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新闻1:阅读-

合集下载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 (共24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 (共24张PPT)

标题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冲破敌阵
导语
渡江概况 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Nhomakorabea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战绩辉煌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 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 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品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朗读课文,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 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1)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 到达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渡至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 三十万人。 1) 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繁茂了。 2)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 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 护。
比较阅读
相同点:
两文都是新闻报道(消息),都报道了 渡江战役情况。两文都是站在人民的立 场上,歌颂渡江战役的胜利,嘲弄敌人 的无能。两文都具有报道及时、语言简 洁的特点。
不同点:
两文作者不同、身份不同、报道的角度不同。《人》文统 观全局,对三路军分别作介绍;《我》文只对西路军某部渡江 情况作介绍。《人》文介绍渡江情况简略概括,交代时间、地 点、渡江人数、战役推进情况;《我》文以亲历者的身份对渡 江作了详细、具体的描绘,发光弹升空、炮轰南岸、大小船只 渡江、登岸、群众的欢呼、人民的支援……写得历历在目。 《人》文有关于战略部署、战事推进的介绍及评论;《我》文 只是按时间先后介绍一处战役情况。《人》文有对于敌军的分 析及政策性极强的分化、瓦解、争取敌军的内容,《我》文对 敌军情况几乎未作报道。《人》文语言凝练、概括,描述部分 近乎绘画的“白描”,深刻生动;《我》文语言朴实无华,描 述部分细致周到,内容充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新闻两则 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新闻两则 PPT

新 闻
• 何人?(Who?)--人物 • 何时?(When?)--时间 • 何地?(Where?)--地点
的 • 何因?(Why?)--事情发生的原
六因
个 • 何事?(What?)-事情发生的经过

• 如何?(How?)--事情发生的结 果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 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把握新闻结构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
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
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 或新气象、新成就的报道。
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 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就 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毛 泽 东
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 è ) 芜湖( wú )
荻港( dí ) 溃退( kuì )
歼灭( jīan ) 绥靖( suí )( jìng )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高屋建瓴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 势。“瓴”,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遏 ——阻止
溃退 悍然
——败退。“溃”,溃 败。 ——蛮横的样子。

考 ❖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 题 新闻的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消息,就是⽤最简要和迅速的⼿段报道最近发⽣事件的⼀种新闻宣传⽂体。

也就是说新闻消息就是告诉⼈们发⽣了什么,报道最近发⽣的事实。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1课《消息⼆则》课⽂原⽂ 《我三⼗万⼤军胜利南渡长江》 (⼀九四九年四⽉⼆⼗⼆⽇) 新华社长江前线⼆⼗⼆⽇⼆时电英勇的⼈民解放军⼆⼗⼀⽇已有⼤约三⼗万⼈渡过长江。

渡江战⽃于⼆⼗⽇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的长江防线,遇着⼈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四⼩时,三⼗万⼈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民解放军正以⾃⼰的英雄式的战⽃,坚决地执⾏⽑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 (⼀九四九年四⽉⼆⼗⼆⽇) 新华社长江前线22⽇22时电⼈民解放军百万⼤军,从⼀千余华⾥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江阴,均是⼈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夜起,长江北岸⼈民解放军中路军⾸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四⼩时内即已渡过三⼗万⼈。

⼆⼗⼀⽇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发电时⽌,该路三⼗五万⼈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余部⼆⼗三⽇可渡完。

这⼀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德、彭泽之线的⼴⼤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样,我西路军当⾯之敌亦纷纷溃退,毫⽆⽃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由于⼈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关系。

国民党的⼴⼤官兵⼀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

战犯汤恩伯⼆⼗⼀⽇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天,东⾯防线⼜被我军突破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实验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后记:备课资料:时代背景简介: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

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

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课文层次: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第二层:从"21日下午"到"不到丝毫作用"。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段"。

