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理解与教学应用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理解与教学应用整本书阅读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探索与讨论,当下已成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之一。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是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不甚清楚,教师需要从课程的角度来理解整本书阅读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从教学的角度教会学生阅读整本书。
一、关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理解整本书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提供复杂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在情境中思考和表达。
整本书阅读是以“联系”为本质的对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1. 学以为己:“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目标从义教新课标的提示可以看出,课程目标是从“阅读能力”“阅读经验”“阅读习惯”三个角度来设计的。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形成的。
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提取信息、整合解释、反思评价等方面的阅读能力都会有所发展。
整本书阅读对学生阅读经验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应该为了解释问题而阅读,为了解决问题而阅读;学习与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怎么解决,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解决,都可以到书中去找答案。
学生应该为了未来而阅读,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了成为这样的人需要读什么书、做什么事,应该顺着怎样的轨道前行,也可以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这些是整本书阅读对每一个学生具体而真实的作用。
读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受到书中人物的影响,其精神得以成长。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与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有多重关联。
整本书能够提供相对整体、复杂的学习情境,能够很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3新课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解读与实施设想
2023新课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解读与实施设想在2023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里,看到“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这五个字,心中是莫名的兴奋,感觉自己阅读教学的春天又来了。
新的学习,新的思考,新的教学设想:一、语文实践活动是主阵地2023年版课标中“实践活动”被提及21次,可见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1、持续开展“周阅读•悦活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1”中提到:“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
”这些提示让我更加坚信自己践行九年的“周阅读•悦活动”的正确性与必要性。
停上语文课一星期,将一本书的阅读任务集中在课内与课外完成,这一阅读方法将课内与课外时间紧密链接,将个人与集体阅读有效融合,不仅保证了学生的课堂阅读时间,也促使学生在语文阅读实践活动探究中放开思维,拓展想象力,更有效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2、丰富完善读书活动的形式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2”明示:“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这些活动我们平时都有涉及,但做的比较小,也比较粗糙,很多时候流于形式,本学期,我丰富读书活动,还要多层次多角度的完善我们的读书活动,让每一次活动都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整本书阅读。
①师生共读一本书“周阅读•悦活动”中,师生同读共分享,让教师的阅读指导更贴近文本,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
②同伴共读一本书学生分小组自主选择教师推荐的书目,在“每周阅分享”中交流探究,以此调动学生的阅读情绪,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②同伴共读一本书:学生分小组自主选择教师推荐的书目,在“每周阅分享”中交流探究,以此调动学生的阅读情绪,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③建立读书共同体班级间自主组建共同体,定期举行不同形式的读书分享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推动班级读书活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以《经典常谈》为例,初探“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策略
以《经典常谈》为例,初探“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策略【内容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理念。
其中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议,笔者以部编教材八年下册必读名著《经典常谈》为例,立足“分层”“自主”“选择性”角度,设置课堂微项目,探究落实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选择性阅读微项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理念。
其中划归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明确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据此,笔者以部编教材八年下册必读名著《经典常谈》为例,探究落实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一、读有所依,制定目标《课标》就整本书阅读对第四学段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明确的提示和建议,倡导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兼顾教指导。
