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热》期末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2020小学2.小学科学五下《热》单元思维导图-课件ppt课件

2020小学2.小学科学五下《热》单元思维导图-课件ppt课件
热的不良导体
隔热保温好 塑料 木头 纤维 空气 衣服 不产生热量
《热》单元思维导图
热同学们Βιβλιοθήκη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知识是一种快乐 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教科版五下《热》单元
《热》单元思维导图
《热》单元思维导图
液体
热胀冷缩 气体
固体
体积增大 重量不变
特殊:0-4℃的水
微 粒
间 距 快大
膨 胀
运 动
慢间 距 小
应用
收 缩
特殊:锑 铋
《热》单元思维导图
热辐射
热的传递 热传导
热对流
温度高的一端 传到低的一端
温度高的物体 传到低的物体
传热散热好 金属
热的良导体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热是怎样传递的ppt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热是怎样传递的ppt课件
(2)然后把蜡环套到金属条上。 (套几个?)
(3)再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 看哪边的蜡环先掉下来。 (酒精灯的使用?)(在哪里加热?)
完整版课件
10
完整版课件
11
实验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一端加热
完整版课件
12
实验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中间加热
完整版课件
13
实验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第 小组
完整版课件
22
板书设计温度较高热源自温度较低热的传导:
完整版课件
23
课堂练习:
1、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 B ) A.从物体较冷的一端传向较热的一端 B.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C.没有固定的规律
2、热传导现象一般发生在( ABC)中。 A.气体 B.固体 C.液体
完整版课件
24
我来分析:
完整版课件
7

中 下
完整版课件
8
温馨提示:
1、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实验中或实验后的金属丝。 2、小组分工合作,实验装置都装好后再加热, 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好记录表。 4、注意安全,小心别烫着手。 5、听到音乐后暂停实验,看谁反应快。
完整版课件
9
实验方法: (1)先把金属条固定到铁架台上。
1、在铜条的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 (1)A、B、C、D、E、F各点上的蜡烛会先后熔化。 请写出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
①( B )②( C)③( A )④(D )⑤( E ) (2)针对这种现象,请作出你的解释。
完整版课件
25
完整版课件
26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2.6 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科版 (共22张PPT)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2.6  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科版 (共22张PPT)

完成学生活动手册P26-27 的“课堂达标”。
第2单元 热 第6课
遇热 变红
1.铁架台
2.火柴 3.酒精灯
4.木夹 5.铁丝
6.涂有蜡油 的金属片
7.凡士林
凡士林:在常温下有一定的粘性,可 以粘住细小的物体,例如火柴梗,但 遇热会融化。
1、在铁丝上选择4个红点,分别用凡士林粘 上1根火柴,并向下悬挂,从左到右分别为 第1根火柴~第4根火柴;
2、用酒精灯在未粘火柴的红点处给铁丝加 热;
3、观察火柴下落顺序,并做好记录。
填写学生活动手册P26的记录表: (用①②③④表示下落顺序)
顺序 顺序 顺序
1、用木夹夹住金属片的一端,涂有蜡油的一 面朝上;
2、用酒精灯在金属片的中间加热3秒钟;
3、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并做好记录。
填写学生活动手册P26的记录表: (用 表示热传递方向)
温馨提示
注意安全,小心烫手; 分工合作,细心操作; 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我发现了
热总是从较热的 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 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 给另一个物体,或者 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 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 法叫做热传导。
探究热传递的方式,除了热传导, 还有哪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PPT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PPT课件

