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东盟海外直接投资的法律保护

合集下载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及应对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及应对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及应对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东盟国家,寻求更多的商机和投资机会。

东盟国家的多元化和发展不均衡,使得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进行投资,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国家风险。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的国家风险及应对措施。

一、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面临的首要风险之一。

东盟国家的政治体制、政策稳定性以及政府对外资的态度都对中国企业的投资产生影响。

部分东盟国家政治动荡不安,政策变化频繁,政府对外资投资的政策也不够明确,给中国企业在当地经营带来不确定性。

对于政治风险,中国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应对措施。

企业在选择投资国家时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政治情况,并与相关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政府对外资的态度和政策。

通过市场潜力和投资环境的评估,选择政治相对稳定的地区进行投资,规避政治风险。

中国企业还可以通过政府间的协商和谈判,争取更多的政治支持和保障。

二、经济风险东盟国家的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其中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不够完善,市场体系不够健全。

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中国企业在当地经营的经济风险。

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市场需求下降等问题都可能对企业的经营带来负面影响。

在面对经济风险时,中国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规避和化解风险。

企业应加强对当地市场和经济环境的调研,了解当地的经济状况和动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身经营策略。

企业可以选择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分担经济风险,共同开拓市场。

中国企业还可以利用金融工具对冲汇率风险,规避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三、法律风险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执行不到位以及对外资的法律保护不足等问题。

在一些东盟国家,法律体系尚不够健全,法律执行不到位,司法程序繁琐,容易导致涉诉成本过高,司法裁决不公等问题。

为了规避法律风险,中国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应对措施。

企业应加强对当地法律体系的了解,与当地的专业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及时获取有关法律信息和咨询。

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的法律思考

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的法律思考


引外 国直接 投 资 总额 的 13 , 盟 (5国 ) 于 榜 .% 欧 2 居 首 , 2 .% , 达 63 日本 占 1% , 国 占 8 8 美 %东 盟 成 员 国
之间相 互 直接投 资 的 比例甚 至都 远 高于 中国 。
A『dlnFimeI n tu un e画 “。cdNaT1 rkitjtenI eg,' eFr ● 。 h u t■ ah pdrea mmoSClu iithE rd Br, a e fu . D ah p 5 a c ai ]I s C 。A rp o i a t : , Aho nSn -v ■ [di A van
盟 的直 接投 资还 是呈 上 升趋 势 。以 20 00年为 例 , 中 国在东 盟 国家 的投 资 项 目为 70个 ,投 资 总 额 65 4 . 亿美 元 。2 0 年 ,中 国对 东盟 投 资项 目下 降到 4 01 8 个 , 资总 额 2亿 美元 。但 中 国在本 地 区各 国 的直 投
接投 资各 有 不 同 ( 3 。如 表 所 示 ,9 5年 ~2 0 表 ) 19 04

年 间 , 律 宾是 接受 中 国直接 投 资最 多 的东 盟 成员 菲 国, 总投 资 额 达 3O . 4亿 美 元 , 次 为 新 加 坡 , 其 总投 资额 为 22 .4亿美 元 。
国和东盟国家带来更多的利益,实现共赢的格局, ;
提 高应 对 来 自经 济 全 球 化 及 西 方发 达 国家 和 地 区
的挑战。在区域经济合作中, 双方共同遵循签署的 j
各 项合 作 框架 协议 , 动 区域 的可持 续发 展 。 推
虽个别年份的总投资额会低于上一年 , 但中国对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涉外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涉外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涉外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10.28•【分类】工作报告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涉外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2022年10月2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次会议安排,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涉外审判工作情况,请审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为全面加强新时代涉外法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我国涉外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我国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涉外执法司法质效持续提升,涉外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工作成效明显,涉外法治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开创了新时代涉外法治建设新局面,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人民法院涉外审判工作是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审理当事人、标的物、法律事实等具有涉外因素的案件,涵盖刑事、民商事、海事、知识产权、行政等各审判领域,以及外国法院判决、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等国际司法协助案件。

因涉港澳台案件一般参照涉外审判程序处理,故这次一并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涉外审判工作的健康发展,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涉外审判工作呈现以下新特点:一是案件数量大幅攀升。

全国法院受理的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从2013年的1.48万件,增长到2021年的2.73万件。

二是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际分工日益深化,涉跨境电商、跨境破产、企业和资产跨境并购、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中欧班列运单等新类型纠纷不断涌现,亟需明晰交易规则、规范行为界限、平衡各方权益。

我国海外利益保护的现状及完善路径探究

我国海外利益保护的现状及完善路径探究

作者简介:郭嘉瑜(1995— ),女,汉族,浙江宁波人,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关系。

海外利益对于中国来说,可以算是一个新的概念。

千百年来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从未想过海外利益,直到近代被迫打开大门后,中国才逐渐融入世界的大潮。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后,中国逐渐重视起了海外利益。

一、海外利益的定义海外利益这一概念在学术界尚无官方权威的定义,在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中国海外利益是“境外国家利益”,是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

(2)指在有效的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以外地域存在的国家利益。

(3)中国海外利益是指中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通过全球联系产生的、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以外存在的、主要以国际合约形式表现出来的中国国家利益。

