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升讲义新人教必修
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升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要求。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2.中华文化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1)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
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
我们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
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
我们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5)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3.全面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1)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
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2)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
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019-2020学年度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展示]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核心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提示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理解二者的关系可以联系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4.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①从大的视野看,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②从小的视野看,中华文化又可分为若干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①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②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
(新人教版)2019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重点推荐】
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Ⅰ1.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不仅可以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也将再度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篇章。
这表明,我们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必须( ) A.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C.立足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解析:本题强调要再创文化辉煌,就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B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2.民主改革50多年来,党和国家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和出版,使西藏传统文化得以系统、清晰、完整地保存。
这是因为(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西藏民间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材料中党和国家对西藏文化的保护,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同时说明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①②正确;③错误;④说法不准确,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答案:B3.有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①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汉字的发明,使中华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答案:D4.广东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知识点。
2019版高考政治A版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共41张 精品
考法3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源远流长强调时间(纵向)的久远,以汉字、史书典籍作为见证,见到“几 千年”“历史悠久”“传承”“古老”等,一般可以判断为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强调内容(横向)的特色,丰富多彩、体系庞大,表现为中华文化的独特 性、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见到“独树一帜”“独领风骚”“领 先世界”“千差万别”“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等,一般可以判断为博大精深。
考点4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考法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分析 考法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考查 考法3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考法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 义的分析应用
考法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分析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 敢”“自强不息”的内涵
(1) 团结统一,强调人与人之间、民族之间要团结,自 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
考法2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的考查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包括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的关系、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的力 量等几个知识点。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中华文化不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各民族文化既有自己的个性, 也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中华各民族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 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的 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 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 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 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全优课堂】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总结课件
参与讨论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上传 到班级网页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 的相关图片也上传到网上。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建 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同
学们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开讨论。
(1)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 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单 元 总 结
1.《文化生活》内综合
(1)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明应如何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 (2)运用文化的作用,说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3)要弘扬中华文化、培养中华民族精神应正确处理继承与
发展、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与《经济生活》的综合 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方面的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大 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企业文化、流淌道德血液。
建言献策
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大家认识到,学生中存在的上述问 题与社的共同努力。经过进一步调查、论证,同学 们就“优化文化环境,共建精神家园”形成了一份建议书。有
同学认为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职能,提议采用电
子邮件的方式,将该建议书发送给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3)你认为还可以将建议书发送给本市的其他哪些机关?并 请你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说明发送给这些机关 的理由。
例题剖析
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
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第(1)问作为
评析类型的题目要坚持全面辩证的观点来认识,既要看到题目
的合理之处,也要看到题目不完善的地方,并能结合教材知识 加以分析。第(2)问审题中要注意关键词“分别”和“各”,不 要出现答案要点的遗漏。第(3)问较新颖,考查国家机关、党等 的关系和地位。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版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解析] A 本题考查文化的区域性、中华文化的特征 等知识。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不同的文化, 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①正确。三种文化 底蕴深厚、影响深远,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 长,②正确。文化受环境影响,但不是由环境决定,③说 法错误。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但又保持各自特色, 不可能统一 ,④说法错误。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 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 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 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 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 民族凝聚力。
第26课
基 础 知 识 回 扣
我们的中华文化
网络构建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考点透析
1.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仅供学习交流!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第26课
基 础 知 识 回 扣
我们的中华文化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认同感
第26课
基 础 知 识 回 博大精深强调中华文化的空间跨度,即 内容多样,并且独树一帜。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兼收并蓄 (1)含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________ 。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 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作用: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 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 ________的认同和对其他民 族文化的理解。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
不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返回:目录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
2.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
(1)感知中华文化的力量
返回目录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
2.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
(1)感知中华文化的力量
返回目录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史书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 典 历史上编撰的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
籍 丰,为世界所仅有
返回目录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
特别提示 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
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
特色的辉煌历程,但在近代出现了衰微,落
后于世界文化的发展。②汉字是文字的一种。
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
• ②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 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返回目录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 ①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
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 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 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长期相 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 持着各自的特色。 •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中华文化的力量与肩负的时代任务
•
(1)中华文化力量的体现:中华文化的力
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
• 参与讨论
•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上传到 班级网页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 的相关图片也上传到网上。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 同学们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开讨论。
• (1)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 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到题目的合理之处,也要看到题目不完善的地方,并能结合 教材知识加以分析。第(2)问审题中要注意关键词“分别” 和“各”,不要出现答案要点的遗漏。第(3)问较新颖,考 查国家机关、党等的关系和地位。
• 1.确定研究课题类
• 课题语词的表达主要有以下几种:(1)是什么?如:关注 ××城市石油价格波动、聚焦出租车价格调整;(2)为什么? 如:××城市石油价格波动原因初探、出租车价格调整的背 景分析;(3)怎么办?××城市石油价格波动的因素及对策 研究、出租车价格调整方案的初步设计。
• (4)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不同地域文化存在差异的原 因。
• (5)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如何弘扬和培育 中华民族精神。
答题模板5 “综合探究”类非选择题
• 高考政治综合探究题是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 根据所研究的课题来设计解题方案,并通过探索、研究求得 问题的解决。探究类试题题型主要有选择探究课题类、选择 探究方法类、设计活动方案类、提出建议措施类、列举观点 评析类、形成研究成果类。
• (2)请你就倡议书的内容,分别从《生活与哲学》《经济生 活》的角度,各列出三条提纲。
• 建言献策
