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场合翻译闹笑话
中外文化差异闹出的英语笑话--By水龙吟翻译社

中外文化差異鬧出的英語笑話1. You have matches最近我有一次機會登上一艘豪華遊輪觀光。
一次, 我在酒吧台拿了兩杯雞尾酒回房間享受,途中遇到一位女士,她看看我後笑著說:“You have matches?”我一愣,回答說:“很抱歉,我十五年前就戒煙了,所以沒有火柴。
”她立刻會意到我誤解了她的意思,好像是有點抱歉的說:“It's a joke.”然後,我們就相互尷尬的笑了笑,走開了。
事後和朋友在吃晚飯的時候聊天,我趁機向一個美國朋友請教白天的那句話,他解釋說:“因為她看你兩手都占著,就故意開玩笑跟你要火柴,這是個非常普通的笑話,非但沒有惡意,反而是想問你需不需要幫忙。
”2. Turn the table一位親戚和妻子失和到了要離婚的地步。
幾天前接到親戚電話,說他們在走進律師樓之前,先去求助於心理和婚姻問題專家。
夫婦倆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了好多次,互相之間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猜疑、埋怨,結果化干戈為玉帛。
說簡單也簡單,就這麼拯救了這場婚姻。
我打心眼裡為他們高興,把這一消息告訴了同樣也認識他們的一位元美國朋友。
這位朋友挺激動的,連連說著“感謝上帝,感謝上帝”,她還補充了一句“He turned the table”。
這話讓我心裡很不舒服,她是指我親戚動粗嗎?我打抱不平說:“不會,不會,他很斯文,很有紳士風度,不會以粗魯的舉動壓制對方,不會以高壓讓對方屈從。
”結果,越說誰也聽不懂誰。
看著我那一臉不快的表情,朋友突然茅塞頓開了,以另一種方法向我解釋。
終於讓我明白,她是說我親戚“扭轉了局面”,那“table”和我想到的“桌子”根本無關。
再說遠一點,turn the tables (on someone)這個短語也和“桌子”沒什麼關係, 它的意思是to suddenly take a position of strength or advantage that was formerly held by someone else (反敗為勝,轉弱為強), 例如: “She played badly in the first set, but then she turned the tables on her opponent and won the match. ”3. Wearing two hats同事朋友聚會,少不了相互介紹。
拜托,就别在翻译里闹笑话了

拜托,就别在翻译里闹笑话了
中式英语的种种谬误和可笑得到网友的极大关注。
近日,一张名为“史上最牛政府机构英语告示”的贴图在各大网络论坛上热传,图中有“中国海事”字样。
最强悍的部分,如“push Wei”(推诿)的语法,“有求必应”被译成“have to be beg surely should”。
(6月11日《信息时报》)
有汉语,国人多不看洋文,这等蹩脚翻译就只能糊弄人了。
网友推测这些可能是借助软件翻译的,译罢没有找人校对,就堂而皇之地上了墙。
未曾想真有好事者,办事时顺便纠察一番。
老外怎么没发现?也许看到了,读不懂,以为很深奥;也许早已见怪不怪,懒得纠正。
“三十打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
在英语普及的时代,要说外事机构没人懂翻译,打死我也不信,除了拿告示当摆设,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
这样的笑料列举得让人腻烦,前不久,贵阳客运段的中英文标识牌上,“贵阳”被译成“昂贵的太阳”,还有许多城市,不断出现双语路标和条幅,国人看不懂,老外更糊涂。
敢情他们弄翻译就不是打算给人读的,只是想借此表达一下所谓的“开放意识”。
双语本身无罪,但既然想双语,还是得“双”得认真、正确,可以不“双”得美妙,但不要“双”得让自己人都觉得好笑,以至于让人纳闷,偌大的地方就找不出一个懂点英文的人了?老是闹翻译笑话,我们真的丢不起这个人啦。
中式英语对话闹出的笑话

