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沟的美丽蝶变——通化县四棚乡砬子沟村脱贫攻坚纪实
吉林高院发布环境资源典型案例(2023-2024.5)
吉林高院发布环境资源典型案例(2023-2024.5)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4.06.05•【分类】其他正文吉林高院发布环境资源典型案例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
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需求。
为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社会基础,吉林高院遴选了2023年至2024年5月间全省法院审理的11件环境资源典型案例予以发布。
本次发布的11件案例,涵盖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等多种类型,包括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多方面内容,涉及人民法院司法协同、诉源治理、司法公开等多方面工作,保护范围辐射松花江流域、鸭绿江流域、黑土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等重点流域、区域。
同时,全省法院积极贯彻预防性、恢复性司法理念,探索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灵活运用增殖放流、补植复绿、劳务代偿、碳汇补偿等恢复性司法举措,深入探索多元化的替代性生态环境修复方式,助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
吉林法院环境资源典型案例(2023-2024.5)1.加强司法协同联动,妥善修复生态环境——周某某等七人非法捕捞水产品案2.构建“碳汇+生态司法补偿”机制,探索碳汇补偿修复新方式——王某某盗伐林木案3.尊重生态规律,因地制宜,以原地管护方式创新修复方法——邰某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4.严厉打击环境资源刑事犯罪,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汪某某、王某某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5.积极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创新司法公开模式——钱某某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6.创新履职“令”行禁止,依法治噪还“静”于民——刘某诉李某相邻污染侵害纠纷案7.环境侵权事实成立,损失数额难以确定,人民法院可以结合相关因素综合认定——某信鸽养殖场诉某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噪声污染责任纠纷案8.创新生态环境修复替代履行方式,做好环资审判“后半篇文章”——吉林省白山市人民检察院诉赫某某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9.协同解纷“四调联动”,诉前调解化解纠纷——吉林市109户水稻种植户诉某公司水污染责任纠纷案10.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引导企业绿色健康发展——某公司诉某市生态环境局、某市人民政府罚款及行政复议案11.司法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服务保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吉林省双辽市人民检察院诉双辽市某镇人民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公益诉讼案1.加强司法协同联动,妥善修复生态环境——周某某等七人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基本案情】2022年5月至7月禁渔期内,被告人周某某伙同杨某甲、汪某某、杨某乙分别雇佣被告人齐某某、王某某、杨某丙,以牟利为目的,在松花江哈尔玛平台附近水域(禁渔区),使用各自改装的吸螺船(禁用工具)捕捞中华园田螺共46吨并出售。
围场:合力攻坚助脱贫
围场:合力攻坚助脱贫作者:围场组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19年第4期核心阅读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通过推行挂牌示范、开展分类争创、创新培养举措,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切实形成了“‘头雁’领富、党员带富、能人帮富”合力攻坚的生动局面。
在“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中,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通过推行挂牌示范、开展分类争创、创新培养举措,有效激发了村党组织书记、农村党员以及致富带头人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富领富的动力和热情,促进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切实形成了“‘头雁’领富、党员带富、能人帮富”合力攻坚的生动局面。
夺红旗、争星级,“头雁”领富有动力走进棋盘山镇惠汉村村部,正门迎面墙上挂着“脱贫攻坚党旗红”流动红旗和四星级村党组织星级化标识牌,颜色鲜亮,十分显眼。
用村民的话说,这旗和星让村干部有了士气和干劲,也让村产业起死回生。
以前村里有一个砖厂,因环保不达标而关闭,那以后几年时间里再无产业。
今年,村党支部书记赵国民萌生了重建新型环保砖厂、带领村民走“产业脱贫”之路的想法。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早日惠民,他组织35户贫困户,以砖厂作抵押在银行贷款,然后将贷到的款以股份形式投入到砖厂之中,贫困户可获年终分红。
不仅如此,砖厂还为该村及周边村民提供了200多个就近就业岗位。
赵国民说:“以前得不到先进,还可以说人家好村有地理优势,可现在是让咱贫困村和贫困村比,要是还得不到流动红旗,我这书记就真是不合格了。
”御道口乡一复兴地村党支部书记周禹琴组织29户贫困户加入党支部牵头成立的“鼎峰种养专业合作社”,将扶贫资金13万元入股合作社,一年分红,三年还本,稳定脱贫。
组织60户贫困户成立“有机马铃薯种植合作社”,以牲畜粪便为基础原料建堆粪厂,一方面废物利用解决了小街小巷的环境卫生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部分低学历、无技能的贫困户就业难问题,贫困户靠捡粪、卖粪年可增加收入2000余元。
村党支部趟出强村富民路
村党支部趟出强村富民路作者:来源:《宁夏画报》2020年第07期攝影/辛怡丽西吉县吉强镇芦子沟村,位于该镇西北6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有422户1480口人,党员41名。
全村耕地面积7735亩,小二型水库3座,水域面积100亩。
