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水取水工程初步设计

11水取水工程初步设计
11水取水工程初步设计

安徽建筑大学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初步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地表水取水工程初步设计

系别: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

专业:11给水排水(卓越)

班级:(1)(2)

2013年12月02日至2013年12月22日共1周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2012年9月20日

根据给水排水专业(卓越)初步设计大纲制订本任务书。

2、初步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深入企业和实际工程操作,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取水工程方面的知识,了解取水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加强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提高综合运用《水泵与水泵站》以及其它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解决取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资料完成企业所要求的实际取水工程的方案设计,内容包括:水源地的选择、取水位置的选择、取水点水文计算、取水工程规模的确定、取水构筑物形式(固定式或河床式)的选择与设计计算、取水工程的平面布置与高程设计、取水工程节点详图、工程概算、经济分析等。

二、课程设计题目

1、地表水取水工程初步设计

2、流量要求:根据安排到企业完成的课题决定。

3、构筑物设计:本次设计构筑物可以选择固定式和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具体同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三、指导教师及设计分组

1、指导教师:刘绍根、黄健、张勇、张华、、杨伟伟、薛莉娉

2、设计分组:

四、课程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

1、起止时间:2012.12.02-2012.12.22

2、进度安排表:

五、设计原始资料

某城市新建水源工程,采用固定式取水泵房用两条(根据设计数据确定直径)管线从江中取水,该江水中含有少量泥沙。水源洪水位标高位27.00 m(1%频率),枯水位标高为22.20 m(按97%频率),最枯水位为21.80m。一级泵站地面标高为30 m。给水净化厂反应池前配水井的水面标高为38.00 m,江中心距泵房集水井全长150 m,泵站到净化厂的输水干管全长3000 m。

六、设计成果(具体要求内容供参考)

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图纸

2、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①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包括:摘要,目录,设计任务和依据概述,取水头部的确定及计算,泵站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与选型说明,泵站平面布置与说明。

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文字要通顺、层次清楚、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选定

的参数要有依据、计算正确、各种符号应注有文字说明、必要时列出计算数据表格;

③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律采用手写,不接受电子计算说明书。

3、课程设计图纸的要求

课程设计图纸一般应包括泵站平面图和剖面图以及取水头部平、剖面图。课程设计图纸采用手工绘图。

①泵站平面图和剖面图:泵的位置、外形尺寸、相互距离,管线的平面位置、管径、坡度,必要的图例与说明,泵的顶、底、水面以及重要构件的设计标高、地面标高。

②设计图纸要求表达正确,图面清晰,层次清楚,线条匀称,字体工整

③课程设计图纸绘制要符合现行的制图和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达到工艺图要求;

④课程设计图纸一般不少于2张(视课题确定),出图图幅大小根据具体要求确定;

七、设计期间的基本要求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积极、主动地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所规定的全部任务。

2、应严格按照进度进行设计,不得无故拖延。

3、要遵守学院的作息时间,严格遵守设计纪律,原则上不得请假,因特殊原因必须请假者,一律由系领导批准。

4、设计方案有原则性错误、未按规定时间完成设计、抄袭他人设计、不按设计要求或未完成全部设计内容、无故旷课二次及以上、缺勤时间达三分之一及以上者,成绩定为不及格。

水资源知识点

水资源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水资源:人类长期生存、生活、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的社会属性: 1.社会共享性 2.利害的两重性 3.商品性 4.多用途性 自然属性: 1.流动性 2.可再生性 3.有限性 4.时空分布的不均匀 5.多态性 6.不可替代性 7.环境资源属性第二章水循环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态 全取用水占比: 农用2/3 工业1/4 生活8% 水的分布: 97.47%咸水68.69%冰川30.06%地下淡水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是0.1*108km3,占淡水总量的30.4% 水文循环的概念:各种水体受太阳能的作用,不断的进行相互转换的迁移的周期原理。 大(小)循环:

大循环: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小循环: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更替周期:固定水体的总量全部自然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全球水量平衡: 全球多年平均年蒸发量E等于全球多年平均年降水量P。 水质型缺水: 某个地区水体总量充足,但由于水体遭受污染不能被正常利用,致使该地区水资源不足。 全球水资源面临问题: (1)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农工业激增、工业用水量激增,水利用率低下】(2)水源污染严重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1)总量大、人均少 (2)夏秋多、冬青少 (3)南东多、西北少 (4)北方、西北干旱地区严重缺水,黄海流域资源分配不均。 农业用水:灌溉用水占农业总用水比例始终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 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 (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

