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护理

合集下载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授课内容:第三章第四节心律失常教学时数: 3 学时授课形式:理论讲授
授课人:李春授课对象:护理本科
教案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心律失常的护理各项内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熟悉心律失常的分类、心电图特点、治疗要点
3.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教学资源:
1.教材:《内科护理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三版
2.参考资料:(1)《内科护理学》姚景鹏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3)心电图图解速成讲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3.电子教案
教学重点:
心律失常的护理
心律失常的概念
教学难点: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思考与练习:
1.如何正确理解心律失常的概念
2.会识别几种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教学内容及安排:。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发表时间:2012-07-31T10:54:08.3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吴玉玲[导读] 心律失常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吴玉玲(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牧原卫生院 022150)心律失常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经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网传导到心房与心室,以一定范围的频率,产生有规律的收缩。

各种原因引起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改变,使心脏冲动形成和(或)传导异常,均会导致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按心律失常的发生原理可分为:①冲动形成异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和异位心律,异位心律包括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和逸搏心律)和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等);②冲动传导异常,如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

根据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又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前者包括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等,后者包括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

1 一般护理1.1 休息舒适体位,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保证充分休息。

1.2 饮食护理给予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浓茶和咖啡,服排钾利尿剂,鼓励多进富含钾食物,如橘子、香蕉等。

1.3 吸氧护理必要时持续给氧,以4~6L/min(中流量)为宜。

1.4 大小便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留置导尿者防止泌尿系感染。

2 病情观察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皮肤颜色、温度、尿量、意识等有无改变;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尤其应注意有无低钾、低镁;严密心电监护,一旦发生下列情况,要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配合。

29系统精讲循环系统第三节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29系统精讲循环系统第三节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1.患者男性,62岁。

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而收入院治疗,发生室性期前收缩。

下列符合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的描述是A.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B.QRS时限正常C.QRS波群前或中或后有逆行的P波D.T波常与主波方向相反E.期前收缩后的代偿间歇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答案】:D【解析】:考察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

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宽大畸形,QRS时限>0.12秒,其前无相关的P波;T波常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期前收缩后有完全代偿间歇。

2.王先生,33岁,触电后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由心电图发现患者有心室颤动,应采取的措施是A.用阿托品B.放置心脏起搏器C.电除颤D.用肾上腺素E.用利多卡因【答案】:C【解析】:考察室颤治疗原则。

室颤可致心搏骤停,发生室颤应立即作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经静脉注射复苏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抢救措施。

3.健康人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出现期前收缩A.过度饮水B.饮浓茶C.饮酒D.过度吸烟E.情绪激动【答案】:A【解析】:考察期前收缩病因。

健康人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大量吸烟和饮酒、饮浓茶、进食咖啡因等可引起期前收缩。

4.王某,男,62岁。

因心房颤动住院治疗,心率114次/分,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规则,脉搏细弱,且极不规则。

此时护士应如何准确观察脉搏与心率A.先测心率,后测脉率B.先测脉率,后测心率C.两人分别测脉率和心率,但应同时起止D.两人分别测脉率和心率E.一人测心率,一人测脉率【答案】:C【解析】:考察心律失常病人的病情观察。

心房颤动病人由于存在脉搏短绌,即心率与脉率不一致,心率大于脉率。

因此应由两人分别同时计数心率和脉率。

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心室率和心房率。

5.下列各项中随时有猝死危险的心律失常是A.房性期前收缩B.室性期前收缩C.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D.房颤E.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答案】:C【解析】:记忆性题目,考察心律失常的病情观察,需掌握。

3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护士职业资格)

3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护士职业资格)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无创检查技术★。

