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神奇的眼睛(1眼睛与视力矫正)—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4.6神奇的眼睛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结构,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能够解释光线如何经过眼球各部位产生视觉。
2.理解近视的成因,学会如何预防近视,提出保护视力的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视力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眼球模型,培养学生直观感知和观察能力,提高对眼球结构的理解。
2.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换能力,加深对视觉形成过程的理解。
3.设计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眼睛、关注健康的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及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详细规划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教学内容与过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人性化的教学语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总之,我将充分发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展示真实的生活情境,如家庭成员的视力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在讲解视觉形成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教材主要介绍了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以及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组成。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内部折射,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长时间近距离作业、光线不足等因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形成近视眼。
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佩戴凹透镜眼镜进行预防和矫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理解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视觉形成过程图示、近视眼成因图示。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近视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2. 讲解:介绍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讲解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矫正方法。
3. 示例:以近视眼为例,讲解其成因和矫正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内部折射,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眼的成因:长时间近距离作业、光线不足等。
4. 近视眼的预防和矫正: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佩戴凹透镜眼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用眼习惯,分析可能导致近视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
2. 答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分析用眼习惯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如合理安排近距离作业时间、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等。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4章 第6节 神奇的眼睛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眼睛与视力矫正【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归纳总结: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前,需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2.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后,需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友情提醒:近(远)视眼及其矫正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眼睛自主阅读教材P7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如图所示眼睛是眼球的结构图,请补充缺少部分的名称:(1)视网膜;(2)晶状体;(3)睫状体。
2.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物体是正立的知识板块二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自主阅读教材P75~7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小明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甲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相当于玻璃体;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凹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烧瓶的后壁上。
思考:(1)与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存在哪些缺陷?答:近视眼的晶状体过厚,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强,导致远处物体所成的像位于视网膜前,致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镜对光有什么作用?答:发散作用。
4.小明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甲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相当于玻璃体。
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凸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烧瓶的后壁上。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4.6神奇的眼睛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眼睛的神奇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设计意图1.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让孩子们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知道眼睛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难点: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图片、视频、模型等;2.学具:画笔、画纸、手工材料等。
五、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神奇的眼睛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2.基本构造:展示眼睛的图片和模型,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眼睛的基本构造,如眼皮、眼球、瞳孔等;3.功能介绍:讲解眼睛的功能,如看东西、调节焦距等,并通过视频演示眼睛如何工作;4.游戏体验:让孩子们通过游戏亲身体验眼睛的功能,如蒙眼感知、看图找不同等;5.保护眼睛:讲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教授正确的用眼方法和注意事项;6.动手制作:让孩子们动手制作护眼小道具,如护眼罩、眼保健操卡片等;六、活动重难点1.重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难点: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基本构造的认知我选择了生动的图片和模型来展示眼睛的各个部分,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看到眼睛的内部结构。
在介绍基本构造时,我特别强调了瞳孔的作用,它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能够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多少,保护眼睛免受强光的伤害。
我还引导孩子们注意到,眼睛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协作的,只有当它们正常工作时,我们才能看清楚周围的世界。
二、功能介绍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眼睛的功能,我使用了视频来演示眼睛是如何工作的。
在视频中,我展示了眼睛如何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改变焦距,从而看清楚不同距离的物体。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4.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演示并解释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实像、虚像、等大像),以及这些情况在眼睛中的体现。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与眼睛成像相关的现象,如视错觉等。
3.学习使用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对眼睛及视觉原理的理解。
理八年级全册4.6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眼睛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理解眼睛作为生物光学仪器的独特性。