(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 (3)地下水过度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第三章 水资源量的评价 地表水:河流、冰川、湖泊、沼泽等水体的总称。 降水公式: (1)年降水量极值比Ka :min max a x x K = (2)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 : x C σ = v 河流径流的水情和年内分配取决——→补给来源 蒸发:水面蒸发、陆面蒸发。 干旱指数: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寡、进行水资源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定义为某地区年水面蒸发量E 与年降水量P 的比值: P E ÷=0γ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1)结合水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工程水文学 题目名称:新塘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水文计算 班级:20 13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班 姓名:张雄亮 学号:201340616226 指导教师:张文萍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 年月日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内容 新塘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水文计算 二、设计资料 2.1 流域概况 新塘水库属湘江支流白水江水系,大坝坝址位于汨罗市川山坪镇清泉村,地理坐标位置东经113°01′11",北纬28°36′01",距清泉村庄约1.3km,距川山坪镇约5.0km,距汨罗市城区约35km。新塘水库集雨面积0.5km2,干流长度0.572km,干流平均坡降为14.2‰。 新塘水库流域未设入库水文站,水库未开展任何水文水情观测;仅有断断续续的水位及雨情观测,并且其观测资料极不完整,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故该水库洪水复核按无资料地区对待。 2.2 气象 新塘水库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湿润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多为西伯利亚干冷气团控制,气候干燥寒冷;夏季为低纬海洋暖湿气团所盘据,温高湿重。夏季之交,流域正处在冷暖气流交汇的过渡地带,形成阴湿多雨的梅雨天气。 根据汨罗气象站1957~2006年实测的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6.9℃,历年最高气温为40.1℃,最低气温为-14.7℃。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987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67.2mm,历年最大降雨量为2294.60mm(1998年),最小降雨量为1184.7mm(1972年),最大一日降雨量为208.00 mm。历年最大风速24m/s,风向NNE,历年平均最大风速14.0m/s。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4mm,全年无霜期266天。6~8月气温高,蒸发量也大。多年平均月蒸发量最大在7月份,达214.8mm。 2.3 水文基本资料 新塘水库所在的河流没有水文站,建库后水库管理所也没有开展入库流量观测,为无资料地区,没有实测的水文气象资料,本次洪水复核按湖南省水利厅1984年编制的《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查算设计洪水。

取水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城市水资源与取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任务书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所给定的原始资料设计某城市新建水源工程的取水泵房。 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把《泵与泵站》、《城市水资源与取水工程》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化,并应用于设计工作中,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培养同学们有条理地创造性地处理设计资料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设计基本资料 1、近期设计水量6,8,10万米3/日,要求远期9,12,15万米3/日(不包括水厂自用水)。 2、原水水质符合饮用水规定。河边无冰冻现象,根据河岸地质地形以决定采用固定式泵房由吸水井中抽水,吸水井采用自流管从取水头部取水,取水头部采用箱式。取水头部到吸水井的距离为100 米。 3、水源洪水位标高为73.2米(1%频率);估水位标高为65.5米(97%频率);常年平均水位标高为68.2 米。地面标高70.00。 4、净水厂混合井水面标高为95.20米,取水泵房到净水厂管道长380(1000)米。 5、地区气象资料可根据设计需要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 6、水厂为双电源进行。 三、工作内容及要求 本设计的工作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1、说明说 2、设计图纸 其具体要求如下: 1、说明书 (1)设计任务书 (2)总述 (3)取水头部设计计算

(4)自流管设计计算 (5)水泵设计流量及扬程 (6)水泵机组选择 (7)吸、压水管的设计 (8)机组及管路布置 (9)泵站内管路的水力计算 (10)辅助设备的选择和布置 (11)泵站各部分标高的确定 (11)泵房平面尺寸确定 (12)取水构筑物总体布置草图(包括取水头部和取水泵站) 2、设计图纸 根据设计计算成果及取水构筑物的布置草图,按工艺初步设计要求绘制取水头部平面图、剖面图;取水泵房平面图、剖面图及机组大样图,图中应绘出各主要设备、管道、配件及辅助设备的位置、尺寸、标高。绘制取水工程枢纽图。 泵站建筑部分可示意性表示或省略,在图纸上应列出泵站和取水头部主要设备及管材配件的等材料表。

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小一型工程)

**县***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2004年9月

1、综合说明 1.0.1 概况 1.0.1.1 工程地理位置 林云(下用***表示)水库地处塘芝县西部虹山东面的**乡**村,属**流域泸江水系, 坝址区地理坐标东经153°52′58″,北纬51°43′32″,距塘芝县城76.8km,其中塘芝至大田22km为二级路面,大田至小坝31km为四级路面,小坝至小河村3.2km为泥结石路面横穿库区,交通较为方便。 径流区属中山峡谷地区,流域内最高为所作底山,海拨高程2355.1m,一般海拨高程1980~2100m之间,森林植被覆盖较好。紧连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水系发育,水质较好,水土流失不突出。流域气候温暖、多雨,属滇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第四系。 1.0.1.2 工程任务 林云水库工程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顾乡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库,而且它还是向上游引泄至规划水库洒尾科的中转水库。 水库总库容390万m3,兴利库容370万m3,最大坝高35m,灌溉12254亩,解决5510人的饮水困难。

