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四、五、六章基础选择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高分子材料练习题-普通用卷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高分子材料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黄酒中某些微生物使乙醇氧化为乙酸,于是酒就变酸了B.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制镜工业C. 可通过加入金属钠观察是否产生气体的方法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水D. 有机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它们都主要是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个数是①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适当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②油脂、乙酸乙酯都是酯类,但不是同系物③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液化、干馏等过程均为化学变化④蛋白质的变性和盐析都不是可逆过程⑤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天然高分子材料A. 2B. 3C. 4D. 53.邮票是国家邮政发行的一种邮资凭证,被誉为国家名片。
新中国化学题材邮票展现了我国化学的发展和成就,是我国化学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邮票甲中的人物是侯德榜。
其研究出了联产纯碱与氯化铵化肥的制碱新工艺,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B. 邮票乙中的图是用橡胶生产的机动车轮胎。
塑料、橡胶和纤维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它们不断替代金属成为现代社会使用的重要材料C. 邮票丙中的图是显微镜视野下的结晶牛胰岛素。
我国首次合成的人工牛胰岛素属于蛋白质D. 邮票丁是纪念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邮票。
冠状病毒其外壳为蛋白质,用紫外线、苯酚溶液、高温可以杀死病毒4.下列涉及有机物性质或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替代一次性饭盒,可减少“白色污染”B. 乙烯、聚氯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C. 保鲜膜、一次性食品袋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D. 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沟油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生物柴油和石油分馏得到的柴油的组成元素相同B. 三大合成材料都是由小分子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C. 煮鸡蛋的过程中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属于不可逆的化学变化D. 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能为人体提供能量6.对抗疫情离不开化学。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五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五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公元前4世纪末,埃及尼罗河口的城市逐渐发展成了地中海上最大的商港,两河流域的塞琉西亚、东西方交通要道安条克城、小亚细亚西北部的帕加马城等逐渐成为闻名于世的商贸中心。
这些商贸中心的兴起得益于()A.马其顿人的扩张B.罗马奴隶制的发展C.希腊文化的衰弱D.班超对西域的经营4世纪末,正值亚历山大帝国时期,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尼罗河口的城市”“两河流域的塞琉西亚”“东西方交通要道安条克城”“小亚细亚西北部的帕加马城”均在帝国版图内,这些城市的兴起有利于商贸的发展,故选A项。
罗马当时尚未扩张到这些地区,故排除B 项;希腊文化得到传播与发展,而非衰弱,故排除C项;班超对西域的经营是在东汉时期,当时东汉尚未建立,故排除D项。
2.亚历山大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
这表明()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辟作出决定性贡献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丝绸之路西段已经开通,这一部分交通体系是希腊文明的传播范围,故选C项。
材料指出张骞到达中亚之前丝绸之路西段实际上已经开通,不是强调张骞的贡献,也没有指出开辟丝绸之路势在必行,排除A、B两项;材料中的丝绸之路的西段基本不涉及中国,不能推断出D项,故排除。
3.元宪宗元年(1251年),蒙哥即位时,在波斯境内,尚有两个国家保持独立:一是立国于马三德兰地区(今伊朗北部马赞德兰省)的木剌夷国;一是建都巴格达的黑衣大食王国(报达国)。
其西还有叙利亚国。
此三国彼此不相声援,地位孤立。
其中木剌夷人屡劫蒙古商旅。
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扩大疆土,决定远征波斯,以图在该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学东渐有得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B.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主要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D.西学东渐过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2.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
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
”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3.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说:“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A.反抗侵略B.政治改良C.中体西用D.全盘西化4.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5.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B.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6.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糖类练习题-普通用卷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糖类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A. 纤维素、麦芽糖、蔗糖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B. 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 葡萄糖与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D. 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二糖2.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程度,需要加入下列试剂中的①NaOH溶液;②银氨溶液;③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④碘水;⑤BaCl2溶液,组合正确的是()A. ①⑤B. ②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葡萄糖不可能由纤维素制取B. 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C. 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D. 葡萄糖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4.下列关于有机物实验现象与原因的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AB. BC. CD. D5.饮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饭黍无以箸”中黍和箸的主要成分都是糖类物质B.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酒可由淀粉水解直接制得C. 亚硝酸钠可使肉类食物保持较长时间的鲜红色,因此可大量用于食物保鲜D. 二氧化硫是常用的防腐剂,因此可以用二氧化硫漂白银耳用以提高食物的美观度6.关于糖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糖类均有甜味B. 淀粉和纤维素均不是糖类C. 糖类均不可水解D. 糖类都含有C、H、O元素7.米酒既有酒味又有甜味,其中甜味来源的途径是()A. 淀粉→蔗糖→葡萄糖B.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C. 淀粉→麦芽糖→果糖D. 淀粉→蔗糖→果糖8.将淀粉溶于适量水进行水解实验并测定淀粉的水解情况,其程序如图所示,A、B、C、D都是实验室常用的无机试剂。
