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京郊农村经济增长及因素分析——赴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京郊农村经济增长及因素分析——赴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赴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口北京朱明珠流村镇地处北京市远郊区.2004年已被昌平区列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调查中.为了从微观层面进行考察.采用I了问卷调查、农户访谈、政府人员座谈、搜集年度报表资料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了大量数据.目的是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典型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义。

流村镇是北京市的贫困镇之一。

伞镇28个行政村中贫困村多(24个),较富裕村少f4个);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农业是该地区的基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化程度不高.第三产业属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

流村镇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地处首都中郊区,交通便利:受城市辐射较强,市场潜力大等。

2001。

2004年度流村镇经济增长因素分析:这几年来,流村镇农村经济发展迅速f具体见表11.从根本上改变了贫穷面貌。

从宏观大背景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北京三农政策的实施:近几年来.北京市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04年昌平区农业税与农林特产税已免收.另外政府对农村建设投人_厂大量资金.给地方政府提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力量。

2.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前农村主要以集体经济为主.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现在已经转化为家庭独立经营的自主性产业.解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3.农村文教科技的发展:流村镇很重视教育.在镇里成立了“农业科技服务站”、“数学家园”培训J班等组织.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

4.农民自身观念与素质的提高:农民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在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向农产品市场化经营转变过程中.他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部分农民还很有经商头脑和创新精神。

从微观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农业发展迅速.农产品多元化流村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种植林果业、畜牧养殖业有着200年的悠久历史。

种植业中主要以粮食生产及林果业为主.果业的发展主要以果园为主.部分已达到规模化经营.畜牧养殖业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农经营.其中饲养肉鸡已具相当规模.当地还成立了“养鸡协会”.政府对养鸡户给予很大支持.不仅给予贴息贷款.还提供专门的养鸡技术服务f具体见表1、表21。

北京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山合水易

北京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山合水易

山合水易-北京发展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北京市乡村旅游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实施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战略,逐步形成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体系,不断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

”在国家旅游局领导下,目前,北京的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已基本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形成了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打造了系列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探索出了有效的营销手段,引入了形式多样的投融资模式。

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已经成为北京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北京模式”的实践二十多年来,北京市的乡村旅游经历了自发发展(1998年以前)、数量扩张(1999 年-2002 年)、规范发展(2003 年-2006 年)和品质提升(自2007 年至今)四个阶段。

近五年来,北京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的“北京模式”,其主要内容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区域分工、定位清晰、社区营销、基础完善、融资创新、标准管理。

《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研究》因其理论创新性和模式系统性、前瞻性、落地性,在业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一)开展了系列市(区、县)规划及专题研究近年来,北京市旅游局等部门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先后完成了《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10 个郊区县开展的《乡村旅游用地规划》等规划;同时,完成了《北京旅游产业区域特色研究》、《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研究》、《乡村旅游“北京模式”实践与应用》和《后奥运北京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一系列的乡村旅游课题研究。

这些规划和专题研究结合了北京市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发展的实际,清醒认识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出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发展的对策。

(二)明确了区、县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区域特色定位针对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存在的同质化问题,从2007年开始组织专家,对郊区各区(县)的旅游产业区域特色进行了细致调查、认真研究,明确了各个区县旅游特色的清晰定位。

京郊观光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以密云县观光休闲农业旅游为例

京郊观光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以密云县观光休闲农业旅游为例

二 、 究设 计 研
( ) 究 方 法 一 研

顾客 满意始终 是近二 十年来 市场营销 领域的研究 热点之 但一 直缺 乏一个一致接受 的概念 。 在不 同的研究文献 中, 顾 客满意 的内涵有较 大的区别 。 目前较 为普遍采 用的是菲利浦 ・ 科特勒的定义 。菲利浦 ・ 科特勒 把顾 客满意表达成一个 函数表 相关 研 究进展 达式 , 客满意 事前 预期 , 顾 可感知 的效果 l即顾 客满意是消 , 顾 客满意 度的概 念首先 由美 国心理 学家 C roo于 16 费者对 事前期 待和实际使 用效果评价判 断后形成 的结果 。 adz 95 根据 年首次用于 营销学 , 随后在发 达国家广 泛应 用 。2 O世纪 7 0年 此定义 ,游客满 意度主要受 游客 的游前期望 与实际体 验所影 代 ,美 国学者 Pzma等人 对旅游 目的地的游 客满 意研究 为游 响。 客满 意度 的表示方式有游客满意度和游客满意度指数两 i a 游 客满意理论的研究奠定 了基 础 。8 0年代 中后期 至 2 纪末 , 种 。游客满意度 =实 际体验值 一游前期 望值 。当游客满意度大 0世 受服务质 量管理和顾客满意理 论的推动 , 一些从事旅游 目的地 于零时 , 说明游客体验值超 过期 望值 , 游客是满意的 ; 当游客满 营销 、 外游憩 、 户 自然 和 文 化 遗 产 以及 国 家 公 园 研 究 的 学 者 逐 意度小 于零 时 , 明游 客体 验值低于期望值 , 说 游客是不满意的 ; 渐关 注顾 客满意理论在旅游业的应用 。 游客满意理论逐渐成为 当游客 满意度等 于零时 , 明游客体验 值与期 望值相 当 , 客 说 游 涉及游客消费行为和旅游 目的地服务管理 的重要理论 。 由于游 是基本满 意的。游客满意度指 数 =实 际体验值 , 游前期 望值 。

