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类读书笔记
设计读书笔记

设计读书笔记【篇一:设计类读书笔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读书报告(读书笔记)学院:艺术学院课题名称:广西南宁市东方外国语学院片区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班级: 09-09学生:梁艳梅指导教师:黎勇日期: 4.27日期: 2013 年 04 月 28日日期: 2013 年 04 月 30 日日期: 2013 年 05月 01 日日期: 2013 年 05月 06 日【篇二:设计理论读书笔记】设计中的设计拿到这本书我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它的封面,书面上除了黑色的字就是白色的封皮,很简单大方,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翻开书,“设计到底是什么?”作者原研哉在第一章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也是大家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在这一章里他回顾了现代设计的起源及发展,及日本在设计里的历史,从中不难发现设计是随着时代的推进应运而生的,产品是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充足的生活才可能实现,也才能体现设计的意义。
作者在书中不断提到设计来源于生活,这一点也没错,很多人总认为设计是什么高深的东西,认为设计很抽象,离他们很远,其实不然,设计离不开生活,设计服务于生活,一个好的设计必定是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的,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设计师,区别只在于你有没有仔细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
设计也应用于生活,它就是不断地从生活中找出新问题来解决,我们平时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设计。
想象一下当生活中没有了设计会是怎么样的?也许我们将寸步难行。
在书中,“re-design”再次设计也被作者强调了,一样东西从无到有是设计,而从原本就有熟悉的东西再经过思考得来的新产品也是设计。
再次设计不一定能取代原本的设计但往往更能体现一种新的追求及理念,这也是再次设计真正的意义所在。
书中的坂茂卫生纸让人印象深刻,他设计的四角形纸管不像平时卷筒形,但却可以使纸巾的消费量减少,从而节约能源,而且在运输过程中比一般卷筒卫生纸更能节省空间,当然这种设计不可能真正大规模运用于生活,因为它并不符合商业设计的目的,但它是一种概念,一种设计的意义而已。
平面设计读书笔记

平面设计读书笔记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平面设计无处不在,从我们每天浏览的网页到手中的产品包装,从街头的广告牌到书籍的封面,平面设计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最近读了几本关于平面设计的书籍,让我对这门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平面设计,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图像、文字、色彩等元素的组合和排列,传达特定的信息或情感。
它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有效的沟通。
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能够在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清晰地传达出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色彩是最能直接触动人心的元素之一,不同的颜色能够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
比如,红色通常代表热情、活力和警示;蓝色给人以冷静、信任和专业的感觉;绿色则象征着自然、生机与和谐。
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的主题和目标受众,精心挑选合适的色彩方案。
例如,一个针对儿童的产品设计可能会选择鲜艳活泼的色彩,而一个高端商务品牌的设计则更倾向于使用简洁大气的中性色。
文字在平面设计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字体的选择、大小、间距和排版方式都会影响整个设计的效果和可读性。
一种字体可能传达出传统、正式的感觉,而另一种字体则可能显得现代、时尚。
同时,合理地运用文字的层次和重点,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让他们更容易获取关键信息。
比如,通过加粗、变色或放大某些文字,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视觉冲击力。
图形和图像的运用则是平面设计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图形可以是简洁的几何形状,也可以是复杂的手绘插画,它们能够以直观的方式传达信息。
图像的质量、清晰度和与整体设计的协调性也非常重要。
一张高质量的、与主题紧密相关的图片能够大大提升设计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而且,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图形和图像的留白,适当的留白可以让设计看起来更加简洁、舒适,不会给人造成视觉上的压迫感。
除了这些基本元素,布局也是平面设计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个好的布局能够使各个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设计书籍读书笔记

