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申报_与杨乃武冤案
历史上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是怎么回事?关于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故事我们大多是通过各种文艺作品了解的,然而我们在这里所展示的,是一段趄实的历史。
杨乃武1840年出生于余杭县城,父亲杨仆堂以种桑养蚕为业,家道小康,生有两子一女。
长子乃文早夭,女儿菊贞出嫁后不久丧夫,寡居娘家。
杨乃武是家中的第二个儿子,所以人们称他为杨二先生。
1860年杨乃武20岁时中秀才,1873年33岁时中举,也就是冤案发生的那一年。
他是一个正直和爱打抱不平的人,经常为乡亲们写诉状,所以那些恨他的人称他为“讼师”。
他也是一个性情孤傲的人,有自已的行事原则,不太理会别人的看法。
这些品行和性格都使他与官府格格不入。
传说中有许多他与地方政府官员作对的事,包括与新上任的知县刘锡彤因船过桥洞而发生争执,因为贪婪的粮官通过“踢斗尖淋”鱼肉百姓而进行控诉,并写下“大清双王法,浙省两抚台”的谤诗。
他与官府的紧张关系也是构成冤案的一个潜在的因素。
小白菜原名毕秀姑,关于她的身世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她是太平军战士的女儿,太平军败后从南京逃难到余杭,父亲死后由喻王氏抚养,也有人说她是余杭仓前毕家塘人,从小死了父亲,母亲改嫁给小贩喻敬天,秀姑随着母亲到了喻家。
她是一位白皙美貌的女子,平日喜欢穿白色上衣和绿色裤裙,人们称她为“小白菜”。
她后来嫁给了豆腐店的帮工葛品连,在古代中国,女人嫁给丈夫就要随丈夫的姓,所以她也被称为“葛毕氏”。
“同食敖经”1872年4月24日,由于葛品连继父沈体仁的介绍,新婚不久的葛品连毕秀姑夫妇承租并搬进清坊巷口杨乃武的新楼房。
葛品连在豆腐店帮伙,早出晚归。
独自在家的毕秀姑有空就帮着大杨詹氏干些家务。
她的美丽和勤劳深得杨家喜爱,待她如同家人,有时品连不回家,杨家的人就招呼她一起吃饭。
有空的时候杨乃武还教她识字读经。
“羊吃白菜”第一单元:草断刑求屈打成冤品连之死1873年10月9日,葛品连病重。
葛品连要小白菜拿一千文钱托喻敬天代买东洋参及桂圆。
申报 杨乃武与小白菜
《申报》是英国商人美查(Ernest Major)于1872 年4 月30日在上海创办的中文报纸,历时77 年,是中国存在时间较长、影响巨大的商业报纸。
案件简述:1873 年的浙江余杭县,豆腐店伙计葛品连及其妻毕秀姑即小白菜租住举人杨乃武家。
葛品连多疑善妒,葛母凶悍泼辣。
虽无真凭实据,最终传出小白菜与杨乃武关系暧昧的流言。
1873年初冬,葛品连患病后染痧症不治身死。
葛母怀疑小白菜与杨乃武合谋毒害其夫,请人写诉状递进余杭县衙。
余杭知县刘锡彤挟私报复,便诬指杨乃武“夺妇谋夫”,酷刑逼供、屈打成招:小白菜以“谋杀亲夫”之罪名被拟凌迟处死;杨乃武被污蔑为“通奸杀人”,判为斩首示众,并报杭州知府定罪。
知府以此定罪报浙江按察使署,浙江巡抚草率从事,维持原判上报刑部。
后在舆论监督下,清朝当局为杨乃武与“小白菜”平反昭雪,制造冤案的各级官员均受惩处。
申报对“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报道:申报是报道杨案最早最多的报纸。
从1874 年1月7日到1877年5月7日连续发表刊载了44条消息,18篇论说,8 则评论或按语,14 篇谕折,1 份状子,1 则广告,是中国新闻史上力度最大、连续时间最长的冤案报道。
1874年1月6日《申报》刊登第一篇新闻《记禹航某生因奸谋命细情》,仅仅把该案作为一桩普通的社会新闻报道,既不深究真相,也没细察事实,不负责任地煽情说“邻有卖浆之妻,小家碧玉、凤韵天然;生(指杨乃武)窃好之,时肆调谑;眼波眉语、相视莫逆;乘间密约、订以中宵”。
随着对此案的深入了解,《申报》分别以《讲述禹航某生因奸谋命事案情》、《禹航生狱中自毙》、《禹航生并非监毙》、《杭州来信》等几篇跟踪报道详述杨乃武与小白菜身陷黑牢的种种情状;此案经过县、府、省三级审理,疑点颇多、民间多怨。
《申报》隐隐感到此官司虽已定为铁案,但酷刑之下何求不得?背后更有重要黑幕待揭。
《申报》深谙新闻规律,使用煽情手法:杨乃武在狱中被大杖击昏,却写成“狱中自毙”,第二天又出更正“禹航生并非监毙”。
历史上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的真实故事
历史上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的真实故事历史上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的真实故事究竟该案的始末真相如何,笔者经对该案20多年的发掘研究,著文以飨读者,并与对此案有兴趣者探讨。
“羊吃白菜”故事还得从小白菜说起。
小白菜是仓前毕家塘人,有说她的父亲毕承祥在南京作过小官吏,有说太平天国时她家是外地逃难到余杭仓前的。
她喜欢上身穿绿色衣裳,下身着白色裙裤,相貌端庄秀丽,形似水灵灵的一株白菜,于是市井给她取了个绰号“小白菜”,其实她乳名阿生,成人名生姑,因她长得秀丽人称她秀姑。
同治十一年三月初四(1872年4月),小白菜与余杭镇上一家豆腐店伙计葛品连(俗名葛小大)结为夫妇,葛品连入赘作毕家的上门女婿。
