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由哪些句式构成
谚语
歇后语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结构形式的民间谚语, 它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假托语,是比喻;后面是 目的语,是说明。分为寓意的和谐音的两种,主要 用来表现生活中的某种情景和人们的某种心理状态, 如“芝麻掉进针眼里--巧透了”。往往具有幽默讽刺 意味,比如“老虎戴数珠--假慈悲”。比喻形象,讽 刺尖锐,表现力很强,有人甚至把歇后语比作俗语 中的“杂文”。
◆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狭路相逢勇者胜。 ◆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顺天则存,逆天则忘。
◆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 一朝天子一朝臣,朝朝代代出奸臣。 ◆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 民以食为天,国以法为先。
◆ 无粮不稳,无பைடு நூலகம்不富,无商不活。
◆ 民愚则忠,民智出奸雄。 ◆ 国王二王,蜂不留双。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士气不可辱,民意不可欺。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 ◆掉了一个钉子,坏了一个马掌; 坏了一个马掌,毁了一匹战马;
毁了一匹战马,输掉了一场战役;
输掉了一场战役,毁灭了一个王国。
◆ 挨着勤的没懒的 ◆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 按下葫芦起来瓢
◆ 八字没一撇
◆ 半路上出家 ◆ 饱汉不知饿汉饥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 不到黄河心不死
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间就是生命”、 “真金不怕火炼”等等。除了意思要表达完整之外, 这句话还必须有韵律、有节奏,以增强谚语的严肃性 和深刻性,使谚语的内容更加具有权威性,同时也更 容易让人们接受。
谚语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谚语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谚语(proverb)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一种传统的文字形式,一般用精短的语言概括、传达丰富的道理和见解,是最具有文学性和独特韵味的语言文字形式。
谚语通常由短语组成,文字精练,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谚语常以重复叙说的形式表达。
如:“出门三步,修炼心识。
”
二、谚语带有睿智的深刻思想,能够深刻概括出既经过长期实践又得到客观认可的法则,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三、谚语多以对偶的形式表达,能通过对比的形式表达出抽象的道理,如:“一朝登山,三朝回家”。
四、谚语多以含蓄的形式表达,用简洁语言传达深刻的思想,积极提倡人们做正确的事,如:“就事论事,安分守己.”
五、谚语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记忆力,比方说:“乐极生悲”,They声很高,但是比较容易记住。
六、谚语多具有流传性,有很多谚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歇后语”等,甚至是几百年前的语言,但像“一石多鸟“这类的谚语,至今仍在传播中流传不衰。
从上面几点谚语的基本特征来看,可以看出,谚语具有睿智、准确、通俗易行、简洁传神、流传悠久等特点,尤其是能够圈起人们的思想,激起深沉的共鸣,因此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生活,也成为了我们的非常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浅谈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
浅谈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浅谈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摘要谚语丰富多彩,生动隽永,反映了每个民族追崇的重要而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谚语简单通俗,精辟凝练,尤其以朗朗的口语形态承传沿用,渐渐成为民族主流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浅析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力求使读者能够了解谚语在生活当中的基本应用以及重要作用,并使人们达到熟练使用的效果。
关键字英语谚语、起源、特征、修辞综述英语谚语(English proverbs)以生动形象、通俗简洁的语言总结和概括了广大英语国家人民的经验和智慧而有广泛流传于群众中间,是英语语言的精辟。
正如英国伟大的哲学家、作家培根所言: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寓于它的谚语之中。
谚语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
它是我们了解英语民族国家社会、地理、风俗、历史、文化的一把不可多得的钥匙。
