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伤仲永》导学案(1) 语文版.doc

合集下载

《伤仲永》导学案.doc

《伤仲永》导学案.doc

《伤仲永》(一)设计:郑君祥审阅:七年级全体语文教师课型:新授课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组 _______________ 共同体___________ 小主人姓名____________【学前反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2.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

3.疏通文言句子的意思。

4.整体感悟文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耍性。

【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王安石:___________ 朝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宇介甫,晚号。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

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枳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宋代的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三苏)、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曾拜欧阳修为师)。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2、注音:隶()扳()谒() 邑()矣()泯()称()卒() 焉()耶()【合作探究】1.在文中()内给加点字注音,在【1给加点字解释;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坏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1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 余闻之也久。

卒之为众人。

5.积累虚词,精确翻译: 之:①忽啼求之( ④邑人奇之( ⑦传一乡秀才观之( 于:①坏谒于邑人(③贤于材人远矣(其: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以: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②借旁近与之( )⑤或以钱币乞之()⑧不能称前时之闻()③余闻之也久( )⑥仲永之通悟())②于舅家见之( )④受于人者不至( )②父利其然也( )③其受之天也()②或以钱币乞之(⑵日扳仲永坏谒于邑人⑷稍稍宾客其父时之闻。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伤仲永》导学案2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伤仲永》导学案2

《伤仲永》导学案2学习目标1、积累文章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对课文熟读成诵,并能流利地翻译全文。

3、学习本文寓理于事,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

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5、懂得本文所寓含的道理,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学习。

学习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1、学习本文寓理于事,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温馨提示:课前的努力,会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一、走近作者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

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他力图通过新法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由于变法的程度很激烈,所以尽管得到神宗的支持,还是引起了保守势力乃至主张稳健改革的苏轼等人的反对,导致了长达数十年的新旧党争。

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罢相退居江宁,从此退出了政坛。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在旧党东山再起、新政被全部废除后,王安石卒于江宁。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二、初读感知(温馨提示:读课文的过程中,要一边读文字一边思考文章的大体意思。

)读课文三次1、一读正确,要求:先在文中划出生字,并查字典把正确的读音写在书上。

2、二读流畅,要求:先用“/”在下文中标出节奏,再朗诵,朗读时要读好停顿并把握语气。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七年级语文上册 《伤仲永》导学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伤仲永》导学案 语文版

1、王安石,字__,___人,__代著名的____、____、____。

他著名的诗句有①


2、注音
隶()邑人()日扳()环谒()相称()泯然()啼()
矣()丐()
3、重点字词
(1)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古今异义
①稍稍宾客其父(今:古:)
②复到舅家(今:古:)
③泯然众人矣(今:古:)(3)词类活用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②泯然众人矣()
③父异焉()
④稍稍宾客其父()
⑤父利其然()
⑥伤仲永()
4、“之”“于”归类
(1)之
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卒之为众人
(2)于
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爱于人者不至
5、翻译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

6、思考
(1)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2)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你是怎么看的?
(3)你可以用《论语》中的那些语句劝劝像仲永一样的古人或今人?
用心爱心专心 1。

《伤仲永》导学案

《伤仲永》导学案

伤仲永王安石学习目标:1、利用课下注释工具书读懂课文,重点掌握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熟读课文并背诵,分析文章内容及其中心思想。

3、领悟作者的思想内涵,正确处理好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

学习重点:1、利用课下注释工具书读懂课文,重点掌握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熟读课文并背诵,分析文章内容及其中心思想。

学习难点:领悟作者的思想内涵,正确处理好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2课时资料链接:1、作者作品: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代表作品《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等著作。

2、文题背景: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

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

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一、预习学案:1、了解作者、作品及文题背景。

2、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决文章的生字词语。

隶邑扳谒泯贤3、熟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讲授学案:1、导语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到底什么事“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2、检查预习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再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解决文中重点字词意思,及对句子的理解。

各小组交流、讨论,准备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4、问题探究:(1)方仲永的才能发生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请用原文回答。

(2)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

三、训练学案:1、巩固拓展:(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想对仲永和他的父亲说些什么?(2)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共同交流。

2、课堂检测3、小结本文通过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是“其受于人者不至”,说明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地依靠天赋,而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

5《伤仲永》第一课时 导学案

5《伤仲永》第一课时 导学案

5《伤仲永》导学案(3课时)课型:讲读课主备:审核:●知识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

●能力目标:1.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批判继承古典作品、把握其中进步思想的能力。

●情感目标:1.认识后天努力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2.体会课文欲抑先扬的艺术手法。

第一课时一、预习提示1.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3.查阅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

二、学习要点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猜读课文,识记积累字词;3.译读课文,感知理解文意。

三、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仁宗庆历进士。

王安石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随着父亲宦游南北,到过许多地方,所以对当时社会有一定的认识。

王安石不像一般士大夫那样,热衷于追求个人名利,而是要在经国治民方面作出些成绩。

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加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

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熙宁七年辞退。

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政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

王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严谨,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

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

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班级:姓名:学号:自学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填汉字方仲.永世隶.耕邑.人扳.环谒.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卒.今夫.不受之天耶.理贤于人远矣2、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作者,字,晚号。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导学案