婚后一个月,租住在杨乃武澄清巷口余屋。
小白菜手脚勤快,常帮杨家做些家务,她的美貌和勤劳深得杨家的喜爱,待她如同家人,时常叫她同桌吃饭,杨乃武还教小白菜识字读经。
时间一长,市井街坊便有了羊(杨乃武)吃白菜(小白菜)的流言蜚语,葛品连也有所闻。
为避开闲言碎语,同治十二年(1873年)闺六月,小白菜搬出杨家,搬到太平弄王心培间壁县差赵福庆一间闲房租住。
品连之死葛品连患有流火病疾(大脚疯丝虫病),同治十二年(1983年)农历十月初五,葛人发冷发热不舒服,小白菜叫丈夫在家休息不要去豆腐店,他仍撑着要去。
到了十月初九早晨,他从豆腐店回家途经大桥一小茶点店,买了粉团吃,原本有病的他吃后恶心呕吐不止,到家就倒在了床上,疑是痧症,服了萝卜籽、万年青,随后叫小白菜去买了东洋参、桂元。
买来后小白菜依他喂入口中。
葛品连随即病重,口吐白沫,申时猝然暴死,撒手人寰。
屈打成招刘锡彤想起幕僚陈竹山(陈湖)谈起过“羊吃白菜”的传闻,认定这是一起因奸合谋的案件。
是日三更在白公祠提审小白菜,责成她供出砒霜来源及与杨乃武的私情。
小白菜多次矢口否认。
有一个与陈竹山相好多年的妇人阮金桂,对小白菜说:“只要说出是杨乃武给的药可免死罪。
杨乃武是举人也不会处死,否则你会被千刀万剐。
慈禧为何给“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鸣冤昭雪?
慈禧为何给“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鸣冤昭雪?杨乃武是举人,小白菜是童养媳,但官府认定,两人有私情,合谋杀夫。
定案时,慈禧太后突然连下10道圣旨,要求彻查。
慈禧这么做,有3个天大的好处。
事情的起因,和一句玩笑有关。
当时,杨乃武刚刚丧妻。
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他嘻嘻笑笑地,从毕秀姑的房间里,走了出来。
街坊邻居见了,议论纷纷:“又在吃白菜了!”毕秀姑长得肤白貌美,时常穿着白裤绿衣,因而有个外号,叫做“小白菜”。
这句玩笑话,是街坊邻居调侃杨乃武的。
可是,毕秀姑不是寻常女子,她是葛家的童养媳,即“有夫之妇”。
几天后,小白菜的丈夫葛品连,突然暴毙,官府验尸的结果是“砒霜毒杀”。
葛母很生气,想起街坊邻居的玩笑话,便怀疑小白菜与杨乃武私通,合谋杀害亲夫。
于是,她一纸诉状,将杨乃武告到了官府。
官府办案很迅速,杨乃武被抓了起来,知县刘锡彤直接给他上了夹棍。
杨乃武是个普通人,哪里受得住这样的刑罚,当场昏迷过去。
而刘锡彤直接趁此机会,让昏迷的杨乃武“画押认罪”。
至此,此案了结。
不过,杨乃武“认罪”了,杨乃武的姐姐却怒了。
她非常不服气。
杨乃武的姐姐认为,弟弟刚刚考中举人,前途一片光明,绝不可能做这种断送前程的事情。
此后,杨乃武的姐姐就开始了漫长的告状喊冤。
只是,层层上报的结果,是案件层层复审。
而每一次复审,杨乃武和小白菜,就要经历一次严刑逼供。
最初,小白菜坚决不认罪。
可当烧红的铜丝穿过身体,她再也承受不住,承认了“通奸杀夫”。
官府松了一口气,杨乃武的姐姐也满意了,葛家似乎也有了交代。
案子就要了结了。
但就在此时,慈禧突然下了旨意,宣布彻查。
她接连下了10道旨意,还了杨乃武和小白菜清白。
这一案件,也就此成为晚清的一大奇案子。
慈禧为何出手相助?慈禧可不是个有善心的人。
•百姓苦不堪言,没吃没喝,她还要喝人乳、过大寿、建园子;•外国侵略者打进门来,只要不处罚她,她就能笑嘻嘻带着大清俯首投降、割地赔款。
杨乃武和小白菜,不过一介平民,为何慈禧会为他们翻案呢?仔细查阅史料,我发现,慈禧为两人出头,不是为了匡扶正义,而是在借力打力。
申报新闻传播论文范文-简述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新闻传播学作用word版下载
申报新闻传播论文范文:简述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新闻传播学作用word版下载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新闻传播学作用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申报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摘要《申报》对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报道,如果仅仅局限于媒体与司法的关系的研究,无法充分表现该案在新闻传播学作用与影响。
杨案事实上是中国近代上发生的第一次媒介事件,在媒介事件研究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
关键词媒介事件《申报》议题设置基金项目:本文为天津市艺术规划重点课题《网络媒介事件实证研究:机制、功能与法律规则》的中期成果,项目编号:D10072。
作者简介:孙永兴,天津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法理学,媒体与司法;刘江明,天津万钧律师事务所律师。