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理论与途径探析——以北京市为例

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理论与途径探析——以北京市为例

1 . 发展功能 的整体性 。 .1 3 生态休闲农业是融生产 、 生活 、 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综合 型产业 , 通过 开发具有特色的风景
区 、 事耕 作 区 , 消费 者 提 供 一 定 的 乡村 空 间 , 旅游 者 农 为 使
建设 、 功能雷同 , 形成恶性竞争 , 造成资源浪费和产业低水
农业的具体体现 , 应利用先进农业技术 、 先进的农业管理方 式和发展模式进行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 , 打造资源利用高
效 、 业链 条 完 备 、 术手 段 先 进 、 产 技 管理 方 式 科 学 的 新 型农 业 产 业 。 业 观 光 园 区在 优 质 品 种 、 培管 理 技 术 、 业 生 农 栽 农 产 工 艺 、 观 设 计 等 方 面应 以多 种 形式 为 观 光 游 客创 造 增 景 长 知 识 、 冶情操 : 陶 放松 心情 的乐 园 【 3 ] 。
2 当前 生态休 闲农业 发展 中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2阶段为发展 中期 , 吸引游 客参与多种活动成为 主流 ; 3 第
阶段 为发 展 成熟 期 , 以可 持续 发展 为 原 则 , 调农 村 产 业 、 强
经济、 人文 、 生态等因素的整体协调发展l 引 。 1 内涵 . 2 从物质形态角度来看 , 生态休 闲农业的物化结
果表 现 为生 态环 保基 地 , 是 生态 科 技 产 品的 策源 地 ; 产 也 从
业构成角度来看 , 生态休闲农业是 以生态农业 、 生态旅游 、
生态 文化 、 生态 家 园 和 生态 科 技 为 发 展 主题 , 以生 态 旅 游 、
21 基 础 设 施 建设 有 待 加 强 .
休 闲 农 业 多 集 中于 城 郊 或
平 发展 。

现代农业背景下京郊观光休闲农业产业提升研究

现代农业背景下京郊观光休闲农业产业提升研究

中 国是一 个农 业 大 国 , 统农 业 向现代农 业 传
转 变 是必 由之 路 。十七 届 三 中全会 的召 开 , 发 将
找 到发 展过 程 中的新 问题 , 以进一 步 提升 京 郊观
光休 闲农 业 产业 。
展现代农业提到前所未有 的高度 , 并对发展现代 农业作出了全面部署。 发展现代农业 , 要立足可持 续 发展 , 发展节 约型农业 、 循环农 业 、 态农业 l1 生 1。 . 2 观光休 闲农业是 2 世纪 6 年代 以来发展 0 O
山西农业科学 2 0 ,7 7 : 0 0 9 3 ( )7~1
Jun lfS a x A r ut a c ne ora o hn i gi l rl i cs c u Se
现代农 业背景 下京郊 观光休 闲农 业产 业提升研 究
田彩 云 , 心 义 郭
(. 1 北京联合 大学旅游学 院 , 京 10 012北 5 北 0 1 ;. 农业 职业学 院 , 北京 10 9 ) 0 0 3

要: 观光休 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 的核心产业之 一。京郊观光休 闲农业经 过 2 0多年 的发展 , 目前 已经
形成多种观光休 闲模 式共生的格局 , 成为北京都 市型现代 农业发展过程 中一个 重要 的产业类型 。但 目前仍
存在一 系列 的问题 , 需要统筹规 划 , 合理 布局 ; 强化 服务 , 打造 品牌 ; 加强培训 , 范管理 ; 规 加大投入 , 综合发
展, 才能使 京郊 观光休 闲农业快速 、 健康 、 有序地发展 。
关键词 : 观光休 闲农业 ; 京郊 ; 发展 ; 现代农业
中 图分 类号 :3 F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2 8 ( 0 9 0 — 0 7 0 10 — 4 1 2 0 ) 7 0 0 — 4