作为一种新型的国家利益,中国的海外利益规模庞大,种类较多。

具体来看,主要包括:海外经济利益、海外政治利益、海外文化利益、海外军事利益、海外人员安全、海外国家形象、国际战略通道安全等。

廖春永认为,“一般看来,海外利益包含以下三个最基本认识:一是海外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利益是海外利益的逻辑起点;二是海外利益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等行为体参与国际交往而导致国家利益范畴扩大的必然结果;三是海外利益受到国际法、国际制度的根本保护,因而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

”有一种观点认为,海外利益是国内利益在境外的存续形态和新增长点。

另一种观点认为,海外利益是国际社会、国际组织、国际机制等外生变量“赋予”国际社会成员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国际社会认同、国际组织身份、国际制度主导权等过程性的非物质利益。

二、我国海外利益的现状及挑战根据《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369.1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2万亿美元,外投资流量占全球比重达10.4%。

2020年,在新冠疫情重大影响下,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仍保持稳健发展,对外投资总体实现增长。

中国和东盟签署《投资协议》

中国和东盟签署《投资协议》
目前,除 了 有 41 人 死 亡 ,还 有很多重伤者被送到了多家医 院的重症监护室。 卫生和消防官 员都暗示, 死亡人数还可能增 多。
当地已对火灾原因展开调 查。 负责官员表示,许多遇难者 都是在火灾发生时的惊惶奔逃 中摔倒,最后遭遇不幸的。
印尼苏门答腊岛 昨日发生 7.0 级地震
中 国 网 8 月 16 日 讯 综 合 外 电 报 道 , 印 尼 苏 门 答 腊 岛 16 日 下 午 发 生 7.0 级 地 震 ,当 地 地 震机构官员称此次地震不会引 发海啸。
当地地震机构官员还称,截 至目前,还没有关于地震造成伤 亡和财产损失的报道。
据测量,本次地震震级达到 里氏 7.0 级, 震源深度 58 公里, 当地城市武吉丁宜一带居民有 震感。
朝鲜军方谴责 美韩联合军事演习
新 华 网 平 壤 8 月 16 日 电 据 朝 鲜 中 央 通 讯 社 16 日 报 道 , 朝鲜人民军驻板门店代表部发 言 人 15 日 在 板 门 店 发 表 谈 话 , 谴责美韩即将举行的“乙支自由 卫士”联合军事演习是以朝鲜为 目标的“侵略性战争演习”。
66 岁的大坪德宏在仪式上呼吁和平。
“我们今天拥有的富足生活,是建
立在和平的基础上……这一点决不能
忘记! ”大坪说。
(新京报)
大选在即恐怖升级
塔利班半吨炸药袭北约驻阿总部
塔利班武装 15 日使用汽车炸弹袭击 驻阿富汗北约联军总部,导致至少 7 人死 亡,包括联军人员在内的近百人受伤。 这 是今年 1 月以来喀布尔首次发生重大爆 炸袭击,距塔利班誓言要破坏的总统选举 只有 5 天。
协议的签署向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 信号, 即中国和东盟各国愿同舟共济,携
手抗击金融危机,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 由化,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为地区 和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海外投资法律法规

海外投资法律法规

海外投资法律法规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将资金投向海外市场,以寻求更好的投资机会和回报。

然而,海外投资不仅涉及到商业风险和市场波动,还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海外投资法律法规,以便投资者在进行跨境投资时能够更加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第一章区域性法律法规1. 欧洲区域法律法规欧洲是一个经济一体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其内部的法律法规体系也相对较为统一。

欧盟法律对于投资者在欧盟成员国的投资行为有着严格的规范,包括投资准入、税收政策、劳动法等方面。

此外,欧洲还有一些特定的法律法规适用于特定行业,例如金融服务、食品安全等。

投资者在进行欧洲区域内的投资时,应特别注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免触犯法律。

2. 北美区域法律法规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国家拥有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

美国的法律法规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到投资行为的方方面面,如公司治理、证券交易、反垄断等。

加拿大的法律法规相对较为简化,但仍有自己的特点。

投资者在北美地区进行投资时,应对当地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并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

3. 亚洲区域法律法规亚洲地区包括许多不同文化和政治体制的国家,其法律体系也各有差异。

例如,中国的外商投资法规定了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行为以及相关的权益保护;印度的法律法规对外国投资有一定的限制和规定。

投资者在进入亚洲市场时,应根据具体国家的情况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第二章跨境投资法律法规1. 跨境投资准入不同国家对于外国投资者的准入条件有着不同的规定。

一些国家实行开放的投资政策,鼓励外国投资者参与当地的经济活动;而另一些国家则对外国投资有一定的限制。

投资者在进行跨境投资前,应先了解目标国家/地区的投资准入政策,以确保自己的投资符合当地的要求。

2. 跨境投资合同跨境投资往往需要签订投资合同,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投资合同应当遵守目标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其中会涉及到投资的方式、投资金额、投资回报、争端解决等细节。