1009-0592(2012)05-241-02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以下简称“杨案”)是清朝末年的一个著案例,近年来引起了学者持续的关注,对该案已有多重研究视角进行审视,从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的角度看,该案都足可以成为一个具有深刻社会影响的典型案例。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媒体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成为的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该案也成为新闻传播学、法学探索媒体与司法公正内在张力的重要案例。
本文认为,仅仅局限媒体与司法的关系无法充分表现该案在新闻传播学作用与影响,杨案事实上是中国近代上发生的第一次媒介事件,在媒介事件研究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
一、杨案属于典型的媒介事件在西方传播学理论中,媒介事件有两种广为接受的概念。
媒介事件首先被定义为“假事件”。
丹尼尔·布尔斯汀将其界定为: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如果不经过设计,则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
另一个经典的定义将媒介事件看作是“电视事件”,也就是那些关于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
这些事件包括划时代的政治和体育竞赛;表现超凡魅力的政治使命;以及大人物们所经历的过渡仪式,分别称之为“挑战”、“征服”和“加冕”。
中国新闻史上连续时间最长的冤案报道
在 早 期 的 中 文 近 代 报 纸
中。 无论 消息 、 讯 还 是论 说 , 通
商 , 中 国新 闻 为 主 , 转 载 “ ” 即 赴 所 亲 药 店 购 得 信 石 以 除 喏 ,
基 本上 还 囿 于传 统 , 有 形 成 没
托 密持 与 妇 , 且 独 立 的文 体 。 种文 体 尽 管 远 这 《 报》 , 京 外 主要 报 道本 埠 和各 钱 余 , 言 鼠 药 ,
的文 人 , 少 消息 的 写 法类 似 何 ? 生 日 : 我今 已贵 , 君 其 不 ” “ 令 奈我 何 ? 妇 意遂 决 。 ” …… 邑尊
刘 公 相 验 得 实 。 … 因 诱 生 至 …
案 ”“ 、 历朝 十大 冤 案 ” 和历 朝 古 典 记 叙 文 或 笔 记 小 说 。 申 。 《 的其 他 冤 案不 同 , 杨案 发 生 在 报 》关 于杨 案 的第 1 消息 就 篇 已经 有 了近代 报 纸 的晚 清 , 故 是 个 典 型 。 曾被 报 纸 广泛 报 道 , 案 件 的 对
相 传 其 阃 君 失 欢 于 子 、 则 广告 , 中 国新 闻史 上 流 布 人 口 1 是 之 妻 , 家碧 玉 , 韵 天然 , 小 风 生 窃好之 . 时肆 调 谑 , 波 眉 语 , 眼
生 , 其殴毙 , 遭 …… 邻 有 卖 浆 称 生动 :但从 新 闻角 度看 , 没
刊于 上 海 .由英 国 商人 创 办 ,
时 , 办 还 不 到 两 年 。 报 以 开 该
南遗 术 . 至 夜 半 辄 起 。 负 每 辜
掩 入 . 宓妃 之 留枕 焉 … … 效
格的。 连涉 案 男 女 的名 字 都 不
中 国 人 主 持 笔 政 ,杨 案 发 生 香 裘 , 驴 推 磨 , 叱 生遂 从 后 户 辟 新 奇 、 闻 睹 为 宗 旨 , 讳 广 不
史量才和《申报》
报业巨子史量才史量才,从他与《申报》结缘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他这一生的事业上的辉煌,也注定了《申报》将走向更高的历史高度。
于是,研究《申报》就不能不提史量才,探究史量才也离不开对《申报》的参考。
《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是一份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性报纸。
《申报》的创办人是同治初年来华经营茶叶和布匹的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E. Major)。
由于在中国待久了,美查对中国情形熟悉,学会了中国语言、文字。
在生意不好时,美查决定改营办报。
1871年美查和他的三位友人,以每人出股银400两,合计1600两作为股本,创办了《申报》。
美查根据生意场上的经验,深知要使华文报纸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内容上就必须符合华人的要求。
因此,他嘱咐馆内同事说:“这报是给华人看的,文字应从华人方面着想。
”《申报》创立后,美查颇信任华人,并放手让他们去做。
面对一种新创的新闻纸事业,在几位主笔和馆内人员的努力下,《申报》从形式到内容不断改进,很快战胜了它在上海的竞争对手《上海新报》和其它华文报,销量从初创时的600份,到1889年美查离开时,增加到6000份。
取名《申报》,源于民间喜用“申”字来代表上海。
