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史_陶俑教案课程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_陶俑教案课程复习资料

烧造工艺---与你共同"俑"有
2.2陶俑
第二章 汉佣赏析(视频)
西汉早期陶俑像性质和秦代兵马陶俑相似,多是用军阵来送葬的模拟物,但在规格上要比秦 俑小得多。沿袭秦的风格,造型比较呆板,主要是用整齐的阵列向人们展示为死者送葬的森 严军阵。除此之外也有彩绘女侍陶俑,模制烧成陶后敷涂色彩,轮廓线条流畅优美。艺术造 型超出军阵陶俑,富有生活情趣。渐至东汉,这种侍仆舞乐陶俑成为主流,兵马陶俑不再出 现。造型对象转为舞女,侍仆,农夫和市井等。造型艺术也由呆板变为生动。 汉代俑像种类很多,主要以陶俑为主,另有铜俑,玉俑,石俑,木俑等。 石俑四川出土较多。青铜雕塑以主要以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为代表,陶俑则以甘肃,河南, 河北的为代表。 其中最受人称赞的是东汉的说唱陶俑。真实地刻画了说唱者充满感情的神态和手舞足蹈的忘 我境界,极富戏剧性的神情,堪称写实主义的杰作。 总之,汉代尤其是东汉时期的陶俑像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面貌。朴拙பைடு நூலகம்风格, 奔放的气势构成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艺术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从出土的实物看,春秋战国时期的陶俑,形体较小,大约10厘米,烧制温度较低,多采用捏 塑的技法,人物的五官以简单的刻画来体现,面部基本上无表情变化,突出的是形体动作。 从各方面说,均较为原始。
烧造工艺---与你共同"俑"有
2.2陶俑
第一章 秦俑赏析(视频)
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陶俑。秦代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陶俑艺术得到巨大 的发展、秦始皇陵3个陪葬坑多达几千件的陶俑艺术成就尤其显赫。这些军阵模型及其埋藏服 从陵园总体设计的需要,是护卫秦始皇的禁卫车性质的部队。一号坑俑的数量大、最为威严, 是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主力部队;二号坑由步兵、骑兵和车兵组成,机动性强,战斗力也最 高;三号坑是将帅的指挥所,体现了秦军强大无比的军陈场面。这些陶塑,人物形象一般高 度为175~196厘料,陶马高150~172、长200~203厘米,与真人真马相仿。工匠们对秦朝军队的 观察细致入微,雕塑一丝不苟,技巧娴熟,手法严谨,崇尚写实。塑造的将军、官吏、着甲 步兵、轻骑马兵、便装武士、弩弓手、着甲骑兵、驭手等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由于年龄、 官阶、身世的不同,人物表情各不相同。除秦始皇陵兵马俑,其他遗址和墓葬出土的陶俑也 表明,秦代陶俑都是模拟真实形象以写实风格塑造的。特别在衣甲服饰、发髻冠巾的刻划上, 真实地表面了秦代各类人物的面貌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3、马家窑型 分布: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晚于半坡、庙底沟,由 庙底沟型发展和分化而来。 造型:壶、罐、瓮、盆、钵、豆、碗,以小口的壶、罐 为主。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纹饰:
内容丰富,各地不同,如:兰州雁儿湾等处的马家窑型 彩陶的同心圆、兰州黄河北岸王保保城区的马家窑型彩 陶的网格纹。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元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1概 述
一、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 (一)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 北京人(五十万年前):使用石器与火 • 丁村人(三十万年前)与河套人(二十万年前) • 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 (二)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 年代大约从1.8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至
装饰方法:彩绘(在赭红色的陶胎上施黑彩)、捺印、 划纹、堆饰等。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纹饰: 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 辫形纹等几何纹。 鱼形纹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多装饰于卷唇折腹圜 底盆的肩部或卷唇圜底盆的内壁,可分为单体鱼纹和复 体鱼纹,由写实化逐步演变为抽象化、样式化,形成横 式直边三角形和线纹组成的装饰图案。 人面纹最有特色,共发现七例,多装饰于翻唇浅腹盆的 内壁。 此外还有鸟纹、蛙纹等。 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一般使用直线,大多组成直边三 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7、其它彩陶文化
黄河上游的彩陶工艺在马家窑、半山、马厂型的发 展之后,还兴起了齐家文化,但时间约等于龙山文化时 期,基本上和夏代相始终,彩陶不多,器形以双耳罐、 马鞍口式陶罐为典型器,装饰纹样以菱形纹、棋格纹、 网纹最多。之后又产生了辛店文化,彩陶工艺再度兴盛, 时间相当于商周,辛店型彩陶在双耳罐上常绘双钩纹, 在双钩纹中间饰以人物、小狗或太阳,罐颈饰回纹,装 饰手法几乎千篇一律。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第一章:概述1.1 课程简介介绍本课程的目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解释工艺美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不期的工艺美术特点和影响。

