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句的错误理解,闹出的笑话
对古句的错误理解闹出的笑话

对古句的错误理解,闹出的笑话今天的人们常常引用古句显示自己的才华,但偏经常闹出笑话1、以德抱怨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我们在什么地方见得最多呢?第一,是图书馆,第二,是全国各个小学的后墙上,按照现在人们的普遍理解,这句话实在是学习励志类的不二明言警句,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多崇高的目标啊,这比什么孔老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都来得有气势多了,但真相说出来,往往会让人哭笑不得,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你当我是SB吗?这样会搞死自己的捏~~庄子是一个追崇顺其自然,清净无为的洒脱人物,他认为人吃个饭,饱了就行,没什么必要追求奢华,穿个衣,别冻着就行,实在不需与什么人攀比。
古代笑话——谬误部 【61则】

古代笑话——谬误部【61则】古代笑话——谬误部【61则】见皇帝一人从京师回,自夸曾见皇帝。
或问:“皇帝门景如何?”答曰:“四柱牌坊,金书‘皇帝世家’。
大门内匾,金书‘天子第’。
两边对联是:‘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又问:“皇帝如何装束?”曰:“头带玉纱帽,身穿金海青。
”问者曰:“明明说谎,穿了金子打的海青,如何拜揖?”其人曰:“呸!你真是个冒失鬼,皇帝肯与那个作揖的?”僭称呼一家父子憧仆,专说大话,每每以朝廷名色自呼。
一日,友人来望,其父出外,遇其长子,曰:“父王驾出了。
”问及令堂,次子又云:“娘娘在后花园饮宴。
”友见说话僭分,含怒而去。
途遇其父,乃述其子之言告之。
父曰:“是谁说的?”仆在后云:“这是太子与庶子说的。
”其友愈恼,扭仆便打。
其父忙劝曰:“卿家弗恼,看寡人面上。
”看镜有出外生理者,妻要稍买梳子,嘱其带回。
夫问其状,妻指新月示之。
夫货毕,忽忆妻语,因看月轮正满,遂依样买了镜子一面带归。
妻照之骂曰:“梳子不买,如何反取了一妾回来?”两下争闹。
母闻之往劝,忽见镜,照云:“找儿有心费钱,如何讨恁个年老婆儿?”互相埋怨,遂至讦讼。
官差往拘之,差见镜,慌云:“才得出牌,如何就出添差来捉违限?”及审,置镜于案,官照见大怒云:“夫妻不和事,何必央请乡官来讲分上!”高才一官偶有书义未解,问吏曰:“此处有高才否?”吏误认以为裁缝姓高也,应曰:“有?”即唤进,官问曰:“‘贫而无谄’,如何?”答曰:“裙而无裥,折起来。
”又问:“‘富而无骄’,如何?”答曰:“裤若无腰,做上去。
”官怒喝曰:“唗!”裁缝曰:“极是容易,若是皱了,小人有熨斗,取来烫汤。
”谢赏一官坐堂,偶撒一屁,自说“爽利”二字。
众吏不知,误听以为“赏吏”,冀得欢心,争跪禀曰:“谢老爷赏。
”不识货有徽人开典而不识货者,一人以单皮鼓一面来当,喝云:“皮锣一面,当银五分。
”有以笙来当者,云:“斑竹酒壶一把,当银三分。
”有当笛者,云:“丝绢火筒一根,与银一分。
古时候读错音闹出的笑话

古时候读错音闹出的笑话
在古代,由于汉字的发音和意思有时候让人费解,读错音往往会引起一些有趣的误会和笑话。
有一次,一位读书人在朋友家吃饭,他看见桌上放着一盘炸蚕豆,便伸手夹了一颗放进嘴里。
结果那颗蚕豆卡在了他的牙齿里,他赶紧拍打自己的脸,大喊:“啊!我的齿!”朋友听了后不禁大笑起来,原来“齿”读成了“翅”,他以为那位读书人不小心吃进了一只翅膀!
还有一次,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位老太太在街上叫卖自己种的豆腐,她一边叫卖一边高兴地说:“亲们,买豆腐啊,我家豆腐好吃又
耐吃!”结果,听到的人都纷纷摇头走开,老太太很不解,后来才知
道原来“耐”读成了“难”,她的口误让人们误以为她家的豆腐很难吃。
这些古时候读错音闹出的笑话,虽然看似简单,却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了乐趣和欢笑。
现在虽然汉字的读音和意思已经大幅度改变,但读错音带来的欢笑和误会却从未改变。
- 1 -。
古代误会词义笑话

