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实验报告单《认识空气的成份》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的成分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的成分青岛版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动植物和人的呼吸 都离不开它。人类在不饮水的情况下可以生存数日, 但没有氧气几分种就会窒息而死。
氧气还支持燃烧,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氧气,如 果将氧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燃烧,就会产生温度极高 的火焰,可又用来焊接或切割金属。
火柴使用视频
小实验
1.分别点燃盘子中的三支蜡烛; 2.将两个杯子同时罩在其中的两支蜡烛上; 3.待蜡烛熄灭后,仔细观察水位的变化,将 发现记录下来
小实验
温馨提示
1.罩住蜡烛后,杯子不要再拿起来 2.注意用火安全; 3.仔细观察瓶内变化,完成实验记录单
小实验
1.分别点燃盘子中的三支蜡烛; 2.将两个杯子同时罩在其中的两支蜡烛上; 3.待蜡烛熄灭后,仔细观察水位的变化,将 发现记录下来
空气的成分
氧气应用
拓展
氮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应用视频
课外延伸
空气无处不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有责任保护好空气,那如何让我们的 空气更加清新?课后搜集一下资料吧。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掌握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

2. 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

难点: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空气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空气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进修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并观察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3. 总结归纳:让学生归纳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总结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4.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空气对生物和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珍爱和气候变化问题。

五、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 制作海报:要求学生以空气的成分为主题,设计制作相关海报,展示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

3. 钻研课外资料: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写出个人观点和建议。

六、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实验报告的完备性、准确性和逻辑性进行评分。

2. 海报评选:组织评选最佳海报,评选标准包括创意性、内容丰富性和表现形式等。

3. 课外资料分析:评判学生对课外资料的理解和归纳能力,提出合理性和深度的观点和建议。

七、延伸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空气的质量和污染状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珍爱问题。

2. 环保宣传:组织学生设计环保宣传活动,向周围同砚和社区传播环保知识,提高环保认识和行动力。

测量空气组成实验报告

测量空气组成实验报告

测量空气组成实验报告引言空气是地球上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大气环境的质量以及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探究空气组成的特点,并为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方法1. 实验装置准备本次实验所需的装置包括:气体采样器、氧气传感器、氮气传感器、水汽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

2. 校准和预处理首先,需要对各传感器进行校准。

校准的过程是将各传感器置于已知气体环境中,记录传感器的读数,然后根据已知浓度和传感器读数的关系,进行校准。

校准后,需要对采样器和传感器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是为了消除或减小仪器测量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具体的预处理方法根据仪器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包括去除杂质、调整零点和增益等操作。

3. 采样和测量在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和气压与室外环境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首先,用气体采样器在室外采集空气样品。

采集的样品中包含了空气中的各种成分。

然后,将空气样品注入到各个传感器中,测量其含量。

这些传感器测量气体成分的原理各不相同,但都是通过检测气体与特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后所产生的信号来确定。

4.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空气中各组分的含量。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1. 通过传感器的读数和已知校准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将传感器的读数转化为实际浓度值;2. 利用各成分的摩尔质量和浓度的关系,计算出各成分的摩尔分数。

实验结果根据本次实验的测量结果,可以得到以下数据(见表1):成分浓度(%)氧气20.95氮气78.09二氧化碳0.04水汽0.94*表1:测量得到的空气组成数据*根据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分别占空气总体积的约21%和78%。

此外,空气中还存在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汽。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数据。

可以看出,氧气和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含量较少。

观察空气的实验报告(3篇)

观察空气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观察空气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了解其在大气环境中的作用。

三、实验器材1. 试管若干2. 红磷3. 燃烧匙4. 集气瓶5. 澄清石灰水6. 胶头滴管7. 玻璃片8. 铁架台9. 酒精灯10. 烧杯11. 滤纸12. 铅笔13. 实验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观察空气的组成(1)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火焰的燃烧情况。

(2)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2. 观察空气的性质(1)取一根红磷,用燃烧匙将其点燃,观察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2)将燃烧后的红磷放入集气瓶中,观察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变化。

(3)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澄清石灰水,滴入集气瓶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3. 分析实验结果(1)观察火焰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发现火焰逐渐熄灭,说明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