-学生能够描述眼球的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并解释它们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阐述眼睛调节焦距的机制,理解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原因及纠正方法。
4.阅读科普文章或观看视频,了解眼睛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如人工晶状体、激光手术等。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想,谈谈你对这些科技进展的认识。
5.调查身边同学或家人的视力情况,分析可能导致视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请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要求不少于500字。
6.结合所学知识,为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用眼习惯计划,以提高视力保护意识。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用眼时间、用眼距离、用眼环境、眼部锻炼等。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关于眼睛调节焦距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眼球结构模型,自主发现眼睛的成像原理。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眼睛调节焦距的过程,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充分利用课堂所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期待大家优秀的作业成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4.6 神奇的眼睛 学案设计
神奇的眼睛【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培养眼保健意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二、合作探究。
(一)眼睛。
1.人眼是怎样看见物体的?活动1:观察下图,可知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___________成像在__________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其中,眼睛中的__________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__相当于光屏。
2.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
活动2:思考讨论下面问题:(1)正常的眼睛具有很强的_________本领,可以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成像在_________。
因此,正常人的眼睛既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又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2)近视眼只能看清______的物体,远视眼只能看清______的物体,有哪些因素会造成近视眼或远视眼?(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自我调节范围大大________,近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_,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__。
(4)如何保护眼睛?(二)视力的矫正。
活动3:探究视力的矫正。
1.制作眼睛模型:如下图,在水中加入数滴牛奶,使烧瓶内水呈淡乳白色,便于显示光路。
其中用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瓶内的水相当于玻璃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
2.研究近视眼的矫正。
取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作为镜片,在近视眼模型的“晶状体”前选加一个什么透镜,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并说出选择的依据。
记下透镜的类型和焦距。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本节课主要介绍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以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
2. 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
近视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可以通过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掌握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视觉的形成、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凸透镜、凹透镜、幻灯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眼睛的构造:教师展示眼球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 理解视觉的形成:教师通过幻灯片演示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折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视觉的形成。
4. 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教师通过幻灯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并演示矫正方法。
5. 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看电视时要离得远一些,如何保护视力等。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2. 视觉的形成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神经冲动→ 大脑皮层→ 视觉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近视: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 凹透镜矫正远视: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 凸透镜矫正七、作业设计1. 简述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4.6 神奇的“眼睛”教案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教学过程
猜想:我们是如何既能看到远处物体,也能看到近处物体的?
投影展示: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投影展示详细介绍:近视、远视的成因
3、视力的矫正
1)研究近视眼的矫正
2)研究远视眼的矫正
下面我想请一位患近视眼的同学来配
合我做一个小实验。
(让一患近视眼的
学生摘掉眼镜朗读一首诗,不断向远处
移动白纸)大家通过刚才的小实验观察
到什么现象?
先来调查一
下我们班有
多少同学患
近视眼?
(大致统
计)
近视眼患者
看近处的物
体清晰,而
看远处的物
体模糊,近
视眼镜可以
矫正近视眼
让学生在趣
味的实验中
感受物理现
象的神奇,提
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与生物学,医学有关。
眼睛的构造很复杂。
眼疾的种类也很多,学生对相关现象很感兴趣。
课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近视,远视,散光,色弱,色盲等眼疾的成因以及相关的症状。
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讨论热烈。
使学生具有爱眼,护眼的意识。
将科学技术应用到生活中。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4.6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 学会用透镜解决实际问题,如矫正近视和远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能解释一些与眼睛相关的现象;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能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现象;3. 学会用透镜解决实际问题,如矫正近视和远视,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睛的视物原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 教学重点:掌握眼睛的视物原理,能运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明塑料尺、玻璃板、透镜;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透镜,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镜的原理和作用。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3. 凸透镜和凹透镜演示:利用透明塑料尺、玻璃板和透镜,现场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透镜的原理。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透镜相关的实例,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透镜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现象,如眼镜、相机、投影仪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矫正近视和远视:讲解如何通过佩戴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近视和远视,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视物原理;2.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4.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副眼镜的镜片,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并说明理由。
