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例6》常见问题
第三单元《利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6》教案
-在分数除法运算中,对商的分子、分母的处理,尤其是对含有未知数的分数除法。
举例解释: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为何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可以通过具体实例或图形辅助理解。
-学生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分数除法模型时,可能会对“如何确定被除数和除数”感到困惑,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这种方式似乎很受欢迎,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活动中,一些学生过于依赖同伴,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下次我会尝试在小组活动中设置更多个人任务,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和操作。
在讲解实际问题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较弱,难以将问题抽象为分数除法模型。这一点让我意识到,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并教会他们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数学表达式。也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通过更多的例题分析和实际操作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分数除法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复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问题。
3.解决例6中的实际问题,理解并运用分数除法求解。
4.总结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素养。
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6.4 解决问题例6课时练习附答案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例6一、口算。
26+15= 6×9= 36÷7= 13÷6= 25÷4= 10÷3=36-20= 40-18= 14+8= 33÷4= 7×8= 8×8=二、在()里最大能填几?()×3<25 4×()<22 ()×3<30 7×()<48三、列式计算。
27÷4= 34÷5= 64÷9= 33÷8=45÷7= 52÷6= 23÷3= 19÷2=四、解决问题。
(1)一天晚饭过后,爸爸带着宝宝和贝贝散步,爸爸问两个孩子:“这条石子路长88米,如果在路的一边每隔8米放一盆花,你们说说可以放几盆花?”小朋友,宝宝和贝贝说的都对,你知道他们是怎样想的吗?(2)长颈鹿老师给小山羊出了一道题: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48,被减数是多少?你猜小山羊是怎样解答这道题的?答案:一、41 54 5......1 2......1 6......1 3......1 16 22 8 (1)56 64二、8 5 9 6三、6......3 6......4 7......1 4......5 6......3 8......4 7 (2)9 (1)四、(1)这是一道典型的植树问题,由于宝宝和贝贝考虑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了不同的结果。
宝宝:这条路的两端不放花,因此花盆数比间隔数少,即10盆。
88÷8-1=10(盆)贝贝:这条路的两端放花,因此花盆数比间隔数多1,即12盆。
88÷8+1=12(盆) (2)根据“被减数=减数+差”,有已知条件可知“被减数+减数+差=48”,所以2个被减数=48,被减数就是48÷2=24。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例6)》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解决问题(例5)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7页情境图及第99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3、5、6题。
《解决问题》是“数的运算”这一部分的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四课时,是在学习了关于前面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来学习20以内的解决问题。
从情境图中了解到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来提供较多的信息,并且在同一情境图中呈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二)核心能力“解决问题”这节课,通过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学习目标1.借助情境图,学生能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会看图找到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
(五)教学难点根据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信息并列式计算。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1)预习课本第97页,说一说图中有什么信息,哪些信息是有关的?(2)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用()法计算。
练习:(1)左边盘子里有5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8个,一共有()个苹果。
(2)小明折了6颗星星,小丽折了7颗,一共折了()颗星星。
(二)课堂设计1.复习导入师: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解答。
2.问题探究师:马上要到元旦了,小朋友们要开联欢会了,一一班的小朋友在排练节目呢,你们看!(课件出示主题图。
表演的同学一会儿按前后分两排分开,一会儿按男生、女生分开)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同桌相互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课件小朋友们联欢会的景象,学生兴趣大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发现问题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有哪些信息跟这个问题有关系连起来说一说。
解决问题(例6)工程问题
数据集划分
将原始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 证集和测试集,以确保评估结果 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模型训练与调优
利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并 使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调优,以 提高模型的性能。
实际效果展示及数据分析
实际效果展示
将解决方案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展示其实际效果,如分类结果、 预测结果等。
数据分析
对实际效果进行数据分析,如混淆矩阵、ROC曲线、AUC值等, 以更全面地评价解决方案的性能。
不断学习和创新
随着技术和环境的变化,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创新,掌握新的方法和技术来应对新的挑战 和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团队成员积极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和进步。
推广应用到其他领域可能性探讨
将本次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论应用到其他领域