结合《经典常谈》特点,笔者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贯彻读书活动的始终:1.了解名著的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价值;2.根据自己的阅读进度,制订阅读微目标;3.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深度阅读,学会做读书笔记;4.独立阅读,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在交互中有所启发,敢于表达;5.亲近经典,感受经典的精神力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情境驱动,激发参与从“仓颉造字”到“河图洛书”,从“关关雎鸠”到“史家之绝唱”,从诸子争鸣到纵横捭阖的谋士策略,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浩瀚星海中留下了璀璨多姿的经典作品,遥隔千年相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架起了一座时光之桥。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整本书阅读策略探析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整本书阅读策略探析摘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适应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将学习任务群融入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全新的教学体验,丰富学生读写过程的资料来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
本文将阐述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整本书阅读策略。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前言:2022 版《语文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首次具体明确了目标、内容及要求,“整本书阅读”被独立设定为最高层级拓展型任务群中的一大学习任务主题,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它贯穿语文教学各个学段,自然对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产生聚合,承载着高通路迁移运用所学阅读策略的任务,以阅读综合实践运用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足可以见小学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一、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整本书阅读的具体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 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作为第三层面“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有优秀儿童文学名著,有古今中外寓言、神话传说,有优秀科普、科幻作品,更有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名篇。
其中既有实用性的文字,更有文学性、思辨性的名篇。
在学习任务群阅读“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主线的引领下,借助统整、重构,从阅读习惯、阅读态度到阅读能力再到阅读方法、阅读情感体验等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①以任务为导向,以“真实情境”为基础,明确学习目标;②统整教学资源,选用恰当学习方法,鼓励主动学习;③围绕真实生活情境,依靠“学习活动”完成评价,提升语文学习素养。
不可否认,因为每个学习任务群指向都非常明确,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整本书阅读更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养成。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整本书阅读策略探析(一)以自由批注为点,构建整本书阅读基础学习任务群除了把握从课内向课外的拓展,还应从各阶段习得的单项阅读能力向综合运用的能力拓展,遵循初读的检视浅层阅读到思辨性深度阅读的规律。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策略
展示阅读成果
鼓励学生通过制作PPT、手抄报、演 讲等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表达能力。
跨学科整合活动
与历史学科整合
选取与书籍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跨学科学习,加 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与艺术学科整合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书籍中的某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
选取书籍中的经典场景或对话,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 解和记忆。
阅读后的反思与评价活动
撰写读后感
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总结自己的阅 读收获和感悟,提高写作能力和思考 能力。
书籍评价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阅 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 的阅读体验。
强调实践性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应强调实践性,通过具体的阅读 任务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注重整体性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应注重整体性,将整本书阅读视 为一个完整的任务,通过不同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 全面理解文本。
现代经典文学作品
如鲁迅、老舍、冰心等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现代社会的风貌,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现 实。
当代优秀读物的推荐
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
如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等获奖作品秀作品
如曹文轩、杨红樱等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起学生共鸣。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 径。
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快乐读书吧”为例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快乐读书吧”为例摘要:当前,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阅读时间有限,且常会出现阅读不够深入、理解不够深刻的现象,造成学生的阅读水平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中年级“快乐读书吧”为例,谈学习任务群理念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以期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快乐读书吧前言:新课标提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有利于在完成任务群的过程中促进阅读,培养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设计“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时,教师可以按照确定核心知识、设定学习任务群、组建学习圈、指导探究活动、多元展示成果的途径设计,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实现“知行合一”。
以下就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提出具体的思路。
