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当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候,美术创作发生了新的变化。
2、让学生理解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3、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多种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懂得运用多种鉴赏方法以书面、口头等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PowerPoint美术鉴赏课件唐宋生活相关的电影片断合适的乐曲【学具准备】收集唐宋有关生活习俗的资料与歌颂当时生活的诗词、《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乐曲渲染(生)聆听(梦江南伴奏)……只愿能够化作唐宋诗篇长眠在你的身边(师)在人类脱离了宗教的影响之后,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自然。
虽然早在汉代的画像砖上保留着很多生动的生活劳作场面,但它不是为生人而作;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是依据文学作品而创作;而真正把人间生活作为美术创作主题应是从唐代开始。
这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由于主使者以及社会观念对艺术家的要求不同而导致了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各不相同。
出示课题:人间生活二、宫中生活(师)简明介绍唐代中人物画发展情况\代表画家阎立本.张萱.周昉等.(一)以感悟式鉴赏方法评析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师):A)画家介: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宫廷画师,擅长画贵族妇女、儿童、贵公子。
B)作品介:《捣练图》卷,宋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1、这幅作品此画描绘宫中妇女制作丝绢的劳动场面。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
《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和毅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食物的获取与烹饪住所的选择与布置服饰的选择与搭配2. 第二节:社交与人际关系基本礼仪与礼貌沟通技巧与表达能力友谊的建立与维护3. 第三节:生活技能与自我管理时间管理与计划制定财务管理和生活预算健康管理与运动习惯4. 第四节: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应对压力和挫折的策略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5. 第五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节能减排与绿色生活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生活技能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角色扮演法: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沟通、表达和处理人际关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话题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总结。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等。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生活技能、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间生活》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生活技能的相关知识。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视频资料:选取与生活技能、人际关系等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生活用品: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等,用于实践操作和展示。
5.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第一篇: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教材分析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列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2)教学要点重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
2.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3.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5分钟)①播放背景音乐《生活》②出示字幕:《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1课时(2)复习导入(2分钟)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
并同步讲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断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
板书课题:人间生活(第1课时)(3)新课讲授,创设情景(28分钟)①播放影视片段《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局部(3分钟)(以启发式、谈话式)(3-4学生回答)。
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学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较暴露、领口低、颜色很鲜艳;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一等奖
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一等奖《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和风俗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3、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
课时:1课时教学思路: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脱离宗教时代之后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并理解促进艺术家创作这些作品的社会观念是什么,以及这些作品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有什么帮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美术主要是为了宗教和政治信仰服务,比如: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金字塔、《女史箴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佛本生故事》等(图片展示),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人类脱离宗教时代之后,艺术家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开始关注自己的真实生活现象,美术也自然转变为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课本的第四课《人间生活》,了解一下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时期的画家所描绘的他们眼中的真实生活。
(板书“人间生活”)二、讲授新课:其实早期的美术作品中并非没有表现人间生活的情景,汉代的画像砖石上就保留着很多生动的生活劳作场面,但他们不是为生人而修建的。
如:东汉《戈射、收获画像砖拓本》南宋大足石窟雕塑《养鸡女》而真正把人间生活作为美术创作题材的美术作品在我国主要开始于隋唐时期,在西方则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我们分别来学习一下。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江苏省响水中学杨敏一、教材分析《人间生活》是湘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课围绕“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分析了表现世俗题材的美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表现对象与表现手法等。