最新RCEP《投资法》与我国《外商投资法》要点对比大全

最新RCEP《投资法》与我国《外商投资法》要点对比大全

最新RCEP《投资法》与我国《外商投资法》要点对比大全2020年11月15日,涵盖15个成员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正式签署。

该15个成员国包括中国、东盟十国(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

根据RCEP的规定,协定生效需15个成员国中至少9个成员国批准,其中至少包括6个东盟成员国和3个非东盟成员国批准。

目前RCEP正在各国内部批准过程中。

RCEP由序言、20个章节(包括:初始条款和一般定义、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贸易救济、服务贸易、自然人临时流动、投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合作、政府采购、一般条款和例外、机构条款、争端解决、最终条款章节)以及4个市场准入承诺表附件(包括:关税承诺表、服务具体承诺表、投资保留及不符措施承诺表、自然人临时流动具体承诺表)组成。

其中,RCEP第十章《投资》章节主要涵盖了投资保护、自由化、促进和便利化四个方面,在原“东盟‘10+1’自由贸易协定”投资规则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和升级,增加了承诺最惠国待遇、禁止业绩要求、采用负面清单模式做出非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承诺并适用棘轮机制(即未来自由化水平不可倒退)等内容1。

本文将主要对RCEP第十章《投资》章节及其相关附件与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下简称“《外商投资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的相关条款进行对比和梳理,并进行简要评论。

总体来讲,RCEP第十章《投资》章节大都为一些原则性规定,和《外商投资法》以及《实施条例》的规定基本一致。

但是RCEP涵盖的“投资”范围比《外商投资法》以及《实施条例》更广;另外,在诸如禁止业绩要求、征收补偿、投资转移等方面,RCEP较《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有更为明确详尽的规定,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更大。

当代中国海外利益保护措施梳理

当代中国海外利益保护措施梳理

当代中国海外利益保护措施梳理作者:郑炜琪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9期摘要:在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主权国家的利益普遍都超越了本国的主权范围向全球外溢,从而形成了主权国家之外的海外利益攸关区。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以及相关对外政策的开放,中国的国家利益逐渐延伸到世界各地,海外利益迅速崛起。

然而,海外利益的发展壮大也给我国的相关维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中国的多种海外利益进行分类,依据不同的分类对各项建议进行总结梳理。

关键词:国家利益;海外利益;保护措施一、中国海外利益的分类(一)中国海外经济利益我国具体的海外经济利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外投资。

随着中国从事跨国投资与经营的企业数量的增长,相关的利润也在迅速增长。

二是对外贸易,尤其当下随着“一带一路”的火热开展,可以说,中国的贸易足迹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三是中国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利益,具体的利益体现包括投票权、国际储备货币以及官员任免权等。

(二)中国海外政治利益中国海外政治利益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国人民的自尊和自信;二是积极参与现有的国际政治体系中,融入国际制度,促进中国发展。

主要体现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重大事务的问题解决,在全球重大问题上拥有自己的话语权,提出中国方案,这是中国的自身发展利益。

同时中国在各个国际制度、国际组织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主导影响力也是中国海外政治利益的重要体现。

(三)中国海外安全利益全球化的加深使得人口的流动更加便捷和迅速,中国的海外公民包括境外工作、旅游、留学、经商甚至是执行公务的人口。

这些人口对我国的利益贡献第一是经济方面,对祖国的直接投资。

第二是政治方面,无论是建国以前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声援还是建国后对台独分子的抨击,都促进了国家内部爱国主义思潮的發展。

第三是社会方面,当代海外移民的受教育程度高,专业技术水平优秀,有一定的经商经验,资产雄厚。

二、中国海外经济利益维护措施(一)推动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中国当前面临着对内对外两个困境。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逐渐密切,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也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特点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双方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提供参考。

一、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在2019年达到了约25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逐步提高。

而在东盟国家中,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中国企业投资最多的三个国家。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主要涵盖了制造业、金融业、建筑业、能源资源等领域。

二、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特点1. 地缘优势: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接近,交通便利,这一优势为中国企业赴东盟地区投资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2. 市场需求:东盟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尤其是消费品、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等领域。

3. 工业转移:中国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增加等因素,在东盟国家寻求更具竞争力的生产和发展环境,以实现工业转移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4.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和措施,为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5. 合作机制: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并在经贸合作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合作机制,为双方企业开展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1. 双边关系: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治、外交和人文关系对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具有重要影响。

稳定的政治关系和友好的外交环境为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信心。

2. 市场前景: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的前景对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东盟国家不仅有庞大的市场需求,还具备丰富的资源、稳定的经济增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3. 法律法规:东盟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起着重要作用。

这包括投资准入、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规范和保护。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及应对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及应对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及应对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的趋势呈上升态势,而在投资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同国家的风险和挑战。

了解和应对不同国家的风险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的国家风险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政治风险在东盟国家,政治环境的不稳定性是中国企业投资的一个重要风险。

由于东盟国家的政局变化较为频繁,政治不稳定可能导致政策的频繁变动,对企业的合法权益造成影响。

一些东盟国家存在着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政策执行的不一致性,这也为企业的投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应对:1.加强政府关系。

