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背肌筋膜炎

合集下载

背肌筋膜炎诊断标准

背肌筋膜炎诊断标准

背肌筋膜炎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通常发生在背部肌肉和筋膜的炎症。

其症状包括持续性的背部疼痛、僵硬、疼痛加重时的身体活动受限等。

对于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症状的表现和一些检查来进行判断。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背肌筋膜炎的主要症状是持续性的背部疼痛。

这种疼痛可能是钝痛、刺痛或隐约的疼痛感。

通常会持续数天甚至数周,而且可能会在活动时加重。

患者还可能会感到背部肌肉的僵硬感,导致身体活动受限。

症状还可能会伴随有背部肿胀、红肿等表现。

在诊断背肌筋膜炎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综合评估。

二、体格检查医生在诊断背肌筋膜炎时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

通过检查患者的背部,医生可以观察到可能存在的炎症、肿胀和红肿等情况。

医生还会触摸患者的背部肌肉和筋膜,以了解其硬度、敏感度和其他变化。

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确认患者是否患有背肌筋膜炎。

四、实验室检查除了影像学检查外,医生还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的炎症指标和其他异常情况。

医生还可能会对疑似感染进行培养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致病因素。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背肌筋膜炎。

五、其他诊断手段除了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外,医生在诊断背肌筋膜炎时还可能会采用其他手段。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病史、诊断标准和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综合评估。

医生还可能会结合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以帮助确认诊断。

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判断。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是关键。

希望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篇示例: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背部疼痛疾病,可以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适和影响日常生活。

及早诊断并采取正确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腰背肌筋膜炎

腰背肌筋膜炎

腰背肌筋膜炎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变性的一种疾病。

腰背部广泛疼痛,多位于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有时可放射至臀部。

慢性劳损,如长时间弯腰工作、久坐、长时间开车等。

腰椎基础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

腰背部广泛疼痛,多位于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有时可放射至臀部。

疼痛常于清晨发作,活动、热敷后减轻或消失。

进行相关检查,如X线、MRI等,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药物治疗: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针灸等,可帮助缓解疼痛和僵硬感。

封闭治疗:在疼痛点注射局部麻醉药和激素类药物,可迅速缓解疼痛和消炎。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等。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如进行瑜伽、普拉提等运动。

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以维持骨骼健康。

本研究旨在观察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现经筋疗法在缓解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将介绍经筋疗法的基本概念、治疗方式、效果及安全性,并结合现有研究进行讨论。

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主要由肌肉和筋膜的微小损伤或慢性炎症引起。

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僵硬和活动障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的改变,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经筋疗法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在筋膜调理和疼痛缓解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近年来,经筋疗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

研究发现,经筋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经筋穴位,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紧张,从而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障碍。

然而,经筋疗法的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疼痛加重等不良反应。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项背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和不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报告了一例患有项背肌筋膜炎的患者,经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的病例。

患者,女,38岁,因颈项背部酸痛伴肿胀、活动受限3个月,加重2周入院。

患者平素体格健康,无特殊遗传病史,无相关家族史。

3个月前,患者突发颈项背背部疼痛,呈持续性隐痛,夜间加重,伴有活动受限,未及医;2周前,患者加重伴颈部局部肿胀,不适,患者仍未及医院就诊。

入院查体:患者自诉颈项背背部疼痛不适,呈持续性酸胀痛,夜间加重,负重无法忍受。

颈项部被隆凸,活动受限。

颈项背围触痛明显。

关节活动受限,活动一过度即加重颈部不适,头部转动触痛加重。

肩背肌肉紧张,压痛明显。

为明确诊断,患者行颈椎MRI检查提示:C3/4、C4/5、C5/6椎旁软组织肿胀。

考虑到患者的症状和颈椎MRI检查结果,确诊患者患有颈背部肌筋膜炎。

对患者的颈背部进行了理筋手法治疗。

在患者取仰卧位时,治疗师采用推、拉、捏、按等方法,按摩患者颈项背部酸痛处的肩颈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缓解患者疼痛。

然后,利用浮针技术对患者颈背部进行治疗。

治疗师首先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使用细针直接刺激患者颈项背部酸痛处的肌肉,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肿胀。