水受冷和受热时体积会变化吗?
结论:水受热后体积变大了。
冷水
热水
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我们看到水平 面 上升了,所以说水的体积变大 了,实验 说明水袋上浮与它的 体积 变化有关。
• 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又怎 么解释呢?
• 冷水变热后,重量不变, 体积变大,浮力也变大, 就浮起来了。
现在你能解释冷水袋放到热水里 会下沉,热水袋放到冷水里会上浮 的原因了吗? 因为未加热前两个袋里的水的重 量和体积是一样的,加热后的袋里 的水重量不变,但是体积变大了。 根据前面学到的沉浮原理,相同重 量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 小的容易沉。所以冷水袋放到热水 里下沉,热水袋放到冷水里上浮。
称冷水袋→热冷水袋→捞出擦干 →再称水袋→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四、实验验证的结果:
实验步骤
• 1.将试管装适量冷水,并密封称其质量,读 数并在水平面画线做标记。 • 2.将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1分钟。 • 3.再称其试管质量,读数。 • 4.观察试管加热前后质量和水平面有什么变 化。 • 5. 将试管放入装有适量冷水的烧杯中。 • 6.观察试管水平面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热》 PPT课件
播放时点击目录中的课 题可跳转至本课内容
目 录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 4、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热是怎样传递的 7、传热比赛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热 1、热起来了
二、我会选择
• 1.冬天人们多穿衣服的原理是什么( ) • A.衣服能为人体提供热量 • B.衣服能提高人体温度 • C.衣服能阻止人体热量的散失 • 2. 冬天穿羽绒服比较暖和是因为( )。 • A.羽绒服能产生热量 • B.羽绒服能保温 • C.羽绒服能传递更多的热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热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杭州市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全部课件(共8课时)

杭州市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全部课件(共8课时)

实验证明衣服并不能产生热量,但为什 么我们多穿衣服后就会觉得暖和呢?
衣服
保温
减少了我们身体热量的流失
冬天,我们经常用保温杯装热水,可以 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喝到热水。
你能推测保温杯 的设计原理吗?
如果在炎热的夏天用保温杯装冰块,你觉 得冰块会发生怎样地变化呢?
根据【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实验现象:热在铁质圆盘中的传递。
由加热点 向四周传递。
返回
我们的发现:根据实验现象说说热传递的规律。
热总是从温度高的一端(物体)传 递给温度低的另一端(物体)。
我会自学:阅读书本47页
热传递有三种形式:传导、辐射、对流
说说生活中 的热传递
根据【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2.7传热比赛
观察、思考:
2.预测:加热后水哪些方面会发生
怎样的变化?
3.怎样观察加热后水的质量和体积
的变化?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器材?
注意点?
观察点?
探索二: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
温馨提示:
▲ 加热前,先称重并观察气球皮的状态。 ▲ 把试管轻轻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变化。 ▲ 加热后用镊子取出试管并用餐巾纸擦干,
再次称重。
加热1-2分钟后尝试
重要提示:
1.禁止触摸加热的铜球。
2.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冷却后尝试
钢条 热胀冷缩吗?
想一想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 材,我们该怎么来进行验证 呢?
实验方法:钢条的热胀冷缩
1.钢条在木板上的一端靠近大头针(留有缝隙) 2.加热,观察
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吗
在做出完整的概括之 前,我们应该先做什 么呢?
铝棒 铜棒 十字铝棒

教科五年级科学下《二 热 热是怎样传递的》优质课PPT课件_6

教科五年级科学下《二 热  热是怎样传递的》优质课PPT课件_6

教科版五下二单元 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自主选择实验器材材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自主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评价交流获得的成败情感。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度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理解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热水,火柴,烧杯,纸杯,酒精灯,金属条,金属圆片,三脚架、试管夹等。

教师自备:变色块,变色条,电焊。

学生自己准备:铜丝,红蜡烛粉末,红霉素软膏等。

【教学过程】课前实验物品介绍介绍蜡的特性师:上课之前,我想向大家提点小要求:我们科学实验课中,要团结合作、勇于发言、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质疑。