美查也知道,若把这张新办的报纸冠上“申”字,一看就知道是上海办的报纸,故正式名谓《申江新报》,缩写为《申报》。
初办时《申报》每两天出一刊,从第五号起每天出版(星期日休刊)。
《申报》曾用过中国毛太纸、赛连纸、机制油光纸和竹连纸印刷,都是单面印,每张8版,每版长宽各约9英寸。
1909年起开始使用新闻纸两面印刷。
“将天下可传之事,通播于天下”如果用现代的眼光看《申报》的创刊号,它从形式到内容都显得稚嫩。
全部八个版面称得上新闻的只有一篇,另一篇转载港报的内容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地址,算不上是新闻。
但这并不影响《申报》创刊号的主要目的,即以“本馆告白”和“本馆条例”来公布主人办报纸的宗旨、方针以及稿约和广告经费等重要内容。
其要点可概括如下:1、当代有许多可以作传的事情,湮没不彰,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加以记载。
《申报》初期的社会新闻
《申报》初期的社会新闻
张晓瑾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0(000)029
【摘要】@@ <申报>作为我国第一份商业性的报纸,无论是在内容安排、报道的方式上,还是在经营模式、管理方式上,对我国后来的报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申报>创立早期,由于成功的社会新闻报道,吸引了更多的读者,使得<申报>扩大了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增加了销路.可以说,社会新闻是早期<申报>的主要特色之一.<申报>初期的社会新闻报道将案件的报道作为报纸的重要来源,刊登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官民纠葛.在<申报>初期的社会新闻中比较著名的社会新闻事件有"周老付冤案"、"杨乃武案"、"杨月楼案"等.
【总页数】2页(P70-71)
【作者】张晓瑾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美查时期《申报》社会新闻特色评析 [J], 彭巍然
2.《申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J], 毕琳
3.早期《申报》社会新闻的小说手法 [J], 张桂兰
4.论美查时期《申报》社会新闻编辑猎奇性 [J], 周玉华
5.社会新闻报道演进与“申报”品格的形成 [J], 刘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申报》办报特色分析与读者发展
早期《申报》办报特色分析与读者发展作者:刘晓玉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11期摘要:《申报》是中国第一份完全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报纸,从它的办报方针:“凡国家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社交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可以得出,《申报》非常注重社会新闻报道,善于挖掘社会新闻价值以及发舆论关注。
此外,报纸创刊初期无“新闻”可载的尴尬局面给文学性作品尤其是诗词的渗入留下了发展空间。
关键词:《申报》;社会新闻;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文学性作品;文人读者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2-0277-01注重刊登文学作品和挖掘社会新闻价值,为《申报》赢得了大量读者,提高了知名度,极大开拓了《申报》的读者群和消费市场,这是早期《申报》的两大突出特色。
一、从早期《申报》重大社会事件报道看《申报》与读者的关系作为我国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在成就《申报》巨大价值的诸多要素中,它的社会新闻功不可没,尤其在《申报》创立初期,是社会新闻为其吸引了更多读者,从而扩大了报纸影响力,增加了销路,使《申报》在早期竞争中处于优势。
社会新闻可谓《申报》主要特色之一。
(一)《申报》创刊初期对社会新闻形式的模糊探索《申报》创办之初,受之前报道旧俗的影响,多报道邻里琐碎以及桃色新闻,而且封建迷信色彩较浓,报纸上的社会新闻大多为道听途说以及传奇迷信,目的在于迎合读者喜好、吸引读者眼球。
随着《申报》的发展和成熟,其社会新闻逐渐开始注重反映社会实际,揭露普通百姓所受的压制和苦痛,其中,《申报》对几次特殊新闻的处理,使其名声大噪,销量也随之大涨。
正是从《申报》开始,社会新闻开始进入报道的视野,社会新闻价值开始得到体现,对社会新闻价值的挖掘开始被引入报业发展研究领域。
在《申报》早期对社会新闻的报道中,以杨月楼案件和杨乃武小白菜案件最为轰动。
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个清末冤案的真实故事是怎样的?