中国企业在投资东盟国家时,应当尽量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并积极参与当地政策制定的过程,以便在政策变动时,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

2.多元化投资。

在东盟国家投资时,企业可以选择多个国家进行分散投资,这样可以分散政治风险,降低风险的影响范围。

3.加强政治风险的预警和评估。

企业在投资东盟国家时,应当加强对政治风险的预警和评估,及时了解当地政治信息,以便在有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经济风险东盟国家的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及外部环境差异较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经济风险。

一些东盟国家存在着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稳定、通货膨胀率高、汇率波动大等问题,这些都对企业的投资经营构成了一定的风险。

应对:1.合理规划资金结构。

在东盟国家投资时,企业应当合理规划资金结构,降低债务风险,避免由于外汇波动等因素而导致资金损失。

2.严格控制成本。

企业在投资东盟国家时,应当严格控制成本,提高效率,降低经济风险。

3.加强市场研究。

在投资东盟国家时,企业应当加强对当地经济环境的研究,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形势,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三、法律风险东盟国家的法律环境复杂多变,部分国家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司法体系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存在问题,法律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都给企业的投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

应对:1.遵纪守法。

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时,应当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及应对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及应对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及应对东盟国家因其地理位置优势和市场潜力巨大而吸引了大量的中国企业投资。

投资东盟国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政治环境的不稳定、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市场竞争的激烈等。

本文将介绍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政治环境的不稳定是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东盟国家政治体制各不相同,政治动荡是影响投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缅甸和泰国等国政局不稳定,可能引发政策变化和社会动荡,对企业的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这一风险,中国企业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了解当地的政治状况和风险,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也是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中的风险之一。

东盟国家的法律体系相对薄弱,法律执行不完善,对中国企业的权益保护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合同履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中国企业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为了降低这一风险,中国企业可以与当地律师事务所合作或雇佣专业法务人员,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权益的保护,同时在投资前进行充分尽职调查,评估当地法律环境的风险。

东盟国家市场竞争激烈,中国企业在市场开拓和产品销售方面面临较大的风险。

东盟国家市场规模庞大,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进入,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企业在进入东盟市场之前,应做好市场调查和竞争分析,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制定适合的市场营销战略。

在产品推广和销售方面,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来降低市场风险。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还面临一些其他的风险,如外汇风险、文化差异等。

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波动而导致的风险,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收益。

为了降低这一风险,中国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投资,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以及制定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沟通、合作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企业的投资效果。

为了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中国企业可以加强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与融入,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

中国与东盟投资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中国与东盟投资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于历史 的原因,东盟一些 国家政治上 的不稳定因素仍 然存在 ,例如 中菲南海 主 权争 端 、越 南 印尼排 华事 件 、柬埔寨内乱、中国工人在菲律宾遭受绑架、杀害
等 ,这就需要一个完善 的国际投资保护制度来调 整和 平衡双方的投资利益关系。因此 ,就我国与东盟 投资
保 护制 度进 行 研究 ,找 出现有 保 护 机 制 的 缺 失 ,对 于
从外交上看 ,中国与东盟 间投资保护法律制度的 完善 ,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关系的深化 ,增进
了相互 了解 ,提 升 了合 作水 平 。 中 国与东 盟 国家 有着
国际投资表面上看 只是一个经济 问题 ,但如果没
有 国家 间法 律 制 度 的 相 互 协 调 ,是 不 可 能 顺 利 实 现
投资产生 的利益矛盾 。可以说建立合作型投资法律机
制 成 为不 可 或 缺 的 ,甚 至 可 以说 是 基 本 的制 度措 施 。 ( ) 外 交 战 略意 义 三
权 。因此 ,完善 C F A 的国际投资保 护制度对 于构 AT
建睦 邻友 好 的 国际 政治 关 系 将 在世 界 范 围 内起 到 极 大 的示 范作 用 。
同联 结交 往 ,以 制度 、规 则 解决 中 国 、东 盟 国家 基 于
( ) 政 治 战略 意 义 一
从政治上看 ,中国与东盟建立 了战 略伙 伴关 系 ,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承诺 要和本地 区的欠发
达 国家一 起 发展 。在 和 平 与发 展 成 为整 个 时代 的大 背 景之 下 ,中 国和 平 发 展 的 战 略 可 以在 C F A 中 得 到 A r 认 可 ,使 东 盟 国家认 识 到 中 国强 大 以后 不 是 地 霸 、强

海外投资纠纷的法律规定与解决思路

海外投资纠纷的法律规定与解决思路

海外投资纠纷的法律规定与解决思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选择在海外进行投资。

然而,海外投资也面临着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海外投资纠纷。

为了有效地规避和解决这些纠纷,必须熟悉海外投资纠纷的法律规定,并掌握相应的解决思路。

本文将探讨海外投资纠纷的法律规定与解决思路。

一、海外投资纠纷的法律规定在处理海外投资纠纷时,涉及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国际法、国内法和双边或多边投资协定。

