中国各民族的团结和平等。
中央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各少数民族发展的政策,如实行区域自治、文化自治,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益,鼓励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精神纽带和价值观念,也成为维护一体多元格局的力量。
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的历史沧桑和考验,形成了崇尚和平、和谐相处的传统,强调“天下为公”的观念,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为中华民族走向一体多元格局奠定了基础。
试论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其依据
试论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其依据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指的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国家统一的同时保留各地区、各民族多样性的社会格局。
这一格局的历史演进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政权与周边地区的融合。
古代中国的中央政权多次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在统一的基础上保持了大面积的区域多样性。
随着汉族统治下的帝国构建,中原文明逐渐融入了周边民族的宗教、文化、语言等多元素,形成了“中原文化”的代表性。
各个周边地区的民族和文化也得以继续存在和传承。
中原文化的统一性和多元性在历史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唐朝时期,中原文化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在西域地区、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等地域上实现了统一。
但是唐朝也充分尊重和包容了各个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唐朝在官方文献中公开使用藏文、回鹘文等文字,支持和推动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
到了宋朝,中原文明及其统一性得到了更加完善。
宋朝以中央政权的力量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税收和法律统一,维护了国家的整体稳定。
宋代政权也充分尊重和保护了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权益,并在一些地方实行了特殊政策,如蛮夷制度。
这一制度保护了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明清两代,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进一步加强与发展。
明朝时期,中央政权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但并未完全取消对地方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清朝继承了明代的政治体制,并进一步推动了地方文化的多元发展。
清朝时期中央政权鼓励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更加宽松,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中原文化的统一性为整个中华民族提供了基础和骨干。
中原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代表,以其统一性和广泛性为整个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的多样性使得各个地区和少数民族拥有了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中国的地理环境极其多样,从北方的草原到南方的丘陵,从西南的高山到东南的海岸,每个地区都拥有独特的气候、经济特征和民族文化。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系。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多次民族融合和文明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这种格局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我们今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将分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意义,并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形成原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等。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特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统一的特点。
多样性体现在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丰富多彩;统一性则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的共同体意识,从而更加有效地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减少矛盾和冲突,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为各地区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增强各族人民的共同体意识和认同感。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为实现共同繁荣奠定基础。
加强民族团结: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政策,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试论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其依据
试论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其依据1. 引言1.1 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概念理解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概念理解始于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和统一的认识。
一体多元格局即指中华民族在同质多元化、民族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中实现综合性统一的组织模式和社会形态。
在这一格局中,中华民族不仅是多元文化的共同体,也是一个整体的统一体。
其本质是以多元构成的整体,不同文化要素在互相交融中实现统一,并发展出包容性、和谐共生的文化合力。
1.2 历史背景分析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元的民族群体,由多个不同的族群、文化、语言等组成。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这些不同的元素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和民族认同。
但也因为历史上的各种原因,中华民族一直存在着一体多元的格局。
历史背景是造就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中华民族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更替,不同民族的交流、融合,形成了种种多元的现象。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繁荣发展,形成了多元分裂的局面;秦汉时期,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又使得中华民族趋于一体化。
隋唐之际,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互动,为中华民族的一体多元格局奠定了基础。
在宋元明清时期,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也都对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历史背景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形成过程,为进一步探讨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2. 正文2.1 古代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在古代,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是一个长期演化的历史过程。
古代的中华民族包括了多个部族和民族,它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征战和融合。
最有代表性的是周朝的建立。
在西周初期,周武王通过联合其他部族,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
这一过程不仅在政治上实现了统一,也在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多元融合。
在周朝的统治下,中原地区的各个部族逐渐融合为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
试论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其依据
试论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其依据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是指中华民族由多个民族和文化共同构成的整体,这种多元格局既包含着各民族、地区、文化的独特性,又维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统一性。
这种一体多元的状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特征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演进过程及其依据。
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多元格局的萌芽中华民族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的远古时代,蛮荒初开之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以华夏文明为代表的古代国家,崇尚农耕文化和礼乐制度。
在西南地区,出现了以岭南文明为代表的古代国家,崇尚狩猎文化和巫术信仰。
东北地区则出现了以东北虎文化为代表的古代国家,崇尚渔猎文化和图腾崇拜。
这些古代国家代表了中华民族形成初期的多元状态,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社会制度。
这些国家之间也展开了贸易和文化交流,相互融合、相互借鉴,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基因。
