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章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章《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章《全等三角形》是学生在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本章内容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方面,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巩固,又是为学生后面学习几何证明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章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等内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和运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3.几何证明中全等三角形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运用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变换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通过例题分析和练习,巩固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和运用。
4.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从而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是否相等?引导学生总结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及三角形的重要线段的概念,会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公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计算角度。
2、复本章内容,整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能够有条理地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复本章内容并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构建本章知识结构【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解决问题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完本章知识后,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课将进一步对知识加以理解、运用。
课型】复课教学时间分配】1课时教学准备】PPT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直击主题根据网上一句流行的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带领大家出去看看。
由三哥和娇妹先带大家去往埃及金字塔,引出本节课的复知识——三角形。
出示金字塔照片,让学生说出熟悉的图形——三角形,给出概念填空:由的线段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出示一张路标,让学生说出特殊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将它放入框中。
2、复旧知、梳理脉络让学生自由选择目的地——法国、英国、美国,开始复三角形的知识。
法国(卢浮宫)——三角形的有关线段情景题:在参观XXX前,三哥和娇妹决定将肚子填饱,但是由于三哥的XXX,两人只带了一个三明治,要想两人吃得同样多的三明治,应该怎么分?答:任意一边的中线。
任何一边的中线可以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由中线引出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如图:1)若AD⊥BC,垂足为D,则:90°;在三角形中,有高线。
计算面积有关2)若∠BAE =∠CAE,AE与BC相交于点E,则:线段AE是△ABC的_________;3)若AF =CF,BF与AC相交于点F。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教案)
-突破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训练学生根据已知信息选择最佳计算方法的能力。
-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设计实际情境题目,如测量高度、计算距离等,指导学生如何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并求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能力,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与相似关系,形成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判断。
2.提升学生运用符号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掌握全等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够准确运用几何语言表达解题过程。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对三角形周长、面积的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与相似判定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三角形稳定性的基本原理。
其次,全等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学生们的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对比练习、具体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部分内容仍然需要进一步巩固。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设计更多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这些判定方法。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能够将所学的三角形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这个教学环节的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年级上人教版11章数学学案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复习学案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复习学案一、知识要点1、能够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____________,重合的边叫_________,重合的角叫_________.2、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_____________.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逆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练习题1.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A .已知两边和夹角B .已知两角和夹边C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D .已知三边2.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 ≌△DEF 的是( )A .AB=DE ,BC=EF ,∠A=∠DB .∠A=∠D ,∠C=∠F ,AC=EFC .AB=DE ,BC=EF ,△ABC 的周长= △DEF 的周长D .∠A=∠D ,∠B=∠E ,∠C=∠F3.三角形内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 )A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 、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C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4.如图(4),在ABC ∆中,AB=AC ,D 、E 分别在BC 、AC 边上。