肢体导联总结:红黄绿黑胸导联患者,男性,30岁。

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

其中V1导联电极的安放位置应为图中的A.AB.BC.CD.DE.E『正确答案』A患者,女,28岁,诉心慌不适来诊,医嘱行心电图检查。

护士在给该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时单极胸导联V1电极应放在A.胸骨右缘第四肋间B.胸骨左缘第四肋间C.左腋前线第五肋间D.左腋中线第五肋间E.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点『正确答案』A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脏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有节律的产生电兴奋并发出电冲动通路: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P——心房收缩QRS——心室收缩T——心室舒张横坐标:时间(一个小格:0.04s;一个中格:0.2s)纵坐标:电压(一个小格:0.1mv)P 心房收缩除极QRS 心室收缩除极T 心室舒张心律失常:在正常情况下,由窦房结产生冲动,沿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普肯耶纤维网传导最终到达心房与心室而产生一次完整的心动周期。

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起源或冲动传导的异常均可引起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称为心律失常。

按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按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

1.冲动形成异常(1)由窦房结发出的冲动频率过快、过慢或有明显不规则形成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

(2)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异位)的冲动,则形成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以及逸搏心律等心律失常。

2.冲动传导异常(1)传导阻滞常见的有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I度、II度、III度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2)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如预激综合征。

补充:房室传导阻滞分类: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I度、Ⅱ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有猝死风险;不能应用洋地黄药物)正常心电图特点——窦性心率1.起源于窦房结2.成人频率60~100次/分钟(总结:1个心动周期:3-5个中格),产生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体会

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体会

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48例患者均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发现和抢救,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住院8~22d,s平均14d,均取得满意效果,无1例死亡。

结论及时有效的观察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助于稳定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护理工作在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控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标签:心律失常;护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表现为率过快、过慢及各种心律不齐,故心律失常也称为心律不齐。

心律失常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症群。

其病因多数是病理性的,但亦可见生理性的,发作时经心电图检查即可确诊。

严重的心律失常如不及时处理,常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在临床上各种心律失常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其表现形式较为复杂,其临床意义依其发生原因、伴随临床情况、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因素而异。

严重心律失常可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短暂意识丧失或猝死等危急状态,因此,对于心律失常的及时、准确、有效的诊治与护理,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现将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48例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心律失常患者60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8~88岁,平均年龄为58岁,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预激综合征8例,室性心律失常12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重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例;冠心病29例,肺心病10例,风心病5例,高心病3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经过了抗心律失常及对症处理,同时采取了周到、细致、有效的护理措施。

2 护理2.1一般護理协助患者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患者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

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

协助患者去枕平卧,抬高头部和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出现心力衰竭时,协助患者半坐卧位,以减轻肺淤血,减轻呼吸困难;当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抽搐时,应注意保护好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并注意防止舌咬伤。

窦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要点

窦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要点

窦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要点(一)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房结冲动形成的速率超过每分钟10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速,速率常在每分钟101~160次。

【常见病因】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及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有关。

1.生理因素正常人的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饮咖啡、吸烟、饮酒等,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2.病理因素常见于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急性心肌梗死、休克、急性心肌炎,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及贫血、发热、感染、缺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引发。

【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1)心悸或出汗、头晕、眼花、乏力,或有原发疾病的表现。

(2)可诱发其他心律失常或心绞痛。

2.心电图表现(1)符合窦性心律的特征。

(2)通常突然开始和终止。

(3)心率多为100~150次/分,偶有高达200次/分。

【治疗原则】(1)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

(2)对症处理。

(二)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病因与发病机制】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系由于窦房结起搏细胞4相上升速度减慢、最大舒张期电位负值增大阙电位水平上移等,使窦房结自律性强度降低所致。

大多通过神经(主要为迷走神经兴奋)、体液机制经心脏外神经而起作用,或是直接作用于窦房结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1)生理性:在正常睡眠时,运动员白昼可在50次/分左右;夜间个别可低至38次/分左右体力劳动者也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2)迷走神经中枢兴奋性增高所致。

(3)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

(4)代谢降低。

(5)药物所致。

(6)某些传染病的极期或恢复期。

(7)电解质紊乱。

(8)消化性溃疡合并窦性心动过缓。

(9)家族性窦性心动过缓。

【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多无自觉症状,当心率过缓出现心排血量不足,患者可有胸闷、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