从此,中华民族的一体多元格局便开始初步形成。
中华民族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各个地区原住民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政治整合,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
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种族特征,为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的疆域开始扩展,并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国家格局。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实现了中原地区的统一。
由于中原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与南方、西南、东北等地区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统一的格局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特征。
相反,秦朝在统一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标准化文字、度量衡、尺度,统一法律制度等,这一系列措施也是对中华民族多元性的一种尊重和包容,为中华民族整体性和多元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汉代,中央政权进一步扩大了中原文化圈的势力范围,但与南方、西南、东北等地的民族和地区依然保持着相对自治的状态。
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原与西域地区的文化交流,并且接纳了一系列西域民族进入中原地区,这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格局演进的重要一步。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中华文明始于上古,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如今,中华民族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多样化的语言习俗与其他民族形成了深刻的联系。
今天,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显得更加鲜明。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首先需要从历史上说起。
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兴衰更迭,中华民族也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转变,这些变化使中华民族分成了数个民族,形成了今天的多元一体格局。
历史上很多国家或族群曾经独立存在,但后来又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中华民族的地域范围,这就是形成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其次,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还需要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方面来说明。
自古以来,多元文化一直是中华文明的根本。
在农业社会,不同的民族有其独特的农耕技术;在工业社会,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工业技能;在政治社会,不同的民族有其独特的政治思想、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要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就需要尊重每一种文化,同时用于这些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最后,理解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还需要从政府政策方面来论述。
国家作为多元文化的容器,政府需要做出一系列政策,以推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
首先,政府要提倡一种兼收并蓄的政策,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特性,尊重多元文化的特性,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避免文化冲突;其次,政府要实施平等对待各民族,确保各民族在社会发展中获得公平对待,不受歧视;最后,政府应推行多文化教育,培养广泛的多元文化意识。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中华民族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不仅关乎个人的文化认同,更关乎国家对多元文化的平等尊重与发展。
健康而完善的多元文化发展,不仅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民族团结,还可以更好地推动国家文化的前进与发展。
专题04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探究精品课
多元性:许多元素构成众多族群,各有其发展的历史与文化 一体性:把若干民族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是各族群众相互交往交流交融成为一体的 过程。
二:多元一体格局的起源
仰韶文化 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河姆渡文化 大汶口文化
➢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三:多元一体格局的演变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更大范围内的民族交融。
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元朝维护多元一体格局的措施: (1)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 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 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 没有什么区别。 (2)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3)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 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 使行政管辖。
台湾
明末清初,谁收复台湾?
郑成功
哪一朝,台湾归入版图?
康熙朝
哪一年,台湾设省?
1885年
三:多元一体格局的演变
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团结御辱,共同保卫祖国的统一与疆域的基本完整。
抗日战争时期:
材料一: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
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
【答案】 (2)①体现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AE(2分) 印证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CD(2分) ②图片F所示的《步辇图》既能反映唐朝的绘画成就,也能反映唐朝的民族交融。(2 分)
三:多元一体格局的演变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更大范围内的民族交融。
(1)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和平往来是主流。 (2)西夏和金仿效中原王朝的制度,北宋与辽、西夏边界设有贸易场所,进行 贸易交流。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教材解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 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 元一体格局。
——2014年09月29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 彰大会上的讲话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56个民族加在一 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经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 割的整体。在所有中华民族成员中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 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第二,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形成多元一 体格局的过程中,汉族既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员,同时在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中 发挥了凝聚的作用,各民族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而形成了更高层次认同的中 华民族。
第三,高层次的认同不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在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 族是基层的,中华民族是高层的。不同层次可以并行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 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挥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 抓紧抓好。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 命运共同体。
费孝通( 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今苏 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 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试论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其依据
试论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其依据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是指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并存的格局。
中华民族统一性体现在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而多样性则体现在不同地域、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多元差异。
