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视距空战战术编队图解大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视距空战战术编队图解大全
编队进攻性空战基本原则
(1)在兵力上要处于数量优势,同时编成利于攻击的队形。

(2)空战中尽量攻击敌长机,并分割敌僚机,使之丧失战斗力。

(3)长机要主动攻击敌机,僚机要时刻观察敌长、僚机行动,掩护长机行动。

如条件具备,应主动攻击敌机,并及时报告长机。

(4)长机出现弹药耗尽、负伤、机械设备故障等情况时,僚机应主动承担空中指挥任务。

(5)退出战斗时,编队应向战区的己方一侧、有地面防空火力掩护地区退出。

剩余油料较多、位置有利的飞机,应积极掩护其它飞机先行退出战斗。

编队防御性空战基本原则
(1)当双机编队被敌机追踪时,应根据敌机的位置和距离,采取向外上下分开的机动动作,迫使敌顾此失彼。

(2)编队其中一架被跟踪时,其它飞机应全力实施火力掩护,努力使敌机放弃攻击。

(3)尽量用一架(双)飞机引诱敌机,其余飞机对敌攻击;防御的双(单)机向敌机转弯,诱使敌机跟随,另一对己机寻找机会攻敌。

(4)当敌机数量明显多于自己编队,或编队失去战斗力的飞机较多时,应主动退出战斗。

单机进攻性空战基本原则
(1)进入作战空域和判明敌机已开始实施攻击时要投掉副油箱。

要不间断地观察敌情。

要尽量减少无线电通话。

在作战地域要以更大的速度飞行。

(2)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敌人。

要把对方的飞机当成最好的飞机。

在攻击前要实施目的明确的机动。

(3)要尽可能从敌机尾后或下方进行攻击。

如果己机机动性不及对手,应以高度优势攻击。

当有速度较快的飞机掩护时,可减速飞行。

(4)未确认敌机时不要攻击。

攻击机动动作和射击、发射动作要协调一致。

(5)遵守战斗纪律,要有全局意识和牺牲精神。

单机防御性空战基本原则
(1)发现己机处于被动时,要迅速采取果断动作,摆脱敌机追踪和导弹攻击。

当有更快速或更高位置的飞机掩护时,可减速飞行,以获得同伴支援。

(2)要注意来自太阳方向的敌人。

不要让敌人尾随。

敌机位于己机尾后时,要向敌机方向做“S ”减速机动。

(3)任何防御的目的是摆脱敌人转入进攻。

要识别并预测敌人的攻击意图,并准备随时转入攻击。

(4)如果投不掉副油箱就应立即离开交战空域;双机编队中若被击落一架,另一架应及时退出战斗。

(5)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若己机低空性能优越,要充分利用之.尽且与敌在低空周旋.并适时退出战斗。

战斗机性能差距是现实,但空战局面不是性能差距的简单推导,否则战争早消亡了。

战术能在相当程度上杭衡技术,战场上也几乎不存在纯教科书式的单机对抗。

下面请专家结合不同机型的情况介绍超视距空战基本战术,以期能对空战实际情形有所感受,并体会到敌人的思路和己之对策。

空战分进攻性空
战和防御性
空战两种基本类型,有不同的战术原则。

理解这些原则是了解空战战术的基础。

空战队形
目前各国第三代战斗机主要采用双机(四机)雷达跟进队形、双机密集队形、双机橄榄形编队、三机防御和支援队形等。

双(四)机雷达跟进队形此队形多用于中距空战和侦察,搜索和警戒范围较大,灵活性强,便于相互策应和掩护。

各机型运用这一队形特征不同。

F-15:距离20千米,高度差600米,观察角0~10°。

F-16:距离15~20千米,高度差0~600米,四机编队时,机组内保持防御队形。

“幻影”2000:距离20~30千米(一般是25千米),高度差6 00~1000米(一般是600米),间隔3~8千米。

这种队形属大间隔、大距离队形,发现目标后可迅速调整变换,迅速转向目标。

双机密集队形此队形是相对于中距战中的雷达编队队形而言,不是传统意义的密集队形。

这是F-16在超视距接敌中使用的主要队形,主要用于二对一、二对二的对抗。

双机横向间隔4千米以内,前后距离保持在1千米以内,高度差0~200米。

双机橄榄形队形这是F-15、“幻影”2000的主要队形。

通过双机相互对向和背向盘旋保持队形和逐步前进,高度差600~2000米,各机的盘旋环形航线相互衔接,基本上构成一个不规则的橄榄形,F-15的半径为9~20千米,“幻影”2000为8~18千米。

