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

合集下载

《出师表》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出师表》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释(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出:出征。

(3)师:军队。

(4)先帝:这里指刘备。

(5)创:开创,创立。

(6)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完整word版)出师表原文及注释,翻译

(完整word版)出师表原文及注释,翻译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紧迫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自轻自贱,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非法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尔后推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往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友好,利害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因此兴盛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因此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何尝不惋惜怨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鄙俗,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推翻,受任于败军之际,受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交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因此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商酌损益,进效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谢。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重点字词参照说明:1、中道崩殂(死。

崩,古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2、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3、不懈于内(懒散)...4、此紧迫存忘之秋也(在)(里是“ ”的意思).5、忠志之士(忠有志)6、追先帝之殊遇(追想)(待,厚遇).....7、开圣听(大圣明的听。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师表》诸葛亮〔两汉〕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一篇著名的文言文政治公文。

出师表是东汉末年著名将领魏武帝曹操写给自己的儿子曹丕的书信,用以告诉儿子即将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向辽东的乌桓族发动战争,同时也是对曹操社会地位和权力合法性的正当性辩护。

以下是《出师表》的原文及注释: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以北军屯田为名,实为训练战士;以傍边修造为名,实为防备辽东。

先帝称臣为“儒将”,以臣将才不及奇才也。

奇才,不在射犬之技,有所短,无所长,安能与人争高下?当今之世,猛士并起,壮士披发,竞欲效锺、毓之功,不肯效阴、顾之行。

当此之际,虽欲从事先帝之业,殆已不能矣。

且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而一旦之间,披沥璀璨,沦于刍狗之辈,惜哉!异时悔之,何及哉?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臣伏见阙下之泪,敢奉告于陛下。

臣以为天下大事系于缓急之间,因之当决于殿下。

愿陛下勿以臣之愚鲁、识浅,疑念付托,以致阙失先帝之聪明,臣之躯,异日之辱愧也。

昔先帝之所以遗臣以大事也,曰:“非尔族类,不能弘道于前,故留臣。

”此言非特承宠纳私之意,其自见于今日之政事者矣。

故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非人,以至于今。

虽然,道义之徒,死而后已,可传于后世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还以家事择君,臣名虽微,望尘莫及,当有抗志,不效穷耳。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注:《出师表》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陈琳上书给董卓的表章,表达了他对董卓专权、腐败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以下为《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臣陈琳言:臣以险衅疆场,死生之地,当远离,不忍见捐。

先帝既不崇德修业,而享受之时,益以傲物。

侈欲无厌,天下不毛,宜其伏诛,而况穷乏乎!怀土之伤,贵游之乐,非所敢闻也。

臣窃以为董卓得幸于先帝者,时维社稷之殃,业经纶之变也。

以至于今,百姓流离,饥饿流亡,至于斯日,禁若寇讹,让不逆情,以致奸宄竞起,贼臣并举。

先帝每称臣才器,拔用於幕府,臣亦自以为应奉先帝之遗意。

至于张让,窃比陈蕃更无足与议者。

愚以为张让之等,不足道哉!臣伏惟皇上考量臣昔日之事,暂留厩肆,使臣得以进贤达能之士,以报先帝之知遇之恩。

若臣之不肖,尚有司空、太尉在位,当依法断肃。

臣之所望於皇上者,惟日夜改过,以效忠贞之心。

不敢以猥自介,尚有瑕疵,望於皇上见谅。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臣以险衅疆场,死生之地,当远离,不忍见捐。

