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注释

合集下载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注释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注释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注释道经(七)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看到天,看到日月星辰,以及它们在不同时间会产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深深的影响着地球上万物的变化,花开花落,萌芽叶绿,七情六欲,生老病死。

比如:以地球为起始点:太阳距地平均距离1亿5千万公里,时速100公里,需要170年才能到达;月球距地平均距离38万公里,时速100公里,开车需要158天。

“旅行者一号”已经飞了44年了,要想飞出太阳系,还需要17000年,还有银河系以及其它星系,“天长”超过我们的想象。

地久,地很大,走很久也看不到边,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会看到天。

绕地一圈4万公里,步行每小时5公里,需要8000小时,需要333天左右。

星球一旦形成,它的状态会趋于稳定,各种能量物质也会逐渐得到释放,从而形成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星球。

不会再有什么大灾大难,偶尔会发一点小脾气而已,所以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锋芒毕露不如含蓄内敛,急于求成不如深思熟虑。

遇事不争,远离舆论中心,这样才会得到最直观的感受以及外部真实的声音,而不是去斤斤计较,从而更好的保全自己。

天长地久,岁月更替,相对于天地的寿命,人类不过是一瞬间,一眨眼。

所有的功名利禄,是是非非,转瞬即逝,争一时一世,不如放下身段,成就非同凡响的你。

深陷漩涡,九死一生,即使胆量超群,亦会心有余悸。

或侥幸逃脱,或死无葬身,或命不该绝。

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深入其中会让自己身心俱疲,置身事外则不会殃及池鱼,而且更能看清事态的发展,从而找出更优的解决方案。

心怀坦荡,光明磊落,无私奉献,百姓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与名争,不与利争,胸怀远大,更易树立威望和支持,置身事外,不是不为,而是曲线而为。

备注:有为夫妻和睦恩爱无为夫妻冷漠背叛。

帛书老子注解

帛书老子注解
本章的要點是“行道” 。堇(勤)能行之,即努力實行。士人, 即行道、行事之人。道,是博大無限的空間(無論從時間上,還 是空間上講,它都是無限的) ,它是萬物在實際中的生存、發展之 道。 “道” 的本質是虛無微妙的 (除了空間的概念一般人能感受外, “道”的本質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着的) 。上等的士人,聽說 “道” ,通過思考而能夠理解“道”的存在,明白事物的發展、变 化理念,所以能夠努力地實行於其中。中等的士人,對“道”的 概念不清楚,所以半信半疑。下等的士人,不理解“道”的存在, 不明白事物的發展、變化之理,只知道實幹,所以會大聲嘲笑談 論“道”的人。不笑的人,因爲不知道如何在實際中發展、進步 而苦悶、心事重重,又不想實幹,所以說沒有能力實行道。 “道” 的本質是不可見的,所以明白“道”的人如同昏昧。 “道”客觀地 存在,所以進入“道”的人如同後退(從主觀到客觀,從有爲到 無爲,或許更體現在人思想及精神上的“退一步” 。退一步,反而 能使人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 “道”博大而通達無限,所以模仿 “道”的人好像與“道”相類似了。從“上德如浴”到本章結束, 主要是希望人們保持良好的品德狀態,在實際中發展、進步。道, 博大、虛無,無形、無狀,所以說它沒有具體的名稱。它滋生了 萬物,並給予萬物生存與發展的无限空間,輔助萬物在實際中的 發展與進步,所以說“道”善於開始又善於成事。
①上德不德:上,高。德,竹簡本《老子》 (以下簡稱“竹簡 本” )中作“悳” 。因竹簡本成書時間早於帛書本,因此可以認爲 “悳”古本《老子》的原字。 “德”是由“悳”引申而來的。德, 從彳、悳。彳,音“次” ,本義行走。悳,音“得” , 《說文》 :內 得於己,外得於人。德,指品德,它與人的品德修養、行爲修養, 政治修養有關。上德,即品德高尚的人。不,表示否定。不德, 意指不保守自己的“德” 、不認爲自己有德(即保持謙虛的狀態。 參見下文“不失德” 、 “上德如浴” 、 “廣德如不足” ) 。 ②无爲而无以爲:无, “無”的古文。爲, 《說文》 :母猴,古 文像兩母猴相對形,在這裏似有“做作”之意。无爲,即無所做

帛书老子原文

帛书老子原文

帛书《老子》原文帛书《德道论》说明:帛书《老子》,我也合称为帛书《德道论》,在其甲、乙本被发掘出来时,它原文都是没有划分小节或章节的,就是说没有所谓的九九“八十一章”,只是大致可以看得出《老子》原文分上、下两篇,即“德”篇和“道”篇,而且是“德”篇在前面,“道”篇在后面。

这种形式暗示着“德”篇与“道”篇相关相配。

在这里,为阅读时与通行本《老子》原文好做对照,我特按照顺序划分了八十一个小节原文,每小节前面的数字表示帛书《老子》甲本的顺序“小节数”,后面的“章节数”则表示该小节在通行本《老子》原文里面为第几章节。