国际法是处理跨国投资纠纷的基础,主要依托于国际公约和国际仲裁机构。

投资方通常可以根据国际公约寻求法律保护,例如《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条约》。

国内法在处理海外投资纠纷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被投资国的法律。

此外,双边或多边投资协定可以为投资方提供更具体和个性化的法律保护。

尽管各国的法律规定可能存在差异,但在处理海外投资纠纷时,一般会遵循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的三种常见方式,即谈判、仲裁和诉讼。

谈判通常是首选的解决方式,因为它能够确保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互惠互利的解决方案。

如果谈判无法达成一致,那么投资方可以选择仲裁或诉讼。

二、解决海外投资纠纷的思路解决海外投资纠纷的思路通常包括预防、协商、调解和诉讼等环节。

下面将重点介绍这些思路。

1. 预防预防是解决海外投资纠纷的首要环节。

它可以通过做好尽职调查、合理规划投资结构、签订合理合同、遵守当地法律等方式来实现。

投资方在投资前应进行周全的尽职调查,了解目标国家的法律、经济和政治情况,评估风险和回报。

此外,投资方还应与当地合作伙伴或当地政府进行积极沟通,确保投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

2. 协商当发生海外投资纠纷时,协商是解决纠纷的重要环节。

双方可以通过直接对话或通过第三方中介进行协商。

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应保持沟通,充分表达各自的诉求和利益,并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协商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长时间的法律纠纷和高昂的成本。

3. 调解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调解可以作为另一种解决手段。

调解通常由第三方中介机构负责,其作用类似于和事佬。

海外投资法律法规

海外投资法律法规

海外投资法律法规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海外投资。

海外投资虽然有着诱人的回报,但也伴随着诸多法律法规的限制和风险。

本文将就海外投资涉及的一些法律法规进行详细介绍,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并规避相关风险。

一、海外投资的基本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投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投资法是中国国内关于海外投资方面的基本法律。

根据该法,中国企业和个人在海外的投资行为必须合法合规,不得违反中国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律法规。

同时,该法规定了对外投资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包括投资前的备案审查、投资后的备案报告等。

2.《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是中国对涉及外国投资的相关法规的统一规范。

根据该法,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进行投资活动,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并依法享有投资者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外国投资者投资于中国的企业,必须按照外商投资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登记注册,遵守中国的税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

3.《国际投资协定》国际投资协定是规范不同国家之间投资行为的国际法律文书。

如果中国企业和个人在海外投资,必须遵守目标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时也需要考虑双边或多边投资协定的规范。

在进行具体投资项目前,投资者应仔细研究目标国家的国际投资协定,以确保投资合法合规。

二、海外投资中的常见风险及对策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海外投资中常见的风险之一。

投资者应对目标国家的政治稳定性、政策变化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选择投资风险相对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在投资过程中,及时了解和应对政治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2.法律风险法律风险包括目标国家的法律法规变化、法律环境不确定性等。

投资者在海外投资前,应详细了解目标国家的法律法规,并寻求专业法律意见。

同时,建立健全的法律风险管理机制,以规避法律风险。

3.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海外投资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经济不确定性、市场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投资项目的回报。

投资者应当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确保投资项目具有稳健的盈利前景。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及应对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及应对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及应对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东盟地区成为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东盟地区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一定的国家风险,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需充分了解并应对这些风险,以保障投资利益。

本文将重点针对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国家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以供企业参考。

一、政治风险在东盟地区,政治形势相对复杂,各国之间的政治体制、稳定性、外交政策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由于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不同,可能会对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项目带来政治风险。

一些东盟国家政策不稳定,政府更迭频繁,可能导致投资项目面临政策变化、政府插手等问题。

不同政治体制下的法律体系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企业需了解并遵守东盟国家的法律法规,避免因政治因素对投资项目产生严重影响。

应对措施: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前,应充分了解当地政治形势和法律法规,选择政治稳定、法治健全的国家进行投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避免与政府产生纠纷,提高政治风险的防范能力。

二、经济风险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经济结构和市场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市场规模较小,基础设施落后,存在着一定的经济风险。

一些国家的法治环境相对薄弱,市场监管不健全,存在行业保护主义和不正当竞争现象,这也会对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项目产生经济风险。

应对措施: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前,应充分了解当地经济环境和市场规模,选择市场潜力大、市场发展成熟、基础设施完善的国家进行投资。

在投资项目中,严格遵守东盟国家的法律法规,了解行业监管政策,避免受到不正当竞争的影响,提高经济风险的防范能力。

三、文化风险东盟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可能对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项目产生文化风险。

一些国家对外商投资持有保守的态度,对本土文化和传统产业具有较高的保护意识,中国企业可能面临文化隔阂和不适应现象,影响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