先帝既不崇德修业,而享受之时,益以傲物。

侈欲无厌,天下不毛,宜其伏诛,而况穷乏乎!怀土之伤,贵游之乐,非所敢闻也。

臣窃以为董卓得幸于先帝者,时维社稷之殃,业经纶之变也。

以至于今,百姓流离,饥饿流亡,至于斯日,禁若寇讹,让不逆情,以致奸宄竞起,贼臣并举。

先帝每称臣才器,拔用於幕府,臣亦自以为应奉先帝之遗意。

至于张让,窃比陈蕃更无足与议者。

愚以为张让之等,不足道哉!臣伏惟皇上考量臣昔日之事,暂留厩肆,使臣得以进贤达能之士,以报先帝之知遇之恩。

若臣之不肖,尚有司空、太尉在位,当依法断肃。

臣之所望於皇上者,惟日夜改过,以效忠贞之心。

不敢以猥自介,尚有瑕疵,望於皇上见谅。

臣窃以为董卓得幸于先帝者,时维社稷之殃,业经纶之变也。

以至于今,百姓流离,饥饿流亡,至于斯日,禁若寇讹,让不逆情,以致奸宄竞起,贼臣并举。

先帝每称臣才器,拔用於幕府,臣亦自以为应奉先帝之遗意。

《出师表》原文及译文

《出师表》原文及译文

《出师表》原文及译文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出师表》注释及译文

《出师表》注释及译文

《出师表》注释及译文注释出:出征。

师:军队。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先帝:指蜀汉开国君主刘备。

先:称已死的人,多用于尊长。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原的大业,基业。

未:否定副词,没有。

而:表转折,却、但是。

中道:中途。

崩殂(cú):死。

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

殂:死亡。

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益州,这里指蜀汉。

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益州:这里指蜀汉此:这。

诚:确实,实在,果真。

之:结构助词,的。

秋:时刻。

然:表转折,但是。

侍:侍奉。

卫:守卫懈:懈怠,放松。

于:在。

忠:忠臣。

内:指宫廷内。

外:指宫廷外。

士:将士。

忘身:舍生忘死。

盖:副词,表示整句系解释原因,原来是。

追:追念。

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

欲:想要。

报:报答。

之:代词。

于:向,对。

诚:实在,确实。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开张:扩大。

圣:圣明开张:扩大。

圣:古时臣下对皇帝的尊称。

以:用来。

光:发扬光大遗德:遗留的美德。

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

也作“恢宏”。

气:勇气。

妄自菲薄:自己随便看轻自己。

妄:随便,胡乱,轻率。

菲薄:轻视。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引用、比喻。

这里是说话的意思。

引:称引。

喻:譬喻。

义:适宜,恰当。

以:以至于。

塞:阻塞。

忠:忠诚。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这里指进谏。

宫中:指皇宫中。

府中:指朝廷中。

俱:全,都。

体:整体。

陟(zhì):提升,提拔。

罚:惩罚。

臧否(pǐ):善恶。

异同:偏意词,这里偏重再异,不同。

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作奸:做奸邪事情。

科:科条,法令。

及:以及。

为:做。

付:交给。

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论:评判。

出师表(原文及详解)

出师表(原文及详解)

出师表诸葛亮〔两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及注释《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东汉末年的诸葛亮所写,是一封给刘备的表文。

下面是《出师表》的原文全篇及注释。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 先帝:刘备的父亲刘弘,也称为刘备创业时的重要支持者。

2. 中道崩殂:刘备在建业称帝后逝世。

3. 三分:指刘备、曹操、孙权三方势力的对峙局面。

4. 益州:刘备在巴蜀地区的势力范围。

5. 忠志之士:指对国家忠心耿耿的志士。

6. 追先帝之殊遇:指回顾刘备在世时的殊遇和恩典。

7. 开张圣听:指开放圣听,接纳忠言。

8. 先帝遗德:指刘备的遗德和圣明治理的理念。

9. 恢弘志士之气:指振兴和激发有志之士的斗志。

10. 妄自菲薄:指自己过于谦虚、自贬身份。

11. 引喻失义:指用不合适的比喻来说明自己的身份和态度。

12. 忠谏之路:指给予君主忠告的机会和途径。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3. 宫中府中:指皇宫和地方政府。

14. 陟罚臧否:指升迁和处罚。

15. 异同:指宫中和府中对待奸犯和忠善者的态度是否一致。

16. 有司:指官方的司法机关。

17. 昭陛下平明之理:指明确展示君主的公正原则。

18. 偏私:指偏袒个人、亲信,而不公正。

19. 内外异法:指内外有不同的法律规定。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0. 侍中、侍郎:指宫中的高级官员。

21. 郭攸之、费祎、董允:刘备重用的三位重要谋士。

22. 志虑忠纯:指他们的志向和忠诚纯粹。

23. 拔以遗陛下:指刘备在世时将他们选拔起来,并传承给刘备的儿子刘禅。

《出师表》原文及其对照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其对照翻译

24、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原文与译文对照(第一自然段)【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译文】先帝创建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原文】而中道崩殂(cú);【译文】就中途去世了。

(先帝:指刘备。

崩殂(cú):死。

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原文】今天下三分,【译文】现在天下分成三国,【原文】益州疲(pí)敝,【译文】蜀国贫困衰弱,【原文】此诚危急【译文】这确实是情况危急、【原文】存亡之秋也。

