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峡》和《与朱元思书》的异同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阅读附答案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2分)(1)猛浪若奔(2)略无阙处【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富阳至桐庐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隐天蔽日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4】甲、乙两文同为描写山水美景的文章,两文都以(表达方式)为主,但是两文的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
(2分)【小题5】甲文和乙文中都描写了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请各找一处加以评析。
(2分)答案【小题1】飞奔的马阙通“缺”,中断【小题2】D【小题3】(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2)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与朱元思书》《三峡》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甲文《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文《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1分)(1)沿溯()阻绝(2)水皆缥()碧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 略无阙处(2)猛浪若奔(3) 负势竞上(4)属引凄异14. 翻译下列句子。
(2分)(1)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5.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
(2分)16.从《三峡》全文看,第四段中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2分)答案:12。
(1) sù(2) shù (3)piǎo (4)lì13. (1)阙通缺,表示空隙,空缺(2) 飞奔的马(3)凭借或依靠; (4)接连不断14。
(1)。
(缺答案)(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15。
(1)凄凉或悲哀或凄清(2)生机勃勃16. 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引用渔歌民谣,渲染出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
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
郦道元(470-527):偏学术性的,客观的; 陶弘景(456-536):偏娱乐性的,潇洒的; 吴 均(469-520):偏劝导性的,恬淡的。 谢中书(500-536)
பைடு நூலகம்
南北朝时期
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与中国南朝同时代并存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 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北魏、东魏、西魏及北 周均由鲜卑族建立,北齐则由鲜卑化汉人所建。
清谈务虚
写山水
根据视频描绘山水(优酷上有很多山川景色的视频)
万水千山总是“情”
南朝政治,先后有刘宋、萧齐、萧梁和南陈,多 为禁军首领政变所建。鉴于东晋王室孤微、门阀 势盛的教训,南朝皇帝为维护皇权和制衡高门世 族,往往以宗室子弟掌握军权,守为外藩。但皇 室与外藩诸王之间,多有猜忌,常起冲突,以致 骨肉相残,政局更迭,各朝维持的时间都不甚 长。
尊佛重道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内心矛盾)
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
之情;
2.都运用了多种修辞;
3.俯仰,远近,动静,视听等;
4.郦、吴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青白之色;
5.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
密林,泉水,猿啼……
异
1.形式上:骈散不同; 2.描写上:顺序不同; 移步换景、移时换景、移目换景 3.目的上:动机不同。
陶水:
清流见底;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吴氏山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吴山:
夹岸高山——千百成峰;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同
描写 1.都主要运用了
《三峡》和《与朱元思书》的异同
《三峡》和《与朱元思书》的异同
相同之处:
(1)两文都写的都是祖国江河大川.写了山(雄伟),水(湍急),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2)两文都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正侧面描写,都是由近及远的观察,动静结合,富有传神力量.
不同之处:
1、作者及出处不同:《三峡》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出自《水经注》;
《与朱元思书》作者是南朝的吴均,出自《艺文类聚》.
2、取材侧重点不同:
《三峡》重在介绍长江三峡(主要是巫峡)不同季节的水;
《与朱元思书》重在描写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山和同一时间的水的特点。
3、观察角度不同:
《三峡》在观察角度上主要是俯视和仰视,在描写春冬之时的水时,先分后总、由近及远、由低到高;
《与朱元思书》中有俯视、仰视和平视,以动衬静。
4、语言特点不同:
《三峡》是散文语言;《与朱元思书》是骈体语言,对偶句颇多.
5、主旨不同.
《三峡》:写出了三峡景色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与朱元思书》虽也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但还流露了对名利的鄙弃和避世退隐的思想以及对有人的劝诫。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及《与朱元思书》课内外对比阅读备课讲稿
⑵窥谷忘反( 同“返”,返回) ⑷岂徒语哉( 难道 )
⑴急湍甚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
3.任选一句赏析。(2分)
【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作用:这句用拟人的手法,从视觉写出了富春 江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
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尤其是“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作用:这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绿。尤其是“争”“限”’含
””蓄”,把峭壁、孤峰、幽深的山谷以及深谷小溪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4.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及《与 朱元思书》课内外对比阅读
[甲]《与朱元思书》全文
(共4题,共13分)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bì)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
霞,孤峰限日③;幽岫(xiù )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
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qì)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①还觅薜萝: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
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互相轩邈( 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⑶蝉吟鹤唳( 叫 )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与朱元思书》《三峡》比较阅读
《与朱元思书》《三峡》比较阅读1.相同之处:都主要使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
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2.不同之处: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
在描写上:《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持续。
在形式上:《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