下面这则简短的对话中包含了七、八个谚语(如:My dogs are barking.[我的脚走的都痛了];point the town red[狂欢];out of blue[出其不意];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face the music[负责任] 等),对于一个英语不大熟悉的人来说,恐怕就很难理解了。
A:Hi,B. There you. My dogs are barking. I want to tell you a good news.B: Is it that we will point the town red?A: Yes, I would have told you of blue. We know you have green fingers, so we want you to look after some flowers.B: It’s a piece of cake. I will face the music.一、英语谚语的来源英语谚语大多起源于民间口语,也有一部分源于文化典籍或宗教文献。
湖南湘乡方言谚语的句法结构分析
二、 复句 型谚语
、
单 句型 谚语
湘 乡方 言 中单句 型谚 语 , 按照 句子 的结构 成分
和结 构方式 , 可 分为 主谓 句 和 非 主 谓 句两 种 , 又 非
言谚 语 的句子结 构 多 种 多 样 , 有 单 句 型谚 语 , 既 又
() 1 三十夜 里 的甑 箅子 ;2 扶 不起 的泻 牛屎 ; ()
() 3 少个胡子 共 菜。
例( ) 1 是一 个名 词性 非主谓 句 , 甑 箅子 ” 一 “ 是
有 复句 型谚语 。
一
种 放在锅 内用于蒸 制食 物 的炊 具 , 此句 意指大 年三 十 晚上 的甑箅 子 家家 都 要 用 , 容 某种 物 资 紧俏 。 形 例( ) 2 也是 名词 性非 主谓 句 , 乡人 用 这 句话 来 批 湘
lt rtp o e st e c mmo o lx s n e c s at e c v r h o e y n c mp e e tn e .mu t — c mpe e tn e n o t c e tn e . l i o lx s ne c s a d c n r ts n e c s a Ke r s y wo d :Xi n xa g;d ae t a p o e b;s n a t t cu e a g in i lci l r v r c y tci sr t r c u
c m l e t c .T efr e p oestes b c —pe ia e t c sa d t o o pe sne e h m r y ec vr h u j t rdc t sne e n e n n—s b c —pe i t sne c s h x n o t e e n h u j t rdc e e t e .T e e a n
谚语的语法形式、语义关系和认知理解
“ 银样锶枪头 ” () 等。 2 动词性非主谓旬谚语, 乱 如“ 点鸳鸯 谱 ”“ 糊盆 里磨 镜 ” 。 ,面 等 在动 词性 非 主谓 形
式 谚语 中有 一 些名 词性 词语 直接 作状 语 的例 句 , 且
多是作 句首 状语 表 处所 。 夫 子 门前读 孝经 ”“ 如“ ,太 岁 头上 动 土 ” 。 种 情 况 在现 代 汉 语 口语 中和 书 等 这
面语 中都 很少见 了, 显然 是文 言文句法 的遗 留 。 按表l 示, 所 单句 形 式 谚 语 中主谓 式谚 语 比非 主 谓式 多 , 好 像 与谚 语 的 民间 口语 不 符 。 来 谚 这 本
1 1 1 主谓形 式谚 语 ..
() 词性 谓 语句 谚语 , 一个 篱笆 一个 桩 ” 1名 如“ ,
不过 腰 ”“ , 金筐 银 筐不 如粪 筐 好 ” 。 词 性谓 语句 等 动
语 作 为 口语 化 的文 化 现 象 , 交 际 过 程 中 多有 省 在 略 , 式 结构 较 为 松 散 , 它 作 为一 种 特 殊 的 词汇 句 但 单位 , 功 能是 传 播 知 识 , 际 的特 点 决 定 了它必 其 交
谚语 形 式
数 量
百 分 比
还 有那 道坎 。 这 类谚 语分 句之 间前后相 承 , 意 连 ” 语 贯。 解说 关系 : I“ 户人 家有 三宝 : 妻 、 () 庄 丑 薄地 、 破
棉袄 。 () 行船 三 不要 , ”2“ 不打 、 闹 、 不 不睡 觉 。 这 类 ”
紧缩 句式 意合 式 关联 式
语言与翻译 关系和认知理解
徐朝晖
( 上海大学 文学院, 海 2 0 4 ) 上 04 4 摘要 : 文章探讨谚语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 义关系, 从认知语 言学、 现代 隐喻理论、 概念合成理论 的新 角度 总结谚语的形 成过程和理 解方式 , 对如何使用谚语及更全面地研究谚语提供 参考依据。 关键词 :谚语 ; 认知 ; 隐喻
汉语谚语的特点
汉语谚语的特点谚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有其自己的特点。
有人曾说,谚语得具备三个S:SHORTNESS(短小),SENSE(意味),SALT(风趣),这是对谚语特点总的概括。
但实际上看来这远远的不够,谚语的涉及面还要广阔得多,它触及一些民族、地域特征。
因此,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谚语的语言特点。
具体来看,归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精练性有句话说得好“泉水最清,谚语最精”。
谚语“以片言明百意”,从而避免了说教式的冗言赘语,鲁迅谓之“炼话”。
这种精练性是从句式上而言的,谚语的句式整齐,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
单句形式如“没有不透风的墙”,“趋热好打铁”,“一个将军一个令”,“有志者事竟成”等等都阐述了一些简单而又普遍的真理。
在这些句子中,抽象的概念被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言浅意深,常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单句并列组合成的复句式谚语,根据组合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单句依靠语序直接组合而成,多为两个单句组合,也有三四个单句组合的形式;另一类是借助关联词组合而成。
