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16条易混淆知识及其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运动1. 考生易混淆的超重和失重问题(1)超重不是重力的增加,失重也不是重力的减少。

在发生超重和失重时,只是视重的改变,而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变.(2)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3)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平常由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2. 对于平抛运动,考生应注意不能混淆速度和位移的矢量分解图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任一位置处,根据运动的独立作用原理,速度可以分解,位移也可以分解。

要注意这两个矢量图的区别与联系,不能混淆.在速度矢量图中,设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tanα=vy/v0=2y/x.在位移矢量图中,设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tanβ=y/x,因此有tanα=vy/v0=2y/x=2tanβ.3.考生应注意近地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的区别近地卫星离开地面运行,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也可以近似视为重力提供向心力.而赤道上的物体在地球上随地球自转做圆周运动,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与对物体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4. 考生应注意r在不同公式中的含义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Mm/r2中的r指的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在实际问题中,只有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定律才适用,此时r指的是两物体间的距离.定律也适用于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此时r指的是这两个球心间的距离.而向心力公式F=mv2/r中的r,对于椭圆轨道指的是曲率半径,对于圆轨道指的是圆半径,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中的r指的是椭圆轨道的半长轴.可见,同一个r在不同公式中的含义不同,要注意它们的区别.能量1. 掌握一个有用且易错的结论:摩擦生热Q=f·Δs摩擦力属于“耗散力”,做功与路径有关,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发热产生的内能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相对路程的乘积,即Q=f·Δs.在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是负值,其绝对值恰好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相对路程的乘积,也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2.理清两个易混、易错的问题(1)错误地认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做的功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反”.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具体例子,A、B为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带同种电荷的绝缘小球,同时无初速度地释放后在相互作用的斥力作用下分开,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都做正功.两球质量相等时,位移的大小相等,做功数值相等.两球质量不相等时,位移的大小不相等,做功数值也不相等.若按住A球不动,只释放B球,则A对B的作用力做正功,B对A的反作用力不做功.所以,单纯根据作用力的做功情况不能确定反作用力的做功情况.(2)忽视细绳绷紧瞬间的机械能损失.细绳是力学中的一个理想化模型,它的质量和伸长量往往忽略不计,在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细绳对物体施加的力会发生突变,且作用时间极短,所以细绳由松弛变为绷紧的瞬间,往往会使沿绳方向的速度发生突变.由于物体的速度发生突变,物体的动能必有损失,求解时,通常在细绳绷紧瞬间,将运动过程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但前一阶段的末速度不等于后一阶段的初速度,由于能量的损失,速度要变小.电场1. 考生不易理解的三个概念——电场强度、电势、电容(1)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但E的大小、方向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与放不放检验电荷以及放入的检验电荷的正负、电荷量的多少均无关.既不能认为E与F成正比,也不能认为E 与q成反比.同理,电势也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与放不放检验电荷以及放入的检验电荷的正负、电荷量的多少均无关.电势的正负符号表示大小,即正值大于负值.对电容的理解也是如此,电容由电容器本身决定,与电容器是否接入电路无关,即与电容器是否带电(电容器带电荷量)和两极板间电势差无关.(2)要区别场强的定义式E=F/q与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E=kQ/r2,前者适用于任何电场,其中E与F、q无关;而后者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E由Q和r决定.(3)场强与电势无直接关系,场强大(或小)的地方电势不一定大(或小),零电势点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而场强是否为零则由电场本身决定.2.考生不易区分的电场线、电场强度、电势、等势面的相互关系(1)电场线与场强的关系:电场线越密的地方表示电场强度越大,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2)电场线与电势的关系: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3)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等差等势面也越密,电场线与该处的等势面垂直.(4)电场强度与等势面的关系:电场强度方向与通过该处的等势面垂直且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表示电场强度越大.3. 考生应注意的一个重点——安培力将通电直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中,其所受安培力大小为F=IL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既跟磁场方向垂直,又跟电流方向垂直,即F⊥B、F⊥I,安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注意:安培力公式F=ILB中的L为通电导线的有效长度.若导线长度大于匀强磁场的区域,则导线的有效长度等于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若导线是弯曲的,则导线的有效长度等于其两端点的连线距离;若导线是闭合的,则导线的有效长度等于零,匀强磁场对闭合导线各部分作用力的合力为零.4. 考生不易掌握的一个难点——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本质是力学问题①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共存的复合场中的运动,其受力情况和运动图景比较复杂,但其本质是力学问题,应按力学的基本思路,运用力学的基本规律研究和解决此类问题.②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受力时,要注意各力的特点.如带电粒子无论运动与否,在重力场中所受重力及在匀强电场中所受的电场力均为恒力,它们做的功只与始末位置(在重力场中的高度差或在电场中的电势差)有关,而与运动路径无关.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只有运动(且速度不与磁场平行)时才会受到洛伦兹力,力的大小随速度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方向始终与速度垂直,故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2)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基本模型有:①匀速直线运动.自由的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的直线运动通常都是匀速直线运动,除非粒子沿磁场方向飞入不受洛伦兹力作用.因为重力、电场力均为恒力,若两者的合力不能与洛伦兹力平衡,则带电粒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将会改变,不能维持直线运动.②匀速圆周运动.自由的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必定满足电场力和重力平衡,则当粒子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使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③较复杂的曲线运动.