2. 答案:根据眼镜镜片的形状和厚度,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并解释原因。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4.6神奇的眼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4.6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四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2)详细内容: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提高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重点: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幻灯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或身边人使用眼睛的经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眼睛。
2. 知识讲解:(1)利用图片和模型展示眼睛的构造,讲解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折射作用,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再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例题讲解:以近视和远视为例,讲解其成因和矫正方法。
(1)眼球的主要结构有哪些?(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3)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分别是什么?如何矫正?6. 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如何保护眼睛,分享自己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4. 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及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列举三种保护眼睛的方法。
2. 答案:(1)眼睛的构造及其功能:眼球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部分,各部分协同工作,使光线经过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进而产生视觉。
(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经过角膜、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4.6 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光与眼睛,第6节神奇的眼睛。
2. 详细内容:(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能解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眼球、凸透镜、光屏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眼睛,思考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2. 知识讲解:(1)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解释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一些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凸透镜成像和近视、远视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凸透镜成像规律;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一支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请问像是放大还是缩小?(2) 一个人站在距离凸透镜50cm的地方,他在凸透镜中的像是什么形状?2. 答案:(1) 像是放大;(2) 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光线通过凸透镜时的成像规律。
4.3 神奇的“眼睛”(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4.3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眼睛和眼镜1.物理观念:(1)了解眼睛的结构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2.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探究眼睛视物原理;(2)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
3.科学思维:(1)利用凸透镜成像模拟人眼视物原理,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重要作用;(2)通过已有知识解释近远视眼的矫正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1)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了解视力的成因,使学生具有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重点:眼睛的构造及视力的矫正。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趣味导入你们的眼睛可真好看,里面有晴雨、日月、山川、江河,当然,还有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神奇的眼睛。
眼睛是如何看到这些美好的事物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眼睛的内部世界吧!任务一眼睛1.眼球的结构:请观察晶状体,你觉得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哪种光学元件相似呢?凸透镜是可以成像的,而观察像需要借助光屏,在眼球的结构图中,哪部分可看成是光屏呢?2.眼睛的视物原理打开“F”光源,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表示此时人眼可以看清这个物体。
将物体远离凸透镜,请观察,光屏上还有清晰的像吗?根据前面所学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像的位置在哪儿呢?可是,视网膜和晶状体的位置是不可改变的,如果想使光屏上再次成像,可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凸透镜成像时,像距除了与物距有关,还与什么有关呢?既然跟焦距有关,那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变什么来使光屏上再次成像呢?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像,像要左移,那么凸透镜会聚能力要减弱,凸透镜的焦距要变大还是变小呢?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帮我一起完成这个实验。
凸透镜不合适可以更换,而人眼是不可随意更换的,那人眼究竟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播放看物体远离人眼动画,边讲边操作。
播放动画: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
人眼是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改变焦距来看到物体的。
神奇的眼睛-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神奇的眼睛-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眼睛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其他器官的关系;2.学习常见的眼部疾病及保护眼睛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眼睛的结构与功能;2.常见的眼部疾病及其预防方法。
三、教学难点1.眼睛与其他器官的关联;2.复杂疾病的防治措施。
四、教学准备1.设备:多媒体投影仪、实验仪器;2.材料:眼科谱、眼科医学视频、实验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眼睛的结构与功能1.导入(10分钟):师生互动讨论“眼睛的重要性”并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呈现一张眼睛的结构图。
2.观察(10分钟):让学生通过眼科谱感知进行眼睛养护知识普及,理解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3.实验(40分钟):结合实验手册,学生自行组队进行反射角膜曲率实验,学习与探究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课时:常见的眼部疾病及其预防方法1.导入(10分钟):展示部分眼科医学视频,引导学生对比正常眼睛与患有近视、远视、弱视的眼睛。
2.观察(10分钟):留意学生对照疾病症状,认识常见的眼部疾病。
3.实验(40分钟):借助实验装置,让学生了解角膜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近视、远视症的原因。
第三课时:眼睛的保护1.导入(10分钟):展示部分眼科医学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保护眼睛的方法。
2.观察(10分钟):化学实验让眼球模型发生变化,引导学生认识眼睛外界环境对眼睛的影响。
3.实验(40分钟):学生按步骤实验,制作一个眼罩,加深学生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关于知识的评价:学生通过口头讨论、观察、实验等方式,对眼睛结构、功能及常见疾病有了较好的掌握。
2.关于实验的评价: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验所需的步骤,加深了对眼睛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环节较多,既能让学生动手实践,又加强了对眼睛的认识。
但在实验环节因为设备不足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调整与改善。
相信通过今次实践,将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4.6神奇的眼睛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教案:4.6 神奇的眼睛一、教学内容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眼球的各个部分,如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以及它们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 视觉的形成:讲解光线如何经过眼球各部分,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并通过视觉神经传达到大脑。