前一类如“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官向官,民向民,和尚向着出家人”,“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等,后一类如“宁可无了有,不可有了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便是如此。
其中“宁可……不可……”表选择关系,“虽”表转折。
谚语中还有一些紧缩复句的习用格式,或两部分压缩在一起,取消中间语音停顿,如“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是冤家不聚头”,“不见兔子不撒鹰”等;或省去某一部分,如“人心不足蛇吞象”省去谓语动词“犹如”;“无毒不丈夫”,省略了主语等等,这样就使得句子更加紧凑和齐整。
(二)口语性。
谚语多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多是人民大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带有浓重的口语性。
例如我们常说的“瞎猫碰着死耗子”,“兔子不吃窝边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是苦虫,不打不行”,“死猪不怕开水烫”,“放长线钓大鱼”等等。
虽然用语比较粗俗,却是实实在在挂在嘴边,流于民间的,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汉语谚语的类型
汉语谚语的类型
汉语谚语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气象谚语: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
例如,“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
”
2. 农业谚语:这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
例如,“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
3. 卫生谚语:这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
例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
4.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
例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5. 学习谚语: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
例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
除了上述几种,还有生活谚语等其他类型的谚语。
总之,谚语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有些谚语可能涵盖了多个类型。
试析“谚语群”的分类及其意义
试析“谚语群”的分类及其意义摘要:“谚语群”是谚语中相互间有一定关联的一批谚语的集合。
它和分散的谚语比起来,更客观、更全面、更系统。
本文以蒙古族谚语为例,在陶汇章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谚语群”的分类及其意义。
关键词:谚语群;谚语;蒙古族中图分类号:H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180-02 “谚语群”是谚语的地方性、时代性、口语性的综合反映,它以各种关联为纽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本文以蒙古族谚语为例,在陶汇章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谚语群”的分类及其意义。
一、“谚语群”的概念“谚语群”是陶汇章先生在他的论文集《谚语文论》中首先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
这个新概念的提出,为谚语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陶汇章先生在《谚语文论》中首先列举了28条论述房屋朝向的谚语,然后分类解释,最后总结说:“像这样相互间有一定关联的一批谚语,我们叫它为一个‘谚语群’。
”他还进一步解释:“‘谚语群’是谚语与谚语之间等同物、类似物的汇聚。
”谚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千百年来在生活生产实践中沉淀下来的语言智慧和经验的总结,它是一种客观存在,谚语与谚语也和人与人一样,也会有这样那样的联系,所以,谚语也可以按照它的内容、形式的关联的不同,分成一个一个的不同的“群”。
陶汇章先生根据他几十年研究谚语的心得,认为,中国谚语的研究,“应当在总体研究、群体研究和个体研究的相互配合中,不断向前推进”。
二、“谚语群”的分类“谚语群”是谚语中相互间或在内容上或在形式上有一定关联的一批谚语的集合,而每一个集合的内部,还可以因为各方面的差异分成不同的类别。
也就是说,大的“谚语群”中还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谚语群”,而且每一个小的“谚语群”中的谚语有些还有交叉的现象。
所以,“谚语群”的分类是一个极其复杂、繁琐的事情。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六类:1.内容关联而说法不同。
这主要是针对叙述式谚语而言。
浅谈英语谚语的句式结构