1.3 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如陶瓷、漆器、雕塑等。

分析各类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第二章:陶瓷工艺2.1 陶瓷工艺概述介绍陶瓷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

分析陶瓷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2.2 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析代表性陶瓷窑口和作品,如景德镇窑、德化窑等。

2.3 陶瓷工艺的技术和艺术特点讲解陶瓷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制作技巧。

分析陶瓷工艺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三章:漆器工艺3.1 漆器工艺概述介绍漆器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

分析漆器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3.2 漆器工艺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漆器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析代表性漆器作品和流派,如扬州漆器、福建漆器等。

3.3 漆器工艺的技术和艺术特点讲解漆器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制作技巧。

分析漆器工艺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四章:雕塑工艺4.1 雕塑工艺概述介绍雕塑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

分析雕塑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4.2 雕塑工艺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雕塑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析代表性雕塑作品和流派,如佛像雕塑、石雕等。

4.3 雕塑工艺的技术和艺术特点讲解雕塑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制作技巧。

分析雕塑工艺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五章:历年试题解析5.1 试题分析收集和整理历年的考试试题。

分析试题的类型、难度和考试重点。

5.2 试题解析对历年试题进行详细解析,包括答案和解析过程。

分析试题的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5.3 模拟试题和练习编写模拟试题供学生练习。

提供练习题目的答案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六章:建筑工艺6.1 建筑工艺概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包括了陶瓷、漆器、玉器、织锦等多种艺术门类,每一门类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中国工艺美术史的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作品。

一、古代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陶器制作。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彩陶和灰陶等不同类型的陶器。

这些陶器不仅具备了实用功能,还展现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陶瓷制作逐渐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

二、唐宋时期的工艺美术繁荣中国工艺美术在唐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唐代的青瓷、白瓷以及唐三彩等陶瓷制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当时的代表作品。

而宋代的青瓷、汝窑、定窑等陶瓷则更加注重形式和装饰的细致,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三、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创新明清时期,中国工艺美术经历了一次创新的时期。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成为了当时的代表。

而清代的官窑、民窑等陶瓷则更加注重釉色和纹饰的变化,展现了中国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四、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与挑战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工艺美术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工艺技艺逐渐被机器生产所取代,一些传统手工艺人也面临失业的困境。

然而,中国工艺美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通过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推出了一系列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作品。

五、工艺美术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工艺美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立了专门的工艺美术博物馆和研究机构,加强对传统工艺技艺的保护和研究。

同时,通过举办展览和培训班等活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工艺美术的传承中来。

总结起来,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工艺美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代表作品。

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护和传承工艺美术,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_尚刚_复习材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_尚刚_复习材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1)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1)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1)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1)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1)2 黑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

(1)多数内外皆黑,少数为黑皮陶。

(1)常采用轮制法成型,器壁能很匀薄,精品为蛋壳陶。

(1)多以造型取胜,装饰较简朴。

(1)主要分布在华东,山东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最为著名。

(1)3 蛋壳陶通常指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黑陶。

(1)采用快轮成型,器壁薄如蛋壳,造型规整周正,(1)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

(1)代表着原始陶器的造型和工艺成就。

(1)山东龙山文化的产品最精。

(1)5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

(1)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1)注重材料的选择,(1)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

(1)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1)6 原始玉器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1)以玉或“美石”为材料,(1)多为祭祀用品和饰品,(1)材料、器形与制作方法常与新石器有密切联系。

(1)分布很广,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水平最高。

(1)7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

(1)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1)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

(1)起源于商代以前,(1)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1)8 司母戊鼎商晚期青铜器,(1)当是商王为其配偶铸造的四足方鼎。

(1)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1)高133厘米,重约832.84千克。

(1)为中国已知最大的古代青铜容器。

(1)10 漆器指以木、竹等为胎,用大漆髹饰的器物。

(1)髹饰大漆既可防腐,又是装饰。

(1)已知中国最早的漆器发现于河姆渡文化遗址,(1)到战国,发展成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

(1)两汉漆器繁荣,是漆器文化地位最高的时代。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1.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2.陶瓷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陶和瓷的区别: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

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

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品种有:烹食器,食器,盛器。

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

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

·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花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

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

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

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汉代的砖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有特色的是画象砖和瓦当。

1)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

空心砖又称圹砖,多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南阳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2)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第五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

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陶瓷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内容包括:原始社会的陶瓷、商周时期的陶瓷、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秦汉时期的陶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唐宋时期的陶瓷以及元明清时期的陶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

3. 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难点:理解陶瓷工艺的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以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系列陶瓷作品,引发学生对陶瓷工艺的兴趣,提问学生对陶瓷的了解。

2. 讲解:分别介绍各个时期的陶瓷工艺特点和代表作品,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陶瓷工艺的发展变化。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个时期的陶瓷工艺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分享自己的观点。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幅陶瓷工艺作品的分析报告,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工艺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

