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建设
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建设方案
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建设方案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农村社会治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为了有效推进农村社会管理,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我们制定了以下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建设方案。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组织体系1. 强化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加强党组织引领。
通过建立村级组织、农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组织网络,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管理。
2.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单元,培养社区自治意识,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共治能力,实现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
3. 加强村民自治能力培养。
通过设立村务公开制度,加强选举制度改革,培养和选拔村民自治组织的骨干力量,提高村民自我管理和自治的能力。
二、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信息化1. 建立农村社会治理信息平台。
通过建设农村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透明化和高效化,提供更准确的统计数据和服务。
2. 提供在线服务和资源共享。
建立农村社会治理在线服务平台,提供农民工就业信息、农业技术培训等资源,方便农民群众获取相关信息。
3.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数据管理。
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法制建设1. 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权责要求,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2.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巡逻防控、警务宣传和矛盾化解等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稳定。
3. 推进农村法治文化建设。
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建设1.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专业队伍建设。
培养和选拔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化培训和管理支持,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水平。
2. 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鼓励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创新实践,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效能。
农村社区治理与新型农村建设
农村社区治理与新型农村建设农村社区治理和新型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如何加强农村社区治理,推进新型农村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这一问题。
一、强化村民自治意识农村社区治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强化村民自治意识。
只有村民意识到自己是这个社区的主人,才能参与治理并推动发展。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村民大会、选举产生村委会等方式来引导村民参与社区治理。
二、建立完善的农村治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农村治理机制是推动新型农村建设的关键一环。
可以借鉴城市社区治理的经验,成立村民理事会、村务公开制度等,加强农村自治,提高农村社区的治理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支撑。
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发挥其在农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形成村民自治、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格局。
四、推动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新型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推动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建设乡村旅游等方式,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强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农村建设的基础。
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六、保障农民权益和利益在推进新型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将农民的权益和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利。
七、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是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要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打造宜居乡村环境,保护农村生态资源。
八、加强对农村教育和文化的支持农村教育和文化是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对农村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支持,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传承和弘扬农村文化精神。
九、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推动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组织网络,拓展农村社会管理服务渠道,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其完善的基本方向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其完善的基本方向农村社区建设是指在行政村的地理区域范围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民政部门的协调指导下,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直接组织,通过直接民主和自我管理的方式,依靠政府、社会和村民自身等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社会保障和公共产品体系建设,强化各项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社区成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过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国家民政部正式决定在全国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验,制定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工作实施方案》.截至2009年9月,全国已有11%左右的村庄开展了实验工作,涉及到约1亿农村居民,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建设模式。
一、我国现有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从不同的视角可将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作不同的归纳,实际上这些模式可能是相互交叉的。
1。
从农村社区的建置及其边界来看,主要包括以下模式:⑴“一村一社区”。
这是在现行的村委会的基础上,一村只设立一个社区。
该模式比较切合农村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村民的认同感比较强,有利于实施村民自治,且没有增加管理层和管理成本。
缺点是村委会和社区合二为一,社团力量相对薄弱。
该模式由四川省宜宾市率先探索,目前已有226个县市区实行了“一村一社区”的建置,占实验县市区总数的76. 09%,是最普遍的一种模式.(2) “多村一社区”.这是在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村中,选择中心村或较大的村为单位设立社区,形成的农村社区—村委会—农户模式。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社区服务少了行政色彩、多了专业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但这势必要增加管理成本,且与村民自治的结合度不高。
已有45个县市区实行该模式,占实验单位总数的15。
15%,例如山东省诸城市。
(3)“一村多社区”.这是在一个村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区。
在一些地方,由于建制村的辖区过大,故在一个行政村内设立多个社区,形成了村委会—农村社区—农户的模式。
2024年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2024年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亲爱的领导: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完善组织体系我们在2024年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实现了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全覆盖。
各级基层组织人员队伍持续壮大,组织力不断增强,为广大农民和居民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二、加强党建工作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通过组织党员活动、开展入党宣讲、严肃党纪党规等方式,增强了党员的党性观念和服务意识。