能做到吗?师:仔细看,(拿出蜡烛)这个是?师:预热会怎么样?师:蜡的熔点比较低,它50多摄氏度的时候就融化了。

生活中熔点比较低物品还有猪油、凡士林、外用膏药等。

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可能要利用这些物品熔点较低这个特性协助我们学习。

活动一、感知引入,引出课题⒈师:看到屏幕上,(PPT展示一碗粥,)冬天的早上,桌上摆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粥,你的手很冷,你会怎么做?师:用手去捧住碗,接触这个碗,对吧?(板书:接触)师:那手就感觉怎么样?师:那手上的热是哪里来的?(圈出热字)师:热是怎么样传到你的手上?师:如果我们用手去触摸这个金属调羹能感受到热嚒?师:那么这时候手上的热又是哪里来的?⒉热水加热铜丝师:老师这有一根铜丝你想摸一摸吗?(请2468组小组长上台试一试)师:从温度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冷的、常温,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师:如果我们将这根铜丝的一端浸入水中,一会儿后再用手摸铜丝,你手上又有什么感觉?师:这里的热从哪里来?热是谁传给谁的?师: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热能够在物体间传递,关于热传递你们想研究什么?师:生活中像这种发生在不同物品之间或同一物品不同部分之间热传递现象有很多。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ppt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ppt
14
三、选择题 1.冬天穿棉衣比穿单衣暖和,这是因为( B )。 A.棉衣产生的热量比单衣多 B.棉衣的保温能力比 单衣好 C.棉衣是热的良导体 2.冬天人们多穿衣服的原理是什么( C )。 A.衣服能为人体提供热量 B.衣服能提高人体温度 C.衣服能阻止人体热量的散失 四、简答题:冬天天气很冷,我们多穿些衣服就不觉得冷 了。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 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所以,寒冷的冬天,我 们多穿些衣服就不觉得冷了。
从游戏中,我们 明白了什么? 物体的热胀冷缩 是怎样引起的?
我们能建立自 己的假说吗?
48
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 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 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 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 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 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19
这袋水浮起来可能的原因:
1、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如果重量发生了变 化,它的沉浮也可能发生变化;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如果体积大小生了 变化,它的沉浮也可能发生变化。
一个沉的物体浮起来说明:
1、重量减小,2、体积增大。
20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
热水在冷水中上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 1 ) 、 观察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11
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 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服、吃 食物、取暖器取暖等。 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取 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 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 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2、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 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 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教科五年级科学下《二 热 金属热胀冷缩吗》公开课PPT课件_4

教科五年级科学下《二 热  金属热胀冷缩吗》公开课PPT课件_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是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这是在学生理解了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很自然地想到的一个问题: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教材选用金属固体物让学生展开这方面的研究。

分为三个部分: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金属的热胀冷缩。

教材以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作为典型的观察材料。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

通过本课活动内容和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同时结合前两课的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水、空气及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很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

而教材最后的结论蕴涵着两层含义:一是强调科学探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仅仅靠一两个事实材料就下定义是不严谨的;二是为学生的课后探究提出了空间,省略号所涵盖的探究活动会接连持续地出现,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学情分析:识和了解。

学生对于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现象的探究比较感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还是存有以点带面的现象。

很容易在看到铜球的热胀冷缩后就下结论:“金属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所以在归纳总结时要适时引导学生对科学结论得出的准确理解。

为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理解。

理解到科学结论的得出是要经过多次实验论证的;另一方面,着重引导学生能注重身边常见的一些事物、现象,从生活实践出发,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

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为了人们能更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很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技能与方法: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准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二 热 热是怎样传递的》公开课PPT课件_0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二 热  热是怎样传递的》公开课PPT课件_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热”单元第 6 课
猜 测
把金属棒的
一端放入热水中,
过一会儿金属棒 的另一端会有什 么变化?
金属棒
火柴
酒精灯
蜡烛环
一端加热 中间加热
实验提示
1.先套好蜡环,再加热。 2.观察、记录蜡环熔化的顺序。 3.实验完,整理材料。
不能触摸加热后的金属棒,小心烫伤!
可逆红色温变油墨
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
叫做热传导。
热传导只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一般发 生在固体中。此外,还有对流、热辐射。
拓展延伸
想一想其他材料是不是也 能像金属材料那样较快地进行
热传递呢?
原有的红色受热后会消失,降温
后又会恢复回红色,可反复使用。

温馨提示: 1. 把涂有红色油墨的一面朝上。 2. 把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用箭头画出来。
注意:加热后的金属片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我们的发现:
热总是从较热的部分传向较冷的部分, 或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 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 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

五年级下期科学第二单元 热

五年级下期科学第二单元 热

五年级下期科学第二单元热五年级下期科学第二单元热第二单元热一、填空1.产生热量的方法有很多。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加热时膨胀,冷却时收缩。

我们称这种水(体积)的变化为热膨胀和冷收缩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在一个物体从冷变热或从热变冷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变化(体积),这些变化(体积)可以被我们(感官)感觉到,也可以被(某些装置和实验)观察到。