北京市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北京市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观 光 农业 发展 历 程 和 主要 问题 , 借 鉴 国 内外 观 光 农 业 发展 经验 和 运 用波特 钻石 理 论 模 型 , 针 对 性 地提 出解 决意 见。 关键 词 : 观 光 农业 ; 产 业 发展 ; 波 特 钻 石 理 论模 型
观光农业农业和农 村为载体, 以绿色农产品体验活动为依托 , 集休闲、观光、科普 、示 范和旅游于一体的新型产业。 观光农业作为北京市重点发展 的六种农业之一 , 是北京市都市 农业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观光农业产业作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 结合 , 对北京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 推进北京农业现代化 , 城乡一体化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首先 , 北京 观光农业产业园作为农业 科研机构的 研发育种和土壤栽培中心, 对国 家农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 对社会群体的科学知 识普及具有一定的教育示范作用 ; 其次, 观光农业的发展推动配套生 态设施的建设在—定程度 匕 缓解北京绿化压力, 构建保护都市的绿色 屏 障, 分解二、三产业生产所形成的排放物给地 区带来的负外部I 生; 最后 , 观光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及农村地区的社区化管理方式, 加强了 对城市外来务工群体聚集地区的管理, 对维护地区稳定和促进经济发 展, 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作用。
北京市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
观光农业作为都市农业的具体形式之一 , 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截至2 0 1 O 年, 北京市拥有农业观光 园1 3 0 3 个, 接待人数 1 7 7 4 . 8 9 万人, 营业收入达 到1 7 . 7 9 亿元( 表1 ) 。 ( 一) 北京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 1 . 第一阶段 : 萌芽探索时期。北京市近郊靠近景区的村庄整修 了闲置的民居 , 用于接待来景区旅游的散客, 形成早期 “ 农家乐”形 式的民俗观光、乡土旅游 。但这时的经营规模 、人数 覆盖 范围非 常有限, 且活动 内容单一、特色不鲜 明, 旅游消费者与旅游经营者 的 契约关系 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如 : 2 0 世纪8 0 年代 , 在昌平县十三陵旅 游区出现 了向游人开放的观光桃园, 这种观光形式深受游客欢迎 , 促 成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的初次结合。 2 . 第二阶段 : 规模发展时期。规模发展时期的前段 , 从旅游市场 需求角度看, 居 民生活水平的 日益提高 , 推动京郊休闲旅游的市场需 求旺盛。从旅游市场供给角度看 , 早期观光农业产业数量和规模进 步扩大 , 部分农业观光园逐渐摆脱依赖景区发展 的模式。如 : 1 9 9 5 年, 以韩村河 、大营等为代表 的、以民俗为主题的郊区旅游项 目的 开发建设 , 打破 了延续多年的l 达岭 、十三 陵等景区观光项 目为 主的郊区旅游市场格局。 规模 } 展时期的后段, 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政府机构的参与 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北京市周边区县根据农业规划 、区位 条件 、规模大小、经营主体进行辖区内观光园区的建设, 确定园区功 能定位和 内部产业结构。如: 凤凰岭脚下的小毛驴市 民公园, 进行 了 总体规划、前期策划, 初步实现了 “ 社区支持农业”的功能定位。 3 . 第三阶段 : 稳定前行时期。观光农业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 借 助国家 “ 三农”优惠政策和地区产业调整 时机 , 整合地方金融融资

新常态下北京农业发展的思考

新常态下北京农业发展的思考

年北京 市城镇居 民恩格 尔系数为 3 1 . 1 %, 农 村居 民恩 待 游客各 自都接 近 2 0 0 0 万人次 , 如此 大规模 的受 益
前 线 2 01 5 / 3 l 8 7《
实践思考 I S h i J i a n S i K a o
群体 , 农业 的休闲服务作用可见一斑 。
强 。同时 , 适应全 市经济社会 发展变化 , 都市型现代
业应坚持三大定位 。
农业是 休 闲服务 产业 。从 经济结 构 整体看 , 北
的需求结构 。在这样 的背 景下 , 适应市 民多元化 、 高
农业 一直 在不 断调 整 。为适应 经济 新 常态 , 北 京农 京 已确立 了以服务业 为主的产业结构 和以消费为 主
造精 品农 业 、 生态农业 、 体 验农业 , 延长农 业产业链 , 位, 明确 了建 设 国际一流 和谐 宜居之都 的 目标 。北
开发农业服务功能 , 提高农业 附加值 。 坚持 功能导 向。功能 导向是从城市 发展大局 出 京 农业 发展必 须立足 资源 禀赋条 件 , 服 务 于首都 城
在新 阶段推动 北京农 业 发展 , 必须 正确 面对经
需 求新变 化 , 是 做好新 时期农 业结 构调 整和发 展方 济 新常态 , 要 善于将 优势条 件 和要 素打 造为农 业 发
式 转变 的依 据 。北京 发展现 代农业 , 既 面临成 本高 展 的 “ 木 桶长板 ” , 在更好 满足 市 民多元 化需求 中实
的不利 因素 , 也 面临来 自国内外优 质农 产 品的激烈 现农业价值 , 提升农业竞争力 。
竞争 。坚 持市场导 向 , 必 须遵循市场规律 , 充分利用
要在新 的城市 战略定 位 中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

1.4.1京郊农业大发展 科技支农到田间

1.4.1京郊农业大发展 科技支农到田间

第六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搜集,访谈等教学活动,了解京郊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状况,引发对农业生产的关注.2了解北京地区科技下乡,科技支农的多种方式,体会科学种田与农业发展的关系,知识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3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农业的情趣,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京郊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状况,北京地区科技下乡,科技支农的多种方式难点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农业的情趣,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生活离不开农业,农业对土壤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我国古代农业的文明,今天我们走进北京的新农村,了解北京农业的发展和北京新农村的变化.板书课题学习内容一:京郊农业大发展布置学习任务:北京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组织回答,提炼有用信息知道看书中的图片理解京郊农业的发展特色结合区县谈京郊农业发展状况视频课件介绍:华坤科技生态园区的景观;设施农业:大棚花卉,果品,蔬菜等;过渡: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导,你知道科技下乡,科技支农的事例吗提问:科技支农给农村,农民,农业带来什么好处看到京郊农业的发展,科技对农业的帮助,这些与你有关系吗了解所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梳理知识网络自读短文进行勾画:北京农业的特点.京郊农业的特点是:农作物品种繁多;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不断提高;现代科技带动设施农业的发展;看图理解农作物品种繁多以及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看书说一说有关的事例技术员到田间;放映科普电影;村办培训班;农业书籍;结合身边的事例说明:例如:八方聚奶牛场实现养牛机械化;沈家营特色红薯(紫色瓤 )蕴含科技元素;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举例说明.例如:科技支农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谈感受京郊农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实惠,农产品丰富,改善我们的衣食住行条件. 作业训练三农是指( ).A 惠农 B农业 C 农村 D支农 E 农民。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不容忽视,其旅游资源与农业遗产相结合,打造了独具魅力的休闲农业景区。