在复合场中,若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不断变化且与粒子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带电粒子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此类问题,通常用能量观点分析解决,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若有轨道约束,或匀强电场或匀强磁场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时,粒子的运动更复杂,则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正确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受力情况并判断其运动的性质及轨迹是解题的关键,在分析其受力及描述其轨迹时,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并善于把空间图形转化为最佳平面视图.当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做多过程运动时,关键是掌握基本运动的特点和寻找过程的衔接点.电路1. 考生易错的电路中的电容器问题如果电容器与电路中某个电阻并联,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等于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另外,应该知道电容器充电时,随着电容器内部电场的建立,充电电流会越来越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电势差)越来越大.当电容器充电过程结束时,电容器所在的支路电流为零.2. 考生应注意的动态电路的有关问题电路中局部的变化会引起整个电路电流、电压、电功率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局”是电路问题的一个特点.处理这类问题的常规思维过程是:首先对电路进行分析;其次从阻值变化的那部分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断电路总电阻变化情况(若只有有效工作的一个电阻阻值变化,则电路总电阻一定与该电阻变化规律相同);再次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判断电路总电流、路端电压变化情况;最后根据电路特点和电路中电压、电流分配原则判断各部分电流、电压、电功率的变化情况.3. 考生易错的非纯电阻电路问题非纯电阻电路是电流做功将电能主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但还有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此时电功大于电热.以电动机为例,电动机工作时所消耗的电能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一小部分转化为热能.因此,对于电动机电路问题可用以下公式求解.电流做功时所消耗的总能量W总=UIt;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Q=W热=I2Rt;所转化的机械能W机=W总-W热=UIt-I2Rt;电流做功的功率P总=UI;其发热功率P热=I2R;转化的机械能功率P机=P总-P热=UI-I2R.4. 考生应注意的电路故障问题分析电路的故障问题有:(1)给定可能故障现象,确定检查方法;(2)给定测量值,分析推断故障;(3)根据故障,分析推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等几种情况.分析的关键在于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分析电路的故障所在,画出等效电路,再利用电路规律来求解,通常情况下,电压表有读数表明电压表与电源连接完好,电流表有读数表明电流表所在支路无断路.5. 考生易漏掉的非线性电路的求解问题非线性电路包括含二极管电路和含白炽灯电路,由于这类元件的伏安特性不再是线性的,所以求解这类问题难度较大.对这类问题的分析要用到图线相交法.要注意理解图像交点的物理意义.6. 考生易混淆的几大规律(1)安培定则,又称右手螺旋定则,用于根据电流(磁场)方向,判断磁场(电流)方向.(2)左手定则,用于根据电流方向和磁场的方向,判断导体的受力方向;或根据粒子运动方向和磁场的方向,判断运动粒子的受力方向.(3)右手定则,用于根据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4)楞次定律,用于根据磁通量的变化,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用于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定要理解记忆几大定律的表述,对于楞次定律还要注意掌握常用的几种等效推论.7. 考生不易掌握的一个难点—感应电路中的“杆+导轨”模型问题(1)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由于“杆+导轨”模型题目涉及的问题很多,如力学问题、电路问题、图像问题及能量问题等,同学们要顺利解题需全面理解相关知识,常用的基本规律有电学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左手定则、右手定则、欧姆定律及力学中的运动学规律、动力学规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2)抓住解题的切入点:受力分析、运动分析、过程分析、能量分析.(3)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平时应用研究性的思路考虑问题,可做一些不同类型、不同变化点组合的题目,注意不断地总结,并可主动变换题设条件进行研究学习,在高考时碰到自己研究过的不同变化点组合的题目就不会感到陌生了.8. 考生易混淆的交流电“四值”的运用问题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平均值、有效值有不同用途,同学们要掌握它们的求解方法和用途.交变电流在一个周期内能达到的最大数值称为最大值或峰值,在研究电容器是否被击穿时,要用到最大值;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定义的,在计算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如电热、电功或确定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的读数和保险丝的熔断电流时,要用有效值;在计算电荷量时,要用平均值;交变电流在某一时刻的数值称为瞬时值,不同时刻,瞬时值一般不同,计算电路中与某一时刻有关的问题时要用交变电流的瞬时值.9. 考生易分析不清的输电线路与变压器电路的问题(1)正确理解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等效电路,尤其是副线圈的电路,它是解决变压器电路的关键.(2)正确理解电压比、电流比公式,尤其是电流比公式.电流比对于多个副线圈不能使用,这时求电流关系只能根据能量守恒来求,即P输入=P输出(3)正确理解变压器中的因果关系: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决定了输出电压;输出功率决定了输入功率,即只有有功率输出,才会有功率输入;输出电流决定了输入电流(4)理想变压器只能改变交流的电流和电压,却无法改变其功率和频率.(5)解决远距离输电问题时,要注意所用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画好输电线路的示意图,找出相应的物理量.实验1. 考生易错的一个热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及纸带分析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使用时,一般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每隔0.02s打一次点,试题中给的各点常常是取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不一定是0.02s2. 考生应注意是否满足实验条件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只有满足砝码和砝码盘(或砂和砂桶)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的条件,才能认为砝码和砝码盘(或砂和砂桶)的重力等于绳的拉力.3. 考生应注意动能改变量与势能改变量是否相等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部分学生不计算动能的增加量,直接认为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但是,实验中由于摩擦力的影响,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增加的动能,只是在相差很小时,我们才能认为机械能守恒.4. 考生易漏的改装电压表问题用伏安法测电阻,若只给两块电流表而没给电压表时,需要把一块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来使用,所给的两块电流表一般情况是一块内阻是大约值,一块内阻是准确值,只能把内阻是准确值的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5. 考生不易掌握的如何确定被测电阻是大电阻还是小电阻(1)已知被测电阻、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大约内阻值时,采用比较法:若RV/Rx>Rx/RA,则Rx是小电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若RV/Rx<Rx/RA,则Rx是大电阻,采用电流表内接法.(2)三者电阻值都不知道时,采用试探法:分别接成电流表外接法和内接法,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相对值)的大小.若电压表示数变化(相对值)大,则是小电阻;若电流表示数变化(相对值)大,则是大电阻.。