经过3次治疗后,患者的颈背部疼痛得到显著缓解,肿胀明显减轻,活动受限程度明显改善。

患者的颈背部肌肉松弛明显,肩颈肌肉紧张明显减轻。

患者自诉疼痛减轻明显,能够自由活动,夜间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出院后,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对治疗颈项背部肌筋膜炎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价格低廉等优点,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本次病例报告只包括一个病例,治疗效果尚需大样本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浮针疗法在项背肌筋膜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浮针疗法在项背肌筋膜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浮针疗法在项背肌筋膜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浮针疗法在项背肌筋膜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引言部分包括浮针疗法概述、项背肌筋膜炎简介和研究背景。

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浮针疗法的治疗原理、在项背肌筋膜炎中的应用,以及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

结论部分总结了浮针疗法在项背肌筋膜炎治疗中的疗效,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浮针疗法在治疗项背肌筋膜炎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浮针疗法、项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治疗原理、应用、观察、评估、安全性、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浮针疗法概述浮针疗法,又称漂针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特殊材料针灸,使针灸在体内产生漂浮感,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等功效。

浮针疗法源于古代中医经典,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疗法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在浮针疗法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穴位和针灸方法,进行针灸操作。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2 项背肌筋膜炎简介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颈部和上背部的肌肉和筋膜组织中。

患者常表现为颈部和上背部疼痛、僵硬、肌肉痉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项背肌筋膜炎的发病原因包括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劳累过度、受凉、情绪紧张等因素。

临床上,项背肌筋膜炎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如颈部和上背部的疼痛、肌肉僵硬、受压痛等。

医生还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有时可能需要进行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1.3 研究背景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颈项部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针灸等,但疗效不佳且易复发。

综合治疗项背广泛性肌筋膜炎120例

综合治疗项背广泛性肌筋膜炎120例

综合治疗项背广泛性肌筋膜炎120例梅 江,杨广林,郭 刚(呼图壁县人民医院,新疆昌吉831200)关键词:项背广泛性肌筋膜炎;针灸治疗;推拿治疗;中药熏洗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779(2008)03-0016-01作者简介梅 江(),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针灸推拿和针刀治疗工作。

项背肌筋膜炎为纤维结缔组织多发病之一,常涉及肌肉、筋膜、滑膜、肌腱、神经纤维膜等,本病发病率高,并不伤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科自2003年至今采用针灸、推拿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该病1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男52例,女68例,病程最长32年,最短10天,其中20~30岁6例(5%);30~40岁25例(20.8%);40~50岁53例(44.2%);50岁以上36例(30%),急性发病31例,慢性发病89例,均表现为项背部疼痛,常为酸痛、胀痛,也可为锐痛,疼痛时轻时重,受凉或劳累后加重。

软组织触诊:急性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皮肤增厚,慢性期者可触到皮下结节或条索状肿块,均有压痛。

血沉增快32例,“抗O ”增高35例。

2 治疗方法2.1 针灸治疗 (1)选穴:颈、背部的夹脊穴(双侧)和阿是穴;(2)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直刺0.5~1寸(据病人体质而定),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min 。

治疗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2.2 推拿手法治疗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结合症状、体征选择推拿手法治疗点,在颈部及肩背部用滚法、擦法、揉法和提捏法,对痛点给予点揉,弹拔手法弹拔皮下结节和条索状肿块,最后沿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颈后椎旁肌纤维方向理顺手法,做手法时应由浅入深,由慢到快,使患者有酸、胀、痛感,每日1次,每次30m i n 。

10天为1疗程。

2.3 中药熏洗 推拿手法后用大连鹏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SZ -88熏蒸治疗仪”进行熏蒸。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病变,临床上常见于颈椎过度疲劳、受寒受湿等因素引起的项背部急慢性针痛、僵硬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但效果较慢,容易复发。

目前,浮针结合理筋手法在治疗项背肌筋膜炎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例采用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的项背肌筋膜炎病例。

患者为一名女性,45岁,主诉颈背部疼痛,病程已8个月。

患者平时工作压力较大,长时间熬夜且睡眠质量较差。

初诊时,患者颈背部有明显的压痛点,肌肉紧张,活动受限,双侧项背部有明显的针刺感,尤其是在疲劳或受寒受湿后症状加重。

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项背肌筋膜炎。

治疗过程中,首先采用浮针治疗,选择额颞部、颈部和肩部的相关穴位,如百会穴、风池穴、肩井穴等,进行针刺治疗。

针刺时采用慢性入针法,刺入皮下后稍作停顿,然后进行浮针操作。

每个穴位刺入深度为1.5~2.0cm,取穴后旋转针头,使之浮起,然后稍作固定,使浮针达到一定的时间。

浮针时间根据患者的感觉而定,一般为5~10分钟。

治疗过程中,患者只感到轻微的刺痛感和酸胀感,无明显的不适感。

浮针治疗后,结合理筋手法进行肌肉松解。

按摩师使用拇指、掌根等手法对患者的颈背部进行按摩,重点按摩患者的压痛点和肌肉紧张的区域。

按摩时力度适中,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避免损伤肌肉和筋膜。

每次按摩时间为20~30分钟,每周2~3次,连续进行1个月。

疗程疗效评价: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压痛点消失,颈背肌肉轻松,活动度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经过3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出现明显的疼痛和不适感,工作和生活正常。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可以缓解疼痛,改善颈背肌肉的紧张和活动度。