同时,加强党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
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我们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和创业动力。
通过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农业科学种植方法等举措,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收入。
同时,推动农村农产品上行,拓展农民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四、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我们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推动社区治理工作不断深入。
通过组织社区义务巡逻、开展文明示范等活动,增强了社区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居民的幸福感。
同时,我们加强了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了社区和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五、增强组织能力和队伍建设我们注重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依靠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工作开展。
通过开展培训、激励措施、优化工作机制等方式,提升了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加强了干部轮岗锻炼,提高了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总之,2024年是我们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丰收年。
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牢固树立“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加强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谨以此报告,敬祝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的相关问题,以期提高农村社区的管理水平,增强农村社区的服务功能。
一、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想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抓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一些贫困地区的村庄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公共文化设施和基础教育设施,这就会限制当地群众的文化娱乐和学习交流。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改善村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文化设施、基础教育设施、交通运输设施、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等,提高农村社区的生活水平和服务水平,为提高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和社会文化素质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其次,要想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加强管理。
今天,许多村庄管理混乱,存在村务管理与政治权力融合、村民自治不充分、资金管理不透明等问题,这就使得农村社区的服务水平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当大力推进村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社区的管理和监督,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加强资金监管,建立科学的农村社区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
三、注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农村社区的经济建设,更要注重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
现在,很多乡村文化正在快速消失,农村社区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传承的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方面,政府应该鼓励对农村社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开展文化活动,加强文化交流,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涵养好乡村文化底蕴,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
四、发挥农村社区组织作用最后,要想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发挥农村社区组织的作用。
农村社区组织是一个稳定的社会组织基础,能够引导村民有序参与村务管理,发挥自身作用,统筹商议农村社区发展规划,推进农村社区服务水平和建设速度。
在这方面,政府应该鼓励发展农村社区组织,建立健全农村组织体系,注重发挥农村社区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自治管理委员会等村民自治机构的作用,加大对农村社区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拓宽农村居民的发展空间,增强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发展力。
如何构建现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如何构建现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构建现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治理目标与理念构建现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首先要明确目标和理念。
目标应是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且治理有效的社区,让居民享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理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居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社区治理成为居民共同参与的过程。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城乡社区治理的核心力量。
要强化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整合社区资源,协调各方力量,推动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的服务意识和治理能力,让党员成为社区治理的先锋模范。
三、完善社区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通过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同时,要加强社区协商民主,通过协商解决社区中的矛盾和问题,形成共识,促进社区和谐。
建立政府部门与社区的协同机制,明确政府部门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避免职能交叉和推诿扯皮。
加强政府对社区的支持和指导,为社区治理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要加强社区工作者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建立合理的薪酬待遇体系,吸引优秀人才投身社区工作。
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水平。
五、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社区治理信息平台,实现社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方便居民参与社区事务。
例如,开发社区 APP,让居民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社区动态,反映问题和诉求。
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是社区治理的灵魂。
要培育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样板示范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样板示范方案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了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针对现有农村社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农村社区建设样板示范方案。
一、背景分析农村社区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和管理的重要形式,承担着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协商治理等职能。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现实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社区在体制机制、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二、目标设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样板示范方案的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的组织机制和服务体系,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组织机制调整通过优化农村社区的组织机制,建立有效的决策制度和权益保障机制。
首先,加强社区居民自治能力,推行村民议事会制度,确保居民参与决策的权利。
其次,建立农村社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综合协调社区事务。
再次,注重培养农村社区干部队伍,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能力。
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居民生产生活的条件。
主要包括道路建设、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以满足居民的出行和生活需求。