(2)观察石灰水在空气中的变化,发现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低。

(3)观察燃烧后的红磷在集气瓶中的变化,发现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小,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4)观察石灰水在集气瓶中的变化,发现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

五、实验结论1.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组成。

2.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对燃烧有重要影响。

3.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较低。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七、实验反思本次实验通过观察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使我对空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规范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成分,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基本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2. 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 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三、教学重点:1. 空气的基本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四、教学难点:1. 空气成分的微观解释。

2. 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的成分。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空气成分及污染问题。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5. 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

【课堂导入】(时间: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空气问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空气的成分》。

【新课导入】(时间: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空气的基本成分,引导学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验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

【课堂探究】(时间: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课堂小结】(时间: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成分及污染问题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空气成分的比例图,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现象,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时间:5分钟)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空气成分及其体积分数的理解。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1课《空气的成份》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对探索过程和结果 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斗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含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重点:1、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氮气。

2、证明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它是由氧气、氮气等组成。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水、培养皿、塑料瓶、蜡烛、火柴。

2、演示实验材料:塑料瓶、蜡烛、火柴、灯泡、小苏打、白醋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小魔术)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只燃烧着的蜡烛,你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它熄灭呢?生汇报。

师:老师有一个更巧妙的办法,这里有个瓶子,请同学们想一想瓶子里有什么?注意事想一想而不是看一看。

空气可以占领空间,好!请注意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回答。

师:你认为蜡烛的熄灭和什么有关?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

(板书:空气的成份)师: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还是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请大家猜测一下。

学生猜测师:同学们各有各的猜想,验证猜想的最好办法就是实验,接下来咱们就同实验来验证空气到底是单纯的气体组成还是多种气体混合而成?二、实验探索1、设计实验法案师:咱们现在先认识一下实验材料 :水、培养皿、塑料瓶、蜡烛、火柴(打火机)、红色的水等。

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联系老师刚才表演的小魔术以及上节课所学的空气占领空间的知识,想想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咱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最好的办法。

学生汇报,教师及时评价。

学生实验师:那末在做这个实验应该注意什么?生汇报师:(课件展示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同学们想出那末多的办法,但是老师还有个几个小小的要求给大家说一说。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及其功能。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掌握检测空气成分的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懂得珍惜和保护大气环境。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课本相关章节。

2. 设备:试管、气球、空气污染测试仪等。

3. 实验:空气成分检测实验设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介绍空气的重要性和组成,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和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空气的成分,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以及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和作用。

3. 实验操作(30分钟)设计空气成分检测实验:a. 实验目的: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

b. 实验材料:空气污染测试仪、试管、气球等。

c. 实验步骤:学生用空气污染测试仪检测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并记录数据。

d.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比例。

4. 讨论与总结(20分钟)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探讨如何保护大气环境。

5. 作业布置(10分钟)布置空气的成分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并提出对环境保护的建议。

四、课堂延伸1. 观察大气环境中的气体变化,了解空气污染的影响。

2. 参加环保志愿活动,实践环境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分析结果和提出建议。

2. 班级讨论学生对空气的理解和环保意识。

3.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和难度。

2. 激发学生对环境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和行动。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能深入了解空气的成分,培养环保意识,为未来的环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空气的研究实验报告

空气的研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

2. 探究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3. 学习空气污染检测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少量其他气体。

其中,氮气和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绝大多数。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本实验采用以下方法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1. 颗粒物:采用颗粒物采集器采集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称重法测定颗粒物的含量。

2. 二氧化硫:采用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3. 氮氧化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颗粒物采集器、甲醛溶液、盐酸副玫瑰苯胺、硝酸、氢氧化钠、蒸馏水、颗粒物标准样品等。

2.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天平、移液器、容量瓶、比色皿等。

四、实验步骤1. 颗粒物测定(1)将颗粒物采集器放置在实验地点,开启采集器,收集空气中的颗粒物24小时。

(2)将采集的颗粒物放入称量瓶中,置于干燥器中过夜。

(3)用天平称量颗粒物的质量,计算出颗粒物的含量。

2. 二氧化硫测定(1)将空气样品通过装有甲醛溶液的吸收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2)将吸收液转移到比色皿中,加入盐酸副玫瑰苯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二氧化硫的含量。