古代误会词义笑话
古代有一个关于误会词义的笑话:
有位秀才到一个刚结婚不久的朋友家去串门,聊天过程中,天上忽然下起了大雨,雨一直下个不停,从晌午一直下到了傍晚。
眼看天色渐暗,秀才只得打算在朋友家暂住一晚。
但朋友正值新婚燕尔,不方便留秀才住下过夜,于是在纸上写下了一句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朋友的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秀才看了,明白了朋友的意思,本想不再留到朋友家住宿,但无奈外面雨越下越大,天色也越来越暗了,秀才想走也走不了。
于是,秀才在朋友写的话上加了几个标点:“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朋友看了秀才加过标点的这句话,意思却与他的完全相反,就知秀才不想走,想留下住宿。
于是,朋友只好给秀才在书房安排了住宿。
从朋友家回来不久,秀才受聘到一位财主家教书,养家糊口。
财主是当地出了名的吝啬鬼,他聘教书先生的条件十分苛刻,既不想出钱,又不愿提供太好的伙食。
秀才给财主立下了这样的字据:“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半文钱。
”财主识不了几个字,找来账房先生帮忙念,账房先生念道:“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半文钱。
”财主一听,十分高兴,就爽快地聘了秀才做教书先生,但不久秀才就有意见了,找来财主理论,财主却说字据上写着,你情我愿,秀才表示字据上虽然这么写,但财主并没有按字据上写的去办,已经违约了。
财主让账房先生拿出字据,交与秀才,秀才也学着账房先生的模样,摇头。
古代因错字闹出的笑话故事

古代因错字闹出的笑话故事
古代因错字闹出的笑话故事有很多,其中一些经典的故事如下: 1. 狗咬吕洞宾
据传,吕洞宾是道家的高人,他常常化身为一位老者授徒传道。
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一只狗,于是他就伸出手去拍拍它。
然而,这只狗突然一口咬了他的手,吕洞宾的手受伤了。
后来,他才意识到,他拍的并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块石头。
原来,当时路边有一位石匠在凿石,他写了一个“狗”的字,但是因为错别字写成了“石”,所以吕洞宾才会误解。
2. 蒙毅庵的名字
蒙毅庵是一位清代学者,他的名字原本应该是“蒙以安”,但是因为当时的书写习惯,写作“蒙毅庵”更为常见。
于是,他就成了“蒙毅庵”这个名字,而且人们也喜欢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上“毅”字,以让他看起来更加有学问。
然而,这个错字却让他在很多场合上出丑,因为这个名字意味着“蒙昧”的庵。
3. 宋代御史王安石
王安石是一位宋代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而奋斗。
然而,他也因为一个错字而闹出了笑话。
有一次,他给下属写了一份文件,里面有一个“参谋”的字,但是他写成了“餐谋”。
结果,下属们都以为他要请他们吃饭,纷纷前来赴约,结果王安石当场就被闹了一个大笑话。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在古代,错别字也是一个很容易犯的错误,
而且有时候会闹出很多笑话。
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这些错字并不代表一个人的文化水平或者能力,而只是一个简单的笔误而已。
容易理解错的搞笑古文

容易理解错的搞笑古文古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学习者们热衷研究的对象。
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差异,有时候我们对古文的理解往往会产生一些误解。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揭示那些容易让人理解错的搞笑古文。
首先,就让我们来看一首《白头吟》。
这首诗经常被误解为写婚姻之苦,其实不然。
诗中的“白头”并不是指白发,而是指尚未婚的青年男子。
而“白头”两字恰巧也是表示时间的单位,表示这位青年男子已经迈入中年,仍未成婚的叹息。
所以说,读懂这首诗的关键在于理解其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其次,我们来谈谈《木兰辞》。
这首词曾被演绎成英姿勃发的女英雄的故事,但实际上,根据史书记载,木兰辞中所描述的木兰并不是一位真实存在的人物。
而词中所言的“女儿”和“儿郎”,其实是古代对于男女的统称,类似于现代汉字中的“他”和“她”。
所以说,这首《木兰辞》并非是一篇叙事诗,而是以虚构人物为载体,传达了作者对于忠诚和家国情怀的赞扬。
再来,让我们一起看看《滕王阁序》。
这篇序文被广泛认为是楷模之作,但是相对于其他的文言文,该文的写作风格确实较为复杂,不易理解。
不过,只需稍加解读,我们就会发现,《滕王阁序》其实是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上的虚伪和腐败现象的批评。
诗中揭示的滕王为了迎合权势,不择手段,甚至违背初衷,一再显露出人性的丑恶。
作者借此揭示了官场的黑暗面,呼吁社会积极追求贤德正直。
最后,我们来说说《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经常被理解为小人的心态与君子的心态的对比。
然而,仔细品味后我们会发现,这句话并非是在区分君子和小人,而是在描述一个人性格和态度上的差别。
君子的表现坦荡大度,而小人常常心生戚戚之感。
因此,这句话的意义更多是在提醒人们要做一个宽容豁达的人,而非仅仅是对人物的定义。
以上就是容易理解错的搞笑古文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于古文的理解,并避免因为误解而对古文产生困惑。
通过对古文的正确理解,我们不仅可以领悟到古人的智慧,更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古文中的精髓,塑造我们更美好的人生态度。
用错词语闹笑话的例子