一、确定核心知识确定核心知识是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键。
在“快乐读书吧”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取适合的书籍,并确定阅读的核心知识。
例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选取简单的童话故事书,如《小红帽》和《灰姑娘》,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基本价值观。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选取一些较为复杂的寓言故事书,如《狐狸和乌鸦》和《狼来了》,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二、设置学习任务群首先,设置学习任务群需要明确阅读目标。
在“快乐读书吧”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书籍类型和阅读难度,设定相应的阅读目标,如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探究主题思想等。
通过目标的明确,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其次,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
在“快乐读书吧”,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任务,如问题解答、角色扮演、创意写作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参与度。
语文新课标任务群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4篇)
语文新课标任务群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4篇)语文新课标任务群心得体会1语文新课标新增了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其中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增加了整本书阅读任务。
学段要求中,将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
我区课外阅读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的制定就与语文新课标整本书阅读主旨相切合,非常实用。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就整本书阅读教学,浅谈一下我班的做法:首先,我校以校本课程的形式,每周三节校本课程充分保障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根据阅读兴趣自由选择合适的图书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我班以读写绘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通过“读书分享会”、“我是故事大王”、“绘制整本书思维导图”、“读书笔记我最棒”、“大手拉小手亲子共阅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增加学生阅读兴趣。
还要及时评价表彰,通过每月一次的整本书阅读小学士、阅读小硕士,阅读小博士评选活动以及“坚持之星”评选活动,激励学生坚持阅读,强化阅读习惯。
以下是我班级活动的部分图片缩影。
语文新课标任务群心得体会2暑期全员培训结束后不久,就领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是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由学校统一配发的课标书籍。
曾经自己也买过《课程标准(2011年版)》,但是没有详细读过。
因为此次暑期全员培训有一个微型讲座,也在网上看了很多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但就像王崧舟老师说,当我们听别人的解读时,已经是二手货了,缺失了自己的理解,还是要自己一字一句去认真品读。
于是假期里,我把2011年版的和2022年版的来对比读,看看这十年的时间,我们有了哪些新的改革方向。
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解读与实施
2022年版课标的融合途径
01 课内课外打通
提示强调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打通,通过设计多样的语 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等,促进整本书阅读与语 文学习的融合。
02 整合学习边界
提示中的“融合”途径意味着打破学习的边界,特别是整本书 阅读的边界,将其整合到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成为未来 学习趋势。
整本书阅读与语文融合
整本书阅读独立地位
整本书阅读曾是独立领域,与常规语文教学不同,其特征在于丰富意义、叙述 复杂性、情境唤起、语言吸引、反复阅读价值和阅读快乐。
整合课程系统
专家按字数和篇数将语文课程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系统,整本书阅读在课 程内容中占据重要地位,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
融合阅读教学
2022年版课标提示,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阅读,集中使用每 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
整本书阅读与语文融合
打通学习边界
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需要打通,将学习的边界打开,融合在语文学习的 每一个环节之中,形式建议包括多样语文实践活动和建立读书共同体。
阅读出发点多样
整本书阅读的出发点多样化,导 致各种观点相互冲突,但仔细分 析就会发现,这些观点并不矛盾 ,只是针对不同阅读者提出的。
课外阅读与无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整本书阅 读”与“课外阅读”被等同,缺 乏统一标准,导致阅读无序,缺 乏教师的有效监控和指导。
时间参与复杂
整本书阅读时间安排大多在课外 ,参与人数多、范围广,涉及学 校、家长和社会多个层面,提供 多样读书方式,但也存在无序性 。
2022年版课标让阅读有序
课标界定整本书阅读:2022年版课标颁布后 ,整本书阅读领域开始从无序走向有序;学 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选 择合适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 方法阅读整本书。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设计指导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设计指导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学习任务群带来的实践挑战就是如何设计出具有驱动力、整合力和发展力的学习任务。
今天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为例,做一简单讨论。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这段话实际上是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定位。
这样的目标价值追求,依赖于教师针对具体的书目,在科学制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切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
要设计出一个具有驱动力、整合力和发展力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以确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阅读趣味,习得阅读策略,积累阅读经验,生发独立见解,成为积极自主的阅读者和学习者,教师需要有步骤地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有策略地做实整本书教学解读整本书教学解读,一般先从整本书的内容主题入手分析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再结合课标、教材等明确阅读学习的价值,然后从学生角度讨论兴趣点、生长点和挑战等,明确基本读法。