新高考物理考试易错题易错点11功、功率、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新高考物理考试易错题易错点11功、功率、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易错点11 功、功率、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易错总结1.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产生的位移可能不同,用公式求出的功就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在高中阶段计算功时,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时,不仅要看力和位移,还要注意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小于900做正功,大于90°做负功。

3.计算某个力的功时,要注意这个力是否始终作用在物体上,也就是说要注意力和位移的同时性。

4.能量是标量,动能只有正值没有负值,最小值为零。

5.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因为高度具有相对性,因此零势能面的选择尤为重要。

6.势能的正、负不表示方向,只表示大小。

7.比较两物体势能大小时必须选同一零势能面。

8.物体势能大小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但两位置的势能之差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无关。

9.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有关。

10.求合力的总功时要注意各个功的正负,进行代数求和。

11.功能变化量一定是末动能减初动能。

12.要严格按动能定理的一般表达形式列方程,即等号的一边是合力的总功,另一边是动能变化量(末减初)13.为了忽略空气阻力.在描述对物体的要求时应该说“质量大,体积小”.即较小的大密度重物,不能只说成“密度大”。

14.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来瞬时速度要用纸带来求,而不能由gh v 2 来求。

15.功率表示的是做功的快慢,而不是做功的多少。

16.汽车的额定功率是其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实际功率可以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17.功率和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无必然的联系,功率大的效率不一定高,效率高的功率也不一定大。

(效率一定小于100%)18.在计算汽车匀加速运动可维持的时同时,如果用汽车在水平路门上的最大速度除以加速度这种方法即认为汽车可以一直保持匀加速直至达到最大速度的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有额定功率限制,功率不能无限增大;实际上当汽车匀加速运动达最大功率时,牵引力开始减小,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牵引力等于阻力,达到最大速度。

高中物理知识点重点难点分析

高中物理知识点重点难点分析

高中物理知识点重点难点分析高中物理是一门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它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其中一些是重点,一些则是难点。

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难点对于学好高中物理至关重要。

一、力学部分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的惯性本质,即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牛顿第二定律是核心,F = ma 这个公式将力、质量和加速度紧密联系起来。

在应用时,要注意合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以及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

牛顿第三定律则说明了力的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这部分的难点在于:多力作用下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如何准确地找出合力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

同时,对于一些复杂的运动过程,如连接体问题、超重和失重现象等,理解和运用牛顿定律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2、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动能定理则表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重点在于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判断系统是否机械能守恒,并熟练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难点在于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需要灵活选择机械能守恒定律或动能定理来解题,并且要考虑能量的损失和转化。

3、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和关系是基础知识。

向心力的来源和计算是重点,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

这部分的难点在于分析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如绳子模型和杆子模型中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

同时,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问题,如车辆转弯、摩天轮等,建立物理模型并求解也是一个挑战。

二、电学部分1、电场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等概念的理解是关键。

电场线的性质和用途要掌握,通过电场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电场的分布。

重点是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难点在于电场中的叠加问题,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需要综合运用力学和电学知识进行分析。

高一物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一物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一物理易错易混知识点高一物理是学生初次接触高中物理的阶段,由于知识点的新颖性和复杂性,很容易出现迷惑和混淆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一物理中常见的易错易混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电路图符号的混淆在高一物理学习中,电路图符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然而,由于一些符号形状相似,容易混淆,导致记忆错误。

例如,电源符号中,直流电源符号和交流电源符号的形状相似,但是交流电源符号上多了一个波浪线。

学生们在画电路图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符号的区别,避免混淆错误。

二、力和压强的概念混淆在高一物理中,力和压强是两个常见且容易混淆的概念。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学生们容易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忽略了压强是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通过多做练习题,加深对力和压强的理解,可以避免混淆这两者。

三、速度和加速度的区分高一物理中,速度和加速度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改变量,而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学生们容易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混淆,造成对物体运动状态的错误理解。

理解和区分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可以提高对这两个概念的掌握。

四、静电和电流的区别在高一物理学习中,静电和电流是两个常见易混概念。

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电,没有电流流动;而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

学生们常常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忽略了电流是由电荷的流动所产生的。

通过实验和练习题的理解和探索,可以明确静电和电流的概念差异,避免混淆错误。

五、劈尖放电和雷电的区别劈尖放电和雷电是高一物理中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劈尖放电是指空气中的放电现象,雷电是指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学生们容易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忽略了雷电是大气中特定条件下的放电现象。

通过学习相关实验和案例,学生们可以区分劈尖放电和雷电的特点和产生条件,避免混淆错误。

总结:高一物理易错易混的知识点有很多,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例子,并提供了相应的解释和提示,希望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物理知识高中难点总结归纳

物理知识高中难点总结归纳

物理知识高中难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科学,它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常常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学科。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遇到很多难点和困惑。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学难点力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也是高中物理中的核心内容。

学生们常常会在以下几个方面遇到困难:1. 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理解较难:学生们往往对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容易混淆。

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加速度则是速度的变化率。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 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应用: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础,但学生们在应用这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遇到困难。

可以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将物体的受力情况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利用牛顿定律求解。

3. 平抛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这两种运动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难点。

学生们容易混淆两者的运动规律和计算公式。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抛体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这两种运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二、电磁学难点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学生们在学习电磁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难点:1. 高斯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高斯定律是电学中重要的工具之一,但学生们对其理解不深刻,应用能力较弱。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物理图像出发,理解电场与高斯面的关系,进而应用高斯定律解决电场问题。

2. 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安培环路定理是磁学中重要的工具,但学生们常常在应用过程中出错。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回路上的磁感应强度和电流变化情况,结合安培环路定理进行计算。

3. 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问题:学生们在理解和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常常遇到困难。

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过程以及定律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三、光学难点光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生们在学习光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难点:1.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学生们对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理解不深刻,应用能力较差。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

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

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

建议同学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

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

高考物理纠错笔记常见易错点

高考物理纠错笔记常见易错点

高考物理纠错笔记常见易错点湖南省新化县第二中学伍满才高考物理一般很难拿高分,做好高考物理纠错笔记,可以轻松拿高分,纠错笔记要注意易错知识点,对症下药,争取考出好成绩!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准确。

【易错分析】要准确理解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这是学好运动学乃至整个动力学的基础.可在对比三组概念中掌握:①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是标量,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前者对应一段时间,后者对应某一时刻,这里特别注意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2:不能把图像的物理意义与实际情况对应。

【易错分析】理解运动图像首先要认清v-t和x-t图像的意义。

其次要重点理解图像的几个关键点:①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如有必要首先要写出两轴物理量关系的表达式;②斜率的意义;③截距的意义;③“面积”的意义,注意有些面积有意义,如v-t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有些没有意义,如x-t图像的面积无意义。

3:分不清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而出现错误。

【易错分析】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

①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②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③应用图像v-t分析往往直观明了。