1.0.1.3 兴建缘由 1.塘芝州水电局1997年完成的《塘芝盘龙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近期开发项目。 2.塘芝县水电局1998年完成的《塘芝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首批开发项目。 3.塘芝县农业基础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是省级重点贫困县。林云水库灌区虽已有原万亩迩廷大沟灌溉,但由于各山溪水库均为无坝引水土渠,供需矛盾突出,保证率低,缺水严重。灌区涉及四乡(镇)、71个自然村,灌区总面积12254亩中,目前尚有5454亩无水灌溉,四乡镇5510余人2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且己灌耕地保证率极低,粮食产量低,群众生活困难,急需解决水源问题。 4.兴建林云水库可以把原有的通过库区迩廷大沟有效的利用起来。林云水库的灌渠主要是利用原有的迩廷大沟。 迩廷大沟是修建于不同时期(多为清代民国时期修建)的引溪灌溉渠,它由1号、2号、3号、4号和5号等五条大沟组成。林云水库设计利用的是2号、3号、4号和5号四条,1号本工程未予利用。 2号、3号、4号三条大沟取水于虹山东麓的大箐内,沿地形盘山流经至东部的老龙、左塘、尾古等地灌溉农田。这三条沟的前段位置较高,且通过水库径流区内均高于水库最

水库设计洪水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模板

水库设计洪水工程水文学课程 设计

水文学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工程水文学 题目:陂下水库设计洪水 学院:土木工程系:水利水电与港口工程专业: 班级: 学号:

目录 第1章基本资料 (1) 1.1 工程概况 (1) 1.2 设计资料 (1) 第2章设计要点 (3) 2.1 设计标准 (3) 2.2 确定流域参数 (3) 2.3 设计暴雨 (3) 2.4 损失参数 (11) 2.5 汇流参数 (11) 2.6 设计洪峰流量推求 (11) 2.7 设计洪水过程线 (13) 第3章设计成果 (18) 第4章成果合理性分析 (19) 附录 (20)

第1章基本资料 1.1 工程概况 1.1.1 水库概况 陂下水库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四都乡,与江西省毗邻。坝址位于汀江支流濯田河的小支流陂下河上。濯田河水力资源丰富,经流域规划,提出水力发电四级开发方案,陂下水库为一级龙头水库。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总库容初估约为5000~6000万m3,属中型水库,装机容量5000kW左右,属小型电站。水工建筑物为三级建筑物,大坝为砌石坝。 1.1.2 流域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66 km2,流域为山丘区,平均高度500 m,主河长30.4 km,主河道平均比降7.32 ‰。流域内植被良好,土壤以红壤土为主。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617.1 mm,主要集中在四~九月,其中四~六月份以锋面雨为主,七~九月份以台风雨为主。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971 mm,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632.5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80 mm。 1.2设计资料 1.2.1 资料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处无实测流量资料,流域内也无实测雨量资料。坝

完整word版,取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说明书

取水工程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已知设计参数和设计要求 1、工程所在地区:忻州 2、河流平、断面 见附图1。 3、河流水位: 最高水位(频率P=1%)73m;最低水位(保证率P=97%)69.5m;常水位71m。 4、河水流量 最大流量630m3/s;最小流量550m3/s。 5、河流流速 最大流速2.40m/s;最小流速1.10m/s。 6、冰冻情况 无冰凌,无冰絮。 7、河流含沙量及漂浮物 最大含沙量0.65kg/m3;最小含沙量0.05kg/m3。 8、河宽 150m。 9、设计水量 8.5万m3/d 10、扬程 17m 11、设计任务 设计一座取水量为8.5m3/d的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二、河床取水构筑物设计计算 1、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由于主流离岸较远,岸边水深不足,选用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用自流管深入河心取水,进水间与泵站合建,采用矩形结构。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示意图见附图2。 2、取水头部设计计算

(1)取水头部形式选择 由于河面较宽,含沙量少,河流为通航河流,选择设计一个箱式取水头部,取水头部上设固定标志,在常水位时通航船只能观察到,以避免船只碰撞。 (2)取水头部进水孔面积计算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进水流速在有冰絮时为:0.1-0.3m/s ,无冰絮时为:0.2-0.6m/s ,所以设计中进水孔流速取0.2m/s 。 227.82 .075.0833.00330.10210m v K K Q F =??== 式中,Q ——设计流量,m3/s 。 K 1——堵塞系数,采用0.75。 K 2——栅条引起的面积减小系数, 833.010 50502=+=+=s b b K b ——栅条间净距,mm 。 s ——栅条厚度,mm 。 v 0——过栅允许流速,m/s 。 进水孔设4个,设在两侧,每个进水孔面积: 20067.24 27.84m F f === 进水孔尺寸采用:21192.112001600m mm mm H B =?=? 格栅尺寸为:mm mm H B 13001700?=? 进水孔总面积为:2 68.792.14m =? 实际进水孔流速为:s m v /215.068 .775.0833.00330.10=??='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半采用0.05m-0.1m ,设计采用0.1m 。 根据航道要求,取水头部上缘距最枯水位深取1.2m ,进水孔下缘距河床底高度取1.0m ,进水箱底部埋入河底下深1.2m 。因此,取水头部设置在河流最小水深为3.70m 处,此处与进水间距离为68m 。 取水头部的形式和尺寸见附图3和附图4。用隔墙分成两格,以便清洗和检修。头部周围抛石,防治河床冲刷。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编制说明