也就是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读明白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内容+主题+语言特点);二是想清楚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课标依据+教材意图+学生需要);三是讨论怎样读这本书(兴趣激发+困难挑战+策略运用)。
在讨论怎样读这本书的时候,同时就在酝酿学习任务的设计了。
例如,许璐薇老师进行《中国神话故事》的教学解读时,分析了这本书的内容和主题后,这样分析其学习价值(有修改):1.神话给儿童信心。
在儿童的心中,一提到神话英雄,总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崇拜和模仿。
他们往往能战胜自然,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
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在这些英雄身上汲取力量。
2.神话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儿童,天生就有想象潜能,而神话刚好可以满足童年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一个个鲜活的精怪形象,既满足孩子异想天开的好奇心,又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刺激他们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解读与实施
__ • 我们的理由是:____ • 我们是这样产生共同意见的:_____
五、与研究其他国家的同学交流一下,看 看他们的结论又是如何的。
1.研究国家:____ 他们的结论:____ 他们的理由:____
2.研究国家:____ 他们的结论:____ 他们的理由:____
国家的形象代表物是这样认识的:
• 我所研究的国家:___ • 我认为这个国家的形象代表物是:___
_ • 我的理由是:_____
三、我与跟我研究同一个国家的同学一起 讨论交流,他们的意见是:
1._____ 2._____ 3._____
• 【建立学习“群”】
• 四、与同学们商量讨论后,我们一致的意 见是这样的:
• 【学习任务确定】 • 一、我选择研究的国家是:___
• 【必读书籍】
• 《法国儿童小说选》《日本儿童小说选》 《美国儿童小说选》《俄罗斯儿童小说选》 (选择完国家后勾选相应国家的读物。)
• 【推荐书籍】
• 1.法国:《少年励志小说馆》1~2辑、 《尤利斯的妙之旅》《小王子》《海底两 万里》《两棵树》《月光之鸟阿尔塞班》 等。
除去必读书籍和推荐书籍,我还读了关于 ___的其他书籍或者资料:___ _ 从这些书籍或者资料,我获得了关于这个 国家的这些信息(独属于这个国家的) (可选择填满,也可以有多少就写多少, 如果有需要可以粘贴资料):
1._____ 2._____ 3._____
• 【完成任务】 • 二、结合上面的资料,我对于我所研究的
• 2.日本:《活宝三人组》系列、《那份温 暖永不散去》《栓牛的山茶树》《窗边的 小豆豆》等儿童小说以及日本的系列绘本。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以简下称“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纳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并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中富精神世界。
”由此可见,其目的是通过师生共读,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
那么,如何通过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落实整本书阅读任务呢?立足单元整体进行教学探索,是有效路径之一。
笔者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下简称“六上第四单元”)谈一谈自己的实践体会。
—、确定主题,创设整体阅读情境六上第四单元为小说单元,编排了《桥》《穷人》《金色的鱼钩》三篇小说类课文,“快乐读书吧”板块介绍了小说《童年》的主要内容和阅读方法。
基于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教师可以根据单元语文要素整合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语文要素有二:一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二是“ 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教师首先要明确单元学习主题,具体而言,就是基千“新课标"、单元语文要素、课文内容,明晰单元学习目标;再以终为始,创设能够统领单元学习内容的主题。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确立了六上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小作家初长成“,并设计了相应情境:学校“七彩语文编辑部“要征集优秀的学生作品,并将其编入校园读物《精彩故事会》,请大家积极参与投稿,争当“ 校园小作家”。
这一活动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有助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为接下来展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交流情境,注入了学习动力。
二、分解任务,设计单元系列活动“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依托学习任务群整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学习任务群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
学习任务群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一直是一个比较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 ( 2022 年版)》明确了可以把名著阅读作为独立的学习任务群来呈 现。
通过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 际问题,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最终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一、设置具体任务情境学习任务是在真实情境中有着明确教学 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因此,设置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就是开展名著阅读任务群教学的基础。
例如,《海底两万里》是初一年级下半学期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名著必读书目,其不但具有科幻小说的特点,如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严谨的科学知识,也有深刻的人文思考蕴涵其中。
但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却存在着“读不完”“读不细”“读不透"的问题。
在此情景下,笔者设置了一个具体任务情境:阅读凡尔纳科幻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海底两万里》并举办“奇人奇旅”图文展,为图文展准备图片,内容包括航海路线图、鹦鹉螺号潜水艇构造图 、航海日志、知识小报、人物卡片。
有了这个有趣的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阅读 《海底两万里》的兴趣,也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指向性,学习更有目标感。
二、设计多种类型的学习任务形成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设计要能够借由这本名著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有目标性。