(判断句)【译文】决定存亡的时刻。

(注释:益州:这里指蜀汉。

秋:时。

)【原文】然侍卫之臣【译文】但是,侍奉守卫的大臣【原文】不懈于内,(不懈)(倒装句)【译文】在宫内毫不懈怠,【原文】忠志之士【译文】忠诚有志的将士【原文】忘身于外者,(忘身)(倒装句)【译文】在外奋不顾身的原因,【原文】盖追先帝之殊遇,【译文】原来都是追念先帝的优待,【原文】欲报之于陛下也。

(判断句)【译文】想报答它给陛下。

【原文】诚宜开张圣听,【译文】(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原文】以光先帝遗德,【原文】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原文】恢弘志士之气;【原文】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原文】不宜妄自菲薄,【译文】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原文】引喻失义,【译文】说话不恰当,【原文】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译文】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段义:1、提出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2、分析了当前的不利形势和有利形势。

(用原文回答)(第二自然段)【原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译文】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原文】陟(zhì)罚臧(zāng)否(pǐ)【译文】奖惩功过、好坏,【原文】不宜异同。

【译文】不应该(在宫中、府中有所)不同。

【原文】若有作奸犯科【译文】如果有作坏事、触犯科条法令,【原文】及为忠善者,宜付【译文】和忠心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原文】有司论其刑赏,【译文】主管的官来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原文】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译文】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原文】不宜偏私,【译文】不应该偏袒有私心,【原文】使内外异法也【译文】让宫廷中和朝廷上有不同的法规。

三国蜀汉-诸葛亮《出师表》原文、译文及注释

三国蜀汉-诸葛亮《出师表》原文、译文及注释

三国蜀汉-诸葛亮《出师表》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师表》,另有《后出师表》。

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为《后出师表》。

原文:出师表三国·蜀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注释及翻译

《出师表》注释及翻译

出师表(诸葛亮)【注释】1.疲弊: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2.诚:确实。

3.秋:时,时候。

4.盖:大概。

5.追:回溯往事,追念。

6.殊遇:特别厚待。

7.宜:应该。

8.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9.以:用来。

10.光:发扬光大。

11.恢弘:发扬扩大。

12.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义:合理的主张和思想。

13.陟罚臧否:奖善惩恶。

1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

15.昭:显示。

16.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17.志虑忠纯:志向心思忠诚纯正。

18.是以:因为这样,因此。

19.简拔:选拔。

20.遗(wèi):给予。

21.悉:全。

22.裨补缺漏:补救缺点和疏漏之处。

23.性行淑均:性格品德,善良平正。

24.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25.所以:……的原因。

26.倾颓:衰败。

27.痛恨:伤心遗恨。

28.贞良死节: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人)。

29.布衣:平民。

30.躬:亲自。

31.闻达:显达,有名望。

32.以:因为。

33.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4.猥:辱,降低身份。

35.枉屈:屈尊就卑。

36.由是:因为这样,因此。

37.感激:感动奋发。

38.驱驰:奔走效劳。

39.倾覆:战败,兵败。

40.尔来:从那时以来。

41.谨慎:严谨慎重。

42.夙夜:早晚,整天。

43.不效:不能实现。

44.奖率:勉励。

45.庶竭驽钝:希望竭尽自己有限的才能。

46.攘除:铲除。

47.所以:用来……的。

48.斟酌损益:处理事情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49.效:效命的任务。

50.慢:怠慢。

51.彰:表明,显扬。

52.咎:过错。

53.咨诹:询问。

54.察纳:明察采纳。

55.临:面对。

【翻译】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厚待,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言进谏的道路。

《出师表》逐句注释翻译

《出师表》逐句注释翻译

出师表一、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公元181年: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19岁:与友人徐庶师从司马徽。

27岁:在司马徽、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

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28岁: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

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50岁:诸葛亮再次北伐。

51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54岁:诸葛亮再次北伐中病故百丈原。

二、题释:表:古代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出师表:请求出兵的奏章。

这是227年诸葛亮向刘后主(刘禅)请求出兵北伐的奏章。

有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收二川(1),排八阵(2),六出(3)七擒(4),五丈原(5)前,点四十九盏明灯(6),一心只为酬三顾(7)。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8)北拒(9),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10)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11)。

注释(1):东川与西川(2):八卦阵(3)六出祁山(4):七擒孟获(5):死的地方(6):死的标志(7):三顾茅庐(8):东和,东和孙吴;(9):北拒,北拒曹魏;(10):八卦阵(11):火烧赤壁三:1.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之职分也(全文的...而忠陛下中心句)。

2.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3出兵的条件: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4.出兵的目的: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原文全篇译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译文及注释