问题:(1)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安排有什么特点?明确:三个层次,从中路军到西路军再到东路军,这种顺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一是与发动进攻的时间有关:20日夜一一一一1日下午五时--22日下午;二是与所遇敌情有关,西路军与东路军虽同时发动进攻,但西路军与中路军又有相同之处,所遇敌军抵抗较小,而东路军所遇敌军之抵抗则较为顽固;三是各后之间有明显衔接,有时间上的衔接,渡江部队的衔接和内容上的衔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新闻两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新闻两则》

例句②: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 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 镇压、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 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 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 或说“打垮”; • 对“要塞”用“控制” 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 • 对“长江”用“封锁” ,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 • 对“铁路”则用“切断” ,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 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芜湖 wú
荻港 dí 溃退 kuì
阻遏 è 阌乡 wén
宋希濂 lián 杜聿明 yù
督战 dū 要塞 sài
绥靖区 suí jì ng 锐不可当 dāng
鄂豫区 è yù
锐不可当: 锋利无边,不可抵挡。 业已: 已经 绥靖: 安抚、平定
多音字

dāng 当权 dàng 当真
敌军:
纷纷溃退、毫 无斗志、微弱 、不想再打了 、泄气
藐视之情
、控制、封锁、切 断
雄阔有力,激情 昂扬
小试牛刀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1)②句好。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 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 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 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 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1、请在文中划 出这则新闻的的六 个要素。
三、课堂练习
• (2)此处敌军抵抗______ (较为、 较为 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 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 占领 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 (控制 、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 控制 (控制、占领 县广大地区,并______ 封锁 、封锁)江阴要塞,______ (控制、 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 切断 (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润之(原作咏芝, 后改润芝),笔名子任,生于清朝 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逝世 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中国革命 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 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 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 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 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 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 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 100人之一。

八上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

八上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

八上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消息一:学校将开展“读好书,做好人”主题活动近日,我校宣布将开展一项以“读好书,做好人”为主题的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学校制定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首先,学校将组织全校师生共同阅读一本指定图书,通过集体讨论、分享读书心得等形式,增进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学校还将开展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相互推荐好书,丰富彼此的阅读经验。

学校还将组织各年级的读书比赛,通过阅读理解、文学常识等方面的考核,评选出优秀的读书之星,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综合素质。

此次活动的开展,对于学校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读书,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培养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心的好学生。

消息二:文学名著《红楼梦》被列入中学必读书目最近,教育部宣布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列入中学必读书目。

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的笔触、深入的刻画展现了清代贵族社会的兴衰变迁,揭示了封建家庭的虚伪和残酷,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系列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

将《红楼梦》列入中学必读书目,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红楼梦》,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故,培养他们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思考,学生们还能够提高自己的人生智慧和人格修养。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新闻1: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新闻1:阅读-
有新闻的标题都如此,可根据新闻情况灵活运用, 有的新闻只有一个主标。 引标,用来说明意义,引出主标;如:
万只鹭鸟威胁机场飞行安全(引标) 北京要建人工湿地将鹭鸟“移民” 副标,则是对主标作阐述和补充。如:
文明新风 吹拂鹏城 ——深圳开展“文明行动”活动综述(副标)
2、导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狭义上,就是指消息。
3.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 有议论、描写。
4﹑新闻六要素 (课本第2页)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事(What) 何人(Who) 何故(Why) 如何(How)
5﹑新闻的结构 (课本15页)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1、标题。标题包括主标、引标、副标。并非所
1.新闻也叫 ,它具有
性、