新形势下构建中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

新形势下构建中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
海外投资保 险制度 ( o v e r s e a s i n v e s t m e n t i n s u r a n c e s c h e m e )是 资本输 出国政府对本国海外投 资者在 国外可能遇到的政治风 险提供保 险 ,投资 者 向本 国保险机构申请保险后 ,若承保的政治风 险发生 ,致使 投资者遭 受损失 ,则 由国内保 险机构赔偿其损失的制度。承保机构 作为海外投资 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 ,是管理机构 和经营机构 的结合体 ,具有公 性质 。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设 立一个机 构来 行使管 理和经营职 能 ,如美 国、 日 本 。美国专门设立海外私人投资公司 ,该公司是 官办 的海外投资保险 机构 ,拥有审批和经营双项职能 。与美国不同 ,日本并未 采用私法人形 式 ,而是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 即通商产业省贸易局来 审批 和经营海外投 资保 险业务 。除了以上两种统一模式外 ,还有德国式的分离模式 。德 国 按照具体功能将承保机构分为负责 审批的经济部 、财政 部和外交部代表 组成 的有决议权的委员会以及会计审核院和联邦银行代 表的咨询委员会 以及负责具体经营的德国信 托监察公 司和黑姆斯信用保 险公司 。我 国的 保 险机构类型偏 向于德国分离式的。目前我 国海外投资审批分别 由国家 发展 与改革委员会 、商务部、国家外 汇管理局负责 ;而具体 的业务经 营 则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负责。 根据 《 海外投资保险投保指南》 的规定,中国海外投资项 目的境内 审批是 由国家发改委 、商务部以及外 汇管理部 门负责。发改委 的审批 流 程包括两大部分 即提交项 目信息报告 和提交项 目核准报告 。第一个 流程 所需报送 的材料主要涉及投资主体及投资项 目的基本信息 。法定 审核时 间为 7个工作 日。而第二个流程所 提交 的材料与第一步骤有所 重复 ,如 中外方签署 的意向书或框架协议等文件。该 流程 的法定审核 时间分为两 种 :国家发 改委在受理之 习起二十个工作 日内完成对项 目申请报 告的核 准 ,如果不 能则 由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批准延长十个工作 日;而地 方发改 委核准时间各地专 门规定 。根据 《 境外投资管理办法》 的规定 , 商务部 自2 0 0 9年起对企业海外投资实行 核准 。其具体 审批流程 为中 国企 业 向 商务部 门申请境外 投资核准并报送材料 ,商务部 门经审核、按 要求 向驻 外使 ( 领)馆 ( 经商处 室)征 求意见 ,做 出是否予 以核准 的决定 。而 其有关法定 审核时间的规定为省级 商务部门在收 到申请后 的 l O个工作 日内对相关 申请材料 进行初审 ,同意后将初审意见 和全部 申请 材料报送 商务部 ;商务部收到省级商务部 门或 中央企业的申请 后的 5个工作 日内 决定是否受理 。商务部受 理后做 出是否予 以核 准的决定 的时间为 1 5个 工作 日。与发改委和商务部审批 不同 ,外汇管 理部 门的审批 贯穿始终 。 拟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需确保首先获得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 ,汇 出境外 直接投资前期费用。在获得 发改部 门和商务部门的核准后 ,企业还需 到 所在地外管部 门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 ,申请取得 《 境外直接投 资 外汇登记证》 。两个阶段的审核 时间都 为收到符合要求 的材料之 日 起2 O 个工作 日内。根据上述规定 ,一项 海外投资 的审核需经过三大部 门 ,六

国有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法律

国有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法律
双边投资协定(BITs)
两国之间签署的协议,为双方投资者在对方国家提供法律保护和权益保障。
国内投资法律框架
外资法
规定外国投资者在东道国的权利 和义务,如中国的《外商投资法 》和《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
公司法
规范企业在境内的设立、运营和 管理,如《公司法》和《企业国 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具有投资规模 大、投资周期长、风险较高、涉及领 域广泛等特点。
境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
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境外直接投资,国有企业可以拓 展国际市场,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和管 理经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 中国经济发展。
提升国际地位
保障国家安全
在一些关键领域和行业,国有企业境 外直接投资可以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 利益。
国有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与 挑战
政治风险
政治稳定性风险
投资目标国的政局稳定性对企业 的长期经营影响重大,政变、政 权更迭、民族冲突等政治事件可
能引发严重后果。
政策调整风险
东道国政策的变化,如产业政策、 税收政策、投资政策等,可能对投 资项目产生负面影响。
国有化与征收风险
东道国政府对关键资源的控制和国 有化政策,以及对外资企业的征收 风险,是国有企业面临的特殊风险 。
价格竞争力风险
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汇率变化以及关税壁垒等影响企业产品价格 竞争力。
营销与分销网络挑战
在境外市场建立有效的营销和分销网络面临诸多挑战。
文化差异风险
01
02
03
消费观念差异风险
对东道国消费观念、习俗 了解不足可能导致市场定 位失误。
沟通障碍风险
语言、文化背景差异影响 企业与当地政府、供应商 、客户等的沟通效果。
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莫桑比克共和国政府关于鼓励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莫桑比克共和国政府关于鼓励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莫桑比克共和国政府关于鼓励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文章属性•【缔约国】莫桑比克•【条约领域】投资•【公布日期】2001.07.10•【条约类别】协定•【签订地点】马普托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莫桑比克共和国政府关于鼓励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莫桑比克共和国政府(以下称“缔约双方”),愿为缔约一方的投资者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更多投资创造有利条件;认识到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将有助于激励经营的积极性、并增进两国繁荣;达成协议如下:第一条定义一、本协定内:(一)“投资”一词系指依照在其领土内从事有关商业活动的缔约一方的法律和法规所投入的各种财产,特别是包括、但不限于:1.动产和不动产以及其他物权如抵押权、留置权、质押;2.公司的股份、债券、股票以及其他形式的参股;3.金钱请求权或与投资相关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行为请求权;4.工业和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专利、商标、商号、商业秘密、工艺流程、专有技术和商誉;5.法律或法律允许依合同授予的商业特许权,包括勘探、耕作、提炼或开发自然资源的特许权。