4:对摩擦力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错误。

【易错分析】摩擦力是被动力,它以其他力的存在为前提,并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情况有关.它会随其他外力或者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分析时,要谨防摩擦力随着外力或者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发生突变.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只有滑动摩擦力才可以根据来计算Fμ=μFN,而FN并不总等于物体的重力。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易混淆知识点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易混淆知识点

(每日一练)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关于电动势的真实值E0与测量值E及电池内阻的真实值r0与内阻的测量值r的说法正确的是()A.E0>E,r0>r B.E0=E,r0<rC.E0=E,r0>r D.E0<E,r0<r答案:B解析:设(U1,I1)、(U2,I2)为两组测量值,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关于E和r测量值的方程为E=U1+I1rE=U2+I2r解方程组得E=U1I2−I1U2 I2−I1r=U1−U2 I2−I1考虑到电流表的分压作用,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E0=U1+I1(r0+R A)E0=U2+I2(r0+R A)求得准确值E0=U1I2−U2I1 I2−I1r0=U1−U2I2−I1−R A比较两种情况下的最终表达式可以看出E0=Er>r0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某个多用电表的面板如图所示,若表头满偏电流为1mA,内阻为1kΩ,所用电池的电动势为1.5V,内阻为0.5Ω,使用欧姆×1挡,若把多用电表的红黑表笔短接时,表针恰好指在电流满刻度处。

若A、B、C、D、E平分表示刻度的那段圆弧AE,则测电阻时,刻度B处对应的电阻阻值是()A.6000ΩB.4500ΩC.1500ΩD.500Ω答案:B解析:欧姆表内阻r=EI=1.51×10−3Ω=1500Ω当指针指在B处1 4I=ER+r得R=4500Ω故选B。

3、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3.0V,内阻不计,R为定值电阻,L1、L2为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相同小灯泡,它们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b)。

当开关闭合电路稳定后,理想电流表A的示数为0.2A,则此时()A.L1的电阻为7.5ΩB.L1的电功率为0.25WC.L2的电阻为7.5ΩD.L2的电功率为0.25W答案:C解析:A.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1的电压为3V,根据伏安特性曲线,对应的电流为0.25A,根据欧姆定律得r1=UI1=12Ω电功率为P=UI1=0.75WAB错误;C.根据伏安特性曲线,电流为0.2A,电压为1.5V,根据欧姆定律得r2=U′I2=7.5Ω电功率为P=U′I2=0.3WC正确,D错误。

最新高中物理易错题集和解析(近400题)

最新高中物理易错题集和解析(近400题)

高中物理易错题集和解析(近400题)[共两部分:前半部分是近200道易错题解析,后半部分是供练习的204道易错题(附有答案)]质点运动例1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使5分钟后突然刹车。

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多少?【错解】因为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v=10 m/s加速度【错解原因】出现以上错误有两个原因。

一是对刹车的物理过程不清楚。

当速度减为零时,车与地面无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变为零。

二是对位移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不深刻。

位移S对应时间t,这段时间内a必须存在,而当a不存在时,求出的位移则无意义。

由于第一点的不理解以致认为a永远地存在;由于第二点的不理解以致有思考a什么时候不存在。

【分析解答】依题意画出运动草图1-1。

设经时间t1速度减为零。

据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1=v-at则有0=10-5t解得t=2S由于汽车在2S时【评析】物理问题不是简单的计算问题,当得出结果后,应思考是否与s=-30m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与实际不相符的。

应思考在运用规律中是否出现与实际不符的问题。

本题还可以利用图像求解。

汽车刹车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据v,a由此可知三角形vOt所包围的面积即为刹车3s内的位移。

例2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从气球上掉下一个物体,经17s到达地面。

求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

(g=10m/s2)【错解】物体从气球上掉下来到达地面这段距离即为物体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

所以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为 1445m。

【错解原因】由于学生对惯性定律理解不深刻,导致对题中的隐含条件即物体离开气球时具有向上的初速度视而不见。

误认为v0=0。

实际物体随气球匀速上升时,物体具有向上10m/s的速度当物体离开气球时,由于惯性物体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在重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分析解答】本题既可以用整体处理的方法也可以分段处理。

高中物理力学功和能易混淆知识点

高中物理力学功和能易混淆知识点

高中物理力学功和能易混淆知识点首先,我们来看功(work)的概念。

根据物理学的定义,功是力在物体上作用的结果,是力对物体增加的能量。

它是标量量,单位是焦耳(J)。

功的计算公式为:\[ W = F \cdot s \cdot \cos(\theta) \]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力作用的距离,θ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根据该公式可以看出,功是一个力在物体上施加的力和物体位移之间的乘积。

在力学中,机械能(mechanical energy)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运动而拥有的能量。

机械能可以分为两种:动能(kinetic energy)和势能(potential energy)。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 K = \frac{1}{2} mv^2 \]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种。

重力势能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由于位置改变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为:\[ U = mgh \]其中,U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从公式可以看出,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成正比。

弹性势能是物体在弹性力作用下,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 U = \frac{1}{2} kx^2 \]其中,U表示弹性势能,k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从公式可以看出,弹性势能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伸长量的平方成正比。

那么,功和能有什么区别呢?首先,功是一个物体受力作用后增加的能量,而能是物体具有的能量。

换句话说,功是一个过程的描述,描述的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而能是一个状态的描述,描述的是物体拥有的能量。

其次,功是与力和位移有关的物理量,而能是与物体的位置和状态有关的物理量。

例如,一个物体在地面上被抬起,由于位置改变而具有重力势能,这个过程中重力做了功,但物体并没有动能。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以及易错点归纳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以及易错点归纳

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4.摩擦力(1)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新高考物理考试易错题易错点10万有引力与航天

新高考物理考试易错题易错点10万有引力与航天

易错点10 万有引力与航天易错总结1.任意两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但不是任意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都能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

(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两个质点之间的计算,若不能看成质点,则定律不成立,该式用于均匀球体,视球心为质点)2.开普勒第三定律只对绕同一中心天体运转的星体适用,中心天体不同的星体不能使用该定律,如太阳系各行星间可用该定律,火星和月球间不能用该定律。

