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 引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主题,探讨二者之间的理论联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想可以概括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对立统一的法则,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这些方法论思想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南。

3.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3.1 唯物史观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这一观点对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科学研究者在分析社会现象时,必须注重经济因素的作用,并将其作为研究的核心。

例如,在社会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鼓励研究者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经济因素对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3.2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让社会科学研究者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这种思想激发了研究者对社会矛盾的关注。

矛盾存在于各个社会领域,通过分析矛盾的性质、矛盾的发展过程以及矛盾的解决途径,可以深入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3 实证研究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实证研究方法强调通过数据和实证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实证研究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研究者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验证理论。

这种将实证研究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做法,使社会科学研究更加接近真实情况,增强了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笔记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笔记

课程章节1.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总论2.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3. 社会矛盾研究法4. 历史主体研究法5. 社会过程研究法6.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7.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世界视野第一章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总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认识的方式和达到的水平是很不相同的。

1.1社会科学简介科学词源:1. 古汉语:指的是“科举之学”。

2. 英语:science来自于拉丁语,指有系统的知识,现在指自然科学。

3. 现代中文:来自日文,“science”翻译为科学。

维基百科:科学是一个探寻知识的系统。

而探寻知识的途径必需依靠科学方法。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所获取的结果才能成为一个知识体系。

科学可以分为纯科学与应用科学。

应用科学把学术研究运用到人类具体的需求中。

科学的方法论∙遵循自然界规律∙根据自然界的规律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解释∙在经验世界里是可以被检验的∙其结论是暂时的,不必是最终结论∙是可证伪的科学主义一种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

盛行于现代西方。

它把自然科学奉为哲学的标准,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简单地推论到社会生活中来社会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大学制度的建立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社会科学是以社会对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社会起源、演变、范畴、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关心的是一群人集合在一起的时候的活动规律,关心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

社会科学的本质在于其整体性,在于其整体话的研究意向、研究维度和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功能1. 是现代社会秩序赖以形成的前提2. 是现代社会中国家和政府民主科学决策的信息、知识、和职能基础3. 社会科学中的知识和专家系统,是人们关于社会的公正、民主和进步等新年形成的精神基础4. 是一种现代化的规范理论,不仅是现代性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现代性发展的矫正仪社会科学建制∙单独的学科∙跨学科的研究社会科学“科学”吗1. 强客观性阶段(自然主义)1. 实证主义2. 生物学主义2. 中客观性阶段1. 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之争2. 韦伯的“价值关联”和“价值中立”三大学科社会科学是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在当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思想及其重要意义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它根植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化合物直到人类,从微观领域直至宇观天体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的辩证的演化发展的自然图景,深入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认为“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

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系统自然观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助于人们转换思维方式和转变价值观念,二是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三是为构建科学的生态伦理学奠定了基础,四是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五是马克思的自然观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基础,六是马克思的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南。

二、社科研究为什么要强调“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与“社会矛盾”是什么关系?问题意识在社会科学的研究是十分重要,要了解其重要性,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出现在研究的开端的初始化阶段,也会伴随着问题的深入而层层深入不断的从意识转换成为材料研究,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问题意识是十分的重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问题意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启蒙。

从社会科学的研究来说,问题意识是在一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其形成依赖于研究者本身的知识结构体系,特别是理论知识,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下思考和分析特殊的和有矛盾的社会现象,对社会生活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问题意识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

每一个相对的社会问题有不一样的研究方法,问题意识是对研究问题方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由研究的问题决定的主要有实证法,统计分析法,材料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问题意识能使自己的研究确定和选定最适合的方法做研究才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变革的理论体系,其方法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包含着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出发,探讨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现,因此要深入分析社会现象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揭示其发展的根本动因。

辩证唯物主义则要求我们从矛盾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复杂系统,需要通过对矛盾的分析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这种方法论启示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注重历史的渊源和矛盾的辩证分析,不能片面地看待社会现象,要把握其发展的内在逻辑。

其次,马克思主义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现实是由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决定的,因此要深入理解社会现实必须揭示其阶级性和利益关系。