学习任务也要有逻辑性、趣味性和创新性,让学生从“被动读”变为“主动读”,从“死记硬背”变为学会“解决问题”。
作为一个整体的任务群,也要注重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到不重复,能从不同角度去提升学生的能力和 素养。
还是以 《海底两万里》为例,它是一部经典的科幻小说,在科幻小说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只是粗略看懂了情节,对于这本科幻小说的特点缺少认识,对整本书独特的价值也无法领悟。
所以在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任务:任务一:填写航海日志,系统地梳理这本书的主要情节和这些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任务二:画出航行路线图,使学生形成对两万里海底旅行更直观的印象,感受这部小说创作基于现实世界的特点;任务三:选择书中的知识制作知识小报,明确本书的科学性;任务四:画出潜水艇构造图,让学生感受潜水艇设计的精妙;任务五:制作尼摩艇长人物名片,重点感受尼摩艇长的特点和品质,任务六:布置展厅,引发学生对书本内容的深度思考。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解读与实
文|李祖文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大家熟悉的说法,但是作为学习任务群里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似乎又是陌生的。
之所以陌生,是因为学习任务群而非整本书阅读。
将整本书阅读放到学习任务群的环境中,又有着什么样的变化与实践措施的更新呢?一、学习任务群让整本书阅读由“无序”逐步走向“有序”整本书阅读不是有了学习任务群之后才成为热点,在之前的教学现场,它早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整本书”:“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他同时也说,“对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教养,即养成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
“课外多看书籍”或许就是这样的话语———“课外”,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整本书阅读”与“课外阅读”是画等号的。
也正因为如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整本书阅读的无序。
说其无序,我想大概无非是这样一些原因:1.因为是“课外”,相对于课堂教学的严谨、规范,呈现的是一种自由、随意状态,需要孩子的自律、自我规划。
对于“课外”的东西,作为老师,可以监控的手段似乎也是较为有限的,在某些程度上,也仅仅只是“布置”与“期望”。
呈现的样态属于没有规范的粗放形态。
2.因为阅读的内容(整本书的内容)与教材课文内容相比,缺乏统一的标准,所以造成较为“无序”的情况。
换句话来说,就是某一本书,我们看到在二年级的课堂上出现,但是在四年级的课堂上也出现。
这样的情况,甚至不是在不同的区域,而是在同一个学校的课堂上同时出现。
大家都觉得这很正常,每一位使用的老师都有充分的理由。
可是,一本书究其实质来说,它可能只适合某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阅读。
即便有使用上的区别,仅仅应该是个例,而不是一个普遍使用的现象。
但在整本书阅读中这似乎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3.因为谈论整本书的出发点多样化,造成各种观点“都有理但却相互冲突”。
比如,有人说“需要共读一本书”,有人却说“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读自己喜欢的书就好了”。
《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学习心得
《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学习心得新课标关于整本书阅读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和评价要求,借此机会梳理一下新课标的表述和在以往讲座中关于一些专家和学校的好的做法,以便吸收其精华,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
整本书阅读的目标要求,其中第三学段要求是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扩大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关于整本书的阅读评价要求是:1.能梳理行文思路。
2.能品味作品的语言,3.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能发现不同类型文本的结构方式和语言特点,感受作品内容,形式上不同的表现。
5.积极向别人推荐,并条理清晰地说明推荐理由。
整本书阅读的三种基本课型包括:导读课、推进课和交流课。
教学设计步骤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确定阅读目标。
从“学生将知道”“学生将理解”“学生将能做”三个维度去设定。
2.根据阅读内容确定任务群主题。
3.设计核心任务。
4.根据核心任务设计子任务。
5.设计各子任务学习过程。
关于如何设计有趣的阅读任务。
有的学校做出很好的探索如:展开辩论、创编新作、编演剧目、学做主播、图像化阅读等。
其中,图像化阅读是一种阅读的任务形式,也是一种阅读策略。
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具象化,并运用各种图示,比如情节梯、框架图等,将分析、概括、综合的思维过程可视化。
关注内容,借助图像梳理脉络:1.借助“5w”图梳理故事主要内容,5w指:when、where、who、what、why。
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小说六要素。
2.借助“山型图”用概括的语言分析、复述故事情节。
山型图包括开始、情节发展、高潮、后续、结束。
3.借助“故事地图”理清故事情节发展、复述故事。
比如:起初、接下来、然后,最后。
4.借助“故事时间轴”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
5.把故事情节绘成图——把话变成画。
聚焦人物,借助图像品味人物形象也有许多方法如:以火车图梳理人物经历、以行踪图呈现人物经历、人物图谱展示人物关系、以人物档案、人物名片、人物书签、思维导图分析人物、以泡泡图分析人物性格、以情绪阵线图剖析人物内心、以人物评价椅评价人物、写颁奖辞等。
学习新课改关于“学习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师该怎么做,是将抽象学习内容转
01
化为有真实意义和目标的学习任务
的关键。
改造学习内容
进行教学设计时,可采用几种方法 改造学习内容,将其转化为具有学 习任务特质的形式,置于真实情境
中,设置交流对象等。
03
02
04
围绕核心问题学习
让学习过程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让 学习与生活联系,成为彼此的一部 分,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和社
任务群的教学实现
任务语言教学的特点
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 环境;学习者关注学习过程;把学习者个人的生活 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
改造学习内容的方法
将学习活动置于真实情境,如推荐诗歌;设置交流 对象,如针对城市管理话题写作;围绕核心问题展 开,如评价诸葛亮的忠孝。
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新课改关于“学习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目录
• 研修项目收获与启发 •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和思考 •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理解和思考 •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挑战
01