此外,还应建设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图书馆等,提供更全面、便捷的公共服务。
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全面、高效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充分满足居民需求。
包括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集中提供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
鼓励农村社区与行政村、乡镇政府、社会组织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提供社区居民所需的各类服务。
六、产业发展支持重视农村社区的产业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通过加强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产业的培育,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鼓励居民发展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
七、环境保护与美化注重农村社区的环境保护和美化工作,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推行分类垃圾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2024年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2024年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一、总体情况2024年,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市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农村基层组织改革创新,加强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有效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各级基层组织增强了自身建设和服务能力,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工作亮点1. 优化组织设置,提高基层组织运转效率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我市通过深化基层组织改革,优化组织设置,建立了更加紧密、高效的组织体系。
全市各级基层组织建立了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进一步扁平化管理,减少了组织层级,提高了组织运转效率。
2.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员素质和作用发挥我市重视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党员培训和教育,提升党员素质。
通过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教育培训,使党员干部具备科学发展观、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
同时,通过组织党员参与社区农村事务和项目,并落实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了党员在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3. 推动社区农村治理创新,提升社会自治能力我市大力推进社区农村治理创新,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增强社区自治能力。
通过设立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小组等参与机制,引导社区居民自我管理,并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
同时,注重发挥社区组织在矛盾调处和矛盾化解中的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众合法权益。
4. 加强农村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战针对我市农村贫困问题,我市加大了农村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扶贫机构和工作机制。
通过积极引导社区农村组织参与扶贫工作,发挥基层组织在贫困户帮扶和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实现了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目标。
三、存在问题1. 基层组织人员素质不高,工作能力有待提升。
2. 基层组织建设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组织活动和服务工作不够精细。
3. 对社区居民的权益保护和服务需求有待加强。
农村组织建设方案
农村组织建设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和凝聚力,特制定《农村组织建设方案》。
一、组织建设目标
1. 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增强社区自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 建立健全的农村组织体系,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组织建设内容
1. 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机制,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范畴。
2. 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3. 组织农村志愿者服务队伍,发挥其在农村服务和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4. 注重农村妇女、青年和老年人组织建设,提高其服务和管理水平。
5. 推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扩大农村电商的服务范围。
6. 组织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三、组织建设保障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村组织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2. 建立健全农村组织建设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农村组织建设工作。
3. 建立农村组织建设工作督查制度,加强对农村组织建设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4. 加强对农村组织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村组织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以上是《农村组织建设方案》的内容,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方案,促进农村组织建设的发展,提高农村社区自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1 -。
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体制
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体制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社区建设活动时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体制也逐渐得到重视和完善。
本文将从政府主导、村民自治、社会参与等角度,探讨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一、政府主导在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主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政府作为权力机构和公共资源配置者,应承担起规划指导、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等职责,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建设项目的合法、规范和有效进行。
同时,政府应注重加强与农村社区居民的沟通和协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政府、社区、农民三方共治的管理格局。
政府主导的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应该是民主、透明、高效的,真正为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是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村民是农村社区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他们拥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管理权力。
因此,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倡导民主自治,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村民自治体现在农村社区居民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中,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制度,让村民能够直接参与到农村社区的管理和建设中来。
村民自治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凝聚农村社区居民的共识和合力,也可以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三、社会参与除了政府和村民自治之外,社会组织和市场参与也是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组织如非营利性组织、慈善机构等可以提供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支持,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
市场参与则是指引入企业、商家参与到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其资源、技术和资金优势,为农村社区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和产品。
社会参与不仅可以丰富农村社区建设的力量来源,也有利于培养居民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建立起多方共治、协同发展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