近年来,芦子沟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村支部带领群众从通水、通电、通路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植树造林、种植特色小杂粮,使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强到优,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欣欣向荣。
支部支招促增收2016年以前,芦子沟村是典型的“靠天吃饭”的村子。
地处大山深处,交通极不方便,农民种在地里的庄稼不时因旱灾、冰雹等气象灾害而颗粒无收。
当地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去外地务工,大片土地被撂荒,杂草丛生。
加之不通水、不通路、不通信号,村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村子成为全镇典型的贫困村,也成为制约该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脱贫摘帽的短板。
面对这样的现状,村“两委”班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们千方百计想办法寻求解决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
一天,村党支部书记李立功在镇上开完会后,路过村上的大片荒地,这时,他脑子里一直盘算的一个念头豁然开朗了。
他想既然村里有这么多土地荒着,何不将它们种上树木,既可以保护生态,又可以通过政府退耕还林生态补贴为老百姓增加收入。
他是个说干就干的人,有了这个想法,他就跑到镇上汇报了情况。
在镇党委、政府大力帮助下,芦子沟村成功争取到3000亩退耕还林项目。
有了项目,心里就有了“定心丸”,于是他带领着村民,在这3000亩荒地上种植林木,这不仅改变了村集体经济的窘境,也帮助村民增加了收入,村民个个脸上有了笑容。
村民冯桂兰家里以前很困难,现在情况有了较大好转。
她说:“以前虽然我家有那么多土地,但是基本都是山地,每年除了辛苦不说,收入还没有保障,自退耕还林以来,我每年不用种地就能收入3万多元,而且村子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山清水秀,现在生活的信心也很高,我觉得还是党的政策好啊!”村企合作促脱贫2017年,按照“一村一品”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需求,村“两委”与宁夏兴鲜小秋杂粮种植加工基地合作,实施“三帮”机制(帮技能培训、帮农资、帮销售)。
穷山沟飞出“金凤凰”
穷山沟飞出“金凤凰”——记山东蓝翔技校创业成功学员刘芹学员档案:刘芹,女,1964年出生,山东省商河县殷巷镇人,1991年进入山东蓝翔技校缝纫专业学习,现任山东商河县政协委员、刘芹制衣厂总经理。
山东省商河县殷巷镇位于商河县的东南角,60年代初期,这里生活的农民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过着刀耕火种,种地纳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贫苦生活。
公社化年代,这里交通不便,资源匮乏。
这里的山村很苦,这里的社员最穷。
当年在这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宁到西藏喂狼,不到殷巷找郎。
”60年代的殷巷镇是出了名的贫穷。
1964年,刘芹就出生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小镇。
刘芹兄妹四个,她排行老大。
刘芹16岁那年,因家中父母亲身体多病,干不了重活,她初中没毕业就弃学在家帮助父母亲干农活,挣工分,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刘芹天生聪明能干,每逢乡村赶大集,刘芹就和母亲总是匆匆吃完早饭就赶到集市摆地摊做缝纫活计,给人家做裤子挣点钱。
到了冬天,刘芹挣辛苦钱,手冻得像气蛤蟆似的,伸都伸不直。
夏天高温酷暑,刘芹在阳光下踏上缝纫机一干就是一整天,汗水浸透衣服,像水洗了一样,黄皮肤晒成了黑皮肤,挣的几个钱,只能勉强维持家庭的正常开支。
时间到了1991年,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的要求逐渐提高,生意越做越惨淡,刘芹深感缝缝补补的活计已经不适应市场。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
就在这个困难时期,她结婚没几年的丈夫也下了岗,家中生活无疑是雪上加霜,那时刘芹几乎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有一天,就在她愁眉不展,苦苦寻求生活的出路时,山东电视台上播放的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缝纫专业招生广告,令刘芹为之一震,大吃一惊,她欣喜若狂,一下子想跳了起来,她看到了发财的希望。
于是她和丈夫当即商定,到山东蓝翔技校学习缝纫专业。
1991年秋季,刘芹毫不留情地放下刚满三岁的儿子,只身来到山东蓝翔技校学习缝纫技术。
此时的刘芹做梦都没想到,这个决定却改变了她的一生。
刘芹来到山东蓝翔技校直接报了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她发现缝纫行业就业前景非常好,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她还注重学习了蓝翔的管理模式、培训方式,希望将来有一天也能开办一所自己的缝纫学校。
谈变化心得体会8篇
谈变化心得体会8篇要想进一步深化学习成果,我们需要及时记录好一篇有价值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让我明白了自律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谈变化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谈变化心得体会篇1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改变着。
昔日,我的家乡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庄。
道路全部是泥路,坑坑洼洼的,残留在我脑海里的家乡,到处都是平房,所见的平房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数都是瓦屋,刮风下雨时,严重的倒屋,轻则水会进屋。
屋前的道路冷冷清清,没工厂,没商店,更不要说路灯了。
一条街道简直是封闭的。
在当年,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的。
人们那时穿的衣服都有补丁,以前有一句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连鞋子也是靠自己那双灵巧的手做出来的,有草鞋、有布鞋。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的家乡居然变成了一个小城市。
繁荣而昌盛,美丽而可爱。
从前低矮、破旧的老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取代了。
当年泥泞的古道已不见踪影了。
宽阔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在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息。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