中式英语对话闹出的笑话1. 你是来旅游江苏的吗?
- Yes,我是来旅游的江苏。
2. 你会泡茶吗?
- Yes,我会泡茶,但是我不会喝茶。
3. 今天天气真好,你想去哪里玩?
- Yes,我想去公园散步踢毽子。
4. 你读过小说《水浒传》吗?
- Yes,我读过,那是一部很经典的中西合璧的小说。
5. 你觉得这个菜好吃吗?
- Yes,这个菜真是好吃,味道很有少数民族的特色。
6. 你是想吃中餐还是西餐?
- Yes,我是想吃中餐,因为我很喜欢唐诗宋词。
7. 你觉得中国的汉字难学吗?
- Yes,我觉得汉字确实很难学,但是学会了很有成就感。
8. 你可以用中文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 Yes,我叫张三,今年25岁,我是从美国来的留学生。
9. 你们那儿有什么好吃的美食吗?
- Yes,我们那儿有很多好吃的东西,比如说肉夹馍和炒饭。
10. 你对中国有什么印象?
- Yes,我觉得中国非常有文化底蕴,比如说昆曲和京剧。
翻译笑话

1. You have matches最近我有一次机会登上一艘豪华游轮观光。
一次,我在酒吧台拿了两杯鸡尾酒回房间享受,途中遇到一位女士,她看看我后笑着说:“You have matches?”我一愣,回答说:“很抱歉,我十五年前就戒烟了,所以没有火柴。
”她立刻会意到我误解了她的意思,好像是有点抱歉地说:“It‟s a joke.” 然后,我们就相互尴尬地笑了笑,走开了。
事后和朋友在吃晚饭的时候聊天,我趁机向一个美国朋友请教白天的那句话,他解释说:“因为她看你两手都占着,就故意开玩笑跟你要火柴,这是个非常普通的笑话,非但没有恶意,反而是想问你需不需要帮忙。
”(摘自《世界日报》)2. Turn the table一位亲戚和妻子失和到了要离婚的地步。
几天前接到亲戚电话,说他们在走进律师楼之前,先去求助于心理和婚姻问题专家。
夫妇俩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了好多次,互相之间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猜疑、埋怨,结果化干戈为玉帛。
说简单也简单,就这么拯救了这场婚姻。
我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同样也认识他们的一位美国朋友。
这位朋友挺激动的,连连说着“感谢上帝,感谢上帝”,她还补充了一句“He turned the table”。
这话让我心里很不舒服,她是指我亲戚动粗吗?我打抱不平说:“不会,不会,他很斯文,很有绅士风度,不会以粗鲁的举动压制对方,不会以高压让对方屈从。
” 结果,越说谁也听不懂谁。
看着我那一脸不快的表情,朋友突然茅塞顿开了,以另一种方法向我解释。
终于让我明白,她是说我亲戚“扭转了局面”,那“table”和我想到的“桌子”根本无关。
再说远一点, turn the tables (on someone)这个短语也和“桌子”没什么关系, 它的意思是to suddenly take a position of strength or advantage that was formerly held by someone else (反败为胜,转弱为强)。
沉重的外交笑话外宾被迫早请示晚汇报