这种农业模式既满足了都市人们对农田的向往,又实现了现代化农业的改革与发展。

在北京市郊区,许多乡村都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

这些乡村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农田景观,还提供了各种娱乐活动,如采摘水果、动物观赏和农事体验。

游客们可以亲手种植和采摘各种农作物,体验丰收的喜悦。

除了农田景观,北京的休闲农业景区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度假体验。

一些农场提供住宿服务,游客可以在农场中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

还有一些景点提供农事体验,如栽种蔬菜、养殖动物等,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过程。

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发展。

许多农民将传统的农田改建为农家乐,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农家菜、体验乡村之美。

农民们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收入来源,改善了生活质量。

然而,北京休闲农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休闲农业景区的设施和服务仍然需要提高,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如何平衡休闲农业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休闲农业的发展不能忽视农民的实际利益,需要考虑到农田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北京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吸引了大量
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和农业文化。

同时,发展休闲农业也为周边乡村的经济改善提供了机会。

但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平衡农田的利用和保护,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休闲农业转型模式和方向

北京休闲农业转型模式和方向

北京休闲农业转型模式和方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对环境和生态的关注,休闲农业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支持。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也在积极探索休闲农业的新模式和方向,以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休闲农业转型模式:1.规模化种植和养殖: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规模化种植和养殖的产能。

通过规模化经营,可以提供更多的农产品供应给市场,同时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

同时,规模化种植和养殖也可以打造农业景区,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游览,体验农耕文化。

2.生态农业:倡导绿色、有机的农业生产方式,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通过保护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同时,生态农业也可以打造生态观光农场,提供亲近大自然的体验,吸引城市居民前来度假和休闲。

3.农业+旅游:将农业和旅游业进行有机结合,打造特色旅游农场或景区。

例如,结合果园和农家乐,提供采摘果实和品尝农家美食的服务,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度假;或者将农场打造成生态度假村,提供住宿、休闲、游泳等设施,吸引人们远离城市繁忙的生活,享受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

4.农业+教育:通过开展农业教育活动,让城市居民了解农耕文化和农业知识,培养他们对农业的兴趣和认同感。

例如,开展农业科普讲座、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培训等活动。

同时,也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农业实践课程,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增强他们对农业劳动和农产品的尊重和理解。

5.农业+文化创意:将农业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打造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增加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将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包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和赞赏。

同时,也可以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如传统农耕仪式、农民婚礼等,让城市居民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休闲农业转型的方向:1.多元化产品:提供丰富多样的农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有机蔬菜、水果、畜禽肉类、特色农产品等。

北京创意农业发展的七种典型模式及其主要做法

北京创意农业发展的七种典型模式及其主要做法

北京创意农业发展的七种典型模式及其主要做法1.休闲农业模式休闲农业是将乡村农业转型为以休闲旅游为主导的产业链条。

这一模式的主要做法包括:-打造农家乐、民宿等休闲旅游设施,吸引城市居民走进乡村;-举办丰富多样的农业体验活动,如采摘水果、制作农产品等,让游客全面了解农业生产过程;-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供农业科普教育。

2.农产品加工模式农产品加工是将农产品加工成更具附加值的产品,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这一模式的主要做法包括:-利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加工农产品成各种品牌产品,如果酱、蜜饯、果干等;-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市场推广方面进行差异化策划,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3.环保农业模式环保农业是采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这一模式的主要做法包括:-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平衡;-发展绿色通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降低资源浪费。

4.农村旅游模式农村旅游是将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农业生产等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这一模式的主要做法包括:-制定农村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旅游资源开发重点;-发展乡村精品旅游线路,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建设农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5.互联网+农业模式互联网+农业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智能化。

这一模式的主要做法包括:-引进智能化设备和传感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利用大数据分析农业生产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6.小农户合作模式小农户合作是小农户之间的联合,共同享受农业发展的红利。

这一模式的主要做法包括:-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经营农业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环节;-制定合作计划,明确成员的权益和责任,确保利益的平衡;-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提高小农户的农业技能和经验。

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近几年来,随着北京市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郊区观光农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并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

为更好地引导和促进郊区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特制订全市观光农业发展规划。

一、观光农业的特点、功能以及京郊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潜力观光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观光农业是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和渗透,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提高,是现代农业的一处形式。

观光农业不包括郊区以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但其项目的布局和多种经营方式应尽可能同旅游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

因此,观光农业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性产物,是都市农业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一般农业相比较,观光农业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是观赏性,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对城市居民比较陌生,农村环境比城市环境更清新优美,对城市居民来说,它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很强的观赏趣味与价值。