其历史演进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古代各族融合。
在古代,中国存在着多个不同的民族,如汉族、满族、蒙古族等。
这些民族并没有相互排斥,而是通过婚姻、战争、政治联盟等方式相互交流融合。
汉族和满族在元朝时期通过婚姻联姻,导致汉人与满人的融合。
这种融合使得中国民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体多元的关系。
封建时代的地方豪强统治。
在封建时代,地方豪强势力逐渐壮大,地方统治者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拥有独立性。
这种地方豪强的统治导致了中央政权的削弱,地方实力的增强。
而这种分散的权力结构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性提供了一个基础。
近代的民族统一运动。
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民族统一运动,如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这些运动旨在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并摒弃外来侵略势力。
尽管这些运动的结果并不完全成功,但它们加深了中华民族对其一体性的认同,并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现代中国的多元发展。
在现代中国,尽管国家统一的大格局仍然存在,但地方特色的发展和多元化也在不断推进。
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决定了其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民族、宗教等特征。
现代中国政府也提倡各个民族、地区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保护和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也在通过经济、文化交流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合作。
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历史传统、地域因素和政策导向。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统一的政治和文化传统,这为中华民族的统一性提供了基础。
而中国巨大的地理和气候差异,使得各个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风貌,这使得不同地区和民族存在着多元化的特点。
中国政府还通过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各地和各民族的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化。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作者用“民族聚居区”来代替斯大林关于民族定义中的“共同的地域”,认为“共同的语言”在中国也不能完全符合中国实际,这其中涉与“共同语言”共同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西方民族理论中把“共同的地域”作为民族特征,和政治观念中把国家和领土密切结合在一起时分不开的。
正式因为这个概念,使民族要和国家结合成为民族国家,进而要求国家领土的完整,这不就是当前西方民族纠纷连绵不断,民族战争未息的一个原因么?序P9 民族是在人们共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也是在历史运动中变化的,要理解当前的任何民族决不能离开它的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过程。
序P10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主要论点如下:第一,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这个论点后被连开先生引申为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
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
第二,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
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但它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
第三,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序P13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形成的。
P3民族名称的一般规律是从“他称”转为“自称”。
生活在一个共同社区之的人,如果不与外界接触不会自觉地认同。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摘要】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产物。
这种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其基本特征在于融合了多样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和社会体系。
这种格局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也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的挑战,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保持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秩序,中华民族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路径。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合作,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才能保持活力,继续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重要性、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基本特征、优势、挑战、未来发展、发展方向、建设路径。
1. 引言1.1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特有的民族特征,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丰富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当今世界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使得中国社会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这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为中国的文化繁荣和多样性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团结。
在这样一个多元民族共居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尊重、互相支持成为一种共识。
这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发挥多元一体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1.2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背景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华文明的起源。
试论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其依据
试论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其依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是指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同时又包含多个不同的文化、语言、习俗等元素。
这一格局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可以追溯到古代各个民族的相互交融。
在古代,中国的领土范围广阔,涵盖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地域。
不同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相互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
中原文明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辉煌,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艺术等元素在交流中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格局。
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还表现在历史的政治统一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统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统一,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都给予了一定的包容和尊重。
例如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为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政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历代统治者也通过政策、法律的制定来保护和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使得中华民族的一体多元格局得以维系并不断发展。
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还表现在对外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影响下。
中国古代就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各国商旅的来往和各种文化的交融使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得以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佛教的传入使得印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在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各地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和交流,这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格局的形成。