且B ADE ∠=∠,AD=DE 求证:ADB ∆≌DEC ∆.(4) (5)5.(2006 芜湖课改)如图(5),在ABC △中,90C ∠= ,AD 平分C A B ∠,8cm 5cm BC BD ==,,那么D 点到直线AB 的距离是 cm .6.已知如图,∠B=∠DEF ,AB=DE ,要说明△ABC ≌△DEF ,(1)若以“ASA ”为依据,还缺条件(2)若以“AAS ”为依据,还缺条件(3)若以“SAS ”为依据,还缺条件7. 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和7,则第三边上的中线长x的取值范围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教案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4练习.【探研时空】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七、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八、作业设计课本P4习题11.1第1,2,3,九、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十、教学反思11.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二、教材分析1.作用与地位: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2.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3.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4.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三、资料收集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1) (2)四、授课类型:新授课五、教学方法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六、教学过程(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教师活动】(出示教具)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理论认知】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信不信?【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1.2-2所示)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1.画线段取B′C′=BC;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3.连接线段A′B′、A′C′.【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1】如课本图11.2─3所示,△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分析例1,分析:要证明△ABD≌△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证明:∵D是BC的中点,∴BD=CD在△ABD和△ACD中,,.AB ACBD CDAD AD=⎧⎪=⎨⎪=⎩∴△ABD≌△ACD(SSS).【评析】符号“∵”表示“因为”,“∴”表示“所以”;从例1可以看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书写中注意对应顶点要写在同一个位置上,哪个三角形先写,哪个三角形的边就先写.(三)、实践应用,合作学习【问题思考】已知AC=FE,BC=DE,点A、D、B、F在直线上,AD=FB(如图所示),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巡视、引导学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发言:“还应该有AB=FD,只要AD=FB两边都加上DB即可得到AB=FD.”【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8练习.【探研时空】如图所示,AB=DF,AC=DE,BE=CF,BC与EF相等吗?•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BC=EF,△ABC≌△DFE)七、课堂小结1.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2.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八、作业设计课本P15习题11.2第1,2题.九、板书设计把黑板平均分成三份,左边部分板书“边边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练习.十、教学反思11.2.2 三角形全等判定(SAS)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领会“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学会解决简单的推理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感悟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价值.能力.【教学形式】操作感知,互动交流,形成共识.(二)、范例点击,应用新知【例2】如课本图11.2-6所示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侧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2,分析:如果能够证明△ABC≌△DEC,就可以得出AB=DE.在△ABC和△DEC中,CA=CD,CB=CE,如果能得出∠1=∠2,△ABC和△DEC•就全等了.证明:在△ABC和△DEC中12CA CDCB CE=⎧⎪∠=∠⎨⎪=⎩∴△ABC≌△DEC(SAS)∴AB=DE想一想:∠1=∠2的依据是什么?(对顶角相等)AB=DE的依据是什么?(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学生活动】参与教师的讲例之中,领悟“边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学会分析推理和规范书写.【教学形式】教师讲例,学生接受式学习但要积极参与.【评析】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三)、辨析理解,正确掌握【问题探究】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教师活动】拿出教具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本质.操作教具:把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棍的一端用螺钉铰合在一起,•使长木棍的另一端与射线BC的端点B重合,适当调整好长木棍与射线BC所成的角后,固定住长木棍,把短木棍摆起来(课本图11.2-7),出现一个现象:△ABC与△ABD满足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相等的条件,但△ABC与△ABD不全等.这说明,•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操作教具、发现问题、辨析理解,动手用直尺和圆规实验一次,做法如下:(如图1所示)(1)画∠ABT;(2)以A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BT于C、C′;(3)•连线AC,AC′,△ABC与△ABC′不全等.【形成共识】“边边角”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形式】观察、操作、感知,互动交流.(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0练习第1、2题.七、课堂小结1.请你叙述“边角边”定理.2.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是:首先分析条件,•观察已经具备了什么条件;然后以已具备的条件为基础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来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边或角对应相等,再设法证明这些边和角相等.八、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15习题11.2第3、4题.九、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其中右边部分板书“边角边”判定法,中间部分【知识回顾】(投影显示)情境思考:1.小菁做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风筝,其中∠EDH=∠FDH,ED=FD,•将上述条件注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吗?与同伴交流.(1) (2)[答案:能,因为根据“SAS”,可以得到△EDH≌△FDH,从而EH=FH] 2.如图2,AB=AD,AC=AE,能添上一个条件证明出△ABC≌△ADE吗?[答案:BC=•DE (SSS)或∠BAC=∠DAE(SAS)].3.如果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一定会全等吗?试举例说明.【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和提问.【学生活动】通过情境思考,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学会正确选择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小组交流,踊跃发言.【教学形式】用问题牵引,辨析、巩固已学知识,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激发求知欲.(二)、实践操作,导入课题【动手动脑】问题探究: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AB,∠A′=∠A,∠B′=∠B(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出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感知问题的规律,画图如下:画一个△A′B′C′,使A′B′=AB,∠A′=∠A,∠B′=∠B:1.画A′B′=AB;2.在A′B′的同旁画∠DA′B′=∠A,∠EBA′=∠B,A′D,B′E交于点C′。
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doc
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doc
㈠全等形:即:①②
Ⅱ、“两边及一角”判全等——“边角边”(或“”)
Ⅲ、“三边”判全等——“边边边”(或“
”)
1.如图(1),AB=CD,AC=BD,则△ABC≌△【解析】
AD
BC
2.如图(2),点D在AB上,点E在AC上,CD与BE相
图(1)
交于点O,且AD=AE,AB=AC.若∠B=20°,CD=5cm,则∠C=,BE=说说理由.