关于帛书《老子》原文整理,我以任继愈先生《老子新译》附录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释文为底本,对照了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湖北荆门郭店楚简本《老子》、多家通行本《老子》原文及注释等多种版本进行校勘,这是我多年来研读《老子》积累下来的《老子》原文本子,是自己比较满意的校订本,特提供给大家选用。

如果有人要引用此件的文本,请注明长在深秋帛书《老子》校勘本,以示我文责自负。

也许以后,如果发现有错误的话,我还会调整原文以正误。

德论01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02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

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浴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其以贱之本與?非也!故:至数,與无與。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

03 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堇而行之。

马王堆帛书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马王堆帛书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马王堆帛书道德经全文及译文马王堆帛书是我国出土的一部古代文献,其中包括了《道德经》的部分内容。

以下是马王堆帛书《道德经》的全文及译文:《道德经》上篇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3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疾不敢病。

使夫死不敢生。

为而不持,成功而不矜。

是谓玄德。

第4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下篇第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6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7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8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9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10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第11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帛书老子原文及译文及注释

帛书老子原文及译文及注释

帛书老子原文及译文及注释
帛书《道德经》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可以表达,非常之道。

名,可以命名,非常之名。

无名是天地之始,有名是万物之母。

因此,常常没有欲望以观察其奥妙,常常有欲望以观察其极限。

这两者都是来源相同而有不同名称的,称之为玄。

玄又加玄,是众妙之门。

注释:
- 此段描述道的性质,道是无法准确用言语表达的,而名则是有限的言语所能命名的事物。

天地的无名无形是创世之始,万物的有名有形则是诸多事物的母本。

常常没有欲望是指人应该超越欲望,摆脱物质束缚,与道合一;而常常有欲望则是指人通过欲望的驱使与促动,从而能够一窥道的极致。

这两种境界虽然来源相同,却有不同名称,而玄则是指无法言传、极其深远的境界。

玄之又玄,即无穷无尽,是众多奥妙之门的入口。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及注释(序释)(李仁贵珍藏版)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及注释(序释)(李仁贵珍藏版)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及注释(序释)(李仁贵珍藏版)老子,姓李,名耳,亦称老聃,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道祖。

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已难以详考。

从老子的家世来看,他的先辈做过太史、太卜一类的官,在身份上接近于卿大夫,属于贵族中上层。

老子的原籍是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但由于周王室太史一类的官职是世袭的,因此,老子很可能出生在洛邑。

年长后,老子任周王室的守藏室史(管理图书典籍的官吏)。

在这里,他潜心于书籍之中,见闻广博,熟悉旧的典章制度,通晓历史,对人世有了更深切的认识,进而形成深奥、玄妙的思想体系。

老子综观历史祸福成败,融汇各种学问,创造出自己的学说。

在他的思想学说中,“道”是他经常谈论的。

他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根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按他的话讲是一种“视而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的“先天地生”、“惚兮恍兮”、“寂兮寥兮”、“不可名状”的精神实体。

“道”创生了万物,“万物”创生以后,要守住“道”的精神,依“道”而行,应该顺其自然。

人们把以老子为宗的学派称为道家学派。

老子思想中包含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对立面可以转化。

老子还说,“道”具有“有”和“无”两种性质,并用生动的事例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

他说,一个杯子,因为中间是空的,才能产生盛物的作用;一间房子,也是因为它的“无”,才能产生居住的作用。

由此可知,“有”之所以能给人便利,全依赖“无”发挥它的作用。

仅有“有”,是发挥不了大用处的,惟有“有”与“无”配合才能产生大用。

《道德经》,又名《老子》,传为老子所作。

虽只有五千言,其中哲理却博大精深,能参透玄机者,可称得上是得道高士。

老子见周(东周)室将乱,终于骑着青牛,从洛阳往西,出函谷关而去,不知所终。

在求索《道德经》时,我们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1 老子生活的年代是春秋时期,这是成书的年代背景。

老子帛书-帛书老子注释_国学经典

老子帛书-帛书老子注释_国学经典

帛书老子注释上德不德:上,高。

德,竹簡本《老子》(以下簡稱"竹簡本")中作" 悳"。

据考証竹簡本成書時間早於帛書本,可見" 悳"當為古本《老子》的本字,而"德"是由" 悳 "引申而來的。

德,從彳、悳。

彳,音"次",本義行走;悳,音"得",《說文》意內得於己,外得於人(表示個人品德好,做事又很得人心)。

而一般人的說法:德,通"得"。

但"得"似指獲得外物;"德"卻包含著個人的修養与品行。

上德,指道德高尚的人。

不,表示否定。

不德,似言不認為自己有"德"。

為而以為:,"無"的古文奇字。

為,當指個人的行為,《老子》中的"為"似有"做作"的意思。

為,當指人處於一种無所作為、無所表現的狀態。

以,是用的意思。

仁:仁愛,親愛。

義:權威,威嚴。

道:本意指"前途"、"道路",但老子所說的"道"是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規律,它是天地万物生存与發展的、博大而無限的空間(其具体的涵義在《老子》書中有多次描述)。

