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教案)
3不懂就要问(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挨、背、圈”,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学会会认字和会写字,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内容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直接导题,了解人物。
质疑课题:1.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2.质疑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预设: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3.课件出示孙中山头像,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说说:你知道这是谁吗?(孙中山)人物简介: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谈话过渡: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更多地放手学生自学,教师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书,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阅读能力。
】(1)(2)(4)(3)(6)(7)关键能力必备品格3.独立学习,提出质疑。
(1)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梳理主要问题:①“照例”是什么意思?②“先生”是谁?③“戒尺”是什么?④什么是“私塾”?⑤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⑥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部编版【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含答案)
3* 不懂就要问【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简介伟人,导入课文1.(课件出示2)(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课件出示3)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
齐读课题。
二、出示提示,自学感知1.(课件出示4)出示自读提示(1)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与同学交流。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法。
2.根据提示,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二、独立学习,提出质疑。
1.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和解决主要问题:(1)“照例”是什么意思?(2)“先生”是谁?(3)“戒尺”是什么?(4)什么是“私塾”?(5)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应该更多放手给学生自学,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了?……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三、研读课文,交流展示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5:生字)bèi sònɡlìquān duàn liàn hútúdāi ji èlìái chǔ背诵例圈段练糊涂呆戒厉挨楚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诵”,翘舌音“楚”,前鼻音“段”,边音“例、厉”。
3.不懂就要问原文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
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8张PPT)
字词乐园
词语运用
刚刚同学们还在班里( 咿咿呀呀 )地 说话,上课铃一响,教室里( 霎时 )变 得(鸦雀无声)。
字词乐园
词语积累
表示安静的成语
鸦雀无声 悄然无声
万籁俱寂 夜深人静
无声无息 噤若寒蝉
字词乐园
近义词 照例--- 照旧 霎时--- 瞬间
流利--- 流畅 详细--- 具体
反义词 认真--- 马虎 清楚--- 糊涂
—— 陶行知
课堂演练
1.给下面的句子换种说法。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这样糊里糊涂的背,没有什么用。
课堂演练
2.我们要向孙中山学习些什么?
善于思考
敢于发问
课下作业
1.学完本课,请你列出三条问题。 2.再搜集一个和“勤学好问”有关的名 人小故事。
谢谢您的观看和支持
多音字
背 bèi(背诵)
我背(bèi)诵完课文,把书都放到
bēi(背包) 了背(bēi)包里。
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1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故事。
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2
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各部分大意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孙中山小时候如何上学。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孙中山在课堂上问老师 背的书是什么意思。
lì
例 组词:照例 例子 例行公事
字词乐园
会认字
quān
圈 组词:圆圈 呼啦圈
duàn
段 组词:段落 选段
liàn
练 组词:练习 练功 勤学苦练
字词乐园
会认字
hú
糊 组词:糊涂 迷糊 糊里糊涂
tú
涂 组词:涂色 涂抹 涂脂抹粉
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
-将提问与实际生活结合: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应提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将提问的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提问的基本概念、疑问词的用法以及勇于提问的精神。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提问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如何勇敢地提问;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意识到提问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他们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课文,掌握疑问词的用法,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பைடு நூலகம்(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提问的基本概念。提问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寻求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我们获取信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不懂就要问》中的主人公通过勇敢提问,解决了心中的疑惑。这个案例展示了提问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本节课主要依据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章节内容进行设计。教学内容包括: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1张PPT)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上课,把老师称为先生。上课时,先生带着学 生读,然后让他们背诵,但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 而我们现在是在学校上课,课堂上老师讲课会很有趣味,书中的知 识点老师会分解开,用我们能懂的方式讲解。
小组讨论:你喜欢这种“只背不讲” 的教学方式吗?为什么?
“只背不讲”的教学方式并不好,因为如果学 生不理解书中的意思,那么背下来也没有意义, 而且死记硬背的知识很容易就会忘记。只有理 解了才能更快更好更持久地记住知识。
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 一说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对待 学习的,当他遇到不懂的问题 时是怎么处理的。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 会背了吗?”