盘旋期间,始终保持一架机头朝向敌机、一架背向敌机,不断互相转换,保持攻击和防卫的连续性。

其中对向飞行距离较短,多
在10 ~20千米,一般不超过20秒,以保持编队不断前进。

前位机在距目标25~40千米便转弯回头,以便及时回避威胁及诱敌深入。

随着双方距离不断接近,双机轮番进入对向敌机的频率增加。

三机防御和支援队形此队形主要用于战术进攻,是美空军常用的三机战术队形,编队的间隔、距离不大于5千米,最小800米,双机置前配置为防御队形,置后配置为支援队形,各单机间插空布局,具有较大的战术空间。

三点前后相守,左右交联,进攻点多,队形变换灵活。

各阶段战术要点
中远距空战过程一般经过目标搜索与识别、接敌、攻击三个阶段,也有搜索完了直接发射远程导弹攻击的。

第一阶段,F-15、F-16除了用机载雷达和电子光学设备对目标进行识别,通常还出动两架飞机对目标进行监视。

其中一架飞机以最大速度从目标附近飞过,进行目视识别,并将目标信息传给另一架飞机,由另一架攻击。

特殊情况下(如无远距雷达监控,双机不宜疏开),双机要么直接攻击未被识别目标,要么接近目标目视观察,然后攻击。

接敌和攻击阶段在中远距空战中是个统一的过程。

飞行员在接敌的同时进行机动,占据有利位置。

锁定目标后,机载雷达转入“自动”状态,并向计算机传递
必要数据,计算使用武器的各项指数。

在接敌过程中,飞机通常以大俯仰角进入射击区。

满足必要条件后,发射导弹。

以双机以上编队行动时,F-15、F-16通常分成突击编队和掩护编队,按高度向纵深沿正面疏开。

突击编队位于佯动编队的前面或后面,距离通常为2000~5000米。

“幻影”2000的中距战比较注重通过相互间密切策应和掩护,创造中距攻击条件。

它的中距战术分三种态势。

主动态势下直接攻击“幻影”2000双机保持跟踪队形,前后距离约4千米,从约110千米外与机载雷达性能稍逊的目标机双机正对头或斜对头接敌,速度550~650千米/小时,目标机双机保持密集队形。

“幻影”2000双机加速到0.9马赫,以240千米/小时速度差、600~900米负高度差接敌。

距离目标机37~74千米时,“幻影”2000锁定目标机双机,同时实施中距导弹攻击,然后进入近距实施格斗。

均衡态势下机动攻击“幻影”2000双机与机载雷达性能相近的目标机双机正对头或斜对头互相接近。

双方同时发现对方时一般距离70~80千米,“幻影”2000在距目标机约56千米危险空域之外实施“对向”和“背向”监控警戒战术,伺机接敌并实施中距攻击。

被动态势下伺机攻击“幻影”2000双机保持防御队形与机载雷达性能较优的敌机双机正对头或斜对头接近,敌机在距离70~80千米时首先发现“幻影”2000并迅速占位,“幻影”2000也获得机载威胁告警系统或地面引导单位及空中预警机的提示后,迅速变换成球状编队接敌,实施“对向”和“背向”监控警戒战术,并逐步加快“对向”与“背向”转换频率,造成敌机连续丢失目标。