(气体)的体积加热时膨胀,冷却时收缩。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具有热膨胀和冷收缩的性质,(气体)也具有热膨胀和冷收缩的性质。

10.某些固体和液体在特定条件下(热收缩和冷膨胀)。

例如,(锑)和(铋)是热收缩和冷膨胀。

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热量可以从物体的一端(温度较高)传递到物体的一端(温度较低),并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物体,直到两个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是不同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8.我们通常所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运转”。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直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

19、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

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五年级上科学ppt重点课件第二单元第五节光与热教科版

五年级上科学ppt重点课件第二单元第五节光与热教科版


2.阅读这篇童话,我们既要从现实的 角度理 解这是 一个不 幸的故 事,也 从文化 的角度 理解这 是一个 幸福的 故事, 能够在 小女孩 “幸福 ”的想 象中, 懂得如 何面对 苦难, 汲取怎 样活着 的勇气 和力量 。

3.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句段体会当年 的小女 孩的生 活情境 ,感受 小女孩 的悲惨 与辛酸 。

6.感受小女孩在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 活的渴 望与追 求,体 会“幸 福”的 真正内 涵。

7.借助课后提供的例子和资料,了解 “预测 ”和怎 样进行 预测, 能照样 子说说 旁批的 其他预 测是怎 样得出 来的。

4.这是故事发生的环境描写。环境描 写的作 用一般 是交代 事情发 生的时 间,渲 染凄凉 的气氛 ,为下 文埋下 伏笔。 环境如 此恶劣 ,预示 着故事 的悲惨 和小女 孩的不 幸。

5. 短短几个段落,我们读到了自然环 境的寒 冷,读 到了社 会环境 的冷漠 ,还读 到了家 庭环境 的冷淡 。
上节回顾
1.什么叫反光? 2.反射光是怎样传播的? 3.你能列举出生活利用光的反射的实例吗?
第五节 光与热
热光源:——既发光又发热
太阳是地球最大 的光源和热源。
热能
光能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 第五节 2.5光与热 (共21张PPT) 教科版
冷光源:——发光不发热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 第五节 2.5光与热 (共21张PPT) 教科版
1 弱 30
2 中 34
3
4

很强
37
40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 第五节 2.5光与热 (共21张PPT) 教科版
温度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要点:热胀冷缩的性质
不漏水 不漏水
用红墨水看 起来更清楚
1 .试管的水要装满,盖上盖子后不能漏水。
2.插上细管,黑色的小圈放在细管原水位的 位置上,保持不动。
3.把试管放到热水中三分钟,观察细管上的 水位的变化,做好记录。
4.把试管放到冷水中三分钟,观察细管上的 水位的变化,做好记录。
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
复习要点一:如何增加热量 复习要点二:衣服能不能为我们增加热量?
复习要点一:如何增加热量
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 么方法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复习要点二:衣服能不能为我们增加热量?
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
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 来进行观测吗?(书:27页)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衣服不 能给我们身体提供热量!
活动二:使用铝条等材料酒精灯设计一个铝 条是否会热胀冷缩的实验
资料一
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 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 锑和铋。
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冬季绷得紧, 夏季绷得松?
天桥 路面
图片资料
空隙
图片资料
空 隙
液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气体(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固体(铜和钢)金属的热胀冷缩
思考:多穿衣服身体怎么会觉得 热起来了? 我们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因为衣服阻止身体的热量散失
练习
• 1、加穿衣服能使我们热起来,是因为衣服能 为我们提供热量( )
• 2、加穿衣服能使我们热起来,是因为衣服能 保温。( )
• 3、将衣服叠好,在里面放一支温度计,过一 段时间,温度会上升( )
• 4、我们觉得手冷时,常常把两只手相互摩擦, 这是因为两只手相互摩擦产生了热量。( )
练习
• 1.将踩扁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样, 这运用的是( )
A.空气的热涨冷缩
B.液体的热胀冷缩
2.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 ) A.春天 B.夏天 C.冬天
复习要点:金属的热胀冷缩
活动一: 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金属是否 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实验材料:金属球、金属圈、酒精灯、火柴、冷水 实验图示:
返 回
观察热在金属圆片中的传递,用箭头画出热的 传递过程和方向。(图中圆点为加热点)