沉重的外交笑话:外宾被迫早请示晚汇报作者:雷颐来源:《决策与信息》2010年第11期外事无小事。
外事中的一些与军国大事无关的“小事”,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特点。
对当年出现的“万岁文化”,一些外国人确实无法理解,因此险些闹出后果可能很严重的“笑话”。
友人不顾“常识”喊出“周恩来”周恩来会见外宾时,中联部工作人员齐锡玉先生曾当过几次翻译。
齐锡玉先生在《中共党史资料》第81期发表的《为周总理作翻译的点滴回忆》一文中写到,1952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邀请各国工会代表团参加五一节观礼,并列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齐锡玉负责接待澳大利亚工会代表团,其中有位比尔·加德纳先生是煤矿工会代表。
在大会闭幕那天,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接见全体代表和外国工会代表团。
当中央领导出现在主席台上的时候,掌声和“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成一片。
这时,毛泽东离开中央其他领导人向前走了一步,向人群挥手致意,“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更加震耳欲聋。
这时,加德纳不解地向齐锡玉问道:“为什么只喊毛主席万岁,不喊周恩来万岁?”对此提问,齐锡玉心里暗自怪他“怎么会提出这样没有常识的问题呢”?但碍于领导指示,不得不耐心地向他解释说,中国的制度不同于澳大利亚,总理不是第一把手,主席才是全国的领袖……不想加德纳不客气地打断齐锡玉说:“这些我知道,我的经历你却不知道。
”原来在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时,澳大利亚工会发动罢工声援中国,抗议澳大利亚政府卖生铁给日本,加德纳积极参加了这次罢工。
他说,之所以参加罢工,是因为当时看了一部新闻片,里面有很多反映日本侵略军暴行、让人毛骨悚然的镜头。
这部新闻片的结尾是周恩来答记者问,“周恩来的镜头很短,但是他的眼神和声音充分表达了他的义愤和决心。
从那时起,周恩来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象征”!会见结束时,外宾分成三队同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握手告别。
加德纳在同周恩来握手时用英语说:“向你致敬!”周恩来直接用英语回答:“谢谢你。
在美国说中式英语闹出的笑话

在美国说中式英语闹出的笑话
大学里曾经与美国一所大学的学生联欢,大家谈笑甚欢,意犹未尽,便邀请美国学生到我们的宿舍玩。
走到半路,其中一个美国女孩问,“Where is the bathroom?”我好不纳闷,她怎么会关心我们的浴室在哪儿啊?我如实指给她看。
女孩接着表达想进去。
我忙告诉她,“Sorry,our bathroom is closed。
我们的浴室关了”这回轮到女孩纳闷地摇头。
一路说笑到了宿舍,女孩又问,“where is your bathroom?”怎么又问啊?看到我一头雾水的样子,女孩说,水喝多了,想去回应“call of nature”(自然的呼唤)。
我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她想去洗手间。
事后仔细查书,bathroom不仅有浴室的意思,更多时候是指洗手间。
可是,在一些简化的字典里,迄今,也只有浴室的解释。
这则还算是笑话,另一件可就没有这么幽默了。
当时我和几个朋友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一家酒店乘电梯。
梯门一开,涌进三个美国大男孩。
其中一位,对着我的一个女同伴,问到“Are you working?”这个刚到美国不久的女孩回答,“Yes,but I am on holiday now。
是的,不过我现在假期。
”三个大男孩一脸坏笑,样子很是暧昧。
搞得我们莫名其妙。
同行的师姐,却脸色阴沉,一副欲说又止的样子。
事后,她告诉我们,“Areyouworking?”在美国是一句招妓俚语。
我们当时都以为他在问,“你在上班吗?”真是可恶!
外语的学习,如果剥离了文化与语境,就会力效不足,闹些笑话,出些枝杈。
那些年,我们和老外对话闹出的笑话

爆笑:那些年,我们和老外对话闹出的笑话Have you experienced these situations?情景1 跟房东的对话有次房东问我: Did u eat anyting yet?我:No.房东重复了一遍: So u didn’t eat anyting.我:Yes...房东老太太犹豫了下,又问: Did u eat?我说:No.她接着说: So u didn’t eat.我:Yes...对于要崩溃的房东,却是无能为力。
Tip 1: 英语中回答是或否与中文不一样,不管问句怎么变,如果你想说“我没吃过”,那就得回答"NO",一定要跟后面的内容对应。
比如:--你不喜欢瑜伽,对吧?--是,我不喜欢。
应该说:--You don't like doing Yoga, right?--No, I don't.情景2 在温哥华乘skytrain(架空列车)的时候一个白人女人说: I am sorry.我说: You are welcome.对方都呆了。
Tip 2: "You are welcome"是用来回答"Thank you"的……可以用"Never mind.","That's OK.","That's alright."来回答"Sorry."情景3 第一次打电话叫TAXI对方问: Where you from?我回答:China. (还在奇怪叫taxi还分国籍?)对方可能以为我在搞笑,很郁闷的说: Sorry, we cannot do that...我一听,火大!怎么有种族歧视啊?就问: Why!?对方楞了半天,挂了……Tip 3: 在打车这种场合,老外问"Where you from",其实是想知道去哪里接你,地方口语中省略了"are"。
如何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