政府、村民自治和社会参与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构建起健康有序的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体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2.27•【文号】国办发〔2021〕56号•【施行日期】2021.12.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1〕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12月27日“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社区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不断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夯实基层基础,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谱写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新篇章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是指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社会多方参与,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村(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为对象,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满足村(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以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
(一)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党领导社区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主任“一肩挑”比例逐步提高,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65.7%。
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一、背景介绍农村社区作为农村地区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在农村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农村社区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现状分析1.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当前,农村社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严重制约着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
2.社区治理体制不健全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有效机制和规范管理,导致一些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如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环境污染等。
3.社区公共服务缺失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相对匮乏,如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难以满足居民日常需求。
4.农村社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农村社区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社区经济薄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生活质量不高。
5.农民居民参与度不高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居民参与度较低,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社区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三、原因分析1.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社区建设所需要的资源分配不均衡,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不足,导致社区的发展受限。
2.政策支持不到位目前的相关政策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持不够有力,缺乏明确的政策方向和措施,限制了社区建设的发展。
3.传统观念束缚一些农民仍然保持传统观念,对于社区建设缺乏首要意识,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
4.组织机制不健全农村社区缺乏有效的组织机制,居民参与度低,社区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
四、解决方案1.加大投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化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升社区的发展水平。
2.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加强社区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建设,加强对社会矛盾的解决和管理,维护社区的治安和稳定。
3.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农民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
4.推动农村产业发展鼓励农村社区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社区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方案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方案上前村、埭西村:根据省、市、区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有关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现就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增进农民群众福祉为宗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构建面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社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手段,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与各项事业进步。
二、农村社区建设主要内容1、深化村民自治,完善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巩固、扩大村委会换届选举成果,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目标任务的落实和深化,引导和促进广大村民通过民主的机制和方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研究村民自治与社区自治有机结合的实现形式。
按照有利于资源整合、方便群众、加强管理的原则,农村社区建设一般以“一村一社区”进行。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
按照区提出“百村改造工程”的要求,加快村庄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住宅美化、服务强化,同时注意保护文物古迹、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有价值的村落文化遗存。
与村级活动场所和村落文化工程相结合,形成一个室内外设施相对完备、服务功能相对集中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便民利民的原则,确保中心设施满足村民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公共卫生、综合治理、便民超市等社区服务功能的发展要求。
3、调动各方面力量,推进农村社区服务的体系化。
农村社区服务要围绕村民生产生活要求,强化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社区警务综治、医疗卫生、社区康复、文化教育、劳动就业等公共服务;广泛开展卫生保洁、慈善互助、应急救助等自助服务和便民超市、家政服务、农资供应等市场化服务,探索构建政府服务、村民自我服务与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社区服务体系。
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构建与实施
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构建与实施农村社区是农村地区居民生活、工作、社交的基本单位,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和促进农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重要载体。
构建和完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实施有效的社区治理,对于提升农村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农村社区治理的背景与重要性在农村社区治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背景和认识到其重要性。
农村社区治理的背景是农村社会变革的发展,从而农村社会治理必须适应新的背景要求。
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
二、农村社区治理的原则与目标农村社区治理应该遵循一些原则,如依法治理、民主参与、权益保障和效率优化等。
而农村社区治理的目标是建立和谐、稳定的农村社区,满足农民的民主参与、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需求。
三、农村社区治理的主体与机制农村社区治理的主体应该是广大农民,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小组和农民自组织等。
而农村社区治理的机制主要包括制度建设、权力配置和利益协调等。
四、农村社区治理的参与与协商农村社区治理的参与主要是指农民的广泛参与,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农民等。
农村社区治理的协商则是指通过各方的协商来解决农村社区问题,使治理更加民主、科学和公正。
五、农村社区治理的建设与服务农村社区治理的建设是指建立健全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完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等。