出师表原文全篇译文及注释《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诸葛亮(新三国陆毅饰)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dé),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fěi)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jiàn)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jiǎn)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tuí)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

《出师表》诸葛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出师表》诸葛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出师表》诸葛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出师表以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作品原文:前出师表臣亮言:先帝(1)创业(2)未半而中道(3)崩殂(4),今(5)天下三分(6),益州疲弊(7),此(8)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9)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10)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11),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13)先帝遗德,恢弘(15)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16),引喻失义(17),以塞忠谏之路也(18)。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19);陟罚臧否(20),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21)及为忠善者(22),宜付有司(23)论其刑赏(2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25);不宜偏私(26),使内外异法也(27)。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9):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30),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31),有所广益(32)。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33),晓畅(34)军事,试用(35)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6):愚以为营(37)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38)和睦,优劣得所(39)。

亲贤臣,远小人(39),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40)也。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出师表原文: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议,以失先瞻之明也。

臣亮自请先帝之所以制礼仪法度,正宗庙堂之政,非臣亮之力也。

今当远离,臣亮敢不言乎?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禹之际,不可不察也。

夫唱咏者,志在四方;忠发者,言不容隐。

合议者,知安危之所兴;行中者,义无返顾之怀。

今四方鼎沸,朝纲日衰。

此诚千秋之责,所向无障。

颟顸肆志,不逞于小人;自用则能,不求于外物。

宜先本省,达礼显能,进贤任能,忍辱负重,以长百姓之幸甚者,不宜议论。

臣亮之初志,不出偏隅之谈,于斗斛间之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观之,当今之任便足以担负重任;而议论微著,不使过于颞颡之间,故知微见著,罔闻其详也。

愿陛下如先帝临表问之,则愚密之事,闇然而止矣。

伏惟圣明臣诚之至也,故事无大小,进尽忠言。

先帝曰:「朕闻卧龙有神机妙算之名,实不欲见。

」侧听臣言,谓之无所用其伎。

臣亮生平唯恐人之不足,故多絜称其短,不敢颁述其长。

犹恐皇上之听之不察,故敢谈之。

愿陛下钧明臣言,深省之。

曹操用之,则家祭无忘告于虞庙;刘备用之,则冢中枯骨不敢忘之。

——《三国演义》【译文注释】出师表是三国时期刘备曾经写给汉献帝的信,表达了刘备的忠诚和为国家解难题的决心。

下面是出师表的翻译注释。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亮:指的是刘备自称,即刘备所用的字。

中道崩殂:指刘备的继任者和太子刘禅在建安二十四年去世,刘备在世已近半个朝代。

三分天下:指刘备、曹操和孙权三方势力均分天下。

益州疲弊:指刘备在益州巩固势力尚不稳定,疲弱不堪。

危急存亡之秋:形容国家危难、关系生死存亡的时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出师表》诸葛亮 原文及其注释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出师表》诸葛亮  原文及其注释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原文及注释译文

《出师表》原文及注释译文

《出师表》原文及注释译文出师表介绍:《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

至于三国演义中的后出师表,并没有证实。

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作者介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注释:(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出:出征。

(3)师:军队。

(4)先帝:这里指刘备。

(5)创:开创,创立。

(6)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7)而:表转折。

(8)赏:受赏。

(9)刑:受罚。

(10)中道:中途。

(11)崩殂(cú):死。

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

殂,死亡。

(12)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益州,这里指蜀汉。

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

(13)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14)此:这。

(15)诚:确实,实在。

(16)之:结构助词,的。

(17)秋:时候。

(18)然:但是(19)侍:侍奉。

(20)卫:守卫(21)懈:懈怠,放松。

(22)于:在。

(23)忠:忠诚。

(24)内:朝廷上。

(25)外:朝廷外,指战场上。

(26)士:将士。

(27)忘身:奋不顾身。

(28)盖:连词。

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29)追:追念。

(30)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

(31)欲:想要。

(32)报:报答。

(33)之:代词。

(34)于:向,对。

(35)诚:实在,确实。

(36)宜,应该。

(3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开张:扩大。

圣:圣明(38)以:来。

(39)光:发扬光大。

(40)遗德:遗留的美德。

(41)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

也作“恢宏”。

恢:大。

弘:大、宽。

(42)气:志气。

(43)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妄:随便,胡乱,轻率。

菲薄:微薄。

(44)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引用、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45)以:因而。