三段 论
Explaining humor!
• Syllogism • Enthymeme
3steps ECR
• A process of covert syllogism into enthymeme
关于三段论
Aristotle introduced two concepts that help us understand how we reason : enthymeme and syllogism.
The enthymeme
The center of Aristotle’s theory Deductive arguments Two parts : truncated syllogism shared values
The syllogism---logic syllogism---logic
A story to share with classmates
1、一个美国中将到外国的一个兵营参观。末 了,他在队前讲话。为了活跃气氛,他足足用 了10分钟,讲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笑的笑话。 轮到译员翻译了,他只用了三句话。在场的人 无不捧腹大笑起来。 这个将军觉得美滋滋的。事后问译员:“这样 长的笑话,你为什么三言两语使能说得清清楚 楚?” “是这样的,将军,”译员有礼貌地回答,“你 的笑话,我想并不那么容易使人领会其中的妙 处,所以我只对他们说:‘刚才这位将军讲了一 则妙趣横生的笑话,务请各位大笑一阵,以示 友好!”
Solving by asking questions!
Search for analogous humor context in the partner’s culture (a)Where do people seek romantic encounters? (b) who is the least desired in romantic encounters?
英语小笑话

英语笑话某日刘洪涛遇到外宾,上前搭话曰:I am hongtao liu,外宾曰:我TM还是方片七呢英语笑话(三)江青会见外宾,要求翻译要严格按她的意思翻,不许走样。
外宾一见到江青,立刻拍马屁道:"Miss Jiang, you are very beautiful." 翻译照翻,江青心花怒放,嘴上还要谦虚一下:“哪里,哪里”。
翻译不敢怠慢,把江青的话翻成英文:"Where? Where?" 外宾一愣,还有这样的人,追问哪里漂亮的,干脆马屁拍到底:"Everywhere, everywhere."翻译:“你到处都很漂亮。
”江青更高兴了,但总是要客气一下:“不见得,不见得”。
翻译赶紧翻成英文:"You are not allowed to see, you are not allowed to see."英语笑话(五)某人刻苦学习英语,终有小成。
一日上街不慎与一老外相撞,忙说:I am sorry.老外应道:I am sorry too.某人听后又道:I am sorry three.老外不解,问:What are you sorry for?某人无奈,道:I am sorry five.暴笑的中式英语笑话1.we two who and who?咱俩谁跟谁啊2.how are you ? how old are you?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3.you don't bird me,I don't bird you你不鸟我,我也不鸟你4.you have seed,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brothers !together up !你有种,我要给你点颜色瞧瞧,兄弟们,一起上!5.hello everybody!if you have something to say,then say!if you have nothing to say,go home!!有事起奏,无事退朝6.you me you me彼此彼此7.You Give Me Stop!!你给我站住!8.know is know noknow is noknow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9.WATCH SISTER表妹10.dragon born dragon,chicken born chicken,mouse’son can make hole!!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11.American Chinese not enough美中不足12.one car come one car go ,two car pengpeng,people die车祸现场描述13.heart flower angry open心花怒放14.go past no mistake past走过路过,不要错过15.小明:I am sorry!老外:I am sorry too!小明:I am sorry three!老外:What are you sorry for?小明:I am sorry five!16.If you want money,I have no;if you want life,I have one!要钱没有,要命一条17.I call Li old big. toyear 25.我叫李老大,今年25。
口译笑话