当接近至
40~50千米时,“幻影”2000双机同时“对向”加速接敌,集中力量攻击威胁较大的一架,然后再攻击另一架目标机。

双机编队攻击战术
双机编队在中远距空战中的战术主要有:直接攻击、钳形攻击、釜底攻击、水平疏开、垂直疏开、组合疏开等。

直接攻击在攻击机与目标相向或同航向飞行时,使用导弹攻击。

当目标处于中空或高空时,攻击机在目标探测距离和导弹最大发射距离方面占较大优势,可在空中或地面指挥所指挥下进行攻击。

如条件允许,攻击机可以1000~2000米的负高度差进入目标前半球或后半球,当机载雷达探测并识别目标后发射导弹。

攻击前通常打开电子战设备干扰对方,防止其进行攻击,而后飞机在上仰时以最大允许发射距离发射导弹。

钳形攻击是指利用两个编队从不同方向(侧面)同时攻击目标。

如果对方发现一个编队并向其转弯,另一个编队即可占据有利战术位置对目标进行尾后攻击。

此时,地面或空中指挥所对飞机进行引导,并观察空中情况和协调各型飞机的行动。

其中有两种典型情况。

一是侧冀迁回,占位攻击。

双机保持跟进队形从70千米外接敌,高度大约在4800~9200米,速度800~1000千米/小时,目标机高度3600~9500米。

距离40~60千米发现目标机,距离30~40千米时前位长机向一侧反转诱敌,后位僚机接敌并发射中距导弹,长机再反转进入攻击。

若僚机攻击前被目标机锁定,则僚机实施反转诱敌,由长机转入攻击。

二是双向迂回,左右夹击。

双机保持跟进队形,高度4800~9200米,速度800~1000千米/小时。

距离30~60千米雷达发现目标机,15~40千米
锁定,双机同时向两侧分开,并反转迁回,再回头对目标机实施包抄夹击。

釜底攻击是F-15、F-16等型机混合编队进行空战的主要战术,经常与“钳形攻击”组合使用,适用于中队以上编队空战。

在空中预警机发现目标后,F-16双机立即机动至目标侧翼,并进行防御机动,吸引对方,迫使对方中队进行双机水平疏开,其中对方一个双机编队跟踪F-16双机,而后F-15双机投入战斗,对F-16双机在低空从相反方向投入战斗,与F-15形成“钳形攻击”。