六、板书设计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收集一件自己喜欢的陶瓷工艺品,了解其时代背景、工艺特点、艺术价值,并简要介绍其背后的故事。

答案:略2.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时期的陶瓷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古代陶瓷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识别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讲解时间较长,学生参与度不高,互动环节不够充分。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与特点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国工艺美术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1.2 教学内容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与特点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工艺美术的分类与代表作品中国工艺美术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与特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对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程的梳理第二章:陶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陶器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陶器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陶器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2.2 教学内容中国陶器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陶器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陶器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陶器制作,提高对陶器工艺的理解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陶器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三章:瓷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瓷器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瓷器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瓷器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3.2 教学内容中国瓷器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瓷器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瓷器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瓷器制作,提高对瓷器工艺的理解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瓷器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四章:金属工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金属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金属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金属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4.2 教学内容中国金属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金属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金属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金属工艺制作,提高对金属工艺的理解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金属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五章:纤维工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纤维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纤维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纤维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5.2 教学内容中国纤维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纤维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纤维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纤维工艺制作,提高对纤维工艺的理解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纤维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六章:玉器工艺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玉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玉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玉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6.2 教学内容中国玉器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玉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玉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玉器工艺制作,提高对玉器工艺的理解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玉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七章:木工艺让学生了解中国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7.2 教学内容中国木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木工艺制作,提高对木工艺的理解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八章:雕刻工艺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雕刻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雕刻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雕刻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8.2 教学内容中国雕刻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雕刻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雕刻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雕刻工艺制作,提高对雕刻工艺的理解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雕刻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九章:漆器工艺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漆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漆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漆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9.2 教学内容中国漆器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漆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漆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漆器工艺制作,提高对漆器工艺的理解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漆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十章:现代工艺美术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与现状掌握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势认识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10.2 教学内容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与现状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势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与现状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对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势的梳理重点解析重点:1. 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脉络3. 各类工艺美术的分类与制作工艺4. 代表性工艺美术作品的识别与艺术价值5. 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与现状难点:1. 各类工艺美术制作工艺的详细理解与掌握2. 对中国不期工艺美术风格的辨识和比较3. 对现代工艺美术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和理解4.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与评估。

(工艺技术)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工艺技术)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工艺美术史是艺术的 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 它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

其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

工艺美术是美学与生活的结合, 是艺术与科学的产儿, 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 通过衣食住行 等生活各方面赋予人民。

种类分为生活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两类。

生活用品分为:花布,陶瓷,家具。

双重属性:物质生产(主要矛盾) :使用性,实用性,社会经济。

社会生产相关。

精神生产:审美性,与生产力政治文化有关。

我国的原始社会,大约从 170 万年前元谋人开始到公元前 21 世纪夏朝建立前期为主。

体制:从母系到父系。

当时人类使用的工具:打制粗糙 -旧石器 磨制 -新石器生产活动: 渔猎 -畜牧 -犁耕 进而产生专业化的手工业。

在原始社会里没有财产, 没有剥削, 压迫也没有, 生,贫富分化,阶级逐渐形成,原始社会逐渐瓦解。

树叶)。

原始社会最具代表的艺术;彩陶(仰韶文化)其产生和作用: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 器的制作是由于在编织或木质的容器上涂上粘泥, 久便发现成形的粘土不要内部的粘土也可以用。

三个作用: 1:帮助人们生活的进化(储存,烧制,熟食帮助人进化)2:陶是人类第一次以自己有意识的活动发现的一种新物质)3:彩陶反映培养原始人的审美情趣,亦给后人以启迪。

陶器的制作: 1:成形:选较细腻的黄土掺沙粒等防止爆裂。

论制(手拉胚) :产生于父系社会后期,用于做黑陶手工:早期手捏,小型器皿,泥条盘筑, 大中型器物:搓条,垒形,捏紧,抹光2:表面加工:压制,加陶衣,彩绘(黑红,褐石) ,压印,贴膜3:窑烧:温度800摄氏度红陶(彩陶偏黄)-灰陶(几何印纹陶)-黑陶(蛋壳陶 黑光薄)-白陶(高岭土 类似青铜 器)北京猿人是最早用火的人。

黄河:仰韶文化长江:半坡文化(彩陶)阶级分化以后由于生产力发展, 私有制产 (人工取火,房屋,陪葬,衣服,树皮,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一切地方陶 使之能够耐火产生的。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复习资料小题:1.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在河南省渑(mian)池仰韶村发觉,故称作仰韶文化彩陶;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东北等地区均有发觉,尤以黄河中下游地区显现最繁荣。

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

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等,其中以鱼纹为主。

2.黑陶文化,因最早显现在山东章丘龙山镇,故称“龙山文化”;黑陶工艺的要紧特点是:黑、薄、光、纽。

3.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工艺最突出的是红山文化玉器。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按功能和用途分为:礼玉、饰玉。