做中央领导翻译的趣事:有的不用翻译时间:2012-04-24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点击:2107次作为外交部翻译室的“翻译国家队”成员,施燕华、张维为、高志凯等只要回忆起曾经陪同过的领导人,便眉飞色舞。
邓小平“就像个预言家”1983年8月的一天,研究生毕业的张维为到外交部翻译室报到,主任过家鼎告诉他,翻译室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总书记啊,总理、副总理啊,还有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过家鼎呷了一口茶,“当然,还有邓。
”最后一句话看似轻描淡写,但张维为感到,这才是过家鼎的压轴词。
邓,即邓小平。
在和张维为同年进入翻译室的高志凯眼中,邓小平“就像个预言家”。
他善于倾听对方的发言,但一旦自己开口,“一看就是20 年,一谈就是50 年,一展望就是70 年,一憧憬就是100 年。
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50 年不变,100 年不变”。
而邓小平的语言风格,“留有后手”、“要对付不要应付”……也令高志凯印象颇深。
作为张维为和高志凯的前辈,施燕华做了邓小平10 年的英语翻译。
在她的印象中,邓小平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更是个和蔼的长者。
大多数时候,会见结束后,一场宴会必不可少。
邓小平也喜欢在宴会上与外国领导人私下交流,因而作为他的翻译,施燕华经常顾不上吃饭。
一次,施燕华陪同邓小平出席国宴,邓小平看到一直坐在身后翻译的施燕华没有吃饭,就把面前的苹果切了一块给她,还递给她盘子里的面包。
一次在国内招待外宾,邓小平在宴席中对外宾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以“让翻译吃点东西”。
邓小平是四川人,每顿饭离不开辣椒,偶尔也开玩笑似的力劝怕辣的上海姑娘施燕华吃辣:“吃些辣子好,不辣不革命哦。
”玩笑归玩笑,他不忘照顾施燕华的口味。
上了甜食后,邓小平会把自己的那份推到施面前让她吃双份,“女娃子爱吃甜的”。
1980 年代,邓小平的右耳听力已经很弱,因此与他打交道的官员,或是翻译,都须大声说话。
1985 年,张维为第一次作为邓小平的翻译,陪同会见来访的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
2018年最搞笑外交段子

2018年最搞笑外交段子中国的外交官在回答媒体问题的时候总是非常机智聪明。
下面店铺精心整理了一些2018年最搞笑外交段子,希望你喜欢。
2018年最搞笑外交段子1、1971年,基辛格博士为恢复中美外交关系秘密访华。
在一次正式谈判尚未开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贵国愿意否?” 周恩来总理听后,随口问道:“国务卿阁下,不知贵国政府将用什么来交换?”基辛格说:“月土,就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这应算是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吧!” 周总理哈哈一笑:“我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
”基辛格一惊,疑惑地问道:“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 周恩来总理笑了笑,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我们怎么没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了,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周恩来总理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让博学多识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摘自《环球人物》张颖霞/文2、“派克”的来历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
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3、一句话的电影说明书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
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
刚出国闹的令人喷饭的英语笑话

刚出国闹的令人喷饭的英语笑话英Sir?? 英语公社1、You know留学前,我觉得自己英文还行,甚至讲起英语来还有口头禅,总爱模仿美剧中老美的口音,说话前先来句“You Know…”作为开场白。
当时感觉,这样开始对话会产生些许亲近感,能马上跟对方套上近乎。
我们有一门考试是要跟导师面对面坐下交谈的。
因为平时上课时我提问比较多,暗自感觉她应该蛮喜欢我。
而且我接触到的美国人普遍给人感觉都是挺容易相处的,所以即使是老师,大家面对面时也能像朋友般。
考试的时候,我也想借此营造一种轻松和平等的对话氛围。
记得我当时被问及的题目是“你如何看待嘉年华这种形式”。
我习惯性地脱口而出:“You know, I haven’t had any carnival before, but…”正当我准备口若悬河炫耀自己的英语口语时,只见对方面无表情地瞪了我一眼,毫不客气地打断说“I don’t know。
”突然间我尴尬得无地自容。
更难堪的是,老师还紧接着用质疑的口吻补充道:“Really?You don’t have any carnival before?”那表情仿佛在告诉我,“你从没经历过嘉年华?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怎么发表你的见解?”我就知道接下去的对话没可能简单进行了,更别提想得高分了……提示:You know是一个非正式的表达,所以不合适用于这样的正式场合,也最好不要跟导师这么说。
2、Can I have another one?次跟英国同学一起去一家餐馆,那里主菜是可以续的。
因此一群人兴致勃勃一起前去。
主菜分量小,吃一份确实还没饱。
我当即想要续一份,于是举着手对服务员叫唤:“Can I have another one?服务员连忙跑过来惊恐地看看我,再看看我的盘子,问我:“Is there any problem, sir?”我回答:“No, I just want to have anotherone。
”一边说一边还心里犯嘀咕,英国佬也挺抠门的嘛,明明说好能续的,怎么一谈到续餐还要大惊小怪问有什么问题。
翻译的笑话(1)(非常爆笑)