通过总结本次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论,我们可以将其应用到其他领域的问题解决中。例如,在项目管理、市场 营销、客户服务等领域中,我们可以借鉴本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范围
工程问题的范围广泛,可以是一个具 体的设计方案、一个施工过程中的技 术问题,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 程问题。
Part
02
问题分析与识别
问题类型划分
结构性问题
涉及到工程设计的整体框 架和结构,如系统架构、 模块划分等。
功能性问题
与工程的具体功能实现相 关,如算法设计、界面交 互等。
性能性问题
解决问题(例6)工程问
• 问题描述与背景 • 问题分析与识别 • 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 •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 经验总结与启示
目录
Part
01
问题描述与背景
工程问题概述
工程问题的定义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4陈如如《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6》省级优课教学设计
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例6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方法,能用有余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经历应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理解余数与排列数的对应关系。
3、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有余数除法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用余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余数判断结果。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单、小棒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课前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1、猜水果接下来我们一起玩猜水果游戏。
你们随便报一个数字,我就可以说出数字后面是什么水果?你们相信吗?谁先来考考我。
2、质疑激趣你们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也能做到。
二、探究新知小朋友们都看过“熊出没”的动画片吗?森林里要开联欢会了,小动物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水果,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活动一:研究第16个水果是什么?1、出示水果(到第9个)(1)猜猜下一个会是什么水果?为什么?小结:小朋友们真会观察,发现了这些水果是以梨子、草莓、苹果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2)追问:第11个呢?(生回答,大屏幕依次出示及完整题目)2、出示例题按照这样的规律,第16个应该是什么水果?(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追问:这样的规律是什么意思?(2)猜一猜第16个是什么水果?(3)思考: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第16个水果是什么?①同桌交流想法②独立尝试解决(把方法记录到学习单一上面,选择学具操作的同学把结果记录到学习单上)③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4)展示方法:方法1:摆一摆你们看清楚他是怎么摆的吗?谁来说一说。
问:怎么确定第16个水果是什么?为什么每组摆3根?方法小结(板贴:摆)方法2:画一画问:怎么确定第16个水果是什么?追问:为什么最后一个水果不圈起来?(多余的1个,不够一组)小结:看来画一画和摆一摆的方法很像,剩下一个,就是这一组里的第一个。
小学数学_解决问题例6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解决问题(例6)【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6及“想一想”。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思考方法。
2.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教具和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纸板、磁力扣、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请用你们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非常有趣的游戏,名字叫做“拍手游戏”,请小朋友们仔细听游戏规则:老师拍几下,你们拍几下。
(孩子们根据要求拍手)。
改变游戏规则:老师拍几下,你们比老师多拍2下。
(孩子们根据要求拍手)。
再次改变规则:老师拍几下,孩子们比老师少拍1下。
师:你们拍手的声音真响亮,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回答问题的声音能够更加响亮吗?生:能。
师:真是一群乖孩子!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春天(春季)。
师:是的,春天啊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特别适合出去游玩。
上一个星期小雪和小华就跟随爸爸妈妈去游乐场高高兴兴的玩了一整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经历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观察例6情景图,理解题意。
出示例6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小雪套中了7个圈,小华套中了12个圈。
师:观察的很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生:小雪和小华一共套中多少个?师:这个问题我们之前就学过了,谁会列算式?生:12+7=19(个)师:非常正确,看来你对之前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
谁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生: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师: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
(板书题目)谁还想说?生: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师:棒极了。
(板书题目)刚才我们的小朋友提出了这样的两个问题,那你们会解决吗?今天这就可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如何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例6》
练一练
1果、树用X含棵有,未梨知树数的的棵式数子是表苹示果果树园的里43 。有苹 (1)、梨树有多少棵?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 (3)、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课堂小结
已知两个数和(或差)及这两个数的倍 数关系,求这两个数。解题方法是: 1、找出单位“1”并设为X; 2、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量; 3、根据两数关系(和或差)列方程。
已知两个数和(或差)及这两 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学习目标
1、理解题目中两个关系量及两关系 量之间倍数关系、两个未知量和(或差) 的关系。
2、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3、运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找出各种方 法间的关系。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1页例6。 思考: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 2、上、下半场得分我们不知道,怎么样设 未知数?