附件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 编制说明 主编单位(签章):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20年7月10日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2019年6月,水利部水规计[2019]189号文《水利部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前期工作项目任务书的批复》批复了任务书,由我院主持或主编开展2019-2020年水利水电工程鱼类增殖站设计规范等26项水利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 在批复计划中安排了《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初设规程》)的修订任务。2019年11月三阶段编制规程的三个前期项目均下达了部分资金。 我院认真组织、统一协调三阶段编制规程修订工作。 1.2 主要工作过程 1、编制、审查修订工作大纲。 2020年1月3日编制完成工作大纲初稿后,1月13日王志强副院长主持召开了三阶段规程修订工作协调会,会议对工作方案和修编的思路及安排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修订的初步意见,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 2020年1月18日印发了三阶段编制规程修编征求意见函,印发单位为各省(市、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共102家。对反馈的415条意见进行了整理与处理。 2020年2月组织编制了工作方案。 2020年3月11日下午,王志强副院长主持召开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三阶段规程)修订工作启动会,对三阶段编制工作进行总结,对总体工作进行安排。 2020年3月23日,沈凤生院长主持召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

规程修订工作讨论会,对项建编制规程修订工作和三阶段规程总体工作进行安排。一是明确了项建规程修订维持投资深度要求不变,各专业在工作内容方面如确有必要简化且存在简化可行性的可适当简化。二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中,对于未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建设项目,应明确编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规模论证、工程总体布局(总布置)方案等专题要求,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 2020年4月15日,沈凤生院长主持召开三阶段规程修订总则深度要求讨论会。 2020年4月22日,水利部规划计划司主持召开会议,听取了水规总院关于《初设规程》修订工作进展、新增内容和主要存在问题等情况的汇报,提出了修订工作大纲审查和进度安排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节水、环境、信息化和水土保持等修订内容的编制原则和深度要求。 2020年4月29日,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会议,对《初设规程》修订工作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进行了审查,专家组认为编制组提交的《大纲》内容全面,拟定的编制原则、适用范围、章节、进度安排基本合理,同意编制组提出的《大纲》。 2、编制完成征求意见稿 2020年6月17日,沈凤生院长主持召开院三阶段规程征求意见稿初稿视频讨论会。会议指出,4月29日三阶段规程修订完成工作大纲审查以来,编制组按要求基本完成了修订初稿,要按照工作大纲审查和本次会议讨论意见,进一步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按进度节点要求尽快完成征求意见稿,报送水利部发文征求意见。 2020年7月7日,对修改后的征求意见进行OA流转,请相关人员进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1)

1.水资源特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利、害的两重性。 2.水循环:是自然界重要是物质循环,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水体的更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水源,同时在全球起到热量专递的作用。 3.大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4.小循环:是指陆地或者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5.更替周期:是指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的时间。(T=Q(t)/q(t) Q(t)某一时刻水体中储存的水量、q(t)单位时间内水体中参与循环的水量) 6.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的蓄水量变化量。 7. 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水土流失严重,河湖库泥沙淤积问题突出。 8.我国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日趋严重、河道功能退化,湖泊面积缩小。 9. 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供水量增长缓慢,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供水工程未能充分发挥效益、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缺水地区仍有较大节水潜力、地区条件不同制约水资源的均衡发展、生活与工业用水增长迅速,挤占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 10.中国水资源量概况: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水资源时间和空间上分辨不均、400多个城市缺水110个严重缺水、2010以后严重缺水。 11、中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12.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降水,径流和蒸发 13.降水:作为水资源的收入项,决定着不同区域和时间条件下地表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空间分布状态,制约着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与数量。(表征:降水量、时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 14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数理统计中用均方差与均值值比作为衡量系列数据相对离散程度的参数。Cv=σ/-x 15.河流径流的补给类型: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冰川,融雪水补给 16.河流径流的表征:流量Qt、径流总量Wt(Wt=-Qt·t)m3、径流模数M(M=Qt/F) m3/(s·km2)、径流深度Rt (Rt=Wt/1000F)mm、径流系数α(α=R(mm)/P(mm)) F-流域面积㎞2。 17.水面蒸发:主要反映当地的大气蒸发能力,与当地的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湿度、日照、辐射、风速等。冷湿地区水面蒸发量小,干燥、气温高的地方蒸发量大,高山地区水面蒸发量小、平原地区水面蒸发量大。 18.陆面蒸发:主要指某一地区或流域内河流、湖泊、塘坝、沼泽等水体蒸发、土壤蒸发以及植物蒸发量的总和。 18.干旱指数γ表示某一特定地区的湿润和干旱程度。γ值大于1.0表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该地区的气候偏于干旱,γ值越大,干旱程度越严重;反之气候就越湿润。 19.干旱值数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少,进行水资源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定义为某一地区的水面蒸发量E0与年降水量P的比值.γ=E0/P 20.地下水:储存在地表以下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中的水 21.地下水形成的基本条件:岩石的空隙,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具有储水与给水功能的含水层的存在。 22.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 23:形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岩层要具有能容纳重力水的空隙、具有储存和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具有充足的补给来源。 24.地下水的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 25.地下水运动的特征:迟缓的流速、层流为主和局部紊流、非稳定,缓变流运动 26.地下水运动的规律:线性渗透定律、非线性渗透定律 27.河流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周期性:年际及年内变化的周期性特性、确定性和随机性:在一定客观条件下表现出确定的特征,但由于影响因素复杂,也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特征、区域性:气象因素和地理因素具有地域性,因此河流水文现象具有区域性特征。 28.河流水文计算的方法:成因分析法:建立水文特征值与影响因素间的函数关系、 地理综合法:基于同样的地理条件河川径流特征相似性,用有资料地区预估无资料地区、 数理统计法:对多年水文特征值观测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来预测水文形势。 29.经验频率曲线:频率计算公式:P=m/n+1×100%(m:等于及大于Xm的项数,n:系列的总项数)