良渚文化玉器是新石器时代玉器的最高成就,其中最闻名的是玉琮。

玉琮象征着“天圆地点”的宇宙观。

玉器造型分为:艺术造型、组合造型、几何造型。

4.商朝经历六百多年的时刻,其工艺要紧成确实是青铜器。

(青铜性能:熔点低、硬度强、是铜与锡与铅的合金)。

5.夏、商、西周的陶器制作工艺大大提高,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因此陶质酒器专门多。

到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

6.春秋时期青铜工艺中的莲鹤铜方壶是一件突出的珍品,造型新颖,龙形大双耳,圈足下的双兽,蟠曲的龙纹,绽开的荷花,中间站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鹤,一反商周造型的威武、奇异、严肃之风,而变得自由潇洒。

战国时期宴乐狩猎攻战纹,成为青铜器风光的装饰纹样,表现出那一时代猛烈的战争场面和人们采桑、狩猎、宴乐的场面。

如:战国——镶嵌宴乐水陆攻战纹壶的纹样,表达生活化的一种手法。

7.西周——是在玉器的造型与装饰方面进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战国时期的玉器是继西周后显现又一个高峰期。

现在玉器进展趋势:生活有用品的显现。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多是日常生活用品,漆器的颜色大多是红色和黑色;主体纹样用红色,空间部分施黑色。

战国时期的装饰要紧表达在纹饰方面;战国时期,铜镜装饰纹样显现了多样化,如龙纹、凤纹、兽纹、棱纹、花叶禽鸟纹、蛛网纹、三角勾连雷纹、狩猎纹等。

也出现出规范化趋势:云雷纹——几何纹,山形纹饰等。

8.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铜奔马,马踏飞燕。

属于东汉时期的珍品。

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漆、漆器漆:是漆树的树脂,具有防腐耐酸碱的性能,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在潮润空气中氧化后,其表面呈深褐色,干后变为褐黑色。

漆器: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工艺美术品,称为“漆器”。

2、金银错、鎏金工艺金银错:在铜器上做金银图案纹饰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铜器表面刻划凹槽,将金银丝或片嵌入其内,再经磨错,使金银丝或金银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

现代也称“错金银”鎏金工艺: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液体),将其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黄金图案纹饰就固定于铜器表面。

3、釉下彩工艺用色料在素坯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覆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釉,入窑高温(>1200℃)一次烧成。

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表面光亮柔和,平滑透亮。

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

4、隋唐时期三种主要的印染工艺及其工艺特点1) 夹缬:用两块木板雕出相同的花纹,将要染的织物夹在中间(紧夹的花板可防染),然后入染,形成色地白花的效果。

2)蜡缬:即现代的蜡染,将熔化的蜡画在织物上,入染后,再经过热煮脱蜡,因蜡有防染作用,因此形成白花的装饰效果。

3)绞缬:先将织物用线缝扎出各种花纹,然后染色,染好晾干后把线结拆除,形成色地白花的效果,花纹边缘会产生晕色效果。

5、錾花工艺、掐丝工艺、金银平脱、螺钿、唐三彩錾花工艺:用小锤等錾刻工具敲击金银,在其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图案纹样,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

掐丝工艺:将金银做成粗细不等的丝或条,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手掐(掰、弯)折叠翻卷成各种花纹,然后焊接在器物表面形成美丽的装饰。

金银平脱:盛唐时期装饰铜器的高级工艺。

其作法是先将金、银薄片裁制成各种纹样,贴在素地镜背上,再髹漆数重,然后研磨打平,让漆层下的金银片显露出花纹。

螺钿:用贝壳做成各种花鸟和人物、动物形象,镶嵌在铜镜背面,然后髹漆,漆干后磨平,露出钿片,最后在钿片上刻划细部,组成完整的图案。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因常采用黄、绿、白三色釉彩涂胎,故称唐三彩。

工艺美术史复习课

工艺美术史复习课

古代工艺美术复习课教学内容:对古代工艺美术课程的全面复习,包括从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到清代的工艺美术十一个章节的内容。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教师给出提纲,学生根据提纲复习,最后教师补充。

教学目的:对整个课程的梳理和重点内容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石器时代人类在石材的选择上的依据。

2、半坡型彩陶的花纹特色。

3、归纳一下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

4、彩陶的装饰艺术。

5、开光法。

6、黑陶工艺的改进。

二、商代的工艺美术1、商代早期的青铜器,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器,装饰花纹特点。

2、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其造型设计新颖,是前所未见的,是哪些?3、外范。

4、青铜在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上有哪些优点?5、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

6、商代制陶工艺中一种特殊的品种,它是高岭土制成,它是当时奴隶主所享用的一种珍品。

是那种陶器。

三、周代的工艺美术1、周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是什么?2、从周代青铜器的铭文,分析周代制器的目的。