(二)“收益”一词系指由投资所产生的款项,特别是包括、但不限于:利润、利息、资本收益、股息、提成费和其他合法收入。

(三)在缔约任何一方,“投资者”系指:1.根据缔约任何一方的法律,具有其国籍的自然人;2.经济实体,包括根据缔约任何一方的法律和法规设立和组建,并且住所在该缔约一方境内的公司、协会、合伙及其他组织,不论其是否以赢利为目的,也不论其责任是否有限。

二、作为投资的财产发生任何形式上的变化,不影响其作为本协定所规定的投资的性质。

第二条投资促进和保护一、缔约一方应鼓励缔约另一方的投资者在其领土内投资,并依照其法律和法规接受这种投资。

二、缔约一方投资者在缔约另一方境内的投资,应享受持续的保护和安全。

三、在不损害有关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缔约一方不得对缔约另一方投资者在其境内投资的管理、维持、使用、享有和处分采取任何不合理的或歧视性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东盟海外直接投资的法律保护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也呈加速增长之势,但是今年以来,部分东盟国家时常与中国在南海挑起领土纠纷,给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蒙上了阴影。

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是否安全,如何从法律层面保护好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东盟直接投资法律保护一、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现状分析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 asean)简称东盟,是由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组成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东盟国家与我国或山水相接,或隔海相望,历来与我国来往交流频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资本实力的累积,我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到海外寻求合作,投资设厂。

而东盟国家作为我国的近邻,自然成为了我国企业的热门投资目的地。

尤其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选择到东盟国家进行投资。

据统计,2011年,中国对东盟十国的投资流量(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59.05亿美元,占对亚洲投资流量的13%;存量(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为214.62亿美元,占亚洲地区投资存量的7.1%。

截止2011年末,中国共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2400多家,雇佣当地雇员11.75万人。

①但同时,从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总体情况来看,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也出现了以下问题:1.中国对东盟各国的直接投资分布极不均衡。

从2005到2011年各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情况表②中,可以看出,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大部分流向了新加波、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缅甸等国家。

其中仅新加坡一国就分别占到了2011年末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与存量的55.2%和49.4%。

而对于其他东盟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所占的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比重则相对较小。

之所以出现以上的分布情况,除了相对稳定的国情,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相对发达的经济外,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的传统友谊(如中国与柬埔寨、老挝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及受益于当地华人帮助(如印尼大多经济命脉行业由华人把持)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2.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行业分布极不均衡。

从2011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分布情况表可以看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所占比重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为交通运输、仓储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

其所占比重分别为18.4%、17%、12.7%③。

而对于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

其所占比重则相对较小甚至没有。

出现以上行业分布情况的原因在于东盟境内多数国家(如缅甸、老挝、印尼等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水力资源,而且东盟国家人口众多、人口密集度高,能够满足传统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而且东盟国家地处亚种东南部,交通地理区位优越。

此外,我国企业在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等领域缺乏优势,而传统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实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潜在风险系数呈上升趋势。

首先,东盟境内各国政治经济制度各不相同,经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有新兴的发达经济体如新加坡、文莱,也有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柬埔寨、老挝;其次,东盟各国民族众多、宗教复杂,部分国家国内政局动荡、地方反政府武装和恐怖主义组织猖獗,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安全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再次,东盟各国之间素来有领土纠纷,而且近年来部分东盟国家由于沿海油气资源也与我国在南中国海发生了严重的摩擦。

尤其是今年以来,菲律宾、越南等国就相继在南中国海领域挑起争端,这对于中国对菲律宾、越南等国及其他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及阻碍;此外,随着东盟国家近年来政治经济改革的兴起,部分国家开始民主政治改革,对民生、环境方面加强监管,也导致了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遭受损害,如中缅密松水电站项目由于环境原因于2011年9月30日被缅甸联邦议会宣布搁置一案就是典型例子。

二、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尽管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呈上升趋势,但通过上述当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所出现的问题也是引起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其中对中国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莫过于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思考的问题。

1.政治风险。

关于政治风险的概念,学术界和实务界前辈学者并未达成统一的意见,而是各自从不同角度来概括归纳的,如国际经济法学界泰斗陈安教授对政治风险的界定为:外国投资者面临的东道国可能征收或没收其位于东道国的全部或部分财产的风险。

④本文结合所述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形态将政治风险定义为:在国际投资中,由于东道国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和政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对外国投资者在东道国的财产采取征收或没收,或其他类似措施以至于导致外国投资者财产损失和投资目的落空的可能性。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战争、内乱风险。