3.在地球表面的物体,由于受地球自转的影响,重为只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与支持力合力为向心力、而支持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离开了地球表面,不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时,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在极点处的物体重力大小等于万有引力)4.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两质点之间引力的计算,如果是均匀的球体,也近似用两球心之间的距离来计算。

5.掌握日常知识中地球的公转周期(1年)、月球的公转周期(27-32天)及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24 h)等,在估算天体质量时,应把它们作为隐含的已知条件加以挖掘应用。

6.月球中心与地球中心之间的距离约是地球半径的60倍。

7.进入绕地球运行轨道的字宙飞船,在运行时可以不开发动机,因为宇宙飞船在轨道上运行时,用来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全部由万有引力提供。

只有从低轨道变到高轨道时需要点火加速。

8.在讨论有关卫星的题目时,关键要明确向心力、轨道半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彼此影响,互相联系,只要其中一个量确定,其他的量就不变;只要其中一个量发生了变化,其他的量也会随之变化9.通常情况下,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很小,故可在近似计算中取G=F(F为万有引力),但若要求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则不能近似处理。

10.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在赤道平面内,故只能相对静止于赤道某处之上的高空。

(同步卫星周期并非24小时)11.推动火箭前进的动力不是来自于大气,而是来自于火箭向后喷出的气体。

(具体计算由动量定理可知)12.卫星运动,其轨道越高,角速度、线速度越低、周期越大。

高一物理必修一 知识脉络、重点难点及易错易混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 知识脉络、重点难点及易错易混点总结

高一物理 必修一【知识脉络、重点难点及易错易混点总结】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四个基本关系式:(1)t 0v v t a =+ (2)201v t 2x at =+(3)22t 0v =2ax v - (4)()0t v v v 2x t +==平均 外加一个常用推论公式: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0t2v v v 2t +=易错现象:1、在这些基本公式中,不注意速度和加速度正、负;2、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些特殊公式。

二、【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公式: ①t v gt = ②21h 2gt = ③2t v 2gh = 竖直上抛运动: (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从A →C 所用时间t 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t CA 相等,同理t AB =t BA .(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与下降过程中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点】:在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情况。

三、【运动的图象 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1、图象:(1) x —t 图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正负则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2)v —t 图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正负则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A 、图象与两个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B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则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则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2、相遇和追及问题:(1)物体A 追上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则A 追上B 时一定有A B 0x x x -=,且A B V V ≥ (2)物体A 追赶物体B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要使A 与B 不相撞,则有A B 0A B x V V x x -=≤,且 易错现象:1、混淆x —t 图象和v-t 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等;3、在计算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能后退。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知识点总结易错知识清单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知识点总结易错知识清单