设计书籍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几本关于设计的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呀!其中有一本书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书名我就先不说啦,免得有打广告的嫌疑。
这本书不是那种干巴巴地给你讲理论的,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把设计的精髓一点点地展现出来。
书里讲了一个关于家居设计的例子,那细节描述得,简直就像我自己亲身在那个房间里一样。
作者说他去拜访了一位朋友的新家,一进门,就被那独特的设计吸引住了。
客厅的布局打破了传统的沙发对着电视的模式,而是把沙发围成了一个半圆,中间放着一个大大的矮茶几,上面摆满了各种有趣的小摆件,有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小雕塑,还有手工制作的陶瓷花瓶。
朋友说,这样的布局是为了让大家在交流的时候更加亲近,没有那种正对着的压迫感。
再往旁边看,是一面大大的落地窗,窗帘不是那种常见的厚重布料,而是一层薄薄的白色纱帘,阳光透过纱帘洒进来,整个客厅都变得柔和而温馨。
窗户旁边还放着一把舒适的躺椅,上面铺着毛茸茸的毯子,让人一看就想躺上去晒晒太阳,看看书。
客厅的墙壁也不是简单地刷个大白,而是用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涂料,做出了一种仿旧的效果,仿佛这面墙已经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有着自己的故事。
墙上挂着几幅现代艺术画,色彩鲜艳,线条简洁,与整个空间的氛围相得益彰。
走进卧室,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床不是那种中规中矩的方形,而是一个圆形的大床,上面铺着柔软的床垫和丝绸般的床品。
床头的背景墙是一幅巨大的手绘壁画,画的是一片美丽的森林,让人仿佛在睡梦中都能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床边还放着一个小小的床头柜,上面放着一盏复古的台灯,灯罩是用丝绸做的,散发着温暖的光。
衣柜的设计也很特别,不是那种封闭式的,而是采用了开放式的架子和挂杆,衣服、包包、鞋子都展示在外面,就像一个小小的时尚展示区。
朋友说,这样可以让他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物品,也更容易搭配出每天的穿搭。
卫生间的设计更是充满了惊喜。
洗手台不是那种常见的陶瓷盆,而是一块大大的天然石材,经过打磨后,保留了石材的纹理和质感,显得非常独特。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在当今社会,设计无处不在。
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应用,到居住的房屋,再到出行的交通工具,无一不是设计的成果。
然而,一个好的设计不仅仅是外观的美观,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心理预期。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让我对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开篇就提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这意味着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将用户的需求、能力和行为习惯放在首位。
例如,我们常见的门把手设计,如果设计师没有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手部力量,可能会导致门难以开启或关闭,给用户带来不便。
这让我意识到,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细节,实际上蕴含着对用户心理和行为的深入理解。
在“可视性”这一章节中,作者强调了产品的设计应该让用户清楚地知道如何操作。
比如,一个电器的按钮,如果没有明确的标识或者与周围环境区分不明显,用户可能会感到困惑,甚至误操作。
这让我联想到了一些电子产品的说明书,过于复杂和晦涩,导致用户无法快速上手。
其实,好的设计应该是直观的,不需要过多的解释,用户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如何使用。
书中还提到了“反馈”的重要性。
当用户进行操作时,产品应该及时给予相应的反馈,让用户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有效。
例如,在点击手机屏幕上的按钮时,会有短暂的震动或者变色来提示操作成功;在下载文件时,会有进度条显示下载的进度。
这些反馈信息能够让用户感到安心,增强对产品的信任和控制感。
“概念模型”也是书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概念。
设计师需要为产品构建一个清晰的概念模型,让用户能够理解产品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式。
以微波炉为例,如果用户能够清楚地理解不同的加热模式和时间设置对应的效果,就能更好地使用微波炉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反思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设计案例。
比如,公共卫生间的标识设计,如果不够清晰明确,可能会让人们在紧急时刻感到迷茫和尴尬。
还有一些软件的界面布局,混乱的菜单和选项会让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所需的功能。
平面设计读书笔记

平面设计读书笔记平面设计,这个充满创意与灵感的领域,一直以来都令我着迷。
最近读了几本关于平面设计的书籍,让我对这门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传达》一书中,作者强调了视觉元素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色彩、形状、线条、纹理等元素,它们不仅仅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更是传递信息和情感的重要载体。
比如,暖色调常常给人以温暖、活力和亲近的感觉,而冷色调则更多地传达出冷静、理智和距离感。
形状也有其独特的语言,圆形通常被认为是柔和、完整和包容的,而方形则给人稳定、规矩和可靠的印象。
线条可以引导视线,表现动态或静态,粗线条可能显得厚重有力,细线条则可能显得精致细腻。
纹理能够增加画面的真实感和质感,使其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书中还提到了构图的原则和方法。
构图是将各种视觉元素进行合理安排和组合,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和谐。
中心构图可以突出主体,使重点一目了然;对称构图给人一种稳定和庄重的感觉;而不对称构图则更具动感和活力。
在实际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设计的目的和受众的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构图方法,创造出富有吸引力和表现力的作品。
另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是《字体设计的艺术与技巧》。
字体作为平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同的字体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气质,比如楷书端庄秀丽,行书流畅自然,草书豪放洒脱。
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字体能够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同时,字体的大小、间距、颜色等也会影响整体的视觉效果。
合理的字体排版可以使文字更易读,增强信息的传达效果。
而且,创意性的字体设计能够为作品增添独特的魅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创意和灵感在平面设计中的关键作用。
创意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积累。
设计师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感知力,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和独特之处,并将其转化为设计的灵感。
同时,广泛的涉猎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摄影、雕塑等,也能够拓宽思维,为设计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交互设计之路读书笔记

交互设计之路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我一直在探索交互设计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我读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交互设计之路》
这本书是交互设计师必读的经典之作。
它详细介绍了交互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涵盖了从需求分析到用户研究、原型设计、测试及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对交互设计的整个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设计心理学》
这本书介绍了心理学与设计的结合,探讨了不同的设计决策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它深入剖析了用户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理,让我对用户行为的动机和需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这本书也教会了我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来优化设计,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交互设计的历史与未来》
这本书是一本关于交互设计发展历史的著作。
它从人类对交互的需求开始,追溯了交互设计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了解到了交互设计的发展脉络和趋势,让我更好地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的需求。
总的来说,交互设计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相信我会不断进步,成为一名更优秀的交互设计师。
- 1 -。
品牌设计全书读书笔记