如果隐蔽攻击失败,F-16将吸引对方跟踪,并展开近距空战。

远处的F-15在情况适宜时,有选择地发射中距导弹攻击。

水平疏开在低空空战和条件不允许进行垂直机动时使用。

其要领是数架或双架飞机同时施放有源干扰,并按预定角度沿水平面脱离原航线向两侧做修正转弯。

完成疏开后,继续接近目标,使敌无法发挥导弹发射的距离优势,同时可保障攻击编队顺利进入导弹的有效发射距离,向目标转弯后,先敌实施发射。

战斗开始前,为达成攻击的隐蔽性,战斗机双机须编成密集梯队战斗队形,前后距离200米以内,左右间隔100米以内。

当与目标距离达到60~65千米(约为最大探测距离的70%)时,敌雷达进入自动跟踪状态,编队立即改变队形。

当发现在捕捉到目标的同时也被敌雷达截获时,飞行员立即施放干扰15~20秒,而后以30°~45°的角度脱离原航线,向两侧做修正转弯,并直飞60~70秒。

直飞时间取决于修正转弯的角度,角度越大,直飞时间越短。

直飞过程中为防止目标脱离雷达跟踪区域,飞行员应尽量缩小角度,修正自己的位置。

这些机动动作可最大限度缩短对方导弹发射距离,破坏其雷达自动跟踪,迫使其重新判断形势,重新定位和锁定目标,重新准备导弹发射。

即便对方双机编队长机雷达锁定没有被破坏,从发现己方双机疏开到重新定位也需要50~60秒。

利用此间隙,己方双机可进入导弹的有效发射距离,向对方转弯,并根据情况做如下选择:双机同时对对方实施攻击;长机对对方实施攻击,僚机对长机进行保障,或相反。

假如己方双机完成疏开后,长机仍处于对方雷达锁定之中,长机应在转向目标后,重新施放干扰,掩护僚机对对方实施导弹突击。

假如僚机处于对方雷达锁定之中,僚机进行保障,长机对对方实施导弹突击。

如果疏开后己方双机仍无法脱离对方干扰扇面,机载搜索雷达将受到极大影响,突击飞机应使用光学瞄准具和红外导弹。

红外定位器发现目标距离短,开始时易丢失目标。

这时另一架飞机应使用雷达搜索,并利用遥控密码通信提供目标指示,减少突击飞机的搜索时间。

垂直疏开这是梯次配置的战斗机编队在接近目标过程中,以垂直方式疏开的战术动作,可先敌发射导弹和破坏对方导弹引导。

该动作适用于中高空小编队空战,既可在进入导弹发射区域前使用,也可在刚进入时使用。

机载雷达发现目标后,编队以密集队形接敌。

达到锁定目标距离时(55~60千米),双机开始施放干扰,完成“垂直疏开”动作。

具体方法是:长机开加力,以0.9马赫的速度爬升到适宜高度,僚机高度下降500米。

“垂直疏开”战术动作可以取得三个效果。

第一,至少会有一架飞机脱离对方的探测范围(很可能是僚机),为实施隐蔽先敌突击创造条件。

第二,长机具有高度上的优势,增大了导弹发射的允许距离,可为先敌发射创造条件。

第三,获得较大高度差。

高度差越大,先敌发射的时间越充分。

高度差为2000米时,先敌发射的时间为5 秒;高度差4000米时,先敌发射的时间为8~10秒;高度差7000米时,先敌发射的时间为15秒。

在高度差9000米时,攻击机可获得绝对的先敌发射优势。

这里有一些战术要领。

第一,长机应在进入优势区前即占据较大高度。

第二,必须准确把握“垂直疏开”的时机,过早会暴露意图,过迟可能会被敌导弹击中。

“垂直疏开”的准确时机是敌机载雷达转入自动跟踪状态时。

第三,当对方占有高度优势时,优势越大,双机长机转入爬升的时机应越晚,而僚机应在对方发射导弹后迅速下降高度。

即使高度差非常大,比如15000米,双机也不应同时下降高度,否则可能会落入对方导弹杀伤区域。

第四,当双机具有高度优势时,既可爬升,也可下降。

如果能在敌导弹发射后,双机迅速爬升和下降,机
动效果会更好。

为使敌导弹在最后阶段偏离目标,双机在爬升的最后阶段适宜做不规则横滚。

组合疏开这是“水平疏开”和“垂直疏开”战术动作的组合。

其要领是在接近目标过程中,飞机脱离原航线,向两侧完成修正转弯,同时改变飞行高度,达成编队疏开。

“组合疏开”战术动作用于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前、接近目标的初始阶段和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后。

在接近目标的初始阶段,长机可在完成修正转弯的同时,完成爬升动作。

僚机可在完成修正转弯的同时,完成下降高度动作。

双机同时占据预定高度。

在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后,长机在完成战术转弯的同时完成爬升,僚机完成战术修正转弯的同时下降高度,或相反。