2.心电图表现(1)窦性P波,频率低于60次/分,一般不低于40次/分。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窦性心搏低于8万次。

(2)P-R间期:0.12~0.25秒钟。

常见心率失常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常见心率失常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常见心率失常的护理目标及措施【摘要】心率失常十分常见,种类繁多。

它可能发生在健康人群,更常发生在有气质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身上。

有的心率失常可能无症状、无害,而另一些则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甚至引起猝死。

因此,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率失常提出了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关键词】心率失常;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而又极具危险性的心血管疾病,在美国每年约 39万人死于恶性心律失常,有研究报道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约为41.84/10.00万人。

因此,掌握心率失常的类型,并针对各种类型采用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将会有效降低心率失常所带来的危害。

一、活动无耐力1.护理目标病人活动耐力增加,表现为活动后无心悸、胸闷、乏力等。

2.护理措施(1)心理疏导:向病人解释情绪可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焦虑,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2)休息与活动:当心律失常发作时嘱病人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休息,尽量避免左侧卧位,以减轻不适感。

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减少和避免任何不良刺激,促进病人身心休息。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

(3)饮食指导:嘱病人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避免饱餐,戒烟酒。

(4)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1)疗效观察:询问病人心悸、头晕等症状有无改善,观察病人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心电图。

注意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P-R间期、Q-T间期等的变化,以判断疗效。

2)用药注意事项: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注时速度宜慢(腺苷除外),一般5~15分钟内注完;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

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

(5)配合及使用非药物抗心律失常措施兴奋迷走神经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①用压舌板刺激病人悬雍垂,诱发恶心反射。

心律失常的护理教案和课件

心律失常的护理教案和课件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考试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心律失常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讲解法:详细讲解心律失常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心律失常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自我监测和应对方法
定期监测心率和血压,注意身体变化
01
0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学会识别心律失常的症状,如心悸、气短、胸痛等
03
04
出现心律失常症状时,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定期复查和就诊指导
定期复查的重要性: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就诊指导: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03
心律失常的护理评估
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
评估患者的心率和心律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反应
Hale Waihona Puke 评估患者的皮肤颜色和温度评估患者的血压和呼吸
评估患者的尿量和尿色
评估患者的心电图和心音
评估患者的认知情况
评估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认知功能
评估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评估患者的情绪稳定性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教学视频:搜集相关的教学视频,如心律失常的讲解、心电图的解读等
案例分析:准备一些典型的心律失常病例,供学生分析讨论
实践操作:准备一些心电图机、心脏模型等教学设备,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07
心律失常的课件制作
课件封面:包括标题、作者、日期等信息目录:列出所有章节和主题,便于学生导航引言:介绍心律失常的定义、病因、症状等基础知识心律失常的类型:详细讲解各种心律失常的类型、特点、治疗方法等心律失常的护理:介绍心律失常的护理原则、方法、注意事项等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病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心律失常的护理知识总结:回顾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心律失常的护理要点参考资料:列出本课程参考的书籍、文章、网站等资源测试题:提供一些测试题,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心律失常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使患者心脏跳动出现异常,表现为心跳速度的差异。

若患者心跳较快、较慢或者失去正常节律性,均称为心律失常。

心率失常的病因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主要包括心肌、心血管、电解质等方面原因。

第一方面是心肌疾病,比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以及心肌的致密化不全等等。

第二方面是心血管问题,尤其是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或急性心梗,导致心肌细胞的缺血坏死,从而使心脏的电传导通路异常,或是出现异位的心脏电通道,就会导致心律失常发生。

第三方面是电解质紊乱,尤其出现低钾血症的时候,心肌电位不稳定,容易合并心律失常。

第四方面是个人生活,其实正常人也可出现心律失常的状况,若过度疲劳,或饮浓茶,或近期工作、生活压力过大,精神受到刺激以及过度紧张与失眠都会引起心律失常。

同时也会受到遗传因素与职业种类的影响。

最后一方面为药物原因导致的心律失常,某些药物的服用,可影响心脏收缩而导致心律失常,尤其是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以及其他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均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另外,安眠药中毒等也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表现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心慌、心悸,而且此种心律失常常见于心跳过快,或者心律不齐。