3、周代纹样打破了商代以直线为主的特点,一般都组成S形,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代表性的纹饰是什么。

4、穀圭:四、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1、在周代器物多为王室王臣之器,而春秋战国时期,则盛行为什么之器。

2、金银错:3、鎏金:4、失蜡法的特点是哪些。

5、战国时期的铜镜的特点。

6、暗纹陶:7、夹纻:8、战国漆器的装饰方法很多,有哪些。

装饰纹样有,哪些。

9、我国自制的玻璃与西方的玻璃不同,我国古代的玻璃属于什么玻璃,西方的属于钠钙玻璃。

五、秦汉的工艺美术1、秦代陶器的制作比较普遍,这些陶器的造型除由铜器仿制而来,也有一部分具有陶器本身的特点,其中壶的造型比较多样,什么是秦代具有特殊风格的品种。

2、汉代铜灯的形式可分为几类:3、汉代铜镜的特点。

4、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青铜制品,它的装饰花纹常见的有哪些?5、空心砖:6、分析汉代的工艺美术的装饰图案的表现手法的特点。

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1)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1)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1)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1)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1)2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

(1)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1)注重材料的选择,(1)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

(1)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1)3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

(1)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1)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

(1)起源于商代以前,(1)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1)4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

(1)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

(1)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1)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

(1)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1)5 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

(1)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

(1)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1)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1)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1)6 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1)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

(1)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1)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

(1)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1)7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

(1)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

(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

(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1)8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

(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1)9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 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 复习资料

一、原始社会:彩陶定义: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也称“仰韶文化”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的。

类型:半坡型:发现于约六七千年前的西安东郊半坡村,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以鱼纹为代表,此外还有人面形花纹也有特色。

半坡型彩陶一般运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庙底沟型:分布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装饰花纹以回旋钩连纹最有特色,常组成巧妙的虚实相称、黑白对比的双关图案。

鸟纹应用较多。

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以螺旋纹最出色,点的应运也很成功,其内彩(在广口的器皿里面饰彩)特别发达,装饰纹样从器口到器足布满全体。

代表作品有舞蹈彩陶盆半山型,首次发现在甘肃宁定半山地区,造型以直颈广肩鼓腹罐最具代表性,装饰纹样有黑色、红色。

锯齿纹流行,图案组织旋涡纹和葫芦纹,装饰运用形的双关和多效装饰效果。

马厂型发现在青海乐都马厂沿,造型渐为丰富,增加了盖、流、提梁和钮,以提高器皿的使用功能。

装饰上趋向于简略,装饰纹样有四大圈纹、回纹,人形纹最为流行,多运用直线,并在装饰生注重大效果。

彩陶所反映出的形式美:对比法-半坡多用直线,而庙底沟型多用曲线,马家窑型多用曲线的螺旋纹,而马厂型多用直线的回纹。

分割法半坡型彩陶不只应运形的分割,如漩涡纹和葫芦纹,也应用红线和锯齿线,以取得分割的效果。

双关庙底沟型彩陶应用色彩的黑白双关,半山型彩陶则多用形的双关。

多效法半山型彩陶对此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壶的侧面是红黑线相间的波纹,而俯视则如同一个盛开的花朵:四个葫芦组成的装饰面,俯视则是一个十字形相交的圆形适合图案。

黑陶:黑陶在距今4000多年前出现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

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利用陶轮制作;窑口密封,火道延长。

彩陶和黑陶的异同:相同点:都是黄河流域早期陶器的代表不同点:黑陶采用了陶轮制作,彩陶手工制作;黑陶采用封窑技术彩陶采用火烧;彩陶工艺是以装饰取胜,而黑陶则以造型见长。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1.2 工艺美术的定义解释工艺美术的概念和特点。

1.3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2.1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背景介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2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分析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如陶器、石器等。

2.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半坡遗址的彩陶等。

第三章: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3.1 商周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商周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3.2 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青铜器、玉器等。

3.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商周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三星堆遗址的青铜神树等。

第四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4.1 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4.2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漆器、陶器等。

4.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战国秦汉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秦始皇兵马俑等。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5.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5.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佛教艺术等。

5.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等。

第六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6.1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6.2 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金银器等。

6.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隋唐五代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唐代的越窑青瓷等。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7.1 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7.2 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建筑装饰等。

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1.陆羽对越窑的评价?答:陆羽在《茶经》中对越窑进行了高度评价,形容其“类冰”、“类玉”,越窑青瓷釉色或青或黄,匀净而温润。