A、[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襄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急湍甚.箭()(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3)至于夏水襄.陵()(4)属.引凄异()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3.【甲】文和【乙】文都写了山水风光,但是两文的结构安排有别,【甲】文先用几个字总写,然后再写,最后写奇山;【乙】文则是先写,后写。
4.【甲】文和【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其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从【甲】文中的“望峰息心”和“”可看出还反映出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心态。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9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B.空谷传响.响:回声C.皆生寒.树寒:寒冷,寒意D.经纶..世务者经纶:筹划、治理298.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澈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在水中。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29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都写到了“水”。
甲文中的水,根据季节的不同而分别表现为夏季迅疾,春冬季清丽,秋季凄清;乙文则体现水的清澈。
B.两文都写到了猿鸣,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阅读附答案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阅读附答案《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猛浪若奔略无阙处【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富阳至桐庐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隐天蔽日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4】甲、乙两文同为描写山水美景的文章,两文都以为主,但是两文的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
【小题5】甲文和乙文中都描写了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请各找一处加以评析。
答案【小题1】飞奔的马阙通“缺”,中断【小题2】D【小题3】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小题4】描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小题5】水大浪急,如《三峡》中“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侧面渲染了这一特点;《与》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形象鲜明地描写了富春江水之异。
与朱元思书问答题精编
一、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与朱元思书》的景物描写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答:文章中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和高洁的情怀。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不仅从侧面烘托大自然的巨大魅力,也流露出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二、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答:不多余。
⒈补写日光明暗的林中精致,反复渲染,既照应前文的“皆生寒树”,又给群峰增添生机和迷人色彩。
⒉写峰上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
⒊以景结情,富有诗意,让人回味无穷。
三、赏析“泉水激石。
猿则百叫无绝”(景物描写赏析题均等同表达效果题)答:1、以闹写静、以声衬静。
从听觉的角度衬托出山林的幽美,表现出作者沉醉其中的无限情趣。
2、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含蓄得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
3、美妙自然、和谐动听,给人超然世外的感受。
四、赏析“夹岸高山。
千百成峰。
”答:1、从视觉的角度,化静为动,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还使群山显得生龙活虎。
2、“竞”、“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以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山的生机与活力,使人感受到大自然强烈的生命节奏。
表达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颂。
五、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返”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答: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与朱元思书》与《三峡》的异同点
《与朱元思书》与《三峡》的异同点1)取材上的异同点:相同点:两文写的都是祖国江河大川.写了山(雄伟),水(湍急)和猿叫.不同点:《三峡》写长江三峡(主要是巫峡),前文写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2)在写法上的异同点:相同点:两文都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富有传神力量.如《三峡》一文,写夏景,自应写长江之水奔腾咆哮,然而作者并未直接描摹江水的惊涛拍岸,而是在波峰浪尖上,虚拟了一叶扁舟.载着"工命急宣"的使者,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路遥,时短,行速显示了三峡水流的汹涌湍急.写春冬之景,抓住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绝巘,怪柏这八种富有特征的山水景象,描绘出一种"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优美境界,更给人一种清幽闲静,如临其境的美好感受.写秋景,作者用"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八个字概括了秋天的一般特征后,紧紧抓住这里最具特色的"猿啸"着力加以渲染:"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不仅让人们见到了三峡凄清的秋景,还听到了凄异,哀转的猿声,使哀思和悲秋融为一体.《与朱元思书》中写水的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急流猛浪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静结合,使明净美与气势美交织在一起.写山,通过"争高","竞上"互比高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如此用审美移情的眼光,写山势之离奇,能给人以向上的激励.这是富春江两岸高山的特征,写得确也别有风味.不同点:《三峡》先写三峡形势,再分季节写景色特征,前文则是先写总体感受,再分写奇山异水.(3)在语言上的异同点:相同点:都精练恰当,有传神力量;不同点:后文是散文语言,前文是骈体语言,对偶句颇多.另外,作者及出处不同:《三峡》作者郦道元,出自《水经注》;《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出自《艺文类聚》.。
三峡短文两篇与朱元思书逻辑关
三峡短文两篇与朱元思书逻辑关
朱元思是唐代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著作对于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与朱元思书逻辑关系紧密的有两篇与三峡相关的短文。
第一篇短文是《三峡》。
这篇短文记录了朱元思游历三峡的经历和所见所闻。
他通过调查研究和亲身体验,描述了三峡的地理环境、壮丽景色和人文历史。
朱元思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长江大峡谷、瀑布奔流、峰峦叠翠的景象,以及岩洞、古迹和神话传说。
他在文中还谈到了三峡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认为它不仅具有自然景观的壮丽,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篇短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朱元思对自然美和文化价值的认识,展示了他深入思考和观察的能力。
第二篇短文是《三峡游记》。
这篇短文继承了朱元思对三峡的热爱和关注,同时也更加注重细节和描写。
他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三峡的雄奇壮美和人文景观,同时还记录了自己的游览经历和感受。
朱元思在文中展现了对历史文化的热情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表达了他对三峡的情感与思考。