二是参与性,可以让游客直接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在农业生产习作中体验技艺、享受乐趣、增长知识。

三是农游合一性,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混合型产业,作为第一产业,它直接生产农副产品;作为第三产业,它被作为观赏、休闲和参与的对象来开发利用。

四是市场定向性,观光农业是为那些想了解农业、参与农业、体验农村生活特点的城市居民服务的,其目标市场在城市,其消费对象是城市居民。

五是高效性,总体而言,观光农业相对一般农业来说,收来源更多一些,产品附加值更高一些,经济效益更好一些。

相对一般产业,观光农业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功能,它不仅具有一般农业所具有的提供农产品的生产功能,还具有旅游观光、习作体验、休闲度假、教育等新的功能,这些新的功能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及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合理开发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及文化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第一篇: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海淀区旅游局海淀区作为北京市的近郊区之一,观光农业发展条件好、类型多、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是北京观光农业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发展观光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变旅游产品结构,弥补海淀区旅游产品单一性的缺陷,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壮大。

一、海淀区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条件分析(一)农业基础条件1949年海淀区有耕地33万亩,由于城市建设等占地因素,到1997年,耕地仅剩131万亩,年平均减少耕地4000亩。

六十年代以前,海淀农业主要以小麦、水稻生产为主,蔬菜、水果、畜牧水产业规模很小。

六十年代后,按照“以菜为主,多种经营”的生产方针,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水果、畜牧水产业也随之有了较大发展,逐步成为北京市的主要农副产品基地之一。

八十年代末以后,由于生产规模的进一步缩小,远郊区县农业的崛起,以及外埠农产品的大量进京,使海淀在北京农副产品供应市场的份额逐渐下降。

同时,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对城郊结合部环境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环境有较大污染的畜牧业面临压缩和向山后地区转移的局面等等。

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新形势,更好地推动海淀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自1994年起,海淀区开始着手研究并制定了“海淀区精品高效农业实施方案”,在增强农业生产性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观光农业的发展潜力,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政策,从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支持海淀现代农业的多样化、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发展条件著名的文化旅游区,是发展海淀现代都市农业重要的立足点。

海淀区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密集,知名度高,文物古迹众多,特色旅游资源占全市的30%。

西山沿线自然风景区植被茂密、空气清新、夏季凉爽、野趣天成,被誉为“京城绿肺”、“自然大空调”。

浓郁的旅游氛围为发展海淀的观光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并且观光农业资源与名山、名水、名园等其它旅游资源之间区位组合条件好,能够形成相对集中的区域集合,妙趣天成,相得益彰。

京郊发展观光农业的问题与启示

京郊发展观光农业的问题与启示

北京是典型的“ 大城市小郊 区” 式。随着经济的高速发 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 。 模
展, 农业在三次产业 中所 占的比重逐年下降 , 发展理念也从提 观光农业的兴起正是这种新型农业发展观的体现 。

园区的盈利还与农作物品种的选择有关 。由于农作物的
倡增产 、 追求“ 经济价值 ” 转向提高品质 、 求生活价值 。京郊 市场售价差别很大 , 追 观光园区的经营成本又高 , 因此观光园区
殖, 基础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结合起来 , 集观光旅游与农业知 得到很大的利益 , 但是不利于资本在农业领域的长远发展。
识教育 于一体 。 区没计处处体现循环经济的要 旨, 园 如生产的
有机水稻收获后 , 将稻壳加 工成 老酒出售 , 酒糟用 来喂 , 叶
( ) 三 京郊观光园l-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 Rk .
京郊农业虽然已经超越农产品 自给有余、追 求价值效益
元 。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业从业人员 7 万人 ; 1 农业观光园 的阶段 , 但是农业生产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度并没有得到相应提
和 民俗旅游业接待人数达到 29 }3 万人次。从地理位置看, 1 京 高。许多园区融资主要依靠 自有资金积累和银行贷款 , 缺乏工 郊观光农业园区多位 于高速公路出口附近 ,交通便利 。环境 商资本的介入 , 难以开发大型项 目。 另一方面 , 尽管工商资本介 上, 多选择安静 , 空气清新 , 四季景观优美的地方。 绿色、 以“ 休 入农业生产 , 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但是这种 结合不仅需 闲、 参与、 体验 、 健康” 为特色 , 集休闲, 娱乐 , 疗养为一体 。 要有国家政策的允许和支持 , 还依赖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完 观光农业项 目类型逐渐 由单一的采摘 园、钓鱼场等向多 善 。否则 , 工商资本面临的谈判对手是个体农民 , 开展合作项

京郊农业持续发展的新构思

京郊农业持续发展的新构思
,
变 鲜


随 着 数 量 上 的 需 求 逐渐 满 足


,
消费者 对 适


北京 郊 区 农业 和 其它 将 率 先在 功能 结 构
, 、 、
农 副 产 品 在营 养

卫生

保 健


大城市 郊 区 农业 一 样
规模

,
方便


风 味 与特 色
:
无污染
外观
(大

布 局 及体 制 等诸 方 面 发 生 一 系 列变
正 由少 品 种
数量 型 向
,

,
对 北 京市 既 起 到 调 剂 作 用
。 ,
同 时 对 本地
多品 种 有三 维
.
质 量型 过 渡

由 于 消费 结 构 同样 具
产 品 也 具 有 竞争 和 排挤 作用 等 信 息 业 和 科 学技 术 的 发 展

而邮 电
通讯
— 因 而上述 这 些变 化实 质 上 是 消费 结 构在时 间
,
全市 水利
料 的 消耗 化 的 道路 结构
,
降低 直 接 成 本

;