泊:漂泊、漂浮。

華:繁華,浮華。

亓:即"其",甲本上半部(從"上德不德"到"恒与善人")皆用"亓"(個別地方除外),下半部(從"道可道"到結束)皆用"其"。

"亓",從"一",從"丌(下基)",似有其特定意義。

皮:外表、表面。

乙本為"罷"。

或通"彼"。

一:最小的正整數。

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數量,或最原始的、單純的狀態。

道德经帛书版

道德经帛书版

道德经帛书版道德经(帛书版)道经】1)第壹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第贰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XXX也为而XXX也成功而XXX是XXX去3)第叁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4)第肆章道冲而用之有XXX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XXX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5)第伍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6)第陆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其若存用之不堇(7)第柒章天长日久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永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忘我邪故能成其私8)第捌章XXX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世人之所恶故几于XXX居善地心善渊予XXX治事善能动善时XXX不争故无尤9)第玖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XXX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10)第拾章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无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XXX而XXX是谓XXX11)第拾壹章卅辐统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而为器当其无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觉得利无之觉得用12)第拾贰章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XXX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13)第拾叁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XXX 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以是有大患者为吾怀孕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觉得世界若可托世界爱己身觉得世界女何故寄世界14)第拾肆章视之而XXX见名之曰微听之而XXX之而XXX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XXX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15)第拾伍章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俨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冰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XXX以动之XXX此道者不欲XXX唯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成16)第拾陆章XXX也守静督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XXX也不知XXX妄作凶知XXX乃公公乃XXX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17)第拾柒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功成事遂而百姓皆谓我自然18)第拾捌章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19)第拾玖章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XXX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20)第贰拾章唯与XXX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XXX之所畏亦不能够不畏人望XXX才世人XXX享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婴儿之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世人皆不足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蠢蠢呵XXX察察我XXX忽呵其XXX无所止世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21)第贰拾壹章XXX是从道之物唯望唯惚惚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个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故知众父之然以此22)第贰拾贰章炊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XXX23)第贰拾叁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很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觉得世界式不自视故章不自现故明不自伐故有功XXX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24)第贰拾肆章XXX自然飘风不冬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XXX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25)第贰拾伍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XXX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XXX为之名曰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XXX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6)第贰拾陆章重为轻根静为XXX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27)第贰拾柒章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成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成解也是以圣人XXX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眇要28)第贰拾捌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XXX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XXX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29)XXX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陪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太去奢30)第叁拾章以XXX人主不以兵强于世界其事好还师之所居XXX之善者果而已矣不以取强焉果而勿娇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蚤已31)第叁拾壹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XXX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XXX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XXX杀人不能够得志于世界矣是以吉事上左凶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大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痛泣之克服以丧礼处之(32)第叁拾贰章XXX无名朴虽小而天下XXXXXX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XXX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于江海也33)第叁拾三章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满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34)第叁拾肆章道泛兮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35)第叁拾伍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XXX与饵过格止故道之出言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36)第叁拾陆章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兴之将欲夺之必古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脱于渊邦利器不能够示人37)第叁拾柒章XXX无名XXX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XXX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德经】--38)第叁拾捌章XXX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XXX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XXX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39)第叁拾玖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XXX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XXX已清将恐裂谓地XXX将恐废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XXX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XXX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XXX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40)第肆拾章XXX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XXX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41)肆拾壹章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世界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2)第肆拾贰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XXX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43)第肆拾叁章世界之至柔驰骋于世界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世界希能及之矣44)第肆拾肆章名与XXX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5)第肆拾伍章XXX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辩如讷躁胜寒靓XXX请静可以为天下正46)第肆拾陆章世界有道却走马以粪世界无道兵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满足XXX于欲得故满足之足恒足矣47)第肆拾柒章不出于户以知世界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48)第肆拾捌章为学者日趋为道者日损损之有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世界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缺乏以取世界矣49)第肆拾玖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XXX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世界詥焉为世界浑心百姓皆属线人焉圣人皆孩之50)第伍拾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人之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盖闻善执生者XXX不遇XXX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蚤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51)第伍拾壹章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XXX也为而XXX也长而XXX也此之谓XXX52)第伍拾贰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棘见常XXX守XXX用其规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53)第伍拾叁章使我介然有知也行于XXX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XXX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财货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54)第伍拾肆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夆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兹以此55)第伍拾伍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蜇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脧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耰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亡56)第伍拾陆章知者弗言言者XXX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成得而亲不成得而疏不成得而利亦不成得而害不成得而贵亦不成得而贱故为世界贵57)第伍拾柒章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世界吾何故知其然XXX世界多隐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而国度滋昏民多伎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响XXX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无欲而民自朴58)第伍拾捌章其XXX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XXX为妖人之悉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眺59)第伍拾玖章治人事天XXX是以蚤服蚤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XXX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60)第陆拾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XXX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61)第陆拾壹章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XXX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国小邦以下大邦则取XXX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62)第陆拾贰章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能够市尊行能够贺大家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皇帝置XXX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不若坐进此道古之以是贵此道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避免与故为世界贵63)第陆拾叁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猷难之故终于无难64)第陆拾肆章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几成而败之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XXX为65)XXX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XXX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XXX66)XXX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XXX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XXX也非以其XXX 与故天下莫能与争67)XXX小邦寡民使有XXX人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XXX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68)第陆拾捌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XXX69)XXX世界皆谓我而不宵夫唯不宵故能大若宵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世界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世界先故能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厥后且先则必死XXX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健之如以慈垣之70)XXX拾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诤之德是谓用人是谓肥天古之极也71)XXX拾壹章用兵有XXX不敢为主而为XXX不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葆矣故乘兵相若则哀者胜矣72)XXX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XXX能知也而XXX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XXX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73)第柒拾叁章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74)XXX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闸其所居XXX其所生XXXXXX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75)XXX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6)XXXXXX且不畏死何如以死惧之XXX且畏死而为畸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XXX且必畏XXX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XXX代大匠斫者罕见不伤其手矣77)XXX民之饥也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78)第柒拾捌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月亘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细微居上79)XXX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举之不足者损之缺乏者补之故天之道损不足而益缺乏人之道则否则损缺乏而奉不足?孰能不足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又道者乎是以圣工钱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80)第捌拾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XXX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为天下之王正言若反81)第捌拾壹章。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释文(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本)甲本《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皮(彼)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灵),浴【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其致之也,胃(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胃(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胃(谓)神毋已霝(灵)【将】恐歇,胃(谓)浴(谷)毋已盈将将恐渴(竭),胃(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胃(谓)【曰】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上士闻道,堇(勤)能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