返回



返回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 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资料库:热的传递方式 阅读书本第47页
热传递主要有三种形式: 热传导、对流、辐射。
练习
• 1.热的传递方向是( ) A.从温度低的地方向温度高的地方传递 B.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C.从中间向四周传递
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练习:设计实验,分别证明液体,气体,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复习要点:热的传递方式
实验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一端加热
返 回
实验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中间加热
距离加热点越远,热传递时间越长; 距离加热点越近,热传递时间越短。
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如果在金属片的中间加热或者在金属片的边缘加热, 热在金属片中又会怎样传递呢?
复习要点一:水加热后会浮起来 复习要点二:与重量还是体积有关?
热水在冷水中上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呢
实验步骤
• 1.将试管装适量冷水,并密封称其质 量
• 2.将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1分钟。 • 3.再称其试管质量,读数。 • 4.观察试管加热前后质量和水平面有
什么变化。
加热前的质量
加热后的质量
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 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 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 冷缩
(出示)红茶、果汁、牛奶
复习要点一:空气热胀冷缩现象 复习要点二:热胀冷缩的原理
常温 热水 冷水
气球 空气
常温下
热水中
冷水中
空气受热时,气球会
,说明空气体积

空气受冷时,气球会
,说明空气体积
我来分析:
1、在铜条的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 (1)A、B、C、D、E、F各点上的蜡烛会先后熔化。 请写出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 ①( )②( )③( )④( )⑤( ) (2)针对这种现象,请作出你的解释。
那么用哪个调羹手会感觉到热一 点呢?
烫开水
过了一会儿
塑料棒 温热
木棒
温热 钢棒 烫

A、铜
B、不锈钢
C、塑料
)。
• 3、下列物体中,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是( C )。

A、铁
B、铜
C、泡沫塑料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 热的良导体,像塑料和木头这样导 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同样都是金属但是他们的导热速度 也是不同的.
选择题:
• 1、下列三种大小、形状都相同的物体,传热最快的是
( A )。

A、铜条 B、木条
C、塑料条
• 2、下列材料中,最适宜用来制作锅铲柄的是( C
水受冷和受热时体积会变化吗?
结论:水受热后体积变大了。
热水
冷水
• 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又怎 么解释呢?
• 冷水变热后,重量不变, 体积变大,浮力也变大, 就浮起来了。
练习
1.相同重量的50℃的水和10℃的水相比较( ) A.体积一样大 B.冷水体积大 C.热水体积大
2.水受热后,( )变大,( )不变 3.( )水受热会浮起来是因为重量变大了
总结:钢棒的导热本领最强,木棒跟 塑料棒差不多。
导热性能好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 导热性较差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小结:不同的材料传递热量
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递热 量比较快,塑料和木头等材料 传递热量比较慢。
活动二:验证三种材料的传热性 能
不同金属的传热性能实验记录表
金属名称 火柴棒掉落时间
第一根火 第二根火 第三根火 第四根火
柴棒
柴棒
柴棒
柴棒
铁丝
5′20″ 8′10″ 11′10″ 14′40″
铝丝
35″ 1′30″ 3′35″ 6′50″
铜丝
20″ 50″ 1′40″ 3′
结论
传热性能铜最快,铝次之,铁最慢。
第一名 铜 第二名 铝 第三名 铁
总结:
1.不同的材料传递热量的快慢不同, 金属材料传递热量比较快,塑料和 木头等材料传递热量比较慢。

空气受热时,气球会___鼓__起__来____,说 明空气体积__膨__胀__了____;
空气受冷时,气球会___凹__进__去____,说 明空气体积__收__缩__了____。
平常温度下
温度升高了
温度降低了
空气的热胀冷缩和微粒的运动有关,当 空气吸热升温后,微粒的运动速度加快, 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空气就膨胀了; 当空气受冷后,微粒运动速度会减速, 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空气就收缩了。
结论
• 实验发现试管中的水的温度升 高了,在加热过程中质量没有发 生变化,所以热水袋浮在冷水 中与它的质量没有关系。
热水在冷水中上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怎样来验证呢?
在试管里装满冷水, 用气球皮封住,再放 到装有热水的烧杯里, 观察气球皮的变化, 再把试管放到装有冷 水的烧杯里,观察气 球皮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