11水取水工程初步设计

安徽建筑大学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初步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地表水取水工程初步设计 系别: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 专业:11给水排水(卓越) 班级:(1)(2) 2013年12月02日至2013年12月22日共1周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2012年9月20日

根据给水排水专业(卓越)初步设计大纲制订本任务书。 2、初步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深入企业和实际工程操作,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取水工程方面的知识,了解取水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加强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提高综合运用《水泵与水泵站》以及其它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解决取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资料完成企业所要求的实际取水工程的方案设计,内容包括:水源地的选择、取水位置的选择、取水点水文计算、取水工程规模的确定、取水构筑物形式(固定式或河床式)的选择与设计计算、取水工程的平面布置与高程设计、取水工程节点详图、工程概算、经济分析等。 二、课程设计题目 1、地表水取水工程初步设计 2、流量要求:根据安排到企业完成的课题决定。 3、构筑物设计:本次设计构筑物可以选择固定式和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具体同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三、指导教师及设计分组 1、指导教师:刘绍根、黄健、张勇、张华、、杨伟伟、薛莉娉 2、设计分组:

四、课程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 1、起止时间:2012.12.02-2012.12.22 2、进度安排表: 五、设计原始资料 某城市新建水源工程,采用固定式取水泵房用两条(根据设计数据确定直径)管线从江中取水,该江水中含有少量泥沙。水源洪水位标高位27.00 m(1%频率),枯水位标高为22.20 m(按97%频率),最枯水位为21.80m。一级泵站地面标高为30 m。给水净化厂反应池前配水井的水面标高为38.00 m,江中心距泵房集水井全长150 m,泵站到净化厂的输水干管全长3000 m。 六、设计成果(具体要求内容供参考) 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图纸 2、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①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包括:摘要,目录,设计任务和依据概述,取水头部的确定及计算,泵站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与选型说明,泵站平面布置与说明。 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文字要通顺、层次清楚、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选定

水文学课程设计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一、基本资料 拟在某河上修建蓄水工程。坝址断面水文站内有1960-2006年的洪水流量观测资料,如表1所示。历史洪水洪峰流量调查资料如下:1878年为 Q=14720m3/s, m 1901年为 Q=22100m3/s,为1901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1942年为8400m3/s。 m 1878-1900年间其他洪水未能查清。分析选定的典型洪水过程如表2所示。 表2 典型洪水过程

二、设计任务 根据以上资料推求百年一遇设计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线。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 1、分别选取洪峰流量和时段洪量组成计算样本,计算相应频率,绘制P-Ⅲ频率曲线; 2、根据P-Ⅲ频率曲线推求设计洪峰流量和时段洪量; 3、频率计算成果合理性检查; 4、计算放大倍比; 5、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四、设计要求 1、根据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进行相关计算分析。 2、设计报告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用语规范,绘图正确、书写整洁。 3、设计时间:4月22——4月29日。4月29日下午2:00提交设计报告,组织答辩。 五、提交成果 每人提交计算说明书一份,用A4纸打印或手写。

六、成绩考核: 综合成绩=设计报告书60%+设计答辩30%+出勤10%。 出现以下情况者设计成绩不及格: (1)没有完成设计任务; (2)没有按期提交报告; (3)抄袭他人设计报告; (4)答辩成绩为零者。

一、设计洪峰流量的推求 (1)有资料知,实测系列n为46年,调查考证期N=2006-1878+1=129年,1901年和1878年洪水为N年中第一、第二大洪峰流量。用独立样本法计算经验频率,结果见表1。 表1 某坝址断面年最大流量经验频率计算

综合泵站扬水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XX综合泵站扬水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工程编号:XXX-XXX-XX X X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2021年3月15日