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

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夕(亦)议而教人。

故强良(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至)坚。

无有入于无间。

五(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马王堆老子帛书全文及翻译

马王堆老子帛书全文及翻译

马王堆老子帛书全文及翻译
《马王堆老子帛书》翻译:上德之人不德其德,故正真有德。

下德之人追求德,故实际上达不到德。

上德之人顺其自然而无心作为。

下德之人强调作为而无以能为。

上仁之人勉力博施于人,但无私心意图。

上义的人勉力施为,但常有私心目的,上礼的人勉力施为而得不到回应,于是就扬着胳膊使人强从。

所以,丧失了道以后才出现德,丧失了德以后才出现仁,丧失了仁以后才出现义,丧失了义以后才出现礼。

那礼呀,是忠信衰败的表现,也是社会骚动的祸首。

那先见者,是道的虚饰,是邪伪的开始。

因此,大丈夫应取忠厚不取薄礼,取实在不取虚华。

所以,舍弃薄和华而采取厚和实。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

居其实而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马王堆帛书》介绍
马王堆帛书是中国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

1973年12月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放在一涂漆木匣中。

有写在整幅帛上的和写在半幅帛上的两种。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高清录入版).doc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高清录入版).doc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

是以弗去。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

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4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7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如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

贵富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至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毋有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帛书《老子》通释之“上士闻道”章

帛书《老子》通释之“上士闻道”章

帛书《老子》通释之“上士闻道”章帛书《老子》通释之“上士闻道”章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

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

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楚简:上士闻道,堇能行于其中。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明道如悖,痍道如类,进道如退。

上德如谷。

(分章符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

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亡隅。

大器曼成,大音袛声,天象亡形,道(此字后断简)历来注家对这一章多只注重个别字句的考证、甄别,对各段落间的联系和全章的中心、主旨几乎不予涉及,或语焉不详。

其中原因我想是因为此部分内容,尤其是世传本,本身较混杂,对文句的考据尚且众说纷纭,更不用说主旨了。

实际上若是参照一下郭店楚简(幸运的是郭店楚简对此部分内容保留的相对完整),尤其是其中的分章符号,即可对关于世传本的争论,诸如建言包括的内容等,划上一个句号。

郭店楚简此部分内容分为两章,第一章至“上德如谷”止。

前两章(“上德不得”章与“昔之得一者”章)老子从内圣外王的不同角度阐释了“上德”,而此部分,老子通过不同的“士”对于“道”的不同态度,以及“建言”所表现出的辨证思想,引出“上德如谷”这一上德的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表现形式。

下一部分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将上德的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表现形式扩展到更为广泛的领域,最终落实到“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的“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并为后面几章关于道的论述做好铺垫。

在帛书中本部分与前两部分(“上德不得”章、“昔之得一者”章)构筑了一个有关“德”的基本框架,内容前后衔接。

“上德不得”章讲了“上德”的基本特性及其与其他为政方式的区别;“昔之得一者”章进而介绍“德”的本质特征,即“一”,此部分用辩证法阐述“上德”的特殊性及其特殊作用和意义,最后又引出其所依循的“道”,为后文对“道”的进一步阐述埋下了伏笔。

帛书老子原文及译文

帛书老子原文及译文

帛书老子原文及译文第一章道名有无众妙之门帛书经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jiào)。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章64个字】经文今译:道是可以被言说的,但可以被言说的道不是永恒之道;名是可以被表达的,但可以被表达的名不是永恒之名。

无名是创生万物的起始,有名是孕育万物的根源。

无欲时能观察体会到道及万物的隐微之妙即原理,有欲时会探索道及万物的应用及边际。

两者同出于一物,名称虽不同但说的都是同一事物,一体及两面的相互关系非常深奥,是认识万物的神妙之门。

第二章无为不言弗居弗去帛书经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

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本章94个字】经文今译: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因为丑恶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不善的存在。