则A、B、C、D分别是()A. 稀硫酸、碘水、NaOH溶液、新制氢氧化铜B. 稀硫酸、碘水、稀硫酸、CuSO4溶液C. NaOH溶液、碘水、稀硫酸、新制氢氧化铜D. 稀硫酸、KI溶液、NaOH溶液、新制氢氧化铜9.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是麦芽糖的同分异构体B. 葡萄糖水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C. 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释放出能量供机体需要D. 葡萄糖和淀粉、蔗糖等一样能发生水解反应10.下图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或其单元,则图中的a、b、c分别表示()A. 麦芽糖、麦芽糖酶、葡萄糖B. 蔗糖、蔗糖、酶C. 淀粉、淀粉酶、葡萄糖D. 以上均不可能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 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 油脂、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 肌醇与葡萄糖的元素组成相同,化学式均为C6H12O6,满足C m(H2O)n,因此均属于糖类化合物12.现有淀粉溶液、鸡蛋清、葡萄糖溶液,区别它们时,下列试剂和对应现象依次是()试剂:①新制Cu(OH)2悬浊液②碘水③浓硝酸现象:a.变蓝色 b.砖红色沉淀 c.变黄色A. ②—a、①—c、③—bB. ③—a、②—c、①—bC. ②—a、③—c、①—bD. ②—c、③—a、①—b二、多选题13.去甲肾上腺素可以调控动物机体的植物性神经功能,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5课《文化创新》练习题
第五课文化创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 前几届世博会的主题分别是:“海洋·未来的财富”;“人类·自然·科技·发展”;“水与可持续发展”;2018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从世博会的这些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既继承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达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
这体现了()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世博会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 在南京举行的第31届世界戏剧节上,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
这表明()A. 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B.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 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统一D. 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中国演艺品牌《功夫传奇》自出国首演至2018年12月,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国精彩演出近1 000场,宣传、弘扬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中国出口商演次数最多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品牌剧目,成功进入西方高端演艺市场。
事实证明,要更好地走出去,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据此回答3~4题。
3. 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①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4. 《功夫传奇》是针对外国观众专门设计的,既有中国特色又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这一做法体现了()A. 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B.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 不同民族文化逐渐趋同D. 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5. 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的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活力,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丰富素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郑观应2.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的关键原因在于()A.它是体制完备的新式大学B.它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C.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D.陈独秀、李大钊在北大担任教授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
”这表明()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4.“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5.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它最可能出自谁的手笔()A.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学生B.清末就读于同文馆的学生C.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学生D.文革时期参与串联的学生6.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8.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
”“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四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甲、乙表示的是人类社会和环境,箭头表示两者之间的影响力。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各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A.甲表示环境,乙表示人类社会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C.在阶段③,人地矛盾最尖锐D.箭头b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演变过程对应组合正确的是()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①——涸泽而渔,焚林而狩C.②——伐木为薪,围湖造田D.③——科技发达,人地矛盾达到顶峰1题,阶段①,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只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的作用;阶段②,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类可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这是人类中心论思想;阶段③,人类体会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这是人地和谐论思想。
第2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涸泽而渔,焚林而狩”“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反映了人类中心论思想,且此时人地矛盾达到顶峰,对应阶段②;阶段③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人地和谐论,人地矛盾缓解,环境得到改善。
2.C太湖流域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
近年来,Z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
读图,完成3~4题。
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3.据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4.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3题,从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可知,原有桑蚕产业链终点只有丝绸服装、服饰,随后新增加了蚕丝被制造业,最后又进一步增加了桑蚕文化、旅游业和服务、创意等产业。
_第四_六单元综合 知识整合练习--2020-2021学年人教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六单元综合知识整合练习一、选择题1.2018年11月,有媒体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21日决定成立一个仲裁小组,调解六个国家和欧盟跟美国之间由于美国对钢铝产品加征关税而引起的争端。