裤子的价钱是上衣的 2 ,上衣和裤子分别
是多少元?
3
当堂训练
一、填空
1、文艺书和科技书共25本,文艺书是科
技书的 2 ,求科技书的方程是(
)
3
2、文艺书比科技书少25本,文艺书是科
技书的 2 ,求科技书的方程是(
)
3
当堂训练
1、六一儿童节布置教室共用红气球和黄
气球56个,其中黄气球个数是红气球的1 ,
红、黄气球各有多少个?
7
2、一套运动服的裤子比上衣便宜60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 例6》阶梯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 例 6知识点学习内容能力水平核心素养水平 (模型意识 )结构化思维水平了解Ⅰ 理解Ⅱ 掌握Ⅲ 运用Ⅳ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已知两个量的和(差), 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求这两个量。
✭ 基础素养 ✭【难度:0.8】1. 小书吧的科普书和故事书一共有 120 本,故事书的数量是科普书 1的 ,故事书和科普书各有多少本? 3题中未知的两个量是( )和( )。
分析 与 解 答 根据小思小维的思路解答。
方法一:根据“故事书的数量是科普书的”这句话,如果把科普书看成“单13 位 1”,那么: 故 事 书 数 量 = ×列方程解答:解:设科普书为 x 本,则故事书为( )本。
回顾与反思方法二:也可以想成( )是( ) 的 3 倍。
那么:科 普 书 数 量 = × 列方程解答:解:设故事书为 x 本,则科普书为 ( ) 本 。
阅读与理解 Ⅲ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看先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再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量,然后利用两个量的数量关系来列方程解答。
【难度:0.8】2. 小书吧里漫画书是绘本故事书的 3,漫画书比绘本故事书少 8 本,4漫画书和绘本各有多少本?(1)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2)写出等量关系式(3)列方程解答。
✭ 能力素养 ✭【难度:0.75】3.美术馆举办中国梦书画展,书法作品和美术作品共 150 幅,其1 中,书法作品数量的2 1 等于美术作品数量的 3,书法作品和美术作品各有多少幅?【 难 度 :0.7 】 4. 新 兴 小 学 开 展 社 团 活 动 , , 英 语 社团和美术社团各有多少人?美术社团:英语社团:(1) 根据线段图,从下面每个方框中各选一条信息,将题目补充完整。
(用线画出来)Ⅴ 二可以画图试一试把 看 成 “ 单 位 1” 。
( )÷( )=( ) 故事书的数量确实是科普书的1。
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问题例6教学反思
一、概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进位加法,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运算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容易出现困难,因此本文将结合一个例子来进行教学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20以内进位加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案例分析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们遇到了一个学生名叫小明的困难。
小明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但在学习进位加法时遇到了困难,特别是在计算13+7这样的题目时,他经常会出错。
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步:1. 分析问题:首先我们将小明的做题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小明在进行进位加法时经常忘记了进位,导致计算错误。
2. 了解原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小明的情况,发现小明对进位概念的理解比较薄弱,对进位加法的规则和方法掌握不够扎实,因此在计算时容易出错。
3. 教学辅助:为了帮助小明更好地理解进位加法,我们使用了教学辅助工具,比如十位和个位的进位标志符号,以及小学生常用的进位法则口诀。
4. 教学反思:在帮助小明解决了困难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问题解决的教学反思在分析了小明的困难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后,我们进行了一些教学反思,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学生更好地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和技巧。
1. 系统化教学: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们需要系统地向学生介绍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规则,包括进位的概念、进位的基本规则和方法,以及解决进位加法问题的步骤等。
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的方法和技巧。
2. 生动形象的教学辅助: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们需要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辅助工具,比如进位标志符号、口诀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辅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规则,提高学习的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6
例6 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
一、复习旧知,引入问题
4
灰兔的只数×
4 5
=白兔的5 只数
1
航模小组人数× 1
4
=美术小组人4数 7
7
15
爸爸的体重× 15 =小明的体重
1
女生的人数× 2 =男生的人数
2.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问题
2x 3x 54或54 2x 3x x 2 x 54或54 x 2 x
2
3 x=42
2 x=42×
2
3
x=28
28× 1=14(分)
问题:①你们能借助线段图找出一个等量关系式吗?