2.唐代的银器在装饰方法上,有哪些?(鎏金)答:唐代银器的鎏金有两种形式,一是通鎏金,唐人称之为“金涂”等,一为主要装饰部位鎏金,即唐代常见的金花银器。

通体鎏金虽然金光灿灿,但仅具一色,在装饰效果上显得单调。

3.宋代丝绸图案的构图方式?答:宋代丝绸图案里,有两种较重要:即天下乐和一年景。

天下乐就是灯笼锦,图案主体是灯笼,有着吉祥的寓意。

一年景图案有两类题材组合,一是不同时令开放的花朵,一是不同时节使用的典型物品。

构图较满密,偶见人物纹,也有少量的禽兽纹,但主要还是以花卉纹样占主导,图案形象更加优美。

花卉构图常用缠枝和折枝,即令是折枝,也往往不直伸一杈,而要尽量翻转盘绕,曲折其势,以展现花卉的娇柔美妙。

4.明代的徳化窑瓷器的生产特点?答:德化窑主要生产的德化白瓷采用观音崎地处城关附近的优质瓷土,烧制的瓷器胎体致密,釉色乳白,由于材料原因,德化白瓷主要以欣赏、供奉为主,一般“不适实用”。

5.唐代瓷器有什么新发展、新进步?答:①产生了众多的名窑,如越窑、邢窑和定窑等,瓷器颜色由白向青发展②唐代对瓷器装饰的追求也是多方面的,装饰技法和题材丰富之极,器物造型丰富,由繁向简过渡③还有其瓷器的精良制作工艺④唐代的瓷器同域外联系极多,许多唐三彩使用的钴料来自波斯。

6.两汉的刺绣针法?答:有传统的辫绣(又称“锁绣”)针法,还有针脚整齐的直针平绣,即所谓的铺绒绣,其图案由连续的黑色菱格组成,每格约4厘米。

图案给人的感受是严整规矩。

7.汉代出土的马王堆出土织物的纹样?答:其出土的刺绣的纹样虽不尽相同,但无论纹样还是构图,都飘逸俊秀,大有风云流动之感,信期绣的纹样尤其细密,三种刺绣都有涡旋状纹样,方棋纹样则针法较为严谨,所以织物给人的感受是严整规矩。

丝绸图案中的几何的纹样最多,菱纹则为经典,出现更少的是植物纹样。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美术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第三章“陶瓷艺术”。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包括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时期的陶器、唐宋时期的瓷器等。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欣赏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并学会欣赏和评价陶瓷艺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会欣赏和评价陶瓷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对中国工艺美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难点:欣赏和评价陶瓷艺术作品,理解不同朝代陶瓷艺术的变化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陶瓷艺术品图片、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品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陶瓷艺术的认识和感受。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代表作品。

3. 例题讲解:分析几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讲解其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件喜欢的陶瓷艺术品,分析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5. 作品展示:每组学生将自己的分析结果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绘制出来,进行作品展示。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自己喜欢的陶瓷艺术品,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发展历程、特点、代表作品。

板书形式:时间轴、列表、图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深入了解自己喜欢的陶瓷艺术品,包括其制作工艺、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并绘制一幅该艺术品的示意图。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陶瓷艺术品,通过查阅资料和课堂学习,完成对该艺术品的深入了解和示意图的绘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瓷艺术作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全部讲义精品推荐

中国工艺美术史全部讲义精品推荐

中国工艺美术史全部讲义精品推荐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第一节概述一、旧石器时代距今约五十万年前,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就居住着我们的祖先“北京人”,或者称为“中国猿人”。

他们生活在石灰岩的山洞中,征服自然的两种武器是:石器和火。

他们最初使用的是天然的石块,以后逐渐学会了选拣石块,打制石器,但是还没有固定的型式。

三十万年前的“丁村人”和二十万年前的“河套人”,所用的石器有了第二步加工的痕迹。

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发现了距今一万七千年前的“山顶洞人”。

他们的形象基本上和现代人差不多。

所以称之为“真人”。

他们制作的石器,仍然是相当粗糙的。

通常把打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旧石器时代”二、新石器时代把经过选择的石头打成石斧、石刀、石锛、石铲、石凿等各种工具,并且加以磨光、钻孔,用以装柄或穿绳,以提高实用价值。

这种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一)仰韶文化——半坡1.村落。

2.方形或圆形的半地穴式的房屋。

3.烧制陶器(盆、瓶、罐),不同用途的器皿用不同原料制作。

(煮饭的粗沙陶,盛水的细泥陶)4.彩陶的制作是其重要成就,鱼纹和人面纹,具有鲜明的特色(二)河姆渡文化1.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

种植水稻。

2.木结构建筑(采用榫卯结构,过定居生活)。

3.陶器有釜、灶、钵等。

4.纺织工具。

5.雕塑:牙雕、骨雕、泥塑等6.雕刻装饰题材:鸟、猪、稻禾、几何纹。

(三)母系氏族文化时期的工艺成就1.生产工具改进。

(磨制石器、牙骨工艺提高)2.制陶工艺(改变泥土内在性质);制陶工艺既注重实用,又注重对美的要求。

在陶器上施以化妆土,还进行彩画、刻镂、堆贴等各种装饰。

其中彩陶最为有特色。

3. 纺织工艺。

4.木工工艺(居住的需要)石斧、石锛、石凿等加工木料。

(四)父系氏族文化时期的工艺成就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黄河中下游产生龙山文化,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因此而得名。