由于本课所列举美术作品的内容来自对世俗的描绘,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场景,故而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相关作品的图像识读。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美”有主观的认知,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举一反三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理解表现世俗生活的美术作品出现的种种原因,以及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宋等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3、通过本课的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美术表现世俗生活的各种方式,学习用图像学的方法来研究美术作品。
2、教学难点: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及历史文献价值。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前学习了解一些唐宋时期的历史,及准备本课教学用具课堂导入(3分钟)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5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和世俗生活题材的美术作品。
1、师提问:这些美术作品的题材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有的题材是宗教的、鬼神的,而有些是世俗生活的。
2、师总结: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因素逐渐削弱,艺术的内容也出现了创新,艺术家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开始描绘人们的风俗习惯、日常劳作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那么这节课就带领大家从云端走向凡间一起去感受这个熙熙攘攘、五彩缤纷的人间生活。
(出示课题)第四课,人间生活(板书)通过回顾以往作品,了解历朝历代美术作品的特点,为本节课所学内容做铺垫。
仕女生活(15分钟)1、教师播放视频片段《仕女画》,对仕女画做简要了解。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第一章:人间生活的美术表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间生活主题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间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多样性,激发对美术的热爱。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2.1 教学重点:欣赏和分析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作品,了解其表现手法和特点。
1.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感受人间生活的美好和多样性。
1.3 教学准备1.3.1 教具:多媒体设备、美术作品图片、画册等。
1.3.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1.4.2 新课内容:教师简要介绍人间生活主题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如人物描绘、场景布置等。
1.4.3 欣赏与分析:学生欣赏和分析教师提供的美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生活细节和情感表达。
1.4.4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选择一幅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作品进行临摹或创作。
1.4.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第二章:人间生活的美术创作技巧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创作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和指导,培养学生运用美术创作技巧表现人间生活的能力。
2.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间生活,提升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学习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创作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2.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创作技巧生动地表现人间生活。
2.3 教学准备2.3.1 教具:多媒体设备、美术创作技巧相关书籍、示范作品等。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人间生活》教案一、教案背景本教案是针对高中一年级的美术鉴赏教学案例。
计划两课时完成。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大纲要求,实践新课改理念,合理设计课堂。
重在体现学科特色,感受世界多元文化的美好,提升高中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帮助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二、教学课题湘版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三、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出自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材。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本单元整体是以历史顺序向大家介绍从古至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表现形式,使学生对我国及世界美术文化有个纵观的认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本课《人间生活》是第四课内容,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了解我国隋唐、五代、宋代的绘画风貌;第二课时:了解西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十七世纪两大典型流派、日本十九世纪浮世绘画的风采3、教学目标认识美术作品表现世俗生活的各种方式;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和代表性的作品;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四、教学方法结合我校“211”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引导法、问题探究法、图表法、图片视频等给学生创设情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预设的问题,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予以引导点拨。
做到当堂清。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上一节课知识,自然导入新课师: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同学们回忆学习过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样式。
生:建筑有石窟寺(四大石窟)、教堂、神庙、清真寺、佛塔等;以及宗教壁画、彩塑、大理石雕塑等师:宗教美术作品是让人们仰视的,蒙着神秘的色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大多数人的热情和生活不再围绕宗教信仰而展开,艺术家的创作又该面临怎样的挑战了呢?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今天我们就从表现真实生活的角度关注艺术家的创作。
人间生活美术教案