性。
2.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3.新闻的结构分为哪五部分?哪三部分
是必不可少的?
4.新闻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5.从表达方式看,新闻以 为主,有时
可以穿插 和 。
1.快速阅读一、二课新闻内容, 分别找出这三则消息的标题﹑导 语﹑主题﹑背景和结语,并回答 下列问题。
a.如何快速直接知晓新闻事件? b.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怎样相对具体了解新 闻内容? c.如果你想知道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该如何 去做?
2. 对比阅读本单元的新闻,综合分析并归
纳出消息﹑特写和通讯的特点。
新闻 特 体裁 点
特 点
新闻 类型
找出准备的报纸,翻看新闻版面 (第一版),找一则新闻。
判断新闻的体裁,找出标题、 导语、主体等。 找出本新闻的六 要素,并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1.选购两份以上今天的报纸,并浏览你感兴 趣的内容,试着对比同一事件不同报纸的 报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精美课件【最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精美课件【最新】
任务一 新闻阅读 1 消息二则
新课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 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 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毛泽东,积累“溃退”“泄气”“锐不可当” “摧枯拉朽”等易考词语。
2. 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重点)
3. 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 赏新闻写作的艺术。(难点)
有必要。作者用精短的描写展现了 人民解放军作战的整体态势,而不去具 体铺叙、说明,收到了以少总多的效果, 非常凝练。
从全文来看,这一句描写很有必要,它 从我方的角度补充展现了战斗的情况,全面 表现了第一天的战斗。“风平浪静”写战斗 的自然条件,是对“何时”“何地”的补充; “万船齐放”写人民解放军参战人数之多、 动用船只之众,是对“何人”的补充;“直 取对岸”写我军作战之勇、进展之快,是对 “如何”的补充。
文体知识
消息
概念
基本 特征
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 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①用事实说话;②短小精悍,概括性强;③时效性最强;④具有固 定的结构方式;⑤大多数消息有电头或“本报讯”等作为外在标志
标题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 消息的第一句话或者第一段,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慢慢地步行,
形近字
就当是坐车。
歼( jiān)歼灭
纤( xiān)纤维 阡( qiān)阡陌
田地中间纵 横交错的小路。
词语集注
锐不可当 泄气 督战 歼灭 要塞 业已
用于褒义语境。
• 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 监督作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篇一】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新闻两则阅读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新闻两则阅读资料

1.新闻两则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拓展探索:一、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

二、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四、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消息的结构:一、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

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

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二、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三、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四、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五、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总结: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八年级语文新闻阅读-消息》第1课时 (1)

八年级语文新闻阅读-消息》第1课时 (1)

《新闻阅读-消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消息二则》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本单元介绍的四种新闻体裁中的第一种——新闻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公元1949年渡江战役将要胜利时写的一篇新闻,原载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作者用短短的193个字及时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解放道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雄伟军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即将胜利时,毛泽东撰写的一篇新闻稿,原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该新闻稿报道了横渡长江作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国民党军队布设的防御阵地,横渡长江,胜利进军的态势。

文稿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精简,感情色彩鲜明。

两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

教学创意本教学设计作为单元整体任务的第一个环节,肩负着总起单元的任务,需要让同学们对于“新闻”这一问题有一个总体认识,激发同学们的探究热情。

为单元整体任务的完成打好基础,为后面教学任务的展开,要将“新闻”的相关文体知识讲清落实。

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文体的比较让学生发现新闻文体的独特性,通过教材文本的分析,总结新闻语言的特点,明确倒金字塔的新闻结构设计,理解新闻本身的文学价值与实用价值。

学习目标1.通过抓住新闻消息的六大要素,梳理文本内容;2.通过明确新闻结构划分方式,掌握快速阅读新闻的能力。

3.通过分析成语、修饰语等把握新闻情感。

教学重难点1.明确新闻消息的文体特点。

2.品味新闻语言的艺术性与实用性。

教学方法朗读法、比较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设计1.背景介绍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虽然国民党军队总兵力已经下降至200余万人,但蒋介石以为他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固若金汤,天堑长江难以逾越。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4.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是教学重点2.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是教学难点一、教材分析: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

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

这是人类战争空前的奇观。

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

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

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

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学习本篇新闻的关键:1.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2.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3.语言探究:作者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二、课标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新闻。

第1课《消息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新题秀场
返回目录
②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 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③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 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④背景,常插在主体部分,有时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⑤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 要,可有可无。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赞扬了人民解 胜利南渡长江》
放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消息二则》
这则新闻消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叙议结合,全面、 《人民解放军百万
及时、客观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 大军横渡长江》
战况等,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这则新闻消息语言简明,详略得当,报道了首届诺贝尔 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材料准确而翔实。
返回目录
课文篇目
内容主旨
考点解析
讲述,需要注意讲述的对象和场合;讲述过程要重点
口语交际 讲述 突出,条理清楚,运用恰当的说话技巧;尤其要注意
口语表达的特点。
返回目录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 中的情感与立场。
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 艺术特点。 3.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返回目录
课文篇目
内容主旨
《“飞天”凌空——跳水姑 这篇新闻特写借助特写镜头和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
娘吕伟夺魁记》
道了我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洋溢着作者
夏浩然 樊云芳
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 这篇新闻通讯叙事完整,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全景式报