这种批判性分析要求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敏锐地观察社会现实中的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不能忽视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和剥削关系,要站在被压迫者的立场来审视社会现实,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再次,马克思主义倡导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分析,更重要的是要指导社会变革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求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关注社会变革的实践路径和策略,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探索社会变革的有效途径。

这种方法论启示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不能脱离实际,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和矛盾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现象,批判性分析要求我们关注社会现实中的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要求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社会变革的实践路径。

1_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

1_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

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包含、渗透、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

完全的“价值中立”是做不到的。

第三,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

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说明,只能通过理解来把握。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中的革命变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

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第一,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第二,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英国古典经济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探索了劳动、分工等,分析了资本主义各主要阶级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

社会科学 方法论?
16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 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和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 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 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 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历史 理论不过是把人们的思想从神圣的天国拉回 到粗糙的尘世,使种种抽象的思辨和神秘的 理论归于平常,归于生活。
什么是 方法论?
15
(3)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 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 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 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如矛盾分析法,不仅 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认证其赖以立论的 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要不断总结经验。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进行 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总结 经验不是满足于经验,不是停留经验,而是要超 越经验,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达到对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的认识,形成科学的理论和思想。 要善于总结多方面的经验。我们既要总结过 去的,也要总结现在的;既要重视总结别人的, 更要总结自己的;既要总结成功的,也要总结失 败的。
13
按照高低层次,我们可以把方法区分为如下 三类:
一是具体方法,指各门具体科学所使用的方法,如数 学中的微积分法、物理学中的光谱分析法,地质学中 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年代法等。 二是一般方法,指适用于各门具体科学的普遍方法, 如系统方法、控制方法、信息方法、数学方法等。 三是哲学方法,它具有最大的普适性,抽象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历史与逻辑一致的方法等。 本课程所涉及的方法主要是第二、三层次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介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介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介一,本书的作者及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由首席专家杨春贵主持编写的。

其参与编写此书的成员还有马俊峰、王宏波、边立新、孙熙国、杨信礼、张曙光、陈曙光、欧阳康、庞元正。

下面对主要编写者杨春贵进行简介一下:杨春贵,1959年-196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6月调入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任哲学博士生导师。

历任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等。

在内容方面,这本书一共包括导论和七章内容。

导论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第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第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第二章是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是个复杂的系统;第二,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第三,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第三章是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法;第二,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第三,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第四章是社会过程研究方法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类社会是个过程;第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第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

第五章是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第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章是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真理与价值;第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第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第七章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第二,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第三,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理念型”“理想类型”( ideal type) 又译“理想型”“理念型”, 是马克斯·韦伯社会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不是一种理想或目的,而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动的一种概念性工具,是一种方法。

理想类型不是对实际社会存在的概括, 只是理论家为了分析现象、理解现实而构想的理论模式。

韦伯对“理想类型”的诠释有如下观点:理想类型的一词适用于指关于行动者与行动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分类和陈述,亦即根据或参照行动者心中的思想和行动取向所依据的一个或几个行为准则所作出的分类和陈述。

理想类型是这样形成的:单方面地强调一个或几个观点,并将与这些单方面强调的观点相匹配的现象,亦即许多弥漫的、无联系的、或多或少存在和偶尔又不存在的个别现象,综合成为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思维图像。

这个思维图像由于其概念的纯粹性,所以在现实中的任何之处都不可能由经验来发现它。

它是一个乌托邦。

理想类型是一个思维图像,它既不是历史现实(即其内容不是具体现实的完全再生),也不是“真正的”现实(即它不是从绝对意义上表现了现实的“本质”),它的目的甚至不是作为现实的一部分可以在其中找到其作为一个例证的位置的图式(即它不是一个真正的一般概念),但是它必须被解释为一个纯限定概念,亦即为了强调经验现实中的某些有意义的部分而与所研究的现实进行比较所用的概念。

韦伯把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即目的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情感行动和传统行动,并且认为目的理性行动是社会行动发展的方向。

理想类型是作为与自然主义相对立的方法提出来的,韦伯以此作为对抗自然主义偏见在文化科学( 社会科学)领域内影响的手段。

韦伯对理想类型的诠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理想类型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分析结构。