有是由无生成的,难是由易变成的,长是由短对照的,高是由下增长的,音是由声应和的,先是由后跟随而显的,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是永恒存在的。

所以圣人以无为自然的方式行事,以不言的方式来教化百姓。

万物开始生长时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万物有为时也没有感觉到依赖于他;万物成功时,他也不居功。

正是因为他一直在无为自然而作,并且不言有功,万物反而离不开他。

第三章弗为而已无不治矣帛书经文: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xiàn)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

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本章67个字】经文今译:不推崇权力和财富,则能使民众不争名夺利;不把稀奇难得的财货视为宝贝,则能使民众淳朴而不起盗心;不宣传展现可欲的东西,则能使民众心智不被妄欲迷惑而作乱。

帛书老子道德经全文-校注

帛书老子道德经全文-校注

老子道德经全文老子:「道經」: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道經」: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斯不善已。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教;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恃,为而弗恃,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老子:「道经」:第三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智者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老子:「道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老子:「道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

老子:「道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道经」: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先。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道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道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民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老子:「道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解析《老子》帛书版第一章

解析《老子》帛书版第一章

解析《老子》帛书版第一章悟道德经需要通过文字进入空间,这个空间不是道,是老子构造的名。

但凡是认识到的,讲出来的都是个人世界的名,个人的名存在于个人的世界,无法原貌共享。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大意:大道在不同时期,以“规律”“规则”的方式,和相对恒定的状态,在显象世界运行;但这只是道在显象世界的体现方式,并不是大道的全貌。

显象世界的一切可以称之为名,广义来讲任何一种名都不会有一个永恒的固定概念,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狭义来讲,每个人凡是能够体会到的种种名,都是灌输了自己认知的、独立的、私有化的名,是属于个人世界的一部分。

同样的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同一种名,以不同的形态,属于无数不同的人。

恒道和恒名到底有没有,是有的,既然存在非恒道和非恒名,那么就有对立的恒道和恒名存在。

不以任何人的认知灌输概念,不存在于任何人的个人感官世界,此物永恒不变。

我们能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全部来自于感官,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所以有色声香味触法。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判定。

一栋楼,在建成之前先存在于工程师的脑海里,然后在显象世界体现出来。

三个人人看到高楼,这栋高楼以不同的概念存在于三个人的个人世界里。

显象世界的楼是公共名,由新到旧。

三个人的个人世界里的楼是私有名,有三种不同的认识,所以有三种不同的概念。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事物如果在显象世界存在,如果不被生物观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他的原貌,叫做无名之物。

如果被生物观测,这件事物就会以不同的概念存在于不同的生物的个人世界,不同的生物不同的观测,有无数个概念,存在于无数个不同的个人世界中。

当初的无名之物变成了有名之物,而且是有无数名之物,所以被观测的此物叫做母物。

一颗树生长在丛林中,没有被动物见过,那么这棵树永远都是一种状态一种概念存在于一个显象世界。

如果被一条狗看到后,那么在这条狗的个人世界中便生出了一颗黑白的树。

所以在两个世界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树。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及文字复原《史记》:“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至今有三个版本源头:一个是相传从河上公传下来,魏晋人王弼注释的版本,是现代通行本的祖宗。

一个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甲乙两个版本,还有一个是郭店楚简中的《老子》残编。

根据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抄本与1979年郭店出土的楚简本《老子》残篇得知,现传世之《道德经》并非是老子书的原貌。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

两版本的书体有些不同,但都属于隶书。

乙本避刘邦讳,可以断定它是汉朝的抄写本无疑。

甲本由于不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因此可推断它当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

过去多以为隶书出现在秦篆之后,是“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之所作也”。

从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一千一百余枚隶书秦简和1980年又在四川青川郝家坪出土两件隶书战国木牍的情况来看,隶书的出现与流行应早于秦篆。

现代大量考古发掘证明,隶书在战国时期就已广泛使用于以竹木为书写材料的简牍上。

甲本帛书很有可能是直接从战国时期的竹简上转抄过来的,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最为完整、最接近原貌的古本《老子》版本。

三国时魏人王弼注《道德经》则是现存传世本中的最早版本。

帛书本不分篇章,传世本《老子》则分为上、下篇共八十一章。

文字也多所不同。

以下是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的简体字复原文本。

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及文字复原【上篇·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原文释文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原文释文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释文(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本)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皮(彼)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灵),浴【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其致之也,胃(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胃(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胃(谓)神毋已霝(灵)【将】恐歇,胃(谓)浴(谷)毋已盈将将恐渴(竭),胃(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胃(谓)【曰】孤寡不(穀),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上士闻道,堇(勤)能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

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

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物)或 (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夕(亦)议而教人。

故强良(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至)坚。

无有入于无间。

五(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敝)。

帛书《老子》甲本乙本注释新译(第十九章)

帛书《老子》甲本乙本注释新译(第十九章)