如果患者还伴有冠心病等疾病,除了心慌、心悸等症状之外,还有可能伴有胸闷,甚至胸痛。

在心律失常当中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速或者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往往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的,或者有一些运动员的心脏可以出现心跳偏慢,有一些就是随着年龄增加,窦房结功能减低了,这种就出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甚至窦房阻滞、窦性停搏,这些属于缓慢性的心律失常。

另外会出现早搏,早搏在心律失常中特别常见占心律失常很大一部分,可以根据早搏的起源点不同分为房性早搏、交界区的早搏或者室性早搏,这些的治疗,一个要根据原发病,另一个要根据早搏出现的多少、对生活的影响来决定是否治疗,通常可以用药物,如果早搏过多也可以进行射频消融。

心律失常护理

心律失常护理

第二节心律失常护理常规一、定义: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二、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心病、心肌病、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

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①P波规律出现(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相差≤0.12秒):②窦P波(其形状表明是由窦房结下传的,在I导联倒置;③P-R间期为0.12~0.20秒。

频率为60~100次/分。

常见心律失临床表现与特点:期前收缩是由于异位起博点过早发放冲动,导致心房和或心室提前激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一)房性期前收缩1 1 、定义:房性期前收缩(atrialprematurebeats)是指激动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任何部位的一种主动性异位心律。

2 2 、病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均可发生房性期前收缩,并可能是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先兆。

3 3 、临床表现:病人一般无明显症状,频发房性期前收缩者可感心悸、胸闷,自觉心脏有停跳感。

4 4 、心电图特征:①房性期前收缩的P 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 波形态不同;②包括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窦性P 波的间期短于窦性PP 间期的两倍,称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③下传的QRS 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少数无QKS 波群发生(称阻滞的或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或出现宽大畸形的QRS 波群(称室内差异性传导)。

如图:(二)室性期前收缩1 1 、定义: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指房室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使心室肌除极的心搏。

2 2 、病因: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病人均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正常人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心肌炎症、缺血、缺氧、麻醉和手术等均可使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者。

此外,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精神不安、过量烟酒等亦能诱发室性期前收缩。

3 3 、临床表现: :病人常无与室性期前收缩直接相关的症状,病人是否有症状或症状的轻重程度与期前收缩的频发程度不一定直接相关。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2.焦虑3.并发症:心力衰竭、脑栓塞、猝死4.有受伤的危险【护理措施】1.按照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伴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2-4L/min 氧气吸入。

3.评估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4.对于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积极配合抢救。

5.心律失常频繁发作,伴有头晕、晕厥或曾有跌倒史者应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嘱病人避免单独外出、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体位等防止意外发生。

6.用药护理:(1)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2)静推时速度易慢(腺苷除外),一般5-15分钟内注完,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

(3)胺碘酮静脉用药时易引起静脉炎,应选择大血管,配置药物浓度不要过高,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情况,谨防药物外渗。

(4)观察病人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检测心电图,注意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PR间期、QT间期等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健康教育】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

2.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避免饱餐、避免感染。

3.说明按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

4.教会病人自测脉搏的方法以利于自我监测病情。

5.告诉病人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6.对反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者,教会家属心肺复苏以备应急。