【解析】BD
AO
E
C
图(2)3.如图(3),若OB=OD,∠A=∠C,若AB=3cm,则
CD=.说说理由.AD【解析】
O
B
图(3)
C
B
AC
5.如图,AE=CF,∠AFD=∠CEB,DF=BE,△AFD与△CEB全等吗?为什么?【解析】
6.如图(5)∠CAE=∠BAD,∠△ABC与△ADE【解析】
⑴利用全等三角形配玻璃: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也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和②去
A,视线⑵利用全等测距离:测量如图河的宽度,某人在河的对岸找到一参照物树木A,视线A利用全等测距离:测量如图河的宽度,某人在河的对岸找到一参照物树木A,0.75M)进行标记,B与河岸垂直,然后该人沿河岸步行10步(每步约0.75M)到O处,进行标记,再向前步与河岸垂直,然后该人沿河岸步行10步10恰好在同一视线上,行10步到D处,最后背对河岸向前步行20步,此时树木A,标记O,恰好在同一视线上,则河的宽度为米。
A
OBD
C。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1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案】
第11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全等,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性质的学习过程,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性质。
2.能用三角形的全等和角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基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难点:对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
2)全等三角形性质: (1)对应边相等 (2)对应角相等(3)周长相等 (4)面积相等例 1.已知如图(1),A B C ∆≌DCB ∆,其中的对应边:____与____,____与____,____与____,对应角: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 例2.如图(2),若BOD ∆≌C B COE ∠=∠∆,.指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若ADO ∆≌AEO ∆,指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
(图1) (图2) ( 图3) 例3.如图(3), ABC ∆≌ADE ∆,BC 的延长线交DA 于F ,交DE 于G,105=∠=∠AED ACB , 25,10=∠=∠=∠D B CAD ,求DFB ∠、DGB ∠的度数.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SSS )例1.如图,在ABC ∆中,90=∠C ,D 、E 分别为AC 、AB 上的点,且A D=BD,AE=BC,DE=DC.求证:DE ⊥AB 。
例2.如图,AB=AC,BE 和CD 相交于P ,PB=PC,求证:PD=PE.例3. 如图,在ABC ∆中,M 在BC 上,D 在AM 上,AB=AC , DB=DC 。
求证:MB=MC2)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例4.如图,AD 与BC 相交于O,OC=OD,OA=OB,求证:DBA CAB ∠=∠3)、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SA )例5.如图,梯形ABCD 中,AB//CD ,E 是BC 的中点,直线AE 交DC 的延长线于F 求证:ABE ∆≌FCE ∆4)、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AS )例6.如图,在ABC ∆中,AB=AC ,D 、E 分别在BC 、AC 边上。
八年级数学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 人教新课标版
初二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人教新课标版一、学习目标:1. 复习全等形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作图方法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建立知识系统;2. 使学生总结寻找全等三角形及其全等条件的方法、归纳常见辅助线的作法,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将所学知识科学地组织起来,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难点: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点分析: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是研究平面几何的重要工具。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经常将全等与其他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式多种多样,为全等这一传统的话题增添了新颖的味道。
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知识点一: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将解决的问题归结到证明某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后,采用哪个全等判定定理加以证明,可以按下图思路进行分析:⎧→⎧⎪⎪→⎨⎪⎪⎪→⎩⎪⎪→→⎧⎪⎪→⎧⎪⎪⎨⎨⎪→⎨⎪⎪⎪⎪⎪→⎩⎩⎪⎪→⎧⎪⎨→⎪⎩⎪⎩SAS SSS HL AAS SAS ASA AAS ASA AAS 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第三边找直角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对边 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例1. 如图,,,,A F E B 四点共线,AC CE ⊥,BD DF ⊥,AE BF =,AC BD =。
求证:ACF BDE ∆≅∆。
思路分析:从结论ACF BDE ∆≅∆入手,全等条件只有AC BD =;由A E B F =两边同时减去EF 得到AF BE =,又得到一个全等条件。
还缺少一个全等条件,可以是CF DE =,也可以是A B ∠=∠。
由条件AC CE ⊥,BD DF ⊥可得90ACE BDF ∠=∠=,再加上AE BF =,AC BD =,可以证明ACE BDF ∆≅∆,从而得到A B ∠=∠。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
13.1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的概念;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4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过程:观察下列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问题: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实际例子吗?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思考: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DEF ABC ∆∆和全等时,点A 和点D ,点B 和点E ,点C 和点F 是对应顶点,记作DEF ABC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思考:如上图,13。
1-1DEF ABC ∆≅∆,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全等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思考:(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D AD BD(2)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B(3)如图,,ACD ABE ∆≅∆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已知: 30,43=∠=∠B A ,求AD C ∠的大小。