这说明世贸组织()A.消除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B.是解决贸易争端的唯一机构C.顺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D.促进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还不多见,而到了1844年,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已在城市普遍出现。
这种现象()A.得益于国家力量的大力扶持B.顺应了民众美好生活的需要C.表明经济发展决定文化需求D.是高等教育逐步普及的结果3.约公元前30世纪出现的纸草书卷,被认为是古代书籍的雏形,该书卷出现的地区是()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4.据《汉书》记载:“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
……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文翁重教活动()A.标志蜀中私家儒学教育的兴起B.推动了汉代地方官学的发展C.体现了王国控制范围日益扩大D.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5.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
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A.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B.确立美国全球霸主地位C.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D.建立制度化的货币体系6.《后汉书·西域传》载:(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古罗马)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越南海路)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这是中西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
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海上丝绸之路”从此开辟B.大秦遣使旨在传播基督教C.西亚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D.罗马共和国和东汉并峙东西7.1825年俄国爆发的十二月党人起义突出反映了()A.俄国政局动荡不安B.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矛盾尖锐C.人们对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D.俄国与西欧国家关系紧张8.“15世纪末以前,印第安人的历史是独立发展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3.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4.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对他来说,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
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林则徐 B.张之洞C.郑观应 D.康有为5.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6.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A.树立孔子权威 B.否定君主制度C.促进思想启蒙 D.减少变法阻力7.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8.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教员中既有以陈独秀为首,以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为骨干的革新营垒;又有辜鸿铭、刘师培、陈汉章、黄侃等知名的旧派学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五 种群和群落演练一1.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 A .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 B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C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 D .一块农田里的全部绿色植物2.一个种群中如果幼体较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那么这个种群的密度会( ) A.越来越大 B .保持稳定 C.越来越小 D .无法预料3.(2012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调查某菜园蚯蚓数量的适宜方法是( ) A .直接计数法 B .样方法 C .目测估算法 D .标志重捕法4.下表所示为三个城市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若将这三个城市人口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 .乙>>甲5.从理论上分析,草原灭鼠应注意避免鼠群增长曲线处于“S”型曲线的( ) A.即将增长的水平B .K /4的水平C .K /2的水平D .K 的水平6.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
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是( )A .水分B .阳光C .温度D .能量7.蚜虫与草、牛与草,这两种情况下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 .捕食、寄生B .捕食、捕食C .种内斗争、竞争D .共生、捕食8.我国大力治理荒漠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下图为某地的荒漠经多年治理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可称为( )A.群落的抵抗力 B .群落的稳定性C.群落的丰富度 D .群落的演替 9.在下面四个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A B C D10.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
则该种群数量约为( )A .88只B .86只C .90只D .92只11.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下列有关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 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 C.种群数量达到K 值以后会保持稳定 D.K 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12.将大小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都能正常生长。
若将两者放在一起培养16天,其中一种生长正常,而另一种则全部死亡。
此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 .互利共生B .寄生C .竞争D .捕食 13.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演练二1.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
预测种群未来动态信息的主要依据是(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 .种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2.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棉铃虫中的雄性个体,则该种群的密度会( ) A.明显增大 B .明显减小 C .相对稳定 D .先增后减3.(2012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调查种群密度时,研究对象不同,采用方法也不同。
以下适宜用样方法调查的对象是( )A .大肠杆菌B .丹顶鹤C .大象D .蒲公英 4.下列哪种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指数增长?( )A .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 .在各种条件充裕,没有天敌等理想条件下C .只要没有捕食者D .在实验室内的锥形瓶中培养酵母菌5.下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表示由于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最为剧烈时间段的是( )A.cd 段 B .de 段 C .ef 段 D .fg 段6.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是红藻。