以前的瓦房现在变成了豪华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楼大厦。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乐声,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只要你任意走进一个家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还有手机、私家轿车呢,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用以浏览、查询资料和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
商场、农贸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真是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气象啊!因此,我们必须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立于世界之林,我相信凭借着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我的家乡将会变得更加繁荣,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事迹3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事迹3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扶贫事迹3篇01 提起脱贫攻坚,最让我难忘的便是那段到村扶贫的光阴。
从吉林伊通镇关家村包村干部到关家村的“小林书记”,到贫困户王中生的帮扶责任人,再到镇青年志愿者爱心效劳队的志愿者。
一直以来,我坚持学习业务知识,学深悟透扶贫政策,立足包保贫困户情况,加强扶智与扶志,用真心收获真情,不断收获脱贫攻坚路上的“小确幸”。
真心请教,立志于“学”,收获扶贫“业务熟”。
作为一名年轻的90后包村干部,我认真向单位经历丰富的老同志、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关家村村屯干部请教,认真学习脱贫攻坚业务知识,详细理解脱贫攻坚各项程序,学深悟透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脱贫攻坚工作的要领方法,翻开工作场面。
组织召开脱贫攻坚政策宣讲会,下发扶贫政策手册,并根据关家村每户贫困户的详细情况,对照扶贫政策,充分利用各项扶贫政策,有重点及针对性地宣传医疗、金融、教育等政策,让贫困户能真正享受到扶贫政策,确保扶贫政策户户知情、人人知晓。
比方,向因病致贫户宣传医疗扶贫政策,向有意向开展产业的贫困户宣传金融扶贫政策,帮助联络贷款,如胡鹏峰妻子因为癌症晚期家庭贫困,有养牛意向,与村里和镇里积极帮助联络信誉社去家里实地踏查,为其研究贷款事宜。
不惧困苦,立志于“勤”,收获百姓“暖心笑”。
作为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刚担任关家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我对农村工作、全村贫困户根本情况除了材料上的文字,几乎一无所知。
经过一段时间的到村锻炼,我对全村XXX户贫困户的根本情况、大事小情,做到张嘴就来,情况全掌握、困难全清楚、贫困户全熟识,贫困户们对胖乎乎的“小林书记”也印象深入,都知道有个经常来家里嘘寒问暖,积极解决问题的“小林书记”。
在农忙的时候,凌晨五点就到村上带着村屯干部走访贫困户,核查核准贫困户。
知道贫困户徐国春的大米见底了,便自掏腰包给徐国春家买了自家吃的大米,一直因为脑出血后遗症行动不便经常喜怒无常的徐国春见到“小林书记”总是笑嘻嘻的;知道徐国春的妻子照顾徐国春在收苞米时精力不够,便协调村干部帮助借用收苞米的机器;知道贫困户徐铭浩在读书,便积极帮助研究教育帮扶相关政策;知道贫困户吴亚山的妻子因为拉苞米途中摔下来住院,便去看望并自掏腰包送上慰问金...... 认真做事,立志于“干”,收获效劳“大温暖”。
美丽的通化县我的家
美丽通化县我的家
我的家乡在长白山下,25万勤劳能干的通化县人在3726.5平方公里土地上建设着我们美丽的家园。
这里山丰物阜。
森林覆盖率达到80.5%,中药材500多种。
水能总蕴藏量11万千瓦时,已发现矿藏40余种,探明储量的28种。
松花石砚全国闻名。
这里交通便捷。
素有“长白门户〃辽吉咽喉”之称,境内“五高二铁”交通格局基本形成,通达长春、沈阳、丹东、大连、鹤岗等大中城市。
这里历史厚重。
境内的“宝泉涌酒坊”、“江沿墓群”、“龙岗遗址群”、“赤柏松古城址”、古“长城”等5处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工业蓬勃。
形成了医药业、矿产业为龙头,化工建材业、食品业为支撑,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一强两大两优”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东宝集团、振国集团、华夏集团等已发展为全国闻名企业。
这里城市发展。
坚持“经营城市”理念,打造“生态宜居地,健康养生城”。
“感恩教育”、“车让人”,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
这里农村升级。
5个乡镇、8个村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村)验收;9个乡镇、28个村顺利通过了省级生态乡镇(村)验收;鹿圈子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和“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赶马河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文明村。
先后被命名: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平安畅通县,成功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城市联盟。
美丽通化县,我的家。
- 1 -。
通化县四棚乡四棚生态村建设环境整治设想
首先 . 虽然全村森林覆盖率较高 . 可是多年来 . 当地居民对森林 资 源过度采伐 . 导致森林 生态功能减弱 另一方面 , 人工繁育 的大量经济 林种 生态 意义较 天然林 相差较远 . 因此 . 目前全村 的森林质量及林 种 结构都不够理想 其次 . 由于多年来当地居 民的过度猎捕和采掘导致野生动植 物贮 量连 年下 降. 又因为忽视 了对农村 大量益 虫益 鸟的保护 . 之长期滥 加 用化学制剂防治病虫害 . 致使农业生物的多样性水平比上世纪末 大幅 度下 降. 当地生物链遭 到破坏 第三 . 全村 耕地多年使用化肥 、 药的残 留物破坏 了农村 生态环 农 境。 第 四, 目前村内大量散养 的牛 、 、 猪 羊等大型牲 畜产生的粪便未进 行充分腐熟及沼气化等处理 。 另外 . 全村人 口较多. 产生 了大量生活垃 圾 和生活污水 .而 目前 又没有建成无害化垃圾 处理厂及污水 处理站 . 导致生活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第五 . 历年上过度毁林开荒 . 种地栽参 . 致使当地水土流失情况较
1自然 环 境 简 况 .