B C小结:作业:P92—1,2,3课题:13.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教学目标①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②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③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一、复习过程,引入新知多媒体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三、建立模型,探索发现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让学生按照下面给出的条件作出三角形.(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条边为3cm.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A'B'C',并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给出例l,如下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AB D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表达理由,由教师板演推理过程.例2 如图是用圆规和直尺画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作法如下:①以A为圆心画弧,分别交角的两边于点B和点C;②分别以点B、C为圆心,相同长度为半径画两条弧,两弧交于点D;③画射线AD.AD就是∠BAC的平分线.你能说明该画法正确的理由吗?例3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你能把四边形ABCD分成两个相互全等的三角形吗?你有几种方法?你能证明你的方法吗?试一试.ADB C五、巩固练习教科书第96页的思考及练习.六、反思小结A B C D E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七、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03页习题13.2中的第1、2题.2.选做题:教科书第104页第9题.课题:13.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教学目标①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②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③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知识重点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出示探究3:已知任意△ABC ,画△A'B'C',使A'B'=AB ,A'C'=AC ,∠A'=∠A .教帅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再让学生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 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二、交流对话,探求新知根据前面的操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规律: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补充强调:角必须是两条相等的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是夹相等角的两对边.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出示例2,如图,有—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 =CA ,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CE =CB .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让学生充分思考后,书写推理过程,并说明每一步的依据.(若学生不能顺利得到证明思路,教师也可作如下分析:要想证AB =DE ,只需证△ABC ≌△DEC△ABC 与△DEC 全等的条件现有……还需要……)明确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补充例题: 1、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求证: △ABD ≌△ACE证明:∵∠BAC=∠DAE (已知) ∠ BAC+ ∠ CAD= ∠DAE+ ∠ CAD∴∠BAD=∠CAE在△ABD 与△ACEA BC D E F MAB=AC (已知)∠BAD= ∠CAE (已证)AD=AE (已知)∴△ABD ≌△ACE (SAS)思考:求证:1.BD=CE2. ∠B= ∠C3. ∠ADB= ∠AEC 变式1:已知:如图,AB ⊥AC,AD ⊥AE,AB=AC,AD=AE. 求证: ⑴ △DAC ≌△EAB1. BE=DC2. ∠B= ∠ C3. ∠ D= ∠ E4. BE ⊥CD四、再次探究,释解疑惑出示探究4,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让学生模仿前面的探究方法,得出结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教师演示:方法(一)教科书98页图13.2-7.方法(二)通过画图,让学生更直观地获得结论.五、巩固练习教科书第99页,练习(1)(2).六、小结提高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自由表述,其他学生补充,让学生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七、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04页,习题13.2第3、4题.2.选做题:教科书第105页第10题.3.备选题:(1)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测得DE =DF ,EH =FH ,你能发现哪些结沦?并说明理由.(2)如图,∠1=∠2,AB =AD ,AE =AC ,求证BC =DE .课题: 13.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教学目标①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 ”“AAS ”,并能应用它们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②经历作图、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作图、归纳、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并通过对知识方C D A'B E法的总结,培养反思的习惯,培养理性思维.③敢于面对教学活动中的困难,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遇到的困难.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 ”“AAS ”.教学难点探究出“ASA ”“AAS ”以及它们的应用.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创设情境复习:师: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有哪些?生:“SSS ”“SAS ”师:那除了这两个条件,满足另一些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也可能全等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另一些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点:本章主要内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本章重点: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难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应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应用.基础知识梳理1.全等三角形:1.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对应点,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表示:△ABC≌△DEF教材P3一句话:2.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高、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ASA,AAS,SSS,HL(直角三角形)特别提醒: “有两个角和一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句话正确吗?由于没有“对应”二字,结论不一定正确,这是因为:假设这条边是两角的夹边,则根据角边角可知正确;假设一个三角形的一边是两角的夹边,而与另一个三角形相等的边是其中一等角的对边,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尺规作图:(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材P7_8):步骤(2)作已知角的平分线(教材P19):步骤3.角平分线的性质:⑴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⑵角平分线的判定:教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⑶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二、经验与提示1.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规律: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个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③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④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⑤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⑥全等三角形中的最大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边(角)是对应边(角) 2.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河南省舞阳县吴城一中谷瑞林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指导思想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