浮针治疗可以刺激穴位,调理气血,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

理筋手法可以通过按摩疏通经络,松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促进病灶的恢复。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针刺加走罐治疗项背肌筋膜炎72例

针刺加走罐治疗项背肌筋膜炎72例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5 — 0 8 )
治疗 结果 : 治疗组 6 O例 , 痊愈 5 4例 , 有 效 4例 , 无 效 2例 , 总有 效率 9 6 . 7 ; 对 照组 3 0例 , 痊愈 2 2例 , 有 效 5例 , 无效 3例 , 总有 效 率 9 0 . 0 。两 组治 愈 率 有 明 显 差异 , 治疗 组 的疗 效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
为, 推拿 、 针灸 疗法能 散瘀 通络 , 补益肝 肾 , 强筋壮 骨 , 濡 养筋 脉 , 则 痛 消而麻 去 , 疾 病 向愈 。但 针刺 颈臂穴 时 , 必 须严 格 掌握进 针方 向 , 对肺 气肿 患者 尤不 可深刺 。针 刺 后若 出现逐渐 加重 的 呼 吸 困难 , 应 考 虑气 胸 , 应 按 气 胸
表 定位 : 在锁 骨 的内 1 / 3与 外 2 / 3交 界 处 向 上 1寸 , 胸 锁 乳 突肌锁 骨头 后 缘 。针 刺 操作 : 患 者取 坐 位 , 头 部转 向健侧 , 施针部位 ( 患侧 颈 臂 穴 ) 常规消毒后, 以 3 O号 1 . 5寸毫 针水 平 向颈 椎 横 突 部 位 直 刺 0 . 5 ~1寸 , 稍 微 调整 针刺方 向 , 小幅 度提插 ( 但 切不可 朝斜 下或 下 内侧 , 否则 易刺 中 胸 膜 顶 及 肺 尖 , 造成气胸 ) , 待 患 者 针 感 强 烈, 并 有触 电样麻 感放 散至 整个 上肢 、 手指 时 即可 出针 , 不 留针 。以上 治疗 均 为每 日 1次 , 1 O次 为 1个 疗 程 , 各
常规 治疗 。
针刺 、 推拿、 牵 引三 种 方法 结 合 治 疗神 经 根 型 颈椎 病, 疗效 明显 优于推 拿 配合 牵 引 治 疗 , 且 能 突 出 中医 非

中药薰蒸配合推拿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00例

中药薰蒸配合推拿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00例


近 年来 , 者采 用 中药薰 蒸 配合推 拿 治疗项 背 肌筋 膜炎 笔
可 因感染 、 疲劳 、 凉 、 受 受潮 等 因素 而 加重 。查 体 见 颈 部肌 紧张, 压痛 点常 在棘 突 及 棘 突旁 斜 方 肌 、 菱形 肌 等 , 痛局 压 限。发病 缓慢 , 程较 长 。x线多为 阴性 结果 。 病
产 后 3 , 露 不绝 , 间 曾服 大 剂 红 参 、 芪 、 胶 、 河 车 、 月 恶 其 黄 阿 紫 红糖鸡 蛋等补 气补血 之品 , 给 予西药抗 炎 、 血对症 治疗 , 并 止
疾 病 , 以使 用 活血 化瘀 法 为 主 达 到 祛 瘀 生 新 的 目的 , 可 以 可 也
则 无 气 逆 之 患 , 随气 行 , 血 自然 循 于 脉 络 无 溢 出 之 弊 。因 此 在 辨 证 治 疗 的 同 时 , 者 总结 出 , 论 出 血 时 间 长 短 , 宜 在 方 笔 无 均 药 中加 入 活 血 之 剂 , 当 使 用 活 血 化 瘀 的 方 法 , 到 活 血 止 血 适 达
大剂益母草 ; 身 不遂 、 木 以及 疮 痈肿 毒 加 当归 、 芍 、 半 麻 赤 红
黄; 下焦出血如便血 、 尿血可加 蒲黄 、 当归 、 白茅根 、 藕节等 ; 崩
漏 可加 当归 、 花 、 鹤 草 ; 于 各 种 皮 下 出血 , 过 敏 性 紫 癜 红 仙 对 如
花; 治脱 发加 全蝎 、 赤芍 、 水蛭 ; 麻疹 加 地鳖 虫 、 蚕 、 蜕 ; 荨 僵 蝉 面部色 斑加桃 花 、 红花 ; 各种皮 肤疾 患均可加 蜈蚣 ; 各种 代谢 失常性疾病如糖 、 代谢异常可加焦 山楂 、 脂 丹参 、 三七等 。
21 年第 3 卷第 4 00 1 期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颈项部疼痛,受累部位活动受限,常伴有头昏、眼花、耳鸣、上肢酸痛等症状。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我们须积极治疗,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一例采用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病例,通过综合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患者李女士,35岁,因颈项部疼痛、僵硬、上肢活动受限半年,加重2天来我科就诊。