品牌设计全书读书笔记
《品牌设计全书读书笔记》
哎呀呀,最近读了那本《品牌设计全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就好像我突然走进了一个满是奇思妙想和创意宝藏的大洞穴。
书里讲了好多关于品牌设计的有趣事儿呢。
就说其中一个吧,我记得有次我去逛商场,看到一家店的招牌特别有意思。
那招牌的颜色啊,特别鲜艳夺目,老远就能瞧见。
走近一看,那字体的设计也是别出心裁,不是那种常见的方方正正的字体,而是有点歪歪扭扭的,可就是这种歪歪扭扭,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
再看看店里的布置,哇塞,从灯光到陈列,每一处都好像是精心雕琢过的,让人感觉特别舒服,特别想在里面多待一会儿。
这可不就是品牌设计的魅力嘛!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这些设计理念和方法要是能用到更多的地方该多好啊。
就像那家店一样,通过独特的设计,让自己脱颖而出。
总之呢,这本书真的让我学到了好多,也让我对品牌设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以后我再看到那些有特色的品牌,肯定会更加留意和欣赏啦!哈哈,这就是我读《品牌设计全书》的一些感受和体会,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设计类读书笔记

设计类读书笔记【篇一:设计类读书笔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读书报告(读书笔记)学院:艺术学院课题名称:广西南宁市东方外国语学院片区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班级: 09-09学生:梁艳梅指导教师:黎勇日期: 4.27日期: 2013 年 04 月 28日日期: 2013 年 04 月 30 日日期: 2013 年 05月 01 日日期: 2013 年 05月 06 日【篇二:读书笔记《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外部空间设计》从文化站到别墅,在接触、学习并不断熟悉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很明显地认识到自己对外部空间的考虑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只考虑建筑本身到开始凭感觉增加一些环境,再到有意识地依据地形及建筑形态添加一些景观及灰空间。
我对外部空间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
《外部空间设计》这本书的确让人意识到外部空间的重要性、多变性及趣味性,一.关于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积极、消极空间是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引申出的思考,书中写到:“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产生的。
这一相互关系主要是根据视觉确定的,但作为建筑空间考虑时,则与嗅觉、听觉、触觉也都有关。
即使是同一空间,根据风、雨、日照的情况,有时印象也大为不同了。
”“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
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外部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自然,而是‘没有屋顶的建筑’。
”正因为空间是人与物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也就有了积极与消极的区别。
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即每一个建筑所追求的是给予人积极的影响。
外部空间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也如此。
设计时以人为中心,将周围的景观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收入人的视野,这时美景才是有价值的:美景给予人积极的能量,人回馈美景相应的赞美、珍惜、保护,这样的合作才是双赢的。
这样创造的空间应是高于自然景观的,这样的设计自然是协调统一的。
《设计元素.平面设计样式》读书笔记

设计元素.平面设计样式一、介绍平面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设计学科,它涵盖了色彩、形状、线条、文字、布局等多种设计元素。
而平面设计样式则是指在平面设计中所运用的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平面设计样式的一些经典元素和运用技巧。
二、经典元素1. 色彩色彩在平面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引起人们的情绪共鸣,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在平面设计中,常用的色彩搭配有单色调、互补色、类似色等,不同的色彩搭配能够体现不同的设计风格和主题。
2. 形状形状是构成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之一,它能够为设计作品赋予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在平面设计样式中,常用的形状有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这些形状的运用可以使设计更加有层次感和视觉延伸感。
3. 线条线条是平面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能够为设计作品提供结构和支撑。
在平面设计样式中,线条的运用可以使设计更加清晰、简洁,同时也能够为设计作品增添一些动感和节奏感。
4. 文字文字是平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能够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同时还能够为设计作品增添一些特色和个性。
在平面设计样式中,文字的排版和字体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它们能够决定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和印象。
三、运用技巧1. 布局布局是平面设计样式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设计作品的整体结构和视觉效果。
在进行布局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元素的对比、平衡、重复、节奏等因素,以打造出合理、美观的设计作品。
2. 图形处理图形处理是平面设计样式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它能够为设计作品增添一些装饰和艺术感。
在图形处理中,常用的技巧有渐变、阴影、叠加等,这些技巧能够使设计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3. 艺术表现艺术表现是平面设计样式中的灵魂所在,它能够为设计作品赋予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在进行艺术表现时,设计师需要结合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设计作品。
四、结语平面设计样式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设计学科,它需要设计师有扎实的设计基础和丰富的设计经验,同时还需要设计师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设计书籍读书笔记

设计书籍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几本关于设计的书籍,让我对设计这个领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原研哉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阐述了设计的本质和意义。
他认为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创造美观的物品,更是为了解决问题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书中提到的“再设计”概念让我深受启发,原研哉通过对日常用品的重新审视和再设计,展示了设计的无限可能性。
比如,他将常见的卷筒卫生纸中间的芯设计成四角形,这样卫生纸在使用时就不会随意滚动,这种细微而巧妙的改变,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让我们重新思考了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设计的基本原则。
其中,亲密性、对齐、重复和对比这四个原则,让我在之后观察和分析设计作品时有了清晰的思路。
亲密性原则让相关的元素靠近,形成一个视觉单元,使信息更加清晰易读;对齐原则让页面看起来更加整齐、有条理;重复原则通过重复某些元素,增强了设计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对比原则则通过元素之间的差异,突出重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清晰的解释,让这些原则变得易于理解和应用。
《设计心理学》让我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设计。
唐纳德·诺曼强调了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要考虑到用户的认知和情感需求。
例如,一个产品的操作界面如果过于复杂,就会让用户感到困惑和沮丧;而一个符合用户直觉的设计,能够让用户轻松上手并获得良好的体验。
这让我明白了设计师不仅要有创意和审美,更要深入了解用户的心理和行为,才能创造出真正实用和受欢迎的设计。
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反思自己对设计的理解和认识。
以前,我可能更多地关注设计的外观和形式,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和美感。
但现在我明白了,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是能够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并且给用户带来愉悦体验的。
同时,我也意识到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和审美也在不断变化。
平面设计读书笔记