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个清末冤案的真实故事是怎样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十月,浙江省余杭县所在地余杭镇发生一起命案,豆腐店伙计葛品连暴病身亡。
知县刘锡彤怀疑本县举人杨乃武诱奸葛品连之妻毕秀姑,毒毙葛品连,对杨乃武与毕秀姑重刑逼供,断结为“谋夫夺妇”罪,上报杭州府衙和浙江省署。
杭州府与浙江省也照原拟断结,上报刑部。
后经杨乃武之姐杨淑英二次京控,惊动朝廷中一批主持正义的官员,联名上诉。
朝廷下旨,由刑部开棺验尸,才真相大白,冤案昭雪。
杨乃武,余杭人氏,居住余杭镇县前街澄清巷口。
清同治十二年八月中了举人,时年33岁。
他为人耿直,好管不平之事出有因,与余杭知县刘锡彤积怨颇深。
当时,镇上有一漂亮姑娘名叫毕秀姑,因常穿绿衣白裙,街坊唤她外号“小白菜”。
她18岁那年与葛品连成亲,租住杨乃武家的后屋一间,两家相处和谐,毕秀姑常到杨家聊天吃饭,杨乃武教毕秀姑识字经。
街坊中好事之徒便传言“羊(杨)吃小白菜”。
葛品连心中怀疑,遂搬出杨家,移住太平弄口。
十月初七日,葛品连身发寒热,膝上红肿,毕秀姑劝他在家休息,葛品连不听,又去豆腐店帮工。
初九日早晨回家时,畏寒发抖,喉中痰响,口吐白沫,至晚身死。
至初十日夜间,尸身发变,口鼻有淡血水流出。
其义母冯许氏怀疑他中毒。
其母葛喻氏遂以其子死因不明,告之县衙,恳求相验。
知县刘锡彤素与杨乃武有隙,闻告后,怀疑杨乃武与毕秀姑谋毒,亲率衙役,仵作前往验尸。
时正午刻,死者皮色淡青,肚腹有浮皮疹疱。
仵作沈祥见口鼻内存血水流入眼耳,认作“七窍流血”,用银针探入咽喉有青黑物,认为服毒致死。
刘锡彤将毕秀姑带回县署审问,供不知情。
次日动刑逼供,一连三拶(挟手指的刑具),毕秀姑受刑不过,诬称与杨乃武私通,初五日授与砒毒,谋杀亲夫。
刘锡彤即传杨乃武对质。
杨乃武不认,怒斥知县诬陷。
因杨乃武是新科举人,不便动刑。
刘锡彤遂申请上司请其举人斥革,然后对杨乃武动刑,杨被迫诬服。
刘锡彤认为案情已明,就将验尸结果和审讯情况详报杭州府。
杨乃武冤案
杨乃武冤案
杨乃武说到这个名字,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另一个,叫小白菜,实际上后来的这个名字可能是后人附会的结果,也就是当这个案子发生的时候,杨乃武这个名字是确有其事的,而小白菜则是后人附会的结果。书上说,这个小白菜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名号呢?是因为他穿了一件绿上衣,下面刻意又系了一个白围裙,这样的一种说法,不过是在告诉人们,他打扮就像一颗白菜,那么这样的一种传闻,它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关注,就像我们今天选择这样一个案件,恐怕也有这方面的一种诉求。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杨乃武案虽然不能说是一个不受人们关注的案件,但也并不是一个了不得的案件,这个案件的两个当事人他在后来有了诸多评价,先说杨乃武。
的时候,那么县太爷随行的一个衙役姓丁,他就坚持,说这一定是阴间谋杀,那么他就认为这一定是被小白菜毒死的,那么这个仵作不敢肯定,最后仵作就迟疑之下,向县太爷汇报,说可能是中毒而死,但是这个样子像是中烟毒,也就是那个时候中国社会传入了大烟、鸦片,一些人有的时候可以吞食鸦片而中毒身亡,但是这个姓丁的衙役就接着坚持,说如果要是这样的话就不可能是谋杀了。那么仵作也不在往下说,因为他心里没把握,可是这样的一个勘验的结果,就被这个县太爷刘希同糊里糊涂的就给接受了,那么县太爷了解到这个情况,马上就把这个小白菜找来了,说到底怎么回事?小白菜在此之前已经被婆婆问过,说葛品廉临死前吃过什么?小白菜说只喝了一碗东洋参煮的桂圆汤,那么刘希同认为事情不这么简单,所以说他从现场当时就把小白菜带回了县衙,带回县衙之后就继续的审问,可是小白菜始终坚持没有其他的隐情。刘希同这个时候满心相信的就是他前面听说的,那些所谓的社会议论,因此他越发觉得这个小白菜不老实,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在他眼里,已经是一个什么,有命案在身的犯妇了,所以这个时候,刘希同就开始对她动用刑法。
就是县太爷刘希同在来之前,他就听信了一个人给他说的一些小道消息,这个人叫陈竹山,他是个生员,也就是一个读书人,他经常到县衙里面去看病,去给别人看病,他就把他道听途说的消息对这个县太爷刘希同说了,说市面上议论,这个小白菜和杨乃武恐怕是有点儿暧昧关系,那么等到了现场,这个仵作正在迟疑不定
清朝四大奇案
清朝四大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张文祥刺马案、淮安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清末,余杭士子杨乃武应乡试中举,摆宴庆贺。
房客葛小大妻毕秀姑颇有姿色,人称"小白菜"。
她本是葛家童养媳,曾在杨家帮佣,与杨乃武早有情愫,碍于礼义名份,难成眷属,只得各自婚娶。
余杭知县刘锡彤曾为滥收钱粮敛赃贪墨,被杨乃武联络士子上书举发,断了财路,心怀怨隙。
他儿子刘子和用迷药奸污了毕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
刘锡彤为保住儿子性命和发泄私愤,便"移花接木",把杨乃武骗至县衙,严刑逼供,以"谋夫夺妇"定拟,问成死罪。