走集 约化
;
现代

机 械 化有 了 很 大进 展
,
机 电 灌 溉 占有 效
;
,
努 力提高 劳动 生产 率
调 整产 业

灌溉面 积 的 9 6 % 以上
其 中喷灌 约 占 1 6 %
,
生产 高 品 位
,
高 价值 的产 品

让京郊农村成为产业兴旺的城市“后花园”

让京郊农村成为产业兴旺的城市“后花园”

——《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解读之二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村过去的支柱产业是畜牧养殖,近年来,北郎中村积极推进农工贸集团产业转型升级,腾退养殖业,大力发展以花卉、蔬菜为主的籽种产业,形成了以农业文化为核心,与现有产业相融合的观光休闲农业,村民也享受到了产业升级带来的丰硕成果:2017年,北郎中村村民人均收入达4.5万元。

每年都有无数村庄团体慕名而来,学习其产业转型经验。

北郎中村的产业升级之路为全市乡村产业振兴带来启示。

下一步,北京将结合城市战略定位,发挥首都优势,推进更多的乡村实现产业兴旺。

根据《规划》,北京将充分利用“大京郊”的空间优势,统筹农村和农业资源,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突破口,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努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为首都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生态服务产品,使京郊农村成为产业兴旺、经济多元、利益共享、创新创业、宜居宜业的城市后花园。

坚持兴农强农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

《规划》提出,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选育特色农产品,培育名优品牌,以建设北京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为主要抓手,同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

如何落实?《规划》从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开展耕地保护与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品牌促农强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安排。

“大城市小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对农业生产布局进行优化。

《规划》中要求,要深入实施农业“调转节”,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与空间布局。

在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基础上,研究制定农业空间布局规划,明确优化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

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鲜活农产品,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保护发展区重点开展休耕轮作,恢复耕地地力。

落实畜禽禁养限养政策,推动保留的畜禽养殖场向“美丽生态牧场”转变。

北京市观光园、生态园发展分析

北京市观光园、生态园发展分析

一、北京市观光农业园发展概述(一)北京市观光农业园现状根据《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评定标准》的定义,观光农业园是指从事观光农业经营活动,具有观光、采摘、休闲、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应观光服务设施的单位,包括观光、采摘、垂钓等活动,观光农业园区以农业为重点和核心,具有明显的农业产业的特点。

近年来,北京市加强集生态示范、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生产创收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园建设,成效显着。

截至2010年,北京郊区共有农业观光园1303个,农家乐8705户,年接待游客2990.5万人次,总收入达25.1亿元。

形成了密云的张裕爱斐堡葡萄酒庄园、香草观光示范园,昌平区的十三陵观光休闲农业带、小汤山特菜大观园,顺义区的三高高科技农业观光示范园、龙湾屯山里辛庄千亩樱桃园,大兴区的庞安路都市型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带(沿途有老宋瓜园、东方绿洲生态园、小李瓜王、千亩梨园等十余处著名乡村旅游景点),通州区的南瓜农业主题公园(这是北京市首家通过社会公开招投标方式、市场化运作的都市农业项目,也是全国首家以单一蔬菜品种“南瓜”命名的农业观光园),丰台区的花乡花卉大观园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现代都市旅游观光园。

2011年上半年,北京市观光农业园总收入达到8.4亿元,同比增长37.6%,园均收入65.9万元,同比增长38.2%。

怀柔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单位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家观光农业园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称号。

(二)北京市观光农业园类型北京市观光农业园主要有以下7个类型:1.农园观光型以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等为主,而建立的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农业公园、市民农园或租赁农园等。

如朝阳区的朝来农艺园、昌平区小汤山的灿烂阳光少儿农庄、海淀区的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

其中,朝来农艺园就是集高科技蔬菜生产、农业生产教育实践、休闲观赏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公园;通州区徐辛庄镇的东果牧场推出了“周末农人”系列活动,向城里人出租菜田、果树,承租者可以在此种瓜点豆,为果树施肥剪校。

北京市昌平区观光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以十三陵镇为案例的开题报告

北京市昌平区观光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以十三陵镇为案例的开题报告

北京市昌平区观光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以十三陵镇为案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游成为了一大热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城市,去远离城市的乡村体验田园生活,这也促进了观光农业的发展。

北京市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和文化中心城市,其观光农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昌平区作为北京市的重要区域之一,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逐渐成为观光农业的宝地。

“十三陵”是昌平区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在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十三陵”的观光农业发展却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形成一体化的观光农业产业链,农业产品开发不够成熟,营销能力有限。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以十三陵镇为案例,对该地区观光农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昌平区观光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以十三陵镇为研究对象,对其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潜力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促进昌平区观光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十三陵”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区域特征、观光农业发展历程、规模结构、产业链关系、发展瓶颈等。