通过这种分析方法, 可以使其与经验实在相比较。

由于经验现实的复杂多样性, 研究者不可能穷尽社会实在的所有特征, 那就可通过理想类型, 借着片面地强调或夸张现实里面的某些成分, 然后把它提升到一种纯粹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职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此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

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

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1、方法方法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

2、实践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实践是人们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社会活动。

3、生产系统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总和。

它主要是由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要素构成。

生产力中的主导要素是劳动者。

4、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的关系。

5、上层建筑系统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制度和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旨在研究和改变社
会现象和社会制度。

它的方法论与其他社会科学方法论有
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以生产方式的变
革为基础的。

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强调观察和
分析社会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马克思主义将一切现象都置于历史和社会经济的背景下进
行分析。

2.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
展的内在规律,因此研究社会问题时需要分析矛盾的存在
和解决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社会变革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可以预测社会未来的变革趋势。

3. 阶级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强调了对阶级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而阶级冲突则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因此,在研究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要关注不同阶级的利益和矛盾。

4.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它认为社会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的。

研究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要考虑历史时期的不同,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5. 实证研究: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也强调实证研究,即要以实际事实和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而不是纯粹依靠理论推演。

实证研究可以通过观察、实地调查、统计数据等方式来获取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其他社会科学方法论不同,体现了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阶级斗争的关注,并注重实证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导论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

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使得人们很难对社会历史作出全面的、科学的解释。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为人们正确解释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伟大变革。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认识的方式和达到的水平是很不相同的。

(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神话传说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

那时的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不久,认识能力很低,主工是借助于原始思维对社会进行认识,其认识成果通过集体表象得以表达,以神话传说等方式流传。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社会科学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在当代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一词在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的意思。

《墨子·天志》篇把以“规”度量圆形之法称作圆法,把以“矩”度量方形之法称作方法。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是从这里来的。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批判继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积极成果,克服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依据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而变革创新,开启了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新时代。

(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变革马克思主义产生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尽管在社会认识史上有其一定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狭小的生产规模限制了人们的眼界,特别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历史,使得它们在总体上不可能给社会历史以真正科学的说明。

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马克思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批判了唯心主义对于社会历史的主观臆断,认为人们对社会认识的视野应该“从天国回到人间”,聚焦于人们的现实生活。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所谓的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涉及基本立场、假设及出发点,可划分为哲学方法论与具体学科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涉及的是前者。

马克思主义阐述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描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并认为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方法论是对世界观的体现与运用。

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了实践观、系统论、矛盾分析法等社会科学方法。

以下是对这几种方法的认识与说明: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马克思认为物质是以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形式存在的。

他认为物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发展变化,因此,他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的方法。

对一个问题的认识与解决,需要以实践为基础,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在物质实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观,并认为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他把实践分为三个阶段:确立实践目的与方案;实践主体根据实践目的及方案借助一定的手段作用于实践客体;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结果并以此修正实践目的、方案,反馈调节实践活动本身。

物质世界在时空中不断地运动、变化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认识和实践也要从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出发。

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并在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决定其它一切活动;实践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并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时间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并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咱们党的第二届领导人邓小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以此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重新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前进。

马克恩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恩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恩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摘要: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含义与特点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系四、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我国的应用五、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研究正文: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变革的学说,它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为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含义与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系统总结和理论阐述。

它具有以下特点:综合性、实践性、理论性、系统性和方法性。

社会科学方法论旨在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等理论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导。

同时,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认识等理论的具体化和深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支持。

四、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我国的应用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学者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此外,我国还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融入了教育教学、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等方面,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研究,首先要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其作为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要掌握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具体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证分析、案例研究等。

最后,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社会现实,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人文科学:指一些以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内容、以广泛的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它是以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为学术研究主题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是一个精神与意义的世界,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

2、社会科学: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史学、文艺学、伦理学、美学等。

它的任务是研究并阐明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3、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它以各种各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

4、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与总结,并且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

5、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

6、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7、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8、具体性原则: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题库》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题库》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018年)一、名词解释:(20选5)1.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科学观、技术观。