平面设计读书笔记平面设计,这个充满创意与表达的领域,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我不断探索和学习。
在阅读了相关的书籍后,我对于平面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书中,我首先了解到平面设计的历史渊源。
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而来。
从古老的洞穴壁画到现代的数字化设计,每一个阶段都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技术和审美观念。
早期的平面设计主要用于传达信息和记录事件,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国的印章。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平面设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书籍、海报、传单等各种印刷品成为了平面设计的重要载体。
平面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色彩。
色彩具有强烈的情感和心理暗示作用。
红色可能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则常常给人冷静和信任的感觉。
在设计中,巧妙运用色彩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食品广告通常会使用暖色调来激发食欲,而科技产品的宣传则更倾向于使用冷色调来展现其现代感和专业性。
字体也是平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不同的字体风格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气质。
简洁的无衬线字体适合展现现代和高效的形象,而优雅的衬线字体则更能体现传统和经典的韵味。
字体的大小、粗细、间距等细节的处理,都会影响到整个设计作品的可读性和视觉效果。
一个好的平面设计师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字体的特点,并根据设计的目的和受众来选择合适的字体。
图形和图像在平面设计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摄影作品,也可以是手绘插画。
图形和图像能够直观地传达信息,增强设计的视觉冲击力。
比如,一个简洁而富有创意的标志能够让品牌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一张生动的插图能够为文章增添趣味和吸引力。
在布局方面,合理的排版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使信息传达更加清晰和有效。
设计师需要考虑元素之间的比例、对称、平衡和节奏等关系。
通过巧妙地组织文字、图形和图像,营造出舒适的视觉空间,让观众能够轻松地理解设计的主旨。
此外,平面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受众的需求和心理。
设计书籍读书笔记

设计书籍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设计的书籍,名为《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让我对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设计,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界面,到居住的房屋装修,再到街头的广告牌,无一不是设计的成果。
然而,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设计的表面,却很少去探究其背后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在《设计中的设计》中,作者原研哉强调了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美观和功能性,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洞察和对人类需求的深刻理解。
他认为,好的设计应该能够融入人们的生活,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而不是让人感到突兀和陌生。
书中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案例——日本的“无印良品”。
无印良品的产品以简洁、自然、实用为特点,没有过多的装饰和花哨的设计。
这种设计风格恰恰迎合了现代人对于简单、舒适生活的追求。
它让我们意识到,设计并非越复杂越好,有时候,减法反而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原研哉还提到了设计的“再设计”概念。
他认为,设计师应该不断地对已有的设计进行反思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身边的许多产品,比如手机。
从最初的按键手机到如今的智能手机,每一次的更新换代都是一次“再设计”的过程。
设计师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让手机变得更加智能、便捷、美观。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商业需求,更应该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全球性问题。
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产品的生命周期,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比如,在选择材料时,优先考虑可回收、可再生的材料;在设计产品的包装时,尽量做到简约、环保。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开始反思自己对于设计的看法。
以前,我总是认为设计就是要让东西看起来好看,但现在我明白了,设计的内涵远远不止于此。
设计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
通过这本书,我还学到了一些关于设计方法和技巧的知识。
比如,在进行设计之前,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通过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设计类书籍的读书笔记