人间生活美术教案【篇一:人间生活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主备:徐丽审定: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2.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美术作品主要为宗教服务。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宗教的影响逐渐减弱,艺术家们又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哪里呢?学生回答。
(自己和现实生活)。
艺术家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自己,开始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描绘人间生活的作品逐渐多了起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课件出示课题《人间生活》)二、讲授新课:1.欣赏唐朝的人物画《捣练图》(1)师: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注意场景发生的时期,人物的服饰特点。
放映《宫心计2》第一集片段。
很显然,这是一个反映古代宫廷生活的片段。
这个短片表现的是古代什么时期的内容?学生回答。
(唐朝)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从人物的体态和服饰)师:很好,在你的印象中唐朝的社会观念和审美风尚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思想开放,以丰腴为美)唐朝的服装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颜色很鲜艳、低领,比较开放)并且这些服装样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和服。
(课件展示唐代服饰与和服的对比)师:唐朝的宫廷生活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的宫廷画家是怎样表现后宫现实生活的吧。
请大家先把书本32页看一下。
(2)课件出示《捣练图》)师:这是唐朝的宫廷画家张萱的一幅仕女画,张萱主要以宫廷仕女为描绘对象,画了很多仕女日常起居、劳动的画,我们看到的这幅《捣练图》就是表现宫廷仕女捣练时候的情景。
师:请一个同学告诉说说什么叫练?学生回答。
(练是古代的一种丝织品,织成时比较硬,而且带黄色,要经过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表现人间生活的场景。
2. 通过观察和分析人间生活的场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人间生活。
4.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相互欣赏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观察和分析人间生活的场景,感知生活的美好。
3. 创作人间生活场景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绘画基本技巧,能够表现人间生活的场景。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生动表现人间生活的场景。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绘画材料等。
2. 学生准备绘画作品展示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人间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教师讲解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示范绘画过程。
3.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自行创作人间生活场景的绘画作品。
4. 作品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相互欣赏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品展示和学生的互动表现,评价学生在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方面的进步。
2.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画家或艺术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绘画经验和创作心得,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拓宽审美视野。
3. 开展绘画比赛或展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自信心。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绘画技巧。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教学设计《人间生活》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展示学习任务】1、教师问:古时候在没有摄影摄像的条件下,要非常直观而形象的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会用到什么方式?学生答:………2、导入课题,展示学习任务。
二、【人间生活作品】“仕女画”代表作《捣练图》(宋摹本)中国画绢本唐张萱(1)自主学习并思考什么是练?唐朝人的审美风尚是怎样的?(2)合作探究在《捣练图》里艺术家融入了哪些与现代生活相近的细节?你觉得哪个生活片段最有趣味呢?捣练环节、织修环节、熨烫环节中分别指出哪些动作最传神?“宫廷贵族画”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绢本五代顾闳中1、自主学习并思考(1)感受一下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2)哪个是韩熙载? 画家表现韩熙载是怎样的动态和心情?(3)画中不同人物身份的动作表情,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
(4) 大家从画面中再找找还有哪些人物在专注地倾听音乐?(5)作品中歌女等女性形象在画面中的比例说明了什么?2、合作探究五个段落中韩熙载都出现一次,服饰、动作各不相同,为什么表情都是一样呢?“百姓生活画”代表作1、展示动画版《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欣赏,每组选一个人把了解到的画面内容说出来。
2、自主学习并思考作者凭借什么把《清明上河图》画的如此真实逼真?三、【经典欣赏】现代陈丹青和艾轩的作品四、【课堂回顾】贵族生活A、贵族仕女生活张萱《捣练图》B、贵族官员生活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平民生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五、【知识小结】艺术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没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画家是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的。
六、【课后拓展】请同学们画一幅画,内容是表现我们身边的生活,比如:班会、我们的美术课。
7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学设计5篇
7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7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教学设计《人间生活》(国外部分)教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教学目标:1、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2、认识和了解本课所列举外国美术作品的画种、题材、作品内涵、造型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感受、体验并评述外国美术作品的基本形式美感。
3、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归纳欣赏美术作品的学习方法;4、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习的潜力,探讨并交流自身的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形式;教学重点:1、了解从中世纪以来国外绘画风格、创作思想的变化;2、人间生活题材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文学创作、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举例,师生互动;在美术创作中,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的,他们的创作思路主要放在哪些层面上?2、欣赏历史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以及《韩熙载夜宴图》和《捣练图》,让学生简略的回顾不同的历史时代,画家在画中表现的内容及其创作背景。