高中物理公式定理知识点总结易错知识清单笔记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易错知识清单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结论1.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2t v .2.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Δx 为恒量,且Δx =a 2T 或m x -n x =(m -n )a 2T .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n x =1:3:5:…:(2n -1)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t 1:t 2:t 3:…:n t =1:(2-1):(3-2):…:(n -1-n ).二、本部分内容主要有以下易错问题1.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与瞬时速度的联系和区别,加速度和速度的概念等理解不深刻;对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之间常混淆不清;在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矢量的运算过程中正、负号的使用出现混乱.2.涉及运动学公式的五个物理量(0v ,t v ,a ,t ,x ),只要知道其中三个物理量,就能求出来另外两个,不少同学对此不理解,常常出现错误.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为矢量式.一般以0v 的方向为正方向,把公式中的矢量运算转换成代数运算,不少同学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造成错解.4.应用结论不注意其适用条件造成错解.5.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分不清是属于“先减速,终停止”还是“先减速,终返回”.6.在分析图像问题时,不注意数与形的结合,不注意与实际运动情境相结合,盲目套公式造成错解.7.对于追及相遇问题,不注意审题,弄不清位移关系及临界条件造成错解.笔记二 相互作用易错知识清单一、本部分常考的知识1.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理解,对公式F =k Δx 、f F =μN F 的意义和应用.2.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3.共点力平衡的分析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整体法、隔离法等.4.平衡的推论:(1)如果三个力使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能构成一个首尾相接的封闭三角形;(2)如果三个力使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3)如果物体受多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何一个力必与其他力的合力等大反向;(4)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沿任意方向物体所受的合力均为零;(5)三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平衡,那么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内,交于一点.二、本部分常见的易错点1.对弹力方向的判断模糊不清.2.不能正确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认为静止的物体只能受到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只能受到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公式f F = N F 应用错误.4.不能正确理解合力的概念.5.缺乏正确的多角度的思维,对物体受力分析时,不少同学仅以某一角度去分析,缺乏整体全面的思维,造成错判.笔记三 牛顿运动定律易错知识清单一、本部分研究的是运动和力的关系,主要涉及牛顿运动的三个定律.经常考查的知识、方法及题型1.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含义的理解.3.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知道物体的受力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如果再知道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应用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以及运动的轨迹.(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推断或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的力.3.用整体法或隔离法解决牵连体问题.4.传送带问题和“板块模型”的处理方法. 二、本部分常见问题或错误1.不能准确地把握运动和力的关系.2.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时,常用错正、负号,其本质原因就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没能正确掌握,误以为物体受到什么方向的合外力,物体就向那个方向运动.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理解不清.4.不能灵活运用整体法或隔离法解决牵连体问题.5.对传送带问题和“块板模型”不会分析或不会处理.6.不理解超重、失重的实质.笔记四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 易错知识清单一、本部分常考并且容易出现错误的概念、规律及二级结论1.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用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化曲为直”2.平抛运动的规律:以物体的出发点为原点,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建立坐标系有:(1)平抛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s 可推得s =224042t g v t +, (2)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由tan α=x y =202v gt 决定, (3)平抛物体经时间t 时的瞬时速度t v 可推得t v =220)(gt v +,(4)速度t v 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可由tan β=0v gt 决定. 3.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向心力的来源及作用可以归纳如下:(1)向心力可能是物体受到的某一个力,也可能是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合力,也可能是某一个力的分力.(2)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合外力一定是向心力,指向圆心,只改变速度的方向.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如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合外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充当向心力,改变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沿轨道切线方向的分力,则会改变速度大小.4.在重力场中沿竖直轨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最高点最易脱离圆轨道.对于沿轨道内侧和以细绳相连而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轨道压力或细绳张力恰为零——即只有重力充当向心力时的速度,为完成圆周运动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其大小满足方程:mg =m Rv 临2,所以临v =gR .对于沿轨道外侧或以硬杆支持的物体,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可以为零.因竖直面上物体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的圆周运动,在中学阶段只讨论物体在圆周上特殊点——最“高”点或最“低”点的运动情况.5.对于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运动类问题要抓住两条思路:思路(1)利用在中心天体表面或附近,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02mg R Mm G=(0g 表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思路(2)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此得到一个基本方程:ma rMm G =2 式中的a 表示向心加速度,而向心加速度又有r v a 2=、r a 2ω=、224T r a π=、g a =这样的几种表达形式,要根据具体问题,把这几种表达式代入方程,讨论相关问题.二、本部分常见的易错点1.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理解不透合运动和分运动关系理不清.2.对抛体运动处理方法不能灵活运用.3.对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受力情况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特别是物体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静摩擦力参与提供向心力的情况.4.对向心力来源分析不充分,错判临界条件5.对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的规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内容不能综合地灵活应用,如对于被绳(或杆、轨道)束缚的物体在竖直面的圆周运动问题,由于涉及到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表现出解答问题时顾此失彼.6.搞不清研究对象,混淆描述天体运动的物理量等笔记五 功和能 易错知识清单 一、本部分常考且易错的概念、规律和二级结论1.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关于功,我们不仅要从定义式Fs W =cos θ来理解和计算,还应理解它的物理含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的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2.功率的定义式:t W P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3.功率的导出式:Fv P =cos θ,其中θ是力与速度的夹角.该公式有两种用法:(1)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这时F 是该时刻的作用力大小,v 取瞬时值,对应的P 为F 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2)当v 为某段位移(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则要求这段位移(时间)内F 必须为恒力,对应的P 为F 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4.重力的功率可表示为y G mgv P =,即重力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与物体在该时刻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之积.5.机车的启动问题:当机车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时,有两种不同的加速过程,但分析时采用的基本公式都是Fv P =和ma f F =-.不论恒定功率的加速还是恒定牵引力的加速,机车v 达到最大值时,均满足m v =fP F P m m =.但要注意恒定牵引力加速时,当匀加速运动结束时其最大速度为m m m m v fP F P v =〈='. 6.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合外力所做的功可理解为合力对物体做的功,可先将物体的外力合成,求出合外力合F 后,再用公式l F W 合总=cos θ进行计算,也可理解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即++=21W W W 总……(代数和).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v 、l 的参考系是地面.7.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几种表达式及守恒条件的理解(1)几种表达式:①物体或系统初态总机械能1E 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2E ,此时应选定零势能面.②系统减少的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此时,不必规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因为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没有关系.③系统内只有A 、B 两物体时,则A 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 增加的机械能.(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包括以下三种情况①只有重力和弹力作用,没有其他力作用.②有重力、弹力以外的力作用,但这些力不做功.③有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做功,但这些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二、本部分易错问题1.对功的概念理解出现错误,混淆“相对位移”与“绝对位移”,在计算功的问题中,一看到要计算功,就只想到Fl W =cos θ,而不能将思路打开,从Pt W =等多条思路进行考虑;不会求解变力做功问题;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特点搞不清.2.对摩擦力做功的特点把握不准.3.机车启动问题思维混乱,匀加速启动时,弄不清匀加速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和最终的最大速度之间的关系.4.不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导致乱套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5.功能关系理解模糊.6.不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7.过程分析不透,把握不准过程转换瞬间的能量变化.笔记六 动量一、易错知识清单1.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时,动量、机械能都守恒,有'22'112211v m v m v m v m +=+,2'222'1122221121212121v m v m v m v m +=+,联立解得221212121'12v m m m v m m m m v +++-=,121222112'22v m m m v m m m m v +++-=。

高考物理题型中的常见陷阱分析

高考物理题型中的常见陷阱分析

高考物理题型中的常见陷阱分析在高考物理中,题型丰富多样,而其中隐藏着不少容易让考生陷入误区的陷阱。

如果考生在答题时不能敏锐地识别并避开这些陷阱,很可能会导致丢分,影响最终的成绩。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高考物理题型中的常见陷阱。

一、选择题中的陷阱1、概念混淆在物理选择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例如,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功和能的区别等。

命题人可能会故意设置一些看似相似但实则不同的选项,让考生误选。

比如,“加速度越大,速度一定越大”这个表述就是错误的。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只能说明速度变化快,但速度不一定大。

如果考生对加速度和速度的概念理解不清晰,就很容易掉进这个陷阱。

2、条件遗漏有些选择题会给出一些复杂的情景,并在题干中隐藏关键条件。

考生如果没有仔细审题,遗漏了这些条件,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答案。

例如,在一个有关电路的问题中,可能会提到电源内阻忽略不计,但在计算过程中,如果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一条件,就会导致计算错误。

3、思维定式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会形成一些思维定式,而命题人往往会利用这一点设置陷阱。

比如,我们习惯认为光滑平面上的物体不受摩擦力,但有时候题目中可能会故意设置一个并非绝对光滑的平面,而考生如果按照思维定式去解题,就会出错。

二、实验题中的陷阱1、读数误差物理实验中涉及到各种仪器的读数,如刻度尺、游标卡尺、电流表、电压表等。

读数时的精度和估读要求如果掌握不好,就容易产生误差。

比如,游标卡尺的读数,如果不明确分度值和读数方法,就很可能读错。

2、实验步骤遗漏或错误实验题通常会考查考生对实验步骤的掌握和理解。

有时候,题目会故意漏掉一些关键步骤,或者给出错误的步骤,让考生判断并改正。

例如,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可能会漏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的电流达到合适值这一步骤。