设计类书籍的读书笔记设计类书籍的读书笔记1、设计是艺术的兄弟姐妹原文:想象一些设计产品:宣传瑜伽课程的海报、保险续保单、玩具装配说明书。
你会关心设计师采用何种创新方法么?当然不会!每一件设计作品都满足了其功能性的要求。
视觉处理应当能够支持其设计内容而不能与之相分离。
感想:设计与艺术的差别不仅表现在服务对象上,往往我们都在说设计应该是让受众能够看懂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们又在为了追求形式美,而将服务对象的真正需求忽略,设计不是艺术,它不需要去探索新的可能性,只是用来明确的解决用户的问题。
2、创意是存在的原文:只有带上眼罩,创意才会存在。
换而言之,你脑海中新奇的想法可能并没有你想像得那么独特。
没关系,虽然大多数人都厌倦重复和单调,但能否创作出真正原创的作品是无关紧要的。
我们追求的这个目标犹如攀登一座力所不能及的高峰,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相反,你因该尝试了解客户的问题所在。
聆听、观察和思考他们所面临的难题。
只有深入地了解客户与其处境,你才能够想到合适的处理方法。
切忌过分偏离主体,否则你会错失良机。
从现在开始,不要再幻想创造出“独具创意”的方法了。
感想:这是困扰设计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是需要完全创新还是小步改革,从历史上看,即使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也是由一堆细碎的小的变化引发的,所以在苦恼自己作品想法的创意不够时,不如去多关注一下客户的实际问题,为他们提供出解决了问题的产品,这也是他们最想要的产品。
3、与众不同即为好原文:你的.重点决不是创作出非同寻常的作品。
选择设计策略时,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它能都解决眼下的难题。
把与众不同当做理由为作品辩护是艺术界的产物。
但是设计无需打破障碍,它属于应用性实践,设计师们更关心的是设计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纵使大展拳脚的渴望是可以理解的,但你要记住,设计师好比裁缝。
你的目标应当为放大品牌、组织、产品的特点,亦或是你想呈现的首创精神。
追求新奇只会让你远离客户需求。
你应努力了解具体情境,而不是投身于寻找灵感。
《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整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在探索《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的过程中,我被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深深吸引。
这本著作如同一个瑰丽的宝库,以平面的形式展示了设计的无限可能。
平面构成,作为基础造型活动,对于艺术设计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为设计师提供了基本的造型技巧,更激发了他们无尽的创意灵感。
平面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培养设计师在二维空间中表现力的基础,是开启设计创新思维的钥匙。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还是令人惊叹的广告海报,其背后都离不开平面构成的巧妙运用。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掌握平面构成,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不仅是基本技能,更是塑造独特艺术风格的关键。
在深入探讨平面构成与基础造型的关系时,我领略到了设计的奥秘。
基础造型作为各种造型领域的基础,是培养设计师综合素质的基石。
它涵盖了绘画、雕刻、设计等多个领域,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而平面构成正是这一领域中的重要环节,它让设计师能够通过各种形状、色彩、质感等元素,在二维平面上展现出惊人的创意和美感。
当我思考平面设计与基础造型的关系时,我意识到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平面设计作为基础造型的一种表现形式,需要设计师具备扎实的基础造型能力。
这种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元素,创造出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
而基础造型的丰富内涵则为设计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使他们在平面设计中能够游刃有余地展现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对平面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其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想象一下,一个精美的广告海报,如何在平面构成的基础上,通过巧妙的色彩搭配、形状变换和层次布局,创造出令人难以忘怀的视觉冲击力。
这背后所展现的,正是平面构成的无穷魅力。
此外,《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示。
在二维空间中探索美的可能性时,我开始意识到每一笔每一划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更是设计师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平面设计读书笔记

平面设计读书笔记平面设计,这个充满创意与想象的领域,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我对平面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我所读的书中,作者开篇就强调了平面设计的重要性。
它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一种有效的传达信息的方式。
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能够在瞬间抓住人们的注意力,清晰地传达出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平面设计的基石。
对比原则,通过元素之间的差异来突出重点,比如大小对比、颜色对比、形状对比等。
对齐原则让设计元素有序排列,给人一种整齐、规范的感觉。
重复原则通过重复某些元素来增强视觉的一致性和节奏感。
亲密性原则则将相关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独立的视觉单元,让信息更加清晰易读。
色彩在平面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颜色能够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比如,红色代表热情、活力和警示;蓝色给人以信任、专业和冷静的感觉;绿色象征着自然、生机和环保。
而且,色彩的搭配也是一门大学问。
互补色的搭配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类似色的组合则显得更加和谐、舒适。
字体的选择和运用同样不可小觑。
不同的字体风格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气质。
衬线字体显得优雅、传统,适合一些正式、庄重的场合;无衬线字体则简洁、现代,更适合用于科技、时尚等领域。
字体的大小、粗细、间距等也会影响到文字的可读性和视觉效果。
图形和图像是平面设计中最具表现力的元素之一。
它们能够直观地传达信息,增强视觉冲击力。
照片可以营造真实感,插画则更具创意和个性化。
在运用图形和图像时,要注意其质量、清晰度和与整体设计风格的协调性。
留白也是平面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适当的留白可以让设计作品更加简洁、大气,突出重点,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过多的元素堆砌会让设计显得杂乱无章,而合理的留白则能让观众的视线更容易聚焦在关键信息上。
在设计过程中,创意的产生至关重要。
作者提到了许多激发创意的方法,比如头脑风暴、观察生活、借鉴优秀作品等。
设计书籍读书笔记

设计书籍读书笔记在这个充满创意和灵感的世界里,设计书籍就像是一扇扇通往奇妙领域的窗户。
最近,我沉浸在几本设计书籍的海洋中,那感觉就像是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冒险。
我读的第一本书叫做《设计中的设计》。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独特的排版和精美的插图吸引住了。
它不像一般的教科书那样死板,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书中有一个关于无印良品的案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无印良品一直以来都以简约、自然的设计风格著称,而在这本书里,作者详细地剖析了无印良品背后的设计理念。
比如说他们家的一款椅子,看起来普普通通,没有什么花哨的装饰。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椅子的线条流畅自然,靠背的角度恰到好处,能让人坐上去感到无比舒适。
而且椅子的材质选用了天然的木材,保留了木材原本的纹理和质感,让人感觉特别亲切。
这把椅子的设计并不是为了追求独特而独特,而是从人的使用需求和感受出发,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还有一本书叫《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这本书特别通俗易懂,就像是一个贴心的朋友在跟你唠嗑,给你传授设计的小窍门。
书中提到了对比、重复、对齐和亲密性这四个设计原则,通过大量的实例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些原则的实际应用。
就拿对比原则来说吧,作者举了一个海报设计的例子。
海报上原本的标题和正文用的是相同的字体和字号,整个画面显得平淡无奇。
后来设计师把标题的字体放大、加粗,并且换了一种醒目的颜色,瞬间就让标题突出了出来,与正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个海报的层次感和吸引力也大大提升了。
在阅读这些设计书籍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并不是一开始就完美无缺的,而是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和完善。
就像苹果的产品设计,我们现在看到的苹果手机、电脑等产品,外观简洁美观,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但其实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可能尝试了上百种不同的方案,不断地调整细节,才最终呈现出我们眼前的经典之作。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 logo 的经历。
一开始,我脑子里有很多想法,觉得这个也不错,那个也还行。
创新设计思维读书笔记