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形成也有深刻的历史依据。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共生是其历史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物产丰富、民族众多的特点,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中国的历史政治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形成,例如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对少数民族政策,对多民族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基本内容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让我们值得自豪的基本国情。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我国各民族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正统。
早在秦汉时期,生活在中华大地的各民族就已经共同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
两千多年来,尽管有分裂、有纷争,但是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是各民族人心所向,是发展的大势所趋。
特别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100多年间,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亡国灭种的危机把中国各民族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各民族儿女同仇敌忾、共御外侮,血与火的共同抗争让各族人民加深了祸福与共、休戚相关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守望相助、急难相扶的兄弟情谊,形成了政治上的团结一致和抵御外侮的共同行动。
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在反侵略、反分裂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和艰苦斗争,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试论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其依据
试论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其依据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是中国国家的基本特征之一。
它是指中国由多个民族组成,传统上保存着不同的文化、宗教、语言和民族习俗,但这些不同的元素互相交融和影响,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即中华民族。
在这个整体中,每个成员都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和文化传统,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源远流长。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民族,包括汉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壮族、朝鲜族等数百个民族。
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和冲突形成了一种唯物史观的多元性,并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形式。
例如,《诗经》就包含了很多少数民族的诗歌,反映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文化融合。
其次,中国历史上的政策和制度也为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提供了依据。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政府实行了不同的民族政策,保护本国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同时也重视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与合作。
例如,在元代时期,政府实行了“三朝九品制度”,择优录取各个民族的人才,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明清时期,政府也实行了边疆置照的制度,将边疆各民族进行分类,统一管理,并保持对其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最后,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即“和而不同”。
中国历史上,人们一直渴望和谐和平,尊重和接受差异也是中国文化和美学的重要元素。
中国文化强调“仁爱”和“中和”,即尊重别人的权利和感情,讲求平等与和谐的相处之道。
因此,在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下,即使存在差异和争议,也带有平抑和调和的特点。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是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政治生活。
尊重每个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推行开放和合作的政策,创造出有益于中国民族之间合作和繁荣的共生态势,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价值的发扬光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作者用“民族聚居区”来代替斯大林关于民族定义中的“共同的地域”,认为“共同的语言”在中国也不能完全符合中国实际,这其中涉及“共同语言”共同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西方民族理论中把“共同的地域”作为民族特征,和政治观念中把国家和领土密切结合在一起时分不开的。
正式因为这个概念,使民族要和国家结合成为民族国家,进而要求国家领土的完整,这不就是当前西方民族纠纷连绵不断,民族战争未息的一个原因么?序P9
民族是在人们共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也是在历史运动中变化的,要理解当前的任何民族决不能离开它的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过程。
序P10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主要论点如下:
第一,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这个论点后被陈连开先生引申为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
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
第二,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
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但它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
第三,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
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
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序P13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形成的。
P3
民族名称的一般规律是从“他称”转为“自称”。
生活在一个共同社区之内的人,如果不与外界接触不会自觉地认同。
民族是一个具有共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共同体,必须和“非我族类”的外人接触才发生民族认同,也就是所谓民族意识,所以有一个从自在到自觉的过程。
P10
中华民族格局形成的几个特点:
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在一个凝聚的核心。
2.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主要是高原、山地和草场,多以少数民族中有很大一部分从事牧业,和汉族主要从事农业形成不同的经济类型。
3.从语言上说,只有个别民族,如回族,已经用汉语作为自己民族的共同语言外,少数民族可以说都有自己的语言。
4.导致民族融合的具体条件是复杂的。
5.组成中华民族的成员是众多的,所以说它是个多元的结构。
6.中华民族成为一体的过程是逐步完成的。
P33
一个社会越是富裕,这个社会里的成员发展其个性的机会越多;相反,一
个社会越是贫困,其成员可以选择的生存方式也越是有限。
如果这个规律同样可以运用到民族领域里的话,经济越是发展,亦即越是现代化,各民族间凭借各自的P37
优势去发展民族特点的机会也越大。
.
中华文化既是多元区域不平衡发展,又呈现向中原汇聚及中原文化向四周辐射的特点。
P47
中华民族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其族体结构与文化发展,是以“多元起源,多区域不平衡发展,反复汇聚和辐射”的方式作“多元”与“一体”辩证运动的。
作为族称,华夏是汉族的前身,汉族则是华夏的延续和发展。
P117
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的形成和发展,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第一,中国是世界上的一个文明古国,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第二,移民和民族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的作用。
P134
中国许多民族有一个共同的传统,就是把一部分神话人物变成历史人物,再把这些历史人物分别作为各自民族的祖先。
P156
作为地理名称,在统一时期,“中国”包括所有由朝廷直接管辖的地方,对周边各民族地区总称“裔”或“四夷”;分裂时期,则沿袭“两京”所在的中原地区称“中国”的传统,建都于黄河中下游的王朝辖区,得称为“中国”。
P230
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与中西交通的历史相联系,大致分为南北两大系统。
唐以前主要是陆上交通,中古梵文Cina一词便是对中国的称呼,一般认
为起源于Cin,即“秦”,不只是秦王朝;唐以后,海上交通居于优势地位,国外人又称中国为“唐”,称中国人为“唐人”。
P233
中国作为国家名称,在西方国家未来以前,是历代中国王朝的通称,各朝代另有表明其一家一姓“社稷”、“天下”的朝代国号;西方国家入侵中国以后,“中国”成为主权中国的名称。
P236
“中华”一词,起源于魏晋,最初也许与“衣冠华族”有关,逐渐地扩及于P244
指传统文化和具有这种文化的人民。
.
中华民族,是中国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
P253
我国北方游牧区与中原农业区在并存时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及后来北方游牧区内许多大片的农业区的出现,结束了北方游牧区与中原农业区的对立,是在中国产生大统一思想的物质基础。
P275
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P335
强调“华夷之辨”是为了贯彻“华夷之防”。
中国古代由众多民族发展、确立P339
为统一国家的过程,也就是“大一统”与“华夷之防”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