依据理论体系的不同层次而分出不同层次的方法论,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

2.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 科学主义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构建人文社会研究方式和体系。

4. 人文主义强调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区别,否认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5. 整体主义认为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个体,主张从整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

6. 结构功能主义主张借鉴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揭示人类社会系统与生物、物理系统相同的结构与机制。

7.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8.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指的是生产资料归谁占有、由谁支配,决定着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通过人对物的关系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9. 思想上层建筑又称社会意识形态,是由政治、经济、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观点所构成的社会意识形式。

10. 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区域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状况等因素。

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

没有人口的生产,就没有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社会发展水平就要受到制约。

人口增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等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与影响。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研究社会科学问题的方法论,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结合社会科学领域的具体实践,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论强调实践性和历史性,注重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是什么?1、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2、历史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因此研究社会现象必须考虑其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3、综合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提倡采用多种方法研究社会科学问题,包括实证方法、辩证法、历史分析法等。

4、批判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认为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社会科学问题?1、确定研究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和社会现实,确定需要研究的社会科学问题。

2、进行文献回顾: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

3、收集和分析数据:根据研究问题和文献回顾的结果,采用合适的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

4、提出理论假设:根据数据和分析结果,提出解释问题的理论假设。

5、进行实证研究:采用合适的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

6、总结研究成果: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建议。

四、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它也强调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增加,运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社会科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力深远而广泛。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所谓的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涉及基本立场、假设及出发点,可划分为哲学方法论与具体学科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涉及的是前者。

马克思主义阐述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描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并认为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方法论是对世界观的体现与运用。

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了实践观、系统论、矛盾分析法等社会科学方法。

以下是对这几种方法的认识与说明: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XXX认为物质是以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形式存在的。

他认为物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发展变化,因此,他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的方法。

对一个问题的认识与解决,需要以实践为基础,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XXX在物质实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观,并认为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他把实践分为三个阶段:确立实践目的与方案;实践主体根据实践目的及方案借助一定的手段作用于实践客体;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结果并以此修正实践目的、方案,反馈调节实践活动本身。

物资天下在时空中不断地运动、变化与开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开展的,因此,认识和实践也要从变化开展了的客观实际出发。

物资是按规律运动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并在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实践的客观能动性。

XXX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导游。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决定其它一切活动;实践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并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时间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并构成了社会开展的动力。

咱们党的第二届带领人XXX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以此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头恢复和开展了党的头脑路线,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对问题意识的自觉,也就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

因此它是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突破口,也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一般来说,显而易见的问题毋需发现,难以发现的是蕴含在习以为常现象背后的问题。

所以,发现表现为意识到某种现象的隐蔽未解之处,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

从这个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

正如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所示,大凡在科学上能独树一帜的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解决者的功劳,毋宁说是问题发现者的原始功绩。

这就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社会科学的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对问题意识的自觉,也就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承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

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它是一种面向本体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也是一种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

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

因此它是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突破口,也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人类社会复杂大系统从复杂性思维的角度,把社会发展理解成是一个复杂系统,以复杂系统探究方式来研究社会发展,是一种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它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原因追溯,未来预测和横向分析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社会发展可以理解成复杂的系统,系统是指若干要素以一定的关系和结构组成的集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而联系着的事物就构成了一个系统。

因此,系统一直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复杂系统,构建复杂性科学。

对于究竟什么是复杂系统这个问题, 目前科学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职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此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

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

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1、方法方法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

2、实践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实践是人们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包括主观与客观)的社会活动。

3、生产系统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总和。

它主要是由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要素构成。

生产力中的主导要素是劳动者。

4、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的关系。

5、上层建筑系统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制度和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

6、人口系统人口系统 population system,指人口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网络结构。

人口环境系统是以人口为中心的系统,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不仅区别于一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而且也不同于人与环境的关系。

7、自然环境系统自然环境系统是自然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自然环境系统的范围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

地球表面各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构成地球自然环境系统。

8、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社会形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范畴。

9、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作为揭示社会生活整体性特征,研究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类型即社会结构的社会历史范畴,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社会形态,即经济社会形态。

10、技术社会形态社会形态作为揭示社会生活整体性特征,研究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类型即社会结构的社会历史范畴,一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即技术社会形态。