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分析近视和远视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通过佩戴眼镜或进行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
4. 视觉误差:探讨视觉误差的原因,如错觉、幻觉等,并分析其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掌握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 了解视觉误差的概念及其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球各部分结构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幻灯片、投影仪。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眼睛,猜猜看他们的视力是否一样,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点讲解:(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展示眼球模型,讲解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的作用。
(2) 视觉的形成:讲解光线如何经过眼球各部分,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并通过视觉神经传达到大脑。
(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分析近视和远视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通过佩戴眼镜或进行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
3. 例题讲解:出示有关近视和远视的幻灯片,让学生了解这两种视力问题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有关眼球结构、视觉形成、近视和远视等问题。
5. 视觉误差:讲解视觉误差的原因,如错觉、幻觉等,并分析其对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 视觉的形成过程3.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4. 视觉误差及其影响七、作业设计1. 画出眼球的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功能。
八年级物理全册《4.6 神奇的眼镜》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神奇的眼睛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使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2)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3)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近视眼;b.远视眼.三、远视眼及其矫正1.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2.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近,因此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脑神经调节的倒正不能总结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新课教学4.矫正方法: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提前会聚),戴凸透镜矫正。
3.图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在A、B、C、D四种光路中,AC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D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B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学生练习需要引导才能总结出规律A BCD新课教学3.放大镜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
将放大镜放在物体与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能通过凸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调节:远离物体像变大。
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说明。
5.反馈练习:(1)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能看到什么?(2)通过装有酒的白酒瓶看商标纸反面打印的日期的字,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放大正立虚象成像原理解释学生熟悉可以理解新课教学1.照相机(1)观察照相机模型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成倒立缩小的像。
(2)照相机的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线经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暴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得到底片,在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先让学生作图得出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像特点,再看书结合书上的图具体讲照相机的原理镜头相当凸透镜,胶片相当光屏。
倒立缩小实象。
掌握应用,怎样调学生应该很感兴趣体离放大镜要在一定X围内。
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4.6神奇的眼睛
2019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4.6 神奇的眼睛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眼睛的相关知识。
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 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难点:理解眼睛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模型等;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外观和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2. 讲解:讲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如角膜、瞳孔、晶状体等,以及它们的功能;3. 实践: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眼睛模型,加深对眼睛结构的理解;4. 讨论:让孩子们谈谈对眼睛的认识,以及如何保护眼睛;6. 作业:让孩子们画一幅关于眼睛的画,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难点:理解眼睛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眼睛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采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神奇的眼睛”课程中,有几个重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引入环节的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眼睛图片和视频,通过直观的展示,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愿意主动去了解眼睛的知识。
讲解环节中的实践操作是另一个重点。
我让孩子们亲手制作眼睛模型,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加深对眼睛结构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这个环节的设计,使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八年级物理全册 4.6 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
眼睛与视力矫正第1课时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眼睛的结构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了解近视眼。
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具有眼保健、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以及应用实验解决问题。
难点: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学:眼球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生:盛水的圆烧瓶、焦距不等的凸逶镜子和凹透镜、平行光源。
四、教学设计人的眼睛如何看到物体?人的眼睛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进行新课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研究。
人眼如何看到物体?出示眼球模型和多煤体课件,引导学生联想凸透镜成像,体会眼睛看物体排原理,并要求学生进行实验。
巩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一: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如图1所示。
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对比:凸透镜A相当于眼睛的晶体状,瓶中的水相当于玻璃体,而正对凸透镜A瓶后壁则相当于视网膜。
人眼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请学生看黑板上的字,请部分近视眼的同学摘下眼镜看,部要尽可能看清字是瞪大眼睛看不定还是眯着眼睛看?由近视眼眯缝眼睛看物体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眼是如何看远近不同的物体?观察、思考、联想、体会。
分组操作、观察、讨论、对比。
观察、实验、思考、讨论观察多媒体课件,随老师一起分析、归纳。
自学、思考、理解、体会。
学探究的基础。