创新设计思维读书笔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
《创新设计思维》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创新世界的大门,让我深受启发。
书中开篇就强调了创新设计思维的重要性。
它不是一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能力,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和提升的。
创新设计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
它不仅仅适用于设计领域,在商业、科技、教育等众多领域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创新设计思维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
这意味着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情感和体验。
而不是仅仅从技术或者功能的角度出发。
比如,在设计一款产品时,如果只关注技术的先进性而忽略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那么这款产品很可能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
通过深入了解用户,观察他们的行为、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们能够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创新点。
在创新的过程中,多样性和包容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人聚在一起,能够带来丰富的观点和想法。
书中提到的团队合作案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由工程师、设计师、市场营销人员等组成的团队,通过充分交流和碰撞,最终创造出了一款极具创新性的产品。
这种跨领域的合作能够打破思维的局限,激发更多的创新火花。
书中还介绍了创新设计思维的流程和方法。
从理解问题、观察用户、定义需求,到构思创意、制作原型、测试和改进,每个步骤都有详细的阐述和案例分析。
其中,头脑风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头脑风暴时,要鼓励大家自由地发表想法,不批评、不否定,尽可能地激发更多的创意。
同时,制作原型也是一个关键步骤,通过快速制作出简单的原型,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想法,并且能够及时获得用户的反馈,从而进行改进和优化。
另外,创新设计思维强调的是不断迭代和试错。
不要害怕失败,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很多伟大的创新都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才最终成功的。
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上千次的实验失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平面设计读书笔记