Hale Waihona Puke 2生态 环 境 简 述 .
21 . 环境质量状况 通化县环境监 测站 2 1 0 1年《 环境规划监测分 析报告 》 数据显示 , 该村地表水环境质量 良好 . 达到 国家 Ⅱ 类标准 : 环境空气质量达 到了 国家一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能够达到国家级一类 乡村居住 噪声标准 . 表 明 四棚 村 环境 质量 较 好 22污 染 防 治状 况 . 在工业污染物防治方面 . 目前全村无排放 污染 物工业企业 生 活 污染 物防治方面 . 全村现有 人 口 1 1 5 1人 . 年生活垃圾产生量 约 4 64 9. 吨, 垃圾全部送入 山沟填埋 . 生活 污水产 生量 2 0 06吨 , 26. 所产生 污水 通过地沟简单处理后排人环境 中 23生 态 环 境状 况 . 四棚村植被 茂盛, 生态环境现状 良好 . 森林覆盖率高达 8 % 村内 3 养殖业规模较小 . 暂未 出现规模化畜禽粪便 污染问题 当地 水资源非 常丰富 . 且水质状况 良好
通化市检验检疫局全力帮扶凉水村旧貌换新颜
为加速经 济发展 , 促进农民增收 , 敦化市加 大农机化项 目建设的工作 力度 , 09 2 0
年, 该市争取并实施农机化 建设项 目 3 个。争取了农机购置补贴项 目, 争取农机购置 补贴 资金 2 1 6 9万元 , 拉动农 民投 入 5 3 50万元 , 购机额达 8 4 18万元 ; 争取了全程农机
余人 , 切实增加 了农民收入 。20 0 9年 , 全镇农民人均收 入实现 60 元 。 70
辉 南县太 平村 改革 林业经 营思路 生态立体 以短 养长
辉南县庆阳镇 太平村根据 自身资源优势 ,科学确定农村集体林权配套改 革 经营 路 , 村民 自主决策 , £编制配套改革经 营方案 , 梅 、 广受欢迎 。 村里打破 以采
化示 范区建设项 目, 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17 60万元 , 拉动农民投入 28 17万元 , 购机
额达 35 万元 ; 了一 汽汽车购置 补贴项 目, 87 争取 落实汽车购置补贴 资金 47 6 万元 , 拉
动农民投入 3 7 万元 , 08 购机额达 34 万元 。 56
检验 检疫局 全力 帮扶 凉水 村 旧貌换新颜
通化市检验检疫局扎实开展 帮扶 活动 ,使集安市凉水村旧貌换新颜 , 村 头村尾随处可见休闲景观 、 绿化树木 ,.公 里水 泥路在村巷延伸 ,5 24 18户居民 的庭院平坦整洁。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 食住行足不 出村就能解决 。 衣
通化 县石 溯镇 农 民实现 人 均收入 60 元 73
伐为主的传统经营理念 , 建立 了生态立体 、 以短 养长发展模式 。林木采伐坚持规 划先行 , 按计划适度合理 采伐 。在森林经营上 , 以片代点 , 以同龄树 为单元 , 向大 户集中给予政 策扶持 , 形成规模经营 。 积极推广联户经营 , 按照群众意愿 , 形成产
穷山沟飞出“金凤凰” 窦立松
穷山沟飞出“金凤凰” 窦立松作者:刘乃榕来源:《共产党员·下半月》 2020年第6期文/窦立松刘乃榕近年来,承德县牢固树立“党建+N”工作总思路,搭建“双星”(党组织星级化考评、党员星级化考评)管理平台,严格规范党组织生活,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很多乡村脱胎换骨,羽化成蝶,用实际行动证明,党建引领下,穷山沟也能飞出“金凤凰”。
新杖子镇苇子峪村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
2012年以前,该村经济落后,百姓贫苦,大路泥泞,山路陡峭,村民出行十分困难,富民强村更是遥不可及。
2012年后,坚持围绕党建工作聚合力、强基础、树品牌,短短8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穷乡僻壤到北方唯一一个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小城镇建设标准化试点村的完美蜕变,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发展的新路。
建机制凝聚党心民心“在基层特别是农村工作,是不是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事、是不是一心为群众谋发展谋利益,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
”苇子峪村“两委”班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他们先从方便村民办事做起,完善村“两委”班子坐班值班制,明确班子成员职责分工,实行上班正规化。
平时有事外出要请假,平时每天必须全员在岗,遇到村里有急事,个人不允许请假。
苇子峪村“两委”班子成员没有周六日、节假日,他们认为,农村老百姓没有节假日,老百姓的难题也不会因为节假日就不出现,作为村干部,必须保证在第一时间为群众解决问题,不能让老百姓犯难。
该村建有便民服务站,群众办事“叫得开门儿、找得着人儿、办得了事儿”。
曾经的苇子峪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够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为扭转这种局面,村党组织书记率先垂范,时时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主动走访本村群众问计于民,定期接受党性洗礼、提升政治素养。
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奖优罚劣,并建立通报机制,有效调动了党员积极性。
近年来,苇子峪村培树党员带头致富示范户5户,划分党员卫生责任区6个,设党员调解示范岗6个,建立党员帮扶对子21对,每年党员出义务工300多次,累计评选文明家庭、最美儿媳等先进典型100余个,村风民风日渐淳朴。
一心为民好支书——记通化县英额布镇梨树沟村党支部书记赵敏
通化县英额布镇梨树沟村党支部书记赵敏,是一位普通的基层干部。
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群众修路引水,带民致富,短短5年的时间,就把一个穷山村变成了村风正、民心顺、经济稳步发展的新农村。
敢担重任带民富2005年,在镇上做买卖的赵敏回到村里发展木耳产业,当年就获利5万多元。
当他看到村里多年没有变化,一个不足600人的小村,集体欠债20多万元,村民靠种地辛辛苦苦干一年,也只能维持温饱,依然贫困的状况感到很揪心。
赵敏回村后,村民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面对乡亲们诚恳的目光,赵敏决心要带领村民趟出一条致富路。
当年5月份,正赶上村“两委”换届选举,赵敏不负众望,当选了村党支部书记。