或长机爬升,僚机在水平面做战术修正转弯。

以F-16为例说明。

其组合疏开战术有以下四种。

其一,左右(上下)分开,先后攻击战术。

F-16双机保持密集队形从40~55千米处接敌,双方高度均为6300米。

距离37千米时,F-16双机改为防御队形或跟踪队形(距离1.8千米)。

距离30千米时,双机左右分开,间隔保持5.5千米左右,长机爬高至7200米,僚机则下降至5100米,对目标机实施中距导弹攻击。

距离11~19千米时,前位长机下滑接敌,僚机则反转拉开距离,并创造发射中距导弹条件。

当前位长机完成近距攻击后,僚机恢复航向,在距离目标机约11千米时进入接敌,对目标机实施近距导弹或机炮攻击。

其二,左右分开,相互支援,下滑接敌战术。

F-16双机保持防御队形,在55~60千米外与目标机单机构成正对头态势,高度7300~9700米,开加力速度0.9~1.0马赫,目标机高度6000~7600米。

距离约37千米时,F-16发射中距导弹,然后关加力防止前冲,双机左右分开。

目标机则下滑至3000米摆脱,
F-16长机再反转对目标实施攻击,僚机也反转支援长机,并下降到3000米至目标机侧后方实施中距或近距攻击。

其三,大间隔雷达跟踪队形接敌,前后截击战术。

F-16双机保持前后跟踪队形(间隔4~7千米),高度7000米,在距离约56千米时与目标双机正对头接敌,目标机高度约6400~9150米。

F-16发现目标后,开加力加速至0.9马赫,爬高至9150米以上,双机拉开至19~28千米,保持600米高度差,变换成大间隔雷达跟踪队形。

前位F -16首先选定其中一个目标实施中距攻击,然后反转脱离,防止遭敌中距攻击。

后位F-16则改为前位,对另一个目标机实施中距攻击。

如中距未能全歼目标机,再转入近距,力争占位目标机后方4~7千米实施近距导弹或机炮攻击。

其四,防御队形接敌,同时攻击目标战术。

F-16双机保持防御队形,高度约为4600~10600米,从55~60千米外与目标机双机对头接敌。

目标机双机保持前后跟踪队形,间隔0~4千米,高度大约为5400~6600米。

距目标机约27千米时,F-16双机左右疏开,并对目标机实施中距攻击。

距离16~18千米时,F-16双机分配目标。

相距13千米时,目标机双机横向间隔扩大至7千米左右,F-16双机则采取目视接敌,依威胁程度选择优先攻击目标,分别实施近距导弹攻击,攻击距离约7~9千米。

中队以上编队战术
中队编队通常由攻击和掩护编队组成。

攻击编队主要是前出至对方编队侧翼,从低位突然实施导弹突击。

掩护编队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敌人;随时将目标信息传给突击编队长机;佯动吸引敌机;在接敌紧急阶段施放干扰;火力支援攻击编队,并对其实施掩护。

攻击和掩护编队的间隔和距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间隔大小应保障两编队同时进入导弹发射距离。

距离大小应保障突击编队在掩护编队进入对方发射区域前实施攻击。

“侧方攻击”战术攻击编队在200~500米低空飞行,位于掩护编队前18~20千米,间隔15~20千米,观察瞄准系统置于光学瞄准状态。

掩护编队在中空飞行,观察瞄准系统处于工作状态。

起飞后或在投入战斗前,均保持这种队形。

当攻击机双机进入锁定目标距离(60~65千米)后,掩护编队开始准备攻击,由其长机实施目标锁定。

如果对方已先期锁定,掩护编队长机可施放干扰破坏敌雷达跟踪,僚机向左或向右完成修正转弯,并下降到低空,以期进入对方侧翼。

在掩护编队佯动掩护下,攻击编队进入最佳发射距离(5~10千米),打
开搜索雷达,以大坡度转向目标。

发现目标后,急跃升,从侧下方突然对对方实施突击,掩护编队长机继续对对方施放干扰。

如果对方在突击编队发射导弹后开始机动,将落入掩护编队僚机的导弹攻击之中。

攻击编队应位于掩护编队的前面,在掩护编队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前先敌实施突击。

“对头攻击”战术当攻击编队位于掩护编队后面,或距目标同样距离时,通常使用“对头攻击”战术。

战术动作与“侧方攻击”基本相同。

掩护编队做好攻击准备,在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域后,向左或向右完成修正转弯,对方机载雷达即会跟踪掩护编队飞机,为攻击编队隐蔽实施对头攻击创造条件。