2
②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得分我们都不知道,那怎样设未知数? ③请你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二)分析与解答
预设2:
下半场得分:
上半场得分: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08万台 x+ 5 x=108 9 x=108 5 x=60
60 × 4 =48(万台) 5
1. 某电视厂去年全年生产电视机108万台,其中上
半年产量是下半年的 4 。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 5
半年和下半年的产量分别是多少万台?
预设2: 上半年产量:
“1” ?万台 5
上半年产量+下半年产量=全年产量
问题: 刚才同学们列出了两个不同的方程,分别求出了上、下半场的得分, 那么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
预设1:
预设2:
看看上、下半场的得分和是不是42分 看看下半场得分是不是上半场的 1 2
28 +14 =42(分)
14÷28 = 1
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6》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6》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页的例6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解决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点:会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形卡片作业本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那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乐园里看一看,游乐园里有什么,瞧,这是什么游戏呢?是套圈游戏。
(课件展示例6)观察图中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呢?2.根据这两个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小华比小雪少套中了几个?(2)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3)小华和小雪一共套中了多少个?(口答)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你们提的问题非常棒,老师也很想知道他们比的情况,那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关于比多少的问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1.小华套中了12个,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比小雪多(少)套中几个?问题:谁套的多呢?多几个?2.摆一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直观演示。
请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
小雪:7个小华:12个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用手指)怎么列算式呢?12-7=5(个)提问:12表示什么呢?预设:小华套中的个数7表示什么?还表示什么呢?预设:7表示的是小雪套中的个数。
7除了表示小雪套中的个数还表示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把同样多的部分减掉,剩下的就是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2、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还能表示什么?预设:小雪比小华少套中5个。
这两个问题从问法上来说不一样,但答案确是一样的。
这是为什么呢?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就是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说法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都是用减法。
所以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也就是求“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列式:12-7=5(个)那这里的7也是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哦。
六上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6
解:设下半场得x x 分。
2 x + x= 42 3 x=42 x =42÷ 3 x =14
上半场得:14× 2=28(分)
答: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
怎样验证结果是正确的呢?
练习九
1. 某电视厂去年全年生产电视机108万台,其中上 半年产量是下半年的 4 。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 5 半年和下半年的产量分别是多少万台?
p44 第2题
9
P44 第3题
航模小组和美术小 组一共有45人。
美术小组的人数 是航模小组的 4
5
航模小组和美术小组分别有多少人?
10
P44 第4题
想一想:今天我们解决的数学问题
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11
列方程解答应用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12
谢谢观赏!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例6 有两个未知数的和倍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2x+3x=54
2
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
2 3
x+x=54
3
2x+方程不同?
2 3
x+x=54
4
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你能找出那些等量关系式? 5
上半场的分数 下半场的分数 42; 42 下半场的分数 上半场的分数; 上半场的分数 下半场的分数 2; 下半场的分数 上半场的分数 1;
2
6
解:设上半场得了x分,则下半场
得了 1 x分。 2
x+ 1 x=42 2 3 x=42 2 x=42× 2 3 x=28
(教学实录)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6教学实录
除法解决问题例6教学实录教材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同学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除法的意义,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内容,期望大家能够宠爱! 除法解决问题例6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使同学知道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同学把握除以整数的计算法那么。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生疏使同学理解整数除以,引导同学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那么,能运用法那么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育同学观看、比拟、分析的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提高计算力量。
教学重点:使同学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那么。
教学难点:使同学理解整数除以的算理。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1)引导同学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那么: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依据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
(30÷5=6,30÷6=5)2、口算下面各题×3 × ×× ×6 ×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1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同学列式计算。
(2)同学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3)将100克化成千克,300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乘、除法算式。
2、同学自学后小组间沟通3、全班汇报:100×3=300(克)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300÷3=100(克)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300÷100=3(盒)×3= (千克) ÷3= (千克) ÷3=3(盒)4、引导同学通过整数题组和题组的对比,小组争辩后得出: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
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例6)课件
答: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产量是 48万台,下半年产量是60万台。
某电视机厂去年全年生产电视机108万台,其中上半年产量是下半年的
4 5
。
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产量分别是多少万台?