• 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大家认识到,学生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与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建设精神 家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经过进一步调查、论证,同 学们就“优化文化环境,共建精神家园”形成了一份建议书。 有同学认为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职能,提议采 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将该建议书发送给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2019届高考政治(人教新课标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1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 第二十七课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剖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 主义的主题。 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 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剖析:以上所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5· 高考全国卷Ⅱ, T39(2)]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 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 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 “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 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栏目 导引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一方
面,我们要明确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另一方面,我们 也要看到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中华民 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栏目 导引
第十一单元
栏目 导引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解析:选 C。真正的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 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说明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 的,C 正确;A、D 与题意不符;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 错误。
栏目 导引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6.马连良,我国京剧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其开创的马派艺 术影响深远。 抗日战争时期, 马连良积极投身抗日救国的演出, 其主演的具有反抗精神的《串龙珠》在当时颇具意义。材料说 明了( )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 ④文化产品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第2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考点展示]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2012、2013·选择)。
考点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点民族性、先进性、时代性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是其具体的体现地位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熔炼于近代奋勇抗争之中,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点拨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的典故、诗词、格言典例1 100年前,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游历中国、印度和日本之后,认定这三国中,中国必将胜出。
他的理由是:西方人不能掠夺走中国的内在的本质。
卡内基说的“内在的本质”指的是(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②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③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中华文化④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卡内基说的“内在的本质”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①正确。
中国必将胜出,不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因为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中华文化,③正确。
②不选,优良传统的范围相对小,④不选。
跟踪训练1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
“小家”与“大国”同声相应,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
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传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D解析②强调的是勤俭节约;③强调的是认识的无限性,不符合家国情怀。
【高考复习方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11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25张ppt).ppt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①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 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 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借鉴、 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侧重于从横向和静态, 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 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 多样、范围广阔
表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 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
现 源远流长的见证
民族性三个方面
返回目录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①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联系 的原因之一
其他民族文化
返回目录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同步检验】 1.判断正误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书典籍。 ( ×) (2)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
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 ) (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
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 ) (4)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 ) (5)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 × )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2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纲概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返回目录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一主 线,重点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包容性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展示]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核心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的见证2.博大精深的表现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提示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理解二者的关系可以联系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4.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命题揭秘:高考往往提供某种文化产品、某个民族文化、某个区域文化为素材,考查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理解。
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热考点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典例1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
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答案 B解析材料中的“燕赵”“吴楚”“北人”“南人”表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应选B项;A、C、D三项中的源远流长、多元一体、自强不息都不符合题意,舍去。
跟踪训练1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 000年历史。
围棋是一项将智力、体力、品质、意志融为一体的娱乐活动,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 000年历史”,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围棋是一项将智力、体力、品质、意志融为一体的娱乐活动”,表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表明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③符合题意。
热考点2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典例2 3 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
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黎族许多文化成果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明了①正确;黎族文化产生于几千年前黎族人民的生活实践中,有着悠久的历史,②正确。
③错误,文化的性质不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④错误,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但不是根本动力。
跟踪训练 2 唐太宗主张“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还被尊为“天可汗”。
明太祖及明成祖也承认“胡汉一家”“华夷无间”“抚宇如一”。
这些主张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必须坚持中华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③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和民族之骄傲④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唐明两个朝代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无关,不选。
失分点1 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提醒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矫正训练1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答案 D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C项排除;A、B两项不符合题意。
失分点2 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提醒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是它们的简单相加。
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
矫正训练 2 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文字,其中许多词汇源于少数民族语言。
如“胡同”来自于蒙古语,“饽饽”“萨其马”来自于满族语言。
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上称谓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
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②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③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④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核心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中华文化的力量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内涵提醒(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也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包容性不是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更不是全盘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2.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文化包容性的前提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在对待传统文化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的继承。
(3)在对待外来文化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3.中华文化的力量(1)表现及原因(2)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命题揭秘:本考点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考查,且主观题常与文化的交流、继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结合起来考查,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热考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典例1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
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答案 A解析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项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项不选;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D项错误。
跟踪训练1 (2013·全国Ⅰ)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答案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
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
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
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17.中华文化的作用典例2 (2011·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境内)。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
妈祖信仰越传越广。
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 000多座(其中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
审题与解答跟踪训练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诗词中既有修身明志的警言佳句,也有风花雪月的绵柔细语,在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
《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激发了大众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甚至诗词创作热情,增加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自豪之情。
《诗词大会》不仅吸引了国内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外国媒体的报道。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央视播出《诗词大会》节目的积极影响。
(2)班级举行“品读诗词 涵养心灵”主题活动,请你提出两条具体的建议。
答案 (1)①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提升公民综合素质,树立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④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答案须围绕主题,符合实际,科学、积极、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