用错词语闹笑话的例子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有时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古往今来,说话都是一本艺术,而会不会说话,往往与一个人的学问、修养有很大关系。
国民革命时期,旧桂系军阀,曾担任广西督军的谭浩明,可以说是一个既没有文才,又缺乏武略的流氓,但因为和陆荣廷(中华民国旧桂系军阀领袖)的关系,官是越做越大。
有一次,某省来了一个代表和谭浩明谈判,协议达成并签订了合约。
那位代表临行时,特意交代谭浩明:谭公,此事万不可失信于人呀。
谭浩明把胸脯拍得山响,还高声说道:请诸公放宽心,我谭某向来说话都是一落千丈的!还拱手相送。
那个代表听得目瞪口呆。
原来,谭某胸无点墨,却爱附庸风雅,本想用“一诺千金”这个词,却错用成“一落千丈”,从此被传为笑谈。
另有广东省一军阀,出生绿林,曾以灯筒冒充枪械打劫,而获得绰号“李灯筒”的李福林,后来投靠陆荣廷,也成为桂系一员,被封为“广惠镇守使”。
其人也和谭浩明一般,草莽出生,没读过什么书,又不爱学习,才疏学浅,却爱装模做样,装作满腹经纶。
说话无论通与不通,总要加几个成语或自以为文雅的用词。
据说有一次,他到中山大学演讲,面对满堂师生,又想卖弄一下才学,且看看他怎么说的:“诸位大学生们,校长阁下敬请我光临贵校,本人深感侥幸,犹如鹤立鸡群,不由得使我飘飘然。
”听到这里,台下的学生们“轰”的一声,笑倒一批学生。
此人一句话,居然用错词语多达5个之多,真可谓登峰造极。
看到现场的学生捧腹大笑,李福林可就不高兴了:“你们笑什么?我就是个大老粗,虽然说话狗屁不通,可是打起仗来,我能赤膊上阵!”这一句话,让原来板着面孔的校长也忍不住“嗤”地一声笑出声来。
常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在陆荣廷手下,像这样的人还真不少。
有一个名叫莫荣新的家伙,也是陆荣廷的亲信,其人也是草包一个,但善于钻营,官运亨通,竟然在民国初年当上了广东省的省长,成为一方大员。
1916年,广东肇庆成立了一个护国军军务院,李某被委任为前敌总司令。
有一次,李某将要东征,东征之前,各军政要员纷纷赶来为他祝酒饯行。
文言文翻译错误笑话

题目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请问此句何解?”众人纷纷落笔,各抒己见。
其中一人,才思敏捷,笔走龙蛇,片刻之间,便成文一篇。
其文如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盖言同行之人,必有一人可为吾师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故此句之意,谓同行者中,必有能教导我者,我当虚心向之,以求进步。
”众人读罢,皆点头称赞,以为此解确为精妙。
然而,其中一人,暗自思忖,此解似有不妥,遂问:“敢问兄台,‘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句,是否可理解为:在三人行走之时,其中一人便是我的老师?”众人闻言,皆愣然。
原来,此兄台所解,实为文言文之直译,而非意译。
众人笑而称妙,遂将此兄台之解,称为“直译笑话”。
又一日,此兄台复与友相聚,众人又欲考验其文言文功底。
一人遂出题曰:“《诗经》有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请问此句何解?”兄台略作沉思,挥毫成文:“《诗经》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此句之意,盖言青青之衣领,令人心中悠悠然。
衣领者,衣之领也,悠悠然者,心之悠闲也。
故此句之意,谓衣领青青,心中悠然自得。
”众人读罢,皆捧腹大笑。
原来,兄台又将直译之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人忍不住问:“兄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此句,是否可理解为:那青青的衣领,让我心情悠哉悠哉?”众人闻言,捧腹大笑,以为此兄台真是妙语连珠,直译笑话层出不穷。
又有一次,众人谈论《左传》之文。
一人出题曰:“《左传》有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请问此句何解?”兄台沉吟片刻,写道:“《左传》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句之意,盖言周公以美食款待宾客,使得天下之人皆心悦诚服。
吐哺者,以美食待客也;归心者,心悦诚服也。
故此句之意,谓周公待客之道,使得天下之人皆心悦诚服。
”众人读罢,不禁赞叹兄台才思敏捷。
然而,一人又忍不住问:“兄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此句,是否可理解为:周公把食物吐出来喂客人,天下的人都对他心服口服?”众人闻言,大笑不止。
原来,兄台又将直译之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
口误笑话

