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扶沟高中谢献华
第1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学案
高三复习教案必修一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扶沟高中整理人:谢献华审核人:戴全林 2013-10-23★考纲课标考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标:概述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知识结构★知识拓展一、解放战争的过程1、过渡阶段(1945、8——1946、6)(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抗战胜利前后,中国面临着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一党独裁的两种命运。
重庆谈判(1945.8-10)(背景)主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国内人民:渴望和平.背景美国:为了自身战略利益,扶蒋反共.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中共: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揭露蒋介石阴谋[补]结果: 1945.10.10签署《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斗争焦点: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影响:中共: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赢得民心;国民党:如果发动内战将陷于被动地位.政治协商会议(1946.1)(时间、地点、结果)时间:1946年初地点:重庆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各党派代表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再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2、防御阶段(1946、6——1947、6)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1946.6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粉碎重点进攻(地区):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解放军粉碎.3、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秋)经济措施:土地改革(时间、文件、内容、影响):(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影响: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课稿高一政治(部编版必修1)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致过程。然而,他们可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和目标的理解上存在困难,对于人民战争路线和三大战役的具体情况也可能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缺乏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导致对革命胜利原因的理解不够深入。
3.图文并茂:运用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事件,分析其影响,并总结经验教训。
2.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事件,从不同角度体验和感悟革命历程。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一篇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心得体会,加深对革命历程的理解和感悟。
3.搜集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的历史图片、故事等资料,制作成PPT或手抄报,培养动手能力和资料整合能力。
3.关键词:共产党、人民战争、三大战役、新中国成立等
4.思维导图:用图形和连线表示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结构,强化重点,加深理解。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采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重点,突出关键信息。
2.利用思维导图形式,展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习题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
第1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840
鸦片战争
1919 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49
新中国成立前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不同 领导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中共)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革命前途 资本主义
~1949年 1月
各个击破
平津 1948年 战役 11月
~1949年 1月
瓮中捉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北平谈判
背景:①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在1949年元 旦发出“求和”声明。 ②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③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国共产党提 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结果: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 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 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进行战略进攻
中
共
1947年6月—1948年8月
国民党
力量削弱,被迫实行重点防御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 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 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 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战略进攻:
1974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进 攻序幕。
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示意图
(2)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展开,先后歼灭黄百韬 和杜聿明集团军。 (3)平津战役 ①部队:东北和华北解放军。 ②傅作义率军投诚,北平和平解放。 (4)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中国 革命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大战役简况表
战役 时间 名称
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十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主备人:杨新华基组成员签字:使用时间:第九周领导签字:【课标】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材分析】(明确重难点)本课重点:重庆谈判;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本课难点:国共两次和谈;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是历史必然。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理顺课本基础内容)时间:1945年8月28日至1945年10月10日人物:中共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国民党蒋介石、张治中等。
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
全面进攻:中共积极防御,到1947年2月歼敌70多万,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在陕北、山东取得了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重点进攻。
条件:自1947年6月起,解放战争进入歼敌和改编人,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覆灭。
时间、地点:主要内容:确定了彻底摧毁,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
意义:为夺取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基础。
国内:中国人民在世界上从此站起来了,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国际:改变了世界,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胜利的伟大意七届二中全会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庆谈判经过内战爆发辽沈淮海平津走向胜利[课堂互动区](解决重难点、扩展思维)扩展:中共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三大作风:(1)批评与自我批评;(2)理论联系实际;(3)联系并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三大法宝:(1)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2)必须坚持武装斗争;(3)必须坚持统一战线。
人民解放战争主要进程:1945.8————1946.6————1947.6————1948.9————1949.1————1949.4————1949.10 重庆和谈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北平和谈走向胜利例题: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改造),而不是砍头”这段话表明中共当时的主要政治意图是()A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两党分歧B.揭露美蒋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C.改组国民政府,争取和平民主D.妥协退让,维护国花合作解析:结合题干“1945年8月”的时间限定,根据材料信息可推知中共反对独裁,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所以答案为C项。
高中历史第2单元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件北师大必修1
[轻巧识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抗战胜利后, 蒋介石采取“假和平 真备战”的策略,积极准备发动内 战。 2.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人民解 放军基本解放了全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 座大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 发展的方向。
时间
1948 年 9 月至 11 月
1948 年 11 月至 1949 1948 年 11 月至 年1月 1949 年 1 月
首先攻占锦州 , 和平解 首先在 徐州 以东歼灭 攻占张家口、天 战况 放长春, 解放沈阳、 营 蒋介石嫡系部队, 1949 津, 北平 和平解 口等地, 东北全境解放 年 1 月全歼敌军 放
阶 段 一
阶 段 三
第 10 课
阶 段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学 业 分 层 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
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 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 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 大意义。 系的变化。
教材整理 1 内战的爆发 1.背景 (1)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 和平、民主。 (2)蒋介石在美国 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3)国共进行重庆谈判。 ①目的:蒋介石为争取 部署内战 的时间,欺骗人民;中共为争取和平,制 止内战,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备战 的阴谋。 ②结果: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 。
史料二
自 1946 年至 1948 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 史料时间“自 1946
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 年至 1948 年”,反 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 映了解放区人民大 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力支持前线, “翻身 主要来自翻身的农民。 的农民”是史料二 ——《中国近代现代史》 的关键信息。
【优质】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内容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分析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关联及衔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长、内容比较多、头绪比较乱的历史阶段,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搞混淆。
本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胜利阶段——解放战争时期。
这一历史时期从战争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围绕战争展开历史的画卷,以便深刻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学习者分析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仍然停留在史实本身,而缺乏对这段历史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把握。
另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历史概念也很难一下子就能弄懂,特别是在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方面可能是一知半解。
但是,高中生正处于由感性思维逐渐过度到理性思维的阶段,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分析,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在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情感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等解放战争中的主要史实。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从社会性质、政治、经济、国际意义等视角,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需要适当联系,使意义的讨论具有一定的对比性和历史纵深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
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
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采用重点讲授、讨论交流等方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多媒体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播放音视频服务教学。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
北师大版教学设计必修1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作业中要体现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