手工业和农业分离,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1.制陶技术提高,采用封窑和轮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

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从距今约8000年前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纺织品以及骨牙器、漆器制作日渐发达,工艺美术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

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

彩陶和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最灿烂的美术创造。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

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彩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装饰纹样上,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其代表。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作发达,其彩陶数量之众,装饰之丰富均令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艺术至此达到顶峰。

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

黑陶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

以轮制技术烧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

陶质细腻、器胎极薄,陶色纯黑,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

大多素面,有的器物表面饰以凹凸弦纹或纤细的镂孔花纹。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出现在晚期。

由于这种陶器胎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5毫米,人们还习称之为“蛋壳陶”。

蛋壳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

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

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

这里出土了已知最早的玉龙。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启示和影响:1、功能和美观的统一2、技术对艺术的制约3、形式法则的创造4、经济原则的发明5、原始工艺美术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夏商西周工艺美术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1世纪-前5世纪,大约相当于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此时,甚至直至战国,青铜器一直是中国文化、艺术乃至科学、技术的光辉代表。

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色泽光亮等特点。

商代青铜器-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商代:与夏代相比,青铜器不仅数量大大增多,而且种类也大大丰富。

在众多的器物中,酒器数量甚多,其他还有炊煮器、食器、水器和兵器等。

从商王武丁开始,青铜器的制作变得雄伟厚实,风格华美,器形多变,花纹繁缛精致,并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制作开始精进,成套的青铜礼器和乐器的体系已全面形成,当时采用合范技术,将纹饰与铸造相结合。

河南郑州二里岗文化是商早期文明的代表,此时青铜礼器已形成较完整的系统。

饕餮纹也称为兽面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李泽厚语)。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器形丰富,大型器物多。

皆具型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的特征。

狞厉美。

装饰通常追求满密繁缛,强调立体效果,渲染神秘诡异气氛。

动物纹是装饰主体,通常在云雷纹地纹上再加浮雕式的主题纹样,铭文简短,多系几个字的族徽图像。

代表作品:司母戊方鼎、龙虎纹尊、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其中司母戊方鼎标志着我国公元前十四世纪前后青铜器铸造的最高水平。

西周青铜器铸造业较商代更为兴旺发展。

这一时期,青铜器的数量较商代更多,而且在铸造的技术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艺术水平也达到那更高的程度。

就总体风格而言,西周青铜器器形雄伟高大,纹饰优美,铭文的字数较商代后期有进一步的增加,书法的艺术性也进一步增强。

西周早期青铜器青铜工艺沿袭商代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依旧在着力营造威严神秘的气氛,装饰新气象表现于题材,牛头和凤鸟装饰增多。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

食器中的簋和鼎成为礼器的中心,制作更加精美,样式更丰富。

代表作品:武王征商簋,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西周中、后期,以食器为中心的礼器组合逐渐完备,青铜器出现簠、盨、匜、钟、镈等新品种,列鼎制度已经产生,出现成组成套的编钟。

形制与纹饰日趋简率,造型趋向规矩整齐。

试述商周两代青铜器有何异同点?1商代:主要采用饕餮纹和兽面纹,还有回纹、象纹、鱼纹、鸟纹、蝉纹、蚕纹等。

一般运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即以兽面纹为主题,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果。

图案组织多采用单独纹样,并用对称式显示出威严的艺术气氛。

此种格式也与合格的制作技法相适应。

2、周代:的装饰饕餮纹已居于次要地位,多用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等组成的二方连续形式,地纹减少,甚至无地纹,具有质朴和韵律美。

特点:商代青铜器多用于祭祀或酒具,而周代则多用作礼器或纪念的用品,故多出现长篇铭文,比如歌颂周王美德或贵族功绩赏赐或交换、婚嫁、诉讼等记事祭祀类。

金文,古人称铜为“金”,或铸或刻于青铜器上的铭文因此被称为“金文”,由于青铜器里的钟鼎很重要,铭文也出现较多,故又称为“钟鼎文”。

商周时期,原始瓷器(亦称“原始青瓷”)的发明为后世瓷器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春秋战国工艺美术春秋战国时代,诸候称霸,列国割据,大夫专政,周王室威权不再,青铜冶铸业不再为周王室所垄断,诸候及其卿大夫成为精美器物的主要占有者。

连年战乱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融,使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工艺美术有了共同的时代风格,同时不同的民族构成、各自的地域背景导致了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工艺美术也因之多姿多彩;社会思潮的变化,技术的进步都促进了新风貌的生成和发展;总体看来,青铜器的礼仪性质衰减,开始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清新华丽的风格逐渐确立。