口误笑话
1、记得《汉武大帝》里面:张骞从西域回来,带来的炼铁新材料,炼出来一柄好剑,刘彻拿来给李广,李广不停的重复:陛下,好剑(贱),陛下,好剑(贱)阿……无语……
2、真是好驴当做心肝肺
3、初中的时候,老师叫翻译Who is this man ? 一同学翻译:这是谁的男人?全班大笑,老师无语。
4、上次去麦当劳,对营业员说:来一包薯片,人家说没有。
我说,什么店啊连薯片都没有,说完转身就走了。
5、期中考试,偶后面的女生桌上有个裤子形状的笔袋,我一回头,笔袋掉了,我说:“MM你裤子掉了”
6、记得路遇一犬,旁MM惊讶的大叫:呀,那个尾巴没有狗!!
7、记得小时候去买玩具槍里装的圆形塑料子弹,直接对玩具店里的老爷爷说:买一包原(圆)
子弹!8、同学向我解释如何拨打某查询电话。
我想问问那边接电话的是真人还是语音,竟说成了:“接电话的是活人还是死人呀?”。
古代错别字笑话故事

古代错别字笑话故事1、有个训蒙先生好读白字。
他与东家谈好了的:他当塾师,每年租谷三石,伙食四千。
如果教一个白字,罚谷一石;教一句白字,罚钱二千。
他到书馆后,有一天与东家在街上闲走,见石刻“泰山石敢当”,便误认“秦川右取当”。
东家说:“全是白字,罚谷一石。
”回到书馆,教学生读《论语》,他把“曾子曰”读作“曹子曰”,“卿大夫”念为“乡(繁体为“囔”)大夫”。
东家说:“又是两个白字,三石租谷全罚,只剩伙食钱四串。
”一天,他又将“季康子”读作“李麻子”,“王日叟”读作“王四嫂”。
东家说:“此是白字两句,全年伙食四千,一并扣除。
”先生无奈,作诗叹道:三石租谷苦教徒,先被“秦川右”取乎古代错别字笑话故事古代错别字笑话故事。
一石输在“曹子曰”,一石送与“乡大夫”。
又作一首道:四千伙食不为少,可惜四季全扣了;二千赠与“李麻子”,二千给与“王四嫂”。
2相传古代一个县官是靠花钱买的,自己是斗大的字认不了两口袋。
这天审案时,一次押上同案的四个人犯,三男一女。
只听惊堂木一响:“再往后!”县官叫道。
犯人往后退了一步。
“再往后!”犯人又退了一步。
县官勃然大怒:“再往后!本官叫你为何不答!”犯人委屈地说:“回大人,小的名叫冉住俊,再退后就要出公堂了。
”四个犯人依次跪在县官面前。
县官对第2个犯人说道:“你,翻斤斗!”犯人愕然,心想,大堂之上怎么叫翻斤斗呀?!他不敢违拗,只得翻了个斤斗。
县官大怒:“大胆刁民,给我打10大板!”衙役照办.这时师爷小声说道:“老爷,他的名字是叫潘斛科。
”县官“啊啊”了两声后又叫那个女犯人道:“你!也是(乜氏!)”女犯人无奈,就很蹩脚地翻了个斤斗。
县官又生气地打了她10 大板。
师爷又说:“老爷,应该是叫乜氏。
”县官道:“早说嘛,啊啊!”他刚准备问第4个犯人时,师爷说道:“老爷,此犯人名叫新釜。
”县官道:“哈哈,幸亏你提醒的早,我刚才差点把他叫做‘亲爹’啦!”。
文言文错误翻译示例搞笑