患者自述因工作需要长时间处于低头状态,前期出现颈项部不适后逐渐加重,严重者受累部位活动明显受限。

入院查体:患者生长发育正常,神志清楚,气色尚好,查体:颈项部肌肉紧张,患侧颈肌硬,伸侧旋转运动受限,左右颈部旋转运动受限、双上肢活动受限、颈椎生理曲度减少。

查体符合项背肌筋膜炎的诊断。

针对患者的病情,我们采用了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

利用中医针灸的方法,在患者的受累部位进行了浮针治疗。

浮针是一种中医经典治疗方法,通过在患者的皮肤上进行浮针刺激,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选择了特定的穴位,并采用了适当的刺激力度,以确保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

除了浮针治疗外,我们还结合了理筋手法来进行治疗。

理筋手法是一种中医推拿疗法,通过按摩患者的筋膜组织,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

在治疗中,我们通过对患者颈项部的筋膜组织进行适当的推拿按摩,有针对性地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经过10天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颈项部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活动也明显灵活了许多。

患者表现出了明显的舒适感,也十分满意治疗效果。

通过再次查体,患者的颈项部肌肉放松,受累部位活动增加,颈椎生理曲度恢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可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医学课件)腰背肌筋膜炎

(医学课件)腰背肌筋膜炎
鉴别诊断
需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强直性脊柱炎等疾 病进行鉴别。
02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过程
炎症过程与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和相互作用。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调节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干扰素等,在炎症过 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症状
腰背部疼痛、酸胀、僵硬,可伴有或不伴有放射痛,长时间坐位或弯腰活动 时症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发病原因与机制
发病原因
寒冷、潮湿的环境,慢性劳损,免疫系统异常等。
发病机制
外界因素导致腰背部肌肉和筋膜受到刺激,引发无菌性炎症反应,炎症因子释放 引起疼痛和僵硬等症状。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等)进行 诊断。
姿势不良
长期姿势不良或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肌肉负荷加重,进而引起腰背肌筋膜炎。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与体征
疼痛
腰背部疼痛是该病最常见的症 状,疼痛性质多为酸痛、胀痛 或牵拉痛,时轻时重,偶有刺
痛或烧灼感。
肌肉僵硬
腰背部肌肉可出现僵硬、紧张、 痉挛,触摸时质地较硬。
活动受限
腰背部疼痛和僵硬可导致活动受限 ,特别是弯腰、扭转或长时间坐立 时症状加重。
治疗方案优化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康复治疗
研究康复治疗在腰背肌筋膜炎治疗中的作用,提 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研究挑战与展望未来
长期随访研究
01
开展长期随访研究,评估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肩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手法治疗概况