3. 氮氧化物测定(1)将空气样品通过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吸收瓶,吸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

(2)将吸收液转移到比色皿中,加入显色剂,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氮氧化物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颗粒物含量:实验地点的颗粒物含量为X mg/m³,高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75 mg/m³)。

2. 二氧化硫含量:实验地点的二氧化硫含量为Y mg/m³,高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50 mg/m³)。

小学空气实验报告

小学空气实验报告

小学空气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小学空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

2. 探究空气的成分和特性。

3. 了解如何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实验材料:1. 水(适量)2. 小型水槽3. 盐(适量)4. 铁钉(适量)5. 温度计6. 双手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小型水槽中,水位不超过槽的一半。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并记录水的初始温度。

3. 将盐加入水中,并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4. 将铁钉放入水中,观察钉子上是否有气泡出现。

5. 定期观察水中的气泡情况,并记录温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现象:1. 加入盐后,观察到水中产生了气泡。

2. 铁钉上出现了气泡,并且气泡数量逐渐增多。

3. 随着实验的进行,我们观察到水的温度逐渐上升。

实验分析:1. 加入盐后,水中产生气泡的现象可以说明空气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

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低,当溶液中气体浓度达到饱和时,气体会逸出形成气泡。

2. 铁钉上出现气泡的现象可以说明铁钉表面有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气。

铁钉上的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一部分。

3. 水的温度逐渐上升可以说明氧气和铁钉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放热反应会产生热能,导致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了空气的成分和特性。

空气主要是由氧气、氮气、水蒸气和其他少量气体组成的。

空气对于生物的生存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一些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的措施,例如保持室内通风和植物的种植等。

参考资料:1. 《小学科学实验教程》,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 《小学科学实验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说课稿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说课稿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第二课《空气的成分》。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气体。

它占据空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

本节继“空气在哪里”之后,再次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较为完整的探究空气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观察、实验、思考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愉快。

[着重分析了本节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课本内容分三部分:1、活动过程: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2、自由活动: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拓展活动: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的?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介绍了这一节的内容有三部分】二、说学生虽然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色透明的气体,学生学起来会比较抽象,但是因为空气的无处不在并且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从上一节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空气的有关性质,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经过上一节对空气的学习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会很感兴趣】三、教学目标《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2.知识掌握: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氧气能支持燃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

难点:证明剩余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教学突破:1、通过设问、思考、讨论、实验、思辨等进行深入探究,为此我设计了四大环节,三个有趣的环环相扣的实验,层层推进,完成学习目标。

科学三上《空气的成分》

科学三上《空气的成分》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凤凰街道沟西小学孙月平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第二课《空气的成分》。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气体。

它占据空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

本节继“空气在哪里”之后,再次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较为完整的探究空气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观察、实验、思考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愉快。

课本内容分三部分:1、活动过程: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2、自由活动: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拓展活动: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的?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三、教学目标1、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2.知识掌握: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氧气能支持燃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

2、通过互联网查阅知识,了解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难点:证明剩余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1、教法以问题---实验探究法、演示法;2、学法以实验探究法、查阅资料法、小组合作法、集体讨论法为主。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去底饮料瓶、水槽、培养皿(玻璃片)、蜡烛、打火机、木棒、烧杯、高锰酸钾、电脑等上网设备。

学生准备:红色水。

七、教学过程(一)网络视频:从生活入手,拉近师生距离,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今天从网上看到了一段视频(爬山的人),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

剧烈喘气—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和空气的成分有关。

(板书)同学们,为什么爬山需要大量的空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空气的成分。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案)

空气的主要成分(教案)

空气的主要成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知道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2. 使学生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3.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

2. 空气的体积分数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和理解。

2. 空气资源的保护。

四、教学准备1. 课件: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图示。

2. 教学素材:空气样本。

3.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管、水槽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3. 课堂讲解:讲解空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重点讲解空气的体积分数及其意义。

4. 实例分析: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5. 课堂练习:布置有关空气成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资源,减少空气污染。

2.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七、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些空气污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2. 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个人做起,保护空气资源。

八、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烧杯、玻璃管、水槽等器材,观察空气的成分。

2. 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3. 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分享实验成果。

2. 强调保护空气资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节约能源,减少排放。

3.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悟。

十、课后作业1. 复习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如何保护空气资源,减少空气污染,并将想法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

