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加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1】篇〗本节课在列表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好本节课知识,将为学习用列表等方法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1、本节课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例题从三个小朋友买相同笔记本的信息,分两次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找出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条件并进行整理,通过呈现表格让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

随后学生很自然的自主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第二个问题。

2、在练习中安排了与例题结构相同的实际问题,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解答第二个问题时,有大部分同学想不到方法,要从小明的信息算出单价,再用除法求出小军能买多少本。

这是本节课的障外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2】篇〗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了6、7的加减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根据情境图列出相应的加法或减法算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以情境图为媒介,提问题、列算式、说算理。

在教学中,我首先复习6、7组成。

指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在教学加法时让学生合作摆小棒,通过摆的小棒图来说图意,并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观看的顺序不同所以能列出的算式就不同,并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出结果。

在教学减法时也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分成两部分,说出这幅小棒图的图意,根据图意列出算式,让学生多说为什么用减法,加深对减法算式的含义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大部分都能根据一图从不同的方向观看就能列出不同的算式。

但是还有个别学生对减法算式的含义理解的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我在教学时自己的语言还不够精炼。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组织教学让课堂有序,更深入的钻研教材,争取在课堂上不留问题。

《6和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6和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6和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运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运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概念,熟练进行6和7的加减法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数字卡片、加减法题目卡片。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6和7的数数,以及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探究新知:(1)6和7的加法:通过计算器,让学生计算6 1、6 2、6 3、6 4、6 5、6 6、6 7,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规律。

(2)6和7的减法:通过计算器,让学生计算7-1、7-2、7-3、7-4、7-5、7-6、7-7,引导学生发现减法的规律。

(3)总结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如加法:先数数,再计算;减法:先数数,再计算。

3. 实践应用:(1)运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发放加减法题目卡片,让学生运用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解答过程和答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以及运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解决课后作业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以及运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教案

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教案

《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法解决问题的游戏,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知道大括号、小问号的意义。

(2)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备。

一年级的学生对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

但一年级学生在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

学生根据图形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很难作出提问,并正确的回答。

【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的策略【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第一次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回答问题的声音就要更加的响亮,对吗?表现棒的同学会获得奖励,有信心拿到奖品吗?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数字朋友6和7,今天我们接着和它们一起去数学王国中探索奥秘。

板书;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师:今天的课上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同学们想认识他们,那得先闯过老师这关。

看大屏幕(课件)。

第一关:看图会意,第二关:想一想,填一填。

师:好,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学过的知识,你们都是认真听讲的好学生。

二、探究新知(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学习感悟—《6、7加法解决问题》课例点评与分析

学习感悟—《6、7加法解决问题》课例点评与分析

学习感悟——《6、7加法解决问题》评课稿井龙小学陈雨老实说,刚进入教师队伍不久的我对系列名师的了解并不多,之所以选择并很认真地看完了《6、7的加法解决问题》这一课例,也确实是因为自己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了瓶颈,也曾让我苦恼了好些日子,今天听完了龙老师这节课便更是茅塞顿开,之后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备受启发。

6和7的图画式应用题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教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善于发现数学问题,并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这节课也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应用题的开始,对于将来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龙老师在这节课的整个授课过程中表现得很稳重、很自信,且教授的内容有层次、有坡度,层层递进,着实让我受益颇厚。

下面就我自己的感受具体分析如下:听完龙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很值得我学习:一是教学过程清晰明朗。

这与龙老师对教材非常娴熟是分不开的,我想要教好一门学科,首先自己必须得将教材读熟读透,做到信手捏来,运用自如,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课堂教学。

龙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问环环相扣,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步骤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境图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数学学习的新鲜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二是有层次,有坡度,层层递进,师生配合很到位。

《6、7的加法解决问题》这一课是在学习了6和7的加减法的基础教学的,在进入新课程内容学习前,龙老师首先对旧知做了简单复习,并通过情景图很自然进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中。