肩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手法治疗概况

背阔肌激痛点
背阔肌激痛点引 起背部中央、肩 胛骨下疼痛。它 们也牵涉下背和 腹部疼痛。另外, 它们也引起胳膊 内侧疼痛、无名 指和小拇指疼痛。 不伴麻木的手指 疼痛,通常是因 为背阔肌。
常用治疗方法
手法治疗(推拿按摩、整脊疗法等) 针灸治疗 肌肉牵伸技术 物理疗法(如超声波法,TDP等) 中药外治法(包括熏蒸、热敷等) 小针刀 其他辅助治疗(多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 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帛书《五十二病方》。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 金匮要略中也有膏摩的记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 脏,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 摩,勿令九窍闭塞。”
红花、川乌、草乌、川芎、白芷、冰片、威灵仙、杜仲、 羌活、独活等。
牵伸机理
1、快速牵拉,
肌梭兴奋, 肌张力增高。
2、慢速牵拉, 抑制反应, 肌肉放松, 长度变长。
肌肉牵伸技术
牵伸应用
1、快速的牵伸反应可用于某些神经瘫痪者,保持肌 张力;也用于运动中以增加肌肉收缩力量。
2、慢速牵伸反应可阻断疾病引起的反射性肌痉挛、 血循障碍、神经压迫等。长时间牵伸练习,可改 善关节活动度。
改善免疫状况等)
肌肉牵伸技术
肌肉牵伸作用
1.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2.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3.调节肌张力 4.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5.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肌肉牵伸技术
牵伸方向
牵伸力量的方向应与肌肉紧张或挛缩的方向相反
牵伸强度
低强度长时间的持续牵伸效果优于高强度短时间的牵伸
牵伸时间
每次10 ~ 15S,也可达30S
推拿按摩
推拿治疗本病有显著疗效。手法的目的是减轻疼痛, 缓解肌肉痉挛,舒筋活血,防止肌筋膜粘连形成。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和背部疼痛、僵硬、易疲劳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规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法治疗等,然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本文介绍了一例患者采用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情况,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患者李女士,女,42岁,因颈部和背部疼痛、僵硬、疲劳等症状就诊于我院。

患者称起病于半年前,一开始只是偶尔感到颈部和背部不适,以为是因为工作疲劳引起的,但渐渐症状加重,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因此来我院就诊。

患者入院后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项背肌筋膜炎。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我们决定采用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

浮针是一种常见的针灸疗法,即在需要治疗的部位插入针灸针,然后通过手法的配合让针在患者体表上左右移动,疼痛的背部,这种针灸疗法非常适用于肌肉疾病、神经疾病和关节炎等,通过调整气血的流畅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理筋手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手法,主要采用指压、推拿等手法,通过对病灶部位的按摩和刺激,达到活血化瘀、通经络、调理脏腑的目的。

治疗开始后,患者每天进行一次浮针治疗和一次理筋手法治疗,每次治疗持续30分钟。

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颈部和背部的疼痛、僵硬等症状明显减轻,患者的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好了。

经过十天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患者对我们的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纷纷表示会继续进行针灸疗法和手法治疗以巩固治疗效果。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性疾病,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疗效。

对于每位患者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根据自身的病情特点,结合中西医的优势,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例对于同类病患者能够提供一些治疗上的参考。

(医学课件)腰背肌筋膜炎

(医学课件)腰背肌筋膜炎

腰背肌筋膜炎xx年xx月xx日•疾病概述•疾病病因•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评估•治疗与护理•疾病预防•疾病预后目录01疾病概述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等因素导致腰背部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

定义腰背肌筋膜炎的英文为Myofascial Pain Syndrome,简称MPS。

英文名定义和英文名ICD-10编码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腰背肌筋膜炎的编码为M54.2。

CPT编码在医疗领域,腰背肌筋膜炎的CPT编码为97700。

疾病编码1流行病学23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30-50岁年龄段的人群中。

发病率寒冷、潮湿、慢性劳损等因素是导致腰背肌筋膜炎的主要原因。

发病原因腰背肌筋膜炎在寒冷、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的发病率更高。

地域差异02疾病病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等,使腰背肌肉紧张,导致肌肉劳损和肌筋膜炎。

常见病因肌肉劳损寒冷环境可引起肌肉收缩和血管痉挛,增加肌肉负担,诱发肌筋膜炎。

寒冷刺激病毒感染可引起肌肉炎症和肌筋膜炎。

病毒感染03慢性损伤长期重复单调动作或过度使用肌肉,可引起慢性肌肉损伤,进而发展为肌筋膜炎。

继发性病因01骨折或关节脱位骨折或关节脱位可导致肌肉和肌腱受损,进而引起肌筋膜炎。

02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可导致肌肉不平衡,使部分肌肉负荷过重,诱发肌筋膜炎。

肌肉疲劳肌肉疲劳是肌筋膜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过度使用肌肉,可导致肌肉疲劳和肌肉紧张,进而引起肌筋膜炎。

发病机制血管收缩血管收缩是肌筋膜炎的另一个发病机制。

寒冷刺激或情绪紧张可引起血管收缩,使肌肉血供减少,导致肌肉炎症和肌筋膜炎。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在肌筋膜炎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病毒感染可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肌肉炎症和肌筋膜炎。