十分生气:以为孙中山是不想背书。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 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 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被其感动:孙中山背诵熟练,对待学习认真、执著。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大家其实都像孙中山一样,也想弄懂 书中的意思,只是先生不讲,他们也不敢 问。
因为以前从没人敢向先生提问。孙 中山这一问,简直如“开天辟地”一般, 大家不知道先生会怎样做,都认为先生 会惩罚多问的同学,所以大家谁也不敢 出声,怕受到先生责罚。
①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
孙
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中
山
②“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
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不 懂 就 要 问
三年级上册语文-3.不懂就要问(教学课件)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如果有个别的字不
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
解,也没有关系。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明确了学习任务和学习
方法优,翼下文教面大家就用这些优方翼文教 法自己读课文吧。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初读课文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默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 多读几遍。优思翼文考教课文中出现了哪优翼文教 些人物?主要写的是谁的故事? 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
书、勤学好问
的精神。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初识大意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 优翼文教写孙中山不懂就优翼要文教问的故事。在优开翼文教
始和结束的位置标上“‖”。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从“一天”到“大家听得都很认真”,具
体写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故事。
优行翼文惩教 罚时所用的木优翼板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多音字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bēi(背包)
背 优翼文教
圈 优翼文教
bèi(后背)
优翼文教
quān(圆圈)
优翼文教
juàn(圈养)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词语理解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1.(说话)声音严厉。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优翼文教
人物简介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01我会认背bèi(背诵、背书、背课文)诵sòng(朗诵、诵读、吟诵)例lì(例子、例如、举例)圈quān(圆圈、圈数、一圈)段duàn(段落、分段、自然段)练liàn(练习、练笔、熟练)糊hú(糊涂、糊口、含糊)涂tú(涂料、涂写、涂抹)呆dāi(发呆、呆住、吓呆)戒jiè(戒备、戒烟、戒掉)厉lì(厉害、严厉、厉声)挨ái(挨骂、挨打、挨饿)楚chǔ(楚国、清楚、苦楚)02多音字挨āi(挨着)ái(挨打)背bèi(背诵)bēi(背包)圈quān(圆圈)juàn(圈养)03近义词照例——照常流利——流畅霎时——瞬间清楚——明白糊里糊涂——稀里糊涂04反义词流利——结巴详细——简略05理解词语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霎时:极短时间。
照例:依照惯例或常情。
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稀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形容对事物一点儿也不明白。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一……不……”形式的词语一声不响一毛不拔一字不落一尘不染一窍不通一声不吭一丝不挂一言不发一文不值06句子解析1.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
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形象地写出了学生读书的状态。
2.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照例”写出了“流利地背出前一天学的功课”对于孙中山来说不是偶然的。
3.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壮着胆子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可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呢!4.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课文知识点总结和生字解读
《不懂就要问》课文主题归纳一、本文的主旨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因为不明白书里的意思,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3) 起因:少年的孙中山在私塾读书时,背书非常流利却不懂书里的意思,于是向先生提问,吓呆了其他同学。
第二部分(4~7)经过:先生检查完孙中山的背诵后,向学生讲解那段书的意思。
第三部分(8~9)结果:孙中山与同学的交谈,表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不懂就要问》生字解析1、同音字:jiè:戒(戒尺)借(借书)duàn:段(段落)断(断点)2、多音字:bèi后背背bēi背包quān圆圈圈juàn牛圈juān圈在家里3、近义词:照例照常霎时刹那流利流畅详细详尽清楚明白认真专心糊里糊涂迷迷糊糊鸦雀无声万籁俱寂4、反义词:流利——生疏详细——粗略认真——马虎糊里糊涂——清清楚楚鸦雀无声——人声鼎沸四、词语解释: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这里是描写旧时读书吟诵的形态。