研修项目收获与启发
பைடு நூலகம்
研修项目收获与启发
教师培训
参加了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 研修项目,分三个月为期八天的研修学
习。
理论解读
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语文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等词
语。
专家解读
围绕关键词,既有来自高中语文课标修 订组核心成员、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
所成员等解读及引领分享。
整本书阅读
在听了专家名师的解读后,我想把自己 的理解和思考与大家交流探讨。
02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和思考
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性
对“学习任务群”的几点思考
对“学习任务群”的几点思考【关键词】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单篇教学“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呈现方式),无法涵盖语文课程的全部内容,也不能由此反推出一个“任务群教学”。
如果说“任务群教学”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简称的话,那就等于说课标只规定了“任务群教学”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这显然是不妥的。
笔者翻看了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3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发现不是所有学科的课程标准都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只有语文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
各科课程标准的制定及表述有一个共同框架,均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三、课程结构;四、课程内容;五、学业质量;六、实施建议。
在“课程内容”这部分中,只有语文学科表述为“(一)学习任务群;(二)学习要求”。
也就是说,语文“学习任务群”属于“课程内容”。
另外,除了语文学科,其他12个学科都保留了“模块”的课程概念,唯独语文学科将“模块”换成了“学习任务群”。
那么,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呢?课标在“三、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中作了如下解说: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在课标中明明归在“学习内容”之下,为何不放在“课程内容”中加以解说,而是放在“课程结构”中解说呢?“以任务为导向”,似乎在说学习目标;“载体”显然不是“课程内容”本身,而是指组织形式或呈现方式;“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说的是语文教与学的方式或方法;“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还是在说学习目标(或学习目的)。
显然,这段话不是针对课程内容的。
退一步说,我们不必在意这段话出现的位置,只要“任务群”是实实在在的学习内容就行。
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课标共列出了18个任务群。
基于任务群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索
基于任务群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索摘要:语文学科作为各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以及视野开阔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同样是毋庸置疑的。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展开语文学科阅读教学已经成为新教育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方向。
随着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的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索成为整个语文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自身语文学习水平及其未来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策略阅读学习不仅是教育之本,更是学习之母,对于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及未来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成重要的认知辅助作用。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奠基期,更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黄金节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学开展的重要目标。
学习任务群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拓展并延伸了自身的阅读视野,丰富了阅读体验,并逐渐提炼出更加适合自身成长的阅读方法,提高了自身文学鉴赏水平。
一、立足教材,丰富途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统筹安排课内外知识的结合,更要从策略与方法创新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助。
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通过精读、略读等多样化的方法辅以实践活动,比如师生共读、朗读会等,并在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参考资料来拓展阅读资源,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展开阅读学习。
譬如在学习了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几篇有关动植物的文章后,教师可以以“快乐读书吧”的内容为基础,结合学校现有的阅读经验,带领学生展开丰富的整本书阅读探索。
以《植物观察笔记》的整本书阅读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很多生活中不常见的植物形象进行呈现,并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为学生引入更加丰富的课外学习内容,并利用鲜活的植物形象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明确的整本书阅读主题下,教师还可以设计出“植物我知道”“植物的秘密”等新奇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学习任务群的驱动下,展开自学、互学、群学等形式的阅读,就阅读方法和感受进行深入的交流,从多个角度切入对“植物观察笔记”中的植物形象形成更加全面的了解。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实施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实施一、对整本书阅读的再认识在“整本书阅读”之前,更早的提法是“读整本书”。
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明确建议:“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
”他是语文学界首先提出“读整本书”的学者。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出台,“整本书阅读”被设定为独立的拓展学习任务群,被提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