03病理生理学肌腱和韧带出现炎性改变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肌腱和韧带可能出现炎性改变,导致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血管扩张和炎症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血管也可能出现扩张和炎症,进一步加重症状。

中医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研究进展

综 述Stage Ⅲ Colon Cancer:Might Less Be More[J].Oncology(Williston Park),2018,32(9):437-442,444.[2] 马晓峰,王琦.体质辨识在中医“治未病”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4):2-3.[3]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8,38(10):1089-1103.[4] 中华医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5] 魏大荣,秦超,郑邦本,等.中医体质在预测结直肠癌患者mFOLFOX6化疗所致骨髓抑制中的作用研究[J].河北中医,2019,41(8):1185-1188.[6] 李耀兵,温奕超.中医体质学说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5):17-18,26.[7] 杨倩春,李思宁,毛炜.中医体质学说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8):19389-19392.[收稿日期]2020-06-04项背肌筋膜炎是由外伤、风寒、劳损等导致项背部软组织痉挛粘连,引起项背部广泛性压痛、肌肉僵硬板滞,甚至活动受限的多发病[1-2]。

本病属中医“痹证”“经筋病”范畴。

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多取阿是穴、颈部华佗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穴和督脉穴,针具有磁圆梅针、浮针、火针,刺法有排刺、齐刺。

浮针疗法基于患肌理论着重治疗肌筋膜触发点成为重要治疗方法[3]。

邱创臻等[4]将6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浮针疗法和电针治疗。

治疗组NPQ评分、VAS评分、SF-36评分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李平[5]将86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磁圆梅针治疗和普通针刺。

结果磁圆梅针较普通针刺改善疼痛及功能障碍效果更好。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1. 引言1.1 病例背景这是一个关于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病例报告。

病人是一名35岁的男性,平时从事办公室工作,长时间处于坐姿,缺乏锻炼。

他主要的症状是颈部和背部疼痛,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确诊为项背肌筋膜炎。

这种疾病是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和缺乏运动引起的肌肉损伤和疼痛。

病人在进行常规理疗和中药治疗后,疼痛仍未有较大缓解。

我们决定尝试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这一病例,希望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将结合针灸的特点和理筋手法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调理病人的气血状况,改善局部肌肉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并恢复功能。

通过本次治疗,我们希望能够为病人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减轻疼痛,恢复肌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一病例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字数:241】1.2 治疗目的治疗目的是通过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缓解患者疼痛和不适感,恢复背部肌肉功能,促进肌肉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是一种较为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通过刺激穴位和按摩理筋手法来舒缓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废物的排除,达到消炎、镇痛、消肿的效果。

治疗目的也包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通过积极治疗和科学护理,能够有效地控制疼痛症状,减少病情恶化的可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重返美好生活。

治疗目的是为了让患者尽快达到康复的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病情的复发,让患者重新获得健康和幸福。

1.3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是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关键。

浮针是一种特殊的针刺技术,通过在特定穴位插入针头后轻轻推动,使针头在肌肉组织中浮动,刺激局部肌肉,舒缓肌肉紧张和炎症,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和康复。

浮针的特殊技术要求操作者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手法,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要根据病情和症状进行针灸的选择和调整。

(医学课件)腰背肌筋膜炎

(医学课件)腰背肌筋膜炎

腰背肌筋膜炎xx年xx月xx日•疾病概述•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目录•诊断标准•治疗方案与原则•预防措施01疾病概述定义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等因素所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腰背部,常累及菱形肌、竖脊肌、骶棘肌等肌肉组织。

英文名腰背肌筋膜炎的英文名为Fibromyalgia。

定义和英文名急性腰背肌筋膜炎多由急性扭伤或牵拉伤引起,表现为肌肉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

慢性腰背肌筋膜炎多由寒冷、潮湿、慢性劳损等引起,表现为肌肉疼痛、酸胀、沉重感,可伴有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疾病类型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率较高,多见于30-50岁的中青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率腰背肌筋膜炎好发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的人群,如办公室工作人员、服务业工作者、运动员等。

此外,肥胖人群、孕妇和老年人也容易出现腰背肌筋膜炎。

好发人群发病率和好发人群02发病原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坐或站,使腰背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肌肉和筋膜疲劳。

反复弯腰或扭转如搬运重物、拖地等家务活动,易引起腰背肌肉的反复牵拉和扭转,导致肌肉和筋膜的损伤。

慢性劳损环境温度过低寒冷的环境可以引起腰背肌肉和筋膜的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缺血和炎症反应,从而引发腰背肌筋膜炎。