误读者甲,乃一市井之徒,不识文言,却好附庸风雅。
一日,甲于市井闲逛,忽见一书摊,摊主正高声朗读《将进酒》。
甲闻声,心中一动,遂至摊前,欲购得此书一观。
摊主见甲来,喜出望外,忙道:“公子,此乃李白佳作,诗中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甲应声:“善。
”遂购书而归。
甲归家后,喜不自胜,捧书而读。
然甲不识文言,遂自作聪明,将诗中句子逐字逐句翻译成白话。
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句,甲译为:“哎呀,你看那黄河的水是从天上流下来的。
”甲心中暗喜,以为翻译得恰到好处。
又见“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甲译为:“然后水流就奔向了大海,再也不回来了。
”甲拍案叫绝,心想:“这翻译得真是妙啊!”再看“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一句,甲译为:“哎呀,你看那高高的殿堂上明亮的镜子,都照出了悲伤的白发。
”甲自嘲道:“哎呀,我这白发真是让人伤心啊!”最后,“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甲译为:“早上起来头发是青丝,晚上就变成了雪。
”甲感慨万分,叹道:“岁月不饶人啊,真是转眼间就老了。
”甲将翻译后的诗反复吟咏,自得其乐。
一日,甲与友相聚,遂将此翻译向友展示。
友闻之,捧腹大笑,曰:“兄台此翻译,真是笑死人也!”甲不解,问:“何也?”友答曰:“兄台啊,你可知‘君不见’三字,乃是文言文中的‘你看’之意,非‘哎呀’也。
‘黄河之水天上来’,乃是形容黄河之水浩荡,非‘从天上流下来’也。
‘奔流到海不复回’,乃是比喻人生如流水,一去不复返,非‘水流就奔向了大海’也。
‘高堂明镜悲白发’,乃是形容人老珠黄,非‘殿堂上明亮的镜子’也。
‘朝如青丝暮成雪’,乃是比喻人生短暂,非‘头发早上是青丝,晚上就变成了雪’也。
”甲闻言,恍然大悟,惭愧不已。
友又笑道:“兄台若再如此翻译,恐要误人子弟矣!”甲笑而谢之。
自此,甲不再妄自翻译文言诗,而是潜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位真正的文人。
而那误译的《将进酒》,也成了后世一笑谈资。
不懂文言常识,随便翻译会笑出人命滴!

不懂文言常识,随便翻译会笑出人命滴!◆◆◆文 | 读写菌01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这种学习方式一直深受诟病。
有专家指出,文言文的精妙之处根本无法翻译,如果说古文如美酒,翻译后就如同美酒兑水,滋味全无。
假如真像兑水的酒还好,虽然无味,却也无害。
读写菌遇到不少奇葩翻译,那哪是兑水的酒啊?简直就是肥皂水,是用来洗胃的!这些奇葩翻译,出错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不知实词意思,有的是断句出现错误,有的是不明白古今异义,有的是不清楚特殊句式……下面将这些奇葩翻译一一列出,供各位赏玩,但请阅读时一定不要喝水!02【古文原句】沛公起如厕。
(《鸿门宴》)【奇葩翻译】沛公开始变得好像厕所一样。
我的天!这翻译带着一股特殊的味道扑面而来。
人家朱元璋是长得丑,你刘邦却是长得“臭”啊。
这位同学能做出这样有滋有味的翻译,原因是他不懂“如”的意思。
他在初中时学古文,唯一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
到了高中,他还清楚地记得“两狼之并驱如故”这个句子,“如”在这里是“好像,如同”的意思,今天,这位勤奋的同学,终于把这个意思转移到沛公身上了。
其实,“如”本为会意字,小篆写法如下:右边是“口”,左边是一个跪着的女人,表示“从命”之意。
《说文》:“如,从随也。
”由“从随”之意引申为“到……去”;从随一个人,就是“像,如同”一个人;“像”一个人,就有了“及,比得上”之意;最后又引申为假设连词“假如”。
所以,“如”的义项产生先后顺序是:①从随;②去,往,到;③好像,如同;④比得上;⑤假如,如果。
其中“如”作动词,译作“去、往、到”,用法特殊,需要关注。
“沛公起如厕”意思是“沛公起身去上厕所”——你以为在做皇上之前就不能去厕所了?03像上面这种不懂词语意思、闹出翻译笑话的例子还有很多。
记得学习《陈情表》一课时,那真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笑料纷至沓来,师生忍俊不禁:【古文原句】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奇葩翻译】生下孩子六个月之后,慈祥的父亲一见面就要背着我。
中国古今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笑话.

中国古今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笑话(笑话故事)不查阅中华文史不知道;一查阅你就会吓一跳!发现世界真奇妙!原来大家平时常挂在嘴边的这些俗语,原话释文---源本当初并不是现在大家时常挂在嘴边这意思...!历史.文史.说文解字的变迁.变化真吓人...!社会发展的速度也不得不令人惊奇万分。
现在它们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发现了才知道原来的文字词语遗传至今也有着天差地别。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确转音成鸡.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民间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原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原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原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浪费鞋。
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考证地方俗语:“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也许此文词是四川俗语流传...。
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不符合文理。
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原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文词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有趣...!9.“无毒不丈夫”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毛笔字读错的笑话