农村社区治理的服务则是指通过提供各种服务,改善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
六、农村社区治理的问题与挑战农村社区治理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如农民参与意识不强、社区管理水平有限和权益保障不够等。
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农村社区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七、农村社区治理的改革与创新农村社区治理的改革与创新是推动农村社区治理进步的关键,包括体制机制改革、行政管理模式创新和社会养老服务创新等。
通过改革与创新,实现农村社区治理的升级和提高。
村委会如何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村委会如何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在中国的农村地区,村委会是农村自治的基层组织,负责管理和服务农村社区的各项事务。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村委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旨在提升农村社区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探讨村委会如何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举措和方法。
一、优化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社区整体发展的基础,村委会应该着重进行以下举措:1.1 提升道路和交通设施:整修村内道路,改善交通条件,确保居民出行畅通无阻,便利农村经济发展。
1.2 完善供水和排水系统:保障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修建排水沟渠,提高村庄的防洪排涝能力。
1.3 建设公共设施:修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图书室、健身器材等,为居民提供文化娱乐和健康生活的场所。
1.4 加强通信设施建设:提供稳定的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信号,方便村民获取信息和接收应急通知。
1.5 创建垃圾处理系统: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机制,提倡垃圾减量、资源回收利用,保护环境。
二、加强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为了提高农村社区的服务质量和居民的幸福感,村委会需要加强社区服务管理,着力解决以下问题:2.1 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推动社区居民自治,建立居民委员会或居民代表团,通过选举产生代表,代表居民利益,提升社区组织力。
2.2 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让居民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2.3 加强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组织健康宣传活动,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4 强化社区安全管理:设立社区巡逻队伍,加强社区巡查,防止盗窃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三、推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农村社区经济的发展是增强社区居民获得感的重要途径,村委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社区经济的繁荣:3.1 发挥农村特色产业优势:根据本地资源和特色,发展适应当地实际的农村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3.2 建立农村合作社和基地:推动农民组织成立合作社,引导居民参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提高农业效益。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乡村社区建设模式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乡村社区建设模式一、引言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农村建设也成为了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新型乡村社区建设。
本文将探讨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构建一种新型乡村社区建设模式。
二、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新型乡村社区建设模式的核心是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
通过组织居民自治,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可以增加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三、倡导社区共建共治除了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外,还需倡导社区共建共治的理念。
通过鼓励社区居民自愿参与社区管理和问题解决,促进社区自治的发展,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社区自治能力的提升。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乡村社区建设模式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
加强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类需求,提升社区的整体品质。
五、推动多元化发展新型乡村社区建设模式要推动社区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引进文化、教育、医疗等资源,促进职业教育、文化娱乐等产业的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六、实施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业的发展。
新型乡村社区建设模式应推行现代农业生产模式,采用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七、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新型乡村社区建设模式要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设施,满足社区居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类需求,提供便利和保障。
八、推进农民素质提升新型乡村社区建设模式要推进农民素质的提升。
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和教育活动,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
九、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新型乡村社区建设模式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通过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加强垃圾分类治理等措施,培养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
十、总结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乡村社区建设模式,是要在加强社区居民参与度的基础上,倡导社区共建共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多元化发展,实施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以此推动农村社区的全面发展。
乡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乡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乡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乡村社区是农村地区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单元。
建设一个健全的乡村社区服务体系,能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强社区凝聚力和管理效能。
二、建设目标1. 健全乡村社区服务网络,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
2. 提高乡村社区服务水平,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3. 加强乡村社区自治能力,提高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
4. 提升乡村社区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引领乡村社会发展。
三、建设内容1. 建立健全乡村社区服务机构a. 设立乡村社区事务管理委员会,负责社区事务的策划、指导和监督工作。
b. 设立乡村社区工作站,提供村民咨询、辅导、法律援助等服务。
c. 设立乡村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开展农村居民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d. 设立乡村社区医疗中心,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
e. 设立乡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公益项目。
2. 完善乡村社区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a. 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培训和创业指导。
b. 提供社会救助和保障服务,发放低保、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金。
c. 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农产品销售服务,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效益。
d. 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和农民合法权益。
e. 提供儿童教育和老年照顾服务,关注弱势群体的健康和教育问题。
3. 加强乡村社区自治与居民参与a. 成立村民自治委员会,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工作。
b. 注重群众意见调查和民主决策,充分听取村民心声。