谢谢观看!
4 5
x
=
108
-
x
更简洁
某电视机厂去年全年生产电视机108万台,其中上半年产量是下半年的
4 5
。
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产量分别是多少万台?
5x
下半年产量: x x x x x
4x
上半年产量: x x x x
解:设上半年产量是4x万台, 下半年产量是5x万台。
4x + 5x = 108
108万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例6)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解决“已知两个量的和(差),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 几分之几,求这两个量”这类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 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选择比较简洁的方法进行解答。
例6
我们班全场 得了42分。
下半场得分只有 上半场的一半。
下半场得分只有 上半场的一半。
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30 ÷ 60 = 1 ,能说上半场和下半 2
场的得分分别是60分和30分吗?
回顾与反思
22+20=42,能说上半场和下半场 的得分分别是22分和20分吗?
28+14=42,全场得分确 实是42分。,解答正确。
14
÷
28
=
1 2
,下半场
得分确实是上半场的
2x + x = 42
《解决问题(例6)》教学课件
100×20=2000(米) 2000米=2千米 答: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2千米远。
练习
2. 丽丽走100米大概是200步,她从家到学校 走了1800步,那么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1800里面有9个200 100×9=900(米) 答:她家到学校大约有900米。
练习
3.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 走308千米。他们上午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 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解决问题(例6)
知识讲解
我们来估计一下教室的长 和宽各是多少。
知识?
知识讲解
估计一下,从你家到附近的商 店大约有多远。
知识讲解
估计从教室到校门口大约有多 远。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练习
1. 王老师每天从家步行20分钟到学校,他每 分钟大约走100米。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有 多远?
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例6)人教版16张
1.摆一摆
100×5 二、学习新知 x= 师:1分就是60秒,那我们平常说的“半分钟”呢?(30秒) x=1050 (计2算)时第哪2个题竖要式解更决简什便么?问题呢?同学们认真审题,独立解答。在本上用自己喜欢平的均方法每解天决问的题用。 电量和用电天数的乘积相等
检 验: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10天。
50×10=500 100×5=500
1.找 2.判 3.列 4.解
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
以后,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5天,现在平均每天只用
电多少千瓦时?
平均每天用电量 (千瓦时)
100
?
解:设现在平均每天只用电x千瓦时。
用电天数
5
25
25x=5×100
x=5×21500 x=20
用多少天?
(下面的让学生一边拨,一边同桌的相互说一说)
平均每天用电量 (千瓦时)
100
50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完成下面表格。
(1)师:你能读懂她的想法吗?
汇师报:。 让我们再来闭上眼睛解,仔:细设听一原听来.(5播天放的秒针用走电动的量声现音)在可 B.每种颜色各有几个球?不知道。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2)积(0除外)一定,一个因数和另一个因数。(反比例)
积 = 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3)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梯形的面积和高。(正比例)
梯形 高的( 面上 积底 下底 2)
(4)如果 y 5x ,y和x 。
(正比例)
y 5 x
光辉修路队4天修路1600米,照这样的速度,修
1.找 2.判 3.列 4.解
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100千0 瓦时。改用节能灯
人教数学六年上册第三单元《利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例6》教学设计
3.9《利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6》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利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6 、教材41、42页及44页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1.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的学习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利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6 。
好,请快速准备好学习用品,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了!二、复习回顾(一)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单位“1”2,全村耕地面积是单位“1”。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3,爸爸的体重是单位“1”。
(2)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8(3)故事书的本数比科技书1,科技书的本数是单位多3“1”.(二)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果园里有苹果树x 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73。
梨树有( 73x )棵。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x +73x )棵。
(3)苹果树比梨树多(x -73x )棵。
三、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题请看例六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阅读理解 女生:我知道了球赛全场得了42分,还知道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男生:我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这里要求两个未知量,该怎样解答呢?(三)分析解答1.我们可以先找一找这两个未知量之间有着怎样的等量关系?我们知道球赛全场得了42分,全场得分也就是上半场和下半场的分数之和,可以列等量关系式为: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全场得分;我们还知道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也就是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21或者说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2,这是这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倍分关系。
这样的问题通常被称之为和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