使用某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时,两编队的距离为20~25千米。

掩护编队根据使用不同导弹的距离要求,在进入对方导弹发射区前完成修正转弯。

当掩护编队飞机机动后处于攻击位置时,攻击编队的飞机应进入导弹发射区域。

当两编队与对方距离相等,即攻击编队正好处于掩护编队下方时,可对敌实施攻击。

多目标攻击战术
一架战斗机在中远距同时或连续攻击多个目标的基本程序通常包括:起飞引导、空中搜索、目标跟踪、攻击准备、攻击、退出攻击等六个阶段。

起飞引导阶段与单目标中距攻击基本相同。

当拦截多个同时接近的目标时,通常将拦截机引导至能够兼顾多个空中目标的中心区域。

空中搜索阶段搜索方法与进行单目标中距攻击基本相同。

当机载雷达探测
到多个空中目标后,飞行员根据战斗需要选择单目标或多目标跟踪。

多目标跟踪阶段在此阶段,机载雷达从“方位一速度”或“方位一距离”状态自动转入了??标进行威胁判断、根据敌机群规模列出目标危险等级,选择最危险的2~6个目标,进行攻击排序及导弹分配,武器管理系统对导弹开始通电、加温和自检。

攻击准备阶段在此阶段,火控计算机需完成雷达扫描中心、飞行最佳引导指令、多枚导弹允许攻击区计算,并给多枚空空导弹分别进行惯导对准、任务装定。

当目标满足发射导弹条件,火控系统发出导弹“解锁”指令。

攻击阶段飞行员发射第一枚导弹后,便进入下一个攻击阶段。

在此阶段,飞行员仍需操纵机载雷达保持对多个目标的跟踪及空情监测,并继续完成后续导弹的瞄准、发射以及对所有导弹的指令制导。

退出攻击阶段当最后一枚导弹导引头自主截获目标并进入了末导阶段,火控系统发出允许脱离指令,飞行员机动脱离,当导弹命中目标后,多目标攻击的整个过程完成。

实施中远距同时或连续多目标攻击,是技术成份大于战术成份的攻击行动。

由于其攻击距离远,对飞行员的传统意义上的战术动作要求不高.但对机载雷达、火控系统要求很高。

需要机载雷达、火控系统计算等多个相关系统,对多个空中目标同时进行搜索跟踪、目标识别、战术计划制定、威胁等级判断、攻击排序、火力分配、雷达照射兼容性检查、雷达扫描中心计算、最佳引导指令计算、操纵指令计算、空情监视以及多枚空空导弹的瞄准、发射、制导等多方面工作。

指挥引导战术
第三代战斗机作战半径大,指挥引导方法由单一的指挥机构实施的集中引导,变为由若干个指挥引导网来统一实施的分散引导。

战斗机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在上、下、左、右60°方位,距离120千米左右都可以发现目标,并可在80千米以上截获目标。

在接敌阶段,指挥机构只要概略通报目标的方位、距离,就可协助飞行员截获目标。

战斗机的全向攻击能力使其不仅可采用对头、斜对头的攻击方式,在前半球发现和截获目标,也可用雷达在尾后发现和截获目标,发现距离最远可达50千米,截获距离最远可达40千米。

在引导战斗机接敌过程中,应以战术方案的协同,从有利的方向、高度出航和接敌。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低空、大负高度差的方法接敌。

在适当的距离上再上升至有利的作战高度。

虽然战斗机的探测距离可达120千米,但由于武器射程限制,雷达过早开机不但没必要,反而过早暴露,也使雷达受敌方干扰,易先遭敌攻击。

一般可在地面机构或预警机指挥下,对头、斜对头时在距离目标80~60千米、尾后攻击在20~30千米时打开雷达.按指挥所的通报进行搜索发现。

为破坏敌机的发现条件,在雷达开机的同时实施电子干扰。

战斗机雷达搜索发现目标的最大高度差为±10千米,可根据目标情况采用各种高度差弓}导接敌。

在速度方面,由于受脉冲多普勒雷达的限制,在对头攻击时,雷达能发现大于210千米/小时飞行的目标,而对小速度目标不易发现。

尾后攻击时,战斗机速度大于目标速度150千米/小时以上才能稳定跟踪目标。

同时,采用大速度接敌可增加导弹射程,以达到先敌攻击。

发射后,应下令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