(46)塞;阻塞。

(47)忠:忠诚。

(48)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这里指进谏。

(49)俱:全,都。

(50)宫中:指皇宫中。

(51)府中:指朝廷中。

(52)体:整体。

(53)陟(zhì):提升,提拔。

(54)罚:惩罚。

(55)臧否(pǐ):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

意思是“评论人物的好坏”。

臧否:善恶。

(56)异同:这里偏重在异。

(57)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58)作奸:为非作歹。

(59)科:科条,法令。

(60)及:和。

(61)为:做。

(62)付:交给。

(63)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64)论:凭定。

(65)刑:罚。

(66)以:来。

(67)昭:彰显,显扬。

(68)平:公平。

(69)明:严明。

(70)理:治。

(71)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

(72)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73)内外:指宫内和朝廷。

(74)异法:刑赏之法不同。

法:法制。

(75)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侍郎。

侍中、侍郎,都是官名。

(7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77)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

(78)志:志向。

(79)虑:思想,心思。

(80)忠纯:忠诚纯正。

(81)简拔:选拔。

简:挑选。

拔:选拔。

(82)遗(wèi):给予。

(83)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

悉:副词,都,全。

咨:询问,征求意见。

(84)之:指郭攸之等人。

(85)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86)裨(bì):弥补,补救。

阙,通“缺”,缺点。

(87)有所广益:得到更多的好处。

(88)广益:很多的益处。

(89)益:好处、益处。

(90)性行:性情品德。

(91)性行(xíng)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92)淑:善。

(93)均:公平,平均。

(94)晓畅:谙熟,精通。

(95)试用:任用。

(96)能:能干,有才能。

(97)是以:因为这,因此。

(98)众:大家。

(99)举:推举。

(100)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101)营:军营、军队。

(102)行(háng)阵:指部队。

(103)和睦:团结和谐。

(104)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105)亲:亲近。

(106)信:信任。

(107)得所:得到恰当的位置。

(108)先汉:西汉。

兴隆:兴盛。

(109)后汉:东汉。

倾颓:衰败。

(110)每:常常。

(111)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

他们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败。

(112)叹息:感叹惋惜。

(113)痛恨:感到痛心遗憾。

(114)恨:遗憾,不满意。

(115)尚书、长(zhǎng)史、参军:都是官名。

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

(11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117)悉:全、都。

(118)贞:坚贞。

(119)良:善良可靠。

(120)死节:能够以死报国。

死:为……而死。

(121)隆:兴盛。

(122)计日:计算着日子。

(123)布衣:平民百姓。

(124)躬:亲自,自身。

(125)耕:耕种。

(126)躬耕:亲自耕种,实指隐居农村。

(127)南阳:东汉郡名。

即今河南省南阳市。

(128)苟:苟且。

(129)全:保全。

(130)于:在。

(131)求:谋求。

(132)闻达:闻名显达。

(133)以:认为。

(134)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卑,身份低下。

鄙,见识短浅。

与今义不同。

(135)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136)枉屈:委屈。

(137)顾:拜访,探望。

(138)咨:询问。

(139)由是:因此。

(140)感激:感动奋激。

(141)许:答应。

(142)驱驰:驱车追赶。

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

(143)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大败刘军;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联合孙权打败曹操于赤壁才转危为安。

(144)值:遇到。

(145)倾覆:指兵败。

(146)尔来:那时以来。

(147)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师北伐已经二十一年。

(148)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149)故:所以。

(150)寄:托付。

(151)以:把。

(152)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临:将要。

(153)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

夙,清晨。

忧,忧愁焦虑。

夙夜:早晚。

(154)泸:水名,即金沙江。

(155)不毛:不长草。

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毛,庄稼,苗。

(156)兵:武器。

(157)甲:装备。

(158)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

奖,鼓励。

(159)庶:希望。

(160)竭:竭尽。

(161)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162)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

(163)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164)攘(rǎng)除:排除,铲除。

(165)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166)还:回。

(167)于:到。

(168)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169)所以:用来……的。

(17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171)斟酌:考虑,权衡。

(172)损:除去。

(173)益:兴办,增加。

(174)损益:增减,兴革。

(175)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

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

(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176)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177)托,委托,交给。

(178)效,效命的任务。

(179)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180)效,取得成效。

(181)告:告慰,告祭。

(182)兴:发扬。

(183)德:道德。

(184)言:言论。

(185)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

(186)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

(187)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

(188)彰:表明,显扬。

(189)咎:过失,罪。

(190)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诹,询问。

(191)察纳:认识采纳。

察:明察。

(192)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

(193)深追:深切追念。

(194)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195)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196)当:在……时候。

(197)临:面对(198)涕:眼泪。

(199)零:落下。

(200)不知所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

谦词。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