流利: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通畅。
霎时:霎时间,极短时间。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吓呆: 害怕得呆住了,形容十分害怕。
厉声: (说话)声音严厉地。
戒尺: 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鸦雀无声: 形容非常安静。
五、词语拓展:表示时间短:霎时顷刻转眼片刻刹那间一眨眼一瞬间AAB式: 摆摆手点点头摇摇头伸伸腰踢踢腿弯弯腰招招手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摇头晃脑摇头摆尾察言观色聚精会神粉身碎骨AABB式拟声词:咿咿呀呀叽叽喳喳叮叮当当乒乒乓乓滴滴答答。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不懂就要问 》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知识点+图文解读
课文知识点
1、《不懂就要问》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
2、多音字
背bēi 背包bèi 背诵
圈quān 圆圈juàn 猪圈juān 圈起来
挨āi 挨打ái 挨着
3、近义词:照样——照例、照旧立刻——顿时、马上
反义词:流利——结巴详细——简略清楚——模糊
4、“一……不……”形式的词语
一声不响一毛不拔一字不落一尘不染一窍不通一声不吭一丝不挂一言不发一文不值一窍不通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
①孙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②孙中山壮着胆子请求老师给他讲课文内容。
③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
6、文中为什么要描写同学们的表现?
从同学们的表现可以看出大家是非常怕先生的。
这与孙中山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出孙中山不懂就问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三年级语文第三课不懂就要问解析
不懂就要问-课文主题归纳一、本文的主旨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因为不明白书里的意思,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3) 起因:少年的孙中山在私塾读书时,背书非常流利却不懂书里的意思,于是向先生提问,吓呆了其他同学。
第二部分(4~7)经过:先生检查完孙中山的背诵后,向学生讲解那段书的意思。
第三部分(8~9)结果:孙中山与同学的交谈,表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不懂就要问》生字解析1、同音字:jiè:戒(戒尺)借(借书)duàn:段(段落)断(断点)2、多音字:背 bèi后背bēi背包quān圆圈圈 juàn牛圈juān圈在家里3、近义词:照例~照常霎时~刹那流利~流畅详细~详尽清楚~明白认真~专心糊里糊涂~迷迷糊糊鸦雀无声~万籁俱寂4、反义词:流利——生疏详细——粗略认真——马虎糊里糊涂——清清楚楚鸦雀无声——人声鼎沸四、词语解释: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这里是描写旧时读书吟诵的形态。
流利: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通畅。
霎时:霎时间,极短时间。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吓呆: 害怕得呆住了,形容十分害怕。
厉声: (说话)声音严厉地。
戒尺: 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鸦雀无声: 形容非常安静。
五、词语拓展:表示时间短:霎时顷刻转眼片刻刹那间一眨眼一瞬间AAB式: 摆摆手点点头摇摇头伸伸腰踢踢腿弯弯腰招招手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摇头晃脑摇头摆尾察言观色聚精会神粉身碎骨AABB式拟声词:咿咿呀呀叽叽喳喳叮叮当当乒乒乓乓滴滴答答。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不懂就要问生字注音及组词
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去问。
背bi(背诵、背书、背课文)诵sng(朗诵、诵读、吟诵)例l(例子、例如、举例)圈quān(圆圈、圈数、一圈)段dun(段落、分段、自然段)练lin(练习、练笔、熟练)糊h(糊涂、糊口、含糊)涂t(涂料、涂写、涂抹)呆dāi(发呆、呆住、吓呆)戒ji(戒备、戒烟、戒掉)厉l(厉害、严厉、厉声)挨i(挨骂、挨打、挨饿)楚chǔ(楚国、清楚、苦楚)2、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生字注音组词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生字注音组词这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
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井jǐng 一口井井水水井井口打井挖井油井矿井观guān 观看景观观察观望外观壮观改观参观沿 yn 沿着边沿沿路沿用前沿窗沿沿海沿线答d回答问答答案答复答应报答答谢渴kě口渴渴了渴望渴求渴望饥渴干渴喝hē喝下喝水喝茶喝汤喝粥吃喝际j无边无际国际天际边际交际一望无际词语表:坐井观天井沿回答口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3、二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生字注音组词二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生字注音组词南 nn 南方南北南边向南东南江南岭南南非部b南部部分部队部首部件部下头部内部些某iē一些好些这些那些些许一些巨j巨大巨人巨石巨头巨星巨型巨作位 wi 一位座位位置学位职位让位各位每měi每天每日每次每处每晚每时每年升shēng 上升升旗升起升级晋升飞升公升闪 shăn 闪光闪亮闪开躲闪闪电闪失闪烁狗gŏu小狗天狗白狗打狗狗市狗头黑狗词语表:南部那些山顶一动不动云海巨石前方每当金光闪闪奇石4、二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一封信生字注音组词二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一封信生字注音组词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女孩露西给爸爸写信的事。
3 不懂就要问【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探鲜 人物评一评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孙中山是个什么样 的人?和小组成员交流。
勤学好问
孙中山
善于思考
敢于质疑