c. 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意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4. 提高乡村社区的管理和组织能力a. 培训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b. 加强社区与上级部门、社会组织的联动与合作,共同推进乡村社区建设。
c. 建立健全社区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实施措施1. 加强政府支持,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打造乡村社区品牌。
构建高效的村级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
构建高效的村级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的发展和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何构建高效的村级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发挥好村级组织的作用,提高农村发展的效率和质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高效的村级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以期为乡村治理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村级组织架构村级组织架构是决定村级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基础。
构建科学合理的村级组织架构,需要具备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的考虑:1.1 设立健全的村民代表机构村民代表会议作为村级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应当具备代表性,能够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地位。
在设立村民代表机构时,需要遵循选举的原则,确保代表能够真正代表村民利益发言。
同时,要建立健全村民代表的职责和权力,明确其在决策和管理中的作用。
1.2 建设村级党组织村级党组织是指导和推动村级组织工作的核心力量。
党组织应具备高度的凝聚力和组织力,能够有效地动员、组织和引导村民参与农村建设。
建设村级党组织要注重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队伍,为村级组织的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1.3 健全村级综合管理机构村级综合管理机构是处理村级公共事务的重要机构,包括村级人民政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等。
村级综合管理机构应当具备规范、高效的运作机制,强化专业化管理,提升办事效率。
同时,在机构设置上要科学合理,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部门和职能,确保村级组织的工作全面覆盖。
二、完善村级管理体系构建高效的村级组织架构必须与完善的村级管理体系相结合。
完善的村级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村级组织管理需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政策法规框架,明确村级组织的职责和权力,规范村级管理的各项工作。
政策法规要贴近实际,注重可操作性,使村级组织管理能够依法依规开展,提高工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2.2 强化财务管理村级组织管理涉及到一定的经济资源,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社区建设
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措施,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参考。
一、乡村振兴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农村社区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核心。
农村社区是农民群众的居住和生活场所,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承载体。
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既能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能促进社会稳定和繁荣。
因此,乡村振兴必须注重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首先,乡村振兴需改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
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提供先进、便捷、舒适的服务设施,是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键。
其次,乡村振兴需提高农村社区治理水平。
农村社区治理涉及到有效的组织管理、决策参与和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的村民委员会制度、社区自治组织等,可以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完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最后,乡村振兴需注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影响着农村居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培育新时代农民群体核心价值观,可促进农村社区的文明进步,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二、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策略与措施1. 提高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农村社区的生活条件和便利程度。
同时,推广先进科技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务设施。
2. 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推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加强社区事务管理。
培养和选拔具备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村干部,提高农村社区治理水平。
3. 增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力度。
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区组织体系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包含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监督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其中,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监督组织为制约、群团组织为纽带、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为补充。
(一)社区党组织涵义:是指党在农村社区中建立的组织。
包括设立的党的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还包括委员会批准设立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社区层面设立党委或党总支,社区内部打破以村庄为界、地域为限的设置模式,根据产业、功能和特色设置服务型党支部。
人员:可以设立党委或党总支,党组织由书记、副书记和成员,其中书记可采取乡镇(街道)党委下派,副书记可由中心村支部书记担任,成员可由辐射村支部书记、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职责: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干部群众努力完成社区各项任务。
2、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
3、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法充分行使职权,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推进社区居民自治;领导社区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领导社区服务站和各类社区服务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4、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把工作重点放到凝聚群众力量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共同创造幸福生活上来。
5、加强社区党建协调工作,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组织协调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区域性党建工作,促进资源共享。
6、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做好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与市有关部门搞好社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自治组织涵义:主要指建立社区自治或议事协调组织,一村一社区、合村并居型社区直接设立社区村民委员会,中心村辐射型社区设立议事协调委员会,负责社区内重大事务的协调组织和社区自治工作,通过逐步撤并辖区行政村等方式依法向社区村民委员会过渡。
1、社区议事协调组织人员:一般为7人左右。
社区发展协调组织主任一般由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任,成员可由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或村级组织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
社区议事协调组织与社区内村庄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职责:1、社区议事协调组织至少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并实施社区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区化服务与建设的部署;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长效运行机制,确保服务效果。
2、组织社区服务中心各站(室)开展好各项服务活动,管理和维护好社区服务中心资产。
3、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好农村社区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贫困大学生救助、优抚对象困难救助、优抚对象医疗救助等农村社区救助活动。