常见心律失常与护理

常见心律失常与护理

室性早搏
ECG特点 1、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时限≥0.12s 2、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 3、ST段、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4、大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交界性早搏
ECG特点:(三)房室交界性早搏:起搏点在房室交界组织 1、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同窦性(但有差异传导时可宽大) 2、逆行P波(aVR直立、Ⅰ、Ⅱ、aVF倒置),可出现于QRS波 前、后或埋于其中,且P′-R间期<0.12S或R-P′间期<0.20S 3、有完全代偿间期 (即早搏前后的R-R间期等于2倍窦性R-R间期)
症状:主要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及原有心脏病的轻重 心室率不快者可无任何症状 心室率快者可有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 >150次/分心室率重者可心衰、心绞痛、晕厥等 听诊: ‫ ﻼ‬心律绝对不规则 ‫ ﻼ‬S1强弱不等 ‫ ﻼ‬心率>脉率,脉搏短绌 危害性 诱发心衰(是左心衰最常见诱因之一) 导致附壁血栓形成,脱落引起体循环(动脉)栓塞 重要器官血供不足
治疗要点
刺激迷走神经 洋地黄(少用)
首选维拉帕米 腺苷
普萘洛尔
室上速发作
频繁发作 药物难控
射频消融术
抗心律失 常药物
普罗帕酮
胺碘酮
上述无效
同步直流电复律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 临床症状轻重视发作时心室率、持续时间、基础心脏病变不同而异 ∮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持续时间<30S,能自行终止),通常无症状; ∮持续性室速(发作持续时间>30S,需药物或电复律始能终止) ∮ 常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 ∮ 重要脏器血供减少症状:低血压、少尿、晕厥、心绞痛、休克、猝死 ∮ 听诊HR:140~220bpm,心律稍不规则 ∮ S1强度可不一致(属高危性)

心律失常的护理 ppt课件

心律失常的护理  ppt课件

ppt课件 2
心律失常
心律起源部位 心搏频率与节律 冲动传导 任 一 项 异 常
3
ppt课件
ppt课件
4
分类:一、按病理生理分
(一)冲动起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 (1)被动性异位心律 ①逸搏(房性 交界性、室性) ②逸搏心律(房性、交界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 ①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室性) ②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 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ppt课件 21
2.室性
应进行紧急处理。 首选药物为利多卡因静注,也可选用普罗帕酮、 胺碘酮等。 如病人已发生低血压、心绞痛、休克、脑部血 流灌住不足等危急表现时,应迅速施行同步直 流电复律术。 对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应首选苯妥英钠静注,给 予钾盐有助于控制发作。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可试用利多卡因外,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IA、IC类、Ⅲ类)应禁 用。起搏治疗可作首选。
ppt课件 31
心电图
心室扑动 心电图呈幅度大而规则的正弦波图型, 其频率为150~300次/分钟,难以区分QRS-T波群。
心室颤动 心电图表现为形态、频率及振幅均极不 规则的波动,其频率在150~500次/分钟,QRS-T波 群完全消失。
ppt课件
32
治疗要点
心性猝死者90%为室颤所致。 争分夺秒进行抢救:4min内恢 复有效心脏收缩: 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利多卡因:锁骨下静脉100mg 其他药物:阿托品、肾上腺素。 直流电除颤术复律:经胸壁对心 脏释放电流或行电击,可中断紊 乱的心室颤动波,使心脏恢复正 常节律 。
ppt课件 37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要点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要点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要点室性心律失常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等。

(一)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stole)指在窦性激动尚未到达之前,自心室中某一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常见病因】1.自主神经功能因素此系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不论是迷走神经兴奋,还是交感神经兴奋,均可使心肌的快、慢纤维的兴奋性失去均衡可使不应期和传导速度发生改变,引发折返性室性期前收缩。

2.器质性心脏病(1)心肌炎: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为34.3%~81.3%(2)扩张性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83%~100%,尤其是当EF低于0.40时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3)急性心肌梗死;以起病最初数小时发生率最高。

急性心肌梗死在监护期中室性期前收缩的检出率为63.2%。

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是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先兆”。

(4)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在无心功能不全时,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为2%~10%;如有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可明显增高。

(5)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约为14%,以室性期前收缩多见。

(6)心力衰竭: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

3.电解质平衡失调低血钾、低血镁。

4.抗心律失常药可致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洋地黄。

室性期前收缩在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中最多见,亦最早出现,发生率为50%~60%。