在政局动荡,民族成分复杂的部分东盟国家中(如菲律宾、缅甸),发生内乱或者小规模反政府武装冲突是常有的事,如果中国投资者所投资企业刚好位于发生武装冲突的区域,那就意味着,中国投资者所投资企业将遭受致命损害,且这种情况很难在东道国政府得到赔偿。

(2)征收、征用风险。

这种情况是指东道国政府基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对东道国境内的外资企业采取征收或征用措施。

致使投资者财产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3)汇兑风险。

这是指东道国政府通过颁布法令或者改变政策,禁止或限制外国投资者汇出其所收回的投资本金和收益,致使外国投资者遭受损害。

(4)政府违约风险。

这是东道国政府对与外国投资者所签订的特许协议的违反或毁约,这种情况一般要求须满足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如中国与缅甸合建的密松水电站项目所遭遇的就是政府违约。

2.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投资者在东道国进行投资活动时,由于不懂或者错误理解东道国的相关法律规定,疏于防范,逃避监管从而使自己的投资行为违反了东道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而被东道国勒令禁止,从而造成投资损失的可能性。

在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就是中海油新加坡有限公司违规参与高风险的期权交易导致巨额亏损,最后被迫向新加坡最高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法律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1)法律风险是基于人为因素产生的,它是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或者制定决策过程中或于故意、或于疏忽而进行的非规范性操作而引起的。

法律风险并不一定都是因为对法律规定的违反或者规避而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对东道国的法律法规理解不正确或者有偏差而造成的,这就要求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定之前一定要对所投资东道国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理解透彻,以免吃亏上当,导致投资失败。

(2)法律风险所能够引起的后果最为严重。

在海外投资者所能遇到的各类风险中,法律风险造成的后果不光是投资者财产的损失,还包括对触犯东道国法律规定的投资者个人的处罚,包括对其生命和自由的剥夺。

如前所述的“中海油新加坡事件”中的责任人陈久霖就因为此次投机交易在新加坡身陷囹圄。

(3)法律风险具有可防范性和可控制性。

法律风险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所以法律风险因此也是可以预先防范的,只要在进行投资行动之前,做好事先的调查了解工作,深入东道国境内考察调研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是完全可以把法律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的。

三、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法律保护通过以上有关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可以知道,要从法律层面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进行保护须从两个方面入手,当前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潜在风险集中在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两个层面,政治风险多基于东道国政府的原因所引起,所以要对之进行防范和保护应从国家层面入手,而法律风险则多基于投资者自身的原因所导致,因此要对它进行防范和保护要从投资企业本身及投资者本人入手。

以下,笔者将结合上诉分析就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法律保护提出自己的建议。

1.从投资者及企业自身考虑应采取的相关措施建议第一,企业自身要加强法律意识,在决定到海外投资之前要做一个详细的调研考察计划,可以在投资之前派考察团对投资目的地的相关投资环境进行了解,比如东道国环境法律规定、劳工保护法律法规、税收外汇法律法规、风俗文化,以及当地人民对外国投资的心态,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深入了解,而具体到对东盟的投资,则更需要做好这一步。

由于东盟国家内部,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因此东盟各国人民对待外国投资的心态是不一样的,有的开放,希望外国投资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的则较为保守,对自身国内的各类资源有较强的保护意识。

此外,东盟国家也是世界上华人居住最多的国家,多数国家的重要经济行业都有华人企业参与,华人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所以我国投资者在选择东盟作为投资目的地时,可以充分利用华人对当地投资政策环境的熟悉了解之优势来帮助自己,减少投资的风险。

第二,企业及投资者要善于利用国际多边条约或者双边条约机制为自身提供保护。

目前,可供中国投资者利用的多边条约机制有《关于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议公约》(简称华盛顿公约)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简称汉城公约或miga公约)。

对于前者,中国投资者在与投资东道国企业或者政府签订投资协议中,可以在争议解决条款中约定将争议提交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icsid)来解决。

这样可以避免发生争议时在东道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而对于后者,由于其只受理在发展中东道国的投资项目,而我国与东盟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完全符合这一要求,因此对于在东盟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我国企业来说,应该大力利用《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机制,对所投资项目进行投保,以避免遭受政治风险。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根据miga发布的报告,迄今为止,我国企业向miga申请投保项目相当少。

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此外,我国不仅与东盟签订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而且与大部分东盟国家签订有《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投资协议》和《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内容包含投资待遇、投资保护、投资争议解决等相关条款,为我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提供了更广泛的保护途径。

2.从国家政府层面考虑应采取的措施建议首先,我国的海外投资事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并积累了相关经验,但与之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却大大落后海外投资的步伐。

虽然,国务院及各部委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全面的海外投资规章、条例,但这些规章条例的法律位阶太低,缺乏相应的稳定性,而且不乏各部门规章相互抵触的情况。

介于此,有必要制定一部统一的《海外投资促进法》来规范我国的海外投资事业。

其次,政府对海外投资信息的掌握及其对相关东道国投资环境的了解要远远多于私人投资者,政府可以通过其掌握的东道国投资政策、投资环境等相关信息来进行归纳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