翻译的笑话(1)(非常爆笑)by MichaelC今天读到2009年8月英文版《读者文摘》,刊有北京一些餐馆用的菜单英文翻译错误,非常爆笑。
特摘如下。
我想我们回国的时候,都经常遇到类似的笑料。
去年回北京时就曾照几张搞笑的中英文招牌。
以后陆续加在这和大家同享。
法式鹅肝配极品牛柳Need for couples with French daily俄式怕尼尼牛扒配咸肉汁Russiantype afraid of someone with a whistle gravy(套餐含:沙拉、西汤、餐包)(Packages containing: salad, soup West, meal package)京葱爆辽参Onion explodes the distant senate皮蛋瘦肉粥Preserved lean meat atherosclerosis芥菜火腿粥Mustard Ham atherosclerosis香油鸡枞蒸水蛋Steam eggs with wikipedia寸金蒜片油鸡枞Fried special wikipedia(July 18, 2009)这是我在国内看见过的翻译:小心地滑Careful landslip湖南卫视的节目翻译(我最喜欢的国内电视台)快乐全球华人Be Happy! Be Chinese!(How do you ask an American or Japanese to "Be Chinese?")天天向上Day Day Up(由著名的汪涵主持)另外还有几个经常被应用的成语翻译笑话:马马虎虎Horse horse tiger tiger胸有成竹Have a bamboo in the breast人山人海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好好学习、天天向上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有关于中国外交的有趣段子