让学生对眼睛看物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使用物理模型,将抽象的过程转变成一个直观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的乐趣。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统一认识。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器材教师事先选定,避免实验中的盲目性。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八年级物理全册 4.6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眼睛与视力矫正学点1 眼睛的视物原理阅读教材P75~P76,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人眼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观察图4-6-1甲,眼睛中的__晶状体__相当于凸透镜,__视网膜__相当于光屏.如图乙所示是眼睛视物的示意图,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__晶状体__成像在__视网膜__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倒立、缩小__的实像。
图4-6-1问题2: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视物原理比较(1)正常的眼睛具有很强的__自我调节__本领,可以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成像在__视网膜__上。
因此,正常人的眼睛既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又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2)近视眼只能看清__近处__的物体,而不能看清__远处__的物体。
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前__.(3)远视眼不能看清__近处__的物体,只能看清__远处__的物体。
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__后方__。
学点2 视力的矫正实验1:制作眼睛模型:如图4-6-2所示,在水中加入数滴牛奶,使烧瓶内的水呈淡乳白色,便于显示光路.其中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瓶内的水相当于玻璃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
图4-6-2实验2:研究近视眼的矫正取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作为镜片,在近视眼模型的“晶状体”前选加一个透镜,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记下透镜的类型和焦距.结论:在近视眼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凹__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
实验3: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取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作为镜片,在远视眼模型的“晶状体”前选加一个透镜,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记下透镜的类型和焦距。
结论:在远视眼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凸__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第一课时眼睛与视力矫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知道弱视和散光眼。
收集近视眼成因和预防的信息,学会从图书馆、书店和网络等处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掌握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路径和方法,由视力矫正探究实验与整合《生物》、《健康教育》和《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用实验与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价值观与情感态度: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通过收集与交流近视眼成因和预防的信息,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迪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1.了解近视眼的成因、预防和探究矫正的方法,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能力和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
【课型课时】:新授,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你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音频】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赌一下该有多好。
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
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
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美国)海伦·凯勒
【提出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其实我们的眼珠(晶状体)就是一个凸透镜,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
人眼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展示课题)
一、人眼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1.人眼的结构(请你对照图片,认识眼睛的结构与特征。
)
睫状体、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
2.人眼视物的原理
(1)眼珠(晶状体)就是凸透镜。
(2)人眼是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远近物体的像均成在视网膜。
人眼视物原理: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小结】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人眼视物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小结】像距不变,当物距变化时,改变晶状体的厚薄,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即变焦距)
二、视力的矫正
2005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报告中统计,各年龄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如下:
各年龄学生视力不良情况
年龄(岁)视力不良率(%)年龄(岁)视力不良率(%)
7 7.92 13 31.02
8 7.91 14 34.80
9 9.24 15 41.04
10 12.69 16 47.78
11 16.46 17 52.49
12 20.48 18 53.28
【思考】晶状体的厚度变化对成像会有什么影响?
近视眼观察到的画面远视眼观察到的画面
【小结】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物体。
(填“远”或“近”)1.近视眼
看远处物体相当吃力,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近的位置才能看清楚
成像情况: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生理特征:睫状肌调节功能减弱,眼珠轴向距离增大
2.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近视
(请学生交流收集的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近视的信息和信息出处)
(播放:近视眼的成因和预防)
近视眼的成因:
(1)读书、写字等学习习惯不好。
(2)书本放得离眼很近。
(3)采光、照明条件不好(过强、过弱、光源的光谱与太阳的相差太大)。
(4)持续用眼的时间太长。
(5)课桌椅的高度搭配不合适。
造成睫状肌总是处于收缩状态,调节功能减弱,发生痉挛,睫状肌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原来正常的状态,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造成假性近视(中学生近视大多是假性近视)。
如这时注意保护视力,消除引起调节紧张的因素,视力可以好转或恢复正常;但不加重视,则睫状肌的痉挛就不能解除,变凸的晶状体就不能恢复正常。
再进一步发展,眼轴会变长,这时就变成不可恢复的真性近视。
(6)还有一种是遗传因素。
如何预防近视
做到:"三要":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本距离约33厘米。
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
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要":①不在直射强光下看书。
②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③不在躺卧时看书。
④不在走路或摇动的车上看书。
"三注意":(1)要注意看电视的卫生。
①连续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0.5~1小时。
②眼与电视屏幕的距离最好是3米,不能低于2~2.5米。
③看电视时,室内应用适当的照明,以减少屏幕对眼的刺激。
④亮度要适中,屏幕高度应略低于学生坐姿时眼睛的高度。
⑤不能躺着看电视。
(2)玩游戏机的卫生。
应严格控制玩电子游戏。
(3)操作电脑的卫生。
①眼睛与电脑屏幕之间保持60厘米的距离。
②电脑屏幕中心高度,应比眼的平行视线低一些。
③操作电脑0.5~1小时,至少要让眼睛休息15分钟(做眼保健操、户外走一走、眺望远处)。
"一及时":发现假性近视,应及时调整和治疗。
2、远视眼
看近处物体相当吃力,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远的位置才能看清楚成像情况: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生理特征:眼珠轴向距离减小
三、【探究实验】: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
1、模拟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情况
2、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
【结论】:
1.近视眼配戴凹透镜。
2.远视眼配戴凸透镜。
3.眼镜不能乱戴。
眼镜的度数计算法:度数=(1/f)×100
注:近视眼镜的度数是"负"值;远视眼镜的度数是"正"值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五、作业: P70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