探鲜 道理讲一讲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课堂上遇到 不懂的问题就要大胆问老师。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不懂装懂,要像 孙中山一样遇到不懂的就提问,可以问 老师,也可以问同学,直到弄明白为止。
不过,你此时是不是也可以冒出一个问号?这 个著名的“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是真的吗?
事实上,在牛顿本人的所有自述中,都没有提 到过这个故事。后来有人考证,这个故事是法国大 作家伏尔泰在《牛顿哲学原理》中最先讲述,并使 它广为流传的。而据伏尔泰说,这是从牛顿的外甥 女康杜伊特太太那里听来的。
也许,我们无法确知,是否真的有一个苹果砸 中牛顿的脑袋。但我们可以确信,只要善于提问, 善于思考,我们脑海中的小问号就能变成开启科学 发现的金钥匙。
练一练
梳理小走廊
1.《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讲了少年 孙中山在_私__塾___读书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 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老师__提__问___的 故事,赞扬了孙中山_勤__学__好__问__的精神。
2.文中有很多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我 要把它们摘抄下来。
词语:
私塾 戒尺 挨打 咿咿呀呀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3 * 不懂就要问
略读课文 学习提示
1.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2.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学习要求
游览校园话新鲜
我们来到了一所特别的学校—— 少年孙中山所在的学校, 快跟随我的脚步, 一起去探寻不一样的新鲜见闻吧!
探鲜 词汇读一读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3 不懂就要问【附习题、视频】
凃 背诵 例
摘 苹 果
圏 戒
采 厉
段 挨
练 楚
糊
自读提示:
1. 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自己对 这件事的看法。
2. 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时候读私 塾,对背诵的内容不理解,主动向先生 请教的事。
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法。
B.bēi
② 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终于把这篇文章背
( A )的滚瓜烂熟了。
③ 她背( B )着一个精致的挎包在街上散步。
圈:A.quān B.juān C.juàn ③ 石块在水面激起一圈( A )圈波纹。 ④ 猪吃完食后乖乖地走到猪圈( C ) 里,
懒洋洋地躺下了。 ⑤ 晚上,牧羊人把羊赶到羊圈( C ) 里
应该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实在想
不出来了,然后再问。
2.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懂就问的经
历呢?讲给大家听一听吧。
3.积累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名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2)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3)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 提问。 ——普列汉诺夫
(4)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这位伟人, 大家认识吗?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 县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3 * 不懂就要问
初 读 课 背诵 文
练习
戒尺
我会读
照例 圈出 段落 糊里糊涂 吓呆 厉声 挨打 清楚
用手势表示多音字的读音。
bèi
bēi
背诵 背包
quān
圈出
juàn
羊圈
juàn
圈猪
① 背:A.bèi
“一字不漏”说明孙中山聪慧过人,也说 明孙中山不是在无理取闹,而是在背过课文并 进一步思考后才提出想知道意思的要求的。
3.不懂就要问(优质教案)
3.不懂就要问(优质教案)第一篇:3.不懂就要问(优质教案)《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
读完课文还可跟同桌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教师简介孙中山,让学生对孙中山有初步的印象。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出示投影: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 3 先生,学生。
孙中山背得。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
2、指明读第二自然段,这段中说明孙中山学习怎样?孙中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生反复练读孙中山想的和说的话,读出当时孙中山的心理。
3、“壮着胆子”说明什么?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有什么反映?学生边读课文边体会勾画相关词句。
4、观察图画,对比孙中山与同学们的表情差异。
然后学生反复练读课文,体会同学们害怕的心情。
5、投影:孙中山给教师提了意见以后,别的同学,孙中山却。
学生把这句话说完整。
然后思考讨论:孙中山敢提意见,难道就不怕挨打吗?6、讨论练说:为了,孙中山宁可,也要站起来提问。
7、先生听了孙中山的话后,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指名读课文。
指导学生注意读出先生前后语气的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先生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8、出示投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小组合作,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然后在全班交流。
三、拓展、练笔/ 3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觉得孙中山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
上册三年级第3课不懂就要问词语理解