那时他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把村民的土地有效利用起来,打破传统的种植模式,确保农民增收。
为此,他开始四处收集致富信息,多次到集安及辽宁省新宾等地的农村进行实地考察,所有的差旅费都自己掏腰包,不用村里出一分钱。
一次,他到集安市青石镇青石村考察种植五味子项目时,当地的村干部告诉他,五味子不太适合你们那里种植,如果你们的土地集中连片,能不能发动村民搞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种子繁育。
赵敏突然产生了一个很实际的想法,通化县强力种业公司正好落户在快大茂镇,何不与企业联合搞种子繁育。
他兴奋得马上回到通化县,顾不上休息,就赶到县强力种业公司找经理洽谈,但公司经理跟他说公司已与辽宁省新宾县旺清门镇签订了玉米、大豆种子繁育种植合同,不能再签订单了,婉言谢绝了他。
第二天,倔强的赵敏亲自驾车再次到强力种业公司,请公司经理到村里看一看村民的土地适不适合发展种子培育,如果不适合种子培育,他好另谋出路,并承诺村里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
公司经理被他的真诚打动,同他一起到村里查看土地,并当场与村民签订了500亩玉米种子繁育合同。
第二年,尝到甜头的农民纷纷找上门请赵敏出面与公司再签订种植合同。
一年多的交往,公司经理与赵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欣然答应把公司玉米、大豆种子繁育的订单都给了村里。
筑强基层堡垒引领脱贫致富——通化市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筑强基层堡垒引领脱贫致富——通化市脱贫攻坚工作纪实作者:本刊记者滕飞来源:《新长征》 2017年第2期编者按:2016 年,省委、省政府肩负起我省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部署,紧密结合我省实际,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准抓实抓到位,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实现了开局之年首战告捷。
今年是我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主战阶段,全面小康仍然在路上,实现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的目标仍需我们继续努力、继续作为。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通化市柳河县红石镇四清村,一排排崭新明亮的温室大棚、一条条整洁平坦的村路、一幢幢红顶灰墙的民房令人瞩目,温室大棚里郁郁葱葱生长着的各种错季蔬菜更显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陪同采访的通化市委组织部同志告诉记者,这里几年前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近年来经历了华丽的变身,无论是硬件基础还是经济建设,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眼前的这一切正是得益于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得益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走村入户为贫困村发展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通化市贫困村数量占全市行政村的1/10,要使全体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2016 年以来,通化市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把强力保障脱贫攻坚作为党建工作的头等大事,通过压实领导责任、做好统筹谋划、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推进规范化服务建设等五方面举措,以党建强力保障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有力带动党建,使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双赢共进。
压实领导责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在各级党组织书记。
党组织书记是管党治党的领头人,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只有党组织书记的第一责任落实好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才能落实。
通化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要求,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责任,确保各级责任人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通化县:以党建促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通化县:以党建促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作者:杨阳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8年第6期通化县委紧紧围绕“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聚焦发力,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搭建平台,服务脱贫攻坚。
坚持科学分类、精准施策,开展了“捐衣送暖”“扶贫日”“进百村,联万家”“四同教育”“冬季行动”等活动,实现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精准结合。
健全县处级领导干部牵头抓总、乡镇党委和县直责任部门联系帮带、包村党员干部负责落实工作制度,层层建立责任区,户户明确责任人。
全县30 余名县级领导,带领197 个机关企事业单位、1800 余名机关干部,与3920 户贫困户、7214名贫困人口结成帮扶对子,开展走访调研300 余次,充分了解致贫原因和扶贫需求,帮助制订脱贫计划150 余份。
成立159 个驻村工作队,选派34 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扶贫一线担任“第一书记”,通过送资金、带项目、送信息,持续推动扶贫资源和力量下沉到基层,发展集体经济项目52 个,实现所包村年经营性收入均达到5 万元以上。