目录 1.概述 (4) 1.1. 概述 (4) 1.2. 设计依据 (4) 1.3. 资金来源 (5) 1.4. 项目所在地概况 (5) 1.4.1. 当地概况 (5) 1.4.2. 自然条件 (5) 1.4.3. 供水现状与水质卫生 (5) 2.设计规模和水源论证 (6) 2.1. 供水范围和供水人口 (6) 2.2. 用水量与设计规模 (6) 2.2.1.设计年限 (6) 2.2.2.供水规模和居民生活用水量 (6) 2.2. 3.公共建筑用水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饲养畜禽用水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企业用水量 (8) 2.2.6.消防用水量 (8) 2.2.7.浇洒道路绿地用水量 (9) 2.2.8.管用漏水与其它未预见用水量 (9) 2.2.9.供水规模 (9) 2.2.10.人均综合用水量 (9) 2.3. 水源论证 (9) 2.4. 供水水源水质 (10) 2.5. 供水水质和水压 (10) 2.5.1.供水水质要求 (10) 2.5.2.供水水压要求 (10) 3.建设规模与水厂厂址 (11) 3.1. 建设规模 (11) 3.2. 建设年限 (11) 3.3. 水厂建设的必要性 (11) 3.4. 水厂厂址 (11) 3.4.1.厂址 (11) 3.4.2.工程地质 (12) 4.工程设计 (12) 4.1. 给水系统设计 (12) 4.2. 净水工艺 (12) 4.3. 工程內容 (12) 4.4. 工程设计 (13)

陂下水库设计洪水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水文学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___________ 工程水文学 _____________ 题目:陂下水库设计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土木工程系:水利水电与港口工程 专业: __________ 水利水电工程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2012级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讫日期:2014.06.23 ~2014.06.27 指导教师:______ 职称:高工 二O 一四年六月

目录 第1章基本资料 (1) 1.1工程概况 (1) 1.2设计资料 (1) 第2章设计要点 (3) 2.1设计标准 (3) 2.2确定流域参数 (3) 2.3设计暴雨 (3) 2.4损失参数 (11) 2.5汇流参数 (11) 2.6设计洪峰流量推求 (11) 2.7设计洪水过程线 (13) 第3章设计成果 (18) 第4章成果合理性分析 (19) 附录20

第1章基本资料 1.1工程概况 1.1.1水库概况 陂下水库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四都乡,与江西省毗邻。坝址位于汀江支流濯田河的小支流陂下河上。濯田河水力资源丰富,经流域规划,提出水力发电四级开发方案,陂下水库为一级龙头水库。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总库容初估约为 5000~6000万m3,属中型水库,装机容量5000kW左右,属小型电站。水工建筑物为三级建筑物,大坝为砌石坝。 1.1.2流域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66 km2,流域为山丘区,平均高度500 m,主河长30. 4 km,主河道平均比降7. 82 %。。流域内植被良好,土壤以红壤土为主。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617. 5 mm,主要集中在四~九月,其中四~六月份以锋面雨为主,七~九月份以台风雨为主。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981 mm,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636. 5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90 mm。 1.2设计资料 1.2.1资料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处无实测流量资料,流域内也无实测雨量资料。坝址下游约 1 km处有四都雨量站,具有1956~1975年实测降雨系列。陂下河1973年5月31 日发生过一场特大暴雨,四都站实测最大一日雨量332. 5 mm,经调查,重现 期约为80~100年。流域附近有观音桥、官庄、上杭、桃溪、杨家坊水文站及长 汀、新桥、铁长、庵杰、四都、濯田等雨量站。资料情况见表 1 O 其它资料: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手册,福建省水文手册、龙岩地区简易水文手册、龙岩地区水文图集。 1.2.2设计资料 1 .各水文站站有关资料年限统计表,见表 1 O 2.暴雨资料长汀、四都、濯田站实测短历时暴雨资料,见表2o 3.福建省暴雨点~面折算关系,见表3o 4.福建省设计暴雨时程分配,见表4。 5.福建省次暴雨强度i次和损失参数卩关系,见表5。 6.降雨历时等于24小时的径流系数a值表,见表6o

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指南(试行)

总则 1为适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求,加快工程前期工作进度,规范工程设计,确保工程设计质量,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等有关规程规范,结合我省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特点和实际,特编制《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主要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重点和基本要求,统一报告编制格式和章节内容。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类型的划分。按供水形式划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依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表,按供水规模可分为Ⅰ-Ⅴ型供水工程。 3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资质的要求。对于Ⅰ-Ⅲ型供水工程,承担设计任务及其相应的勘察、试验、研究工作的单位,必须具有水利工程(或相关专项)或市政行业(给水工程)乙级或乙级以上设计资质;对于Ⅳ-Ⅴ型供水工程,承担设计任务及其相应的勘察、试验、研究工作的单位,必须具有水利工程(或相关专项)或市政行业(给水工程)丙级或丙级以上设计资质。 4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依据及重点。应贯彻执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该规范没有规定的,可采用类似规范。在认真进行调查、勘察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就工程的供水范围、规模、水源、总体布置、水处理工艺、主要建(构)筑物及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使农饮工程达到水源可靠、方案可行、造价经济,确保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报告文字应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图纸完整、规范。 5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要求: 1)分析供水区供水现状,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根据规划(可