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去问。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霎时:极短时间。
照例:依照惯例或常情。
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稀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形容对事物一点儿也不明白。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2、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比尾巴生字词语理解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比尾巴生字词语理解这篇课文讲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的尾巴的特点,告诉我们不同动物的尾巴是不一样的。
好看:看着舒服;美观。
本文指孔雀的尾巴好看。
好像:有些像;像。
本文指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3、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江南生字词语理解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江南生字词语理解这是一首采莲歌,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蓬的情景,反映了采莲人欢乐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
江南: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
采莲:采摘莲子。
何:多么。
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
戏:玩耍,游戏。
本文指鱼在水中游动。
4、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项链生字词语理解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项链生字词语理解本文写小娃娃捡拾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而他落在沙滩上的脚印,成为大海金色的项链,充满童趣,表现了小娃娃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浪花:波浪激起的四溅的水。
沙滩:由于沙子淤积形成的沿水边的陆地或水中高出水面的平地。
项链:戴在脖子上垂挂胸前的链形首饰,多用金银或珍珠制成。
脚印:脚踏过后留下的痕迹。
5、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大还是小生字词语理解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大还是小生字词语理解本文写了主人公我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的急切心情,教育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觉得:认为。
按钮:用手按的开关。
雷声:下雨前打雷的声音。
6、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词语理解及造句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词语理解及造句回答:对问题给予解释;对要求表示意见。
三年级上册语文3.不懂就要问
3不懂就要问(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挨、背、圈”,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学会会认字和会写字,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内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直接导题,了解人物。
质疑课题:1.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2.质疑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预设: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3.课件出示孙中山头像,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说说:你知道这是谁吗?(孙中山)人物简介: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谈话过渡: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更多地放手学生自学,教师出示自读(1)(2)(4)(3)(6)(7)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提示,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书,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阅读能力。
】3.独立学习,提出质疑。
(1)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梳理主要问题:①“照例”是什么意思?②“先生”是谁?③“戒尺”是什么?④什么是“私塾”?⑤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⑥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去掉拼音, 小组同学进行“你指我认”的活动。
4.重点认读“段、练、戒、厉、楚”等生字。
6.开火车读准字音, 也可以开火车组词。
7.刚才在听读和自读课文时, 你画出了多少有新鲜感的词语, 跟本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
8.老师找到了这些词语, 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 你可以说一下词语的意思或者是造个句子。
3.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孙中山有没有放弃学习?他学得怎么样?
预设:
从“先生听了, 连连点头。”“读了几遍, 就背下来了。”“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等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学习是非常勤奋的。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勤奋好学。但是孙中山学得不明白——糊里糊涂。根据上下文理解“糊里糊涂”的意思:认识模糊, 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想象一下在当时的情况下, 如果不会背, 结果会怎样?