毛笔字读错的笑话1.“采药超人”?一位网友在游览青城山时,看山门口一块红石头上刻有四个大字,对书法不甚了解的她,联想到古代青城山的道士们白云深处采药的场景,于是把这几个字误认为是“采药超人”。
后来很快在网上炸开了锅,引发近万人围观和转发。
正确读法:大道无为。
2.“妇女之宝”?妇女之宝?相信很多人都读错了。
正确读法:宾至如归。
3.“杜甫能动”?有天跟领导出去应酬,去一家富丽堂皇的大酒店,进门就是一块古色古香的匾额,我脱口而出:“看!杜甫能动!”后来领导再也不带我出去了。
这件蠢事在网上传开后,有人还专门制作了杜甫动图,让人欲哭无泪。
正确读法:勤能补拙。
4.“好狗边上飘”?某干部旅游至一名胜,抬头见一匾,于是大声念道:“好狗边上飘!”顿时脸丢尽了。
正确读法:风景这边独好5.“黑屌泉”?黑屌泉?这个泉没你想的那么屌!正确读法:黑虎泉。
6.“伏屌寺”?位于峨眉山的“伏屌寺”也尴尬了。
正确读法:伏虎寺。
7.“山东情妇坡”?在山东人眼里,这个建筑物简直是独霸天下。
可是却被人误读成“山东情妇坡”。
正确读法:山东博物馆。
8.“坐月子”?苏州虎丘风景区的一块匾,被人看成“坐月子”?还有人说成“坐乃孕”的,难道坐一下就会怀孕?正确读法:千人坐。
9.“社印冷面”?杭州的西泠印社,在吃货眼里成了“社印冷面”……正确读法:西泠印社。
10.“鸟镇”?鸟镇?难道这个镇上全都是鸟?正确读法:乌镇。
11.“号丝大益”?以后谁再说你“屌丝”,请把乌镇的这个牌匾甩给他:“屌丝大益”啊!正确读法:益大丝号(位于乌镇的著名丝绸作坊)。
12.“荡妇”?什么?荡妇?你再说一遍!正确读法:坦荡。
13.“我是看南门的”?周恩来:我是看南门的?让周总理看南门,你是不是不想混了?正确读法:我是爱南开的。
14.“六岁当猪”?六岁当猪?服了你了。
正确读法:独步天下。
这十大名句被误读了千年!用错就尴尬!看看你用对了吗?(推荐)

这十大名句被误读了千年!用错就尴尬!看看你用对了吗?(推荐)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有着灿烂的文化。
有一些耳熟能详的警句,它们来自于先贤的名言,却因为断章取义而被误读,以讹传讹,甚至完全背离了先人们原本的意思,然而其影响却流传甚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中外历史上那些因断章取义而被误读千年的名句。
1.三思而后行这句话常被用来教育说:做事情一定要经过反复思考才能行动,强调做事的谨慎。
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论语·公冶长》说的是春秋时期有个人叫季文子,办事特别墨迹,总是要考虑好多次、纠结很久才去做。
孔子听了说:考虑两次就够了。
这是孔子为了鼓励季文子勇敢行动,避免他思而不行。
这是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体现。
2.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被用来教育孩子:父母在世的时候,做子女的不要出门去远方游历。
这样来解读,就变成了父母束缚孩子的借口。
原文是: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读了原文之后,就知道前面的解释是大谬了。
孔子的原话并不是说父母在的时候,做子女的不要外出远游。
子女当然是可以外出的,只不过要做到“游必有方”,即出门之前最好告诉父母一声自己要去哪里,省得父母担心。
结合后半句,就不会理解错误了。
“游必有方”,体现的是中华传统孝道,值得提倡。
3.以德报怨意思是要用恩德来回报别人的怨恨。
原文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意思是: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如果你以德报怨,)那拿什么来报答别人的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应别人的怨恨,用恩德来回报别人的恩德。
”可见,孔子是不赞成“以德报怨”的。
孔子推荐的做法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做法显然更为科学、合理。
4.言必信,行必果这句常被用来表达:说话一定要算数,行动一定要果断、坚决。
原文是: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意思是:孔子认为,坚持“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固执浅薄、不知权变的小人。
十则有讽刺意味的古代笑话