水资源与取水工程知识点

1.全世界总贮水量约为1.39×10的十八次方m3,其中绝大部分为海水,约占总贮量的96 ﹪—97﹪,全世界淡水的总存贮量约为3.6×10的十六次方m3 2.在目前条件下,水资源一般是指存在于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量,主要包括河流、 湖泊和600m深度以内含水层中,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可以开发的水资源主要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式存在。地表水主要指江河、湖泊、水库等;地下水主要指埋藏在地表下一定深度土壤中的潜水和承压地下水。 3.影响水的运动与转换的主要作用因素是:阳关辐射、地球引力和人类活动。 4.自然界的水循环,按照循环过程涉及的范围可分为海路循环、海循环和陆循环。水气主 要由海面上升,经迁移到内陆、然后形成降水到地面、经地表汇流和地下汇流,最终又回到海洋的,称为水的海陆循环。 5.影响区域水量平衡的主要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地表水流入量与流出量、地下水流 入量与流出量。 6.河流的干流及其各级支流组成的脉络相通的河流系统,称为河系或水系。一条发育完整 的河流,沿其径流流程可以划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几个部分。 7.河流的基本特征可用河长、河流的比降、弯曲系数、河槽基本特征等参数来描述。 8.弯曲系数:河道的河长与河口至河源间直线距离的比值。弯曲系数也可用于反映某河段 的弯曲程度。 9.河流的溪线:河槽中沿流向各过水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称为中泓线,也称为溪线。 10.河川径流的流量特征可用径流特征值表示:径流总量、径流流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 静流系数 11.河川径流的影响因素:流域的气象条件对河川径流的影响、人为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12.固体径流:河流流动过程中,挟带着水中的悬移质泥沙与沿河底滚动的推移质泥沙,这 些泥沙的运动又称为固体径流。悬移质泥沙:悬浮在水中,随着水流前进的泥沙;推移质泥沙:在水流的作用下,沿着河床滚动、滑动、跳跃前进。 13.地下水系指埋藏和运动于地表以下松散土层或坚硬岩石空隙(孔隙、裂隙、溶隙等)中 的水。 14.地下水在地表下运动和贮藏的空间可分为两个带,即包气带和饱水带。在饱水带中,岩 土的所有空隙均被水所充满。 15.构成含水层所具备的条件:⑴要有地下水贮存和运动的空隙。⑵要有聚集和贮存地下水 的地质构造。⑶具有充足的地下水补给来源。 16.潜水的特征:1.潜水与大气直接相通,具有自由水面,无承压性,为无压水。2.潜水的 分布区与补给区基本一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同时,潜水通过包气带向大气层蒸发排泄,排泄区与分布区基本一致。潜水以垂直补给与排泄为主。3.潜水的水量、水位随时间的变化,受气候影响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的特征。4.潜水较易受污染。 17.承压水的特征:1.无自由水面2.承压含水层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一般只通过补给 区接受补给。承压水以水平补给与排泄为主3.承压水的水位、水量、水温、水质等比较稳定,受气象水文因素的影响较小。4.承压水不易受污染,但一经污染,很难恢复。 18.人工开采水量是地下水排泄的主要因素之一。 19.地下水按水层的埋藏状态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潜水水量较为丰富,是重要 的给水水源。 20.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的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转 化,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四川省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提纲(试行)

四川省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提纲(试行) 总则 1. 综合说明 2 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区自然概况 2.2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2.3供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5项目区供水规划及供水范围 3 工程建设条件 3.1区域水资源概况 3.2地质情况 3.3建筑材料 3.4对外交通、通讯情况 3.5组织机构及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3.6群众参与情况 4 设计依据和原则 4.1 设计依据 4.2 设计原则 5 工程规模 5.1供水范围、供水对象及设计水平年 5.2需水量预测 5.3供水规模的确定 6 水源选择 6.1水源选择的原则和要求 6.2水源论证 6.3水源的确定 7 工程总体布置 7.1总体布置原则 7.2供水系统方案比较 7.3水源及取水工程 7.4输水线路选择及管材选择 7.5净配水厂总体设计8 工程设计 8.1工程等级、类型和设计标准 8.2取水构筑物设计 8.3输水管(渠)道设计 8.4净(制)构筑物 8.4.1混合设计及絮凝剂投加方式 8.4.2反应池设计 8.4.3沉淀池设计 8.4.4过滤池设计 8.4.5消毒设计及投加方式 8.5调节构筑物设计 8.6配水工程及入户工程设计 8.7加压泵站及机电设备设计 8.8水厂及附属构筑物设计 8.9建筑设计 8.10结构设计 8.11供配电设计 8.12自动控制、仪表及通讯设计 8.13水质检验仪器及设备 9 概算投资与水价分析 9.1工程投资概算 9.2筹资方案 9.3水价分析 10 工程施工 10.1施工组织 10.2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 10.3施工总进度 10.4质量和进度的保证措施 11 环境影响、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 10.1环境影响 10.2水土保持 10.3水源保护