有关于中国外交的有趣段子中国外交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由于其独特的方式和世界上其他国家迥异的文化传统,很多有趣的段子也随之而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有关中国外交的有趣段子吧!1. 曲线外交中国外交以曲线出名,常常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一次,有一位国外记者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于某国的冲突事件的立场,发言人回答:“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既不热情,也不冷淡。
”这句巧妙的回答既不直接表达支持,也不显露反对,令人啼笑皆非。
2. 手上的发黄的照片有一次,一位外国官员访问中国,和一位中国外交官合影。
回到国外后,这位外官在接待他的职员面前炫耀那位中国外交官送给他的合影,夸口称:“你看,他对我特别友好,还给我一张签名过的照片呢!”职员接过照片一看,只见中国外交官的照片颇为发黄,旁边写着“无论何时何地,都愿与你携手共进”。
职员不禁笑道:“那是他们外交部门的标准照片,应该给所有来访的外官一模一样。
”3. 文化差异的笑料外交场合中,不同的文化差异常常带来有趣的笑料。
一次,一位国外官员在中国外交部发言前,特意让自己的翻译学习中国外交部门的语言风格。
在发言时,他的翻译竟然用了一些中国习惯表达的口头语,如“衷心感谢”、“双方友好合作”等词汇。
这让在场的人忍俊不禁,因为这些词在中文中多是公式化的、套话式的表达,对外国人来说并不寻常。
4. 吉利数字在中国文化中,有些数字被认为是好运的象征,而有些数字则被视为不吉利的。
中国外交也有时会运用这种文化元素。
一次,一位外国官员在中国举行的会议上提到自己的国家是138位会员国中的其中一员。
中国外交官则聪明地回答:“我们非常感谢你的支持,因为‘138’在中国是个吉利数字!”这一机智的回答令在场的人感到十分惊奇。
5. 相邻的辩论中国与邻国之间的外交争端也引发了许多笑料。
一次,中国外交部门的官员在国际会议上被问到关于与邻国的领土争端的问题,他耐心地回答:“我们与他们争论的只是点,而不是线。
幽默的外交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在这个庄严的场合,代表我国发表一番外交辞令。
不过,在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希望能为这个严肃的场合增添一丝轻松的气氛。
话说有一天,我国一位外交官在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时,遇到了一位外国同行。
这位外国同行好奇地问:“你们的国旗上为什么是五颗星星?”
我国外交官微笑着回答:“那是因为我们国家有着五大洲的朋友。
”
外国同行愣了一下,接着笑了起来:“哦,原来如此,那我们的国旗上的十字架是不是代表我们有着十字路口的优越位置?”
外交官也笑了:“没错,您的国旗上的十字架确实象征着您们是全球交通的十字路口,各国游客都愿意在这里交汇。
”
好了,故事讲完了,现在让我们回到正题。
首先,我想对各位说,尽管我们的语言和习俗不同,但我们都怀揣着和平、发展、合作的共同愿望。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我们就像一道彩虹,需要各种颜色才能绚丽多彩。
接下来,我想就当前的国际形势谈几点看法:
1. 我们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愿意与国际社会携手打击恐怖势力,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2. 我们支持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相信只有开放合作,才能让世界经济之舟扬帆远航。
3. 我们主张各国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形式的干涉主义。
4. 我们愿意与各国加强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共同推动文明互鉴。
最后,我想用一句幽默的话来结束我的发言:各位,外交就像一场大型辩论赛,我们不仅要学会辩论,还要学会幽默,这样才能让这场赛变得更有趣,更有成效。
谢谢大家!
(掌声)。
直译英语闹笑话

A:I haven’t see you for a long time . how are you recently?B: OH ,I'm having a terrible hair dayA:what’s wrong with you?could you tell me what happened?B:I have a quarrel with my girl friend and she’s going to separate with me ! A:what a shame!B:I don’t think she have acted disgracefully!A:no! I mean that it’s a pity.B:I see now.A:So why you two had a quarrel?you both love each other deeply, like glue and varnishB:yesterday is her birthday and I sent her a pretty dress as the present. Besides ,I put a note into the box said that:I would like you send me you photos and let me see how beautiful you are when you are in your birthday suit.A:(burst into laughter)B :Are you takeing pleasure in my misfortune? Last night,She rang me up and said that :you big jerk !I would never see you again! And I‘ll sent the dress back! I was offended by her unreasonable quarrel and hang up the phone!A: Now I am getting somewhere.I must tell yout that you have said something wrong, in your birthday suit.do not mean that you want her dress the birthday dress but you want her have nothing on!B:NO! my lady gaga!It's my faultA:YE ,maybe you should apologized to her.B en ,I should act like a gentlemanA you can say that again!B,I should act like a gentlemanA you can say that again!B,I look like a goofball to you?A no , you can say that again! mean Your words are very good! B真的吗?(日语)。
公务翻译趣闻

公务翻译趣闻
翻译是不同语言国家、民族进行交流的重要中介,往往因为不能准确进行翻译,产生误解,耽误了大事。
2001年中美军机在海南岛海域上空发生撞机,导致我飞行员落海失踪,酿成了严重的外交风波,最后美方被迫发表了声明,我方译为:美国对撞机事件表示了道歉,承认美方侦察机侵犯了中国领空。
其实,美方字斟句酌巧妙地选用了模棱两可的英语词“Wearesorry……”,而没有用“apologize”;所谓“承认”则用了“acknowledge”一词,准确的意思应是“认知”,而查英汉字典,“acknowledge”的中文解释是有“承认”的解释,但美方根据准确的英文理解应是“美方注意到中方认为美国飞机侵犯了中国领空”。
双方根据对译文的不同理解都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各自保全了面子,化解了外交风波。
俄国翻译官的笑话