11、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两对基本矛盾包含着3个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

12、阶层阶层是指出身于不同阶级的人,由于某种相同的特征而形成的社会集团,例如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分子,同一阶级里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的层次阶层是指出身于不同阶级的人,由于某种相同的特征而形成的社会集团,例如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分子,同一阶级里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的层次。

13、阶层分析方法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人们的收入、职业、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权利等等为标准,将人们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研究不同层次之间的人们的社会差别。

阶层分析方法适用于各个不同的阶段并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因而应作为主体状况分析的主要方法。

14、阶级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指在承认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划分为阶级并由此产生阶级斗争的前提下,从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

它所关注的主要是人们在社会的经济关系亦即生产关系中的不同地位。

15、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努力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部署、整体推进。

答案2:指的是社会矛盾体系中的诸方面、诸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彼此共生的稳定状态,它是矛盾同一性在人类社会中的最高表现形态。

16、阶级矛盾不同阶级之间因经济、政治以及其他方面的利益和要求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这是阶级产生以来出现的一种社会矛盾。

各个阶级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由于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利益和要求,形成各种阶级矛盾。

17、阶层矛盾社会阶层,只有分工不同,没有等级之分;但各阶层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的差异却是客观事实,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矛盾也是客观存在的。

阶层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实质上还是利益矛盾。

18、过程的集合体辩证法强调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都表现为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孤立的事物,因此,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发展的集合体。

19、历史主义的方法把一个历史事件放到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中去研究,不要认为的拔高或者贬低他,运用历史的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去考证一个历史事件。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20、科学预见的方法对未来的预测,关注和把握,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识活动的表现。

研究社会过程,认识社会规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宫阙认识和把握来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历史课题,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过程和阶段,确立和设计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寻找和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和路径,从而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做到在某一事件和过程发生之前未雨绸缪,掌握主动。

科学预见之所以可能,在于社会历史过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而大量偶然性中又存在着某种必然性。

21、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历史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进程,逻辑则是对这一进程和历史顺序的认识和把握。

社会历史过程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社会历史进程在人类思维中的再现。

因此,二者具有统一性。

22、现实的人“现实的人”,就是处于一定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的人,而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了全部感性世界的基础。

23、人的本质马哲说法,社会性是人的本质,所谓的社会性是指人在社会当中发展起来的特质与属性。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西哲的说法,人没有在先的本质,存在先于本质,你的本质即你所为,是你的所做所为造就了你的本质。

中哲的说法,人的本质是一种道德性的存在。

24、社会共同体就是指由若干社会个人、群体和组织在社会互动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方式和社会规范结合而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其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和生活方式,共同的利益和需求,以及强烈的认同意识。

社会生活共同体具有经济性、社会化、心理支持与影响、社会控制和社会参与等多种功能。

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成员个体来说,依靠共同体获得身份、地位和权力,也依靠共同体帮助其满足各种依靠自身无法满足的需要,如应付重大的灾害、疾病等带来的困难,通过参加共同体的各种活动来满足其精神需要,如获得社会认同和归属感等。

25、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里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视之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简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

把“自由人的联合体”看成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价值目标不是偶然的,这是他们对自己以往思想的高度总结,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自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私有制已消灭,因而“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私有制的消灭与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互为条件的。

他们把“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思想置于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使之由空想变为科学。

26、评价第一,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对评价对象的判断过程;第二,评价的过程是一个综合计算、观察和咨询等方法的一个复合分析过程。

27、理解理解就是因每个人的大脑对事物分析决定的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一般也称为了解或领会。

理解与概念和问题都有密切关系,有时是互相重叠的。

理解不等同于体会,两个词是有明显的差别的。

理解是个体对事件的逻辑表示赞同,也不排除有个人体验,但主要是承认事件的逻辑关系。

28、批判指对于是非的判断或者是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否定。

29、规范是指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某一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30、进步观进步观是人们对进步尺度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进步,进步的本质,及进步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

进步观是人生观的反映。

进步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不同的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状态的影响和制约,有着不同的内容,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31、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

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32、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无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33、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