平面设计读书笔记在当今这个视觉文化盛行的时代,平面设计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广告海报,还是手机屏幕上的应用界面,平面设计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审美。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平面设计的书籍,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平面设计世界的大门,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这本书开篇就强调了平面设计的重要性。
它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一种有效的传达信息和引发情感共鸣的手段。
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能够在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清晰地传达核心信息,并激发观众的兴趣和欲望。
比如,一张成功的公益海报,可能会通过简洁而有力的图像和文字,唤起人们对某个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行动;一款精美的产品包装,能够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购买。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包括点、线、面、色彩、字体等。
点是一切的基础,它可以聚焦视线,产生集中和稳定的效果;线则具有引导视线、划分空间和表达动态的作用;面能给人以整体和稳定的感觉;色彩是最具感染力的元素,不同的色彩能引发不同的情感和联想,红色的热情、蓝色的冷静、绿色的生机等等;而字体的选择和运用,则直接关系到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在构图方面,书中提到了对称构图、平衡构图、黄金分割构图等多种方法。
对称构图给人一种庄重、稳定的感觉,但有时也会显得过于呆板;平衡构图则更加灵活,通过元素的分布达到视觉上的平衡,更能营造出动态和活泼的氛围;黄金分割构图则遵循了一种自然而和谐的比例关系,使作品更具美感和吸引力。
设计师需要根据设计的目的和主题,灵活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对于色彩的运用,书中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色彩不仅具有情感属性,还受到文化和地域的影响。
比如,在西方,白色常常与纯洁和婚礼联系在一起,而在一些东方国家,白色则是葬礼的象征。
此外,色彩的对比度和饱和度的调整,也能极大地改变作品的氛围和风格。
高对比度和高饱和度的色彩组合往往充满活力和激情,而低对比度和低饱和度的色彩则更显柔和与宁静。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在阅读了《设计心理学》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设计这一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和学问。
过去,我认为设计仅仅是关于外观和形式的创造,旨在追求美观和独特。
然而,通过这本书,我才明白,真正优秀的设计远不止于此。
书中强调,设计的核心在于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这并非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设计师深入了解用户的心理、行为和习惯。
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界面,一个好的设计应该让用户能够轻松找到所需的功能,操作流程应该直观且符合人们的思维逻辑。
如果一个应用程序的操作步骤繁琐复杂,即使它的外观再精美,也难以获得用户的青睐。
作者还提到了“可视性”原则。
这意味着产品的设计应该能够清晰地传达其功能和操作方式。
以普通的家用电器为例,按钮的标识应该明确易懂,指示灯的状态应该一目了然。
否则,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就会感到困惑和迷茫,甚至可能因为误操作而导致不良后果。
“反馈”也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当用户执行一个操作时,系统应该及时给予明确的反馈,让用户知道他们的操作是否成功。
比如,在提交一份表单时,如果没有及时的提示信息,用户可能会一直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担心自己的操作是否生效。
书中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来阐述这些设计原则,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
比如,作者提到了一些早期的电子产品,由于设计不合理,导致用户在使用时遇到了诸多困难。
而对比之下,一些成功的设计案例,如苹果公司的产品,其简洁直观的界面和人性化的操作方式,赢得了全球用户的喜爱。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设计。
比如,公共交通设施的设计,有些地铁站的指示牌不够清晰,导致乘客在换乘时容易迷路;再比如,一些软件的更新,新的界面设计反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效率。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设计中的“情感化”因素。
一个好的设计不仅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能够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给用户带来愉悦的体验。
这让我想到了一些具有独特设计风格的品牌,它们通过产品的设计传递出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类读书笔记【篇一:设计类读书笔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读书报告(读书笔记)学院:艺术学院课题名称:广西南宁市东方外国语学院片区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班级: 09-09学生:梁艳梅指导教师:黎勇日期: 4.27日期: 2013 年 04 月 28日日期: 2013 年 04 月 30 日日期: 2013 年 05月 01 日日期: 2013 年 05月 06 日【篇二:读书笔记《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外部空间设计》从文化站到别墅,在接触、学习并不断熟悉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很明显地认识到自己对外部空间的考虑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只考虑建筑本身到开始凭感觉增加一些环境,再到有意识地依据地形及建筑形态添加一些景观及灰空间。
我对外部空间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
《外部空间设计》这本书的确让人意识到外部空间的重要性、多变性及趣味性,一.关于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积极、消极空间是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引申出的思考,书中写到:“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产生的。
这一相互关系主要是根据视觉确定的,但作为建筑空间考虑时,则与嗅觉、听觉、触觉也都有关。
即使是同一空间,根据风、雨、日照的情况,有时印象也大为不同了。
”“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
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外部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自然,而是‘没有屋顶的建筑’。
”正因为空间是人与物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也就有了积极与消极的区别。
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即每一个建筑所追求的是给予人积极的影响。
外部空间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也如此。
设计时以人为中心,将周围的景观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收入人的视野,这时美景才是有价值的:美景给予人积极的能量,人回馈美景相应的赞美、珍惜、保护,这样的合作才是双赢的。
这样创造的空间应是高于自然景观的,这样的设计自然是协调统一的。
别墅作为一种用于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居住空间,其外部空间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景观的搭配、自然与设计感的结合都体现着外部空间的灵活多变,给了设计者很大自由度的同时也给了他们很大的难题。