浅谈英语谚语的句式结构周璐季娟(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2)摘要英语谚语比起一般的文字来在句式结构上是非常讲究的,有其独特之处。
它常采用省略句、倒装句、定语从句后置以及古英语和口语中的一些句式结构,以增强句子的节奏感和表达力。
本文通过引用各种谚语,分析几种不同的句式的语法规则,了解其句式结构。
关键词英语谚语句式结构语法规则中图分类号:H313.3文献标识码:AOn Sentence Str uctur e of English Pr overbsZHOU Lu,JI Juan(Zilang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Nantong,Jiangsu226002)Abs tra c t English proverb is very exquisite in the sentence structures,and it has unique feature c omparing to the general sentences.It often use s the elliptical sentence,inversion sentence,rear attributive clause,the old English and some sentence structure in oral English.It can enhance the rhythm sensation and expression of sentenc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grammar rules of some different sentences by quoting different proverbs to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structures.Ke y words English proverb;sentence structure;grammar rules英语谚语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人们世代累积的经验和价值观的体现,它不但语言精简而且琅琅上口,突显了人类语言的博大精深和人民的智慧。
英语谚语的特殊句式结构初探
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它们通常具有简短、富于哲理、易于记忆的特点。
英语谚语的句式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简单句结构:英语谚语的句式结构常常采用简单句的形式,例如:"Time flies."(时光流逝)、"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
2、祈使句结构:英语谚语也常常采用祈使句的形式,表示命令或建议,例如:"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Don't judgea book by its cover."(不要以貌取人)。
3、含有连词的句子结构:英语谚语的句式结构也常常包含连词,例如:"Where there's smoke, there's fire."(有烟必有火)、"Haste makes waste."(欲速则不达)。
4、以形容词或副词结尾的句子结构:英语谚语的句式结构常常以形容词或副词结尾,例如:"Good things come to those who wait."(苦心人天不负)、"All's well that ends well."(结果美满就是好)。
5、带有比喻意义的句子结构:英语谚语的句式结构常常包含比喻意义,用于比喻某些道理或真理,例如:"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滚石不生苔)。
6、带有其他修辞手法的句子结构:英语谚语的句式结构也常常包含其他修辞手法,如排比、夸张等,例如:"The early bird catches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The bigger they are, the harder they fall."(越大越容易摔倒)。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特殊句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特殊句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句古老而深刻的谚语,它源自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并流传至今。
这句话短小精悍地揭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当一个人处于功成名就的状态时,会拥有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然而,当一个人失去了自身的道德或伦理准则时,却会遭遇到支持和帮助的匮乏。
这个句式由四个字组成,根据句子的结构,可以分为得道多助和失道寡助两个部分,分别用以描述一个人在得道与失道状态下所经历的帮助和支持的差异。
得道多助,道指的是修养、修身立德的道德准则。
当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中取得较高的道德评价,比如言行正直、恪守诚信、助人为乐等,他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协助。
社会上的人们往往欣赏和信任那些品德优秀的个体,因此对于这些人,提供援助和协助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
有道之人通常能够建立起广泛的人际网络与社交资源,获得更多的机会与资源。