政策扶持,保障脱贫攻坚。
制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坚持以项目化思维推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投入180 万元建立重点村集体经济项目开发扶持资金,设立4 个扶贫开发示范区,辐射18 个重点扶贫村,在每个示范区选定有好基础、好项目、好支书的村作为中心村,成立联合合作社,整合资源建立项目扶持资金集中使用机制,吸纳示范区其他扶贫村投资入股,签订入股分红协议,以特色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年收入超过5 万元不足10万元的,给予村班子2 万元以下奖励,在此基础上年收入每增长5 万元,奖金额度增加1 万元。
坚持把提高扶贫对象的创业能力作为关键,大力支持党员创业致富,制定党员创业贷款贴息政策,为1350 名党员发放党员100%贴息创业贷款40余万元,辐射带动2000 余名农民群众创业致富,有效激活“造血扶贫”功能。
他把北沟村变成了“金沟村”——记通化县金斗朝鲜族满族乡北沟村党支部书记孙茂军
吉林好人·基层好书记
党建版
2015 年 第 4 期
他把北沟 村 变 成 了“ 金 沟 村”
——记通化县金斗朝鲜族满族乡北沟村党支部书记孙茂军
本刊记者 姜永年
现年 47 岁的孙茂军淳朴、睿智, 他说沟 村 发 展 不 到 今 天 的 规 模 。 孙茂军常跟乡亲们说起一个词,这个 词叫做“生态农业”,起初乡亲们不懂 什么是“生态农业”,但却毅然决然地 跟着孙茂军干起了“生态农业”,为什 么?因为孙茂军在还没担任通化县金 斗朝鲜族满族乡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的 时候,就能让村民们无需担保便可以 把他家的牛牵到自家养,牛养好了,孙 茂军又出钱购回,就是这种魄力,就是 这份信任,让村民们跟着他走到了今 天,让北沟村人闯出了一条依托生态 农业发家致富的黄金沟。因此,北沟 村连续多年被评为标兵村、省级示范 村。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县十佳农民 党员致富标兵”、“通化市优秀共产党 员”、“吉林省劳动模范”。
2002 年 6 月孙茂军拿着这些年打 拼赚来的 48 万元注册成立了通化茂 盛生态农业经济股份公司,他不但建 起了一座占地约为 15000 平方米的大 型畜牧养殖场,培育肥牛、养殖肥牛, 还建立了茂盛生态农业经济产业园。 园区座落在北沟村七组鲍家沟内,山 上 植 被 良 好 ,资 源 丰 富 ,山 下 地 势 开 阔,土壤肥沃。园区总占地面积 5000 亩 ,有 土 地 面 积 3000 亩 ,其 中 旱 田 2000 亩,水田 1000 亩,山上树种多以 柞树、桦树、楸树和落叶松为主。山中
党建版
2015 年 第 4 期
吉林好人·基层好书记
XIN CHANGZHENG
他们,孙茂军就秉承一条原则,让村民 的日子比以前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考 察学习,孙茂军进入了角色,结合自己 的经验,他意识到,要想让村民们富起 来 ,第 一 要 靠 带 ,第 二 要 打 破 陈 旧 观 念,让他们接触新鲜事物。因此,孙茂 军聘请农业专家为村民们上课,让他 们了解依靠科学知识致富的重要性, 他每季度都组织一次班子成员和乡亲 们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其他村 子的成功经验、做法。
四平市农民演唱会展亮丽风采
I 一 四平市农民演唱会展亮丽风采
● 张少军 日前 , 一场 由四平市铁 西区平 西乡党委 、 政府主办 的别 开生面 的农民演唱 会在英雄广 场举行 。演唱会吸 引了上千 市民前来 观看 。
以 情 , 劝 他 处 理 好 邻 里 之 间 关 系, 彼 此 要 互 相 理 解、 关
综合资讯 f Z O N G H E Z I X U N
I ■ 民盟松原市委送法送到农民心坎上
■ 李 秋 颖
I 一 “ 百姓说事点" 解民忧
■ 申显 龙
随着 社会 经济的 不断 发展和 城 乡一体化 建设 的需要 , 农 村 土地 流转 增 多 , 同时 , 也 出现了 土地 流转 和承 包 方面 的矛盾 。为依 法保护农 民的合 法权益 , 减少和 化解 土地 流 转 中 出现 的 矛盾纠 纷 ,营造和 谐 的发 展环境 , 7月 9日上
此次 讲座 内容实 、 形式 多 、 声势 强 , 使 到场的农 民群 众
学到 了更 多的 法律 知识和 解决问题 的方 法与途径 。
子吵 闹意见很大 , 来 到“ 说事 点” , 将心 中的 “ 苦 水” 一股
脑 儿倒了 出来 。 段晓 宇耐心地安 慰老人家 , 劝她 多体谅
待 业青年 的难 处 , 并 及时 与 小高 沟通 , 晓之 以理 , 动 之
,
一
自居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辽西街 西环社 区地处城 乡接 合部
,
居民 结构复 杂 ,
学 生在党 的领 导下 , 在新 农村建 设 中挥洒 青春与 激情 的情
怀。
社 区事 务繁 重
“ 说事点 ” 的调解 员变 “ 来访 ” 为“ 下 访” , 深入 到群众 中间
石头沟村的蜕变之路
石头沟村的蜕变之路作者:许新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7年第08期摘要从2015年11月27日到石头沟村任职第一书记以来,一年多来亲眼见证、亲身感受了石头沟村脱贫攻坚的蜕变之路。
关键词石头沟村;蜕变还记得刚到石头沟村看到的景象:全村没有一处硬化路,与外界连通的唯一公路还是毛坯路,在雨季泥泞不堪,常常是只能人走不能车行,如果遇到塌方基本与外界阻断,村里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
走访全部村民,大家都说交通不畅是制约石头沟村发展最大的问题,作为村情民意及时整理上报县乡党委政府。
县委赵书记亲自带领县交通局长一行到石头沟村现场办公,当场拍板提前实施石头沟村通村公路硬化工程,打通交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助推石头沟村提前脱贫奔康。
现在不仅硬化完成了10公里通村路和4公里通组路,大部分村民的联户路也完成了硬化,到今年年底将全面实现硬化路通村到组联户,交通闭塞的问题彻底成为历史。
走上通畅路,还要住上好房子。
原来全村普遍都是石木结构的老房子,部分甚至是土坯房,没有厨房没有厕所,住宿条件较差,在国家精准扶贫的大政策下,全村100余户村民普遍参加了彝家新寨建设,5户村民参加了易地扶贫搬迁,20余户村民参加了地质灾害搬迁,基本实现了住上好房子的目标。
针对部分特殊贫困户,按照“国家财政补贴一点、帮扶单位帮扶一点、自己出资一点”也全部拔地而起。
一家双残的贫困户洛伍木卡,2016年底住进了敞亮的新家。
替他解决难题的,一是政府,二是帮扶单位。