本班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
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历了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
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1章全等三角形教案(全章)
第1课时全等三角形第2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第3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学目标1、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了解它在尺规作图中的简单应用。
2、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步骤。
教学重点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教学难点规范使用尺规,规范使用作图语言,规范的按照步骤作出图形。
教学互动设计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前面我们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和画一个已知角∠AOB的平分线OC,怎样用尺规来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和作已知角的平分线呢?由具体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问题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如图,∠AOB求作:∠A’O’B’,使∠A’O’B’=∠AOB教师在黑板上作图,同时写出作法:①作射线O’A’。
②以O点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
③以O’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④以C’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
⑤过点D’作射线O’B’,∠A’O’B’ 就是所求作的角。
只用无刻度的直尽和圆规作图的方法称为尺规作图。
问:你能验证你所作的角与已知角相等吗?【问题2】作一个已知角∠AOB的平分线OC。
分析:假如∠AOB的平分线OC已经画出,在前面角的平分线的研究中,我们用折线的实验发现:如果有OE=OD,那么CE=CD.这个实验也启发我们:如果有OE=OD,CE=CD,那么OC平分∠AOB吗?用“SSS”公理易证△OEC≌△ODC,∠EOC=学生探索作图方法通过示范,使学生明白如何利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第4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教学目标1.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能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教学重点会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会正确运用“SAS”判定定理,在实践观察中正确选择判定三角形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0《全等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0《全等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0《全等三角形复习》是对全等三角形概念、性质、判定和应用的复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SSS、SAS、ASA、AAS判定方法以及全等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判定方法,但部分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全等三角形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及应用。
2.难点:全等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练结合、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全等三角形的教案、PPT、练习题、案例分析材料。
2.学生准备: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回顾、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例题展示全等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题,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总结解题思路。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全等三角形教案人教课标版范文整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全等三角形教案(人教课标版)1.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在图形变换及实际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等过程获得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寻找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注意多和同伴交流看法;在观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乐趣,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求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难点: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规律,快速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活动1出示图片大小完全相同,形状完全相同的图片。
告知这样的图片叫做全等形。
活动2:出示形状不同的几类图片,大小不同而形状相同的几类图片,活动3:把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翻折后得到另一个图形理解大小完全相同,形状完全相同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回答这几类图形为何不是全等形?回答这些变化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
从感观上感知全等形从反面说明全等形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新知识点教师板书什么叫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并给出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的概念,强调书写三角形全等时一定要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活动4;多媒体出示错例。
练习:一请按要求找出对应边或对应角。
AcBD图1AcBED图2ABcDE图312ABcFDE图41、如图1,已知△ABc≌△DBc,则Bc的对应边是。
如图2,已知△ABE≌△AcD,则∠A的对应角是。
如图3,已知△ABc≌△ADE,则∠1的对应角是。
如图4,已知△ABc≌△DEF,则Bc、Ac的对应边分别是。
∠A、∠B的对应角分别是。
二.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同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4个小五角星都是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全等形。
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是全等形。
新人教版,八年上册数学第十一章全章教案
涵江华侨中学八年数学集体备课材料§11.1 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一课时
所以射线OC就是∠AOB
中,那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
议一议:
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
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
总结:
第二课时
画一画:
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一个角的三条折痕,并度量所画PD、PE是否等长?投影出下面两个图形,让学生评一评,以达明确概念的目的.