俄国翻译官的笑话
俄国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拥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度,旷历史文化底蕴也影响了很多当地人士表达乐趣的方式。
就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方式——翻译官的笑话而言,最能反应出当地文化特色和习俗的笑话定会深受人们喜爱。
以一个比较内涵的笑话为例,一天,给英国某企业的财务官打电话的一位经理问:“您是说话官吗?”他一边默想着:“天候晴朗,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方面比较友好,开放的公共和文化场合,令企业界受益。
”财政官回答:“什么?我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
就这个笑话而言,俄国翻译官很有乐趣地将“说话官”翻译成“经济官”,运用了有趣的文化对照。
在俄国,经济官指的是政府财政经济方面的官员,代表的是当地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方面比较友好,公共和文化场合开放的社会。
可以说经济官是年轻历史文化的象征。
翻译官一边考虑文化背景一边翻译也让人印象深刻,这也是翻译官被如此喜爱的一个原因。
当然,“翻译官”笑话不仅仅只是针对俄国文化,还有许多涉及其他国家文化和习俗的笑话,这样才算是跨文化、跨文明的智慧笑话。
总之,“翻译官”笑话传承着俄国这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藏的古老国度的智慧特质,给大家带来双重的乐趣,让更多的国外人士更深入认识俄国文化,感受俄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古老文明所蕴藏的持久智慧和力量。
秀外晦中笑话中英文翻译

秀外晦中笑话中英文翻译1A Careless BarberBarber:Were you wearing a red scarf when you came in?Customer:No.Barber:Oh,then I must have cut your throat.粗心的理发师理发师:你进来时是不是系着红围巾?顾客:没有呀。
理发师:噢,那我肯定弄破了你的喉咙。
2Qualification“What makes you think you're qualified to be a night watchman?”asked the personnel director.“Well,for one thing,”replied the job applicant,“I'm a real light sleeper.”称职一位人事经理问一位求职者:“你怎么就觉得你能胜任值夜班的工作呢?”求职者说:“噢,有一点我敢肯定,我睡觉很轻。
”3Helping to Clean the DishesJust after the maid had been fired,she took ten bucks from her purse and threw it to Bingo,the family dog.When asked why by her former employer,she answered,“Inever forget a friend.This was for helping me clean the dishes all the time!”帮助洗碗女佣被解雇后,她从钱包里拿出十美元,扔给宾果——这家的狗。
当她的前雇主问她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她回答:“我不会忘记朋友的,这是给它的报酬,谢谢它一直以来帮我洗碗!”4Not FairA:Mr.Tom died yesterday.Are you going to attend his funeral?B:No,of course not!A:Why not?I thought you were friends.B:It wouldn't be fair if I did.A:Not fair?What do you mean?B:If I attend his funeral,would he be able to attend mine?不公平甲:“汤姆先生昨天去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外交场合翻译闹笑话
作者: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17年第03期
外交场合,翻译的嘴很快,脑子也很机灵。
在处理细节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
有一次,我国领导人访问英国时,在谈话中引用了雪莱一句名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由于口误,说成是莎士比亚。
在场的陪同人员很着急,被称为“翻译泰斗”的英文译员陈明明灵机一动,既未说莎士比亚,也未点雪莱,而是巧妙译成“英国一个大文学家说过这句话。
”双方听后都非常满意。
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发生的一件事。
一位高翻说:“我当时担任尼克松夫妇外出参观的翻译。
我在翻译中犯过一个错误,把中美之间距离的单位‘公里’翻成了‘米’。
当时只有周总理听出来了。
总理和蔼地对我说:‘好像太近了吧,’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
1988年1月,邓小平会见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
當时的话题是:中国希望缓和局势,
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国愿同整个欧洲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随后,小平同志对客人说:“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不料,翻译一不小心把“84岁”误译成“48岁”。
会客大厅里顿时响起一片欢笑声。
(摘自《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