2.探讨“十三陵”观光农业的发展潜力,包括农业资源利用、农产品开发、营销策略等。

3.研究“十三陵”观光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包括旅游吸引力、就业创收、文化保护等。

4.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昌平区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整合农业资源、加强农产品开发、推广营销模式、加强文化保护等。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社会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多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阅读相关文献,对昌平区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2.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十三陵”区域的特征和特点,包括农业资源、农产品开发、营销情况等。

3.对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探讨“十三陵”观光农业发展的状况、问题和潜力,并比较研究对象与其他地区观光农业产业的发展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郊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京郊观光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发展过程1993年,北京市农业与农村资源区划办公室编制的《北京市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中,第一次提出了“观光农业”的概念。

1994年,又编制了“大兴?房山永定河沙地观光农业项目规划”。

1996年,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发展观光农业。

1997年,市政府召开了“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研讨会”。

1998年5月,《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经市农委、计委、区划委联合行文正式出台,8月,市政府召开了第一次“北京市观光农业工作会议”,成立了北京市观光农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由此,观光农业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投资人、旅游观光者以及农民的关注和欢迎,观光农业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二)发展条件北京郊区发展观光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它不仅有着强大的社会需求,而且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是一种城乡供需协调、城乡互动的结果,因此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

1、客源市场庞大。

从消费对象来看,观光农业的消费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北京拥有700万城市人口,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去郊区观光、休闲的愿望;从消费能力看,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0000元,达到了小康水平,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具有参加农业观光旅游的能力。

而且39%的恩格尔系数显示出在满足了吃、穿的基本需求之后,人们的消费倾向将会转向物质消费的多样化、高级化、个性化,转向文化、旅游等消费领域,闲暇消费的弹性空间将越来越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消费群体将不断扩大,消费水平也将不断提高,观光休闲农业已经开始成为城市人口新的消费热点之一。

2、观光资源丰富。

由于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太行山、燕山山脉自西向被环抱,山岭雄伟险峻,峡谷奇特幽深;永定河、潮白河水系纵贯京郊,河湖矿泉散布,溶洞瑰丽神秘,融南方山水和北国风光的雄壮于一体。

气候上,北京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盛产核桃、板栗、磨盘柿、苹果、桃、梨、白杏等干鲜水果,高新的农业科技及其应用在全国首屈一指。

因此门类齐全的京郊农业和地域独特的郊区农村,为发展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观光农业提供和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条件。

3、发展潜力巨大。

对于北京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来说,如何应对加入WTO的挑战、适应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是一个重要而急迫的问题。

而观光农业在维护城市生态,改善城市环境方面的特有作用,将显示出它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维护首都功能实现过程中的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

观光农业是农业产业转型的必然选择之一,是都市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对旅游业的有益补充,对促进城乡融合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力。

因而,观光休闲农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要求要把北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旅游城市,农业走向旅游业便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可能。

另一方面,我们对农业的传统功能——生产性功能重视和挖掘较多,而对于其生态性功能和生活性功能则研究和开发不够。

体现生态性功能和生活性功能的最佳形式就是观光农业。

因此从产业发展动力看,内、外力兼备。

其次,就北京而言,无论从旅游道路交通、接待设施等硬件来衡量,还是从服务水平、政策导向等软环境特别是政府有效的制度安排来说,都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与保障。

第三,观光农业由于重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保育、复育的相结合,注重农业景观欣赏和知识教育的相结合,使生产、生活、生态有机地相结合,因此非常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战略,不会重蹈发展旅游牺牲环境的覆辙,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发展前景广阔。

(三)发展现状京郊观光农业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自昌平县十三陵旅游区出现首家观光采摘果园以来,各郊区县对发展观光农业都表现出较高的发展热情,开发和形成了一些观光农业项目和景点,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据北京市农业与农村资源区划办调查,“九五”初期1996年京郊拥有119个观光农业景区(点),共接待了近300万人次的游客,获得经营性收入(不完全统计)3.2亿元。

而到了2001年,郊区观光农业继续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观光农业项目已累计达到1589项,全年接待游客2856万人次,观光农业总收入17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门票收入3.5亿元、采摘收入2.2亿元、垂钓收入2.9亿元、出租农家客房、农家饮食收入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63.4%、47.5%、82.6%。

观光农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京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直接拉动了农民的增收致富,推动了农村城市化进程,推进了首都生态环境产业的建设。

京郊目前运行的观光农业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农园观光类,主要是指以设施农业来展示农业高科技的观光农业项目:包括以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及其生产过程为主的教育农园、市民农园和租赁农园,如朝来农艺园、灿烂阳光少儿农庄、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区等。