已知事项:OC平分∠AOB,PD⊥OA,PE⊥OB,D、E为垂足.
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PD=PE.
于是我们得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师]那么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是否在角的平分线上呢?(出示投影)
问题3:根据下表中的图形和已知事项,猜想由已知事项可推出的事项,并用符号语言填写下表:
[生讨论]已知事项符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所以Rt△
是可得∠PDE=∠POD.
应该建在公路与铁路形成的角的平分线上,并且要求离角的顶点
总结: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就可以省去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步骤,
化.所以若遇到有关角平分线,又要证线段相
等的问题,
III
例
P.
PF的长就是P点到三边的距离,•也就是说要证:
∠C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和等式的传递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证明:过点P作PD⊥AB,PE⊥BC
因为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
第11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
B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F E
C
B A
人教版第11章复习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2、能用尺规进行一些基本作图.能用三角形全等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3、极度热情、高度责任、自动自发、享受成功。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三角形全等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精炼准确表达推理过程 三、合作
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三角形⎪⎪
⎪
⎪⎪⎪⎩
⎪⎪⎪⎪⎪
⎪
⎨⎧⎩⎨⎧⎪⎪⎪⎩⎪
⎪⎪
⎨⎧⎩⎨⎧判定:(性质:(角的平分线直角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判定方法()性质:
()定义:(全等三角形定义)2)1321 四、精讲精练
1、精讲
例题1、如图:AB=AC ,ME ⊥AB ,MF ⊥AC ,垂足分别为E 、F ,ME=MF 。
求证:MB=MC
例题2、已知,△ABC 和△E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 ,C ,D 在一条直线上求证:BE=AD
例题3、已知∠B=∠E=90°,CE=CB ,AB ∥CD. 求证:△ADC 是等腰三角形
例题4、已知:如图,AD 平分∠BAC ,DE ⊥AB 于E ,DF ⊥AC 于F ,
E
D
C
A
B
E D C
B
A 4 3
2
1 E
D
C B
A
G F
E D
C
B
A
DB=DC , 求证:EB=FC
例题5、如图,已知AC ∥BD ,EA 、EB 分别平分∠CAB 和∠DBA ,CD 过点E ,求证AB=AC+BD
2、精练
1、如图:在△ABC 中,∠C =90°,AD 平分∠ BAC ,DE ⊥AB 交AB 于E ,BC=30,BD :CD=3:2,则DE= 。
2、如图,已知E 在AB 上,∠1=∠2, ∠3=∠4,那么AC 等于AD 吗?为什么?
3、如图,已知,EG ∥AF ,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再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
(只写出一种情况)①AB=AC ②DE=DF ③BE=CF
已知:EG ∥AF ,________,__________
求证:_________
A C
E B
D
4、如图,在R△ABC中,∠ACB=45°,∠BAC=90°,AB=AC,点D是AB的中点,AF⊥CD于H交BC 于F,BE∥AC交AF的延长线于E,
求证:BC垂直且平分DE.
3、能用尺规进行下面几种作图
1、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作三角形
4、已知两角和它们的夹边作三角形
5、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
6、作角的平分线
五、课堂小结
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要记住“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
六、作业
必做:课本26页复习题11第2、5、6、8、9题;选做:27页10-12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