七年级(上)第七单元语文导学案主备人:教务处审批:班级:小组:姓名:课题:23·《伤仲永》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掌握生字及文学常识。

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4、.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知识链接1、介绍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抚州临川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的诗文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现有《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等。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解题:《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题目中的伤是“为……感到惋惜”意思。

基础知识积累一、自读课文,给下面的字注音:仲为邑扳谒称泯耶夫二、参考课下注释,解释加点字世隶.耕未尝.识书具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自为.其名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受于人者不至.且.为众人固.众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三、积累虚词,精确翻译:之:①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③余闻之也久()④邑人奇之()⑤或以钱币乞之()⑥仲永之通悟()⑦传一乡秀才观之()⑧不能称前时之闻()于:①环谒于邑人()②于舅家见之()③贤于材人远矣()④受于人者不至()合作探究1、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哪些祥写,哪些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作者为了表现仲永的神奇(天才),采用了怎样的写法?3、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4、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拓展延伸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请联系生活,从不同的角度说一说课文给你的启示。

巩固练习一、1、分析三个阶段2、学习两种方法3、明白一个道理二、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3条,并交流。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导学案课:《伤仲永》课型:阅读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并掌握“伤仲永”的含义,并能自己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o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方仲永的形象特点。

o掌握文章写作手法,尤其是对比手法和议论手法。

o积累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互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o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如圈点勾画、批注、质疑、讨论等。

o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o感受文章的深刻哲理,认识到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o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o认识到天赋和努力的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分析方仲永的形象特点,理解其成才与堕落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写手法,尤其是对比手法和议论手法。

•理解文章的深刻哲理,并能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天才儿童的视频,并提出问题:o视频中的孩子有什特点?o天才儿童的命运如何?o你们认为天才儿童的成才与哪些因素有关?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天才儿童的课文,它讲述了一个名叫方仲永的天才儿童的故事。

二、习检查1.学生朗读课文,并完成预习提纲:o文章主要讲了什么?o方仲永有哪些过人之处?o方仲永后来为什么变得平庸?o文章的写作手法有哪些?2.学生汇预习情况,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三、合作探究1.理解文章内容o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文章的题目“伤仲永”是什么意思?▪文章主要写了方仲永的哪经历?▪方仲永的成才与堕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o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2.分析人物形象o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方仲永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方仲永的成才与堕落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方仲永的命运是必然的吗?o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第5课 伤仲永导学案

第5课 伤仲永导学案

5.《伤仲永》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3.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4.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三、学习难点:1.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

2.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问答法讲授法五、知识准备:六、课时安排:七、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出示学习目标:1.读熟课文2.疏通课文第一自然段,积累重要实虚词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一、自主学习1.读准下列字音隶.( ) 扳.( ) 谒.( ) 邑.()矣.( ) 泯.( )称.( ) 卒.( ) 焉.( ) 耶.( )2.多种形式朗读,明确句读教读指名读男女赛读齐读3 .掌握词类活用:邑人奇.之奇:稍稍宾客..其父宾客:父利.其然也利:4.识记重点词语①世隶.耕隶:②未尝.识书具尝:③并自为其名.为:④指物作诗立就.就:⑤稍稍..宾客其父稍稍:⑥或.以钱币求之或:⑦环谒..于邑人环谒:第二课时一、齐读课文,复习引入:二、出示学习目标:1、疏通2、3自然段大意,积累重要实虚词2、熟读成诵三、结合注释,自主思考,疏通大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指名发言,师板书(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四、熟读成诵五、当堂训练:⑧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⑨泯然..众人矣泯然:⑩受.之于天受:⑾贤.于材人远矣贤:⑿得.为众人而已耶得: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2)指物作诗立就.()(3)不能称.前时之闻()(4)稍稍宾客其父()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4.翻译下列句子。

《伤仲永》导学案第一课时

《伤仲永》导学案第一课时

《伤仲永》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学习重难点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知识链接1.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宇介甫,晚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

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2.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预习达标1.读准下列字音音隶.( ) 扳.( ) 谒.( ) 邑.()矣.( ) 泯.( )称.( ) 卒.( ) 焉.( ) 耶.( )2.掌握词类活用:邑人奇.之奇:稍稍宾客..其父宾客:父利.其然也利:3.识记重点词语①世隶.耕隶:②未尝.识书具尝:③并自为其名.为:④指物作诗立就.就:⑤稍稍..宾客其父稍稍:⑥或.以钱币求之或:⑦环谒..于邑人环谒:⑧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⑨泯然..众人矣泯然:⑩受.之于天受:⑾贤.于材人远矣贤:⑿得.为众人而已耶得:4.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①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③余闻之也久:④不能称前时之闻:⑤卒之为众人:于:①环谒于邑人:②于舅家见之:③贤于材人远矣:④受于人者不至:其:①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④稍稍宾客其父:⑤父利其然也:合作探究1. 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略知文章大意。

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⑤余闻之也久2、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5、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作法又是怎样的?课堂练习1.解释加点的字。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伤仲永》精品教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伤仲永》精品教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伤仲永》精品教案语文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王安石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理清文章大意。