在新知探索过程中对于课本第一次出现的数学符号大括号和问号,龙老师浓墨重彩地给以了讲解,然后学生再自己说一说这两个符号的含义,从而加深了印象。

接着龙老师充分抓住教材中给的三个基本步骤,逐步引导学生从“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步骤,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引领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大括号是把两部分合起来,且在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教学环节中,龙老师通过启发注重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

《6、7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6、7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6、7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

根据对教材的研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

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下面我针对我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首先我复习了6和7的加减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其次,我复习了简单的图画问题,学生根据图意用加法计算。

河里面有3只螃蟹,又来了2只。

学生自然会想到合起来一共有几只螃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为下一步学习有大括号和问号的图画问题做好了铺垫。

教学用加法解决问题。

我从3个问题进行整堂课的重难点突破。

1、图中有什么?(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也就是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再以认识新朋友的形式出示大括号,接着在大括号的下面写上?只,让学生议论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及“只”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 2、怎样解答?(我边讲解边用类似于大括号的手势把两边的人物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明确大括号就是表示把两边的物体数量合起来,而大括号下面的问号及几只就是问“合起来有多少只?”。

)3、解答正确吗?(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本节课的遗憾:在教学语言上,问题还不是很明确。

使学生不能清楚明白提问的意思,教师语言有待精炼,能用简洁的语句清楚的表达出要求和问题。

高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引导孩子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的时候,孩子表述的不完整,花费一些时间,导致后面练习时间不够。

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备学生,认真的钻研教材,设计教法,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让孩子在今后的数学课中能轻松学到更多的知识,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

《解决问题(6、7的加法)》说课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6、7的加法)》说课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6、7的加法)》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6、7的加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6、7的加法运算2.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6、7的加法运算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小黑板3. 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小黑板出示一道简单的加法题目,如:3 4 = 7,让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加法知识。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6、7的加法运算。

2. 讲解新课(1)6的加法运算利用课件展示6的加法运算,如:6 1 = 7,6 2 = 8,……,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当6加上一个数时,结果比原来的数多1。

(2)7的加法运算利用课件展示7的加法运算,如:7 1 = 8,7 2 = 9,……,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当7加上一个数时,结果比原来的数多1。

3. 实践应用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的铅笔有6支,妈妈又给他买了3支,小明现在有多少支铅笔?让学生运用6、7的加法运算解决这些问题。

4.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6、7的加法运算的规律。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板书设计利用小黑板,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板书,如:6 1 = 7,7 1 = 8,……。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以上便是本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解决问题(加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解决问题(加法)》教案

《6和7解决问题(加法)》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6、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提出问题。

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

会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教会学生在自我探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予以验证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亲生经历用6、7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和学习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A、图里有什么?B、怎样解答?C、解答正确吗?②对“大括号”和“?”的理解。

难点:①理解符号“大括号”和“?”。

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出示螃蟹上岸情境图)师:谁能用我们前边学过的知识说说这幅图的意思?生:岸上有两只螃蟹,又上来了3只螃蟹,一共有多少只螃蟹?师:说得非常好,你会列式吗,谁来说一说生:23=5只师:你能说说2、3、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生:把岸上的2只螃蟹和河里的3只螃蟹合并在一起是5只螃蟹。

(出示苹果情境图)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幅图,谁来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生:左边有3个苹果,右边有4个苹果。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一个数学问题吗?生: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师:你会列式吗?生:34=7(个)师:谁能说一说3、4、7分别表示什么??生:把左边的3个苹果和右边的4个苹果合并在一起,一共有7个苹果。

二逐步探索,发现新知1、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非常棒,说明大家对前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森林里去走一走,但是这些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些难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帮他们解决问题,你们有信心帮助好他们吗?(有)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师:首先让我们看看小兔子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6和7的加减的教学反思6篇

6和7的加减的教学反思6篇

6和7的加减的教学反思6篇6和7的加减的教学反思篇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该重视。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采用愉快教学法,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并且让这一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我进行了调查研究,我发现我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是说不清算理。