二.关于尺度与质感“一般认为,人的眼睛以大约60度顶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熟视时成为1度的圆锥。
” “人在看前方时,如果按2:1比例看上部,即成为40度仰角。
如果考虑在建筑上部看到天空,那么建筑物与试点的距离与建筑高度之比为2时,则可以整体地看到建筑。
”“当建筑只有孤立一幢时,是雕塑式的、纪念碑式的,在其周围存在着扩散性的n空间。
当那里再出现一幢建筑,二者之间就开始产生封闭性的相互干涉作用。
”“当两个人非常接近时,人的脸部高度h与脸与脸之间的距离d之间dh1,即成为干涉作用很强而极为亲密的关系。
达到dh=1为普通关系,是只能意识到脸部的恰当距离。
以上是把建筑高度与邻幢间距的关系推运用到人身上。
”在谈封闭性这个问题的时候,研究一下墙壁高度是很有意义的。
墙的高度与人眼睛的高度有密切关系。
⑴在30cm高度,作为墙壁只是达到勉强能区别领域的程度,几乎没有封闭性。
不过,由于它刚好成为憩坐或搁脚的高度,而带来极非正式的印象。
⑵在60cm高度时,基本上与30cm 高的情况相同,刚好是希望凭靠休息的大致尺寸。
⑶就是90cm高度,也是大体相同的。
⑷当达到1.2m时,身体的大部分逐渐看不到了,产生出一种安心感,与此同时,作为划分空间的隔断性加强起来了,在视觉上仍有充分的连续性。
⑸达到1.5m 时,除头部之外身体都被遮挡了,产生了相当的封闭性。
⑹当达到1.8m以上时,人就完全看不到了,一下子产生出封闭性。
在自己的设计中,对一些基本门、窗、轴线的模数还略有了解。
但对空间的尺度感仍然比较模糊,设计中对尺寸比例的推敲基本没有,对有关模数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这些数据的得出不得不让人承认空间的设计是具有科学基础的设计,看似无序的自然却总给人最为规矩的惊喜。
作者提出的“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
“外部空间可采用一行程为20~25米的模数,”称之为外部模数理论。
”是不断实践、计算得出的。
在我们的设计中,这种规范的模数是非常欠缺的。
一味凭感觉和对艺术感的追求是不够的。
同样地,材料的表现也更多地在乎效果图的美观,材料的尺寸及不同观察距离给予人的不同感受考虑较少。
三.关于设计手法1.“若把外部空间考虑为‘没有屋顶的建筑’,那么相当建筑设计最基本的平面布局,当然就是外部空间设计的重点了。
平面布局就是对该空间所要求的用途进行分析,并确定相应领域。
“外部空间如果将领域大致分类,”则可分为只限于人的领域和除人之外也包括交通工具的领域。
”“当进行外部空间布局时,有一种为各个空间带来一定程度封闭性、向心性地整顿空间秩序的办法。
为此,就应当注意墙的配置极其造型。
“所谓封闭性就是由比人高的墙壁隔断了”地面的连续性时所产生的。
”“建立空间顺序的方法之一,就是根据用途和功能来确定空间的领域。
”“即使是同一景色,或是改变角度,或是从框框中望过去,有时竟会出乎意料地美。
自古以来人们就传说着‘倒看天之桥立,别有意趣’。
”空间,将湖面景色适当分割,与近处植物相协调,同时也不影响到远处整体景色的观赏,形成一处别致的外部空间。
二层东面的阳台与三层露天平台以及一层片墙形成上升的层次,加之二层阳台地面的虚实变化和二三层不同休息区的设置让此处竖向空间变化丰富,具有节奏感。
与不同角度观赏风景也有不同的画面。
2.“西欧技法与日本技法常有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从一开始就一览无余地看到对象的全貌,一个是有控制地一点一点给人看到。
”西欧技法往往给人以开门见山的冲击感,如:圣彼得堡大教堂。
日本技法展现出“桃花源”式的空间,如:美秀展览馆,其中展现着一种持续的设计感和“细水长流”的智慧。
3.“安排高差就是明确地划定地面领域的境界,由于高度差就可以自由地切断或结合几个空间。
“水可以考虑为静的或是动的。
静止的水面物体产生倒影,可使空间显得格外深远。
”动水中有流水及喷水,流水低浅地使用,可在视觉上保持空间的联系。
“外部空间设计要尽可”能赋予该空间以明确的用途,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墙壁的造型、地面的高差等。
在外部空间布局上带有方向性时,希望在尽端配置具有某种吸引力的内容。
只有外部空间有了目标,途中的空间才产生吸引力,而途中的空间有了吸引力,目标也就更加突出,它们是可以产生这样的相互作用的。
这里有两个实际的问题:外部空间渗透到建筑内部的设计方法和外部空间布局中的空间大小问题。
在空间大小问题中,人作为步行者活动时,一般心情愉快的步行距为300米。
”在这次别墅设计中,景观的设计自由性很大,水景的利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是建筑内部对水的借景与取景,别墅外部空间对水的利用和处理也很重要。
完整宽阔的湖面很容易产生消极感,于是我设计了一些方格架及软质隔断,视觉上打破整体水面。
不同种类植物的插入从色彩上丰富了水景的层次。
四.关于加法空间、减法空间“建筑空间也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把重点放在从内部建立秩序离心式地修建建筑上,一种是把重点放在从外部建立秩序向心式地修建建筑上。
前者首先确定内部,再向外建立秩序,每个局部都是十分人性化的。
但作为整体构成,超过一定规模,终会引起混乱。
后者常能取得均衡,是逻辑式的,规划式的。
”加法、减法的处理手法不管处理平面还是立面都是可以考虑的。
这种处理空间的方法易懂却需要在具体的方案中巧妙应用。
由外至内、由内而外,如仙田满先生说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统筹全局,互相协调。
”有时省去一些细枝末节,主题才更突出;有时为了突出整体,需要做一些相应的细节处理以呼应主题。
《外部空间的设计》配图及案例,讲解时多比喻,篇幅较少,却对外部空间有一个整体的叙述。
这中间很多内容如“逆空间”“作者的两个假说”等,我都不十分理解。
而积极、消极、加法、减法等这些并不陌生的概念也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应用并不断理解。
常用常新,常读常新。
【篇三:《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场地设计初体验摘要: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和体验,其次才是对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
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规划的体验。
关键字:人,自然,体验,和谐一、引言初读书名,我便疑惑什么是所谓的“场地规划与设计”?带着这个问题,读完了全书,却发现仅用只言片语还是很难讲明。
场地设计,实质上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它在景观设计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景观设计学中的场地设计比较系统。
作为建筑学范围内的场地设计,它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无处不在,小到对细部的控制,大到对总体的把握。
它能够左右到建筑项目的优化方向,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到建筑的风格。
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
二、概述西蒙兹先生的《景观设计学》一书,是景观设计专业的经典和实践手册,作者通过简洁明了、实用的术语勾划出场地规划过程。
全书有21个章节,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2章,首先讲述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必须知道的一些基础知识,从宏观的角度给予读者关于宇宙、太阳、地球、自然、生态、景观、气候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部分为3-6章,针对重要的景观元素如土地、水、植物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总结各景观要素的景观特征;第三部分为7-20章,作者具体论述了场地规划、景观设计、社区规划、城市设计的导则和方法;最后一部分为第21章,作者作出总结,提出质疑和探索。
全书以诗人的语言、哲学家的思辨、艺术家的情感及工程师的严谨,对自然环境和规划设计领域方法进行了详尽深刻的阐述。
三、个人感受对于这门课:大学本科时期我学的是建筑学,并没有接触过场地设计,读研的时候选了这么课,我当时的想法是想通过上课学到点什么。
场地设计这门课,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也给了我很深的启发。
以前做设计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过实际地形,所有的地形都自动想象成平地,上了课之后,我才意识要是不做场地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真的可能造成大的灾难!印象最深的就是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展示的,由于没有做场地设计所造成的大灾难的照片。
场地设计原来对我们的生活起了如此重大的作用。
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
课上老师详细结合实例讲了在场地设计时要注意条件甄别、地形分析、顺山就势、路网合理、确定标高、防洪排洪、边坡和挡土墙、土方平衡、土方优化、场地排水、雨洪利用、干管敷设、有机整合、留有余地、算工程量这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