“整本书阅读”这个词可以拆分理解。
“整”,强调阅读的容量,相对于单篇而言,是大量与完整的。
同时,“整”也暗含从宏观、全局、整体上把握的意旨,只有站在“整”的高度,才能抵达“深”的层次。
“本”,作为书籍的基本单位,看阅读的系统性,意指对阅读作出化零为整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提升。
此外,“本”在阅读教学领域还有“多”的期待,即不仅停留在对单本阅读的满足,还要在相同类型、主题的多本阅读中实现关联,在同一作者的不同书目、不同作者相同主题的书目等层面做延续,让阅读延伸。
“书”则以经典佳作为主,涵盖教材拓展与课程标推荐读物。
同时,“书”还可以作为项目式学习的研究主题,如关于书的构成、出版历史、作家轶事等,以“书”为媒展开主题学习活动。
“读”,从原理层面理解,学生应体会阅读的本意,了解相关的知识,获取基本原理,树立长期阅读的观念,养成阅读习惯;从操作层面理解,学生应具有一定的阅读策略、方法,如能快速浏览、泛读、跳读、通读,也能精读、细读,面对不同题材的书,能使用适当的方法阅读,能获取有效的阅读结果;从素养层面理解,提倡阅读后知识、能力、涵养、精神面貌有所改变,修养有所提升,具备一定的阅读取向,形成鲜明的阅读风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一线教学必须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设立专属课程,进行持续的课程化学习,确定并选择书目(准备材料)、设置阅读项目(确定学习内容)、组织实施(展开教学)、确保顺利进行(获取结果),还要确保学习效果——学生能完成相应的书籍阅读,能抵达学习目标,阅读过程中不断展示成果,打破“课内45分钟”的局限,将语文学习延展至课外空间,实现学习与生活的无缝对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新课改关于“学习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临猗中学校张琴这次我们有幸参加了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分三个月为期八天的研修学习,实实在在是一次视听盛宴,是一次真正的教育教学的盛会,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的不仅是理论的解读、教学理念的更新、教改前沿的成果分享,更是震奋人心的希望,同时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这些天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这些词语,围绕这些关键词,既有来自高中语文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成员以及北京市语文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北大附中、北京四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等的解读及引领分享。
在听了专家名师的解读后,我想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与大家交流探讨:一、关于“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和思考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预计年底颁布!新课标最大的亮点是提出“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将改善语文教学内容,改善语文学习方式!这意味着作为教师的我们将要转变教学方式,需要未雨绸缪,研究学习任务群。
如何理解新课标?如何落实任务群?如何策划专题学习?这些将是2018年以后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学习任务群不是一个靓丽的新概念,也不单纯是一种学习内容的组合方式,而是融合语文课程诸要素、落实语言实践活动的载体,是建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突破口。
高中语文教师要适应学习任务群的要求需做好三方面准备:一要有“任务”意识,善于将学习内容变成学习任务;二要增强“联系”意识,用任务群的整体目标统摄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三是提高“统筹”能力,恰当处理不同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使其互相渗透、互相支撑,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为促进语文学习回归其综合性、实践性的本质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念是针对以往抽象的语言知识、孤立的文本理解和单纯的课堂教学等局限提出的。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词是“任务”,从“学习内容”到“学习任务”,虽然一词之差,它却是语文学习在本体定位上从知识-文本向语言实践活动转化的重要标志。
一项学习任务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目的性,即语文学习活动是为了实现一项语言表达或交际目的而采取的主动的、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盲目的学习或仅仅为获得考试成绩;(2)真实性,即无论是语言学习的情境、材料,面对的交流对象,应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至少应与日常生活中实际的语言实践活动相似或相关;(3)过程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知道结论;(4)整体性,即在一个单位时间里(比如一节课),围绕一项语文学习任务,完成完整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不是完成毫无关联的碎片式学习。
当一项学习内容变成学习任务以后,学生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他们置身于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中,不仅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还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因而也更利于语言素养的养成。
当然,我们教师的教学角色也会随之改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播者,变成“学习的计划者和组织者,学习方向、指导和资源的提供者,语言和与语言相关行为的示范者,开展活动的协调者,探索知识、开发学习技能和策略的指导者和同伴,为学习者提供恰当反馈的评估者和记录者”。
教师由学习活动的中心舞台转向了幕后,这与钱梦龙老师在“三主”理论中提倡的教师要做“导演”的主张是一致的。
如何实现任务群的教学,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教师该怎么做?将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为有真实意义和目标的学习任务,是实现任务群教学价值的关键。
国外有学者把任务语言教学的特点归纳为五个方面:(1)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2)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3)学习者不仅注重语言的学习,而且关注学习过程本身;(4)把学习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5)试图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
这些特点也可以看作教学设计原则。
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不妨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改造学习内容,使其具有学习任务的特质:1.将学习活动置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中。
比如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单纯地分析一首诗的意蕴、格律、修辞,就不如安排学生为某个读者群或某个文学刊物推荐一首唐诗代表作,并阐释推荐理由。