所以我认为,这节课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只要发挥好辅助作用,使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了。

同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并熟练计算,我设计了大密度的练习。

为了吸引学生我把练习题设计成各种有趣的游戏:小猫钓鱼、蝴蝶送信、松鼠过河、摘苹果等,把枯燥的数学练习变得充满生气。

并且给每个学生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做一道题,使第一名学生都不掉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表达。

该如何引导呢,为了节省时间我在课堂上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方法的。

事后回想,或许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比如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

大密度的练习虽然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出暴露出一些问题。

比如习题过多过难,给一些学生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

再如练习的形式变了,但习题的内容单一,只是把平时开火车的练习赋予了新的名字。

如果练习的内容再新颖多变一些,我想效果会便更好。

通过本次计算课研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方法的指导,习题的精心设计十分重要。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吃透教材,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习中来,在欢乐的氛围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和7的加减的教学反思篇2本周,学校举行的数学优质课比赛如期进行,此次,我选择了一节计算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进行展示。

《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得数是67的加法;2.学生能够应用得数是67的加法进行计算;3.学生能够运用得数是67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本案例的教学时间预计为两个课时。

教学步骤:1.课前导入:让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类似以下问题:什么是加法?加法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一个加法例子。

2.引入新知:通过引入新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得数是67的加法是指由两个两位数相加得到67这个结果的加法。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56+11等于673.操作演示:教师通过具体操作演示,展示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步骤。

例如:计算33+34等于67的过程。

5.订正练习:教师将一些错误的计算过程和答案呈现给全班,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指正,进一步加强对得数是67的加法的掌握。

6.论证演练:教师出示一些得数是67的加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注意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答案的正确性,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7.拓展应用: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其转化为得数是67的加法,并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手里有56元,他买了一本书,花了多少钱?8.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得数是67的加法的特点和计算方法,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

例如:什么是得数是67的加法?如何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反思:在教学案例中,通过课堂教学的步骤,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到什么是得数是67的加法,并掌握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通过订正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得数是67的加法的理解和运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得数是67的加法的引入,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的方式进行,例如谜题、游戏等。

其次,在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巩固练习,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得数是67的加法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最后,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6和7的加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解决问题(6和7的加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生动手画。
学生1:我用圆形代表兔
小,注意力不集
(2)找三位学生上台展
子,左边4只,右
中,学习容易疲
示作品。
边2只,一共有几
劳,因此,在课
(二)、指导列式解答
只?
堂中适当播音
1、让学生列式解答。
学生2:我用三角形代表
乐,能充分调动
2、4、2、6各表示什么?
兔子,左边4只。
学生的学习积
并说一说是如何算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 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 为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 的教学方法,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解决问题 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2)让生边做动作边说
想感情。
一说。
学生反复说图意。
(3)让同桌小伙伴们互 相说一说。
师:刚才,你们把这幅 图的意思说明白了,你们能 画一画吗?老师说要求(用
(同桌说,单独说)
符号或喜欢的图形来代替兔 子,让大家看清楚告诉了什 么,要求什么就行了)
(1)老师放音乐学
学生动手画图意。
一年级的
学生由于年龄
右边2只,一共有
极性,为进入下
(三)、师:同学们都
几只?
一步的学习做
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了
学生:4和2组成6.
好铺垫。
计算,那你们做得对不对
呢?我们很有必要进行检查
学生讨论:数字有没有抄
检查。冋桌讨论检查方法并
错;得数有没有算错。
汇报。最后要求学生口答。
小结:同学们,我们来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前几节课的一次应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生活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初步体会到原来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它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画所表达的意思,知道所求问题的所在。

教材从易到难,先教学用加法列式解决问题。

在书本创设的情境中,我先让孩子们根据看到的信息(左边___个小朋友,右边___个小朋友)接着,就让小朋友认识了这两个符号,因为大括号和问号比较熟悉和形象,小朋友也掌握得较快,也能根据图意很快列出算式。