直接影响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阳光B .温度C .海水含盐量D .海水含氧量7. 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表皮,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A .共生B .寄生C .竞争D .捕食8.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B .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 .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D .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 9. 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A .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 .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 .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D .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10.下列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 )A .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B .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C .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D .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1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种群其K 值不同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 值 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 /2左右时增长率最大 D.一个物种引入到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12.(2012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农业生产中,人们可通过防除农田中的杂草而实现增产,农田中杂草与农作物的关系可能是( )A .种间竞争B .种内竞争C .种内互助D .互利共生13.在农田弃耕后的演替过程中,灌木会逐渐取代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 .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 .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专题十六 生态系统1.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 )A.森林B.草原C.海洋D.生物圈2.下列属于分解者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及动物B.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C.自养型的微生物D.异养型的全部微生物3.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A.次级消费者B.初级消费者C.生产者D.分解者4.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碳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使碳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绿色植物B.植食动物C.肉食动物D.营腐生生活的真菌5.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是()A.反复循环的B.单向运动的C.逐级递减的D.逐级递增的6.假设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
那么,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B=C B.A=B+CC.A>B+C D.A<B+C7.(2012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8.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中主要说明了草原的()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9.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上升后又下降10.(2012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最有效地利用能量。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能够实现对秸秆中的能量最有效利用的措施包括()①就地燃烧秸秆②秸秆用作饲料③发酵秸秆产生沼气④秸秆用于造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下列不属于生物群落中二氧化碳返回大气的途径的是()A.生物的呼吸作用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D.森林的自燃起火1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D.北雁南飞演练二1.下列有关生产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要是指绿色植物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属于第一营养级D.都是异养生物2.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从细胞结构来看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蓝藻B.细菌C.水稻D.病毒3.在食物链“草→虫→食虫鸟→鹰”中,虫处于()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4.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都相同,下列食物链中,猫头鹰能够获得最多能量(绿色植物提供)的食物链是()A.绿色植物→蝗虫→蜘蛛→蜥蜴→蛇→猫头鹰B.绿色植物→蝗虫→青蛙→蛇→猫头鹰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5.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A.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C.通过呼吸作用消耗D.被分解者分解6.下列关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圈的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反复利用D.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陆地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7.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B.蛾类具有趋光性 C.狗通过尿液找到来路D.孔雀开屏8.(2012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可以依靠自我调节能力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荒漠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9.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B.一定是自养生物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D.一定是植物10.下列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植物→种子→鹰→麻雀→蛇→细菌B.种子→细菌→真菌→噬菌体→麻雀→鹰C.食草昆虫→鼠→野兔→猫头鹰→狐D.草→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11.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A.非生物界中循环的碳B.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碳C.食物中有机物里的碳D.燃料中的碳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生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专题十七生态环境的保护1.下列不属于我国人口问题的突出表现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基数大C.人口向农村转移D.人口素质有待提高2.地球上人口不断增长,这需要更多的资源,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A.森林木材 B.草原牧草C.地下石油D.海洋鱼类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A.通货膨胀B.土地荒漠化C.全球气候变暖 D.臭氧层破坏4.能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是()A.营造森林绿地B.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C.采用无氟制冷剂D.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5.2012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旨在呼吁人们转变消费观念,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