杨乃武和其胞姐杨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屡屡上诉,历时二年,前后几十堂,皆因刘锡彤上下疏通贿赂,以致官官相护,依旧判定死罪,并详文刑部。
詹氏也因上告失败而获罪被拘,幸同科举人汪士屏联合士绅上书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驳回详文,并请得谕旨命浙江三大宪会审。
杨淑英为救弟弟,怀抱侄儿去省城探监,求秀姑据实翻供,毕秀姑深觉愧疚,当即应允。
谁知浙江巡抚杨昌浚为保住自己面子和众多参审官员顶子,依仗拥兵边疆左宗棠之势,会同藩台、臬台蓄意抗命,不准毕秀姑翻供,复以"通奸谋命"定拟,上奏。
杨昌浚此举激起浙江士绅公愤,杨淑英在他们支持下,至狱中让杨乃武写冤状,冒死赴京,滚钉板告状。
光绪帝生父醇亲王痛恨杨昌浚蔑视朝廷,又怕各省督抚仿效,决意替杨乃武翻案,以示警饬。
正当杨乃武看透黑暗吏治,与秀姑欲以鲜血、头颅祭告天下:"大清百姓盼望青天"之际,得到了醇亲王"大清有青天"的回答。
出狱之日,杨乃武目击毕秀姑奉懿旨,被押解尼庵削发为僧,自己虽保住了命,却已一身伤残,几为废人,连举人功名也不准恢复,不禁黯然自问:"我这冤案是昭雪了么?大清真有青天么?……"一曲冤歌传百年,长伴遗恨说青天!名伶杨月楼冤案杨月楼是某京剧戏班演小生的名伶,由于演技扮相俱佳而名噪一时,时誉赞其玉立亭亭艺兼文武。
当代杨乃武
当代“杨乃武”冤案纪实张玲神州有日月,华夏有青天——题记这是一桩历经两年多,上告201次的惊动中南海,轰动河北省的官告官的冤案。
案发后,正值全国各地都在上演《杨乃武与小白菜》这出电视连续剧。
人们看后只知早先民告官不易,岂知如今官告官更难!祸起萧墙罪犯当上了检察官1989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一个青年人喝醉了酒,带着女人开着车在保定市里兜风。
车到双盛街,戛然一声,正在走路的两个姑娘被撞倒一个,车子没有当下停住,而开出一百多米之外才停下。
司机从窗口探出身子回头往后看了看,那个被撞倒的姑娘还在滚动,另一个姑娘急得大哭大喊,一时不知所措。
可是,那个肇事者见状后居然逃之夭夭。
据交通法律部门说,如果他立即把车倒回来,把受伤者送往医院,采取抢救措施,也算见死而救,这叫在事故面前有所作为。
尽管他开车撞了人,这只能属于肇事,属于事故。
可是他开车撞伤了人,见死不救,继而开车逃跑,这叫在事故面前无所作为。
在法律上就要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躺在血泊中的姑娘,是被过路人送到了省职工医院的,因没及时抢救造成失血过多,进医院没多大工夫,就无辜地成了车轮下的冤魂。
姑娘的死,激起了群众义愤。
死者家也告到了法院。
因为这起车祸情理分明,是非显见,公安部门很快就把罪犯捉拿归案,根据案情,罪犯判以重刑是理所当然的了。
可是,事情远非那么简单。
事发后,有人开始“活动”,电话频频,四处联系,有打给市委书记的,有给地委副书记的,还给一些法律部门的人通路子。
看来肇事者的来头非同一般。
是谁百般钻营找大官门路呢?此人就是主管检察院、法院工作的一位地委副书记、肇事者的父亲。
事情已经败露于天下,无论如何也得做个样子。
判是判了,给少爷判了两年徒刑,而且还是监外执行。
更为离奇的是事过不久,这位罪犯竟到了保定地区检察院保定分院经济科,当上了反贪污反贿赂的检察官。
看那小子身穿警服,头戴国徽,挎着枪,腰掖BP机,骑着摩托车,在保定地区横冲直撞到处抓人,好不威风!在他耀武扬威去完县抓人的时候,老百姓直撇嘴,悄声议论说:他一个罪犯,有什么资格抓人?这天下还有王法没有了!当人们知道,这小子就是前些天报纸上介绍的《一身清正,气壮如牛》的地委副书记的儿子时,气就更不打一处来。
历史上真实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大爆料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发生在清同治光绪年间,是晚清四大奇案之首。
上个世纪90年代,陶慧敏主演的电视剧版《杨乃武与小白菜》更是让这个故事家喻户晓。
影视剧形式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已广为人知,然而,历史上关于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事实真相又是怎样的呢?杨乃武,生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一个浙江省余杭县城内的小康之家,自幼勤奋好学,为人正直。
杨乃武结过三次婚,第一个妻子是吴氏,第二个是大杨詹氏,后死于难产,最后娶了小杨詹氏。
小白菜本名毕生姑,乳名阿生,小杨乃武15岁,父亲毕承祥,不过在后来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也称其为毕秀姑。
小白菜八岁时随母再嫁到余杭县城,母亲嫁给喻敬天为妻,喻家与杨乃武是邻居,与葛品连也是邻居。
这个葛品连又是谁呢?葛品连的父亲也是早亡,后母亲再嫁给沈体仁为妻。
在小白菜11岁的时候,小白菜的母亲与葛品连的母亲订了娃娃亲,要将小白菜许给葛品连为妻。
葛品连成年后被继父推荐到豆腐店当伙计。
在小白菜长到16岁时,葛品连便将小白菜娶进了门。
而此时的杨乃武正好在巷口建造三间新房,建房的监工的伙计由葛品连的继父负责,在得知杨乃武还有多余的新房出租时,就为哥品连和小白菜夫妇租了一间房子,每月租金800文。