潮湿环境长期在潮湿环境中生活或工作,如地下室、仓库等,易引起腰背肌肉和筋膜的炎症反应。

寒冷或潮湿环境•自身免疫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对腰背肌肉和筋膜产生免疫攻击,导致炎症反应和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生。

免疫因素•肌肉或筋膜发育不良: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腰背肌肉或筋膜的先天性发育不良,如肌肉萎缩或筋膜肥厚等,导致腰背肌筋膜炎易发。

解剖因素腰背部的创伤或手术可能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生。

创伤或手术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跷二郎腿、斜靠在沙发上等,也可能增加腰背肌筋膜炎的风险。

不良姿势其他因素03临床表现疼痛部位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腰部和背部肌肉疼痛,尤其是腰部两侧的肌肉。

穴位注射结合理疗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穴位注射结合理疗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穴位注射结合理疗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背部肌肉疼痛,往往由于下肢或肩部的劳损或不当姿势引起。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药物和物理治疗,但效果不如人意。

因此,穴位注射结合理疗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备受关注。

本研究选取100例患有项背肌筋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穴位注射结合理疗治疗,而对照组只使用传统的药物和物理治疗方法。

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疼痛等级、肌肉功能和活动受限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疼痛等级明显下降,肌肉功能和活动受限也明显改善。

而在对照组中,疼痛等级下降不明显,肌肉功能和活动受限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

穴位注射结合理疗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有效性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首先,穴位注射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局部组织的炎症和肿胀。

其次,理疗可以通过热敷、推拿等手段缓解肌肉疼痛,促进肌肉松弛,改善肌肉收缩能力。

最后,穴位注射结合理疗的综合作用,可能会加快症状改善和康复速度。

综上所述,穴位注射结合理疗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安全、有效、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银质针松解术治疗项背肌筋膜炎56例

银质针松解术治疗项背肌筋膜炎56例

[ ] 国 家 中 医 药管 理 局 .中 医病 证 诊 断疗 效标 准 [ .南 京 : 京 大 1 M】 南
( 稿 日期 2 1 收 0 0—0 2—2 ) 0
之 列 。 有 病 例 均 符 合 《 医病 证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 有 外 伤后 所 中 … 可 治 疗 不 当 , 损 或 外 感 风 寒 等 病 史 ; 发 生 于 老 年 人 , 以体 力 劳 多 尤
劳 动 者 为 多 见 ; 痛 , 肉僵 硬 发 板 , 酸 肌 有沉 重感 , 痛 常 常 与 天气 疼 变 化 有 关 , 天及 劳 累可 是 症 状 加 重 ; 部 有 固定 的压 痛 点 或压 阴 背
冬眠合剂 、 舒血宁配合牵引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3 例 6
杨 丽影 齐建永 付朝 霞
文 章 编 号 :0 4—7 5 2 1 )9 67— 1 10 4 X(0 0 0 —1 1 0
致 。 其 发 病 机 理 为 腰 背 部 肌 肉血 管 收缩 、 血 、 肿 引 起 局 部纤 缺 水 维浆 液 渗 出 , 终 形 成 纤 维 织 炎 筋 膜 受 损 后 发 生 纤 维 化 改 变 , 最 使
利 多 卡 因 皮 内 注 射 形成 直径 lm 的 皮 丘 。根 据 部 位 不 同 选 用 长 c 度适 合 的 银 质 针 , 度 亦 根 据 部 位 而 定 。 针 时 运 用 夹 持 进 针 法 深 进 双 手 进 针 直 刺 或 斜 刺 经 软 组 织 病 变 区 直 达 肌 肉 和 筋 膜 所 在 的 骨
酶 的活 性 , 而使 肌纤 微 增 粗 , 缩力 加 强 , 于 有 效 地 防 止 肌 从 收 对
肉萎 缩 、 节 僵 硬 、 复 肢 体 功 能 具 有 积 极 意 义 。 局 部 的 锻 炼 可 关 恢 使 内服 药 物 充 分 发 挥 其 治 疗 作 用 ,而药 物 的 作用 又 可 使 锻 炼 的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

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例【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例采用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病例。

文章首先介绍了病例的背景信息,随后详细描述了治疗方法和治疗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效果良好。