2、朗读课文,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掌握文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方仲永变化的过程,弄清方仲永的才能衰退的原因。

4、领会人的知识才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造就人才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

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哀伤,痛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2、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

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教师范读,领读,自由读课文。

4、学习生字:世隶.耕(lì)邑.人(yì)环谒.(yè)泯.然(mǐn)焉.(yān)矣.(yǐ)耶.(yé)扳.(pān)5、通假字:(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通“攀”,牵、引。

)(2)、贤于材.人远矣。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伤仲永》导学案1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伤仲永》导学案1

《伤仲永》导学案1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3、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4、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

3、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

学习内容解析一、文学常识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宇介甫,晚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

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二、文言词汇1、读音隶( ) 扳( ) 谒( ) 邑()矣( ) 泯()称( ) 卒( ) 焉( ) 耶( )2、词类活用:邑人奇之奇:稍稍宾客其父宾客:父利其然也利:3、重点词语①世隶耕隶:②未尝识书具尝:③并自为其名为:④指物作诗立就就:⑤稍稍宾客其父稍稍:⑥或以钱币求之或:⑦环谒于邑人环谒:⑧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⑨泯然众人矣泯然:⑩受之于天受:⑾贤于材人远矣贤:⑿得为众人而已耶得:4、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①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③余闻之也久:。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⑤卒之为众人:于:①环谒于邑人:②于舅家见之:③贤于材人远矣:④受于人者不至:其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④稍稍宾客其父:⑤父利其然也:三、整体感知,问题探究1.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5、《伤仲永》导学案

5、《伤仲永》导学案

5、《伤仲永》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3、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一、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宇介甫,晚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

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2、注音:隶( ) 扳( ) 谒( ) 邑()矣( ) 泯( )称( ) 卒( ) 焉( ) 耶( )3、熟读课文,结合注解说说课文大意。

二、课堂合作探究1、明确词类活用:(1)伤仲永伤:(2)邑人奇之 : 奇:(3)稍稍宾客其父:宾客:(4)父利其然也:利:(5)父异焉:异:(6)不能称前时之闻:闻:(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2、明确重点词语词义:①世隶耕隶:②未尝识书具尝:③并自为其名为:④指物作诗立就就:⑤稍稍宾客其父稍稍:⑥或以钱币求之或:⑦环谒于邑人环谒:⑧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⑨泯然众人矣泯然:⑩受之于天受:⑾贤于材人远矣贤:⑿得为众人而已耶得:3、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1)忽啼求之:(2)借旁近与之:(3)余闻之也久:(4)不能称前时之闻:(5)卒之为众人:于:(1)环谒于邑人:(2)于舅家见之:(3)贤于材人远矣:(4)受于人者不至:其: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④稍稍宾客其父: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2)并自为其名:(3)卒之为众人:闻:(1)余闻之也久:(2)不能称前时之闻:然:(1)父利其然也:(2)泯然众人矣:自:(1)并自为其名:(2)还自扬州:4、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5、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今义: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今义: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今义:稍稍宾客其父稍稍:古义:;今义:6、问题探究:1.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5.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三、课堂检测:1、填空:《伤仲永》的作者是代的王安石,是杰出的家、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伤仲永》教学设计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伤仲永》教学设计语文版

20 *伤仲永导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注意朗读的节奏、感情、语气。

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阅读、翻译这篇文言文。

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4.使学生认识到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画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合作探究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

最终沦为庸才、蠢才,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自学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

(1)字音:世隶.耕(lì) 日扳.仲永(pān) 环谒.(yè)邑.人(yì) 泯.然众人(mǐn) 称.前时之闻(chèn)(2)词义:①忽啼求.之:索要。

②养.父母:赡养。

③收.族:聚,这里是团结的意思。

④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乡。

⑤邑人..奇之:同悬县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伤仲永》导学案(1)语文版
学习目标:
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熟读课文,理解文章中心。

3、明白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领会后天教育对人成才的作用,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学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
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
大的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

人们都认为他是少有的天才。

他的这句名言
对天才作了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
认为有天赋,结果沦为庸才、蠢材。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二、作者简介(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资料作以介绍)
《伤仲永》作者是,朝文学家、政治家。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
三、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
(一)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准节奏
●读准下列字音:扳()、谒()、泯()
●标出下列句子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朗读展示
四、翻译全文
1、小组合作,一人一句翻译。

遇到难点,小组讨论解决。

解决不了的字词,交付全班
解决。

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

①未尝识书具()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④从先人还家()
2、小组展示翻译。

五、反馈检测:
1、解释下列多义词:
○1父利其然也然:
泯然众人矣然:
○2并自为其名自: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
○3忽啼求之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之:
○4余闻之也久闻:
不能称前时之闻闻:
1、解释下列活用的词语:
父异焉异:
邑人奇之奇:
宾客其父宾客:
父利其然也利:
2、解释古今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意思: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故事内容,我想方仲永由天才沦为庸才的经历应对大家有所启发,希望聪明的同学们要勤奋学习,不可步仲永的后尘。

七、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