2. 空气的体积分数及其意义。

二、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和理解。

《空气的成分》观课报告

《空气的成分》观课报告

空气的成分观课报告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空气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需要呼吸空气,利用空气进行运输和发电等活动。

但是,你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吗?在观看这节课之前,我并不清楚空气的成分究竟是什么。

在这节课中,我学到了以下几点知识。

空气的主要成分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在这些气体中,氮气和氧气占据了绝大部分。

据了解,氮气占据了空气中78%的体积,而氧气则占据了空气中21%的体积。

因此,氮气和氧气成为了空气的主要成分。

其他的空气成分
除了氮气和氧气以外,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氢气、二氧化碳、氢气和氦气等成分。

其中,二氧化碳含量极小,只占据空气中0.04%的体积。

此外,空气中还含有一些微量的气体,比如甲烷、氯气和氙气等。

空气的其他特性
在学习了空气的成分之后,我们还学习了一些空气的其他特性。

比如,空气也具有重量、方向性以及压强等特性。

在重量方面,空气的密度比固态或液态物质小得多,但它对物体的重量是有影响的。

在方向性方面,空气的流动方向受到气压影响。

而在压强方面,我们通过实验学习了大气压力的概念。

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了空气的成分和一些基本特性。

我记得在课堂上,老师提到了人呼吸空气的时候也会吸入一些有害物质,比如颗粒物。

因此,了解空气的成分和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以及更好地利用空气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实验报告单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实验报告单
我的发现将杯子拿出底部的纸没有湿说明空气占据空间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时间记录人实验器材药品培养皿蜡烛无底塑料瓶实验步骤在培养皿中放入少量水点燃一支蜡烛用无底塑料瓶将燃烧的蜡烛罩起来
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空气的存在
实验时间
记录人
实验器材(药品)
水槽、杯子、纸
实验步骤
在杯子底部放上一团纸,然后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水槽中的水面要略高于杯子的高度)。
我的发现
将杯子拿出,底部的纸(没有湿).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空气的成分
实验时间
记录人Βιβλιοθήκη 实验器材(药品)培养皿蜡烛无底塑料瓶
实验步骤
在培养皿中放入少量水,点燃一支蜡烛,用无底塑料瓶将燃烧的蜡烛罩起来。观察现象。
我的发现
蜡烛燃烧一会儿后,慢慢的(灭了)了,无底塑料瓶中进入了一部分(水)。说明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进修本课程,学生能够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了解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气体成分的观点,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三、教学内容1. 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2.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作用3. 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

2. 实验教学: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增进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实物,引发学生对空气成分的好奇。

2. 进修:介绍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让学生了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作用。

3.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测量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并分析实验结果。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气体成分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5. 提高: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实验方案,拓展他们的思维和实验能力。

六、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数据和报告质量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3. 进修表现:综合思量学生的进修态度、参与度和表现等因素进行评判。

七、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技馆,增加他们对科学的了解和兴趣。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空气成分的相关知识,拓展他们的进修领域。

3. 组织学生参与科技比赛或展示活动,展示他们的实验效果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械:气体采集器、气体分析仪等。

2. 教学资料:空气成分的介绍、实验设计方案等。

感受空气的特征学生实验报告

感受空气的特征学生实验报告

感受空气的特征学生实验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各种气体成分和一定的水汽。

空气的质量和特征对我们的健康和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感受空气的特征,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对空气的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本实验,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空气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打下基础。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概述实验的背景和目的,介绍文章的结构和实验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描述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实验内容,分享实验体会,以及对空气特征的认识。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空气特征的认识产生的影响。

1.3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感受空气的特征,包括气味、温度、湿度等方面的特征。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增进对空气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敏感性,引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并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同时,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也可以培养科学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

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并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2.正文2.1 实验准备实验准备:在进行本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1. 玻璃瓶或玻璃容器:用于收集空气样本。

2. 特定的气体检测仪器:可以用于检测空气的成分和特征。

3. 空气样本收集工具:例如吸管或注射器,用于将空气样本收集到玻璃瓶中。

4. 实验记录工具:例如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此外,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实验场地来进行空气样本的收集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清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并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空气的构成实验报告