4.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5.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观点表达和论证逻辑,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北师大版教学设计必修1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历程、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征、任务和目标。
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能分析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及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影响。
4.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谈谈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字数不少于800字。
5.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度,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形成小组报告。
6.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章节相关的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按时完成。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知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以下方式展开:
1.提问:请学生简要介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征和历程,以及其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事件及其影响。
-运用案例分析、史料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和任务。
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必修1 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必修1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内容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分析1.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关联及衔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长、内容比较多、头绪比较乱的历史阶段,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搞混淆。
本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胜利阶段——解放战争时期。
这一历史时期从战争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围绕战争展开历史的画卷,以便深刻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学习者分析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仍然停留在史实本身,而缺乏对这段历史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把握。
另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历史概念也很难一下子就能弄懂,特别是在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方面可能是一知半解。
但是,高中生正处于由感性思维逐渐过度到理性思维的阶段,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分析,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在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情感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等解放战争中的主要史实。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从社会性质、政治、经济、国际意义等视角,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需要适当联系,使意义的讨论具有一定的对比性和历史纵深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策略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
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
2.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采用重点讲授、讨论交流等方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媒体多媒体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播放音视频服务教学。
第10课孙中山资料扶沟高中谢献华
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种族 的人便排斥他”,以为“民族革命要 尽灭满洲贵族,这话大错”。“我们 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 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 洲人不来阻害我们,绝无寻仇之理”。
这些话表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基本精 神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复仇。
比起狭隘的民族主义革命家,孙中山 的远见和卓识显然要高明得多。不过,孙中 山的旧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 义的主张,的确是一大缺陷。这样就使得多 数革命党人包括孙中山在内,都认为辛亥革 命推翻了清政府就意味着民族革命已经完 成。所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对外宣言 中反而首先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所 订立的条约和所赔的外债,甚至海关收入的 支配权,上海混合裁判的领事裁判权,均无 条件地送给列强。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操 纵下的军阀统治教育了孙中山,使他认识到 帝国主义才是民族革命的最大敌人,民族主 义的任务远未完成。
“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1913年,因 “宋教仁案”,发动“二次革命”讨袁世 凯,宣告失败。1914年,在日本创建中华 革命党,重举革命旗帜。1915年发表《讨 袁宣言》,进行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 后又发表《二次讨袁宣言》。1917年,为 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南 下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成护法军政 府,史称“护法运动”。被推为海陆军大 元帅,誓师北伐。翌年, 因受桂系军阀挟 制,被迫去职,赴上海著书立说,撰述 《建国方略》。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 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的 不同是:明确的提出了反帝纲领。)促成实 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创办黄埔军校,指 挥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同年11月,应北京 政府邀请,扶病北上讨论国事,提出召开 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以谋中国的 统一与建设的主张,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军 阀势力作不懈斗争。1925年3月12日在北 京逝世,遗体暂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 1929年安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遗著 辑为《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孙 中山全集》等刊行。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1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在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注重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在课堂结束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观点,学生们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帮助他们总结学习收获,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同时,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补。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不仅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还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收获知识,提升素养。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2.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历史观念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术规范。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优秀教学案例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件北师大版必修
易错提醒
正确认识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 战略反攻是指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战略决战是指三大战役, 最终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图解识记
解放战争各阶段的特点
易混易错
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而不是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南京 国民政府覆灭的标志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答案 返回
叁
知识点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历史叙述
1.战争胜利 (1)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2)进军全国,解放中南、西北、西南等地区,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守 台湾 。 (3)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筹备新政协会议和建国(胜利标志)。 2.胜利的意义 (1)国内 ①中国人民结束受奴役的历史,从此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前提。 (2)国际 ①改变了 世界政治格局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国共双方都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5)虽有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方面是假和平真内战;共产党方面抱着和谈的诚意,同
时也没有放松战争的准备。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大环境是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政
府发动内战。
返回
贰
知识点二 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历史叙述
1.初期战况 (1)8个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计划。 (2)1947年春,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 山东 解放区发动的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
123456
解析 答案
6.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陕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 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K12学习】第1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案
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案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王明“左”倾错误和中央苏区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2.能力方面:(1)通过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
(2)通过王明的“左”倾错误、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等史实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阅读、观察、判断、比较、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及其实质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的反动性。
(2)通过红军长征及其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通过遵义会议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教材中的相关历史材料,让学生掌握通过历史材料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联系史实讨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等问题,让学生初步掌握史论结合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分析:(1)红军长征是重点。
红军长征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是教材的中心环节。
红军被迫长征是王明“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挥方针上的错误在革命根据地全面贯彻的恶果,是我党在成长中经受的一次重大考验。
长征的胜利,不但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而且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完成新的历史任务,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 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各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 3、广大解放军英勇作战
•
战争结束后不久举行之政治商谈之目的固在和平 ……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关键在 于共党。国家能否转危为安,人民能否转祸为福,乃在 于共党一转念之间。 • 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 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 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 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 …… ------蒋介石1949年新年文告
3.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 演变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制约两党关系的 主要因素有哪些?