3、数据处理不当对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时,也容易出现陷阱。

比如,在绘制图像时,如果坐标轴的选取不合理,或者对数据的拟合不准确,就会影响最终的结论。

分析高中物理考试中的常见错误和解决方法

分析高中物理考试中的常见错误和解决方法

分析高中物理考试中的常见错误和解决方法2023年的高中物理考试,考生们仍然犯下了一些常见的错误。

为了让大家在考场上少犯错,本文将分析高中物理考试中的常见错误,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概念混淆在高中物理考试中,概念是很重要的考点。

常见的错误就是概念混淆,比如说把功率和能量混淆,把速度和加速度混淆等等。

对于这种错误,解决方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抓紧时间,认真理解每一个概念的定义和不同之处。

在备考阶段,也可以通过做题让自己更加熟悉每一个概念及其应用。

二、记不清公式高中物理涉及的公式众多,考生们很容易记混或者忘记。

比如说把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公式记混,把电阻和电导率的公式记错等等。

针对这种错误,考生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基础。

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推导并记住公式。

此外,考生们也可以把公式复习和记忆放在备考计划的重要一环,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对公式掌握的程度。

三、计算错误高中物理考试机械计算量较多,考生们经常会在计算过程中犯错。

具体表现为精度计算错误、小数点位置搞错、符号计算错误等等。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考生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计算方法的细节,比如说小数点位置、符号运算等。

同时,考生们还需要训练自己的心算能力和手算能力,以避免在考场上出现计算错误导致失分的情况。

四、答题思路不清在高中物理考试中,有些题目的难度并不是在于计算量的多少,而在于考生的答题思路是否清晰。

常见的错误就是在解题过程中答题思路不清,导致不能正确解答问题。

考生们可以通过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寻找一些能够帮助自己优化答题思路的方法,比如说画图、列式等等。

五、知识点遗漏在高中物理考试中,有些知识点可能需要用到一些前置知识,如果这些前置知识没有掌握好,就会导致考生不能正确解答问题。

避免这种错误的方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复习和总结,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高中物理方法及易错内容专题分析: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方法及易错内容专题分析: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方法及易错内容专题分析:动量、动量守恒定律第一篇:高中物理方法及易错内容专题分析:动量、动量守恒定律第五章动量、动量守恒定律一、主要内容本章内容包括动量、冲量、反冲等基本概念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

冲量是物体间相互作用一段时间的结果,动量是描述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某一时刻的状态量,物体受到冲量作用的结果,将导致物体动量的变化。

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它们的加、减运算都遵守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基本方法本章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一维的矢量运算方法,其中包括动量定理的应用和动量守定律的应用,由于力和动量均为矢量。

因此,在应用动理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时要首先选取正方向,正规定的正方向一致的力或动量取正值,反之取负值而不能只关注力或动量数值的大小;另外,理论上讲,只有在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系统的动量才守恒,但对于某些具体的动量守恒定律应用过程中,若系统所受的外力远小于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内力,则也可视为系统的动量守恒,这是一种近似处理问题的方法。

三、错解分析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只注意力或动量的数值大小,而忽视力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应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一列方程就出错;对于动量守恒定律中各速度均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认识不清。

对题目中所给出的速度值不加分析,盲目地套入公式,这也是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

例1 从同样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A.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大,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小B.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大,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小C.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快,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慢D.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相互作用时间短,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与地面接触时间长。

【错解】选B。

【错解原因】认为水泥地较草地坚硬,所以给杯子的作用力大,由动量定理I=△P,即F·t=△P,认为F大即△P,大,所以水泥地对杯子的作用力大,因此掉在水泥地上的动量改变量大,所以,容易破碎。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归纳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

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

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

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6.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8.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9.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20.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1.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22.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高一物理知识点的错题与易错点整理与解析

高一物理知识点的错题与易错点整理与解析

高一物理知识点的错题与易错点整理与解析第一章:力与运动1. 结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方向相同。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B. 物体的速度方向一直保持不变C.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D.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直保持不变解析:根据结论可知,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并没有说明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所以 A 错误;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与方向并没有在结论中提到,所以 C 和 D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B。

2. 结论:一个物体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速度方向改变,那么物体就具有加速度。

根据该结论可知:A. 一个物体速度变化时,加速度方向也一定变化B. 一个物体加速度变化时,速度方向也一定变化C. 一个物体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D. 一个物体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方向不一定变化解析:根据结论,一个物体在速度方向改变时具有加速度,但并没有说明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所以 A 和 B 错误;因为一个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是两个独立的量,所以 C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D。

3. 结论:只有物体受到外力时才会发生加速度。

那么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时候物体都不会有加速度B. 物体受到外力时一定会有加速度C. 物体不受外力时一定没有加速度D. 物体受到外力时才可能有加速度解析:根据结论可知,只有物体受到外力时才会发生加速度,所以正确答案是 D。

其他选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4. 分析题:一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恒力作用,速度改变的最可能原因是:A. 物体所受的恒力变化了B. 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 物体所受的阻力发生了变化D. 物体所受的重力发生了变化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此情况下,物体的质量未发生变化,所以B 错误;阻力与速度无关,所以C 错误;重力是一个固定的力,未发生变化,所以D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A。

通用版高中物理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易混淆知识点

通用版高中物理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易混淆知识点

(每日一练)通用版高中物理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某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的速度方向始终沿x轴正方向的时间段为()A.t=0~2sB.t=1~3sC.t=2~4sD.t=3~5s答案:C解析:A.0~2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始终沿x轴负方向,故A不符合题意;B.1~3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先沿x轴负方向,后沿x轴正方向,故B不符合题意;C.2~4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始终沿x轴正方向,故C符合题意;D.3~5s内质点的速度方向先沿x轴正方向,后沿x轴负方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某人有两部手机A和B,当用手机A(或B)拨打B(或A)的号码时,既能听到手机B(或A)的响声,又能看到B(或A)的显示屏上显示出A(或B)的号码。