相反,失道寡助则指的是一个人因为在伦理、道德上的失误而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和帮助。
当一个人背离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如不诚实、不守信用、欺骗等,他往往会受到社会的排斥和冷遇。
人们不愿意与失道之人建立密切的关系,也不愿意为其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是因为失道者的行为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德与道德,使其在社会中失去了道德上的支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句式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道德认可的普遍追求,也凸显了道德行为对于社会地位和支持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能够坚守道德准则,不仅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帮助,并且还能够在困境中获得支持和鼓舞。
而那些违背道德标准的人,无论他们在其他方面多么出色,都难以获得持久和真诚的支持。
然而,有时候情况也可能出现反转。
有些人可能因为某种成功而获得了大量的支援和帮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品德观念开始扭曲、偏离正轨,这样他们在失去道德的同时,也会失去支持和帮助。
因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特殊句式提醒着我们:无论是在成功的道路上还是在困境中,我们都应该始终坚持道德准则,不为一时的得失所干扰。
三句式结构谚语英语表达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三句式结构谚语的英语表达:1.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行动胜于言辞。
)2. "Where there's smoke, there's fire."(有烟必有火。
)3. "All's fair in love and war."(爱情和战争中,一切皆可为。
)4.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每朵乌云都有银边。
)5.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手中的一只鸟胜过丛林中的两只鸟。
)6. "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到总比不到好。
)7. "Don't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you."(不要咬喂养你的手。
)8.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9.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
)10.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这些谚语在英语中被广泛使用,它们简洁明了地传递了一些智慧和经验的道理。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谚语,您可以丰富您的英语表达并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试论俄语谚语的结构模式
2009年第1期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09, №1 总第23期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Serial №23试论俄语谚语的结构模式张忠舟(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 157012)提要:要全面掌握、熟悉一个民族的语言,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必须研究它的谚语。
对俄语谚语的研究已涉及到来源、语义、结构、文化、翻译等方面,但对其结构模式的研究尚未进行。
基于语言学理论的俄语谚语结构模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谚语的分析、理解和应用,而且有助于句子结构模式理论,特别是复句的结构模式理论的延伸和发展。
关键词:俄语谚语;结构模式;句法;语义中图分类号:H354.3 文献标识码:A1 绪论俄语谚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简单句或者复句。
谚语采用句子作为表达形式,主要是因为它在产生之初所表达的是特定的现实情景(конкретнаяситуациявдействительности),并因此而获得了句子所具有的表达与现实之间特定关系的句法语义特征——述谓性特征。
这一重要的语言特征同述谓性基础(《80年俄语语法(句法)》称之为“述语性基础”)或结构模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结构模式(структурнаясмехапредложения)指有形式结构与语言意义的句法模式,或指一个包含了最小、然而是最充足意义的抽象样板。
这种模式是从无数具体句子中抽象出来的,构成非扩展(即最基本的)句的依据。
这种模式可能由几个(绝大多数情况为两个)词的形式构成,也可能由一个词的形式构成。
需注意的是,词的形式进入模式后不再是词法单位,而是句法单位,并具有相应的句法特征;这类模式的数目有限,模式本身及其特征是稳定的。
结构模式由词的形式构成,后者称为结构模式的要素,亦即句子的主要成份,构成句子的述谓中心(предикативныйцентр)。