这样,杨乃武和小白菜就在同一楼房内居住了。
葛品连仍在豆腐店帮伙,由于早上起得很早,有时晚上就宿在店中。
小白菜一人在家,闲来无事,经常去杨乃武家中走走,有时就在杨乃武家与杨乃武同桌吃饭。
这时的杨乃武的第二个妻子大杨詹氏还在,小白菜与杨乃武来往频繁不至被人非议。
后来大杨詹氏因难产去世,整座楼房有时就只剩杨乃武和小白菜两人。
小白菜仍和以前一样,不避嫌疑,与杨乃武来往甚密。
后来有关杨乃武和小白菜有奸情的流言便传开了。
小白菜夫妇在杨乃武处住了一年以后,杨乃武提出要求把房租增至每月1000文。
小白菜夫妇觉得难以承受,就另行租了太平巷王心培隔壁的房子居住。
大杨詹氏死后三个月,杨乃武和小杨詹氏即詹彩凤结了婚。
次年八月,杨乃武参加癸酉科乡试,中了浙江省第一百零四名举人。
140多年前,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被澄清后,二人的后半生满是凄苦
140多年前,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被澄清后,二人的后半生满是凄苦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冤假错案,政府官员腐败、验尸技术落后、暴力刑讯逼问等原因都是造成这些冤案的罪魁祸首。
杨乃武与小白菜,就是官府不作为的受害者。
140多年前,杨乃武与小白菜惨遭诬陷,又遇衙门暴力逼问,险些就要“认命”。
如果不是当年《申报》的不实报道引起了舆论争议,想必今天中国的历史上又要多两位冤魂,而当时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凄惨样子,也被《申报》的法国记者拍了下来。
那时案件的案犯、证犯即将出狱,有个法国记者特地给杨乃武和小白菜照了一张黑白照。
照片上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分立两侧,身上带着连体的木枷,即便脱下了囚服换上了自己的衣服,整体的凄惨感觉还是让人不忍直视。
他们两个人都双眼紧闭,似乎一时还不能承受大家的目光,杨乃武好一点,知道自己要洗清冤屈了,嘴角还漏出了些许笑容,小白菜则神情严肃,黑眼圈浓重,看起来疲惫不堪。
后来这张照片,被法国记者从上海寄到了法国,案件结束后的第三年,清朝政府恰好开始试办邮政,这张照片便历经辗转,漂洋过海来到了国内,又兜兜转转的传到了当时移居湖北的一个杨姓后人手里。
如今这张照片是现存在世的唯一一张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合影,历史价值非常重大,2007年,这张照片首次展出,世人也终于能够一睹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真容。
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杨乃武与小白菜受尽冤屈呢?网上流传疑似的照片阴差阳错,造就冤案光绪二年(1876年),浙江城北大运河的迎恩桥上,人满为患。
桥上的百姓人头攒动,伸长了脖子张望,此时一架小船从桥下经过,船上的犯人身穿红色囚服,散乱的头发涂满了生漆,看起来非常潦倒。
这个神情潦倒的男子,就是被革除了举人功名的杨乃武。
清末有四大奇案,分别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和张汶祥刺马案,其中尤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最为称奇。
整个案件奇就奇在,案件本身并不复杂,却因为官员腐败、夹带私仇而使得案件走向越发迷离,最终还惊动了慈禧太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葛品连、杨乃武、小白菜(真名“毕秀姑”)都是这场冤案的主要人物。
清末四大奇案
清末四大奇案清朝末年,道光皇帝至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年间,吏治不修,政官贪渎,曾发生大量冤案,其中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1873年-1877年)、张汶祥刺马案(1869年)、名伶杨月楼案(1873年)、太原奇案(1840年)(也有一种说法是淮安奇案)最为轰动,案情曲折离奇,历久不衰,近世皆有剧本电影演出,合称为“清末四大奇案”。
清末佚名笔记《十叶野闻》云,“人所共知”“四大奇案”为:“逆仆包祥弑主李毓昌”、“木工妇杀夫”、“涿州冤狱”和“杨乃武案”。
但四案除了杨乃武案牵涉面广,其余情事仍属于平平,随着时光流逝,很快就在人们的记忆中烟消云散。
也有一说认为发生在清末同治年间的通州(即现在的南通市)的“杀子报案”应属于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只是1985年周楞伽教授在将清末四大奇案编著成书时,鉴于“四大奇案”中“杀子报案”内容秽亵残忍,不宜过分渲染,另记述了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的太原奇案取而代之。
淮安奇案(逆仆包祥弑主李毓昌)。
清嘉庆十三年(1808)淮安水灾,官府赈济,李毓昌奉命至山阳县查赈,住在善缘庵。
知县王伸汉要李多开户口,以中饱私囊。