帛书《老子》甲本乙本注释新译(第十九章)
注释以甲本为主,乙本作为补充,甲本残缺的字以乙本来补齐,若乙本残缺则参照后世诸本择优补之。

原文:
绝圣弃知,而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注释:
(1)圣:通达,聪明。

(2)仁义:仁爱,正义。

仁、义是古代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

(3)慈:甲本、乙本缺,兹据河上本、傅本。

(4)巧:技艺。

(5)文:指组织成篇的文字、文辞。

(6)属:连接,隶属。

(7)见(xian):呈现,表现。

(8)素:生帛,没有染色的,这里指本色。

(9)朴:这里指纯朴,纯真。

(10)私:甲本、乙本缺,此据河上本、傅本。

译文:
弃绝聪明、智慧,人民的利益反而增加百倍。

弃绝“仁”“义”人民反而返回到“孝”“慈”的状态。

弃绝技艺和私利,盗贼就会绝迹。

这三句话作为组织成篇的文字含义尚不够完整,所以还要予以补充使其有所增加。

要以本来的面目出现,保持内心的纯朴,减少私心和欲望,放弃学习,不要忧虑。

《老子帛书》帛书老子校正

《老子帛书》帛书老子校正

《老子帛书》帛书老子校正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

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

居亓实而不居亓华。

故去皮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亓致之也,胃天毋已清将恐莲,胃地毋已宁将恐发,胃神毋已灵将恐歇,胃浴毋已盈将恐渴,胃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厥。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胃孤寡不谷,此亓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揄,质真如愉,大方无禺,大器曼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

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

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至柔,驰骋於天下之致坚。

无有入於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若缺,亓用不币。

大盈若中,亓用不穷。

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内。

躁胜寒,靓胜炅,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惨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不出於户,以知天下。

不规於牖,以知天道。

亓出也弥远,亓知也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帛书老子注释上德不德:上,高。

德,竹簡本《老子》(以下簡稱“竹簡本”)中作“ 悳”。

据考証竹簡本成書時間早於帛書本,可見” 悳“當為古本《老子》的本字,而”德“是由” 悳“引申而來的。

德,從彳、悳。

彳,音”次“,本義行走;悳,音”得“,《說文》意內得於己,外得於人(表示個人品德好,做事又很得人心)。

而一般人的說法:德,通”得“。

但”得“似指獲得外物;”德“卻包含著個人的修養与品行。

上德,指道德高尚的人。

不,表示否定。

不德,似言不認為自己有”德“。

為而 以為: ,”無“的古文奇字。

為,當指個人的行為,《老子》中的”為“似有”做作“的意思。

為,當指人處於一种無所作為、無所表現的狀態。

以,是用的意思。

仁:仁愛,親愛。

義:權威,威嚴。

道:本意指”前途“、”道路“,但老子所說的”道“是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規律,它是天地万物生存与發展的、博大而無限的空間(其具体的涵義在《老子》書中有多次描述)。