春秋战国青铜容器的种类大体包含饮食器、酒器和水器,其中许多器物还承担着礼器的功能,特别是鼎。

其实用价值逐渐凸显。

简净写实的动物造型体现着青铜艺术的新气象,而装饰是新气象的重要载体,新的装饰主题大多围绕着龙或其变体,即蟠螭、蟠虺,人事活动也成为装饰关注的新方向。

技术进步,出现新的装饰技法,如模印制范法、失蜡法、嵌错以及鎏金、针刻、漆绘等。

金银错:在刻线处用细金银丝进行镶饰,一般构成斜线和涡线相结合的几何纹样,产生金和银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和直线的对比,虚与实的交替对比,具有韵律的美。

鎏金:是以金液和水银溶和在铜器上,经摩擦加工使水银挥发,而使金镀在器物上,金光闪烁失蜡法:是制造铜器的一种先进方法,也是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方法,它以蜡刻成成器形和装饰,内外敷泥,等泥干后加热使蜡融化流出,再注入铜液,铸成器物,它可以产生透雕复杂的形体和装饰,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

春秋战国时期,玉被赋予了更多的道德伦理意义,成为佩饰的最佳材质。

管仲认为,玉有仁、知、义、行、洁、勇、精、容、辞九德(《管子·水地篇》)孔子认为,玉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德(《礼记注疏》)丝绸的装饰方法,染色、织纹、印花、刺绣、彩绘等。

中国丝绸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商周时期丝绸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平。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碗和朱漆筒形器是已知最早的漆器。

到商晚期,漆器的装饰技法已很丰富,有彩绘、雕花、镶绿松石、嵌蚌片、贴金箔等做法,至西周,这些技法已相当纯熟。

现已发现的春秋漆器以日用器具为主,装饰以朱、黑色的彩绘最常见。

在中国漆器史上,战国是第一个辉煌时期。

髹造成为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量日益提高,造作愈加精良。

到20世纪末,战国漆器出土约六七千件,以湘、鄂为代表的楚地最为集中,数量也最多。

成都也是漆器生产的重镇。

春秋战国陶瓷进步不大,器物质量提高,但艺术上没有较大突破,质量提高的代表为原始陶瓷,艺术水平则主要体现在彩绘陶和暗纹陶上。

战国秦汉是彩绘陶最风靡的时期。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胚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

这种压花线纹深度不大,仅在有光线时可隐约看出,所以称为暗纹,又称砑花陶《考工记》《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

作者不详。

据传西汉时《周官》(即《周礼》)缺《冬官》篇而以此补入,得以流传至今。

全文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类、30个工种,其中6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1种,实存25个工种的内容。

书中分别介绍了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之器等的制作工艺和检验方法,涉及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第四章秦汉工艺美术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丰富令工艺美术欣欣向荣,成就辉煌,各地工艺美术面貌趋于统一。

汉武帝对工艺美术影响深远的两个举措:一是确立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使工艺美术和儒家的礼教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

二是开通丝绸之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中国和西方的政治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文化艺术交流更加频繁。

秦汉社会,神仙思想对工艺美术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汉代,丝绸以至工艺美术的装饰题材中,出现最多也最有代表性的是云气纹。

而构图满密,大量采用动物题材也是汉代工艺美术,特别是其丝绸图案的重要现象。

秦汉时期纺织品中的纹样、图案1、总体特征:纺织品的纹样和图案以古朴、庄重为其风格特征,不似战国的神奇浪漫。

马王堆汉墓丝织品是其代表。

2. 纹样题材:以云气纹为主,大多为变体云纹,其中穿插龙、凤及织物纹等。

3. 秦汉与春秋战国纺织品纹样、图案的比较:相同:纹饰线条都相当流畅,纹样与装饰图案用色都很清雅。

不同:在图案的题材、风格上,战国时期以动物纹为主,龙游凤舞,猛虎瑞兽,中间夹以各种变形植物纹,图案表现得自然生动,活泼有力,自由奔放,充满着一种神奇浪漫的色彩。

汉代的纹样和装饰图案构图紧密,以变形云纹为主题,中间夹杂有翱翔的凤鸟、奔驰的神兽、叠层的云山,以及隶书吉祥语铭文。

图案变化丰富,粗犷之中带有几分淡淡的幽雅。

整个画面往往表现出人神混合,充满着无尽的想象和寓意。

4. 东汉:纹饰和色彩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云纹的使用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花草纹,图案逐渐变得写实化。

颜色变得愈益丰富,有一二十种之多。

夹贮:始于战国漆器的一种制胎方法,是用漆灰和麻布制成,先用漆灰作成器胎,再用麻布裱糊在胎上。

夹注可以使器型增加变化,比木片卷粘获得更多的造型。

这种作法就是现今所称的脱胎秦汉青铜灯具样式众多、装饰丰富,鎏金、错金银以至镶嵌,所有的青铜器装饰技法都会应用于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