李不从,王惧事泄,买通李仆毒死李毓昌。
知府王毂亦受王伸汉赂银4000两,验尸时即以自缢报案。
李叔从遗物中发现血迹,开棺验尸见服毒状,赴京告状。
山东抚臬奉旨复查如实,就把王伸汉等拘至刑部严讯。
一讯得实,王侵贪赈灾银23000两,同知林永升1000两,其余数十人各得不等。
王伸汉处斩刑,知府王毂处绞刑,江督铁保、同知林永升均革职,遣戍乌鲁木齐,江苏巡抚汪日章革职,留河工效力,李的随从是在李的墓前凌迟处死。
皇帝老儿真发怒了,其余佐贰杂职获徙流杖责者8人。
木工妇杀夫京师一小木局,有木工数百人。
某日,一木工与工长发生争执,双方遂断绝往来。
两人怨隙人尽皆知。
工友们为二人调节,把木工拉到了工长家里举杯畅饮,两人和好如初。
该木工的妻子一直与人私通,与奸夫密谋要杀害木工。
恰逢丈夫从工长家醉酒回来,两人便杀死了大醉的木工,把尸体肢解后藏在中空的土榻里。
法律界历史著名冤案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中国法律史上著名的冤案之一,发生在清朝同治年间。
案件主要围绕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杀人案展开,涉案人员众多,案情复杂,引起了当时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案件经过1. 案件起因同治十一年(1872年),浙江桐乡县发生了一起命案。
死者何某的妻子张某(小白菜)指控其夫弟杨乃武杀害了自己的丈夫。
杨乃武被当地官府逮捕,并迅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
2. 审判过程案件初判,杨乃武被判死刑。
然而,在审理过程中,许多证据表明杨乃武并非凶手。
于是,案件引起了浙江巡抚的重视,他下令重新审理此案。
在重新审理过程中,浙江巡抚发现案件存在诸多疑点。
首先,何某被杀时,杨乃武和小白菜都有不在场证明。
其次,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关系并非如张某所言那样恶劣。
最后,案件的关键证据——所谓的“杀人凶器”实为假物。
3. 冤案昭雪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杨乃武的家人和朋友纷纷上书浙江巡抚,请求重新审理此案。
同时,杨乃武在狱中写下了《杨乃武冤狱自述》,详细陈述了自己的遭遇。
这些努力最终促使浙江巡抚重新审视案件。
经过重新审理,浙江巡抚发现案件存在重大冤情,遂下令释放杨乃武和小白菜。
同时,对案件中的相关官员进行了处罚。
三、案件影响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一方面,案件揭示了清朝司法腐败和官场黑暗;另一方面,案件也体现了民间对正义的追求和法律的信仰。
1. 民间影响案件发生后,杨乃武和小白菜成为了民间传说的主角。
许多文学作品、戏剧、电影等都以他们的故事为题材,表达了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冤案的同情。
2. 官场影响案件使清朝政府意识到司法腐败和官场黑暗的问题,开始对司法制度进行改革。
此后,清朝政府加强了对司法官员的监督,提高司法公正性。
3. 法律影响案件对后世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法律学者从案件中总结经验,提出了加强证据审查、提高司法公正性的建议。
四、总结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中国法律史上著名的冤案之一。
案件揭示了清朝司法腐败和官场黑暗,同时也体现了民间对正义的追求和法律的信仰。
杨乃武被“劳教”
J I A N G H U A I WE N S H I
杨 乃武被 “ 劳教 ”
张 学 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杨
事 ,却鲜为人知 。
妻
经 解 省 。 审 讯 后 , 即 发 迁 善 所 拘 禁 ,以 示 薄 惩 。 林 迪 臣 . 即 林 启 。 晚 清 杭 州 太
究 文 章 的 渲 染 宣 传 、层 层 探 究 ,早
守。 《 清史 稿 》 中也有 一 句提 到 林
启 抓 捕 杨 乃 武 ,但 就 是 没 有 提 到 迁
善所 。
那 么 ,迁 善 所 又是 个 什 么样 的
地 方 呢 ? 根 据 文 献 记 载 . 中 国 第 一
座 迁善 所 问世 于 光 绪 五年 ( 1 8 7 9 年) ,它 的具 体 创 办 情 况 。晚清 丁 丙 编纂 的 《 乐 善 录 》 一 书 留下 了 详 细
污 点 、有 过 错 的 人 。 那 么 ,如 何 在
这方面破题 呢?
光 绪 五 年 .杭 州 慈 善 界 的几 位 绅
士 破 天 荒 地 向 官 方 提 出 了 举 办 迁 善
所 的 申 请 。主 张 “ 凡 无 业 游 民 、讹
赖 匪 徒 、掏 摸 小 窃 各 犯 , 由府 、县
《 乐 善录》 光绪 刻本
记载 。
光 绪 初 年 , 经 过 太 平 天 国 战 火
洗 劫 的 杭 州 ,元 气 长 久 未 能 恢 复 ,
的 《 申报 》 有 这 样 一 则 报 道 :
浙 江 余 杭 县 已 革 举 人 杨 乃
工 商 业 凋 敝 ,失 业 市 民颇 多 。 由 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