《取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汇编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所给定的原始资料设计某城市新建水源工程的取水泵房。 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把《泵与泵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化,并应用于设计工作中,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培养同学们有条理地创造性地处理设计资料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设计基本资料 1、近期设计水量8万米3/日,要求远期12万米3/日(不包括水厂自用水)。 2、原水水质符合饮用水规定。河边无冰冻现象,根据河岸地质地形以决定采用固定式泵房由吸水井中抽水,吸水井采用自流管从取水头部取水,取水头部采用箱式。取水头部到吸水井的距离为100 米。 3、水源洪水位标高为73.2米(1%频率);估水位标高为65.5米(97%频率);常年平均水位标高为68.2 米。地面标高70.00。 4、净水厂混合井水面标高为95.20米,取水泵房到净水厂管道长380米。 5、地区气象资料可根据设计需要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 6、水厂为双电源进行。 设计流量的确定和扬程的估计。 (1)设计流量Q。 考虑到输水干管漏损和净化场本身用水。取自用水系数α=1.05则: 近期设计流量为Q=1.05*80000/24=3500m^3/h=0.972m^3/s 远期设计流量为Q=1.05*12000/24=5250 m^3/h=1.458 m^3/s (2)设计扬程 泵的扬程由所需要的静扬程和管道的水头损失。 1,泵的静扬程:由吸水井的水面和净水厂混合井的水面的高程差得到,吸水井的水面高度我们需要知道河水的洪水期和枯水期的水面高度以及自流管的水头损失来得到。在极端情况下,一条管检修,另外一条管承担75%的流量是时Q`=1.458 m^3/s*0.75=1093.5L/S。自流管的流速V=Q`/D, 我们在Q=1100L/S情况下查得Dg=900,v=1.73,1000i=3.67。壁厚为10mm

水资源论证报告

萍乡市上栗县农村饮水安全赤山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O一五年元月

乡市上栗县农村饮水安全赤山镇集中供水工程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委托单位: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人民政府 编写单位: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证书等级: 证书编号: 批准:(上岗证号) 审定:(上岗证号) 项目负责:(上岗证号 ) 报告编写:(上岗证号 ) 编写日期:二O一五年元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5) 1.1项目来源及任务 (5) 1.2取水规模及范围 (7) 1.3编制依据 (7)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9) 2.1取水点地理位置 (9) 2.2气象水文 (9) 2.3地形地貌 (9) 2.4生活用水量标准划分 (10) 2.5综合供水类型 (10) 2.6合理取用水量标准确定 (11) 第三章区域水资源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3) 3.1区域水资源基本情况 (13) 3.2水源泉出露状况及成因特征 (15) 3.3水源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16) 3.4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16) 第四章建设项目地下取水水资源论证 (18) 4.1地下泉水资源量分析 (18) 4.2水资源论证等级及分析范围 (20) 4.3地下水可开采量分析 (20) 4.4取用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22)

第五章地下水质评价及水资源保护 (24) 5.1地下水水质类别划分 (24) 5.2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 (25) 5.3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26) 5.4退水量与退水处理 (27) 第六章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28) 6.1结论 (28) 6.2建议 (29) 附件:宜春市袁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报告复印件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计算书 设计题目石门卡水库调算 姓名李腾辉学号12100842 专业2012级农业水利工程指导教师朱梅完成时间2014年5月14日设计成绩 中国·合肥

二〇一四年五月

目录 一、设计任务 (4) 用水量分析 (5)

一、设计任务 分析某建设项目每年从石门卡水库取水,水量是否够用(95%保证率对应年型)。 二、基础资料 (1)广德县流洞镇流洞村流洞桥雨量站1966-2010年长系列降雨资料(见附表1); (2)石门卡水库的基本资料; 石门卡水库的基本资料:石门卡水库控制流域面积 6.85km2,死水位为75.93m对应的死库容为3万m3,设计洪水位85.85m,校核洪水位86.16m,正常蓄水位85.03m,总库容277.3万m3,兴利库容214.6万m3,调洪库容62.9万m3。 根据石门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库水位库容关系见下表。 说明:起调水位为81.2m,相应的库容为?万m3。 (3)旬降雨量和产流系数关系表; 水库的来水量主要是降雨径流补给,经过对降雨量的计算分析,选取典型年进行水库的调算。 区间降水来水量按产流系数法推求,计算公式为: Q区间=P×α×F —区间产水量(万m3),P为旬面降雨量(mm),α为径流系上式中,Q 区间

数,F为区间面积(km2)。 根据相关计算成果,得各旬降雨量产流系数表 根据《安徽省广德县石门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批稿)》石门卡水库的汇水面积为6.85 km2。 (4)水库附近用水量情况。 用水量分析 石门卡水库位于新杭镇牛头山村,属在册重点小(一)型水库。水库的集水面积6.58km2。水库以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工业用水和水产养殖功能。 (1)农业用水量 水库设计灌溉面积为2000亩,本次按照2000亩计算。根据相关规范,灌溉保证率为75%。根据计算,多年平均补充灌溉用水量55万m3,p=75%保证率补充灌溉水量为66万m3。由于灌溉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灌溉工程的不断完善,规划水平年灌溉用水定额将有所降低,节约的灌溉用水量可用于增加灌溉面积,因此,规划水平年的农业灌溉用水量将与现状水平基本相当。 参照广德县卢村水库及浙江省部分小型灌区的资料,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6。根据调查,水库下游农田主要种植单季稻,作物需水集中在6~9月。同时,参考《广德县粮长门水库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报批稿)》,其毛灌溉定额及需水量如表5-4,其需水年内分配系数见表5-5。 表5-4 农田毛灌溉定额及需水量计算表 表5-5 广德县单季稻灌溉需水年内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