八上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新闻两则

八上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新闻两则

人类首位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去世中新网8月26日电据外电报道,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逝世,享年82岁。

本月早些时候,阿姆斯特朗曾接受心脏搭桥手术,并“康复良好”。

8月5日,阿姆斯特朗刚刚度过了他的82岁生日。

1969年7月20日,担任阿波罗11号任务指挥官的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

而阿姆斯特朗的名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也从那时起,成为流传最广的话语之一。

女子与男友吵架失控撕扯上衣欲跳河半岛都市报8月25日讯(记者景毅)25日上午9时20分许,鞍山路海泊河桥附近上演了危险一幕。

一对即将结婚的年轻情侣因琐事发生争吵,情绪激动的女青年当街将自己的衣服撕毁并试图跳河,男青年眼见局面无法控制,忙拨打110求助。

民警赶到后,与周边热心群众一起将女青年抬上警车。

25日中午,市民刘先生向本报新闻热线96663反映了此事,记者赶到现场时,闹悬的女青年已经离开,鞍山路海泊河桥路段也恢复了正常。

据目击者刘先生介绍,当天上午9时20分许,他步行路过此处时,听到河边有人大声争吵。

“两个人看上去都是二十多岁,都操着青岛方言。

两人吵得面红耳赤,女青年气愤得已经控制不住自己。

”刘先生说,由于正值周末,现场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那位女青年没有要停战的意思,反而提高了嗓门,跟男青年动起手。

后来,女青年突然发疯了似的,用力撕扯自己的上衣。

男青年见状急忙将自己的上衣脱下将她裹住。

女青年依然不依不饶,挣脱后跑向海泊河河边护栏,抬腿就想往河里跳。

男青年这下彻底慌了神,他死死地抱住女青年,试图将其拽离河边,女青年则牢牢抱住护栏。

经过一段时间对峙,有些筋疲力尽的男青年只得拨打110求助。

几分钟后,敦化路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上前劝说女青年先冷静下来不要做傻事,女青年仍很激动。

无奈之下,民警和围观的群众一起将女青年抬上警车,男青年随后拨打电话向双方家人求助。

说起两人发生争执的原因,目击者告诉记者,两人是一对情侣,可能因为筹备结婚之类的事情发生争吵。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新闻两则》例文 新人教版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新闻两则》例文 新人教版

《第1课新闻两则》例文
国务院:中秋节假期小客车上高速路不免费
本报讯(记者胡萍)记者获悉,今年中秋假期,高速公路不实行小车免费通行政策。

去年中秋节搭上国庆节“顺风车”,让不少市民享受了8天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

但今年不一样了,根据《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时间为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确定的上述法定节假日连休日。

中秋节不在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时间范围内,驾车上高速公路仍要照常缴纳过路过桥费。

普京表态称若获联合国授权或同意外界对叙动武
中新网9月4日电:据外媒4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如果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确实发动了化学武器攻击,在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不排除同意外界对叙利亚发起军事干预的可能性。