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历程: 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制约两党关系的主要因素: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根本原因)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
•权衡利弊之后,蒋介石在调兵遣将的同时采 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 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 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 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 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 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 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 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商大计‥‥‥ 蒋中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国家 前途实利赖之 ……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阶段特征:
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这一阶段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历史,又是帝国主 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 这一阶段既是中共在全国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又是中 国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历史。
历史分期:
争取和平 民主时期 防御
45.8 国民党发动 内战的阴谋 46.6 全面内战 的爆发 粉碎全面 进攻和重 点进攻 47.6 解放军战略 反攻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 国际意义
思想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意义
(1)标志着中国近百年屈辱史结束,独立、 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回顾历史
国内意义
(2)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也是毛 泽东思想的胜利。 总结经验
思想意义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 量,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1947.6——1948秋)
3、战略决战(1948.9——1949.1)三大战役
(1)北平和平谈判
4、胜利阶段 (2)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3)追歼残余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 中原解放区 中 原
全面内战 爆发的标志
党美 的国 军援 事助 装国 备民
美 军 教 官 帮 助 训 练 国 民 党 军
C: 国民党: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准备 策略:假和平,真内战
材料四: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 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 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 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D: 中共的主张:
成立一个联合政府, 建立真正的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美 军 在 塘 沽 登 陆
美国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课堂思考
430 万人
130 万人
解放军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凭借 什么打败国民党?
山 东
全面进攻 失败后, 国民党重 点进攻什 么地方?
土地改革:
颁布: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 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影响: 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 ,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 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 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 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 章好做!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原话
思考: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 庆谈判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和平舆论的压力 二是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
义,但夺取敌人力量占绝对优势的长沙、广州等大城市连
连受挫,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城市中心”的道路在中国
百万雄师过大江
江 苏 南京 江阴
上海 徽 湖口 江 浙 西 江
安
百万雄师过大江
•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 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 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进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 曾说:划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 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 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南京国民政府北平和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目的:缓兵之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 企图划江而治
——《解放战争全记录》
北平和平谈判
背景:①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在 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②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 到底。 ③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国共 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结果: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 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 破裂。
第10课 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 大意义。
★本课重难点
重庆谈判、三大战役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 史意义 ★高考考点 内战的爆发: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 商会议;全面内战的爆发、解放军战略防御粉碎 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 役的胜利: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
内战时期 反攻
48.9
决战
49.9
战略决战的 胜利
重庆谈判和 《双十协定》
政治协商会 议
战后国际国内形势
国际: ①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②老殖民体系日益瓦解。 ③美国向全球扩张,扶蒋反共。 国内: ①蒋:独裁内战,假和平真内战。 ②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③中共:争取和平民主。 ④中间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⑤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歼灭、收编 大 战 役 后
歼敌55.5万
探究: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1、党中央的正确决策
自1946年至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 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 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 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 勤务,主要来自翻身的农民。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主观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核心)
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 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基本经验
国民党方面:
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④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国际意义
放眼寰球
课堂思考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 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 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 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 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 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 意。”
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 “天意”还是“民 意”?
1947年6月
辽沈战役决战示意图
长春
卫立煌 锦州 营口
战决 略战
分各 割个 包击 围破
(1948.11 -- 1949.1)
碾庄 陈官庄 双堆集
徐州
战决 略战
先后 打取 两中 头间
(1948.11--1949.1)
张家口 新保安
大同
1949、1、31
北平 塘沽 天津
石家庄
歼敌47万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革命胜利:北平和谈、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
的覆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 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
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
1、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
材料一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 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 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 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 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 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
结果: 签署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
《双十协定》(内容)
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结果:
(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1、战略防御
(2)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
(1946.6—1947.6)(3)粉碎重点进攻(地区) 2、战略反攻
(1)经济: 土地改革 (2)军事:刘邓挺进大别山
“如意算盘”:
就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 如果毛不去: 论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利用谈判之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 和军队
如果毛去:
获得准备发动内战的时间,调兵遣将、 部署内战
毛泽东是否应该去重庆? 不去重庆:正中蒋介石的圈套 争取和平
去重庆:
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
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 2、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