充当这种要素的可能是:在词汇使用上不受限制的任何词的形式;在词汇使用上有一定限制的词的形式;在词汇使用上唯一的词的形式。
湖南湘乡方言谚语的句法结构分析
湖南湘乡方言谚语的句法结构分析李丽颖;曾芳【摘要】湖南湘乡方言谚语的句法结构多种多样,有单句型和复句型之分.单句型谚语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等形式,复句型谚语有一般复句、多重复句和紧缩句等形式.【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7)002【总页数】3页(P27-28,48)【关键词】湘乡方言;谚语;句法结构【作者】李丽颖;曾芳【作者单位】湖南省涉外经济学院,中文系,湖南,长沙,410205;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湖南,永州,42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4湘乡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城市,其方言古老又难懂,是湘语的活化石。
湘乡方言谚语是湘乡方言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湘乡方言谚语短小凝练、寓意深刻、形象通俗、便于记诵传承,它流传于民间,富有哲理和道德色彩,以教育、劝诫、传授生活经验为目的,是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其句法结构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特点。
湘乡方言谚语的句子结构多种多样,既有单句型谚语,又有复句型谚语。
湘乡方言中单句型谚语,按照句子的结构成分和结构方式,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非主谓句型的数量很少,主要是主谓句型谚语。
(一)主谓句型谚语(1)耳朵梗子嫩软的;(2)一个司孙子一道符;(3)孔夫子不嫌字丑;(4)鹞子也要结三家邻舍;(5)猴子莫笑兔子冇尾巴;(6)人困如小死;(7)好汉怕过正二月。
例 (1)为形容词谓语句,此句用来讽刺无主见,容易改变立场的人。
“嫩”在此处是程度副词,用来修饰“软”。
例 (2)为名词性谓语句,湘乡方言中的“司孙子”就是指神汉,此句用来比喻有个人风格。
例 (3)(4)(5)(6)(7)均为动词谓语句,例(3)用来鼓励人们读书写字,例 (4)告诉人们要处理好同他人的关系,例 (5)说的是“五十步笑百步”的意思,例(6)形容人睡觉睡得很沉的状态,例(7)意指农历正二月期间迎来送往、请客送礼的事情太多了。
(二)非主谓句型谚语(1)三十夜里的甑箅子;(2)扶不起的泻牛屎;(3)少个胡子共菜。
引出谚语的英语句型
引出谚语的英语句型谚语是一种成语、熟语,有的几句话就可以概括一种深刻的哲理。
谚语承载着睿智的精神,也引导着人们的行为。
谚语用简洁的文字隐藏着深沉的哲理,而且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深受人们的喜爱。
学习、运用谚语,对大家来说都有很多好处,可以使人更有智慧、更灵敏,也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拓展自己的视野,更好地应用语言。
为了更好地学习、运用谚语,引出谚语的英语句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引出谚语的英语句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as the saying goes....”。
这种句式一般用于引出句子或一句谚语,但有时也可以用于引出一系列的谚语。
其结构一般是“as the saying goes +体的句子或谚语”,下面就给大家举例: As the saying goes,practice makes perfect”.有句谚语说:“熟能生巧”。
第二种是“as the proverb says....”。
这种句式也用来表示引出谚语,但和前一种句型不同的是,此句型一般用来表示引出一句谚语。
其结构一般是“as the proverb says +体的句子或谚语”,下面就给大家举例:As the proverb says,punctuality is the soul of business”.有句谚语说:“准时为业之本”。
第三种是“as the saying goes/runs....”。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引出谚语的方式,不同于前一种句型的是,此句型可以用来表示引出一句谚语,也可以用来表示引出一系列的谚语。
其结构一般是“as thesaying goes/runs +体的句子或谚语”,下面就给大家举例:As the saying runs,you should 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有句谚语说:“不可以貌取人”。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英语句型,还有一些别的句式可以用来引出谚语,比如“as the saying goes/runs around/through....,”“there is an old saying....”以及“it is said that....”等等。
谚语的知识
谚语的知识
关于谚语的知识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看看下面的关于谚语的知识吧!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
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2011年5月23日,谚语(沪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11月11日,谚语(陕北民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几种:气象、农业、卫生、社会、学习、歇后语、俗语。