“政府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补贴近6万元,另外0.5万元是帮扶单位解决的,自己只花了很少的钱”洛伍木卡说,解决了住房后,他还加入了石强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政府和第一书记的帮扶下,养了4头猪,安排了1个公益性岗位和整户纳入了低保兜底,并于当年底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住上好房子,还需过上好日子。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找到一条致富之路。
通过走访了解到部分村民靠种核桃、花椒致富了。
五台沟:脱茧化蝶山沟换新颜
五台沟:脱茧化蝶山沟换新颜作者:暂无来源:《民生周刊》 2018年第4期□ 《民生周刊》记者郭鹏五台沟村,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稍户营子镇,距离锦州市区约130公里,这里交通不便、干旱少雨,使得以耕地、林地种植为主的五台沟村曾多年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百姓生活困顿。
如何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近几年,五台沟村一直在探索。
如今,五台沟村已逐步摆脱贫困落后面貌,村道修了,水利通了,广场建好了,企业进来了,卫生所有了新设备。
基础设施的完善让五台沟村实现了从农业生产生活、文化建设到村集体经济结构调整的全链条蜕变。
“党员荣誉感又找回来了”五台沟村共有村民236户,2014年时,有204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五台沟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李红冈看来:“五台沟村多年未能摆脱贫困,主要是村党支部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有心没力,无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村主任董杰丰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原来村部破败不堪,只有20多平方米,没有健全的党组织活动场所,几乎不进行民主议事,也没有党组织活动。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正是由于缺乏党组织建设,再加上常年贫困,不仅村民精神状态萎靡,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也都没精打采。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建立标准的党组织活动场所是当务之急。
然而,贫困制约了村民的观念,在许多人眼里,建设党支部有点“虚”。
可驻村工作队坚持认为,村部必须建,一定要有凝聚党员群众的重要阵地。
要改变五台沟的面貌,就要先树起一面旗帜,唤起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凝聚起全村的人心。
最终,在全村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参与下,一座230平方米的村部不到一个月就建成了。
自从有了阵地,五台沟村召开支部会、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共57次,讨论村级重大事项37项。
村里的党员们在环境整治、植树、修路、扫雪、葡萄园建设中义务献工累计1500多人次,党员、共青团员对贫困户开展慰问以及帮助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的贫困户做家务、打扫庭院、种庄稼,累计参与800余人次,这在五台沟村是多年未有的现象。
村里来了“第一书记”
村里来了“第一书记”作者:韩文利来源:《新长征》 2014年第6期通化县四棚乡车岭背村因被三条河流围绕着,一到汛期就遭水灾,是百姓的[心病]。
2013年,县里派水电局副局长王明伟到村里任[第一书记]后,争取260万元治理了小流域,引进25万元扶贫资金发展了15亩贝母,既解除了村民的[心病],也为村里找到了致富项目。
通化县通过多种方式对全县基础相对差、矛盾复杂的40个村进行调研,将存在的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创业致富等问题[拉出清单],并[照单]从32个职能部门选派40名优秀科级干部,奔赴40个薄弱村担任为期3年的[第一书记],深入基层[接地气]、服务群众[祛官气]、解决难题[提民气],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许。
经济求发展,百姓兜里[鼓溜溜]为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驻村[第一书记]立足实际,从项目实施、专业户带头、专家指导入手,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县住建局副局长孙立成任西江镇兴胜村[第一书记]后,多次与村班子成员沟通,经过考察论证,确定了繁育黄瓜籽的项目,四处协调资金、建筑材料共计30多万元,建成了种子储存间、实验室和15栋大棚。
2013年,就为村集体增加近6万元的收入,还带动了80多名村民致富,年人均增加收入2000多元。
创业致富一直是三棵榆树镇依木树村村民鲍威的一个梦想,可是苦于没有[路子],一直没能如愿。
县移民局副局长刘洋任村里的[第一书记]后,争取扶贫资金建设大棚,发展了种植灵芝的项目,并邀请农业等部门的专家到大棚里进行现场指导,让鲍威的致富梦想一步一步变成了现实。
如今该村种植灵芝项目已经发展到了35个大棚,带动农户70户,年收入达70多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
据了解,一年来,全县驻点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52 个,组织农民参加外出考察170 人次,邀请专家为创业者提供技术服务达200余次。
基础求突破,百姓生活[亮堂堂]驻点村大多是位置偏远、经济薄弱的村屯,驻村[第一书记]从村民最迫切的道路、供水、照明、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做起,积极筹措资金,推动工程上马,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难题。
殚精竭虑为富民——记通化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标兵、集安麻线乡党委书记董玉国
殚精竭虑为富民——记通化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标兵、集安麻
线乡党委书记董玉国
赵永志;王艳