泊:漂泊、漂浮。

華:繁華,浮華。

亓:即”其“,甲本上半部(從”上德不德“到”恒与善人“)皆用”亓“(個別地方除外),下半部(從”道可道“到結束)皆用”其“。

”亓“,從”一“,從”丌(下基)“,似有其特定意義。

皮:外表、表面。

乙本為”罷“。

或通”彼“。

一:最小的正整數。

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數量,或最原始的、單純的狀態。

:即”靈“,靈通。

浴:山澗,山谷間的流水。

胃:通”謂“,說。

天毋已清將恐蓮:毋,不可,不使。

蓮,甲本缺,通行本為”裂“,從乙本補,似指完結、毀滅。

發:爆發,震動。

渴:枯竭。

:甲本原缺,從乙本補。

通”厥“,摔倒、失敗。

:即”基“。

孤、寡、不 : ,通” “,庄稼和糧食的總稱。

孤、寡、不 ,為古代帝王、諸侯的謙稱。

与:參与、給予。

這里似指人的行為与表現。

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是故,所以。

祿,通”碌“。

祿祿,珍貴的玉石。

硌,音”洛“,大石頭。

硌硌,奇 的石頭。

堇能行之:堇,通”勤“,努力,盡力。

行之,竹簡本作”行於丌中“。

所以”行之“,不是行”道“的意思,而是實行、行動。

建言:立言,确立精要可傳的詞語。

明道如費:費,消耗、放 。

意指明白”道“好像有所放 。

夷道如類:夷,從大、弓,像人拉弓的形象。

夷道,似有模仿、學習或為(表現)”道“的意思。

類,相似,同類,這里似指大的物体。

意指模仿”道“好像与”道“的形象相似。

建德如揄,質真如愉:此句帛書甲本全部殘毀。

揄,竹簡本、乙本亦殘缺此字,据河上公本補(其它通行本有的作”偷“,有的作”輸“)。

從手、俞,音”愉“,似指引入、創造。

質真如愉,竹簡本殘缺”質“,作”貞女愉“,乙本僅存”質“,通行本作”質真若渝“。

這里參照通行本、竹簡本校為”質真如愉“(真,不校為”貞“,是為了与帛書本上、下文統一)。

愉,不作”渝“(渝,有改變、變化之意,不符合”質真“的本意),從心、俞,本意喜悅,這里似指開心或心情開朗(符合老子自然、無為的思想)。

禺:甲本原缺,從乙本補。

禺,獸名 , 一种猴。

這里意指不正常的形狀。

免:甲本原缺,從乙本補。

通行本作”晚“。

竹簡本作”曼“(通”慢“)。

免,免除、避免,与文意不符。

釋為”曼“(通”慢“)、或”晚“,是可行的(免,不校為竹簡本”曼“,是為了保持帛書本原貌。

下文亦如此,除非是帛書本殘缺或明顯錯誤的地方)。

刑:竹簡本作” (當從開、土)“,通行本作”形“。

當通”型“、”形“,形狀。

:即” 襃“,同”褒“,音”包“,本指寬大的衣襟,或指衣袍后裾。

這里意指博大而無限的形象。

反也者:反,竹簡本作”返“,通”返“。

返歸,返回。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句或可認為是由竹簡本”大一生水“引申而來的。

而按帛書《老子》所言,道是先於天地而存在的、無形無狀的”物体“。

”道“產生了原始的、博大而統一的空間(宇宙),這個原始的、博大而統一的空間又產生了天与地這兩者,天与地又產生了能夠形成生命万物的第三者物質(生命的基礎物質,比如水、空气),這個第三者物質最后產生了千差万別的万物。