3、看图设问:西方艺术家的笔下是如何表现人间生活的?他们所描绘的对象有没有受到当时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感受体验、比较欣赏1、将美术创作的发展大致圈定为三个阶段(作为遗留问题分析比较后解决):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以后的创作设问:找出这几组作品所反映的共同的题材——母爱。
2、中世纪美术作品的表现特点;(1)欣赏作品《圣母子》(2)设问:学生分析画中人物的形象特点?从人物的表情、眼神、母子之间的情感表达等方面来分析,为后段人物形象的描绘作比较图使用。
小结:中世纪美术又称基督教美术,是非现实主义的,不强调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抽象、变形、超人性,使用表现神灵和信徒的符号化的处理方式;3、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思潮(1)欣赏拉斐尔作品《西斯廷圣母》中的母子造型,比较人物形象、表情与中世纪绘画作品的不同,并进一步分析其它人物形象的创作来源;(2)分析尼德兰画派作品《逃亡埃及途中休息》先出现画面,学生尝试讨论画中人物和情节,教师小结,分析创作题材和背景;小结:画面中人物形象的设计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中世纪绘画中的人物形象比较生动了许多,更加贴近生活,反映了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美术领域出现的一种趋势,即宗教题材的世俗化。
《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日常生活、社交活动、工作学习等。
2.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人间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生活挑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人间生活概述1. 人类生活的定义和特点2. 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3. 社会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二章:日常生活1. 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2. 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交流3. 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第三章:社交活动1. 社交活动的类型和作用2. 社交技巧的培养3. 社交活动中的礼仪和规范第四章:工作学习1. 工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2. 职业选择和发展3. 学习方法和技巧第五章:休闲娱乐1. 休闲娱乐的意义和作用2. 休闲娱乐活动的类型3. 合理安排休闲娱乐时间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完成任务。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章节测试:每章结束后进行测试,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3.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观察和思考。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间生活》相关教材或阅读材料。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视频资料: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家庭关系1. 家庭结构的类型和特点2. 家庭关系的重要性3. 家庭冲突的解决方法第七章:人际关系1. 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2. 人际沟通的技巧3. 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第八章:爱情与婚姻1. 爱情与婚姻的区别和联系2. 恋爱心理和婚姻观念3. 婚姻家庭的经营与维护第九章:心理健康1. 心理健康概述2. 心理问题的产生和预防3. 心理健康促进的方法第十章:人生价值观1. 人生价值观的定义和作用2. 常见的人生价值观及其评价3. 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途径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教案】人间生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一、教学目标【图像识别】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和风俗画作品【美术表现】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文化理解】感受中国的美,热爱中国传统艺术,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以及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难点】画家表现世俗生活的绘画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社会学式鉴赏法、提问法等。
四、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捣练图》-10分钟(一) 图片+实物的导入通过图片的展示,总结出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画作内容从绘制宗教文化以及政治文化开始转向绘制世俗生活。
而这些画家他们绘画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展示百子闹春人物盖罐互动以此揭示课题,书写板书—人间生活、捣练图等。
(二)图像识别播放《捣练图》图片以及影视片段《唐宫夜宴》的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以及视频内容如何表现唐朝女性的雍容华贵和美艳风姿,《捣练图》是中国唐代名画,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
系盛唐时的一幅重要的风俗画,对后世绘画风格有重大影响,是唐代仕女画中取材较为别致的作品,系唐代画家张萱之作。
(三)美术表现1.教师展示《捣练图》引导学生鉴赏并思考: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内容?一共可以分为几部分?艺术家如何描绘生活中的情趣?贵族体现在哪里?教师总结:此图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在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淘气的小女孩因为个子不够高,干脆钻到娟的下面向上看,尽显顽皮可爱。
高耸的发鬓、华丽的服饰等。
课程拓展:唐三彩的美学教学过程2- 《韩熙载夜宴图》-10分钟(一) 图片的导入通过图片的展示,介绍作品如实地再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细致地描绘了宴会上弹丝吹竹、清歌艳舞、主客揉杂、调笑欢乐的热闹场面,又深入地刻划了主人公超脱不羁、沉郁寡欢的复杂性格。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第一章:人间生活的艺术欣赏1.1 教学目标了解人间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
培养对人间生活的审美感知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人间生活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
分析人间生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欣赏和评价人间生活的艺术作品。
1.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人间生活的艺术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间生活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进行绘画或雕塑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人间生活的艺术表达。