学生大胆发言。
7.最后的结果怎样?孙中山挨打了吗?
预设:先生讲得很详细, 大家听得很认真。
思考:孙中山没有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因为孙中山学习勤奋, 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8.既然大家都想知道, 为什么老师一开始不讲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我原想, 书中的道理, 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 我就讲讲吧!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问家长、问老师、小组讨论、上网学习、查字典等。
2.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 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 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 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
课件出示:走近人物——孙中山
常识提示:孙中山, 广东香山人,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 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 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阅读成果, 鲁迅先生少年时用得到的金质奖章做了什么?
预设:卖掉奖章, 买了几本书, 买了一串红辣椒。
2.鲁迅先生靠什么度过寒冷的夜晚?
预设:他便摘下一颗辣椒, 放在嘴里嚼着, 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不懂就要问》”, 一起来闯关吧!
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重点思考关联词“既然……就……”的关系。
出示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还是……”“无论……都……”“因为……所以……”等四组关联词, 看看哪一组可以替换文中的“既然……就……”。体会“既然……就……”的因果关系。
9.同学们都不敢问, 只有孙中山去问, 这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
小组讨论:
同学们为什么吓呆了?向老师问问题很可怕吗?同学们到底在怕什么?
预设:戒尺, 以前做错事或者不会背是要用戒尺打手心的。
根据自己的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6.听到孙中山的问题, 先生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先生拿着戒尺, 走到孙中山跟前, 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朗读句子, 重点读好动词和语言描写。必要时请几个同学演一演。
(你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吗?读出你的情感来。)
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背”的用法。
2.课文中具体写孙中山读书的情况的是哪一部分?圈出来,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
读书流程图。
孙中山背诵学过的功课。
先生圈出要学的新内容。
先生教读要学的新内容。
孙中山回座位练习背诵。
你觉得这种学习方式怎么样?枯燥乏味。
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圈”的意义和用法。
东安一小有效课堂三年级语文导学案
(2018下)编号:
主备人
文庆满
使用人
文庆满
课型
第一课时
课题
3、不懂就要问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汉字, 掌握2个多音字, 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使用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弄清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大意, 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导学过程
复习导入
谈话导入
1.你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当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的?
我的个性设计(二次备课)
探究学习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孙中山是怎样学习的呢?让我们听读课文, 了解一下。注意:在听的时候, 画出生字词, 读准字音, 画出新鲜感的词句。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三、生字认读, 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 有些还比较难, 不知道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带大家领读一下?
2、完成配套练习册。
我的个性设计(二次备课)
练习检测提升
教学反思
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尤其读好最后一段孙中山的名言:“学问学问, 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 就是挨打也值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并想一想这段话与题目的关系——照应题目, 点明中心。
五、能力提升
读书是有方法的。我们来想一想, 读书都有哪些方法?
预设:
1.课文中的“学问学问, பைடு நூலகம்懂就要问”。
2.本文是略读课文, 略读的意思就是了解大意, 不必深究。
出示词语: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糊里糊涂咿咿呀呀连连点头私塾戒尺
学生根据词语进行解释或造句。
四、读文见义
导学:读了课文, 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吗?看看课本上是怎么说的。
1.出示课文第一段内容, 学生自读。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 先生念, 学生跟着念, 咿咿呀呀, 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 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 先生从来不讲。
3.读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 要大胆地去跟别人交流, 也可以去问老师或者其他人。
4.读书时遇到不明白的词语, 可以大胆地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猜测, 也可以大胆地猜测故事的情节。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可以查看工具书。
5.你还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六、拓展阅读
快速阅读《鲁迅的读书秘诀》, 回答问题。
4.面对这种糊里糊涂的情况, 孙中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自读课文, 圈出相关内容。
预设:
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 有什么用呢?
做:他壮着胆子站起来, 问:“先生, 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5.对于孙中山的做法, 同学们是怎么看的?大家有什么反应?
这一问, 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 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