可呈频发、二联律、三联律多源性等心房颤动伴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双向性室性期前收缩亦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

多源性或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出现常提示为重度洋地黄中毒。

【临床表现】1.症状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心脏“停搏”感,也有无症状者。

可有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晕、乏力,摸脉有间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病人均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发现和抢救,复苏成功29例,心源性猝死6例。

结论加强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心律失常临床护理
心律失常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症群。

其病因多数是病理性的,但亦可见生理性的。

发作时经心电图检查确诊。

正常心脏以一定范围的频率产生基本上有规律的收缩,其收缩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并以一定顺序经由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网将冲动传导至心房与心室。

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形成或冲动传导异常均能使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导致心律失常。

针对此病的特点,要细心周到的护理。

一、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心律失常病人46例,其中男19例,女27例;年龄30~79岁,单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5例,预激综合征8例,冠心病11例,高血压病2例,
二、护理措施
2.1病情观察
1.询问心律失常患者有哪些不适,如心悸、乏力、胸闷、头晕、晕厥等,并了解症状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犯病前有无诱因,如过度紧张、劳累,或生气着急等,犯病时及犯病后对日常生活是否有影响。

2.定期测量心率和心律,学会判断是否存在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房颤等心律不齐。

患者存在房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需两位护士同时测量心率和脉率,以观察脉短绌情况,脉短绌次数逐渐减少,说明病情好转,或使用洋地黄维持量较合适。

此外,还要观察神志状态、血压、呼吸频率。

3.心电图检查是判断心律失常类型及鉴别心律失常病情变化的最主要手段,护士应学会使用心电图机,当病人突然发作心律失常时,应会及时描记心电图,并在心电图记录单标明日期和时间。

4.进行连续心电监测的患者,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心律失常及其类型、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治疗效果等。

当病人出现频发、多源室性早搏,RonT现象、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心电监测连续时间过长,电极贴敷处会损伤病人皮肤,故应每24小时用温水擦拭电极处皮肤,若皮肤发红、发痒,应更换贴敷部位。

2.2对患者发生较严重心律失常的护理
当患者感觉心悸、乏力、胸闷、头晕时。

护士要订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静,以减少心肌耗氧及对交感神经的刺激。

判断呼吸困难的程度,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浓度35%~50%持续吸氧。

迅速开放静脉,为抢救用药做好准备。

备好抢救药品及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

突然发生室扑或室颤病人,应立即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并同时呼叫医生。

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注意给药途径、剂量,静脉滴注药物,注意点滴速度,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用药期间严密
监测心电图、血压,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

并注意患者意识的变化。

焦虑、恐惧与担心可导致死亡及心律失常。

对患者进行心电、呼吸、血压等监护,详细进行记录,测量脉率时注意脉律,同时测心率和心律,观察患者有无缺氧所致的思维紊乱、意识障碍;并做好用药的护理,医护人员应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工作,尽量多陪伴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加其安全感,以消除恐惧不安情绪。

允许并倾听患者表达对死亡的恐惧,还要劝说家属保持安静,以免给患者造成不良刺激。

在做各项检查、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目的,让患者明白医护人员正积极采取措施,使患者建立病情会好转的信念。

对于紧张、焦虑的患者,可给予镇静剂。

奎尼丁、普罗帕酮等药物应在餐中或餐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2.3恢复期的护理
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如无明显并发症,这期间可称为恢复期。

这期间的护理主要是令患者开始下床,逐渐增加活动量,直至每天可下床平步缓慢行走1~2小时,以不产生气短、心前区不适为度。

帮助患者在精神与心理上逐渐适应正常状态,
2.3心理护理
患者病情虽已相对较稳定,但仍存在消极的心理反应。

死亡恐怖感已减轻,但担心复发等不安情绪仍存在,特别关注各项检查的结果。

家庭负担重,表现为食欲不振、意志消沉。

有的患者,急于恢复,表现为喜怒无常、求愈心切。

还有的患者,依赖心理较重。

表现为过分谨小慎微,生活不愿自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