【期刊名称】《新长征》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集安市麻线乡党委书记董玉国,已年近半百,多年来,他以对老百姓的拳拳之心,默默奉献之行,把昔日贫穷的山乡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符合小康标准的新农村。
他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相继荣获了“集安市模范干部”、“通化市优秀党务工作标兵”、“通化市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通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农民群众称他是老百姓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总页数】1页(P47-47)
【作者】赵永志;王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3
【相关文献】
1.大石山区里的当家人——记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党委书记罗彩梅 [J],
2.击风搏浪正当时——记庄河市鞍子山乡党委书记董德玉 [J], 李雁春;赵阳
3.青山幽幽情意浓——记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盈江县油松岭乡党委书记张芝能
[J], 水清;盈组
4.百姓心里的当家人--记吉林省优秀劳务经纪人集安市头道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董玉江 [J], 黄俊
5.青春,在山沟里闪光——记湘西州龙山县优秀党务工作者、水田坝乡党委书记、土家族青年向恒林 [J], 匡成万;向永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山沟的美丽蝶变——通化县四棚乡砬子沟村脱贫攻坚纪实
作者:刘喜军毕煜婕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8年第10期
“砬子沟是穷山沟,垃圾上道臭水流。
家家穷得叮当响,媳妇离家不回头。
”这句顺口溜
曾是通化县四棚乡砬子沟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在各级党委、
政府的倾力帮扶下,这个过去的穷山沟发生了一次美丽的蝶变。
在砬子沟贝母地里,村民们汗流浃背地向地里撒放着贝母栽子。
他们高兴地说:“今年的
行情好呀,别看是热点累点,我们的心里可高兴着呢。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通化县四个
班子领导经常深入到砬子沟村,研究脱贫工作发展思路,指导开展精准脱贫工作。
市、县两级
组织部门和市委老干部局的领导多次到砬子沟村调研指导,真心实意亲民心、听民声、访民意、解民困。
两年来,共协调解决帮扶资金389.5万元,推进了村党组织建设,改变了村容村貌,
依托贝母种植、粮油加工、花木种植、电子商务,构建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相结合的多元化发
展模式。
通过项目引领,集体有收入,贫困户有分红。
仅2016 年发展的33 亩贝母种植一个项目,每年用工就达200 余人次,增加农户劳务收入3 万元。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近年来,砬子沟村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村党支部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
依托“四个强化”加强村党
组织建设。
强化党员学习教育。
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时召开“三会一课”,把
党课开到村民家里,开到田间地头,利用零散时间开展学习。
强化党员带头引领。
以打造“党
员示范路”为载体,以“党员示范,全民参与”为主题,对全村巷路进行命名,并划分党员责
任区,以一名党员带动一户贫困户的方式,负责责任区巷路的卫生和绿化美化,年底对贫困户
进行劳动补助。
砬子沟村还把为民服务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向上争取资金40 余万元,建设了“四同”教育基地。
砬子沟村的党建工作得到认可,村党支部被评为县级优秀
基层党组织。
2017 年底,砬子沟村集体收入达到20 余万元,带动村10 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成功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扶贫更扶智,在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的同时,为进一步激励、提升贫困户精神面貌,县委
组织部创新举措、量身定制贫困户精神面貌激励办法,县、乡、村、贫困户共同组建脱贫小组,精心设计“精准脱贫‘夺星卡’”,将贫困户夺星情况与干部包保情况考核结果挂钩,使其在
精神上脱贫,生活习惯上改进。
在“夺星卡”上确立“子女孝顺、环境整洁、精神饱满、项目
管用”4 个帮扶目标,每个目标下设定4 条评定标准,每项评定标准为1 颗星,共计16 颗,
另设快速进步奖,快速进步奖根据变化程度,相应颁发1 到4 颗星,总计20 颗星。
每月月底
由县、乡、村三级干部参与组成的评星委员会集中进行评选一次,每颗星等值4 元,年底村委
会按得星多少在项目分红的基础上进行奖励,实现多获星者多收益的竞争态势。
改变,始于不忘初心民心所向。
近几年,村里共协调资金234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40 套,实现夜间亮化,方便村民生活;对全村围墙进行治理改造并粉刷涂料,改善了村居环境;
将水毁冲沟改造成休闲广场;用彩色步道砖铺设广场路面,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栽种
多年生宿根花卉,全面打造景观带工程;在村头修建一座复古大门,使之成为该村的标志性建筑。
同时,将附近涝洼地改建成休闲广场并修建木制长廊。
经过不懈努力,砬子沟村被评为县
级美丽乡村先进村。
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工程托起了砬子沟村的小康梦。
砬子沟村悄然发生了变化。
曾经留下的顺口溜被彻底改写为:“砬子沟是贝母沟,党建引领富流油。
村容整洁花怒放,日子红火有奔头。
”(作者单位:中共通化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王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