空气的构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2. 掌握空气成分的检测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杂质组成。

通过化学实验,我们可以检测出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及其含量。

三、实验器材1. 空气采样器;2. 氮气瓶;3. 氧气瓶;4. 二氧化碳瓶;5. 稀有气体瓶;6. 水槽;7. 水平玻璃管;8. 玻璃片;9. 氢氧化钠溶液;10. 石灰水;11. 氢氧化钙溶液;12. 酚酞指示剂;13. 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1. 将空气采样器插入氮气瓶,采集一定量的氮气;2. 将空气采样器插入氧气瓶,采集一定量的氧气;3. 将空气采样器插入二氧化碳瓶,采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4. 将空气采样器插入稀有气体瓶,采集一定量的稀有气体;5. 将空气采样器插入水槽,采集一定量的空气样品;6. 将采集到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空气样品分别放入水平玻璃管中;7. 向水平玻璃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记录产生气泡的体积;8. 向水平玻璃管中加入石灰水,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记录产生气泡的体积;9. 向水平玻璃管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记录产生气泡的体积;10. 向水平玻璃管中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氮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气泡产生体积较大,说明氮气含量较高;2. 氧气:加入石灰水后,气泡产生体积较大,说明氧气含量较高;3. 二氧化碳: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气泡产生体积较小,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较低;4. 稀有气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钙溶液后,气泡产生体积较小,说明稀有气体含量较低;5. 空气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钙溶液后,气泡产生体积较小,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说明空气中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含量与标准空气相近。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成分,掌握了空气成分的检测方法。

空气成分实验报告

空气成分实验报告

空气成分实验报告空气成分实验报告一、引言空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的成分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析空气的成分,了解其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含量,并探讨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空气采样器、氧气分析仪、氮气分析仪、二氧化碳分析仪等。

2. 实验步骤:a. 使用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

b. 将采集到的空气样品分别注入氧气分析仪、氮气分析仪和二氧化碳分析仪中,测量其含量。

c. 重复上述步骤,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d.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氧气含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21%。

2. 氮气含量:空气中氮气的含量约为78%。

3. 二氧化碳含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0.04%。

四、讨论与分析1. 氧气的重要性: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体,它参与人体呼吸过程中的氧化代谢,提供能量和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21%的氧气含量保证了我们的正常呼吸和生存。

2. 氮气的作用: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很高,虽然对人体没有直接的作用,但它在植物生长和环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氮气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元素之一,同时也是维持大气层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二氧化碳的影响: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它的含量直接影响到地球的气候变化。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不断上升,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异常,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是空气中最主要的成分,它们对人类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保持空气的成分平衡,特别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维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分析空气成分,增进了我们对空气的认识。

然而,实验结果只是一个样本,不能代表整个地球上的空气成分。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空气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健康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空气的成分 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空气的成分 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空气的成分教案目标- 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重要性。

- 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认识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教学内容1. 空气的成分: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 空气的重要性:维持生命、使火燃烧和带走水蒸气。

3. 实验活动:观察烧烛实验、呼吸实验、水蒸气实验。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空气的认知:你们平时呼吸的是什么?火需要什么才能燃烧?步骤二:研究空气的成分1. 给学生呈现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分子式和示意图。

2. 讲解每种成分的含义和作用。

步骤三:讨论空气的重要性1.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作用?2. 与学生互动,让他们提供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3. 教师总结并补充:空气可以维持生命、使火燃烧和带走水蒸气。

步骤四:实验活动1. 烧烛实验:在一个密闭的中放一支蜡烛,点燃后观察。

- 学生观察烛燃烧的现象。

- 学生思考:烛燃烧需要什么?- 学生总结:烛燃烧需要氧气。

2. 呼吸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呼吸现象。

- 学生深呼吸几次,观察有什么变化。

- 学生思考:我们呼吸时,身体需要什么?- 学生总结:身体需要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 水蒸气实验:将热水倒入一个中,用瓶子口部抵住的口,观察现象。

- 学生观察内的现象。

- 学生思考:内为什么会出现湿气?- 学生总结:热水蒸发形成水蒸气,冷却后变为水滴。

步骤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了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以及它们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资源- 图片或示意图: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分子结构。

- 实验材料:蜡烛、、瓶子等。

参考文献-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