勿或 之而益,益之而 :勿,似為”物“省。

,即”損“,減損。

全句意指万物的存在,或許是不斷地減損而會有益,不斷地獲益反而有所損失。

夕議:夕,夜晚。

議,思考。

學父:指老師。

馳 於天下之致堅: ,音”乒“,急速。

或通”騁“。

致,甲本原字如此,乙本殘缺。

通”至“,极、盡。

全句意指能夠馳騁在天下最堅實的地方。

吾:甲本誤為”五“,据通行本校正。

不言:不多說話,不說不切實際的話。

幣:本指一片帛,這里似指有限。

大盈若 ,亓用不 : ,乙本作” “,竹簡本作”中“,通”盅“,空虛不足。

,甲本原字如此,竹簡本作” (疑為‘窮’省)“。

音若”郡“,意指有限的范圍。

全句意指有了很大的滿足卻好像還很空虛,他的作用才不會有限。

大直如诎:竹簡本作”大植若屈“。

诎,音”屈“,言語遲鈍的樣子。

大贏如 :贏,丰盈,贏余。

,音若”訥“,窮困、不足。

意指具有很大的贏余卻好像還很貧乏。

胜寒,靚胜炅: ,即”躁“,跑步,跳動。

靚,音”靜“,清靜、安靜。

炅,音”炯“,炎熱。

卻走馬以糞:卻,退回,退卻。

走馬,騎著馬跑。

糞,糞种(古代的一种耕种方法)。

全句意指將所騎的馬用於農業生產。

可欲:可,竹簡本作”甚“,放縱、過分。

欲,欲望。

:即”禍“,災殃,禍患。

咎莫 於欲得:咎,過錯、錯誤。

,音”慘“,慘重、嚴重。

竹簡本作” “(從僉、朁),似有重大或衆多之意。

全句意指錯誤沒有比貪得無厭更大的。

不規於牖:規,通”窺“,注視。

牖,音”有“,窗戶。

:即”彌“,更加。

圣人:圣,從耳,呈聲。

乙本皆作” “。

甲骨文字形亦是左邊為耳,右邊是口,意善用耳,又會用口。

圣人,善於傾听和接受他人意見的人。

不為:帛書甲、乙本皆殘缺,從竹簡本校補。

意指沒有什么事情不能做。

焉,為天下渾心: ,即”歙“,意指收斂。

渾,渾然。

全句意指收斂又收斂他自己的心思啊,而把天下人追求發展的心愿當作自己的心愿。

咳之:咳,即”孩“。

咳之,意指把他們(百姓)當作孩童一樣來對待。

:即”動“。

:即”蓋“,曾經。

不辟矢虎:辟,驅除。

矢,指犀牛。

被:音”披“,被子。

這里似指逃避、躲避。

:通”揣“,使用。

昔亓蚤:昔,通”措“,使用。

蚤,通”爪“。

畜:培養。

:甲本原字如此,乙本為”爵(古代一种有腳的酒器)“。

,按其字型分析其意似為”固執“,”把持“。

遂之,亭之,毒之,養之,复之:遂,成長、發育。

亭,壯大。

毒,甲本原字殘缺,從乙本補,意指成熟。

复,覆蓋,引申為庇護。

全句意指謂(”道“使万物)發育、壯大、成熟、并使它們得到保養、庇護。

寺:本指有法度的地方。

這里意指有所限制。

玄德:玄,幽微,深遠。

玄德,意指深奧微妙的”德“。

:即”既“,既然。

沒:消失,隱沒。

塞亓 ,閉亓門,終身不堇:亓,似指天下。

,竹簡本作” “。

音若”悶“,意放任自我、隨心所欲。

全句意指阻止人們的 常行為,封閉他們的門戶,終身都不必操勞。

棘:帶刺的灌木(如酸棗樹)。

這里意指成果、成就。

毋遺身央:遺,甲本部分殘缺,帛書整理組識為”道“,但上下文意不通,此從乙本、通行本校為”遺“。

央,中央。

毋遺身央,意指不可使自我迷失於實際之中。

:通”拮“,音”洁“,保持。

朝:朝庭,庭院。

:即”蕪“,荒蕪。

服文采:服,穿著。

文采,通”紋彩“,帶有花紋、色彩的衣服。

:同”饜(音‘厭’)“,飽,滿足。

盜 : ,甲本原缺,乙本殘存”木“旁,韓非子《解老》中為”竽“,按文意校為” “,音”竽“,當指木盆之類的器物。

盜 ,強盜。

拔:動搖。

:即”祭“,祭祀。

:通”丰“,丰厚,丰盛。

:即”博“。

茲:音”資“,語气詞,如同古文”哉“。

在這里表示疑問,相當於”呢“。

逢 地弗螫:逢,即”蜂“,古文又作” “。

,音”刺“。

逢 ,似指毒蜂之類的飛虫。

,音若” 畏“。

地,似指蛇、蝎之類的爬行動物。

螫,錐咬。

鳥猛獸弗搏: ,音”決“,擄掠、抓持。

鳥,指凶猛的鷹隼。

搏,乙本作”捕“,竹簡本作”扣“,意捕捉、搏擊。

怒: ,小儿生殖器,或指人的身心。

怒,气勢強盛的樣子。

號而不 :號,竹简本作” “(通”呼“),呼叫。

,甲本原字如此,乙本殘缺,竹簡本作” “。

,音”憂“,憂愁。

,當為”憂“省。

蚤已:蚤,似指動物的肢体。

已,僵化、停止。

竹簡本無”不道蚤已“句。

同亓 ,坐亓閱:竹簡本作” 丌 ( ), 丌 “( ,音若”同“,有統一之意。

丌,同”其“。

,若通” 剉“,似有平分之意。

,音若”必“,財物)。

,從軫、土,通”塵“,意若行徑,軌跡。

坐亓閱,乙本為”銼亓兌“。

坐,象兩人坐在土上,似指平等、安定。

閱,象人在家里說話,或指人的正常活動。

全句意指統一他們的行徑,安定他們的生活。

:即”疏“,疏遠。

淺:甲本原字如此,竹簡本作”戔“。

通”賤“。

:甲本原字如此,即”哉“。

乙本為”才“。

茲:通”滋“,益,更加。

何:《說文》中意為”負荷“,這里意若自以為是。

竹簡本作” (奇)“。

法物茲章:章,完全,完畢。

意指法律制度越完全。

:即”靜“。

:甲本缺,乙本為”朴“,竹簡本作” (從朴、臣省)“。

因乙本”朴“在甲本中皆為” “,故這里校為” “,本指由圓木搭成的篷帳。

這里意指朴素的、謙虛的品質。

亓正 ,亓民屯屯: ,甲本缺,從乙本補(通行本為”悶“、”閔“),從門、糸(音‘密’,細絲),音若”勉“,像人在室內處理絲線。

,似指細心地處理事務。

屯,《說文》言其意為難,像草木初生的樣子。

引申義聚集,團結。

全句意指他品行端正并能深入細致地處理國家事務,他的人民就能夠團結一致。

亓正察察,亓邦 :亓,本為”其“,因甲本上半部皆用”亓“,而不用”其“,故校為”亓“。

察,從宀、祭,似指不做實事,而祈望國家昌盛。

,音”怪“,分裂、离散。

全句意指他為人正派卻只是祈望國家繁榮昌盛,他的國家反而會不斷地分裂。

:甲、乙本皆殘缺,這里根据傅奕本校為” “,即今文”妖“。

:即”迷“。

紲:音”屑“,系、拴或纏繞,意指辦事拖拉不爽快。

眺:音”跳“,斜視,有偏見。

嗇:本義指收獲谷物,這里意指有所包容、愛惜。

深 固氐: ,即”根“。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組釋為”槿“。

氐,同”柢“,意指根基。

深 固氐,即”深根固柢“,意指根基牢固,不可動搖。

亨小鮮:亨,金文字形,象盛祭品之器形。

本義”獻“,引申義”通達“。

或通”烹“(參見馬王堆漢墓其它帛書)。

鮮,小魚。

亨小鮮,意指放養小魚。

牝:音”聘“,本指雌性的動物。

這里意指最低洼的地方。

牡:本指雄性的動物。

這里意指丘陵。

:即”葆“,本義指草木茂盛的樣子。

這里意指保持。

尊:甲骨文字形,象雙手捧著酒器。

這里意指敬酒。

雖有共之璧,以先四馬:共,共有。

或通”拱“,從手,從共,合抱。

璧,平圓形中間有孔的玉器,古代可作為禮器,亦可作為飾物。

共之璧,當指大而珍貴的美玉。

四馬,即”駟馬“,四匹馬拉的馬車。

全句意指雖然擁有上等的璧玉,先用來裝飾四匹馬拉的馬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