英汉谚语的句法和文体特征对比
287
现代教育管理
2014年2月下半月刊
(二)无主句结构 此种结构类型的谚语在数量上是有限的,如: 冬吃萝卜夏吃姜。 脚板底下出文章。 (三)平衡结构 汉语中含两个从句的谚语数量很多,这两个句子可以是 并列关系,也可是从属关系。在并列关系中,有时第一个句 子也可能是强调的重点;有时两个句子内容互补,探究事情 的两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从属关系中,通常两个句子在 语义上是不平等的,其中一个句子表达谚语的内涵,另外一 个句子起辅助作用。无论哪一种情况,句子都是平衡结构。 如: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些烧。 (四)紧凑结构 在一个从句的谚语中,有许多是把复合句压缩成了一个句 子,有时标点符号或某个部分被删除,有时甚至只保留几个最 具有意义的词。这些谚语形式上是简单句,而意义上则是复合 句,举例如下: 家和万事兴。 人穷志不短。
四、总结
通过对英汉谚语的句法特征和文体特征之间的相似与相异 之处的比较和对比,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英汉谚语,对 英汉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和英汉互译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
参考文献:
[1]曾自立.英汉谚语概说.[M]商务出版社,1983(P48) [2]温端政.汉语谚语小词典.[M]商务印书馆,1996 [3]孟兆芬. 英汉习语的对比分析及翻译策略[J]. 赤峰学院 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9) [4]周小琴. 英汉成语比较及翻译策略[J]. 湖北成人教育学 院学报. 2007(04) [5]赵吕汉. 英汉文化差异与汉语成语的翻译策略[J]. 长治 学院学报. 2006(03)
二、汉语谚语的主要句法特征
(一)大多数汉语谚语由一个或两个从句构成,罕有三个 或更多的从句
本文以温端政的《汉语谚语小词典》为参考,分析首字至 多五个笔画的谚语,词典中一共有730个条目,其中306个含一 个从句,414个含两个从句,只有8个含三个或更多的从句,因 此,可以说大多数汉语谚语都由一个或两个从句构成,很少一 部分由三个或更多的从句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言两语,是谚语的特点。
就这特点,虽然比不上内容复杂,也并不单纯。
从语言上看,谚语本身是片语或短句,也包括片语的组合和短句的组合。
在外部,谚语可以同词或其他片语一样充当句子的成分:“况且文坛上本来就:‘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华旧集‧碎话》)“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
哪里有这样禽兽的人?”(《红楼梦》第十一回)例中的谚语都是充当一个句子成分。
也有独立成句的:“打墙也是动土!已经惊动了人,今儿乐得还去逛逛。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和谚语本身的语言结构是两码事。
谚语独立存在时,语言结构基本分为单句、双句和多句。
单句式谚语,从字数上看,基本上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或五言或七言,节奏明快,简单洁净。
单句有的是无主句,句子或没有或不需要主语如:“没有不透风的墙”。
有些单句无主句,好些是主语省略句或复句的压缩句如:“打肿脸充胖子”的主语可以是任何人,这里省去了。
“望山跑死马”是“看见山不远,跑起来能把马累死”的紧缩。
单句有的是主谓句,同一般单句相同,主谓句中谓语可以是动词谓语句:“情人眼里出西施”,也可以是名词谓语句,如“小孩屁股三把火”、“忍字头上一把刀”之类,“三把火”、“一把”都是名词性谓语句。
双句式谚语不仅数量多,句与句之间关系也复杂,这更有利于烘托、渲染、强调和比较。
双句谚语,句与句有的是并列互相补充以加强表现的力量如:“凿井防旱,种谷防饥”;有的句与句之间表示进一层的关系,即后句比前句意更前进一步:“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经”;有的句与句之间是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关系:“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此类句多是用“不是……就是”类的关联词语,如果省略掉,选择关系就难于体现出来。
有的是一种转折关系:“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有的是让步关系,多用“虽”、“虽然”类的关联词语:“果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有的是条件关系:“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的是因果关系:“斩草不除根,明年又再生”;诸多关系,或用关联词语,或不用关联词语,在双句谚语中均有体现。
由三个或以上单句组成的谚语是多句式谚语。
相较于双句式谚语,多句式谚语数量要少一些。
三句式的如:“兵不离阵,车不离站,道士和尚不离寺院”。
三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有并列也有进层,有一个层级也有两个层级的。
由四个分句组成的谚语,多数两两相对,如:“走东行,不说西行;赶牲口,不说放羊”。
有的却不是两两相对,如“早饭吃得早,午饭吃得饱,晚饭吃得少,不用大夫瞧”,前三句并列,后一句是结论。
五句以上的谚语很少,而且与歌谣接近,多作歌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