接着,要教学用减法解决问题了,这是一个教学难点,需要学生一定的逆向思维。

也是一样的,先从创设的情境入手,我引导小朋友们解释图意:一共有___个向日葵,已经摘了___个,还剩下几个?当让学生列算式时,有一部分小朋友就写成7—4=3,我发现其实他们并未理解题目的意思,如果这题是自由列式,我相信很多小朋友将会列成3+4=7。

一个原因是答案过于显而易见,不能让孩子们感觉到问题的所在,还有一个原因是对于难点的教学,我并未让孩子们亲自去探索新知,去试着理解题意的不同。

对于第一个外因,我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孩子学会收集信息,根据知道的信息来提出问题,这样来贯穿全课,可能孩子才能准确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第二个原因,我想,我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我得先让同学们比一比两幅图中大括号和问号位置的区别;然后再让他们想想问号的位置不一样了,书本老师的问题是不是也不一样了呢;接着,经过分组讨论,说出图中隐含的问题,最后在根据问题列算式。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还是做对了,还是有一部分小朋友还会想当然,将应该用减法的题写成加法,或者不用总数减,而用大数减小数。

他们并不会特意的去看问号所在的位置,做题容易跟着感觉走,第一印象对他们来说尤其深刻。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9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1教材分析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本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二部分内容的第2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数字6和7、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6和7的组成以及5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系统学习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计算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教材呈现一副“小朋友放风筝”的情景图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计算,并列出不同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呈现教材的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目的是引导鼓励学生从树的棵数,风筝的状态等不同角度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由于学生已具有了“5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算一算”,教材设计两个集合圈,左边集合圈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在前面已经出现过,学生都能理解。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右边集合圈里那条虚线的意思。

在巩固练习部分教材安排了“练一练”和数学游戏。

练一练第1题是读示意图,列式计算的练习,通过理解图意,巩固6的加减法。

第2题是6、7加减法的口算练习。

课后教材设计了一个数学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练习加减口算。

《6和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6和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6和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2.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2.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拿出一本数学杂志,上面有一个问题:“小明有6个苹果,他买了7个橘子,请问他手中共有多少水果?”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 讲解教师将6和7的加减法公式进行讲解:6 +7 = 136 -7 = -17 - 6 = 1然后教师将这些知识都带到具体的问题当中,比如:•小明有6颗糖,他送了朋友3颗糖,请问小明现在有几颗糖?•小红有7块巧克力,她分给小明3块,请问小明有几块巧克力?•小刚一开始有6张纸,他再买7张纸,现在他有多少张纸?•小丽有7个弹珠,她送了小芳4个,那么小芳现在有几个弹珠?3. 操练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2-3人,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到黑板上回答。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表格,记录每组答题的时间和答对题数。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答题,也可以通过时间和答对题数反映出学生水平的提升。

4. 巩固教师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内容,再出一些题目进行练习,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比如:•小红在商店里买了6个苹果和一些橙子,她买了多少个橙子才能让她手中共有13个水果?•小刚有7支笔,他送了朋友3支笔,那么他目前拥有多少支笔?•小明有7元钱,他买了一个玩具花了6元钱,请问他还剩多少元钱?•小芳一开始有6个球,她买了7个球,现在她有多少个球?5. 作业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完成小组出的题目。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围绕6和7的加减法来进行讲解,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课堂互动,在讲解知识点之后出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新浪博客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新浪博客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新浪博客
【引言】
在数学教学中,加减法是基础中的基础,而6和7的加减法又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6和7的加减法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期找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口算、笔算和应用题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我发现,通过口算和笔算的练习,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6和7的加减法,而在解决应用题时,学生们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了学习的实用性。

【2.学生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他们的表现调整教学进度。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掌握6和7的加减法上没有太大问题,但部分学生对于进位和退位的理解还较模糊,需要重点辅导。

【3.教学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在6和7的加减法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解决简单的应用题也不再是难题。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进位和退位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针对部分学生对进位和退位概念模糊的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这个方面的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原理。