2、果园观光类:指利用果树花期和成熟期开放果园,供游人观花、赏景和采摘为主的项目,从中体验自选、自摘、自食的果农生活,同时享受田园风光。

如怀柔的乡间情趣园,以果花观赏、果实采摘为主,并建有伊甸园幸福林基地,建园三年来平均每年接待30万人次。

门头沟区的瑞丰花果园、龙泉香杏园、妙峰樱桃园等。

顺义区举办的西甜瓜采摘月活动,游客自采各种西、甜瓜38万公斤,并带动销售2800万公斤,综合收入达1亿多元。

据统计,全市先后有10个区县18个乡镇开展了不同特点的观光采摘活动,促销1345万公斤,实现旅游收入2300万元。

3、渔场垂钓类:指利用水库、池塘、溪水进行包括垂钓、品尝和水上娱乐等观光休闲活动。

目前,全市拥有专供垂钓的水面面积2500多亩,可供四季全天候垂钓的大型垂钓园、棚11处,经营垂钓的单位共400多家。

怀柔县虹鳟鱼养殖、垂钓点已有30多家,已开发水面70余亩,虽仅占全县总水面的0.4%,其效益却占到渔业效益的8 7.8%,每亩水面综合盈利5—8万元。

朝阳区蟹岛度假村则以垂钓稻田蟹为主要特色。

4、养殖观赏类:指利用畜牧场、养殖场而建的具有观赏、休闲、参与、品尝、科研咨询等功能的项目。

像门头沟灵山牧场、大兴野生动物乐园、顺义驼鸟养殖场、怀柔鹅和鸭农庄、门头沟区的仙潭珍禽园等当属此类,现已有10余个项目。

5、农村文化体验类:指利用农村的特色地域文化或风俗习惯、民俗活动、名胜古迹以及与农业有关的具有地方工业及其加工制造过程建立的休闲民宿农庄,“以寻田园趣,品山乡情,尝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主题的民俗“农家乐”旅游项目,使城里人特别是城市学生感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了解质朴的民间文化。

已涌现出密云遥桥峪村、怀柔神堂峪村、昌平菩萨鹿村、房山十渡西庄子村、门头沟区的翠泉村趣园、延庆刘浩营村等一批挂牌经营的民宿农庄。

密云遥桥峪村50户农家,每年仅此项收入就达60多万元。

6、农业特产节庆类:把宣传产品、交流技术、洽谈贸易与观光游览融为一体,以展示名特优农产品名义举办各种节庆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大兴区西瓜节、定福庄百果节、黑龙潭板栗节、平谷区桃花节、门头沟区玫瑰节等。

一、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介绍(一)总体思路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依据,以旅游市场需要为导向,以郊区农业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为基础,把观光农业作为农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着力加以培育,促进郊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规划目标总体目标是,以北京郊区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为主线,以农业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及农村文化习俗为主要内容,建立起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具有观光、品尝、体验、休闲、度假、教育等多种功能的观光农业景区(点),使观光农业成为首都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首都城市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发展阶段:根据我市现有基础和发展趋势,京郊观光农业将来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可采取不同的发展思路和管理模式。

第一阶段:1998—2000年,重点发展阶段,主要支持和发展一批重点项目,管理上以鼓励、推动为主。

第二阶段:2001—2005年,全面发展阶段,在已有成功模式和经验基础上全面发展,政策上以引导为主。

第三阶段:2006—2010年,稳定与优化提高阶段,全面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要适当控制,稳步推进,政策上以调控为主,提高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一)发展布局根据我市郊区区域特点和资源分布,观光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近郊区、远郊平原和远郊山区,三个层次资源不同,特色各异,发展方向和重点也各不相同。

近郊区交通便利,最接近城市消费群体,农业以园艺农业及高档次果菜种植为主,观光农业应以观赏游览、体验农作为主,可以重点发展农业公园、花卉观赏园、垂钓场以及市民租赁农园等观光体验型项目。

远郊平原是首都粮、菜及畜禽水产品生产基地,主要河流穿行其间,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农业景观明显,观光农业应以休闲、农作体验、教育为主,可以重点发展市民租赁农园、教育农园、垂钓乐园、瓜菜采摘等体验休闲型项目。

远郊山区山地资源和森林丰富,民风古朴,观光农业应以休闲疗养、农村文化体验等为主,可以重点发展民俗旅游、森林旅游、果品采摘等生态文化旅游型项目。

根据以上总体布局,结合不同区域发展基础、资源优势和特点,京郊观光农业应着重开发和发展一环、一点、八带(区)。

一环是指近郊区,一点是指小汤山观光农业基地,八带(区)是指潮白河带、永定河带、八达岭十三陵地区、慕田峪地区、云蒙山地区、金海湖地区、十渡地区、灵山百花山地区。

(二)建议发展的重点项目类型: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结合郊区的功能和特点,今后一段时间我市观光农业应侧重在以下领域发展多种类型的项目:1、参与体验型。

是指游客参与体验农业劳作、农村生活以及乡土风俗活动,并在其中得到新、奇、劳动、收获等乐趣。

参与体验型又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短期观光采摘购物项目,是在农产品收获季节吸引游客观赏田园风光,农业风景,采摘果实,购买新鲜农产品。

二是租赁农园项目,是指向城市居民收取一定费用,将少量的果树、菜园、瓜园等租赁给他们,他们在节假日前来从事耕作、播种、灌溉、打药、采摘等全过程农事生产活动。

可以实行定期租地、有偿管理或承包租地、自行管理等多种形式,这种形式在日本、欧洲及台湾等地非常普遍。

可以在合理布局、控制布点的基础上发展几个,但一定要交通便利,设施配套,管理规范和完善。

三是民俗民风体验项目,是指市民到农村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感受乡土生活和文化习俗,这一项目很受市民欢迎,目前比较成形的有密云遥桥峪村、怀柔官地村、延庆刘浩营村等地,应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