第二章:人间生活的创意表达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达自己对人间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2.2 教学内容介绍创意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探索人间生活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学习和运用不同的美术技法进行创意表达。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创作,激发创意思维。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间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进行创意绘画或雕塑创作,让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达自己对人间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人间生活的文化理解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人间生活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
3.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表现。
分析美术作品中体现的文化特点和生活价值观。
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探讨和思考。
3.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文化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化理解和尊重的体会。
进行文化主题的绘画或雕塑创作,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第四章:人间生活的社会意义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人间生活社会意义的认识和关注。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
4.2 教学内容介绍美术作品中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表现和探讨。
分析人间生活美术作品对社会意义的作用和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社会思考和讨论。
4.3 教学活动展示与社会现象和问题相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社会意义。
《人间生活》教案:认识表现主义中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探索
《人间生活》教案:认识表现主义中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探索导语:在当今社会中,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艺术是人们表达情感、思想和理念的一种方式。
而对于有特殊视觉需求的人群来说,艺术就更加重要了。
本节教案主要介绍表现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艺术探索。
通过深入研究《人间生活》一书,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表现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重要性。
一、认识《人间生活》《人间生活》是一本描绘人性面貌的小说,它揭示了德国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危机的恶果。
由于它在揭示人类本性方面的长处,成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
1.作品背景《人间生活》是 1929 年由奥斯卡·吕贝克所著,该书上市后,在德国和世界文坛上都受到了高度的赞誉。
吕贝克在这本小说中,通过描写一位名叫乔治·冈特的煤矿工人的故事,来探讨现代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现实。
作者奥斯卡·吕贝克在描写的时候,刻画了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社会现象,这使得《人间生活》成为揭露那个时代的最佳代表之一。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深入探究,这本小说向读者传递了许多关于社会、人类关系、人性等方面的思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关于现代城市生活的真实画面。
2.艺术特点《人间生活》是一种表现主义的艺术形式,它强调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对现实生活的探索和揭露是至关重要的。
在描写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夸张、形象化造型等手法,以表现出当时生活中的残酷和愤怒,以抨击对人权和人性的侵犯。
这种风格是表现主义的一个核心特点。
他们认为,艺术应该是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对立统一体,艺术家应该透过事物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表达中,强烈地反映现实生活的黑暗与恶。
二、表现主义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探索表现主义是一种强烈的反对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形式。
在表现主义的世界中,人类被抽象化、夸张化、扭曲化,表达出了矛盾的情感、压抑的情绪、激烈的反抗等。
1.矛盾的情感表现主义是一种反映矛盾情感的艺术形式。
在表现主义的作品中,往往会出现强烈的对立性情感,比如乐观与悲观,生命与死亡,善与恶,这些情感对立,表现了矛盾性和复杂性。
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人间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认识到人间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培养自己的包容心态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2)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人间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人间生活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人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2)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引导学生谈论人间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 学习新知(1)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共同解决问题。
3. 巩固练习(1)教师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教师让学生进行课文的默写,检验学生的词汇记忆能力。
(3)教师让学生进行课文的复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小组活动(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教师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最有趣的故事,展示给全班同学。
《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间生活》这一主题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通过分析《人间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并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人间生活的基本概念生活的定义生活的种类生活的重要性2. 第二节: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对我们的影响解决问题的方法3. 第三节: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为什么要热爱生活如何热爱生活为什么要珍惜生活如何珍惜生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提高生活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间生活》相关章节。