“推荐诗歌”需要理解意蕴、分析特点,还要交流不同看法,还要考虑接受对象。
在推荐的过程中,学生也完成了对多个诗歌文本的学习,“推荐诗歌”就是一种典型的任务情境。
2.为学生设置一个沟通交流的对象。
比如议论文写作,单纯地讲解议论文的特点和说理的技巧,可能就不如引导学生针对“城市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或“劝说人们遵守社会规则”等话题开展写作活动。
后者显然对提高学生的说服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更有效。
3.让学习过程围绕一个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核心问题展开。
比如学习李密的《陈情表》,可联系诸葛亮的出师表》,可以围绕“怎样评价作者的‘忠’‘孝’”来组织教学。
再如学《报任安书》,可与《离骚》《渔父》联系,让学生围绕“怎样评价司马迁的‘择生’与屈原的‘择死’”来组织教学。
4.让学习与生活发生联系,成为彼此的一部分。
比如学习“《史记》选读《论语》选读”之类的文本,就可以采用“以司马迁的史学观及论语解释生活、以生活评判司马迁的史学观或论语”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加深对文本和社会生活的理解。
总之,要求我们教师心中应该有任务群的意识,注意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理解不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系,考察学习材料和设计学习活动,避免那种单纯的字词理解、手法分析和写作技能训练。
不同学习任务群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上又存在融通交错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不要孤立看待单个学习任务群,也应避免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作简单重复,而应通过整合任务群的核心内容互相渗透、互相支撑的功效,合理处理好任务群学习广度和深度的关系,这对我们是不小的挑战。
二、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理解和思考2017年即将颁布施行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共设计了15项学习任务群,构成了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类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其中“学习任务群2”,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设置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反思自己的读书习惯,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北京中、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已经走在全国的前面,尤其是高考语文命题的变化进步十分明显。
例如,北京已把《论语》《红岩》《红楼梦》等12部经典(整本书)阅读的考查明确列入高考语文考试范围。
经典整本书阅读,应该着重阅读过程的落实,只有学生真正阅读进去了,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才会有自己的感悟、思考和收获。
经典对阅读者的熏陶,是在阅读者阅读的过程中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式实现的。
经典阅读的考查,要的不是结果,不是高分,而应该是这个享受阅读经典的过程和阅读体验中潜移默化的熏陶。
也只有这样的阅读经典,才能真正以经典熏陶人,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经典整本书阅读,现在已经风行了,市面上已有各种“经典整本书阅读推荐书目”。
这次,北大附中周晓明及康中梁斌老师作了经典阅读公开课,我认为他们做了很好的引导。
对经典阅读,我们除了高度重视,跟上新一轮高考改革和新修订的课标要求外,还要结合我们临猗中学校的学生学情深入思考四个问题:一是读什么经典的问题;二是怎么读的问题;三是阅读时间保证问题;四是读书收获如何考评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读什么经典的问题。
北京市高考规定了12部,(《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论语》《三国演义》《四世同堂》《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除《论语》外,余下11部全是小说,我个人觉得视野是不是太窄了?古人读书有“经、史、子、集”,今天也常说“文史哲不分家”,为什么不扩大类别范围,扩大数量。
而且,本人觉得除了小说文学的感染熏陶容易起作用外,历史和哲学方面与大师对话,更能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思考能力,甚至有振聋发聩之效应。
我们的学生思想太单调、太贫乏、太肤浅,几乎不读书。
所以,我们应结合我们临猗中学的学生阅读实际,应尽快制定适合我们学生自己的阅读书目。
这点希望能与吉振峰、史晓明老师协商。
第二个问题,关于怎么读经典的问题。
经典整本书阅读的课堂,要展示的应是学生自己阅读过程中形成的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点,而不应是教师强加的引导、指导和交待的方法;要展示的应该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感悟、思考和收获,而不是教师提供的为应试准备的经典阅读问答题标准答案。
现在,新课标的“15项学习任务群”的部编教材还没有出来,我们用的还是苏教版教材,课内时间用于精教课文,应付考试,大部头经典整本书阅读还不能挤入课内阅读,只能在课外让学生自己阅读完成。
因此,教师的“引导”,只能是检查督促学生落实读书过程,以及随时地给学生“答疑”“点拨”,与学生一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教师的引导,只能是过程性的,粗略的,如果硬要强加一些方法和要求,越具体对学生的阅读干扰可能会越大。
教师的引导,应该是如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如何顺着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相机提出一些要求并检查,以落实读书过程。
第三个问题,关于阅读时间问题。
仅以北京12部高考经典来看,学生要挤零零碎碎的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这12部,恐怕需要3到5年的时间。
等到新课标包含“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15个学习任务群新教材出来后,我想那个阅读量会更大!哪来时间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呢?要知道现实是我们的学生学习任务太重,作业太多,根本没有什么课余时间去读课外书的!趁新一轮高考改革和新修订课标,也希望我们学校能每周增加一节阅读课。
没有读书时间,哪来读书过程?没有读书过程,哪来读书体验?没有读书体验,哪来读书熏陶?要让学生有读书时间,绝不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是各科学习、作业时间协调的事,是学校课程时间协调的事,希望领导考虑。
第四个问题,关于经典阅读如何考评的问题。
用高考去考查经典阅读,能真正考评经典阅读的效果吗?一套语文试题,如何考查经典阅读?一套语文试题,如何考查语文核心素养?这个问题,是专家教授们的问题了,但是,与学生交往最多的,对学生为人道德、思想品质、人格精神、文化品位了解最多的,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师。
经典阅读学生读过没有,经典的思想精神对学生有什么熏陶,语文教师从学生平时的随笔作文、言谈举止中,看得最清楚!然而这些,在高考应试的答卷上却很难看出来。
高考经典阅读考评问题影响着一线师生的阅读行为。
我认为,就是课内课外陪学生一起读,落实读书过程,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有了充实的读书过程,有了读书的真实体验,才会有后面的一切——感悟、熏陶、立德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