这篇短文不仅是一篇旅游游记,更是朱元思对人类历史与自然的思考、对文化与艺术的追求的体现。
通过阅读这两篇与朱元思书逻辑关系紧密的短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朱元思的思想和审美观。
这些短文不仅展示了朱元思的学识和才华,更从侧面揭示了他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美的敏感与热爱。
这些作品在整理和传扬唐代文化、推动历史学研究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朱元思书》及《三峡》之阅读赏析
《与朱元思书》及《三峡》之阅读赏析《与朱元思书》及《三峡》之阅读赏析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借助阅读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一份好的阅读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与朱元思书》及《三峡》之阅读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20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习题【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每空0.5分,共3分)(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5)经纶世务() (6) 猛浪若奔()【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每句2分,共6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译文:【小题3】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每空一分,共3分)(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三峡》和《与朱元思书》的异同
作者:李翠云
来源:《课外语文·上》2016年第07期
【摘要】《三峡》和《与朱元思书》都是写山水的佳作,行文各有特色,但亦有相同之处。
从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几个重点进行异同点的比较赏析,有利于对文本的解读和把握。
【关键词】异同;取材;结构;描写方法;句式;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课的内容,共155字,作者郦道元,出自《水经注》;《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课内容,共144字,作者吴均,出自《艺文类聚》。
两篇文章都是写山水的佳作,行文各有特色,但在很多方面也有相同之处,现从以下几点比较两者的异同。
一、取材方面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文写的都是祖国江河大川。
写了山(雄伟),水(湍急)和猿叫。
不同点:《三峡》写长江三峡(主要是巫峡);《与朱元思书》写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
二、结构方面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总分的结构进行描写,《三峡》中前三句话,总写三峡的地貌特征;《与朱元思书》第一段是总起,下文围绕“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展开描述。
不同点:《三峡》先写三峡形势,再分季节写景色特征,《与朱元思书》是先写总体感受,再分写奇山异水。
三、描写方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
1.正面和侧面结合:《三峡》具体体现在“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两句,写出了江水的湍急;而《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也用正侧结合,写出了江水的清澈见底。
2.动静结合:《三峡》中的“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以静(怪柏)衬动(悬泉,瀑布);而《与朱元思书》中湍急的水与高大的山的描写也是动静结合。
3.感观描写;《三峡》中景物带来的视觉与猿鸣的听觉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三峡的四季景观通过视觉与听觉呈现了出来:《与朱元思书》中用了同样的两种感观,只是没有四季变化。
而两文中都出现了以有声衬无声的现象:《三峡》以猿鸣反衬出山涧的寂静和凄凉,而《与朱元思书》中以叮咚的泉水声,嘤嘤成韵的鸣叫声,不绝于耳的猿叫蝉鸣声反衬高山的静谧,这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同点:《与朱元思书》中还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是实写,而“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是虚写。
前面的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
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三峡》中则更多的是采用实写来体现景物特点。
四、修辞手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
1.夸张。
《三峡》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虽有夸张,却也真实地展现了山之高峻。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夏季三峡船行的速度比“乘奔御风”的速度还快。
作者运用夸张形象地写出了夏季三峡江水暴涨,来势凶猛的特点,让人惊心动魄又感到豪气万丈。
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想象,给人以鲜明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缈,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则生动再现了水之深、水之清。
用夸张的手法写其秀美,碧波荡漾,澄澈透明,鱼群穿梭。
2.对偶。
在《三峡》中偶有体现,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与朱元思书》中体现较多,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不同点:
1.《三峡》的修辞手法:
(1)借代。
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里的“奔”借代“奔跑的骏马”。
作者用“奔”来突出马的速度,形象地写出了夏天三峡江水暴涨迅疾,一泻千里的气势,从而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回清倒影”中“清”也代指清澈的江水,“回清”即回旋的清波。
(2)互文。
“隐天蔽日”实为“隐蔽天日”、“重岩叠嶂”实为“重叠岩嶂”、“林寒涧肃”实为“林涧寒肃”。
(3)引用。
则体现在文章最后一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写渔歌是一为言“峡长”,一为言声哀,诗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秋天的萧瑟气氛。
2.《与朱元思书》的修辞手法:
(1)比喻。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用比喻的手法写水之壮美。
山高岭连,自然水之落差极大,成滔滔之势。
波光粼粼,水声轰鸣,让人感情激越!
(2)拟人。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
峰。
”“竞”“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重重叠叠的山峦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更高、伸得更远。
五、在语言和句式上的异同点
语言相同点:精练传神。
《三峡》写春冬之景,抓住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绝巘、怪柏”这八种富有特征的山水景象,描绘出一种“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优美境界,更给人一种清幽闲静之感。
《与朱元思书》写水的清澈用“水皆缥碧”;写急流猛浪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山,通过“争高”“竞上”互比高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句式不同点:前文是散文语言,长短句结合;后文是骈体文语言,对仗工整。
六、主题情感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不同点:《三峡》的作者是一位四处游荡的地理学家,他融景入情,以忧伤的渔歌作结,表现了“山水虽佳,可世上仍有劳贫”的情感,亦有一种淡淡的行路之难、远离家乡、思念亲人之愁。
而《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一位向往自由和自然的官员,文中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对大自然的向往和隐退山林的心愿。
通过以上几点的比较和分析,便于我们对文本的把握和解读,也许可以给老师们在文言文的教学方面能有一点点的提示。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