十则有讽刺意味的古代笑话1.有失去马鞍者,见一人面长而凹,认以为鞍也,执之。
其人曰:“此吾面也。
”争辩不已,将往听断于官。
有行人问知其故,谓长面人曰:“劝兄赔他些价罢,若经官定是断给!”2.龙王选婿一天夜里,艾子梦见一位男子,穿戴华丽威严,对艾子说:“我是东海龙王,凡是龙生的儿女,都与各江海的龙结婚。
但龙的脾性暴烈,若再与别的龙结婚,则很难和睦。
我有个小女儿,我很疼爱她,她的性情又特别暴戾,若把她许配给龙,肯定不会和谐。
我想找一个有耐性又容易控制的女婿,却找不到。
您有智慧,所以我要请教,求您为我谋划此事。
”艾子答道:“您虽说是龙,但也是水族,求婿,也应从水族中找。
”龙王说:“是这样。
”艾子又说:“若找鱼,可他们多贪饵,容易被人钓去,而且还没有手足;若找龟类,则状貌太丑陋;我看只有虾可以。
”龙王说:“虾的身份太卑贱了吧?”艾子说:“虾有三德:一是无肚肠,没心没肺;二是割它也不流血;三是头上能容得肮脏的东西。
有了这三德,正好做大王的女婿。
”龙王说:“很好!”3.借驴骂僧东汉末年,南陵有位王次公,有一天,他家的驴误入贵安寺和尚的麦地,糟蹋了一些麦子。
寺里僧人便大骂不已。
王家仆人听到了,便回家报告主人。
第二天,王次公便骑着驴,带了仆人,到寺中见僧人,说:“昨天这秃驴吃了你们多少麦子,此驴在家时原本无事,才出了家就放肆。
”说着便招呼仆人来,吩咐道:“把鞍子笼头卸了,牵那秃驴进来打,且看我打它下唇上唇也动!”4.饼子生有个贵官设宴请客,厨子煎饼子煎得不熟,贵官命令将他打了一顿,关在狱中。
第二天,又安排酒席,请优人助兴。
优人想解救那个厨子,便由一人扮成一个算命先生,另一个扮成一个老人,来算八字。
算命先生说:“请问生辰八字?”老人说:“甲子生。
”算命先生说:“不好,不好。
”老人问道:“刚说了个年头,还没说时日,怎么就说不好?”算命先生说道:“昨天一个丙(饼)子生的尚在狱中未放,更何况你是甲子生的?”在座客人听了都大笑,贵官便放了那个厨子。
文言文错误翻译趣事

张生爱不释手,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在灯下研读。
书中记载诸多古人事迹,语言典雅,意蕴深远。
张生读至一处,见有云:“子路曰:‘吾闻君子有三乐,而吾独得其二。
’”张生读至此,心中疑惑,不知“子路”为何人,遂翻阅注释,方知乃孔门弟子。
张生自诩博学,遂将此句译为:“子路言:我闻有三种快乐,而我独享其二。
”然心中不甚满意,欲求更佳之译。
于是,张生遍查典籍,终得佳译:“子路云:吾闻君子有三乐,余独享其二乐。
”一日,张生与友李生相聚,谈及文言文翻译之道。
李生闻张生所述,大笑不止,曰:“张兄,你所译之句,实为笑谈也。
”张生愕然,忙问其故。
李生曰:“子路乃孔子弟子,岂有不知之理?子路所云‘吾闻君子有三乐’,实为‘吾闻君子有三善’。
‘善’与‘乐’音近,乃古汉语之通假字。
张兄将‘乐’译为‘乐’,可谓大谬不然。
”张生闻言,汗颜不已,谢过李生。
李生又曰:“张兄,文言文翻译非易事,需细心揣摩,方能得其中意。
如‘吾闻君子有三善’,实则‘吾闻君子有三美德’。
‘善’字在此处应译为‘美德’,方合古汉语之用法。
”张生深感李生所言有理,遂拜李生为师,虚心请教。
李生亦不负所望,悉心传授,张生文言文造诣日进。
一日,张生译得一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自认为译得甚佳,得意洋洋地展示给李生。
李生读后,不禁摇头叹息,曰:“张兄,此句译得尚可,然‘知之者’译为‘知者’则更佳。
‘知之’与‘知者’虽一字之差,实则意义迥异。
‘知之’强调‘知’的过程,‘知者’则指‘知道的人’。
张兄译为‘知者’,更符合原文之意。
”张生闻言,如梦初醒,深感文言文翻译之妙趣横生。
自此,张生与李生结为好友,共研文言文,传播文化之美。
而那日张生误译的趣事,亦成为两人间永恒的笑谈。
岁月如梭,张生李生白发苍苍,仍不忘当年文言文翻译的趣事。
一日,张生对李生曰:“李兄,吾等当年误译之趣,至今仍记忆犹新。
人生苦短,唯有不断学习,方能不负时光。
”李生点头称是,两人相视而笑,共度晚年。
错误搞笑的文言文翻译