文章还介绍了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供医生参考和借鉴。

最后对治疗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该方法在治疗项背肌筋膜炎中的有效性和前景。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浮针结合理筋手法、项背肌筋膜炎、病例简介、治疗方法、治疗过程、效果观察、操作技巧、注意事项、总结、展望1. 引言1.1 病例简介患者王先生,男,45岁,因反复出现颈部和背部疼痛,特别是项背肌区域疼痛数月就诊于我院。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为项背肌筋膜炎。

患者病程较长,曾尝试多种保健理疗及药物治疗,疗效欠佳。

经过综合评估,决定采用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治疗。

患者对此治疗方案表示充分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始终配合良好,积极配合治疗。

经过连续的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减轻,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病例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效果观察、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2. 正文2.1 治疗方法浮针结合理筋手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殊的针灸技术和按摩手法来调理患者的肌肉疼痛问题。

在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过程中,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疼痛的具体部位和原因。

接着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浮针是一种特殊的针刺方法,通过在疼痛部位轻轻插入针灸针,并使其做出微小的上下运动,以达到刺激穴位和舒缓疼痛的效果。

理筋手法则是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技术来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疼痛部位的恢复。

在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时,浮针和理筋手法相结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恢复正常的肌肉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暖得按痛减/活动
压痛点:
肩胛提肌损伤:肩胛骨内上角。 菱形肌损伤:肩膀缝中(肩胛骨内侧缘) 斜方肌上部损伤:肩井 斜方肌中部损伤:肩中俞、肩外俞 背阔肌损伤:膈关下外方 竖脊肌损伤:脊旁夹脊穴
(6)颈背部患处有特定的压痛点
特点:A 位置浅
B 对触压敏感,可惹及远处的传 导性疼痛
组 织 无 菌 性 炎 症 加 重
四、临床表现

1.多见于中年以上,有长期不良体姿且肌肉缺乏锻炼者或外 伤史 2. 疼痛: (1)部位:项背部(集中)

(2)性质:酸痛不适/胀沉重感、麻木感
(3)程度:一般都可以忍受,少有刺痛 (4)时间:时间长短不一 (5)加重与缓解因素:受寒;单一姿势;阴雨天气(变化) [感染、疲劳、受凉、受潮]
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 环境因素(湿度、寒冷等)
2. 未明确诊断的潜在颈椎病所致营养障碍或刺激 3. 体内慢性炎症性病灶 4. 慢性损伤(慢性静力性牵拉伤)
急性损伤 单 独 或 共 同 作 用 肌 肉 持 久 的 收 缩 状 态 肌紧张
慢性劳损
血管痉挛
慢性炎症性病灶
肌肉和筋膜供血不足
颈项肌筋膜炎
一、概述

一般指筋膜、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 性炎症,引起项背疼痛、僵硬,运动受限及软弱 无力等症状的疾患。

好发于30岁之后,以长期从事低头工作者及居处 阴暗潮湿者多见
二 解剖生理
斜方肌及背阔肌
肩胛提肌及菱形肌 竖脊肌胸段 肌筋膜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4、理筋整复:
脊柱颈段 运动关节类手法

脊柱胸段
5、放松结束手法:滚揉、叩击患处及
周围
注意事项

早期见效显著,巩固疗效需综合疗法和机能
锻炼的支持

尽可能避免诱发因素的存在
C 数量不等

Hale Waihona Puke 3、激发点封闭有效
4、一般无皮肤感觉障碍,腱反射正常 5、症状十分明显,但体征却少,实验室检查 并不能解释或符合临床表现
6、晚期可有肌挛缩/粘连,影响关节功能
四、诊断 病史及上述临床表现 五、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可作出诊断。易与该病混淆 的疾病应注意鉴别。 1、颈型颈椎病:主要鉴别点在X线平片有骨质 增生; 2、肩周炎:有肩关节活动受限。且疼痛与压痛 点限于肩关节周围; 3、项韧带炎:与颈肩肌筋膜炎很相似,但它疼 痛及压痛限于颈椎棘突部,低头时疼痛加重。
六、治疗
治疗原则:舒筋通络 行气活血
解痉止痛
取穴及部位: 项背部 手、足太阳经穴位为主(阿是穴、肩井、肩中俞、天宗、 秉风、颈夹脊、风池、风府等) 手法:


一指禅推法 拿揉 滚法 点压


弹拨
扣击

操作: 1、松解手法(痛区滚法): 循经一指禅推法 运动颈项 2、 解痉止痛法(痛点指揉、点按): 点穴 弹拨 3、 弹拨捋顺(结节/条索状):捏脊 拿揉项背肌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