G20峰会即将在俄圣彼得堡召开,普京也表示希望届时能与奥巴马进行深入对话。

奥巴马4日已启程赴欧洲,将出席G20峰会。

此外,普京还称,莫斯科方面已经向叙利亚提供了“S-300”型防空导弹系统的部分组件,但目前暂停了后续供货。

他表示,如果西方在为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叙利亚发动攻击,俄方将继续向叙提供该导弹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 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 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狭义上,就是指消息。
3.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 有议论、描写。
4﹑新闻六要素 (课本第2页)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事(What) 何人(Leabharlann ho) 何故(Why) 如何(How)
5﹑新闻的结构 (课本15页)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1、标题。标题包括主标、引标、副标。并非所
小知识:电头
电头就是在报 • 练习:分析[新华社长江
道开头用括号或黑 前线22日22时电]这 体字表示,交代稿 电头所含的信息量
子的来源和发稿的 • 参考:
时间
“新华社” 是通讯社的名
1、在报道的开头 称,交代了稿子的来源;
2、用括号或黑体 字表示
3、交代稿子的来 源和发稿时间
“长江前线” 交代了发稿
的地点,说明稿子的真实 性; “22日22时”交代 了发稿的时间,说明了新 闻的及时性; “电”说明
了发稿所采用的形式。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问题。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3日电 从今天上 午10时开始,内蒙古出现大范围大风、扬 沙、沙尘暴天气,其中呼和浩特市地区遭 遇强沙尘暴,是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
1.这是新闻的导语部分。根据导语 的内容,填写新闻的标题。
1.新闻也叫 ,它具有
性、

性。
2.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3.新闻的结构分为哪五部分?哪三部分
是必不可少的?
4.新闻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5.从表达方式看,新闻以 为主,有时
可以穿插 和 。
1.快速阅读一、二课新闻内容, 分别找出这三则消息的标题﹑导 语﹑主题﹑背景和结语,并回答 下列问题。
a.如何快速直接知晓新闻事件? b.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怎样相对具体了解新 闻内容? c.如果你想知道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该如何 去做?
叙述为主,较少出现 直接的抒情或议论
客观,冷静,简洁, 明快
以描写为主,可 集叙述,描写,
以适当穿插议论,议论和抒情于
抒情
一体
生动形象,富有 生动形象,富 文采,更精练, 有文采 集中
时效性

较消息弱
较消息弱
找出准备的报纸,翻看新闻版面 (第一版),找一则新闻。
判断新闻的体裁,找出标题、 导语、主体等。 找出本新闻的六 要素,并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你是通过哪些渠道 接触新闻?
1.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通过报纸、广播、电 视、互联网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 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 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2.新闻体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 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 都属于新闻,包括
消息、 新闻特写、通讯。
2. 对比阅读本单元的新闻,综合分析并归
纳出消息﹑特写和通讯的特点。

新闻 体裁
消息

主题
特写
通讯
选材
表达 方式
语言
时效 性
特 点
新闻 类型
消息
特写
通讯
有一定的思想倾向, 有鲜明的主题和 有鲜明的主题
主题 但主要是为了突出新 思想倾向
和思想倾向
闻事实
重事件
选材
镜头式的新闻片 重人物 段
表达方式 语言
毛泽东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第1句、第2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 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
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兵力、战线、战况
主体: 从“二十日夜起”到文末。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有新闻的标题都如此,可根据新闻情况灵活运用, 有的新闻只有一个主标。 引标,用来说明意义,引出主标;如:
万只鹭鸟威胁机场飞行安全(引标) 北京要建人工湿地将鹭鸟“移民” 副标,则是对主标作阐述和补充。如:
文明新风 吹拂鹏城 ——深圳开展“文明行动”活动综述(副标)
2、导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作业
1.选购两份以上今天的报纸,并浏览你感兴 趣的内容,试着对比同一事件不同报纸的 报道。
2.请你课后收集一些不同体裁的新闻,并在 小组内分享。(包括新闻的类型﹑要素﹑ 主题以及写作特点等方面)。
3.自学15页:怎样写消息
2.这则新闻的来源是:
3.根据导语部分,写出这则新闻的
下列几个要素。
时间:
地点:
事件:
6﹑新闻的特点
真实、 及时、 简明
何时、何地、何事、
六要素:何人、何故、如何
新闻
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
(消息)
1、让事实说话;(真实性)
三特点:2、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3、简明扼要。(简明性)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主体。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
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话内容的进一步 扩展和阐释。
4、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
自然环境。交代背景要扣紧主题。
5、结语。新闻的结语一般是最后一句或
者一段话,常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的小结, 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或根据 所报道的事实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