现把手机A放到一个透明玻璃罩内,并抽成真空,再用手机B拨打手机A的号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既能听到A的响声,又能看到A的显示屏上显示出B的号码B.能听到A的响声,但不能看到A的显示屏上显示出B的号码C.不能听到A的响声,但能看到A的显示屏上显示出B的号码D.既不能听到A的响声,也不能看到A的显示屏上显示出号码答案:C解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拨打真空罩中的手机不能听到手机铃声;手机发射和接收的是电磁波信号,能在空气和真空中传播,所以真空罩中的手机能接收到呼叫信号;光也是电磁波,所以能看到手机A的显示屏上显示出B的号码,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如图所示,甲质点在x1轴上做简谐运动,O1为其平衡位置,A1、B1为其所能达到的最远处。

乙质点沿x2轴从A2点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A1O1=A2O2,甲、乙两质点分别经过O1、O2时速率相等,设甲质点从A1运动到O1的时间为t1,乙质点从A2运动到O2的时间为t2,则()A.t1=t2B.t1>t2C.t1<t2D.无法比较t1、t2答案:C解析:已知A1O1=A2O2,甲、乙两质点分别经过O1、O2时速率相等,结合题意,作出甲质点从A1到O1与乙质点从A2到O2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容易得出t1<t2故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16条易混淆知识及其分析
易错点1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准确
易错分析:
要准确理解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这是学好运动学乃至整个动力学的基础.可在对比三组概念中掌握:
①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是标量,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前者对应一段时间,后者对应某一时刻,这里特别注意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易错点2
不能把图像的物理意义与实际情况对应
易错分析:
理解运动图像首先要认清v-t和x-t图像的意义,其次要重点理解图像的几个关键点:①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如有必要首先要写出两轴物理量关系的表达式;
②斜率的意义;③截距的意义;④“面积”的意义,注意有些面积有意义,如v-t 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有些没有意义,如x-t图像的面积无意义。

易错点3
分不清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而出现错误
易错分析:
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①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两个关系:
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②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③应用图像v-t分析往往直观明了.
易错点4
对摩擦力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错误
易错分析:
摩擦力是被动力,它以其他力的存在为前提,并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情况有关.它会随其他外力或者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分析时,要谨防摩擦力随着外力或者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发生突变.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只有滑动摩擦力才可以根据来计算Fμ=μFN,而FN并不总等于物体的重力.
易错点5
对杆的弹力方向认识错误
易错分析:
要搞清楚杆的弹力和绳的弹力方向特点不同,绳的拉力一定沿绳,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分析杆对物体的弹力方向一般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易错点6
不善于利用矢量三角形分析问题
易错分析: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定则是力的运算的常用工具,所以无论是分析受力情况、力的可能方向、力的最小值等,都可以通过画受力分析图或者力的矢量三角形.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图示找到突破口,变得简明直观.
易错点7
对力和运动的关系认识错误
易错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合外力决定加速度而不是速度,力和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加速度与合外力存在瞬时对应关系: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随合外力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向时做减速运动.力和速度只有通过加速度这个桥梁才能实现“对话”,如果让力和速度直接对话,就是死抱亚里干多德的观点永不悔改的“顽固派”。

易错点8
不会处理瞬时问题
易错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所谓瞬时对应关系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立即产生加速度,外力恒定,加速度也恒定,外力变化,加速度立即发生变化,外力消失,加速度立即消失,在分析瞬时对应关系时应注意两个基
本模型特点的区别:
(1)轻绳模型:①轻绳不能伸长,②轻绳的拉力可突变;(2)轻弹簧模型:①弹力的大小为F=kx,其中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②弹力突变的特点:若释放未连接物体,则轻弹簧的弹力可突变为零;若释放端仍连重物,则轻弹簧的弹力不发生突变,释放的瞬间仍为原值.
易错点9
不理解超、失重的实质
易错分析:
要头透彻理解对超重和失重的实质,超失重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取决于加速度情况.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失重时,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或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的物体仍受重力,只是视重(支持力或拉力)大于或小于重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视重为零
易错点10
找不到两物体间的运动联系而出错
易错分析:
动力学的中心问题是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除了对物体正确受力分析外,还必须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当所给的情境中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找出这两物体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尤其重要,特别注意物体的位移都是相对地的位移,故物块的位移并不等于木板的长度.一般地,若两物体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木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木板长
易错点11
找不准合运动、分运动,造成速度分解的错误
易错分析:
相互牵连的两物体的速度往往不相等,一般需根据速度分解确定两物体速度关系.在分解速度时,要注意两点:①只有物体的实际运动才是合运动,如物体A向右运动,所以物体A向右的速度是合速度,也就是说供分解的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②两物体沿沿绳或杆方向的速度(或分速度)相等.
易错点12
不能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
易错分析:
圆周运动分析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延伸,在分析时也要做好两个分析:①分析受力情况,选择指向圆心方向为正方向,在指向圆心方向上求合外力;②分析运动情况,看物体做哪种性质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还是变速圆周运动?),确定圆心和半径,③将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相结合列方程求解.
易错点13
混淆同步卫星、近地卫星、地球赤道上物体运动的特点
易错分析:
对卫星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而赤道上的物体,除受万有引力外,还受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即是引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GMm/r2=ma对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是适用的,但对赤道上的物体并不适用.此外明确题目中涉及的物体,两两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是解题的关键.
易错点14
弄不清变轨问题中的各量的变化
易错分析:
首先要理解变轨的实质:卫星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不等于万有引力.要想使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做离心运动,必须增大卫星的速度,使万有引力小于所需的向心力,反之减小卫星的速度,万有引力大于所需向心力,卫星则做向心运动.卫星的加速度由万有引力决定,所以不同的轨道上的同一点卫星的加速度相同.此部分公式较多,要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要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不能生搬硬套.
易错点15
不能正确求解变力做的功
易错分析:
求功问题首先从做功的条件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及做功的正负,一般可以从力和位移的方向关系(恒力做功情况)或力和速度的方向关系(变力做功情况)入手分析.求解变力做功,动能定理是最常用的方法.
易错点16
不能正确理解各种功能关系
易错分析:
应用功能关系解题时,首先要弄清楚各种力做功与相应能变化的关系,重要的功能关系有:①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变化的负值,即WG=-△Ep;②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动能定理W合=△Ek;③除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即W'其它=△E机;④当W 其它=0时,说明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⑤系统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机械能转化的内能,即f·d=Q(d为这两个物体间相对移动的路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