2. 案例材料: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生活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的能力和效果。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节:人间生活的基本概念(2课时)2. 第二节:生活中的种种问题(3课时)3. 第三节:热爱生活,珍惜生活(2课时)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的意义。
2. 讲解基本概念:详细讲解生活的定义、种类和重要性。
3. 分析案例:分享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问题。
4. 讨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生活的基本概念和种种问题。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
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版本:湘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教材内容:结合上节美术课《心灵的慰藉》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懂得了佛教艺术开始在中国真正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盛行的原因是因为战乱—“五胡乱华”的大时代背景。
人在面临巨大的灾难面前非常容易信仰XX,再者佛教所提出的“无常”观念有助于绝望中的人们去领悟人生中“苦”的真谛。
追根溯源,在本课《人间生活》中大量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描绘自然是大时代大环境中的人们生活的安定所导致。
生活中的“乐”的场景描绘相较于佛教教义对“苦”的领悟在现今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中更为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把握。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画像砖、画像石亦或是陶俑等地下艺术形式对现实生活场景的描绘,让学生观察到在汉朝墓葬艺术中人们希望把生活中的“乐”继续带入到另一个世界;作为对现实生活真实记录的描绘,在绘画文本上将生活的“乐”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其典型为侍女画题材的盛行。
如唐代著名院体画家张萱与徒弟周仿的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五代顾闳中描绘韩熙载夜半歌舞狂欢之景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风俗画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二学生基于前几节课对美术作品政治、XX功能性的了解,从以往教学中着重将美术作品文化XX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体会性;但是对于绘画的形式感而言,本节课中所涉与的多幅叙事性的绘画文本,多采用中国绘画特有的长卷形式。
学生对于中国所独有的长卷绘画形式的陌生;对于古代文人与现今人们阅读习惯方式的巨大反差。
我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长卷形式的陌生感去看世俗的绘画内容,去品古代世俗生活的意趣,去悟长卷的形式构图同绘画内容的散点透视设置的统一。
试图一改学生用惯用的西方的焦点透视去地辨认绘画人物的叙事性。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第一章:人间生活的意义1.1 人间生活的定义1.2 人间生活的重要性1.3 人间生活与美术的关系第二章:人间生活的表现形式2.1 人物描绘2.2 生活场景描绘2.3 情感表达第三章:人间生活的美术技法3.1 人物画的基本步骤3.2 生活场景的构图技巧3.3 情感表达的绘画方法第四章:人间生活的美术欣赏4.1 欣赏人间生活的名画作品4.2 分析名画作品中的人间生活元素4.3 引导学生体验名画作品中的情感第五章:创作自己的人间生活作品5.1 确定创作主题5.2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法5.3 创作过程指导第六章:人间生活的文化背景6.1 不同文化对人间生活的诠释6.2 人间生活作品中的文化元素6.3 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第七章:人间生活的社会意义7.1 人间生活作品与社会现实的关联7.2 人间生活作品对社会观念的反映7.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认识社会、关注社会问题第八章:人间生活的心理分析8.1 人间生活作品中的心理元素8.2 分析作品中的情感与心理状态8.3 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心理第九章:人间生活的创意实践9.1 创意实践的重要性9.2 激发学生创意思维的方法9.3 指导学生创作具有个性的人间生活作品第十章:人间生活的美术评价10.1 评价标准与方法10.2 学生作品的自我评价与反思10.3 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与师评,提高审美能力第十一章:人间生活的艺术史论11.1 人间生活艺术的发展历程11.2 不同流派和时期的人间生活艺术特点11.3 引导学生认识艺术史中的重要人间生活作品和艺术家第十二章:人间生活的跨界融合12.1 人间生活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结合12.2 人间生活艺术的多元表现形式12.3 指导学生进行跨界创作实践第十三章:人间生活的数字化创作13.1 数字技术在人间生活艺术中的应用13.2 利用数字工具创作人间生活作品的方法13.3 引导学生掌握数字绘画技巧,进行创新性创作第十四章:人间生活的展览与交流14.1 策划人间生活艺术展览的要点14.2 培养学生的人间生活艺术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14.3 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展览和交流活动,提升综合素质第十五章:人间生活的教育实践15.1 人间生活艺术教育的目标与方法15.2 设计人间生活艺术教学活动方案15.3 引导学生将人间生活艺术融入日常生活,提升生活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湘美版美术《人间生活》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生活(中国部分)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一课时
学生分析
本科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基于前几节课对美术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从美术作品文化宣扬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体会性。
因其作品时间较长远,要让学生结合当时的实际,理解画中的人物以及作者的用心,技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出自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材。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本单元整体是以历史顺序向大家介绍从古至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表现形式,使学生对我国及世界美术文化有个纵观的认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本课《人间生活》是第四课内容,了解我国隋唐、五代、宋代的绘画风貌。
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一些生动的生活动态。
课前准备
PPT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1.导入,引入课题
师:大家都听说过罗丹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吧?
生......
总:好的。
同学们,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领略中国古代艺术家是怎样以不同的角度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人间生活”。
板书:活生间人(从右写到左)。
领略古人的阅读,看图方式。
2.图片讲解
PPT播放主题
①从盐井,弋射收获画像砖开始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表现。
(ppt1)
②大足石窟雕像养鸡女的细节刻画讲解。
3.引导探究
(1)欣赏唐朝的人物画《捣练图》
师:大家仔细看看图片、看完图片请大家回答下面这几个问题:
a、从内容:这幅画描绘的什么?
b、从工具材料:这幅画用的什么材料?
c、从表现的方式和风格?