【2.加强练习,尤其是针对易错题和难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

【3.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结】
通过对6和7的加减法教学的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进位和退位讲解不够透彻等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根据这次反思的结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6、7加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6、7加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6、7加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这一节课,我首先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接着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图里有什么?也就是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

然后以认识新朋友的形式引出“大括号”,明确“大括号”表示的意思。

接着在大括号的下面写上“?只”,让学生考虑问号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大括号加上问号表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通过步步追问让学生逐层理解,明确图意:“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一共有几只?”然后让学生完整的说一说图意,再加上手势边比划边说一说图意,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括号就是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而大括号下面的.问号及几只就是问“合起来有多少只?”。

就要把两边的只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本环节教学,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手比划比划等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更易于学生接受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方法的学习。

本课教学中,我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写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围绕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开展,紧紧抓住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的正确吗?这样的思路,有条理有步骤的来解决问题。

特别针对解答后的检查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解决问题就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为将来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通过几道不同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内容。

本节课中的不足:1.引导还不能做到准确高效,提问没能达到精准,致使学生不能清楚明白提问的意思,语言不够精炼,不能用简洁的语句清楚的表达出要求和问题。

2.有些环节没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不够轻松活泼,练习形式还不够丰富多彩。

4.课堂用语不够规范,没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5.对课堂的把控和驾驭能力欠缺,课堂上频频出现各类问题。

6.对一年级学生缺乏耐心,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用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我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及正确分析情境图的题意,并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基础知识薄弱,也没有形成常规的听课习惯。

解决问题是刚刚接触的,掌握起来难度较大。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1、首先,我在课的开始复习了6、7的加法口算,为接下来的列式计算做好计算的铺垫。

2、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如,在观察图里有什么时,我用课件把左右两边的兔子分开出示,让学生懂得表达左边和右边各有多少只兔子;在理解大括号的意思时加上手势动作,让孩子明白大括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在练习看图列式计算时,我让孩子们先观察再边说边用动作表示。

3、在授课过程种,我着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同时还适时渗透要乐于助人的美德。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1、教师的引导语有时没有引到点子上。

2、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方面没有控制好。

3.教师的手势可以更准确一点,如左边有几只兔子,可用手指来展示。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1000+999-998-997+996+…+104+103-102-101=()A.225 B.900 C.1000 D.40002.下图是一个长3厘米、宽与高都是2厘米的长方体。

将它挖掉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A.32 B.35 C.31 D.343.有甲、乙两袋大米,如果从甲袋中倒出给乙袋,两袋米就一样重,原来甲、乙两袋大米的重量比是( )。

A.5:4 B.6:5 C.5:3 D.7:5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素数,它的面积是()。

A.奇数B.偶数C.质数D.合数5.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大小相等的长方体后,表面积(),体积()。

A.增加;减少B.减少;不变C.增加;不变6.要统计东莞近五年降雨量的变化情况,选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加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2016-11-07
《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

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本节课的关键。

下面我针对我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这一节课,我首先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接着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图里有什么?也就是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

然后以认识新朋友的形式引出“大括号”,明确“大括号”表示的意思。

接着在大括号的下面写上“?只”,让学生考虑问号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大括号加上问号表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通过步步追问让学生逐层理解,明确图意:“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一共有几只?”然后让学生完整的说一说图意,再加上手势边比划边说一说图意,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括号就是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而大括号下面的.问号及几只就是问“合起来有多少只?”。

就要把两边的只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本环节教学,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手比划比划等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更易于学生接受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方法的学习。

本课教学中,我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写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围绕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开展,紧紧抓住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的正确吗?这样的思路,有条理有步骤的来解决问题。

特别针对解答后的检查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解决问题就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为将来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通过三道不同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内容。

本节中的不足:1、教师的引导还不能做到准确高效,提问没能达到精准,致使学生不能清楚明白提问的意思,教师语言不够精炼,不能用简洁的语句清楚的表达出要求和问题。

2、有些环节没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3、时间安排不合理,出现前紧后松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