4、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扎实地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广大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营造温馨祥和的社区氛围。
5、对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服务组织在社区服务的情况进行监督。
6、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组织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7、协调和动员社区内单位、村(居)参与社区建设,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共建活动,实现共驻、共建、共享,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
2、社区村民委员会人员:设村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委员5至7名,由社区群众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一般3年为一届,可连选连任。
职责:l、宣传贯彻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教育推动村民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促进村和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2、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社区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3、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4、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5、兴办和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6、组织实施本村的建设规划,兴修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指导村民建设住宅;7、依法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本村的社会安全,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8、向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述职,接受评议,执行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三)社区监督组织(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涵义:社区事务监督组织是强化社区事务监督的专门机构,全程参与社区各项事务办理的民主监管,监督委员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对临时性的事务监督,可以酌情由主任召集会议进行研究。
人员:设书记1名,委员1—2名,书记一般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或总支委员兼任。
职责:1、监督社区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情况;2监督社区两委管理社区事务、民主决策的情况。
3监督社区两委的重要事项决策和经费开支情况,特别是强农惠农资金、开发资金、征地拆迁补偿资金、扶贫资金、救灾救济款等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4、监督社区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服务公开和计划生育政策等执行情况。
5、监督社区两委成员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情况。
6、收集和反馈居民需要社区及时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及党员和村民代表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7、收集居民对党员、干部的反映,及时汇总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定期上报镇党委。
8、其它需要监督的事项。
(四)社区群团组织涵义:是指群众性的团体组织,主要包含共青团、工会、妇联、残联、科协等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人员:社区团总支(团委)一般由3—5人组成,团总支(团委)书记可以由镇街道选派或者社区中心村团支部书记担任,成员由社区辐射村团支部书记和驻社区单位(或各类组织)团支部书记组成;社区妇联一般由5—9人组成,主席可以由镇街道选派或者社区中心村妇代会主任担任,妇联委员由社区辐射村妇代会主任和驻社区单位(或各类组织)妇委会主任担任;其它群团组织也参照以上做法建立健全。
职责:各群团组织按照各自章程规定积极开展活动。
(五)社区社会组织涵义: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镇、街道)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自发组织。
农村社区要培育和发展公益服务类、社会事务类、文体健身类、慈善救助类、法律维权类等社区社会组织,为村民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社会服务。
社会事务类组织——治安巡逻队、卫生保洁队、防火防汛突击队、红白理事会等,开展利民便民服务活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文体健身类组织——根据地方特色培育发展民间艺术团体、协会、球队、俱乐部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社区村民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社区活力。
同时,不断探索建立慈善救助、法律维权等组织,满足社区群众的不同需求。
(六)社区社会组织涵义: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镇、街道)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自发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培育和发展公益服务类、社会事务类、文体健身类、慈善救助类、法律维权类等社区社会组织,为村民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社会服务。
根据地方特色培育、发展民间艺术团、剧团、武术协会、书画协会、球队、俱乐部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社区村民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社区活力。
建立社区法律服务站等维权类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组织。
各社区根据实际,组建治安巡逻队、卫生保洁队、红白理事会等公益服务组织,开展经常性服务活动,并积极培育组建各类互助会、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七)社区经济组织社区经济组织主要包含(专业经济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每个建成社区至少成立2家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开展信息交流、技能培训、技术推广、市场营销、质量认证等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将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逐步转到依靠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发展上来。
经济合作组织比较多而且分布比较分散的社区,可以探索在社区驻地设立经济合作组织经营服务场所,通过经济手段引导成员逐步向社区融合聚集。
二、服务体系(一)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开展农村社区服务的重要载体。
全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按“一厅十室两栏一场”功能设置,即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村民议事室、卫生室、计生服务室、警务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志愿者服务室、残疾人康复训练室,公开栏、宣传栏,室外活动场所。
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5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不少于1000平方米。
具体设置标准如下:1、名称。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名称统一称为:××乡(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牌子前端应嵌该区(县)民政局设计的徽标,设立位置应醒目,大小应适当。
2、社区便民服务大厅。
用于社会事务、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便民信息服务等场所。
××乡(镇)××社区工作守则、××乡(镇)××社区工作制度、××乡(镇)××社区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应上墙,制度牌的规格为90㎝×60㎝×0.6㎝,材质为玻璃,制作方法为写真粘帖。
服务大厅的柜台规格为高不得超过85㎝,宽为60㎝,长度应根据房间而定,制作材料可采用木框支架上铺黑色大里石,也可采用砖彻支架上铺黑色大里石,还可采用全木料制作,但应体现庄重、美观、大方的原则。
大厅内应配联网电脑一台,配办公桌2张以上及休息椅(休息椅可供5人以上就座),建有办事及咨询记录簿,印有一定数量的便民服务手册,手册规格为21㎝×14㎝6页以上,纸质为200克铜板纸。
3、党员活动室。
为党员干部召开会议、远程教育、学习培训等主要场所。
活动室面积要能够满足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群众学习、开展活动的需要,原则上不得少于80平方米。
有较完善的电化教育设备,有可供党员学习阅览的图书资料及其配套的设施,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党组织活动的簿、册、卡等基础资料齐全,有专人负责管理。
4、村民议事室。
村民议事室是村民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主要场所,是村民知情、议政、参政的中心。
要以能够容纳参加活动人员、保证活动正常开展为基本标准,并配备相应的桌、椅等办公设施。
原则上不得少于80平方米。
5、卫生室。
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的机构。
卫生室具备诊疗、治疗、保健等功能,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符合国家有关村卫生室的设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