在讲解《捣练图》之前,我们先讲解人物画的分类:从内容上我们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
从技巧上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今天老师主要给大家讲的是工笔人物画。
这是唐朝一个反映古代宫廷生活的片段。
我们从右往左看,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我们看看最左边这个女子,她在做什么?是不是像我们平时衣服太长,不方便工作,将其挽起来啊?大家再看看这她们的头,是不是各有朝向呢?(PPT10)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组。
她们两个人在做什么?我们先看看右边这个,是不是像平
时妈妈们缝衣服要先理线啊?左边这个在缝衣服对不对?嗯,对了,这两人呢,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
再看看第三组。
我们从最左边开始看,是不是感觉她很用力?为了拉平这个布很努力啊?再看看中间拿个东西这个,看看她的神情,很专注对不对?布下边这个小孩子,是不是很调皮啊?最右边这个,她的头是什么样子的啊?啊,都转过去了呢?这是为什么呢?嗯,对,她怕热。
这个几个动作表现的是不是很到位啊?其实,这主要表现的就是几人熨烫的场景。
图介绍完了。
大家看看开始的时候老师提的三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请同学起来回答:
运用审美的语言知识回答:
a、从内容:这幅画描绘的什么?唐朝宫廷仕女在捣练、织补、熨烫的生活场景。
b、从工具材料:这幅画用的什么材料?水墨绢本设色
c、从表现的方式和风格?构图巧妙,用笔生动,造型工整细腻,色彩艳丽等
(2)我们再来看看同期的作品。
(PPT15)
这是周昉《簪花仕女图》,画中描写几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向人们展示了这几位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园中,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
“虽然她们逗犬、拈花、戏鹤、扑蝶,侍女持扇相从,看上去悠闲自得,但是透过外表神情,可以发现她们的精神生活却不无寂寞空虚之感。
,创造了浓艳丰腴的仕女形象,装束极为丰富,仅美眉毛装饰方法就有十余种,给后世的仕女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3)我们去了唐朝,老师带大家来到五代。
看了这么多图片,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官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
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
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
韩熙载是头戴高帽,面有长髯的人,他在画中出现了五次,但表情始终闷闷不乐,
郁郁寡欢。
他的内心是非常苦闷的,为了逃避迫害,他不得不纵情酒色之中。
第二段是“集体观舞”,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气氛热烈而动荡。
其中有一个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刚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尬的神态,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
第三段是“间息”,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人物安排相对松散。
韩熙载在侍女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女们交谈着,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整体气氛舒缓放松。
第四段是“独自赏乐”,人物疏密有致,乐伎们的吹奏动作中,使人感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调动了欣赏者的情绪。
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
奏乐的女伎们排成一列,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动态,统一之中显出变化,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
第五段是“依依惜别”,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结束了整个画面。
完整的一幅画卷交织着热烈而冷清、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隐含着韩熙载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我们来看一下这五个头像,这是谁啊?对,韩熙载。
他高兴吗?不高兴?为什么啊?那么,通过画面你能感受到韩熙载的心情吗?
总结:郁郁沉闷、寂寞寡欢。
表现了主人公不得不借酒宴来摆脱烦恼并求自保的尴尬心态。
(4)走完五代,老师再带大家穿越到宋朝。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风俗画。
风俗画:人物画的一种。
是以描绘社会生活(平民生活)为题材的人物画。
它的特点是对细节的描绘往往是很真实的,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形象的历史记录。
“平民生活”最早被画家关注是在“北宋”。
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
(清明上河图)
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扬名海外振国威,惊世之作传万年。
这首诗讲述的是哪一幅画作呢?对,它时间很长了,对,同学真聪明。
这就是《清明上河图》。
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
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
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
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开首汴京郊野风光,中段是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为市区街道景象。
构图用鸟瞰式全景法,采用散点透视。
(5)我们看了视频,也把内容大体看完了。
那现在我们来看看《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大家看看这个表格(PPT30显示表格),大家先填一下,等一下老师找同学回答。
课堂检测:1、“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扬名海外振国威,惊世之作传万年”诗中描绘的是哪件著名的绘画作品________ 。
(清明上河图)
2、唐朝的周昉所画的_______描绘宫廷侍女的闲适生活,用笔朴实、气韵古雅。
(簪花仕女图)
此作品根据表现的技法特点属于()
A 、工笔重彩
B 、工笔淡彩
C 、白描
D 、写意人物
3、_______、_______、花鸟画并称为中国画三大画科。
(人物、山水)
大家做一下这些题。
课堂小结:这些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承担着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重任。
不仅对我国文化流传影响深远,而且通过文化传播也影响着周围的日本和韩国等好多国家。
本课总结:PPT-最后,让我们以这个生活在唐朝可爱的小孩子打招呼的动作来结束这堂课。
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严肃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以一份天真、幽默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