于是,众人皆请此人翻译一篇文言文。
此人便拍胸脯,曰:“此有何难?”遂低头沉思,片刻后,开口翻译曰:“昔者,有一人,不学无术,性好谐谑。
一日,友人相聚,谈笑风生,言及古文,此人遂大言不惭,自称精通文言。
众人皆笑,曰:‘尔等莫非见笑?’此人昂首,得意洋洋,曰:‘吾自幼好古,略通文墨,岂容尔等小觑?’”
众人听罢,哄堂大笑,曰:“此乃胡言乱语,何为文言文翻译?”此人闻言,面露尴尬,辩解说:“吾言虽荒谬,然其中颇有幽默,岂非文言之妙?”众人皆曰:“此乃笑话,非文言。
”
此人无奈,又曰:“然文言文之妙,非吾一人所能理解,众人皆笑,乃尔等见识短浅。
”众人听罢,更是捧腹大笑,曰:“尔等既不懂文言,岂知文言之妙?”
此人见众人嘲笑,心生一计,曰:“吾且为尔等翻译一篇文言文,若尔等能笑,吾愿受罚。
”众人皆曰:“好,愿闻其详。
”
此人遂曰:“昔有酒肆,主人好酒,一日,有客至,酒肆主人曰:‘尔来,吾当以美酒待之。
’客曰:‘吾不饮酒,但求一饭。
’主人闻言,大笑曰:‘尔不饮酒,何来饭?’客曰:‘吾有妙计,尔可听之。
’主人曰:‘愿闻其详。
’客曰:‘吾欲以饭待尔,尔以酒待我,如何?’主人听罢,拍案而起,曰:‘此乃妙计,吾愿从之。
’”
众人听罢,皆曰:“此乃荒谬之极,何为文言文?”此人曰:“此乃文言文之妙,吾虽翻译得荒谬,然其中幽默,岂非文言之妙?”众人笑而不得,只得罢休。
自此,此人每逢聚会,必谈文言文,然其翻译荒谬,令人捧腹。
众人皆知其不懂文言,却偏要装懂,故常以此取乐。
此人亦乐在其中,笑而忘忧,直至老死。
古诗文的经典笑话

古诗文的经典笑话本文是关于古诗文的经典笑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
2.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夜来打蚊子,蚊子死多少。
3.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4.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单身故,两者皆可抛。
5.墙内开花墙外红,要想采花路不通。
如要通路花要谢,一场欢喜一场空。
6.半夜醒来无好梦,听见猫儿在叫春。
老夫虽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
7.分不在高,及格则行,学不在深,能抄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静心,学习上不去,音乐课上听,渴了有雪碧,困了去迪厅。
8.女为悦己者容,男为己悦者穷。
9.花好不常开,青春不常在,趁你还年轻,抓紧谈恋爱。
10.数学让我很是疲惫,物理更是连连不对。
学习真的让我憔悴,精神马上就要崩溃。
唯有上网我是不会掉队!11.母鸡生蛋不生鸡,生下鸡蛋变成鸡,鸡蛋变鸡费工夫,何不当初就生鸡?12.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来我家。
坐俺的墩儿,喝俺的茶,老师一走妈就打。
13.人生本无缘,相见易更难,说句心里话,谁不爱钱啊14.有人真奇妙,见钱就跳,有好处就笑,没钱没吃脸变调,说起话阴阳怪调。
15.大海呀!它全是水;地狱呀!它全是鬼;骏马呀!它四条腿;看短信的傻子呀!他咧着嘴...16.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17.稀里胡涂,寻觅群星百度。
不体行,怎知月苦楚;无奈何,离比和长住;忽一日,看鹊桥飞渡。
18.你是一朵玫瑰花,我要采你又怕扎。
19.老大:朋友就是用来利用的;兄弟就是由出卖的;老大我就是这样混出来的。
20.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1.网上美眉一回头,吓死路边一头牛。
网上美眉二回头,长江之水倒着流。
网上美眉再回头,哈雷慧星撞地球!22.女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弟兄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还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23.朋友如手足,男人如衣服,手足不可断,衣服天天换!!24.少女之心,美在无瑕;赤子之心,美在无邪;壮士之心,美在无畏;志士之心,美在无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我们在什么地方见得最多呢?第一,是图书馆,第二,是全国各个小学的后墙上,按照现在人们的普遍理解,这句话实在是学习励志类的不二明言警句,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多崇高的目标啊,这比什么孔老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都来得有气势多了,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今天的人们常常引用古句显示自己的才华,但偏经常闹出笑话
1、以德抱怨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
但真相说出来,往往会让人哭笑不得,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
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你当我是SB吗?这样会搞死自己的捏~~庄子是一个追崇顺其自然,清净无为的洒脱人物,他认为人吃个饭,饱了就行,没什么必要追求奢华,穿个衣,别冻着就行,实在不需与什么人攀比。
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要说起这句话,大半的愤青都会告诉你,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